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真的比汉唐还要强盛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朝老是被拉出来和罗马对比,唐朝老是被拉出来和阿拉伯对比,参与世界大战

清朝一般只敢和前朝对比,欺负古人


user avatar   peng-zhan-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巅峰期不好说,但是清朝的持久性确实是汉唐无法比的。

事实上,清朝还没入关那会儿,就已经强得有点过分了。

皇太极在沈阳登基那会儿,后金实际控制的地域相当于现在半个辽宁+吉林省,间接控制的地域有朝鲜+今天内蒙古中、东部。对朝鲜是征税不征兵,对内蒙征兵不征税。

那会儿的大明依然健在,依然控制着整个关内,野战机动兵力有关宁军6-8万,宣大军8万,秦兵3-5万,洪兵2-3万,而此时后金八旗总兵力不会超过8万人。

此时明朝周边的情况是:

和硕特汗国,其首领固始汗为一代雄主,是继俺答汗之后第二位接受达赖册封的护法王,控制范围为整个青藏高原;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实控今天的北疆、七河地区和额尔齐斯河中上游,跟沙俄一直在叶尼塞河、鄂毕河上游硬钢,不落下风;

喀尔喀蒙古,即今天的外蒙,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三大部合计约有6-7万骑兵。

以上这些国家、政权,都是清朝臣属之国,而此时,大明依然存在,皇太极不过是个割据政权。

之所以会有如此局面,是因为皇太极终结了延续了近四百年的蒙古帝国。

皇太极所灭掉的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源自是成吉思汗的万户卫队,相当于八旗中的两黄旗;察哈尔部自达延汗创立后,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的蒙古的领导者。

老大都被干掉了,所以其他蒙古部族自然奉皇太极为老大。

再举几个清朝外战的例子。

一、顺治三年,因多尔衮下剃发令,南方大乱,喀尔喀蒙古人试图在背后捅清朝一刀,鼓动内蒙古腾机思部叛乱。

多尔衮当机立断,召回多铎,令其远征喀尔喀。多铎率八旗军2万、内蒙古军队1万左右出征,对手为喀尔喀蒙古(外蒙)联军,共约5万人。清军大胜,战果:斩首数千人,俘千余人,获驼千九百、马二万一千一百、牛一万六千九百、羊十三万五千三百有奇。

后来喀尔喀蒙古上门认错,顺治帝故意派此战的副帅、顺治帝的哥哥硕塞出古北口迎接,喀尔喀蒙古一群王公一看到硕塞的旗帜,史载:“慑王威而不敢动。”

二、顺治朝,注意,不是康熙朝,是顺治朝。沙俄雅库茨克督军、托木斯克督军累计向东北派出哥萨克过千人,根据华西里耶夫的《外贝加尔的哥萨克》一书中统计,活着回俄国的仅有13人。

三、康熙干掉噶尔丹后,悬其骨灰于北京城外,效前汉陈汤故事,悬骨京外,以示万里。

四、康熙一朝完成实控的地域有黑龙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喀尔喀蒙古+科布多(180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210万平方公里)、吐鲁番、哈密地区(30万平方公里)+台澎金夏(3.5万平方公里)。

以上地区,均为清军实际占领。总开拓面积超过600万平方公里,这还没算康熙削藩的五个省。这是单个君主开拓疆域的世界纪录,空前绝后。

更为难得的是,这600万平方公里,没有一寸是康熙要主动去打下来的,都是对方先动手或是被揍了上门求援,康熙才“勉为其难”地出手,顺道将这些地方收下的。

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豫备,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

诚哉斯言也。

五、雍正元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反叛,跑去找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商量,一起对付清帝国。策妄阿拉布坦答复罗卜兄使者的原话:

“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也不曾经过中国兵马的厉害。你若动兵,凭着你吧,我是不动的了。”

这是被康熙揍出心理阴影了。

六、雍正九年,和通泊之战,清军被准噶尔军围,几乎全军覆没,这是清朝开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全军覆没。

此战,大军副帅巴赛(顺治朝摄政王济尔哈朗孙,公爵)、副将军查弼纳、副都统(八旗一旗的二把手)常禄、副都统马尔齐、副都统西尼赖、副都统戴豪、副都统舒楞勒、前锋统领丁寿、参赞苏图、参赞觉罗海兰、参赞马尔塞、侍郎永国,以上将领不是自尽就是战死,高层将领中仅副都统袞布投降。

