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华一代怎样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第1页

  

user avatar   yuhang-li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卸载微信、卸载知乎,不主动接触中文媒体以及任何中文资料,和华人群体保持距离;即使获取中国新闻,也从英语媒体获取

强迫自己参加美国人的社交活动,比如去酒吧聊天聊几个小时等等;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放弃中餐,或者尝试美式中餐;中午吃三明治,晚上等到8点才吃饭,等等。

如果在美国南部生活,学一下西班牙语,因为很多墨西哥裔移民不太会讲英语——当然,你作为一个华人也不太会讲英语,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如果你感觉自己做不到,或者感情上接受不了,那就不要强迫自己,按自己舒服的方式活就行了。我自己就无意刻意融入美国社会;外国人的各种社交活动,我首先看自己是否感兴趣来决定是否参与,而不是看这个活动是否主流,是否有助于提供英语水平和社交水平,是否有助于认识更多外国朋友。

其实真正的融入,大多伴随着忘本——我不想把话说死,毕竟少数反例也是有的。真正融入美国社会的华人我也见过,他们一般会用英语跟你打招呼聊天,如果你用中文回应的话,他们会尴尬地笑笑,然后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太久不说中文了,有些事情用中文感觉说不清楚,还是说英语吧,更习惯一点。

所以我不是很能理解国内的人为什么这么鼓励留学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你们真的明白融入意味着什么么?你们所期望的那种两全其美——能够以地道美国人方式生活,同时又保持华人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基本都是一厢情愿。厚此必然薄彼;在美国生活久了的人就懂的,自己身上的一些中国元素,确实在慢慢流失了。

最后说一下,从美籍华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是融入美国主流白人社会,而是华人内部抱团+提高政治参与度。虽然美国华裔人口不过总人口百分之二,不可能影响总统选举、国会名额,州一级的选举也很难影响;但是对他们各自生活的社区,如果能和其他亚裔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还是能做不少事情的。华人华裔内部首先要明确共同利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分化,内部对抗;然后,再推选优秀的华人参政,去竞选市议员,再谋求更重要的位置,以代表华裔的政治利益。在美国,一个族群只会赚钱是不行的,一味融入其他族裔的所谓主流社会也是不行的,你得会发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政治生活,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恰恰是美国华人所欠缺的

=====

添加个相关链接: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努力生孩子,多多地生,无顾虑无节操地生。

然后别按一个模子教育孩子,而是让他们想怎么发展怎么发展。有学霸,也有混混,也有文体明星,也有政商领袖。

仅是教育他们一件事就好,即,“我们”是骄傲的中华裔,我们是骄傲的亚裔,但这个国家对我们不好,亏欠我们了,于是我们要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并团结,去和其他坏人作斗争。

斗争方式,能感性就别理性,最好能理性为根基,然后感性还爆棚。

假以时日,人口比例能干到最低百分之十几,那也就不存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了” -- 你们本就是主流之一。


如果以上的事情做不到,那么,临时在美几年的,好好赚钱花钱享受生活,做好随时回国的准备;华一代,好好赚钱花钱,做好当一辈子外国人的准备;华N代,好好赚钱花钱,做好当一辈子非主流的准备,

就好。


user avatar   liu-xiang-xi-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那句话,啥叫融入?

我自己刚来美国时候英语烂的一逼(ESL I级水平,基本定义是明白26个字母和基础单词,略懂语法,然而交流不能)。 到最后拿了硕士(别看是中文硕士,论文可必须用英文写)跑去哈佛也参加东亚研究年会,随便扯扯淡。

武的和一帮各族裔的弟兄们经历战火,即使退役快10年,大家感情也非常好。对于已经走的,只要条件允许,我路过阿灵顿时也会去聚一下。

现在的工作作为一名公务员联邦执法人员,业余的枪支教练,每天不是用中文就是英文给大众普法。。。外加各种忽悠。。。

我融入了么?

然而我还是喜欢凉皮,饺子,油条,炸酱面,小鸡炖蘑菇,剁椒鱼头。。。

我会穿着一身绿参加圣帕特里克节,也同样给爱尔兰同事在春节灌二锅头。

在美20年,我一家子不信教,没英文名,包括我丫头,为啥需要呢? 名字代表了一个文化。 我丫头名字是从诗经 鲁颂 来的,随便一说历史能追溯3000年,你们那堆 Tom Jack Chris 能有多远? 顺便说一句,个人很鄙视给自己乱起英文名的,例如 hi, I'm Chris, I'm Buddhist. (WTF?)还有拿着莫名其妙名字给自己套的,如女生叫自己 Honey, Cherry... 你们真的是来留学的么?

融入不是无条件放弃自己所携带的文化,更不是鄙视自己的文化去跪舔,君子和而不同。 融入是互相了解,取长补短。 最后形成一个新的,更好的文化。

我有充分底气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因为我知道自己代表什么,追求什么。

我也有充分底气说我是一个美国人, 因为我同样知道自己代表什么,追求什么。

对于那种以肤色去说go back to China的,我理直气壮地可以说,老子从之懂26个字母到今天可以双语忽悠人,完成高等教育,为这个国家流血流汗,你做过啥? 你的American Dream 是不是只做个couch potato? 敢和我论资历? 先去拆几个地雷不尿裤子先。

对于那种以国籍去扯别人是不是中国人的,我同样可以理直气壮说,把自己憋在故土上撒泼打滚算什么,有本事要不建设故土成为山颠之城,要不走出国门,把中华文化带向世界,为中华文明开创新天地。 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不是充话费送来的,也不是让你数着祖宗成就坐吃山空的。建设国家和为民族开疆辟土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路。政权认同和文化认同也本来就是两回事。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往,何事不可为?

