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增加一个人的自信? 第1页

     

user avatar   xing-hun-da-d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种人,但凡有人对他好一点,他都觉得是不应当的,觉得受之有愧,会十分地感激甚至不敢去承受别人的好;若是有人对他不好,他倒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不敢去反抗,只会小心翼翼地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


当遇到问题时,他们总是怀疑自己,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从不会去想,是不是问题出在别人那里,他们总是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也总是学不会为自己争取。


在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他们从不强求,也不死缠烂打,甚至不会表现的很不开心,因为,在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自己不配,觉得自己会得不到,就早已做好了去迎接最糟糕结果的准备。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很不自信。


以前的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曾经一度很不自信,甚至不敢让自己喜欢上任何的人,因为我认为我不够好,认为我还不配。总想着,先去努力吧,等我变得足够好的时候,再去争取想要的东西。


然后,再也没有然后。


即使做了很多事,我依旧很不自信,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所幸的是,前些时候,搭一位朋友的车,她是一位阳光自信也很有气质的女性,在路上,我向她倾诉了我的情绪,她认真地听我说完,然后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


你值得拥有”她认真地对我说:“你得先记住这句话,告诉自己你值得拥有,然后你才能做出改变。”


“你得为你自己而活,想要什么就去争取,不要干等着以为别人会施舍给你,也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你首先得考虑的是你自己。”


“你要明白,只有当你自己在乎自己的时候,别人才会用正眼看你,才会去在乎你。”


你很优秀,你所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自信,你要勇于把你的能力表现出来。”


“你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然后给自己打上了太多的标签,这些标签束缚住了你,时间一久,你就真的变成了你认为的那个样子,你再不敢去尝试,也不敢去拥有。”


“你说你不会唱歌,不敢人多时候讲话,也学不会很多东西,这些只是你给自己的标签,并不是真正的你,只有摘掉这些标签,你才能表现出真正的自己。”


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以为自己做不到。”



在她的要求下,我连着喊了几声的“星星,我值得拥有”,期间,她一直在鼓励我,让我用更大的声音去喊,在最初的胆怯过去之后,每喊一次我都觉得痛快极了,声音也变得越来越有底气,喊完之后,觉得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变好了许多。


回来后,我专门给她打了电话,认真地感谢了她,她没有推脱,高兴的接受了我的谢意,并且告诉我,期待在下次见面时,能见到更加自信的我。


现在的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试着摘掉束缚我的各种标签,然后开始不断地尝试进取,通过做一些以前没做过,或者没做到的事情,让自己更加的自信,然后去做更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多以前不敢奢望的美好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地认可了自己的能力,自然也摆脱了那些标签。


因为我一直在心里面告诉自己:“我很优秀,我值得拥有。”


关键在于,不是你变优秀了才能自信,而是当你自信了你才能变得优秀起来。


所以,当你不自信的时候,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当你不知道该不该去争取的时候,请大声的告诉自己:


“我很优秀,我值得拥有!”



一旦你开始正视自己,并做出改变,你就会真正的自信起来。


本答案包含个人信息,谢绝一切转载,谢谢。


--------------------续---------------------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被灌输的观点,或是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使得我们总是怀疑自己,需要通过一次次的成功来证明自己,需要通过外界的反馈才能认可自己,我们就这样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而没有自己的标准,无法去正视自己。

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固然是增长自信的好办法,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但如果胜利的标准也是外界制定的呢?或者,别人眼中跟用筷子一样容易的事情你就是做不到呢?你又该如何去自信起来?

要知道,由于出身、背景等因素所限,在很多人看来可以轻易完成的事情,在另一些人眼中,却犹如天堑般难以逾越。

但是

谁的一生是被注定好的?又有谁真的一无所能呢?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活在了“臆想中的‘别人的标准’”之中,我们觉得我们缺点太多,能力太差,觉得别人肯定会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敢去表现,唯恐做出让丢脸的事情。

去做你真正喜欢的想做的事情,去表现你自己,不要怕犯错,没有人会嘲笑一个认真的人的。

.