此战过后,准噶尔军主帅大策凌敦多布致信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策凌:

“中国兵被围峡谷之内,仍死战不退。我军喊话,对方以炮矢还之。我军冲杀,其将帅皆持枪挥刀死战,自戕者甚众。此勇非俄罗斯兵可比之。”

七、乾隆朝对缅甸、对越南皆是败仗,但是,首先求和、要求入贡的都是对方。

有清一代直至咸丰,在近二百年的时间内,凡是清军击败过的敌人,其领土基本就是中国领土了。

只有一次例外,即雍正朝在和通泊之战失败后,将半个科布多割让给了准噶尔。当然,后来乾隆又给拿回来了。

从康熙驱准保藏战役之后直至咸丰,清朝实控领土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历时近一百五十年,这一点也是汉唐比不了的。

其实呢,清朝真的有点被低估了。现在大家都在流传道光舍不得吃鸡蛋的事儿,却不知道,人家道光当皇阿哥的时候,那可是神射手,亲手击毙过天理教匪徒的。

清朝的皇室教育、帝王素质,真的是没话说。

就这些。

给我的专栏做个宣传哈,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跟你说,伪满比伪清更强盛。


user avatar   qi-zhao-mu-niu-zhui-hang-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得看你怎么个比法,你拿刘彻李世民比咸丰同治那当然是吊打,但是你那董卓进京那会的汉,朱温李克用那会的唐,去比乾隆25年刚刚平定大小和卓疆域极盛的清朝那就是自取其辱。

比巅峰疆域那不好意思,你们嘴里的巨唐也比不了清朝,事实就是这样,而且清朝那个巅峰疆域维持了接近100年纹丝不动,唐朝可比不了,至于汉朝就差的更远。

只不过汉唐的时候周围都是菜逼,显得汉唐比较强而已,在我看来属于矬子里拔将军,清朝碰上了工业革命这个大bug,自己没赶上被吊打了,显得很弱,不过就算这么弱还是把太平天国锤死了,太平天国这暴动规模搁在汉唐你试试看,桌子都给你掀了。

总的来说,直接对比清吊锤汉唐,但是汉唐因为同时代的周围国家更菜所以显得还挺像那么回事,清碰上了开高达的工业国显得很弱,就这样。


user avatar   bu-xue-er-cao-xiang-yu-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你就问问汉唐那些什么汉文汉景汉武太宗高宗玄宗哪个和咱们康德酋长一样会骑自行车?


user avatar   zheng-lu-da-jiang-ju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拿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的满清和英国镇江之战举例。镇江作为江防要地,城内建有满城也就是驻防八旗的兵营,这样的满城在中国仅有十多个,均是兵家要点,比如广州、西安,南京等地。


统领镇江2000驻防八旗的是满人副都统海龄,英军未到。海龄以汉人或许,有可能,也许会勾结英军为由,对镇江城汉人下狠手,先在镇江屠城杀汉人约万余人。当时镇江人所作“竹枝词”记:“都统差人捉汉奸,各家闭门胆俱寒。误投罗网冤难解,小校场中血未干。”另有《出围城记》记:“人疑副都统欲尽汉人而后止”。


此战,2000名旗兵共击毙英军37人,伤129人。镇江城陷落,海龄自尽。海龄身后,极尽殊荣。《清史稿》记载,“谥昭节,入祀昭忠祠,并建祠镇江,妻及次孙附祀。”对死者建专祠祭祀,这是传统社会一个王朝给予的最高礼遇了。


《剑桥晚清史》中说,“最糟糕的是镇江的一位将军,他确信,在英国人从前面进攻时,该城的汉人一定会从后面袭击满洲人。于是他命令一看见形迹可疑的人就抓起来,此后中国居民一看到满洲士兵走近时就惊恐地逃走。显然有些士兵一见有逃跑者就把他们杀死,用他们的尸体去领赏。这样的恐怖笼罩各地。如在上海,英国人的炮声就被一些居民误认为是满清当局在下令屠城。”


