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云南瑞丽否认长期封城,有民众称生活难离瑞更难,目前瑞丽真实情况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paizhaor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瑞丽,我这边其实提过两个版本的建议。


去年的早期版本是防疫突前。

很巧,果敢和邦康果然开始搞防疫突前了(换了个委婉的叫法),

并且果敢那边简直可以说是肉身挡枪眼儿……

——请品鉴:

但很可惜,由于木姐这边的特殊地位,防疫突前的套路对瑞丽完全不适用。



后期版本也提出来好几个月了,请品鉴:

从军政府掌权开始,缅甸那边的疫情就明显不可能善终了。

然后呢,封城也是有极限的,超过一定时间效果可能就会打折扣……

所以啊,与其长痛,还不如壮士断腕得了。

举城移民,异地安置~

居民撤走之后,瑞丽只保留最低限度的职能岗位,正好可以放开手脚。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离瑞名额”这个比较离谱,前面走了几十万也没造成什么扩散,还剩的那么点人就会造成扩散吗?

核酸+抗体+离瑞后居家隔离、健康监测即可。

其他的倒觉得问题不大……抗疫这方面瑞丽做的还是不错的 。

还有,钱可以多发一些,人均才700多,都不够人家自费隔离的费用的……国家的抗疫债券可是发了1万亿呢……

以及,瑞丽现在一共就十几万常住人口,而且很多都忙着在边境上穿着防护服和输入病例、偷渡什么的作斗争,感觉网上的“瑞丽网友”数量远比剩下的人多啊……


user avatar   roson21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10月29日更新

10月28日,瑞丽市长回应:暂不需要援助,以官方信息为准。

瑞丽市委书记称:瑞丽原副市长戴荣里观点只能代表个人,不能代表组织。
瑞丽市长回答不需要援助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7358194809532417

以下是原回答:

试想下,如果你近半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还要交着车贷房贷,一家老小等着吃饭看病,还不让随便外出,你会不会很沮丧。

瑞丽今年的第一波疫情始于3月29日。根据云南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当日发现9名感染者(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感染者),其中4人为缅甸籍。因为这次疫情,时任德宏州委常委、瑞丽市委书记龚云尊被撤职。

4月13日,瑞丽市第三轮全员核酸结束,共采样并检测381163份,检出阳性4份;4月20日,又在重点人群中检出2例病例。至此,此次疫情总共发现93例确诊病例,25例无症状感染者。

到了7月4日,云南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局面再次被打破,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这3个病例都是在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发现的。

姐告国门社区边境线长4.18公里,与缅甸木姐镇接壤,边境线上并没有天然屏障,大多是以江为界、以沟为界。在这里,境外疫情输入防不胜防。在这波疫情中,该地区短时间内就出现过74例病例。

7月7日10时起,瑞丽市姐告国门社区被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当日0时起,对主城区实行封闭管理,所有市民居家隔离。

目前,此轮疫情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但瑞丽仍处在防疫关口。

从今年3月底的第一轮疫情到7月的第二轮疫情,再到8月3号的再次居家隔离,很多人一直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难。长时间多次隔离、长时间不复工复产,老百姓没有生活来源。

另外,随着缅甸局势持续动荡,疫情不断恶化,战情、警情、疫情叠加,加之全国各地发布滞留缅北人员劝返公告后,导致大量境外自首人员基本上选择从瑞丽入境自首。

目前,尚有上万人等待入境,致使瑞丽超负荷接收境外自首人员,集中隔离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输入病例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本土感染的风险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双重叠加,医疗救治资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现在的瑞丽太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和大家的帮助了。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对高强度的境外输入,需要边境一线专心防疫,国内安全区全力支援的模式

可参考下目前防疫成功,完全解封的不丹

1.靠近印度的一线疫情输入压力极高,偷越边境事件层出不穷。

2.为了避免国内疫情大规模爆发,不丹在边界附近划了一个隔离缓冲区。缓冲区保留最少的人员数量,专门防疫。其他地区为安全区,专心生产并提供资源,供养隔离缓冲区。

3.从缓冲区进入安全区需要定点转运和隔离。

更详细信息可参考 @拍照稀烂帮帮主 关于不丹防疫的回答:


解决方案

(一)继续境内缓冲区方案但做调整

1.瑞丽剥离经济发展指标,专心防疫,所需资金由全国统筹解决。

可考虑按照北川模式,在邻县划出区域,供瑞丽在远离中缅边界的地方新建一个市区。


2.边境地区只保留最低限度必要人员,一般企业、商店、学校全部疏散内地,疏散人员给补助。

这样儿童可以正常上学,大部分瑞丽人也可以维持正常家庭生活。


3.留下的人员定期轮换休息。


(二)瑞丽江北侧划定隔离区方案

如果境外清零存在困难,是否可以考虑给现有中缅边界以南,瑞丽江以北地区的缅甸群众拆迁补偿,人员全部搬走的方案?

