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在近50年内爆发么?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gong-72-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2月28日修正补充:

说实话,个人很少修改自己的答案,主要是因为忙,随笔写完以后维护和互动的机会很少...除此之外,我是个比较在意文体和形式的人,修改写好的内容,如果用添加附注的方法,对阅读体验的损害很大,如果直接修改原文又有点不好好认错的意思。所以对于文章中的硬伤,不影响结论的我一般就装鸵鸟了。

但这次因为我不会法语,细节的错误实在有点太多,最终决定在原文中作了一次全面更正。

如果想对照到底修改了哪些地方,可以参考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在 50 年内爆发吗?这个答案。

最后,感谢用户 @波纹 仔细整理的信息。



答案部分:

说实话,预言五十年内的战争对人类的智慧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从历史上的一些小细节可以发现,即使是一年之内就会导致国家倾覆的战争,大部分普通人也是无从预料的。


今年四月底我曾去巴黎出差,周末那天展会结束得早,打算去凡尔赛看看。然而错过了火车,抵达时宫殿已经关门了,百无聊赖中我开始在小镇里瞎逛起来,并在不经意间走到了一家古董铺子的门口。那间店铺外放着些二手孩童玩具和破铜盆,盆里种着花。往里面看,内堂幽深,堆满了各式物件和书籍。

逛古董店是我在国外养成的新爱好之一,因为欧洲人似乎不把古董当回事,有时候直接作二手货卖。而且古董中有许多古籍和印刷品,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翻开又满满都是是谈资。所以当时我想都没想,把吃了大半的烤肉卷丢进垃圾桶,然后便一头扎进了店里。

店堂的挑高很高,看位置和窗户的设计,很可能以前是个库房。店主站在门厅左边,正和一个本地人闲聊。他年纪很大,身材清瘦,戴着小圆眼镜,嘴里还叼着一把乌黑的烟斗,而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他说话的声调——极端沙哑低沉,仿佛风吹过两片羊皮纸。因为我遇到过类似的人,所以能知道,这是一种喉部手术的后遗症。

无视那些小物件,我径直来到了书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堆法国的《画报》L’illustration,头一本赫然写着来自1886年,顿时我的考古癖就被激活了,略微搜索了一番之后,一本封面是法国英雄霞飞的杂志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的出版时间是1939年6月17日——如果记忆没有出错的话,应该刚好是法国被占领的一年之前。在阴云密布的1939年中期,法国平民的视界是怎样的呢?怀着好奇,我翻开了这本来自八十年前的杂志。


整本画报大约有50页,出乎意料的是,有超过1/3都是广告。其中包括五款香水,四款内衣,三款香烟,三款相机,还有大量无法统计的豆腐块宣传文章。那些古早的插画上,男孩英俊潇洒,女孩青春洋溢,空气中充满了里维埃拉盛夏的荷尔蒙气息,不见一丝经济危机或战争的阴霾。

越过开头的广告,终于出现了第一篇讲述时局的文章,我的法语词汇量非常有限,不得不借助谷歌翻译,这篇文章标题为《欧洲政治局势变化》,然而主要篇幅都是在讲前苏联,在斯大林的塑像下,几个小节分别是莫斯科大审判,苏共十八大,以及稍微提到了一些苏联与罗马尼亚和日本在远东的龃龉——那时诺门坎和萨拉比亚战事还没有激化,苏联也还没出兵波兰与芬兰。最后总结的大标题,直观的反映出了法国人对斯大林的真实情感,《大元帅约瑟夫:唯一统治者》。

这篇以欧洲为名的文章里,一页分给了法国讲述他们的议院选举,一页给了罗马尼亚讲述国王的政变,整整四页之多都在讲述斯大林爬上权利顶峰的历史,只有最后两页,在讲述西班牙局势时,闪过了未来法国真正的大敌。一张摄于拿坡里,说的是意大利国王正在检阅刚从西班牙归来的军队。另一张则更小一些,在上面,我终于发现那个熟悉的背影:希特勒站在演讲台上,左边是一排迎风飘扬的万字旗,下方则是黑压压的军队,他们的队伍整齐异常。

照片旁边,只有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在柏林。

着一张小照片透露出的肃杀气息让我回味良久,然而翻过这一页,气氛瞬间又轻快起来了。接下来四页的篇幅都在讲述法国登山家在阿尔卑斯上的英勇冒险,之后更是有六页之多在刊登一篇小说连载,虽然我没有去读内容,但光看插画上的男女无不穿着潇洒的燕尾服,骑着马或拉着狗在公园和晚会上散步,就能立刻猜出整个故事大概的背景,应该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版的小时代吧。连载故事之后,自然是热爱艺术的法国人无法跳过的博物馆/歌剧院部分了,两篇文章一篇讲述了蒙托邦的伊格里斯博物馆,另一篇则讲述了巴黎大剧院新戏《亚历山大大帝》上映背后的密辛,篇幅都在三页上下。