——————再续几句废话——————

这个答案本来发在我的专栏,只是个人的一点所思所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碎碎念,没想到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同。

作为一个曾经很不自信的人,我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在这里,大家看后能有一点参照的价值,我就很高兴了。

谁都没能力指出一条正确的自信之路,不过我希望你们能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去自己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信之路。

至于怎么自信,别的高票答案真的写得很好,还有各种书上也写得很全面,用心的话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办法。

关于自信,谁都不能给你们一棵树,别人只能给你们一颗种子,你们去自己让它发芽,它会不会开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都在于你们自己。


user avatar   mou-si-67-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要培养胜券在握的自信气场不难,分三步走即可: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说得通俗些就是:

自我坐标明晰,生命体验丰富,与人交往得当。

如此便能够由内而外获取能量的加持达到绝对的自信自洽。

  • 见自己

人只有真实地发现自己,客观地面对自己,认知到自己手上握着的牌有哪些,才能够在人生这场牌局上成为胜券在握的赢家。

怎么做呢?

一、 每天静心半小时,发掘自己的优势。

发掘自身的优势一定要让心静下来。

曾国潘他当年混混沌沌一身坏毛病,天天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却怎么也干不成。

后来理学大师唐鉴告诉他:

“若不静,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最是静字功夫要紧。”

自此以后,他养成了每天静心半小时的好习惯,果然戒掉了好色好烟的老毛病,也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练字、画画、泡茶、下棋、做饭。

在这个静心的过程中,从三个方面去发掘自身的优势:

1.从自己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当你初出茅庐经验不多时候,往往你爱的你热衷的,就是你优势的最大参照。

干志趣相合的,才能干一行爱一行,这件事有大概率能做好。

2.从他人的评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的评价永远比你内察内省要客观。

除了参考自己的兴趣,还应参考旁人的评价。

就像一个人从小到大被夸文笔水平好,那么他很大概率能够做好文学方面的工作,例如当编辑、当作者。

同理,你听到过两个以上的人说你哪方面比较厉害,你大概率是适合干相关工作的。

3.从往昔峥嵘岁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不可能一无是处的。

自你出生以来,肯定有那么一段峥嵘岁月,一段做事情比较顺风顺水的岁月。

然后想想那段时光,你做过什么,好好梳理一下,然后往这发面发展,很大概率能做好。

二.将优势运用,凡事做到极致。

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优势做到极致,会生出一种笃定自信的磁场,

要自信,你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优势,当你这种优势成了稀缺资源,能够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心和社会价值。

不用为所谓的平均分花费过多的精力,专注于其中你的强项,成为你独特的优势,把长处发挥到极致,短板反而会成为一项被人“体谅”的魅力。

哪怕你就是狗养得好,那你去应聘个熊猫饲养员的岗位,也比其他人有优势。

尽最大可能去修炼自己,也最大可能保证自信自洽。

三.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欢自己。

一个不欣赏自己,全部注意力都在别人身上,肯定是自信不起来的。

所以你要深信自己是优秀的,是被爱着的,多些鼓励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

可以怎么做呢?

1. 深信自己是被爱着的,是命运的宠儿。

当下的不幸实则是为了锻炼心境,是上天另有安排,上天让你经历很多磨难,是为了提高你的智慧层次,把你的最大潜质激发出来。

因为,你的命途是要去往更远的地方,结交更优秀的人物。

而在此之前,需要你拥有更坚定的心境、更深刻的思想,以作为跳到更高层次的底牌。

只是现在的你并不知道。

2. 满足自己,允许偶尔放纵。

学会满足自己的一些小需求,譬如定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买一件渴望已久的小礼物送给自己。

与此同时,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允许自己懒惰,要学会给自己留一片安住内心的小天地,看会儿书,泡泡茶,或者静坐冥想,又或者就什么都不做,允许自己虚度光阴静静发呆。

让自己身心放松。

3. 多些鼓励自己,肯定自己。

譬如把自己的优点罗列下来,自恋一下,又或者照镜子的时候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

四.培养定力与静气。

只有当你够稳,有足够的定力与静气,才能产生自信的磁场,才能去影响外界,同时不被影响。

所以,遇到困难情况,突发事件,要沉得住气,努力使自己保持清醒,不能慌不择路痛哭流涕。

要告诉自己,天不会塌下来,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只是上天的考验,是为了让你在以后攀上高峰的时候能有更加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接纳自己的缺点和黑暗面。

