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爱情公寓》里的主角们哪来的钱吃喝玩乐? 第1页

  

user avatar   nian-nian-bu-wang-56-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胡一菲:上海双一流高校教师(第五部升为副教授)

陆展博:海归硕士,高级软件工程师,后加入EIO。

(胡一菲会忍术,初中同学有知名导演,知名模特,高中同学高级美容顾问(秦羽墨),嫁入豪门的阔太(阿曼达),水产生意排88的富商(家里有带游泳池的别墅)

陆展博很小就去美国读书,爱好收集钢铁侠变形金刚,而且收藏价格不菲。

由此可见,这对姐弟的家境起码得中产往上。

一菲的妈妈当了一辈子会计,感觉特别无聊,于是退休后开了婚姻介绍所。子乔和美嘉的真爱赌约中,子乔请一菲的妈妈帮助寻找自己的真爱,并且列了一系列非常非常严苛的条件,但介绍所烧了好几台电脑硬是找到了,可见客户范围广泛,介绍所的规模不是一般的大。)

曾小贤:交通大学双科硕士,午夜电台主持人,银行超级VIP,《装男人》杂志最高级别会员,曾经每个月支出几千块买杂志(从没管过,某一天发现床高了几厘米才拿出来看,可见杂志的支出对他来说不是很重要)

秦羽墨:欧莱雅高级美容顾问,拥有超跑和别墅。(胡一菲:幸好羽墨是开车出门的,否则她一定会以为车丢了,再买辆车的)

关谷神奇:2009年月收入就有四万人民币了,家里还是料理世家。

唐悠悠:十八线演员,虽然戏份不多且总是容易死,但她几乎从来没有缺过戏拍。尽管没有大火,但也是通告不断(第五部子乔找工作,HR拿她的照片让子乔辨认,可见有了知名度了)

林宛瑜:不必说了

吕子乔:谁知道他收入是什么,靠坑蒙拐骗?

陈美嘉:虽然数学不好,虽然没上过大学,虽然她身在江湖喜欢坑蒙拐骗,虽然只是个宠物店小助理。但!是!她是上海本地人,家里有房子(目测面积不小)。

张伟:我的错,把他落下了。他有自己的律所有自己的律所有自己的律所。他出道以后就打了三起官司。虽然一个比一个奇葩,但通过罪名就知道案子不是什么鸡零狗碎的小案子。在回归爱情公寓前,他甚至还帮助大集团处理官司(关谷漫画被侵权案件,身为知名漫画家要联合一众同行起诉,可见对方的实力雄厚),别管他是否是被赠送的,能参与进来谈判,这就是资历和能力的象征。

他办了三场慈善晚宴,他拿的出八万块钱的流动资金,他过了司法考试,注册了自己的律所,平时帮着居委会调解案子,仍然维持着运营能攒下钱,他还有上海牌照。

想说点题外话

张伟真的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代表。公寓里其他人的起点就比张伟高出一大截,他们的原生家庭家境大多上佳,例外在唐悠悠和吕子乔,他们的家境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但从子乔没有上大学来看,可能家里的条件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要弱(不单指经济条件,也有教育方式,对学习的重视等)。但他们比张伟强的一点是,他们有家人。唐悠悠有十三个姐姐,吕子乔有十三个姨妈。她前脚在上海被剧组扔下了,后脚姐姐在四川就知道了,让她去找大外甥,让自己儿子给妹妹租房子。如果他们真的遇上什么事,守望相助是一定的。至于陈美嘉,上海户口和房子就已经秒杀了多少人。

张伟只有他自己。

福利院没有让他受到冻饿之苦,却也没办法给他真正的父母关怀(去探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也能让他产生家的感觉)。尊敬仰慕的院长靠着一个故事四处走穴挣钱维持福利院的运营,不可能给他援助。他的未婚妻逃婚,无法拥有家人的帮助,他有的,只有自己。