1842年距离满清入关的1644年过去了200年之久,满清仍然没有把亿万汉人当作是自己的国民,而是将汉人看作是平时可以盘剥的奴隶,战时会导致不稳定的因素。镇江屠城清楚的表明了满清不过是入侵,殖民中国的强盗集团。那么,作为广大汉人又怎么能为满清出死力呢,满清不过是他们身上的镣铐而已。


转一个其他的回答,可以查史料


另外在崇祯十二年的《兵部题行<兵科抄出原任山东督粮道邓谦南、邓天申奏>》中也有济南屠杀的情况:   “崇祯 十二年正月初二日 ,虏薄济南,臣父挺身抗骂,百折不回,以致箭刃相加,遍身碎脔,迄虏退获尸之日,其咬牙怒目,骂 贼之状,犹存,比时臣之祖母,臣之叔祖,臣之兄姊婢奴共计四十六名口,俱死于烽焰之中,焦头烂额,断手剐心,惨难尽述。臣幸 被掳逃回,臣母胡氏跳入井中,尸盈水涸,二命苟存”[11]   一个大家族近五十口人,只有两人活了下来,尸体竟至于把井塞满,三百多年之后,读当日之情形,犹令人目裂发指。


满清入关大屠杀

扬州十曰、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等。这些惨绝人寰的屠杀,模式基本一致:根据清军头子发布的屠城令,实施的残忍的集体杀戮,和无耻的集体强奸。而屠杀后,不仅人头被堆积成“京观”,甚至还将女性的敏感部位割下,作为论功行赏的凭据!“取阴肉或割乳头,验功之所,积成丘阜”。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中亦记述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曰到12月15曰,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 南雄大屠杀,“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清军文书陈殿桂,《雄州店家歌》)

广州大屠杀,“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贱,同为一区。”(《祭共冢文》王鸣雷)亲眼目睹了这次屠杀的王鸣雷,描绘人头堆积的像山丘和宝塔一样高!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市志--宗教志》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攻广州,屠戮甚惨,死难70万人。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在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余烬’,合葬立碑。”西方人魏斐德写道:“尸体在东门外焚烧了好几天。.....直至19世纪,仍可看见一座积结成块的骨灰堆。”。

嘉定大屠杀,嘉定三屠杀了50多万。“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嘉定乙酉纪事》)清军围困嘉定城时,在城外,“选美妇室女数十人,……悉去衣裙,淫蛊毒虐”。嘉定沦陷后,清军抢掠“大家闺彦及民间



《嘉定乙酉纪事》)清军围困嘉定城时,在城外,“选美妇室女数十人,……悉去衣裙,淫蛊毒虐”。嘉定沦陷后,清军抢掠“大家闺彦及民间妇女有美色者生虏,白昼于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妇女不胜其嬲,毙者七人。”(《嘉定屠城纪略》)

潮州大屠杀,“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常熟大屠杀,“通衢小巷,桥畔河干,败屋眢井,皆积尸累累,通记不下五千余人,而男女之被掳去者不计焉。”“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海角遗编》)

扬州大屠杀,除了著名的《扬州十曰记》外,还有《扬州城守纪略》(“初,高杰兵之至扬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偎?Γ?信e室沦丧者。及北警戒严,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曰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明季南略》(“廿五曰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等资料。扬州城破,扬州顿成地狱,死者达80余万。比地狱更难忘是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无一人敢反抗,甚至没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 昆山大屠杀,“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五一兵纪),“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研堂见闻杂记罚》)




还有著名的《江阴城守纪》:“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曰,城内死者九万七千馀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馀人。” 清兵在江阴的观音寺“掠妇女淫污地上,僧恶其秽,密于后屋放火。兵大怒,大杀百余人,僧尽死。”(《明季北略》卷11)

在南昌,八旗军把掠来的妇女分给各营,昼夜不停的轮奸(“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这些女性“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有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始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徐世溥《江变纪略》)此书是满清查禁的重点,在乾隆44年被明令销毁,靠着手抄本流传下来。

虽然经过了满清“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暴行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大屠杀,甚至在第一历史档案馆都可以找到资料。

各地为剃发的屠杀:“去秋新令:不剃发者以违制论斩。令发后,吏诇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陈确集》卷三十)