一个人要登峰造极所向披靡,其中的力量,一定要从接纳中来,尤其接纳自身的黑暗面是自己的一部分。

有一些人,总想把最完美的自己呈现给他人,譬如不敢说自己的年龄,不敢说自己的混沌过往,不敢承认自己整过容等等。

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了自信,找不到自己。

其实根本没必要,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永远盯着你,与其畏畏缩缩不敢绽放自我,倒不如坦荡接受一个真实的自己。

你接纳了自己,他人也必定能接纳你;

你虚假地做自己,只能吸引虚伪不真实的关系。

孤魂只能遇到野鬼。

  • 见天地

一、 读万卷书。

虽然现在互联网发达知识的获取极为便利,但还是要老土地说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为什么?

因为一本书就是一个作家殚精竭虑毕生思考的精华所在。

书看多了,就相当于集思广益,久而久之,师他人长技结合己身之优势,这些知识变成了你独一无二的思维和见解。

看什么书呢?

(1)历史名著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它不是一派胡言的散装知识,而是连线成面,有体系成结构的精华汇聚。

以《红楼梦》为例,从中窥探得知的不只是人情世故,更深一层还有家族斗争、zz权谋,至今通用。

所谓大道至简,古今中外,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2)闲书杂书

要想全方位丰富自己的知识,老土的书要看,三教九流的书也要看。

例如怎么泡茶、穿衣打扮、撩妹拉汉,法规法则、礼仪社交等等。

不必强记,大脑会自动帮你弃其糟粕,留其精华,除了忘记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收获了。

(3)实用领域

没有太多闲情逸致空余时间,就着重点去看书。

读一些能够现学现用的书,什么行业政策、专业知识,需要什么就读什么。

随机应变,书实贯通,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 行万里路。

身自泥土中,方知天地广。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当一个人游遍山河,在天高地迴的参照下,更易于体会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从而能够更客观地看待事物、更宽容地看待生活。

再者,见识的多广,除了能够增加自身阅历见闻的同时也能够找到志趣相投的同道中人,共同在一个领域里做精做大,发挥光热。

在这里随意分享几张去旅游时拍的照片,无水印,拿走随意:






三、 正确看待自身需求与外界的矛盾。

所有焦虑制造背后都有利益的驱使。

外界舆论说,你不结婚不行,你不买房不行,你不生小孩不行。

这些焦虑引导的背后容易让人对自身的真正需求一叶障目,从而丧失自信。

事实上呢,你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些舆论传播背后的真实目的,不就是为了制造全民恐慌,继而收割韭菜吗?

找我咨询的人很多都问我,我这个年龄了,我这个阶段了,我这样是不是不行,那样是不是不好?

不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修行。

就像上赌桌,不同筹码不同底牌,有不同的玩法,没有必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下次遇到不怀好意的舆论压迫时候,要学会说:

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 见众生

一、 不要随波逐流,站稳立场。

很多时候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在意旁人的评价,譬如:

我这样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是不是不对?

但你要明白,别人不是你,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的立场是什么,优点是什么,需要什么,追求什么。

再者,只要是观点,在不同的境况和视野下都可能是对的。

所以凡事想好了有个七八成把握就去做,边做边错,边错边改,慢慢就上道了。

如此才可以在极大程度地找到自己的道路,实现人生价值。​​​

二、 坦然接受他人对你的馈赠或赞美,不要有不配得感。

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对你好”不能算是真正的优点。

但不自信的人往往容易因为他人的些许馈赠而产生内疚和“不配得感”,从而对别人掏心掏肺或者干脆躲避逃离、

如此不仅容易吸“渣”,也容易让初相识的人误以为你难相处。

所以,自信点,别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好你优秀你对他而言有价值,而且甚至有可能,对方碰到一个比你优秀的人后,ta会对那个人更好。