最后,再翻过五六页的广告,我终于又看到了一篇和时局有些关系的文章,这次的标题甚至不怎么需要翻译就能看懂了:La France Pacifique est Forte,“和平的法国无比强大”,我当时应该是露出了笑容,以至于远处的店老板朝我投来打量的目光。

文章照例都是些鼓舞人心的内容,比如一张照片拍下了一大群驶过贞德大道的S35中型坦克。但我还是在某个角落有了令人愉悦的发现,黎塞留,我们神采奕奕的女士,刚刚完成船体并正在接受检阅。照片下的注脚表明,这张照片是从敦刻尔克号上进行拍摄的。法国人将她与英国的乔治五世和德国的俾斯麦号加以对比,语气间,似乎还颇有自信——事实上她也值得如此对待。

可惜当时的人们一定无法预料,一年后,敦刻尔克即将因为战争史上最苦涩的“胜利“而被人铭记,而黎塞留也将作为法国海军唯一的幸存者,从土伦港出发,开始她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起码,她还活下来了。


合上这本杂志,我当即向老板要求购买。然而接下来却发现这家小店并不收信用卡。我拿出100克朗告诉老板这比标价的2欧元价值高得多,他完全不为所动。无奈之下,我只得遗憾的把书放下,准备坐火车回巴黎。半道里,一台ATM出现在面前,我又开始犹豫,最后还是拿着取出来的十欧元,原路返回到了古董店里——下一班火车也不算太晚嘛。

这个举动可能让老板有些意外,他开始主动和我交谈起来。

“你是对这类旧书感兴趣吗?“

“是啊,我对二战前后的印刷品都挺感兴趣的——纯粹个人的兴趣。“

老头没说话,转头从书堆里又拿出两本画报,分别是1940和1941年的。我拿过一本,封面上是无数划破夜空的光线,看起来像是盛大节日里的烟花。

“这是斯大林格勒的战地照片,这些线都是炮弹的尾焰。“老头的语气风轻云淡。

虽然40年的斯大林格勒似乎不属于这个宇宙的时间线,但我依然被封面上这无数划线迷住了——这是战争第一次以一种奇特的视觉美感呈现在我的眼前。

翻开杂志,这两本的厚度只有第一本的一半不到,里面的广告全都不见了。我扫过第一篇文章,只见一个三四岁的法国小男孩儿被妈妈高高托起,举着手行了一个稚嫩的纳粹军礼。而背后的那个母亲,此时脸上正露出由衷的宽慰之情。

没来由的,我突然感到心头一紧。



这两本杂志也被一起买下了,当我把十欧元纸币递给老板时,突然想确认一下时间线,于是便问道:这本是德军到来之前,这两本是德军到来之后出版的吧?巴黎到底是什么时候被占领的?

问出这个问题后,我立刻后悔了,因为店主脸上出现了一种难以描摹的神情:嘴抿的紧紧的,嘴角却微微上翘。双眼并未朝向我,而是透过眼镜注视着上升中的烟圈,仿佛正穿过时光的透镜,观察历史的烟尘。

“1940年6月15日德军进驻巴黎,直到1944年8月25日他们离开,前后,一共占领巴黎1533天。”

这句简短而极端准确的话如同一句咒文。周围的现实即刻崩解了。新的时空里,再也没有什么古董店和好奇而礼貌的外国游客。我成了一位鲁莽大胆的异乡人,刚刚用一句轻率的禁语解开了古旧的封印。而眼前这位隐士,这位掌管时序的审判官,此时正带着半明半暗的神情,试图与挣脱束缚的往日幽灵握手言和。



匆匆的付完款,我抱着三本略有些大的画报从小巷里一步步朝外走去。来到大路上时,我的心思还有些飘摇,以至于突然亮起的阳光显得颇为刺眼。面前,最后一波从凡尔赛宫离开的游客正在向着车站汇合。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在初春巴黎明丽的蓝天下走成了一道五颜六色的流彩,仿佛在骄傲的宣示,这种和谐是多么的与生俱来,牢不可破。

然而这景象并未让我平复,相反,心里好像生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阴暗秘密,让我不由自主地远离了人群。一阵风吹来,怀里泛黄的纸张沙沙作响,我抱紧了它们,仿佛抱着三片业已风化的,关于巴黎和人类的苦难记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实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很可能已经爆发了。

你要是问1939年波兰克拉科夫的市民,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他绝对不会告诉你二战爆发了。他只会说,德国人打进来了,身边的犹太邻居不知道哪去了,现在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但是……什么是二战?

你要是问1937年北平城市郊的农民,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他绝对不会说,八年抗战开始了。他只会说,日本人好像打进四九城了。呃……啥是抗日战争?

你要是问1939年的苏联红军军官,和纳粹打起来怎么办,他们可能会笑话你,不过是德国佬打了傻逼波兰,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们还分了一半,真开心。我们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会打起来的。还有什么是二战?

你要是问一个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的德克萨斯州普普通通的美国红脖子,我估计他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另一边在打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你在说什么啊,什么世界大战,不过是欧洲人的事情,他们爱干嘛干嘛吧——珍珠港?好像听说过,在加州吗?

毕竟,在座的各位中国人,有哪个觉得叙利亚战争,乌克兰战争和自己有很大关系吗?