如果瑞丽江以北有一个隔离带,境外输入压力就能减轻。


user avatar   zhi-he-yo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考验大是大非的时候到了。

你是站在____一边,还是站在__一边?

p.s.其实要判断形式很容易:

央视没去,说明当地一定是糟透了,

央视没发声,说明当地接下来可以预期的一段时间内只会更糟。


user avatar   song-jin-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些答案,真的让我心寒。

tmd有些评论区竟然能说出来“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种混账的话。

什么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这些人的眼中,瑞丽就是一颗被牺牲的棋子,甚至有的瑞丽人在答案里发声后,还有人说:“没办法,你们忍耐一下”的类似言论。

这是人话吗?

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把你放在那封个一年半载,你能承受的了吗?

就因为“代价”不是你,你就可以如此心安理得的说出这么丧良心的话?

真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恶心嘴脸。

我真是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可以如此泰然处之的让别人成为牺牲品,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让别人“心安理得”的接受自己成了牺牲品的事实。

这些人连一点基本的共情都没有吗?

这就是单纯的恶。

以牺牲他人换取自己利益,这是一个我们社会应该提倡的思想吗?

今天我们“牺牲”了这部分人,为的是“更大的利益”,

明天我们再“牺牲”另一部分人,然后再换取“更大的利益”。

那么后天呢?后天要牺牲你了,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这难道不是一种集体对个人的绑架吗?

当整个社会的模式都是以通过牺牲他人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时,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答案是人人自危的社会。

因为你不知道被牺牲的大锤什么时候就会砸在你的头上。

而等到那一天真的来临,你哭喊着在朋友圈请求他人重视的时候,

你收到的回复只有一句:

再忍一忍,为了更大的利益。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瑞丽和武汉的情况还是不一样,武汉是抗疫,瑞丽是防疫。

所以瑞丽的普通老百姓的困难其实就是个钱字,一般来说这个地方住是不要钱的。那么起码2点是可以做的:

1,生活物资封城期间免费配送。

2,银行贷款暂停。

老百姓的压力在于坐吃山空,所以先解决这个吧。


user avatar   ding-xu-yang-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新闻发出来,先是强调管控的必要,再是承认生活的艰难,对隔离条件与执行时的强制措施只字不提。

那之后就是在不改变管控措施的前提下,号召捐款捐物了吧。

快进到英雄的瑞丽,伟大的瑞丽人民。


user avatar   wu-ya-xiong-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瑞丽的情况持续很长时间了,为啥最近几天才有新闻出来。难道之前没人说吗?

显然不是,之前说的要么被删帖,要么媒体不能报道。

最近舆论开始有了变化,显然是接到了命令,虽然我觉得是好事,但还是觉得悲哀。

人家想让你知道啥就让你知道啥,想让你有什么情绪你就有什么情绪。我们就像一个个傻子,被人家随意操弄。


user avatar   xi-yin-53-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东西,在国内自媒体上面,看不看就是没发生就是感恩

有问题就是50w就是境外势力

我在微博是刷到的瑞丽求助信息下面全是,抹黑怀疑,人民应该帮助人民才对,以至于后面有人叫博主发给bbc和推特





              

相关话题

  香港最新数据「三针疫苗防死亡有效率超过 98% 」,这意味着什么? 
  东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 30 天,日本防疫工作现在进行如何?你支持「空场举办」吗? 
  俄国防部称「美建立的实验室曾做蝙蝠冠状病毒试验」,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微博用户声称:深圳隔离酒店疫情确诊,酒店要将宠物猫人道毁灭? 
  云南哀牢山 4 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系低温所致心源性休克死亡,可能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印度的新冠新增确诊比高峰期减少了很多,这是群体免疫成功了吗? 
  军队抽组卫勤力量 2000 余人支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对上海疫情防控有哪些积极作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新冠阳性,目前情况如何? 
  印度疫情失控,群众把尸体丢入恒河,但恒河最终会流入大海,会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破坏海产品? 
  为什么大家都关注战争,人群这么集中、空气又不好,乌克兰没疫情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本新冠感染人数骤减?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10 月 27 日开始,新加坡新增确诊新冠病例突破 5000+ 人?





© 2024-06-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