这个世界上所有人对你好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你值得得到这一切的馈赠。

三、 及早撇清不良关系。

很多人不自信是因为陷入了一段损耗自身能量的关系里。

譬如,对方总嫌弃他,厌恶他,憎恨他,久而久之,这种言语上的氛围就会把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拉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这种人自我认可度非常低,也非常依赖别人,觉得关系一旦破灭,自己也灰飞烟灭了,这种恐惧感使得他们不敢放手。

但事实上,人在世上,独来独往,无有代者,只有你自己永远能伴随自己。​​​

你离不开他大多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你没有的东西,你就会用他来填补你的需求黑洞。

譬如,你喜欢他有钱,是因为自己的生财能力弱;你喜欢他甜言蜜语,是因为自己不能排解情绪。

总之,当你找到了原因,并加以精进使自身圆满,就能果断离开他了。

四、 爱惜羽毛,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人要有绝对的自信在社会上行走,一定要光明正大坦坦荡荡,有优秀的品格,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机关算尽,品行有缺,可以获得一时的闪耀夺目,但多不具备建立深入和长期关系的能力,也不利于构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格。


自信来源于什么?

不过是自己有能力给予自己安全感,建立起直面外界挑战的勇气,从而愈战愈勇无所畏惧。

去试着开启自己的潜力吧,你肯定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自信人儿。

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后收藏,

你的点赞是我持续为爱发电的动力哦~


user avatar   feng-xin-76-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此时此刻,我自信心爆棚,但其实我只是做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个礼拜,一直被一个回答困扰,这个问题是无意间刷到的,看完挺有感觉,有一个大概的思路,就决定写这个回答。但真正开始写时,才发现,有点卡文,之前的初步思路,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它整合成一篇文章。

接下来的好几天,就是各种纠结,心里不断有声音诱惑我,放弃吧,没必要跟它较劲,太耽误时间了,你要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去看书,去写其他文章。

不得不说,这些理性的劝说确实有效,好几次我都愤然关掉word,转头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但心里总是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失去了某个东西。

遇到困扰,我喜欢出去跑几公里,然后再静静的问自己:问题出在哪?

问题出在哪?

承诺!

我同“自己”签订的承诺!

当我决定要写这个回答时,我就同“自己”签订了一个协议,这个协议内容很简单:完成它,做好了不一定有好处,但做不好,这个“自己”就会对我评价扣分,对自信扣分。

每一个自动化的念头,都是和自己的一个协议,内部都有一个这样的评估过程,这些一系列的评估,最终决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头三尺不一定有神明,但我们大脑中,确确实实装了另一个“自己”,一个不断对我进行评估的自己,签订了协议就要去做,自己是不可能骗得过自己的!

搞清楚这个问题,接下来就是一个礼拜的煎熬,写稿,改稿,改稿,写稿,最终,就在几分钟前,我搞定了它。

一股油然而生的喜悦,涌上心头!

我搞定它了!

我守住了对自己的承诺!

然后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我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能够直面困难,并敢于挑战困难的人,我是一个Getting Things Done的人!

这种想法如此清晰,如此汹涌而来,我忍不住找了这个问题来宣泄倾诉下。

曾经有人问我想做怎样的人,我回答不出来,但我现在知道,我首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所谓正直,就是言出必行,不仅是对别人,更是对自己。

关于诺言,有一句话叫做“轻诺必寡信”。我认为,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时,如果这件事情还有点难度,那一定要记住,“寡信”,不仅是信用,更是自己的自信心!


user avatar   feifei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做成了一件事。

你又做成了一件事。

这时候,你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继续做这个事情很大可能还会成,这种感觉,就叫自信。

等你连续做成了十次、二十次、一百次以后,无论有人再怎么质疑你打击你,你都会一笑置之了。

因为你很确定这事儿就是能成,结果经过反复验证,不存在意外。

如果有人跑来质疑你会不会用筷子吃饭,你会生气吗?只会同情质疑者脑子没事儿吧。

自信心的增长只能建立在从一个胜利迈向又一个胜利的基础之上。除此之外的所有心法都是自欺欺人的催眠而已。

你给自己鼓劲半天,别人稍微质疑一下,你的气场就泻了,因为你心底隐隐约约是知道自己可能真的不行的,骗谁也骗不了你自己呀。


user avatar   yang-di-di-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加拿大读大学期间一直坚持做家教,大三的时候认识了一名华裔女生,她不会说中文也没在中国受过教育。 刚认识的时候她11年级数学只有C,连分数加减乘除都还没搞明白,并且对数学有着极大抵触甚至是厌恶,理由无非就是“我shopping需要知道三角函数吗,一个quarter不能说25分一定要说四分之一元吗?”等等等等。