那么,你现在问一个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市民,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吗,他会说,你是不是疯了,就算美国导弹炸了俄罗斯控制的叙利亚机场,那也是叙利亚的局部战争吧,哪来的世界大战?

进一步,现在你问随便一个中国人,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是爆发了?正如各位正在看这篇疯狂回答的知乎er们,他只觉得这个人疯了吧,你在想什么啊,不就是叙利亚打打仗,欧洲难民闹一闹,乌克兰打打仗,朝鲜半岛来个核试验,中国疯狂建航母建军舰在南海种岛,完全没有一点要打世界大战的样子呢。

所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学家把1937年到1945年之间在世界范围内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爆发的一系列战争统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连反法西斯这个概念都至少是1941年之后产生的。在战争结束之前,甚至在战争结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想一个太行山区敌后战场扒铁路的普通中国八路军士兵并认识不到自己和远在瓜达尔卡纳尔群岛附近作战的美国海军水手,以及在斯大林格勒的残垣断壁里苦苦坚守的红军战士在打同一场战争。直到今天,很多美国人都会问一个很让人无奈的问题:“什么?二战中国也参战了?”

我们多年以后站在上帝视角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引发的。那么,当今的世界这个矛盾可不可调和呢?哈哈。

要说不可调和,某几个经济强国或有核国家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常任理事国),似曾相识吗?伊斯兰世界都在走向极端,美国欧洲右翼势力抬头,整个世界都在走向保守,似曾相识吗?某崛起大国逐渐放弃韬光养晦,积极寻求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似曾相识吗?

要说可调和,五常没有撕破脸,核不扩散条约没有被废,五常对某些企图拥核的国家态度一致,核武器扩散不是啥大事;美日安保条约没有被突破,日本已是平成废物不用担心;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化都是小打小闹,极端主义的扩散最多就是些恐怖袭击,无法动摇世界局势;某大国履行和平崛起的誓言,某国威胁论纯属无稽之谈。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我之愚见,可不可调和从来不是事前逼逼能分析判断出来的,“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不可调和”好一个事后诸葛亮,战前都觉得可以调和你哈哈我哈哈今天送一个苏台德哈哈哈,明天瓜分一个波兰哈哈哈,哈哈到最后还不是都傻眼了。调和不调和恐怕只有打一仗才知道——打了证明不可调和,没打看来还是有调和的余地的。

毕竟,当年那个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塞尔维亚青年,其实也只是狠的牙痒痒,想把丫宰了而已,没想到枪声一响几千万人陪葬。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用等50年,2008到现在的局势和1929到1937高度相似,打不打5年内见分晓。

以下论述大部分来自桥水基金CEO达利欧,桥水基金是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他们提前预测了2008经济危机,在别的基金普遍大幅赔本的情况下,桥水赚了百分之十几。

1929年和2008年美国两次引爆了百年一遇的债务危机,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两次都把利率降到了0。利率归零以后,无法再用做刺激手段,为了进一步刺激,美联储两次都用了QE(量化宽松)。虽然1929年的时候不叫这个名字,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央行印钱购买金融资产。

不管叫什么名字,央行大量购买金融资产必然会推高资产价格,从而导致有钱的人更有钱,加剧贫富分化。在30年代和08年后,美国都出现了前0.1%的人财富接近后90%的人的财富总和的情况。

贫富分化加上经济下行,激起了人民对现有秩序的不满,在30年代和08年后都导致了民粹主义的崛起,保护主义,排外主义,强人政治盛行。由于美国经济的外溢效应,其他国家的局势很多和美国差不多,民粹主义国家撞到了一起,推动国家间冲突加剧。

同时债务周期和国运周期重合,在30年代和08年后都出现了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竞争,也就是修昔底德陷阱。30年代是崛起的德日挑战守城的英法美,08年后是崛起的中国挑战守成的美国。大国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冲突,具体表现为竞争性贬值,竞争性关税,以及意识形态冲突。

1936年,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之后导致第二次经济下行。酝酿多年的贫富矛盾,排外矛盾,和国际矛盾在危机中达到高潮,最后引爆二战。

2016到2018年,美联储再次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达利欧经过计算,认为下一轮经济危机会发生在2019到2020年。鉴于桥水成功预测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我认为这个估算是可信的。另外按照十年左右一轮经济危机的规律来看,即使不是两年后,也不会拖太久。

现在看来,导致二战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排外主义、强人政治、大国竞争等因素现在都存在,导致这些现象的逻辑也和30年代高度相似。庞大的债务和极度的贫富分化,似乎不可能在下一次经济危机到来之前得到大幅缓解。

这样看来五年内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机率是存在的。从乐观的方面看,核威慑降低了大国热战的可能。但是核威慑挡得住热战,也挡不住代理人战争和冷战,更挡不住民粹主义领导人为了转移内部矛盾而制造外部矛盾的冲动。很多大战都是在“我就小赌一把,不玩大的”的心态下,从小规模冲突一步步升级上来的。