他的专业是法律,有德国留学生,可以证明他的学校一定是非常不错的,即使学校稍差一点,专业也绝对是王牌专业。

他最开始出场的时候是吕子乔为了应付胡一菲胡乱在酒吧把他拉了过来,小波说他们看起来根本不熟,张伟说因为自己出国了(英国还是美国记不清了)。以他的财力和抠门,绝对不可能出国旅游,只能是读书。但出国读书,自费以他的能力根本没办法做到,由此推测,他是考上了奖学金公费出国的。

再见面,是他即将结婚。

新娘小丽出身好,家里有公司,张伟是去做上门女婿的,按照这种婚姻标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凤凰男(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用现在的普遍眼光审视他们的条件)。但凤凰男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首先他是只凤凰,之后才是凤凰男。小丽的父母能创下这份家业,说是阅尽千帆也不为过。他们的独生女必然是备受宠爱(敢于逃婚,还是这种家庭,说明被娇惯坏了),而这样的女儿他们却舍得让她和一个无父无母无权无势的穷小子结婚,也说明了张伟的相貌,学识,人品,能力都是过关的。而小丽逃婚后,张伟的表现也没有辜负他们的眼光,他只是失魂落魄的走了,去了爱情公寓,没有多做纠缠。后来小丽来找他做伴娘,让他担任自己父亲公司的法务,尽管张伟经济节省,事业发展也一般,但还是拒绝了在这家大公司担任法务的机会,自己继续打拼。他只是缺钱,没有机遇,但还有自己的骨气。

在离开公寓的这段时间,他发愤图强,过了司法考试。

借给曾小贤八万块钱,短短半天,做出了一份详细完整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光朗读就好几个小时),还有一个关于免责条款解释的视频,专业能力的强悍可见一斑。

穷的每天吃泡面,却给学雷锋活动中的孩子买了想要的礼物(别管是不是因为面子,那么狮子大开口的礼物他都买了)。举办了三次慈善晚宴,尽管没人感谢他,他担心的仍然是羽墨,而不是自己的委屈。过生日的时候记得去做好事献血,小年夜抢红包给福利院的孩子们买年货。

开局,他是个出身福利院的孤儿,没钱没房没父母,算计着手里的钱苦苦地熬日子。

结局:他有自己的律所,有上海牌照和车子,他的好朋友包括大学教授,电台主持,网络主播,演员,富二代,EIO志愿者,公司高管,顶流明星等。他接过大公司的委托,为孤寡老人打官司,给居委会调解。虽然还在租房,虽然买房的时候遥遥无期,但他的未来光明可期。

张伟是公寓里最屌丝的人,没人看得起他,他穷酸,节省,只进不出,贪小便宜。他也是最实际的人,他想要买房子,想要结婚,并且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有捷径找他,但他却还是乐观的,别人给的靠不住,他还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挣自己的生活。

他身在沟渠,仍仰望星空。


user avatar   chen-rui-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爱情公寓里的人吃喝玩乐

问题是他们吃的什么?

他们在酒吧喝的酒叫做冰锐,百加得冰锐

这酒多少钱?

超市十几块钱就能买一瓶

真心不贵……

他们所谓的泡吧,其实就是几个朋友,在酒吧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一次估计消费不到一百元……

所谓的泡吧,就是一次喝十几块钱的酒而已……

第五部,酒吧的啤酒价格说了

2020年,爱情公寓酒吧啤酒才十八元一罐

所以所谓的泡吧,就是喝着十几块钱的廉价酒水,在一起聊天……

这很大手大脚吗?

然后公寓里面,他们一般是做家常菜

一般是胡一菲和陈美嘉做饭

爱情公寓的人吃饭,一般是是普通的家常菜

有的时候干脆水果,饮料,零嘴就对付了

早餐也就是一般的油条,面饼啥的

这叫什么吃喝玩乐?