而我说实话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成绩不好的学生的。首先她家长本来就是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找到了我,所以对分数的期望不会太高。其次她也不会拿那些很麻烦的问题来问我,我也不用动什么脑子轻轻松松就是一节课。所以说我也不反感她的这种抵触,她抱怨的时候我就和她聊聊学校的八卦,最近的电影什么的。

在一段时间的了解之后我发现她还挺幽默,根据我自身的案例看来,有幽默感的人不会太笨。不过一个月了她的成绩还是没有明显的提升。我发现明明我们上课的时候讲得很清楚的题,她考试还是不会做,我想应该她是为了维护自尊不懂的时候强行说自己明白了吧。

于是我开始有意的帮助她提升自信心。

太难的作业我就直接说:“你们班上的人应该都做不出来,你们这个老师也太过分了。” 然后写好答案让她抄到练习册上去。

中等难度的题如果她在我的各种暗示下做出来了我就说:“哇这个那么难你也会,vely nice(模仿印度口音)." 她做不出来我就说:“这个题我也需要思考一会儿才会做(这是扯淡,我看一眼就算出了答案),我们来试试这样行不行...” 我会故意显得自己也不是很确定,接着流利地写出全过程。 然后我再把上一个题的数字换掉,一模一样的题再给她做一次,并且还把刚刚用的草稿纸不经意地放在她旁边。。。

经过我半年多的细心(违心)教导,她终于不抵触数学了,做作业的时候也会主动把自己会做的题做完,再让我检查。 不像以前我要求着她多做(抄)一道作业题,全部做完了还得奖励一块我们大学里独有的曲奇饼干。。。

学期结束的时候她数学课得了A-,这种分数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其实是比较可耻的,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她妈妈为了这个A-可高兴坏了,一心想着家里有人要上大学了。

于是她家里不顾我的反对,让她在十二年级选了微积分...

第二年她的数学课还很稳定,估计期末保持一个A-没什么问题。微积分却常年在及格线上波动,更难过的是她对微积分的态度,又变回了前一年对数学课的那个样子。。。 理由也进化了:”我Shopping需要求导数吗?“

刚好那天我在去上课的路上,在知乎上看了一篇关于”破窗效应“的回答,觉得很有道理,可以拿来装装b。

“你知道为什么你今年的数学成绩还不错吗?”

“因为我聪明?”

“一部分是这个原因,还有吗?”

“因为你聪明?所以才让我也变聪明了?“

我擦我竟无言以对,但我仍然要保持冷静把b装下去。

"不,是因为你去年的分数还不错,所以你觉得努力就有回报。"

也许被我突然比较严肃的话语吓到了,她说了一句延长的okayyyyy...

“你知道破窗效应吗?就是说一条街上如果本来很干净,路过的行人也会不自觉的维护它的清洁,如果街上本来就很脏,就会有更多的人把垃圾扔在这里。 就好像一个楼里有破窗户而没人修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破窗户一样。”

“嗯...有道理。”

“而你刚认识我的时候,就有点像一个破窗户,你已经认命了,与其徒劳的努力学习,不如把一切都怪到数学太难而且无用上,仿佛你的成绩越差就越能证明它的难和无用。”

“ya...好像是有点这种感觉。”

“而你现在就像一条干净的街道,你想一直保持自己得来不易的分数,不是吗?所以你才会主动要求尝试难度高的题,还经常问我一些烦得一笔的问题,是吧?“

“hmm...”

“你以为我当初为什么愿意帮你写作业和求你做练习?你以为我在乎你的成绩(其实是图方便和完成任务...)? 我只是相信如果你的分数高一点,你会更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然后你现在对待微积分的态度又回到了一年以前,相当于我们一年来的努力都浪费了。你明年也是个可以喝酒的人了,能不能grow up一点?”