两年之后会怎么样,只有天知道。

=======

更新:把评论里一堆友善度都折叠了,注意我没说五年内一定会打,我说的是未来五年的发展会决定打不打。国家之间是互利合作,还是走向互相伤害,试图逼迫另一方屈服?另外达利欧原话说的是“我不知道热战的可能性有多少,但是我认为这几年热战的可能性一直在升高”,我同意这个说法。

大周期的长度是70-100年,正好是人的寿命长度,所以每到周期末的时候,经历过上个周期的人都死光了,夏天长大的花朵经常认为冬天只是传说,然而冬天总是要来的。


对以上论点感兴趣的同学,推荐看看达利欧的文章:


user avatar   tang-ji-ke-de-54-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战争形态与前两次有很大区别

这次是真正的全球战争,没有前线没有后方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1年 叙利亚内部爆发冲突,冲突迅速升级为叙利亚内战……

2012年 美国表示巴沙尔必须下台(美帝入局)

2012年 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中国政府巡航钓鱼岛,中日关系敌对。(中日入局)

2012年 俄罗斯表示,巴沙尔政府是合法政府为叙利亚政府站台。(俄罗斯入局)

2013年 乌克兰危机爆发,乌克兰内战开始。

2014年 俄罗斯同意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欧盟制裁俄罗斯。(欧盟,英法德入局)

2015年 欧盟接受难民,开启难民危机。

2015年 中国9.3阅兵开始军改,立足能打仗,打胜仗。

2015年 亚洲行成立

2015年 美国巡航南海岛礁

2015年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

2016年 朝鲜宣称实爆“氢弹”

2016年 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16年 英国宣布脱离欧盟

2016年 日本通过安保法,获得有限战争权。

2016年 南海仲裁案出炉,中国大规模军事演习。

2016年 韩国批准部署萨德系统

2016年 韩国闺蜜门爆发,朴槿惠政府倒台。

2016年 特朗普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

危机在深化,各国政府在右翼化,军队在备战,地区冲突和危机在加深,你们觉得呢?


user avatar   wenbo-chen-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二月更新。

希望看了我这篇回答的朋友不要去本文提到的那篇文章下面骂人。我觉得上知乎的意义在于学别人的长处,所以即使退一万步那篇回答全都是胡编的,那我依然觉得作者的叙事和写作手法值得大家学习。

所以请抱着学习的态度多看他人的长处,切莫通过贬损其某些缺陷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感,这些都是虚妄的,也不是本文的初衷,本文只是在梳理事实并阐述自己的历史观。

谢谢!

========= 分割线==============

说实话,最高赞答案的真实性非常让人生疑。

其实一开始我是挺喜欢这篇文章的,毕竟有实打实的老杂志这年头不多见,我自己也很喜欢这类东西,在欧洲生活的这几年每次遇到二手书市总会驻足长留,怀揣几本而归。这些东西在当地司空见惯,但是对于出版业不甚发达的国内来说,这种年代的、特别是这种质量的杂志实在罕见。

不过当读到黎塞留号这段的时候,我就隐隐开始怀疑。作为浸淫20年的老军迷,我从未听说过以二战期间法国没事把主力舰开到敦刻尔克的,要知道敦刻尔克并不是军港,缺乏支持大型军舰的基础设施,而且一来英吉利海峡是英国的地盘,二来法国海军设想的主要作战区域是地中海,于是我就仔细看了一下这张照片的标注。我把第二段的法语原文和翻译都贴一下:

Voici, prise à Brest à bord du Dunkerque dont le canons avant sont au tout le premier plan, la photographie du Reselieu, lancé de 17 janvier 1939 en présence de ....
此图,为黎塞留号于1939年一月17日下水,摄于布雷斯特港,从敦刻尔克号上拍摄,前景为敦刻尔克前主炮,法国海军部长坎斌齐和总参谋长达尔朗出席。

大概作者并不知道除了黎塞留级,之前的敦刻尔克级也是4联装炮塔的。然后看了一串名字就自动脑补了了一下,把330mm炮管当成了380mm。目测口径这种不能怪作者,纳粹德国驻日武官都把大和号的460看成了406mm,顺便把破译德国电文的美国情报部门也坑了,直到1944年美国人才知道大和的真实吨位和武备。

显然图中央那艘刚下水的平顶船才是黎塞留号,只是个船壳。而为了避免混淆,L'illustration作为一本上档次的杂志,编辑会用不同的字体和加粗以区别地名和船名,比如上面提到的king George V和俾斯麦,而Brest布雷斯特作为地名还是保留正文的字体,所以作者一眼扫过去就误把敦刻尔克号当成了地名敦刻尔克,又脑补了什么检阅啦。。。。。

不过说到这里也没啥,无关痛痒的小失误。作者表示他一直在丹麦生活不会法语,都靠谷歌翻译。好吧,接下来我又看了下去,越看问题越多,

1940年和1941年的杂志上有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照片?tu plaisantes ?! 1941年六月苏德战争才爆发,42年9月斯大林格勒攻防战才激烈起来。看来一定是穿越者,我一溜鼠标,下拉,点击,放大,手势操作一气呵成,然后看到了一行小字,英国飞机的夜袭中,德国北部城市上空留下的防空火炮的尾迹。

