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没有正史的《清史》《民国史》? 第1页

  

user avatar   z-lee-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史不是小事,清朝修《明史》用了三代皇帝,百年时间,所以《明史》成书质量非常高,官修《清史》同样不能很快见到,民国史还不知道,估计因为两岸关系,近期内成书的概率不大,对于各个历史事件的认知,还需要时间沉淀,但是我《清史》的大致史观差不多已经形成,我国其实正在修《清史》,人民大学清史所承担了很重要的责任,有幸听过清史所的老教授的几堂课,所以对这事儿略有耳闻。
1. 项目立项是在2001年左右,当时决策者主要是四个常委,最高江,调拨经费的朱,分管教育的李岚清,和继续在任的胡。领导层问清史所所长,要几年修好,所长说15年,四位领导说,修好了我们都不在位了,要缩短,最后定12年,当年国务院调拨2亿专项经费投入新修《清史》。
2. 对于各种疑案进行了很详细的考证,教授提到,中途汇报进度,讨论到清初疑案“太后下嫁”,所长说根据当下证据,孝庄太后没有下嫁,江指出,太后嫁了绝对嫁了,他从小知道的就是嫁了,所长指出,这可能是因为,清初统治者在扬州进行的屠杀,所导致的扬州人民仇恨所致。
3. 项目投入经费陆续增加,现在已经追加到12亿+,全国调配巨大资源进行配合,台湾地区也通力合作,比如康熙起居注,我们这边只有前52年的,后面的写不了,台湾方面提供了53年到61年的起居注。总成稿字数大概在3000万字左右,平均每个字投入36元。
4. 全书经过仔细考虑,决定使用简练白话文,同时配有大量珍贵插图,会推出多媒体版本。大概在2015年后会付梓。

-------19年补充-------

5. 答主13年毕业,12年听的课,后续进度无法了解了,当时老教授说三年付梓,我就写了15年。中间可能有很多其他原因耽搁了,只要没人催稿,这种史书耽误几年很正常,毕竟大部分读者不是我们这代人,而是后面千秋万代的读书人,现在这种好条件,校对几十上百遍都不过分,烦请耐心等待。

6. 当时所长是戴逸先生,先生1926年生人,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呼编写清史,我纯臆测,我想先生应该也会很希望在百岁之前看到他毕生心血付梓。中央四台有个节目,国家记忆,讲戴逸先生做的这些工作,里面记载和我从老教授那里听到的基本一致,但更细致。

7. 戴逸先生著作等身,等不及清史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他的著作,里面的文字字斟句酌,考证详细,又不显枯燥,颇有海外汉学家的气质,又比其多了对中国历史的通透理解。

8. 有部分已经出版成《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读本》,可以提前阅读。




  

相关话题

  二次大战中战败的是日本,为什么被分家的却是朝鲜? 
  如果张学良918事变积极抵抗了,那么中国的历史会不会因此而被改写? 
  明朝进士履历中的治某经是什么意思? 
  「七七事变」84 周年纪念日,日本记者发推称:在日本很少有人提「 7 月 7 日」,反映了哪些问题? 
  近现代以来有哪些尴尬的照片,它们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 
  秦末大起义为何以楚人为主力,是否是真正的农民起义? 
  西夏和高句丽,辽金和突厥哪个更强? 
  苏联有种族歧视的现象吗? 
  诸葛亮独揽大权但为什么不篡权? 
  熟读历史的你,有怎样的感慨? 

前一个讨论
中国是最缺乏信仰的国度吗?
下一个讨论
长时间的大型手术中,医生是如何保持清醒以及操作的精准的?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