“但这个真的好难啊...”

“反正你学文科也不需要微积分太高分,太高了表现不出你对文科的喜爱和决心,我们就订个低一点的目标...B怎么样?”

“还是C吧,过了就行。。。?“

“能不能有点追求...B-吧...?” 接着我摆出一副击掌的样子,

"For B minus,yay...”

这是我和我的学生订过的最低的奋斗目标了,至今未突破这个下线...

后来她数学保持了A-,微积分真拿了个B-,目前在多伦多大学读文学,还有两年就毕业了。


我想如果要帮助别人建立自信,可以尝试帮助她修理心里的破窗。接着就是让她感觉虽然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正常人,但和她一样的普通人还有很多很多,她并没有什么天生的劣势,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自卑的。在这之后,就是合理管理自己的心理预期,要明白很多事情确实是不能通过单纯的努力就够了的。

比如我努力写那么多回答,也仍然是小透明,不过读的人也许更透明,所以我也不自卑了,嘻嘻。

更新一下。答主已经将从前的副业变成主业了,现在在国内创业做国际课程线上教学,原由可见杨笛笛: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国名校毕业的留学生回国开了留学中介?

2018年更新,答主去国际学校教数学课啦!

最后给其他相关回答打一些广告:

杨笛笛:移民对于孩子,是弊大于利吗?

杨笛笛:你有什么原来不喜欢,现在越来越喜欢的东西、事情或人吗?为什么?

杨笛笛:有哪些显而易见的生活现象,其实有鲜为人知的经济学道理?

杨笛笛:如何评价文化部新规:「网游需公示道具抽取或合成概率」?

杨笛笛:数学中有哪些明明是暴力破解还给人美感的证明?

杨笛笛:如果肯德基的员工忍不住偷吃了一个鸡翅怎么办?

杨笛笛:如何分析问题?可以有哪些特殊的分析角度?

杨笛笛:如何看待美联航 UA3411 航班暴力强迫乘客下机事件?


user avatar   vivid-c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粗暴)比如你追一个姑娘,你想变得优秀是为了 —“让她喜欢你”,


而不是提高自己水平去— “配得上她”。


那你就是自信了。

虽然可能外在输出结果有点相似。但是本质气场完全不同。

但是!可是!

心理学上有个结论真的是外在可以影响内在。

我这里只想简而言之(楼上各路英雄好汉内容太详细了。)

*STEP1 (认知开启):你要利用你的主观能动性——你自己要想变得自信的欲望。不然看了再多答案也是无用。

*STEP2(行为实施): 请你相信我,不要追问那么多原理和为什么,做以下几点。

走路挺直,目视前方。如果你与人对视害羞,走路的时候就笔直看远方的广告牌。

男生每天洗头。研究表明每天洗头可以增加自信(认真脸,你仔细想想是不是)。

多做自己擅长的事。优秀的人不是全能,只是把自己擅长的事最大化,把自己不擅长的交给他人。(我就不信马云爸爸LOL有你打的好,笑:-D)。

不要抱怨,尤其是对自己。其实自卑的人反而是对自己要求很高的。觉得没有达到优秀之前都觉得自己不值得一提。请你以后少说“早知道我就应该怎样怎样……”,“我太笨了…”这种。也不要太拘泥于过去,什么中考、高考没考好还在提。人生有很多路,抱怨只会浪费时间,给自己增加阴郁气息。而你一旦每日不抱怨,好的气场就慢慢攒起来了。


⑤重复以上几点。就是so easy。(看到这里请不要质疑,请先做。)


⑥一段时间过后,你应该得到一些表扬了。你会发现得到表扬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你会更有动力→也就是自己再次重启STEP1 to STEP2——得到表扬——开心(鼓励机制)。

⑦最后你习惯得到表扬了,你会发现人生新高度。即,“大家都没有这么厉害,因为他做的事情我做了,发现我也能做到”。or换个角度→【只要我努力去做,我一定能学会/做好。】(←预知预判为正结果)


还是举个栗子吧,我毕业考康复师资格证书。问周围同事难吗?同事皱着眉头纷纷表示特别难!(此处省略各种夸张修辞)有些同事还因为太难了考了三年没过。我是很认真背书的人,所以我把整本考纲(大概我大半个拳头那么厚)全都背下来,买了两套习题卷,全部做完。结果考试那天傻了——太简单了。答案就在题目里。考了两天我感觉被骗了,考最后一门的时候差点睡着了。(结果我分数都是八九十分过的。)

——根本不是考试太难,是如果别人说不难的话不是显得自己没水平吗?