至于39年6月那期的杂志问题也很多,首先封面那个不是斯大林,而是法国元帅霞飞,上海的淮海路以前就叫霞飞路(延安中路以前则是福熙路,同样也是一战时期法国元帅)这点有人在评论区指出了,估计作者删掉了图片。

然后希特勒检阅党卫军那张也是充满疑点,首先我很少见到戴船型帽搭配作战服的党卫军,其次武装党卫军大发展是1940年以后的事情,之前党卫军基本上是秘密警察和仪仗队的角色,这时间对不上。结合作者自己的描述,我估计照片里的应该是秃鹰军团,也就是德国干预西班牙内战的志愿部队。

如果我的估计是正确的,那法国人不当回事也就不见怪了,其一西班牙在当时欧洲的政局上本来就无足轻重,一战二战都是中立国,已经很久不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了,其二,法国并不对西班牙共产党有什么好感,反而更倾向于德国和意大利的武装干涉,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西班牙共产党和苏联的志愿军。要法国人对规模有限的德国志愿军引起警惕这有点吹毛求疵了,更何况这已经是西班牙内战结束了,松一口气才是正常的。

最后那张小男孩,我看不出这是法国小孩,标题似乎是le Maréchal et l'enfant, 元帅与儿童,很难置信法国杂志在40年会直呼德军将领为元帅,而且那个孩子胸口分明是别了一个纳粹党徽。德国孩子还是法国男孩?如果作者可以把那页完整上传就好了。

回到最后,我突然觉得作者原文最煽情的那段反而是疑问最多的。

这两本杂志也被一起买下了,当我把十欧元纸币递给老板时,突然想确认一下时间线,于是便问道:这本是德军到来之前,这两本是德军到来之后出版的吧?巴黎到底是什么时候被占领的?
问出这个问题后,我立刻后悔了,因为店主脸上出现了一种难以描摹的神情:嘴抿的紧紧的,嘴角却微微上翘。双眼并未朝向我,而是透过眼镜注视着上升中的烟圈,仿佛正穿过时光的透镜,观察历史的烟尘。
“1940年6月15日德军进驻巴黎,直到1944年8月25日他们离开,前后,一共占领巴黎1523天。”
这句简短而极端准确的话如同一句咒文。周围的现实即刻崩解了。新的时空里,再也没有什么古董店和好奇而礼貌的外国游客。我成了一位鲁莽大胆的异乡人,刚刚用一句轻率的禁语解开了古旧的封印。而眼前这位隐士,这位掌管时序的审判官,此时正带着半明半暗的神情,试图与挣脱束缚的往日幽灵握手言和。

作者:张弓
链接:zhihu.com/question/28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对德军占领精确到记忆到某天的老人,英语能如此流利?我在法国不算短了,也从来很少遇到英语流利口音不太重的法国人,更别说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如果说他是经历过德国占领时期的,哪怕德国人离开时他才6岁,那他也是80岁的老人了。

他年纪很大,身材清瘦,戴着小圆眼镜,嘴里还叼着一把乌黑的烟斗,而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他说话的声调——极端沙哑低沉,仿佛风吹过两片羊皮纸。因为我遇到过类似的人,所以能知道,这是一种喉部手术的后遗症。

80岁以上的老人,经过喉部手术还能说一口能然你听懂各种细节的英语。。。同时把德军占领巴黎的日子记错6月14日变成了15日,而且我很难想象一个心怀国耻的老人会把德军占领叫做进驻,把德国守军投降叫做离开。更何况1940年6月15日到1944年8月25日一共是1533天而不是1523天。话说这真的是他亲口告诉你的么? 还有明明是40年德国北部的空袭,他却告诉你是42年的斯大林格勒。。。然后什么禁语,什么解开咒符

不能不说,答主,要么是你遇到了一个可爱的老糊涂,不要100丹麦克朗(14欧)却要2欧,然后睁着眼睛瞎说一通。要么他是一个不存在的人,一个不存在的故事。不会法语不是借口,这年头谷歌翻译得比我这种三脚猫法语准确多了。还望答主澄清一下 @张弓

================ 分割线============

为了免得有人说我答不对题,我就说几句我对所谓三战的看法。

预测战争就像预测股票不可靠,我以前上大学时某个军事概论课的老师就有著名中日十年内必有一战的言论,年年遇到大一的就说一遍,估计也很少有10年还没毕业的同学把(对的,你们有些人猜对了,就是某著名男子职业技术学校,看来他真的都是每年都讲一遍)。一战二战主流媒体几乎没人准确预测,只有像战争老狗邱胖子这种才算稍微有点感觉,但是也完全没预料到会打得那么艰苦。大多数人基本上是事情发生了才开始慌的。

