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汉语普通话为何不启用「浪费」的音节减少同音 / 多音现象? 第1页

  

user avatar   mteec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了个表总结了一下。

可以看到普通话真正符合语音规则但没用到的音节其实很少。

强限制的音节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会觉得非常不自然,且很可能读不出来,弱限制的音节相对而言不会那么不自然。

匆忙制作,若有遗误,请指正。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答主提到的这些音节部分曾经有,但是后来变走了。

比如你说的biu(biu/piu),隋朝有个叫陆法言的写了本反映南北朝通用语的《切韵》,根据现在拟音,当时“涪”的读音就类似:biu。后来biu这种音节全部变成了现在普通话的f,f就是这么来的,《切韵》还没有现在汉语这个音;

hiu(hiu) ziu(tsiu) ciu(tsʰiu) 也类似,《切韵》这么读的分别有“休”“酒”“秋”,由于发音的改变,这些音在现代普通话里已经不存在了;

而duang这个音,可以说《切韵》就没有这个音,而且从其发音来说也推导不出来,但是此音节不清楚是不是上古存在这样的发音,目前上古音还没有一个很精确和公认的拟音,因为缺乏像《切韵》《集韵》《洪武正韵》这种明确记载的韵书。

从南北朝到现代,汉语发音逐步简化,一些原本存在的音节因为发音改变而消失,所以才会存在这么多空缺的音节。

——————————————————————

扫了下其他回答,貌似有人觉得普通话缺少这种音节是语委在从中作祟,比如有人

@ogino taluki

觉得普通话没有gi ki hi这种音节,但是很多方言有,是语委为了简化普通话取消了这类发音。

那么问题来了,吴语有全浊和全清声母之分,粤语有入声区分ptk,湖北松滋荆门还有大舌颤音,是不是以上都要纳入普通话的发音体系内?

有以上想法的基本是没搞懂普通话是什么,请翻开你的语文书,复习以下定义:

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官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现代典型白话文著作为语法基础。

从这个定义中看得很明白,普通话的发音体系,基本就来自北京话的读音,北京话怎么读,普通话大概也就怎么读。当时制定新中国普通话语音的时候,北京话早就没有gi ki hi,也早就没有尖团区分,自然普通话就照单全收,至于其他方言会怎么读,那不是普通话系统需要的。要说为了简化推广,普通话的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音哪个不是难点,为什么还是推广了呢?




  

相关话题

  河南安阳方言的 yào(~电话)本字是什么? 
  为什么国内的汉语用词,好像愈来愈冗长? 
  将汉字的字音改为多音节以改善汉字同音字问题可行吗? 
  如何看待「直角引号比弯引号更美观」的言论? 
  为什么英语求救「help」喊起来感觉底气很足,而汉语「救命」发声声音不大? 
  大陆普通话有字音与台湾国语字音数目不同,各有哪些差异? 
  为什么很多人把“英译中的汉语词汇”误认为是“和制汉语”(例如“物理”和“分子”)? 
  为什么现在网络用语越来越倾向于模糊原字词的标准读音,例如「康康」「雨女无瓜」「冲鸭」等? 
  「龘」这样的汉字有什么实际意义? 
  请问“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中的“既”表示已经还是不久?现代汉语中既表示已经,古汉语有不久。? 

前一个讨论
2017年解放军现代化程度有多高?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b&o店员嘲笑顾客,说这牌子是奢侈品?





© 2024-06-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