顺治二年7月30曰,清军至沙镇,“见者即逼索金银,索金讫,即挥刀下斩,女人或拥之行淫,讫,即掳之入舟。”“遇男女,则牵颈而发其地中之藏,少或支吾,即剖腹刳肠。”(《研堂见闻杂录》) 顺治二年,清军实施扬州大屠杀后,至无锡时,“舟中俱有妇人,自扬州掠来者,装饰俱罗绮珠翠,粉白黛绿。”(《明季南略》卷4)





顺治元年(1644)4月,清兵到达盩厔县境内,生员孙文光的妻子费氏被掠去,“计无可托,因绐之曰:‘我有金帛藏眢井中,幸取从之。’兵喜,与俱至井旁,氏探身窥井,即倒股而下。兵恨无金又兼失妇,遂连下巨石击之而去。”(民国《盩厔县志》卷6)

  清兴安总兵抢夺妇女达100多人,“淫欲无厌”。制作长押床,裸姬妾数十人于床,“次第就押床淫之。复植木桩于地,锐其表,将众姬一一签木桩上,刀剜其阴,以线贯之为玩弄,抛其尸于江上。”(《平寇志》卷12)

顺治二年(1645)江阴城陷时,有母子3人,“一母一子,一女十四岁。兵淫其女,哀号不忍闻”,后兵杀其子,释母,“抱女马上去”。又有一兵“挟一妇人走,后随两小儿,大可八岁,小可六岁”,兵杀二子,抱其母走。(《明季南略》卷4)

顺治二年(1645)5月9曰,南京失陷时,当涂孙陶氏被清兵所掠,“缚其手,介刃于两指之间,曰:从我则完,不从则裂。陶曰:义不以身辱,速尽为惠。兵稍创其指,血流竟手。曰:从乎?曰:不从。卒怒,裂其手而下,且剜其胸,寸磔死。”(《明史》卷303)

昆山县庠生胡泓时遇害,其妻陆氏21岁抱着三岁的儿子,欲跳井,被一清兵所执。“氏徒跣被发,解佩刀自破其面,……氏骂不绝口,至维亭挥刀剖腹而死。”(光绪六年《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36) 明朝都督章钦臣的妻子金氏,一个弱女子,不肯屈服于淫威,被用1000刀刮死。此事,系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冒着杀头危险记载下来的。



在崇祯 十三年二月十一日 兵科抄出浙江巡抚熊奋渭提到济南情况“今春二月间,璘等在家闻变,奔赴济南,但见城中焚杀已空, 残尸烧埋已尽,兄骨无存,仅得招魂。……泣思百万惨屠,全家泯灭。”[8]   这更进一步证实了,仅仅在济南,就屠杀了百万人口!   这是否是夸张呢?   绝非夸张!还有其它多方面的史料能证实这一点。   就在清人自己的官修史书辑录东华录里面,崇德四年七月(崇祯十二年七月),也就是在多尔衮、杜度报告自己抢掠蹂躏战功的四个 月后,皇太极致明帝书中就说“死亡百万,非朕杀之,实尔君臣自杀之”[9]。   意思就是我屠杀了百万数量级别的人,那是因为你们不肯满足我的要求,所以才要杀的,这就等于是你们自己杀的



此外,还有民间在满清极端恐怖的文字狱罗网下保留下来的证据。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就通过说鬼谈怪的方式,记载了满清光 在济南一城就屠杀百万的事实。   在《聊斋志异》的第12卷,有一则名为《鬼隶》的故事,原文如下   “历城县二隶,奉邑令韩承宣命,营干他郡,岁暮方归。途遇二人,装饰亦类公役,同行半日,近与话言,二人自称郡役.隶曰:‘济 城快皂,相识十有八九,二君殊昧生平’。二人云:‘实相告:我城隍鬼隶也.今将以公文投东岳’。隶问‘公文何事?’。答 云:‘济南大劫,所报者,杀人之名数也。’惊问其数曰:‘亦不甚悉,约近百万’隶问其期,答以‘正朔’二隶惊顾,计到郡正值 岁除,恐罹于难;迟留恐贻遣责。鬼曰:‘违误限期罪小,入遭劫数祸大,宜他避,姑勿归’隶从之。未几北兵大至,屠济南,扛尸 百万,二人亡匿得免。”   另外《聊斋志异》的《韩方》中提及“今日殃人者,皆郡城北兵(即清兵)所杀之鬼”,也是说的满清屠杀济南的枉死之鬼。   而《聊斋志异》中提到县令韩承宣,在明代残留档案中可以查证到他死于清军屠刀的事迹,《明清史料甲编》的山东州抚李春蓁奏疏 中说:   “历城知县韩承宣,被虏拘执,不肯屈服,激虏之怒,被杀,女鳌姐,亦义不受屈,投井死”。[10]