以前有人问爱因斯坦三战的问题,他说我不知道三战怎么打,我只知道四战的主要武器一定是石头和木棍。我觉得如果诸位不是非富即贵,如果要居安思危,还是多想想自己在乱世中如何苟活比较实在,好好学一门生存必须的技艺比北上广n套房有用多了。推荐有空去看看经历过波黑内战的人怎么回忆的,有时候能让我们这些过惯了和平日子的人,对什么叫做乱世狗有点概念。我也喜欢文学,不过华丽辞藻、四六骈文洋洋洒洒,能吃么?


user avatar   zldkakaluot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概十年左右时间,世界大战不敢说,但是中国肯定会跟某些国家干起来。不然中国准备造那么多航母是干嘛?从奥运会就能看出中国现在在世界上的地位。为什么中国在奥运会上被歧视,就是因为我们动了别人的蛋糕,我们从最原先的乒乓,羽毛,跳水,举重,这些发展到现在的田径,网球,游泳,射击,等等上面,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他们的保留项目在缩水,所以他们心里不平衡,随意他们会诋毁中国,放到中国现在的现状也一样,中国从原先的加工出口玩具,鞋靴,服装,原材料这些西方国家都不做的东西开始,到现在的,通讯,卫星,航空,巨型货轮,高铁,汽车,电脑,家用电器,手机等等,这在西方国家眼里就是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的优势行业逐渐在被中国蚕食。所以他们心里从自尊到经济都TM受不了了啊。中国现在是上下游通吃的节奏,上游的科技产品高端产品在世界上也是名声渐起,传统密集加工业我估计也会等经济环境好转后转战到西北地区继续做世界工厂。未来中国的高污染加工业也可能会在非洲等国建厂。不然中国下本在非洲修铁路是为了什么?当然就跟100多年前,西方国家在我国修铁路是一个意思咯。这他妈欧美白人还不疯啊。

——————————————————————————————————————————

今天看到怎么多人回复,我也说下我觉得欧美针对中国的几个原因。

1.经济,中国的一带一路。其实整个欧亚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世界上8成的国家及人口也主要在欧亚大陆活动。但是现在中西方除了通过海运走大规模货运外没有其他办法,但是如果一带一路搞成了,那么世界主要的经贸往来就可以直接抛开海洋运输,转铁路高铁运输了,从深圳到英国走高铁运输的话,时间比航运快,耗损比航运低,最大的优势还是多起点的经贸往来,横跨的所有国家都能双向的搞经贸运输。就等于是在中西方及中东俄罗斯所过的任何国家都加入一条大动脉,并且沿路的基础建设都是亚投行来做,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愿意加入进来的原因,(举个例子,你家没有自来水,你打水要靠体力,有天一个人对你说,要在你家院子下面穿一根水管,条件就是你以后可以免费用自来水。你要是同意就开始施工不同意的话我们就绕一下去你邻居那里修水管了)中国的计划三条线路分别是中国经过俄罗斯到欧洲一条路线,中国经过中东到欧洲一条路线及中国到新加坡的一条路线。这样美洲国家,澳大利亚不疯才怪,还有日本。这个格局一旦形成,美国的海洋垄断霸权就被打破了,美国天天在海上待着不是为了打这个打那个,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经贸路线。

2.能源,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依托石油的分支行业太多了。一般人们只是想到汽油,跟我们相关,可是却不知道,没有石油的话,其实汽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化肥,农药,这个才是直接致命的。有粮食的时候吃饭不是问题,可是没有农药化肥的话大家就准备饿死吧。美国为什么控制石油,原因也在于此,石油就是现代世界的血液。但是中国人均消耗的石油数量越来越多,必然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耗就越来越小,因为每年就开采那些吗,石油开采的成本也原来越高,打个比方就是喝酸奶最省事的时候就是吸管刚插进去喝的时候随随便便就喝的到,到下面你就喝着费力了,现在就是这个状况,大庆油田到现在开采的数量也就油田勘探的三分之一,可是油田采油量确越来越低,沙特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的酸奶也刚过最好吸出来的时候。剩下的问题就多了。国家现在搞新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就是为了几十年后做好准备的。人们想过好日子,用到的塑料制品,化学制品,汽油,天然气,必然就越多。大家有钱想买车,要用油,大家下馆子吃饭粮食也要用石油天然气,大家穿新衣服新鞋子也都是石油制品。美女去染发烫发,也都是石油制品,你们都想拥有之一切,可是每年世界就开采那么多,并且未来会每年递减,请问,从此剥夺你们用手机的权利,剥夺你们穿衣美容,吃好吃的的权利你会同意吗?在材料科学没有发明替代原油的东西前,必然会争夺这些资源。古代农耕时代,为了争夺水源国家之间会打仗,现代为了争夺石油已经开始打仗了,只不过现在只是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傀儡先打起来罢了,最后不是材料科学缓解,就是战争重新洗盘。

——————————————————————————————————————————

战争不取决于我们是不是不希望战争,世界大部分人都不希望战争,但是老百姓主导不了,主导战争的魔鬼,永远是利益。苏联划分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为利益,我们也只能叫他老大哥,又是因为利益我们跟苏联在珍宝岛血战打到苏联想扔原子弹。现在也是利益,我们跟俄罗斯貌似又是好朋友。因为利益我们跟美国建交成为最大的合作伙伴,现在又因为利益肯定要闹矛盾,但是又是最大的合作伙伴不能把脸皮全拉下来,所以,只能先放狗试试中国了。