定风波 和苏轼韵:

不羡人间琢玉郎,仗剑寻梦踏四方。不求声名见青史,但望,心定炎海自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中隐却风与霜。试问世间何处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处于这种有机互动中,还怎么融?


-------------------------------挂人的分割线-------------------------------

这种回答精美和分红必然不喜欢是必然的。毕竟,在精美眼里,生怕自己不是白的,中国的都是错的。 吃枣药丸。 我这种没事就调侃一下美国不是天堂,我们是来拓殖的简直是大逆不道。既然出来了,还不乖乖的学好英语,洗白白,替灯塔鼓吹。 再怎么样也不能作践自己到知乎这种平台,用中文说话啊。

而在粉红眼里,别说入籍了,只要出国的,不管留学,经商,都是二心。不是中国人(法理上外国永居仍然是中国公民)。狭隘的世界观让他们根本分不清政权与国家乃至民族的区别。 即,即使是同一个文明传承,也可以隶属于不同的政权。政权认同和族群文明认同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在移民国家如美加尤其明显。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觉得二千万海外华人要有PRC宗主国认同,你就要担心中国内部有宗主国的上千万少数民族有离心倾向。 如果你觉得中华民族亲如一家,你就要认清,海外华人处于族群利益会互相帮助(这个覆盖同样包括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海外同胞,例如我好友里有内蒙古的蒙古族,云南的白族,广西的壮族,京族,然而他们自我认同都是中国人, 而不是越南,蒙古等),然而在政权冲突上,必然会根据自身国籍站政权的队。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方面对中华文明感到自豪并努力传承发扬,一方面有坚定的政权隶属(我军服上的旗帜代表着我隶属的政权)

对于两边的不爽。 我早习惯,也很少挂人,不过这里面有些回复我觉得必然需要挂一下。说我精分的。这个是怎么回事?

然而同一个人,还说出了这个。。。

战马的立场我可以不同意,但是绝对理解。但是宝宝是美妞这位一方面对洗白党表示鄙视, 一方面说只要认同中国人身份就是中国人,然后对于认同中国人身份的海外华人表示,啊,你很拧吧。。。

或者这位同学觉得中国人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认同?

究竟谁在精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


user avatar   pi-te-64-1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user avatar   hu-bo-95-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都是同体型的普通人打架的话,那主要看的是斗志。。。。。

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黑人的斗志一般都不太行,中国人打架哪怕是因为很小的事情,也经常会表

现出我要和你玩命的态度,黑人一般不会,他们欺软怕硬的非常明显。你只要表现的气势很足,

很猛,他们很快就怂了。我觉得是文化原因,黑人不太讲面子,怂了就怂了,自己也不会觉

得有啥丢人的。中国人经常会有“我为了面子也不能退缩”的心态。

但是受过格斗训练的,真正的亡命徒,以及和你有真正的利益冲突时候,上述观点就不成立。


user avatar   ding-yuan-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行车记录仪视频以后,很多人都会为女司机感到冤屈:是应该转弯让直行,可是我这左转弯都转了一半了,摩托车才开始通过路口,我怎么让啊?

其实,这起事故完全可以避免,还是因为轿车司机行车不够规范,忘记了左转转大弯的原则。

我们看视频就会发现,司机在车辆完全出路口之前就已经打方向盘左转了,这就是典型的左转转了小弯,这样就会造成汽车转弯时,同时处于从左往右的车道和从上往下的车道交叉的位置,造成占用车道时间和距离过长,增加了与对向车道驶来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

如图所示,A线转小弯,看似行车距离短,但是在路口里走出了一条大斜线,车辆斜向行驶,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占道转弯状态,这就导致了虽然转向时摩托车还没有驶入路口,但是直到碰撞发生时汽车仍然没有完成转弯。B线转大弯,虽然行车距离长,但是车辆大多数时间都是位于原车道或待驶入车道直向行驶状态,真正处于转弯状态的时间较短,客观上减少了与对向车道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左转转大弯与转小弯的对比图(来自网络)


上面那张只是大弯小弯对比图,有人质疑B线画的不好,再补一张。手机答题不好画图,所以都是找的网上的图,侵删

而且在转小弯的时候,如果过早的切过去,那么你的视线就会早早的看向左前方你要驶入的车道,从而忽略了对向车道的来车,视频里面女司机说没有看到对面驶来的摩托车,也正是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左转还是要转大弯,虽然看似路程远一点,但是视野比较广,也就不容易分心,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调整车辆的状态。

大家以后开车时,还是多想一想这些行车规范,毕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相关话题

  花钱进工作值不值? 
  美国宣布不再给予中国(等八国)进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权,中国会如何应对? 
  美股连跌,纳指 1月累跌 12% 创五十年来最差开局,科技巨头市值一夜蒸发 3100 亿,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美国名人们会对奥巴马表示不舍? 
  在美国留学,如何提高交流能力? 
  前美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去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为什么史学界经常把美利坚合众国称之为「新罗马」? 
  亲戚逼婚这一社会现象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呢? 
  如何评价萨达姆? 
  如何评价「奥巴马门」(ObamaGate)? 

前一个讨论
如何激怒一位化妆的女生?
下一个讨论
那些把孩子逼死的父母会后悔吗会反省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