user avatar   baggio-19-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众所周知,清朝甲午海战的随便一艘船拉到白江口都是吊打日本和唐朝,所以我大清天下无敌!每个朝代粉吵架的时候基本都会与同时期事件比较,除了清粉只纵向比较,而且还是和前面的所有朝代对比。


user avatar   gao-yu-ga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真不好说,就不要和汉唐比,所谓“康乾盛世“的生活水平,极有可能连明朝万历末年都比不了。

饥荒和贫困是每个封建王朝绕不开的话题,但是通过比较上限和下限的高低也能得出个大概的概念。总得来说,清朝的上限比不过明朝,但下限比明朝低的多。

先说上限,用清朝的上限也就是乾隆朝对比明朝的上限万历朝。

我们就拿沿海地区说,乾隆时期英国人来华,把用剩的茶叶随手一丢,立马就有清国百姓前来哄抢,沿海尚且如此贫困,内陆就更不堪了。这是乾隆时期百姓生活困苦的真实写照。这就是大清朝的上限,普通百姓也就勉强糊个口,其他时候比这更差。

同样是沿海地区,看看万历四十六年广东吴川县(今属湛江市),在当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看看是什么水平:

○予生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八月廿六日卵时,父母俱廿三岁。时丁升平,四方乐利,又家海角,鱼米之乡。斗米钱未二十,斤鱼钱一二,槟榔十颗钱二文,荖十束钱一文,斤肉、只鸭钱六七文,斗盐钱三文,百般平易,穷者幸托安生。差徭省,赋役轻,石米岁输千钱。每年两熟,耕者鼓腹,士好词章,工贾九流熙熙自适,何乐如之。癸亥启蒙受业李仲耀先生。

——《乱离见闻录》

——————————————

当然其实万历也是明朝民生水平的上限,尤其是张居正改革前后,民生水平比洪武永乐都要高很多,是整个明朝在经济水平的高峰。沿海地区的繁荣一直持续到万历晚期。至于大清的上限乾隆朝也就和明朝的嘉靖朝比一比,说盛世实在是夸张了。

———————————————

再来说说下限,清朝的下限则比明朝低的多。

在清末发生了一场大饥荒,这是中国封建时代记录最详细也是有记录饿死人数最多的一次饥荒。是为“丁戊奇荒”

由于旱灾,山东各地灾民纷纷逃荒、闹荒或祈雨。但祈雨无济于事.各处“饥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状”(1876年12月11日 《申报》)。

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灾情在丁丑年(1877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尤其是山西省.旱荒空前,山西省灾后人口竟比灾前减少三分之一。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曾忠襄公奏议》卷8)

饥饿难当的灾民为了“苟廷一息之残喘,或“取小石子磨粉,和面为食”,或“掘观音白泥以充饥”,结果“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1877年6月30日《申报》)。

随著旱情的发展,可食之物的罄尽,“人食人”的惨剧发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活杀吃的……

河南的灾情,与山西相似。经过连续两年的大早,富饶的中州平原,已化为千里赤地。当年的《申报》刊登消息,说河南全省“歉收者50余州县,全荒者28州县”。但是,奉旨帮办河南赈务的刑部左侍郎袁保恒抵豫则宣布:全省报灾者八十七个州县,饥民五六百万。

旱灾的阴影,同时还笼罩著陕西全省。同州府员的大荔、朝邑、邰阳(今合田)、澄城、韩城、白水及附近各县,灾情。极重极惨”。走投无路的饥民铤而走险,聚众抢粮,有的甚至“拦路纠抢,私立大纛,上书‘王法难犯,饥饿难当’八字”。