———————————————————————————————————————————

我去,今天我再一看,很刺激嘛,没想到评论区火了,哈哈,可能怪我写的不好,没能让人明白我的意思。我也不想因为某一句说了什么就做太多解释,喜欢钻牛角尖的话,我一个人也是说不过专们调文嚼字的大家。拿什么我的工作来说事的我就懒得理了。不过我还是接受那些有说的有理由的朋友来纠错也好,讨论也好。

1.我第一段就说了世界大战不至于那么快就到来,但是局部中国势必会跟周边的一些国家刀兵相向,结局就是他们要不就示弱平息,要不就是背后接受资助局部战争就在所难免。

2.我不是战争党,打仗就要死人。我也不想我的子孙会被战争祸害,但是还是我说的,战争不是百姓的民意能左右的,是利益集团的决定。利益集团的背后还是所有中国人都想过好日子来决定的,想过好日子,就要资源,你们都羡慕欧美国家的生活状况,可是美国的人均消耗能源是中国的5倍,羡慕人家,中国人也想过好日子不是吗,过好日子就要你争我抢,(合作可以,也是要看能不能坐一个台面说话的,美国跟中国现在合作,你见美国跟伊拉克合作了吗)说小了,市场上俩摊位为了抢生意会竞争,没准会打架,说大了,中国百姓要过好日子就是要掠夺他人的资源,就是要竞争。这件事无解,就是因为中国人太多并且中国所有人几乎都不满足现状都想过的更好。地球资源有限,大家默认了世界上只有一个胖子,可是中国现在要做第二个大胖子,原本狭小的空间原本的那些国家谁高兴?坐地铁够拥挤吧,下一站有个大胖子要上车,车上所有人不是都叹气讨厌人家吗?可是那个胖子凭什么就不能上车?要不车厢的乘客就让让,原先靠着的,现在纪要站直喽,要不就挤下去两个。没办法。

3.我说造航母是为了打仗,我坚持这一点,本来就是打仗用的,对同体量的国家是威慑,对小国来说随时就是大棒。

4.关于奥运,我不是从奥运说战争的,我说的本来就是我理解的世界局势,用这一届奥运举例而已。

5.说我逻辑有问题的,我承认,这样东一块西一块没有主线开始写出来的感觉可能让你觉得比较乱。

——————————————————————————————————————————

baidu.pptv.com/kan/an0I

中国海军宣传片,看看字幕脑补一下中国海军的目标吧。


user avatar   xiao-wu-zhu-bu-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我个人认为不会出现世界大战,但未来几十年世界一定会趋向于动荡。

题主认为会发生世界大战,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尔萨斯陷阱没有得到普遍解决,这一点我是承认的,但有马尔萨斯陷阱,未必就意味着一定会爆发世界大战。

按我的算法,历史上一共爆发了三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也就是七年战争。这场战争主线是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前后计有欧洲、北美、南美、印度、菲律宾群岛等地卷入战争。甚至有说俄国沙皇为了稳固远东后方,唆使蒙古准噶尔汗王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牵制了清朝兵力,因此某种意义上中国也被卷入过这场战争。

战争导火索是二十年前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腓特烈大帝靠着那场战争从奥地利手里抢了西里西亚,导致欧陆强国结成反普鲁士同盟。而在此时,英国与普鲁士结盟,引发法国不满,最终导致1756年英法大战爆发。英法在各个殖民地战线上都展开了漫长的战争,最后以法国的失败告终。当然,如果继续追溯下去,七年战争导致英国对北美殖民地赋税增加,导致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而法国为了报复不计代价地支持美国独立,又导致了本国大革命的爆发。

这场战争能成为“世界大战”,归根结底是殖民大帝国的存在。北美、南美、菲律宾、印度卷入战争,纯粹是因为它们作为殖民帝国的后方/海上要道/重要殖民地。甚至包括清朝,也是因为沙俄帝国向东持续扩张,影响到中国西北和北部少数民族政权才被卷入战争的。

第二次,也就是一战,战争主线是德国领导的同盟国阵营对抗英法领导的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内在的深层原因是后发帝国挑战先进帝国,意图通过军事手段直接争夺殖民地。

当时的德国迫切需要殖民地,与当时的经济政治形式和工业生产方式是分不开的。

从经济政治形式上讲,德国占主导的是容克地主贵族,靠土地资本主义发家,又在帝国议会中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把控军政大权,非常方便用枪杆子为自己服务。

从工业生产方式上讲,主流产业是重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以及大规模投资,而资本又掌握在容克地主为首的托拉斯垄断集团里,所以这帮人为了抢资源抢劳动力抢殖民地,必须开战。

说白了,那个时候的工业技术水平对国家的资源秉赋,也就是国家面积、资源、人口要求恰巧是最高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航海带来的财富是最丰厚的,所以荷兰这种小国也可以成为大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金融资本、科技技术和信息产业让个人创造财富的潜能趋于无限——谷歌那么有钱,才需要几个程序员?

