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文学问题,你是如何知道自己回答的就是正确的? 第1页

  

user avatar   qiao-ke-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我面对这个问题还会扯一堆理论,现在我觉得,直接诉诸常识更可靠。

这个常识就是:回想一下你为了休闲和消遣阅读文学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小说、电影、电视剧、动漫等等)时,你想要达成什么目的,是追求解读的“正确”吗?

很显然不是,你只是为了图一乐,就算你读/看出了什么东西,你也只是给自己看的,为了自己感悟到某些东西而思考的,不是为了达成某个“正确答案”。

而这恰恰就是在文学中寻找“正确答案”的荒谬之处所在——当然你说应试那没办法,为了评分你只能有个标准答案,但问题是这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压根就不是正常人阅读文学作品的思路。如果说你阅读文学作品非要争一个“正确”与否,那只能是为了和别人撕逼,而就算你撕出了一个正确还是错误,只要你没被说服,这个“正误”也没有丝毫意义可言。

何苦,何必?

很多人下意识地觉得这个“正误”应当由作者来判断,从专业的角度,有以下几个逻辑错误:

1.你真的不是给作者读书的,你是给自己读书的,自己读到啥才是最有意义的,别人的意见也是用来启发自己的;

2.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很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识,而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潜意识的资源进行创作,哪怕事后作者声称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思路,那也很可能是作者自己在事后总结的

3.作者事后的意见如果真的这么重要,那你还读他之前写的作品干啥?你直接和他本人交流不就好了。这种作者观点至上的思路相当于对文学作品的极大贬低,如果我们必须仰赖作者对作品进行解读,那我们还不如放弃作品直接问作者你想表达什么。

4.我们彻底失去了批评作品的权利,因为作者意见就是“标准答案”,所以一切和答案不同的东西都是错的,那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作品写的很烂,那我们一定是错的,因为作者不会承认自己的作品很烂。

所以我们应该以啥为标准阅读作品?当然是“言之成理即可”,对相同的一部作品,不同人的思维可能完全不同甚至互相冲突,但如果都能自圆其说,那么都是有价值的——本来嘛,我们也是想从作品里吸收一些东西的,那既然这部作品能读出这么多东西,那我们应该更开心啊,为什么要用“正确”还是“错误”来去掉一些东西呢,这不是自讨没趣么?

事实上这就是现代文学研究对文学文本的态度,我可以和作者的意见一致,也可以颠覆作者的本意,也可以另辟蹊径找出别的意义,不管从里面挖掘出什么,只要你能够论证你的解读和作品的相关性,你的解读就是有价值的,就能启发更多人关于作品的思考。文学本就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对伟大的文学作品来说更是如此。




  

相关话题

  你被哪一句诗词感动过? 
  莫言公众号开了100天,你怎么看他这100天里发布的内容? 
  什么是审美陌生化? 
  《静静的顿河》与《日瓦戈医生》哪个更好? 
  「念中文的多左派,念历史的多右派」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男文青是不是应该和女文青在一起? 
  张爱玲是否爱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分类上属于俄国文学还是乌克兰文学? 
  你见过哪些美得不可方物的别称或雅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如何回复比较得体?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令人惊艳的 Lolita 服饰?
下一个讨论
如评价《Ostalgie: The Berlin Wall》这款模拟东欧剧变的冷战历史模拟游戏?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