你见过一顿饭就吃这几个简单菜的吃喝玩乐?

然后说说爱情公寓那几个人

首先明确提到的是关谷神奇



月薪五十万日元

2008年,相当于四万人民币

不过后来他的漫画,经常出问题

第一部赌神关谷那一集,他的事业走向低谷

比如说第4部,因为复仇者联盟第2部上映,导致漫画被停刊

但是中间又有成长和外快

比如为了帮助唐悠悠还信用卡,不得不帮彪老板画成人漫画

彪老板一次出手4万人民币

还有第四部兼职美术老师

所以他的总体收入应该是一个月两万到四万之间浮动不定

胡一菲是大学老师

胡一菲第1部是硕士,第2部是博士,第5部做了教授

总体工资应该在一万多到两万多

同时还有五险一金等等各种福利

曾小贤是电台主持人

不过属于那种比较垫底的

加上奖金,或者其他的什么收入

爱情公寓第一部的是一个月一万块钱上下

陆展博在爱情公寓第一部回国

然后找到一份it的工作,工作不到一年

年终奖金是一万

一个月工资大概也是一万

不过他后面升职的空间是很大的

It精英月入好几万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唐悠悠是三四线演员,靠拍广告,演配角,或者话剧谋生

目前三四线演员月收入几万块钱,应该还是比较稳定的

林宛瑜不谈了……

这小妞第一部说了,卡地亚耳环和lv包是她最普通的东西……

秦羽墨属于化妆品公司的高管

她是豪车买了,还有属于自己的上海的别墅

另外第二部曾经说过

她出去购物,如果她不是开车去的

很可能秦羽墨会再买辆车回来

另外豪车和别墅应该也不可能是李查德给的

或者可以这么说

秦羽墨就是因为有如此高的收入

才会让李查德这样的人如此追求

所以秦羽墨应该就是爱情公寓里的欢乐颂的安迪那类人

我认为她应该拿的是七位数的年薪

真正的小富婆

然后是张伟

张伟属于律师当中混的不怎么样的那种

按照第5部来说

除了项尚的案子,瞎猫碰上死耗子

基本上都是百八十块的小案子

前面几部收入不怎么样

第二部是律师助理

按照他的说法

工资买完油米泡面,交完房租水电,基本上算白领了

爱情公寓的房租应该是一个月八千

分摊下来,3601一共住了三个人

也就是说一个月要交两千六百多块钱

然后再加上油米泡面,水电煤气

张伟第二部一个月工资应该三千多块钱

后面有所提升

到第三部考过执照的话

一个月七八千是可能的

然后是陈美嘉和吕子乔

第3部陈美嘉是宠物店的助理

看人家宠物店给多少吧

我估计二三千块钱一个月吧

当然她是小峰的朋友还是救命恩人

小峰家非常有钱(家里住的是别墅)

所以如果人家愿意给的多的话

那么一个月给五六千甚至上万都没什么问题

然后是吕子乔

吕子乔的前面四部,是个自由职业者

比如卖大力丸,帮西装店拉客人,帮人家代购赚差价,做过婚礼策划,励志师,同时时不时找自己朋友借钱

所以一个月收入并不稳定

但是应该是有钱交房租的

换句话说,他通过不同渠道,一个月赚几千块没问题

第5部卖起了小蛋糕做起了电商

同时坚持珍爱优恋空间的情感顾问



情感顾问一般都是一万多一个月

再加上卖小蛋糕

以及吕子乔出去参加那些相亲的综艺节目赚外块

一个月月入两三万应该没问题

换句话说,一帮月入最少三千,比较少五六千,多则上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人

喝十几块钱的酒

吃普通的家常菜

每个月最大开销就是两千块的房租

也就是吕子乔有的时候会乱花钱

但是其实也不算太多

吕子乔找关谷借信用卡还款的钱是两千

信用卡最高分期24

也就是说,吕子乔卡的额度也就大概两三万……

还没我高呢(我的总额度是十万)

2012年的时候

我亲戚那几年办信用卡,基本上都是五六万的额度……

那时候的银行是真的有钱

办信用卡特方便

而爱情公寓,正好又是处在我国经济最开放,最自由的时代

爱情公寓是什么年代?