甘肃东部、四川北部,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南江县志》对川北的旱灾有翔实的记载:“丁丑岁,川之北亦旱,而巴(中)、南(江)、通(江)三州县尤甚……赤地数百里,禾苗焚稿,颗粒乏登,米价腾涌,日甚一日,而贫民遂有乏食之惨矣:蔬糠既竭,继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批把诸树皮掘剥殆尽……登高四望,比户萧条,炊烟断缕,鸡犬绝声。服鸠投环、堕岩赴涧轻视其身者日闻于野。父弃其子,兄弃其弟,夫弃其妻,号哭于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举家悄毙.成人相残食,馑(死部)殍不下数万。”

经过连续三年的特大旱灾,老百姓对于天灾的承受能力已近乎极限,因旱灾带来的各种人间惨剧,并未因旱情的缓解而相应地减少,反而更多更严重了。在山西.越来越多的村庄和家庭毁灭于天灾之中。在河南,侥幸活下来的饥民大多奄奄一息,“既无可食之肉,又无割人之力”,一些气息犹存的灾民,倒地之后即为饿犬残食。在直隶河间府,一些壮年饥民“竟在领受赈济的动作中倒死在地上。”这一年的春夏之交,一场大面积瘟疫向灾区袭来。河南省几乎十人九病,陕西省“灾后继以疫疠,道馑(死部)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达十之二三。


user avatar   zhen-li-21-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清朝不和同时期的列强比较而和已经灭亡一千多年的汉唐相比较时说明他已经落后了。


user avatar   Euzobe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朝不知道,但大清完爆唐朝是没什么疑问的

唐朝虽开放包容,但也留下了许多祸根,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元气大伤,而大清实行闭关锁国文字狱,有效避免了安史之乱类似情况的发生,为社稷安定做出贡献,大清赢

唐朝首都被攻破六次,而大清首都只被攻破两次,大清又赢

唐朝号称国祚289年,然而却被武周中断十五年,实际国祚仅274年,而大清自1636年建立至1912年灭亡,一直由爱新觉罗统治从未中断,实际国祚276年,比唐朝多两年,大清再赢

唐朝时期到处对外扩张,欺负别人,残暴蛮横,而大清在实力吊打俄国人的情况下仍然愿与俄国人签订平等友好条约,彰显大国胸襟,完爆唐朝小家子气,大清继续赢

大清入关后虽然实行了屠杀,但唐朝吞并外族的时候也屠杀过外族人,大清不过是帮一千年前被杀的外族人报仇而已,如此反而正显示出大清替天行道的侠义精神,更不用说还为后世的民族融合做出贡献,大清疯狂赢

大清末年虽有近代屈辱史,然而众所周知,此乃封建制度的锅,更是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锅,绝非大清之锅,开创封建制度的是秦始皇,错过大航海的是明朝,所以近代的屈辱史应当算在秦始皇和明朝头上,与大清无关。唐朝灭亡后致使外邦入主中原,北方燕云十六州更是被异族统治四百年之久,对中华大地破坏极深,反观大清,在替秦始皇和明朝擦屁股的情况下,灭亡后仍然为中国留下一千多万的土地,更是为新中国统治新疆西藏提供法理上的依据,论及对后世的贡献,大清简直是三百六十度吊打唐朝,大清真的赢麻了!

综上所述,大清为中国第一封建王朝当之无愧,并且列强无不怀念大清,建议唐人街改为清人街,应该能有效解决华裔被歧视的问题





              

相关话题

  王国维为何自杀? 
  周朝诸封国国名的含义与缘由是什么? 
  能用现代民族主义去评价清朝吗? 
  你们觉得汉服的消亡是满族的错么? 
  能否说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为清朝所扼杀? 
  为啥明朝皇室支出占比可达50%,而赈济支出仅占0.48%? 
  如何看待皇汉和深度皇汉的行为? 
  为什么知乎有人说清军穿越可暴打其他朝代,其他朝取代清也会被列强暴打? 
  据说清末有些官僚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几个小时的废话,还没一句重复的,是这样吗? 
  有哪些蒋介石的轶闻趣事? 

前一个讨论
唐高宗李治最大的过错是不是没有培养好一个继承人?导致武周乱唐?
下一个讨论
吴亦凡是不是得罪谁了?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