而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恰好最需要资源、最需要人,所以对这两样的争夺也最惨烈。

二战也是这个逻辑。纳粹当年有一个计划经济的蓝图,让捷克给自己提供农业产品和原材料,法国提供工业制成品,波兰提供劳动力,管理者则是德国人……本质上还是因为德国大工业需要对这些生产资料的直接掌控。

战争本质上是为了争夺和分配利益。

“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工业发展水平,对领土、资源、人口这些国家自然秉赋的需求是最高的,而战争是获取这些东西的最可靠手段。

而具体到每一次世界大战,其爆发的直接原因则是,没有合理的国际秩序/机制来解决国际冲突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七年战争的时候,欧洲人天天打仗,根本没想过搞一个国际会议出来。到拿破仑战争之后,各国都觉得MD这小矮子搞出来的后果太可怕了,所以整了一个维也纳体系,五十年基本和平,一百年没有大战。

一战爆发是因为德国崛起把维也纳体系的平衡破坏掉了,新的平衡机制又没建立起来。

二战爆发则是因为国联根本没有起到该起的平衡作用。

理解了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我们就可以作出判断,现在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和未来世界大战打不打,到底系于什么因素:

首先,现代国际金融和贸易规则的完善,使得利益攫取可以通过非战争手段来实现。

比如美国挑头打油价战争,俄罗斯就会遭殃;华尔街做一下粮食期货,埃及、叙利亚这种国家就要倒霉;索罗斯打东南亚,各种惊心动魄。这个战场战争的激烈程度,恐怕不输给真正的战场。

其次,现代服务业和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秉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天制约。

最典型像新加坡这种国家,如果放在大工业生产的时代,它一定没戏。但现在它就可以靠服务业立国。再比如美国,放在一百年前,以现在中国工业崛起对美国工业造成的冲击水平和美国国内工业空心化的程度,世界大战早打起来了。但现在美国能够承受这个结果,因为高新技术产业起来了,谷歌那么几千个最优秀的大脑,可以赚那么多钱,纳了税再去养活无数低收入人群。它就没有必要那么激烈地去挤压新兴国家的崛起空间。

再次,核武器的出现和大国主导的联合国机制,共同打造了一个难于滑向世界大战深渊的国际机制。

道理更简单了,过去你打世界大战,还有个侥幸心理:万一打赢了呢?现在有了核武器,不管谁赢谁输,不是团灭,而是球灭。

所以未来会不会出现世界大战,就看以上三个机制会不会失效:大国是否无法从现有经济秩序中顺利攫取财富;新技术革命是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抵消马尔萨斯陷阱带来的普遍贫困;联合国机制是否会出现破裂,核武器是否会扩散到不负责任的政治机构手里。

目前来看:

第一条遭到了很弱的挑战:旧的经济金融秩序无法满足新兴大国的需求,但金砖银行和亚投行作出了弥补。

第二条遭到了比较强的挑战:因为技术在理论上是无国界的,在现实中却是有民族国家边界的:你现在把德国人从地球上抹掉,把它们的技术给穆斯林,穆斯林也绝对玩不转。所以德国人的技术进步无法很快解决穆斯林的马尔萨斯灾难,而穆斯林却可以靠生育率慢慢把德国人从地球上抹掉。

第三条目前还算运作顺利。

所以在可预期的将来,我认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危险确实存在。避免未来世界大战的关键,是防止不发达地区的马尔萨斯灾难越过文明边界向发达地区扩散,以及发达地区自身的伦理价值观修正,以至于能维护本国民族国家疆界。我把这称之为世界大国对世界流民的驯服。换句话说,以部分地区未来数十年的战乱为代价,换取世界大战不在五十年内爆发,并争取在这段时间里盼来新的更有价值的技术革命,(至少在一百年内)解决马尔萨斯灾难。


user avatar   li-shuo-87-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

自从核武器诞生,战略核打击理论完善以来,有核国家之间要么没有战争,要么就是毁灭全人类的核战争。

一战二战那种总动员式的常规总体战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美苏冷战,以苏联解体崩溃结束。而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也可以看作是某种形式的“世界大战”。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张地图中,红色代表稳定,蓝色代表发展。

这是世界上对外转嫁危机能力最强的国家大美利坚。这个国家都稳定重于发展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世界的稳定已经脆弱到了什么程度?




           

相关话题

  这种盔甲在历史上是否有投入实战?效果如何? 
  受新冠疫情及其后续种种全球性事件的影响,美国有多大几率对中国发动一场战争? 
  如何看待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发起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废除死刑运动? 
  如何评价俄罗斯人眼中的北约东扩? 
  中世纪的黑暗体现在哪些方面?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由谁来按需分配? 
  知乎用户整体左倾还是右倾? 
  如何评价韩国前总统朴槿惠? 
  当年国军力量如此强大,为什么最后竟然攻不下一座小小的井冈山?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白宫匿名人士爆料白宫内存在反特朗普的组织?
下一个讨论
美国大使馆在中国的安保工作由谁负责?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