爱情公寓第1部是2008年

第4部是2014年播出

同时剧情的时间应该是这样的

2008年 陆展博吕子乔等组成新的爱情公寓

2009年 2月情人节,陆展博表白林宛瑜,大概三个月以后,唐悠悠和秦羽墨搬到爱情公寓

2010年 关谷和唐悠悠确定关系 曾小贤参加百万富翁

2011年 七月,新还珠格格播出,陈美嘉,陆展博回归爱情公寓

2012年 诺澜表白曾小贤,前往美国培训半年,同年圣诞节胡一菲和曾小贤在一起

2013年 1月 诺澜从美国回来

不算那个狗尾续雕的第五部

爱情公寓

从2008年开始

到2013年结束

那几年,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时候

说句不好听的话

在那个年代,赚钱很容易

衡水模式各位知道吧

也就是著名的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

衡水中学作为“衡水模式”的标杆,2014年,衡水中学向北大、清华输送70人,并占据河北省高考前200名中的一半。

爱情公寓第四部结束时间

正好是衡水模式开始推行的前一年。

从2014年开始

压力开始慢慢的增大

2008年到2013年

不是这样的

所以在那个年代

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爱情公寓的模式是可以存在的

就拿房屋限购来说

2011年之前北上广的房子是可以随便买的

外地人只要有钱能够买房,就能够之后得到一个落户的机会

同时那个年代

网络上也可以看到很多现在你根本看不到的有趣的东西

躺平,恐婚,在2008年到2013年之间,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同时那个年代关于金庸小说的评论

也绝不可能出现什么支持岳不群的理论

所谓的垄断

也没有那么严重

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之下

爱情公寓虽然说不能够完全出现

但是的确有可能存在

因为压力真的没有那么大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压力先对较小

别的不说,想看啥片子,网上用kb一搜,就能找到

那个自由,无忧无虑,遍地都是钱的年代……

以爱情公寓这些人的收入,为什么不能那样过?

我在最后说一下,那个酒吧股权的事儿

这个事情,是吕子乔不对

但是,曾小贤不值得为这事情跟吕子乔绝交

为什么?

因为真的没亏多少钱

这些酒多少钱?

百加得目前的价格是六十块钱一瓶

冰锐说了,十几块钱

啤酒不计其数,算三百瓶吧

百加得损失86乘以60 等于5160

冰锐15乘以72 等于1080

啤酒 300乘以18等于5600

加起来也就是11840元

就亏了这么多

然后,第二次派对,花费还不到一万元

宝强说了

跟酒吧亏空的一万多块钱比,不算太多

九牛一毛夸张了

但是也就是几千块钱

因为那个阿雷克斯,他就是送酒的!

这个场地是吕子乔租的!

说白了,游泳池的租金是吕子乔给的

因为是他的启动资金……

然后那些美女,也不是阿雷克斯找来的

是吕子乔请来的

就像上次派对,是客人,来吃喝的

所以按照道理应该收钱

但是吕子乔没收……

所以曾小贤真正要付,只是那些酒钱

但那些酒,都是冰锐

还是十几块钱一瓶……

所以加起来也就是几千块

酒吧的损失,乔伊一个酒保就能补上洞

因为就一万多块

乔伊咬咬牙,也就补上了

然后股权补偿,就两清

那些股权就值一万多块

曾小贤也不是缺一万多块的人

第四部八万块他都随便掏……

为价值一万多的股价,不至于跟朋友掰了

更别提,这场地费的租金,你曾小贤也没给啊……


user avatar   twi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里有祖辈,率部打过朝鲜战争,隶属第9兵团(27军80师)。