同理,我自学了日语N2,网上学友纷纷表示N2过了就很好啦,N2很难哒!结果……我单词都没怎么背,考得分数也挺好的。(比要去日本留学专门去读课程的同学还要好)。我又感觉被骗了。

所以你要知道,优秀的人占少数,有个原因是大多数人都在假装很累很难的样子,让你不敢迈出第一步——【我一定不行的。】——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变成了“平凡”的大多数。(←预知预判为负结果)


最后分享我朋友的几句话,(他160+cm但是很自信)。初中的时候他班主任一直说他成绩不好,这不好,那不好。他的反馈是——“我成绩不好,我还能跑吧?我跑步不好我还能走路吧?我是一个“人”,我不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吧?”(←预知预判为正结果)

↑这段话很朴素,但是我觉得很动人。


如果要做的一件事结果未知,与其预判为负结果,为什么不能预判为正结果?


就算失败了,年轻就是用来错的。


没有什么事是做了没有用的。


写自 以前也是自卑症患者走路不敢看男生的妹子~




致 所有it男 it女 宅男 宅女们,我有很多朋友和你们一样,你们在我心里都特别好,就是缺了一点自信,希望我这篇小文能对你有一点点的帮助。

一一一一一一
(五年前的)3/27谢谢大家厚爱,我会努力以后写出更多高质量答案!(鞠躬)

然后对于“外在影响内在”这点,我解释一下吧,心理学上外在的表情,身体姿势,语音语调都可以产生内在心理变化。(关键是肢体语言上的,不是说外貌噢!专有名词是:具身认知
举个例子,情侣约了一起看电影,女生也是刚刚到而已,但是为了给男朋友做规矩,声音、姿态、表情都摆出了“生气”的样子,其实一开始并没有生气,但过几分钟以后她就真的生气了。
所以不要想着我变得自信以后,抬头挺胸,而是不要想那么多原理,先让自己抬头挺胸起来!
大家一起加油吧!( ˆoˆ )/


--------------------------------
还有 很多人问我“自学日语”请戳→如何开始学日语? - vivid chou 的回答(←已经被知乎PY交易完全消失,连记录都查不到了,几年前的千赞达啊)

———2021.1.28———

刚才老公和我说我这个问题又上热榜了,可见对于年轻人,自信这个话题永远是迷茫的。我特地上来,写这段话:我其实不怎么上知乎,我没有那么多问题,如果想知道XXX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我会自己去做,而不是去窥探别人的生活。我们要做自己意识的主人,而不是被周围的影响,让欲望控制了生活。

最后感谢知乎吧,老公是一个阅览量超过98%用户的重度知乎er(科技类回答),给我每篇回答点赞,让我记住了他,没错,点赞也能有老婆。希望大家能关注我,分享喜气❤这是我以后写回答的动力~~爱你萌~


user avatar   da-tian-kong-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只是地域黑、还有学历歧视。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上网买个球拍,还能牵扯出来这种糟心的事?有规定必须双一流学校才能买吗?还是说我们河南人不能买?