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听到第9兵团,必然会紧接着想到长津湖战役,或者用美国人的说法,“朝鲜水库之战”。那次战斗中,志愿军战略战术都大体正确,但凡双方的海空保证和后勤装备在“一个数量级” - 差距能在十倍之内 - 最终也不会以第9兵团实质失去战斗能力的代价,才换得惨胜一场。

最终统计,双方减员大体上是5万:1万8。其中,因低温和后勤保障等原因,志愿军一方非战斗减员近3万人,很多都是生生冻死的。

连同第一、第三次战役,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整体,是我国近代以来(等同于有史以来),面对西方工业国家(包括日本),第一次取得战役级别的全面胜利

相信对于经历过、了解过这些历史,并把这些历史当作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以下的那些歌词、旋律,确实就如龙应台在这次活动中所说,“所谓的经典,它一定是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的,一定会成为经典”

-----------------------------------------------------------------------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大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



后来来了美国,一个可能在不少“龙应台们”的眼中,灯塔一般的存在。这么多年下来,借用龙应台的那句话,“你或许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那么美国的真实状况恐怕就是,“我们既在乎大国统御,也在乎大民福祉,且互为保障,且互为天然因果”

我不愿做一个在美国生活个几年就开始高谈阔论“美国怎么怎么样”的“公知”笨蛋,但姑且允许我用类似的文体表达:

在来美国之前,我并不知晓,
几乎每个大学里,都有“战争纪念碑”;
几乎每个城镇的小广场,都有“战死烈士纪念碑”;
重大体育比赛国歌仪式末尾,常会安排军机通场飞过;
每当有阵亡士兵归乡时,车队规模和迎接民众都类似国家元首一般;
......
绝大多数美国人,对其国旗和国歌的热爱,相比普遍的中国人,有过之而不及。

我想,这些“表征”背后的“情感”,必然也是基于对特定历史的经历、了解和认同,并把这些历史当成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铭记于心。而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特定的艺术作品,才能“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成为经典:

-----------------------------------------------------------------------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
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
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
依然迎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
火箭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
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
你看那星条旗,不还在高高飘扬,
在这自由的大地,勇士的家乡?”

-----------------------------------------------------------------------

之后机缘巧合,在聚会中见过朋友家的祖辈,二战末期入伍的马润,打过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老爷子坚持认为朝鲜战争是平手,同时表示,没想到中国人比日本人还能打(可能是因为二战他打酱油为主吧,但他也确实对当时的日本人用了“animal”一词来形容)。同时他表示,美国现在如果选择和中国对着干,将是最大的愚蠢。不知这是来自于他对历史和现状观察后的系统思考,还是只是基于个人经历的,对“伟大的敌人”的惺惺相惜。不禁想到之前听家中祖辈谈起,对曾经的敌人,曾经在名义上战胜过的敌人,字里行间,总是多少充满敬意


好,说回龙应台。我个人非常认同她在末尾做的一个比喻:“歌,它就像一棵树,树需要有根,根在土里头,非常地要看它是附着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头...”

她说的没错,所以我全文也就是在描写这种“土壤”,中国的土壤,美国的土壤。

这是一种非常底层的土壤,不会因为其他平行因素而被动摇甚至否定的土壤。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另两位祖上,父亲是23年的党员,儿子(我的外祖父)是大学教授,在文革中,父子二人莫名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甚至这种扭曲的经历到今天都有影子一般的影响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意识形态害死人”的“树”的土壤。相信也有一少部分中国人知道,第9兵团的宋时轮上将,生涯晚期曾经反对过某件事 -- 虽然对此我个人表示不置可否,但对一些人,也是一种土壤,能长出特定的“树”来。

美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直接调动101空降师来护卫最早的5个黑人孩子,安全地进入白人学校上学的历史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人与人生来平等”的“树”的土壤。

俄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初的红色帝国,造得出上万颗核导弹,造不出不同款式的丝袜来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计划经济行不通”的“树”的土壤。

但这些土壤,并不矛盾,正如“大国”和“大民”也绝无矛盾,更有可能是互为因果,互为保证一般。在追求最底层土壤的同时,我们也从未放弃过争取其他内容:自由、平等、文明、互助...吃得起茶叶蛋,买得起猪肉。

但我依然能理解龙应台的那种“恐慌”,甚至是“恐惧”,一种稍有洞察力的人,就能透过屏幕闻到的,无处不在的不自信和恐惧。这种“恐惧”其实也是“树”,而这颗“树”,也有“根”,也有“土壤”。这片“土壤”,对应的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这样的一个事实:

如果“你们”不选择和“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么“你们”就没有“国”,没有“民族”,没有“历史光荣”,没有“文明荣光”,是前朝的战败的弃民,是内战失利的败将,是大国博弈的砝码,是即将上不了台面的弃子。

说到底,如果“你们”不是“咱们”,而只是“你们”,那么“你们”连根都没有,谈何“土壤”?

美国和中国就像那云杉,而英国日本等“小国”,也必然算的上苍柏。而台湾呢?最恰当的比喻,恐怕就是松萝 -- 也有根,但是是气根。

于是,我终究也不会怪罪龙应台。毕竟,什么样的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树,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台湾没有“土壤”,于是只能培养出松萝一般的龙应台来,临时依附在一颗大树上,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然后因为附着的大树有根有土壤,就产生了自己也有根有土壤的幻觉。却不知,松萝这种植物,人称“空气质量的检测仪” -- 都不需要环境怎么腥风血雨,而只要空气质量稍稍下降,就会死掉。

而龙女士追求的,貌似不仅仅是作为松萝,一切静好地活下去,而是,不但要作为松萝优雅地凌空飞舞,而且要否定大树的根,大树的土壤,希望大树的根烂掉,大树尽快倒下去...甚至直接否定这棵树,一颗彻底摒弃了“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彻底由万亿人民“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凝练成的大树,将其描绘成“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下的非本心产物...

那么,这可能依然无关是非,但必然有关立场。相信龙女士如果身体健康的话,有生之年必会看到,架空了国之尊严,你追求的小民之确幸,是多么地虚无缥缈,多么容易灰飞烟灭。

好在,虽然龙女士恐怕没得改变了,但她还是反复提到了一个词,“希望”,而年轻人永远有希望。这个希望,在此设定下,其实也异常简单:你要做没有根的“你们”,还是要做根深叶茂的“咱们”?怎么选,自己想,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真的无所谓。

-----------------------------------------------------------------------

愿这石头比人更坚强”,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卫国战争纪念碑

无名英雄之墓,美国,弗吉尼亚,阿灵顿国家公墓

此图不解释

有些“土壤”,以及土壤上面长出的“树”,在伟大的国家间,本质上是共通的,现在一些台湾人不理解而已。这是他们的不幸,可悲,可怜。






-----------------------------------------------------------------------
偶然看到本问题下一些匿名或非匿名的答文,我自己道行不够,还是忍不住多说两句:

我对龙的评价,对“龙应台”们的评价,可以翻我的答文历史,是一贯的,是基于对这个人的作品、历史、言论的较充分了解,而下的个人结论。依然,这只是个人结论,而不是客观真理,于是人人都可以表示不同意。但这结论确实与我是否知晓此次事件,看到的是3分钟?5分钟?21分钟?24分钟?还是一个半小时的视频,没有任何关系 - 我看的视频是21分钟版本,我觉得足够充分了。