听完老板的回应,我这个河南人火更大了:

客服他们20多岁做这个工作不容易,因为别人投诉,情绪不好才说出这话的。

明显是这个客服素质不行,就别在这装委屈

好多人还会说断章取义,那我先把事情说清楚:

一个学生买了球拍,对赠送的礼物不满意,过来询问,之沟通中客服就开始魔幻操作。


言论1:“河南省就是贫民窟”

地域歧视,这句话没得解释,但是常年经受地域黑的我已经习惯了,我还真是感恩,谢谢你让大家知道我们河南人很穷;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人就只知道种地,每年调出 400 亿斤原粮和加工制成品,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可偏偏发展最不好、最不受重视、最不怎么见起色的就是农业。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1,搞不动教育,全省仅有一个211的高校,好几个从河南大学独立出去的院系都已经是211高校了,河南省委屈啊,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河南每年高考都是数一数二的内卷大省;

2,不懂得搞经济,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就留不住人才,人口外流严重,自己没有人才就缺少经济头脑,就更难以发展经济。

所以河南确实穷,大家都知道,没必要专门讽刺我们,只会让大家觉着你这个人没素质。

除了这些,恐怕作为名校毕业的你,早就忘记了初中历史书上说的“得中原者得天下”。


言论2、“是985还是211”“属于水货大学,是吧”“浪费时间的大学”

没错,四川大学作为双一流学校,确实比河南理工大学好,但是买东西没有必要歧视一本的学生?并且人家现在已经考上郑州大学的研究生。


大学是一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没有任何大学教育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大学,你没学好,只能说是你自己的问题。

四川大学马克思毕业的,真是验证:不管受过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学过多少理论思想,永远启蒙不了屁股歪的人。


话说:阿迈威运动专营店的客服,为什么我都给你主动发信息一个多小时了,你还不回复我??


user avatar   lao-k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zerowangz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淘宝流量那么多,李佳琦和薇娅作为头部中的头部,成交额高不意外,但是实际成交额还是有不少水分的。


首先,淘宝直播排行榜上的成交额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销售额及销售利润完全不同的概念。

淘宝直播上的成交额的数据,指的是定金锁定的GMV的总数据

我从阿里巴巴的官网上找到了其披露的2019年财报[1]。在财报中,阿里对其GMV的定义是:GMV是包含了运费在内的所有已经拍下的订单价值(包含未付款订单)。

“ GMV”或“商品总价值”是指我们市场上已确认的产品和服务订单的价值,无论买卖双方如何或是否结算交易;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GMV涉及我们的市场仅包括通过我们的中国零售市场交易的GMV; 我们针对中国零售市场的GMV计算包括买方支付给卖方的运费; 为谨慎起见,目的是消除对潜在欺诈交易对我们的GMV的任何影响,我们在计算某些产品类别中超过一定金额的GMV交易以及每天购买特定产品类别中的某些产品类别的买方的交易时排除在计算之外。

简单来说,GMV计算的不是实际交易数据,而是“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的一个总和。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我在淘宝上下单了100台iPhone 12 Pro,每台单价1万元,但是我没付款,但是按照GMV的角度,我这么一个操作,直接搞了100万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GMV可能远远超过实际成交金额,这也为啥电商都愿意公布GMV的原因之一。因为数据好看啊!

更何况,双十一李佳琦的销售额计算的是预售销售额,也就是定金锁定的GMV,这个水分就更大了,我就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预售有不退款的吗?


其次,就是一晚上100多亿的销售额确实过于恐怖了。

有人可能对一百亿没有啥概念····

就拿我来说,我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要不吃不喝41.5万年才能挣到这个数···

换算到公司上,李佳琦和薇娅一晚上的营业额,几乎等同于半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一年的总营收···

如果最后全部都是实际成交的话,那阿里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另外两家的威胁了。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

  1. ^阿里2019年财报 https://otp.investis.com/clients/us/alibaba/SEC/sec-show.aspx?Type=html&FilingId=14266295&CIK=0001577552&Index=10000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相关话题

  我会羡慕有钱人的生活怎么办? 
  国外数学教材介绍? 
  有没有“是那么普通又是那么自信”的例子? 
  为什么把东亚称作怪物屋? 
  一个21岁的女孩能在北京清华大学做什么工作? 
  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哪些行为会让你觉得对方很有教养? 
  有什么是你去了成都才知道的? 
  什么算是人生的顶级享受? 
  你知道明明同一个老师教同在一个班级的孩子,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成绩就那么差吗? 

前一个讨论
这首词网上搜不到解析,是什么意思?
下一个讨论
有什么事情让你细思恐极?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