同时我相信,但凡看过20+分钟“完整版”的人,如果对龙的立场和目的,依然表示无知无觉 -- 若你是真心的,我只能说你情商不足,辜负了龙的“一片苦心”,她要气背过气去了;若你是假意的,那么你对我来说,就只是“你们”,而不是“咱们” -- 如前所述,你愿意做“你们”,还是愿意做“咱们”,是你的事情,我无所谓。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而以下的内容也是主要说给对我这篇答文多少表示认同的朋友讲的:我整篇答文,既没有对当时在场的大陆学生表示任何赞许,也没有对“香港学生”/“香港年轻人”的观感发表任何评价。这种评价的缺失,确实是我有意不为之。而我真实的评价就是:不知道、无所谓、不相关。我们也看到,本问题下面也有一些朋友提到了,在场的大陆学生“并不这么觉得”,在场的香港年轻学生“很少”,以及,“香港的年轻学生根本不这么觉得”。

于是,如果你们真的对港台真实民意有兴趣,还是建议不要因为这么一个单一的事件,而脑补出一些可能与真实状况相去甚远的想象,然后产生不必要的额外感动,最后口口声声说什么“龙应台被香港人打脸”之类的话,结果却让个别香港人跳出来说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这么想” 来刷存在感。非要总结一个“真实民意”的个体感知,现在的香港年轻人,对中国政权无好感的,过半大概无疑问 -- 这也无所谓;而真正重要的是,这群人之中,对“中国人”的身份有真诚的认同感的,是否过半?我还真没这个信心。

最终,正确的“姿势”只有一个,原答文也已经说过了:“你们”到底是愿意当“你们”,还是跟“我们”一起当“咱们”,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根本无所谓。如果“你们”选择跟“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也是“你们”自己的主观选择,“我们”可以表示“多一个不嫌多”而表示欢迎,但终究只是不置可否;但如果“你们”只想要当“你们”,乐于跟“我们”划分清楚,那“我们”一定表示“少一个不嫌少”,您自求多福;而如果“你们”不但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当“咱们”,而且还轻则贬低“我们”的历史认同和现实追求,重则始终盘算着对“我们”的利益进行实质的损害,那么,“你们”也就不仅仅是不相关的“你们”了,而是“我们”的“敌人”。

所以最后真想说的是,为何一群没有血脉联系的人,愿意聚在一起当“咱们”,就是因为那些共同的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把我们天然地,不带任何强制和压迫地,绑定在了一起,才有了民族,才有了国家,才有了“同胞”一说。绝不是一个人,他身为“华人”,那就天然成了“同胞”,否则骆家辉也该是“同胞”了。对于那些无意与我们共享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的“华人”,不但不该有让他们当“同胞”的强迫,甚至都不需要有对他们希望当“同胞”的期许。

21世纪,个体自由为大,一个人认同或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一个人爱或不爱特定的社会符号,都是个体无所谓是非的个体核心自由。“龙应台们”愿意当无根之草,就让他们当去;一些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香港人、台湾人,愿意在中国的土地上暂住,那就合法地暂住下去;住不下去了,愿移民就移民,也没人需要拦着。


user avatar   meng-xing-shi-fen-42-60-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长河东流》(原名《谁主沉浮》)? 
  为什么《爱情公寓》电影版没有金世佳和王传君? 
  原著党眼中 2021 版美剧《基地》拍得怎么样?是魔改吗? 
  现实中真的会有《爱情公寓》里的这种室友吗? 
  如何评价电影《绝世高手》? 
  陈世美当了状元,为何不直接奏明皇上说自己有妻室,而且驸马在家里地位挺尴尬,娶个公主真是画蛇添足啊? 
  不理解《亮剑》中的警卫员朱子明为什么要当叛徒? 
  如何评价《毛骗·终结篇》? 
  电视剧《甄嬛传》中,皇上喜欢过华妃吗? 
  如何评价日剧《下辈子我再好好过》? 

前一个讨论
苏联为什么能帮助中国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自身轻工业确发展不起来呢?
下一个讨论
乌克兰与俄罗斯同意继续遵守乌东停火协议,将于两周后再会谈,这释放了哪些信号?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