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西游·降魔篇》? 第1页

  

user avatar   luo-hao-98-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人鱼来了,但星爷之前的《西游降魔篇》你看懂了吗?》

2013年,“五年磨一剑”的周星驰在贺岁档推出其第二部西游题材电影《西游降魔篇》,影片一经上映,迅速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

然而在如此高的票房背景下,影片的口碑与反响却平平无奇,豆瓣电影给出的大众评分仅7.1,远远低于当年《大话西游》的9.1分。


许多观众在观影过后,纷纷表示对《西游降魔》失望透顶,认为《西游降魔》笑料老套、思想以及表达方式缺乏深度、且远不及《大话西游》感人至深等等。


而实际上,我认为《西游降魔》与《大话西游》是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除了音乐),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大话西游》想表达的是爱情与抗争。


而《西游降魔》想表达的是顿悟与皈依。

(此树即菩提树,是释迦牟尼修成正果的地方。)


电影一开始,一位父亲被水妖吃掉。看着父亲沉入海底,海面溢出鲜血,小女孩以为父亲在与自己玩闹,随露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笑容。而正是这笑容为整部电影定下了一个基调:黑色幽默。



然后一名道士来到村庄,炸死一条大鱼,说:“这就是水妖。”,而玄奘却说:“这不是水妖,只是一条善良的大鱼。”

这时,被水妖吃掉老公的女人站出来问玄奘:“你有没有死过老公?”(讽刺某些人常说的“你行你上啊,不行别BB”)


听到这句话,村民们的道德感迅速涌上心头,来不及分辨青红皂白,便群起殴打“没有同情心”的玄奘。


后来真正水妖出现,把小女孩也吃了。母亲见此景随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向水妖讨要女儿。


最终,村民帮助玄奘合力将水妖抓住。师父告诉玄奘:“这水妖原本是位善良人,因救一小孩,被村民误当作人贩子,将其打死抛入河中。”

这说明什么?

村民并非恶人,只是无知。

如今社会上也存在许多无知的人,他们在网上甚至现实中肆意谩骂,对某类所谓“人民公敌”作出道德抨击、人肉搜索。


那些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网民,经常会用随意的谩骂给人以伤害,那他们是坏人吗?


不是,他们可能是家里的好父亲,公司的好员工。他们,只是无知。


这就如同曾经把国家崛起作为人生理想的青年红卫兵,他们的起点并没有错,只是方式欠妥。


后来玄奘历经跋涉去取真经,就是为了解决大唐子民的无知。



电影中的“三个驱魔人”是什么角色?



道教。

无论在神话小说还是电影里,高高在上的驱魔者一般分为两教:佛教、道教。玄奘、段小姐(舒淇)是佛教。一开始坑蒙拐骗的道士与后来的三位驱魔人,都是道教。


天残脚、形意拳都是道教武学,剑是道教最常用的武器,所以肾虚公子(对不起,空虚公子)也是道教。


佛道并不相同,佛教驱魔只为积德行善,而道教驱魔更多是为了赏金和道行(自身利益),所以驱魔界非常黑暗,同行之间如同敌仇,彼此互相争斗。


这一点和西游记原著其实有些相似,因为西游记实际上也有一点尊佛贬道的意味,以圣传佛教真经为主旨,而道教则是一个类似于“朝廷”的机构。


天庭(朝廷)拿不住妖猴孙悟空,就将其招安,但永远不会予以它重要职位,最多让它养马看桃。这就好比宋朝招安水浒好汉后,不但想方设法分散其兵力,还命令人家去征剿方腊。名为招安,实则厚黑。


后来孙悟空把玉皇大帝闹得无可奈何,只能去请佛教权威如来佛祖,而如来却只一巴掌就将孙悟空压倒山下。

电影中也是如此,当道教驱魔人全部被孙悟空秒杀后,如来显圣。


电影中的“段小姐”是什么角色?


其实电影结尾已经明确表明了,段小姐其实是观音,因为段小姐送给玄奘的指环最终变成了孙悟空的紧箍。


而电影没有表明的是,段小姐其实和玄奘师父早有串通,因为无论师父让玄奘去哪里,段小姐都会出现。无论玄奘作了什么,师父也都知道。就连“泡妞”这种玄奘不可能和师父说的事情,他都诡异地了然于心。


那师父究竟是谁?我猜是降龙罗汉(周星驰曾演过降龙罗汉。经评论指点,师父也可能是如来或弥勒佛,但与下文并无冲突)。


师父的心中鹅腿一说其实是一句谚语: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引自道济禅师(降龙罗汉、济公活佛)。

而师父与观音联合,其实就是为了祛除玄奘的心魔,好让玄奘能取经正果。那玄奘的心魔是什么?欲,尘世之欲。


段小姐(观音)的段即“断”,断绝尘欲,无牵无挂。而若要想“断”,就必然得先懂得,否则就是无知。

师父告诉玄奘:你还差那么一点点,差的就是懂得世间人欲,也就是所谓“小爱。”

玄奘之前只懂得救世济民的“大爱”,而忽略了人世间普遍存在、也是人类之本的“小爱”。这就如同通晓八股文,却不懂人情世故的古代儒生,治国只能致乱。


当段小姐被妖王孙悟空拍死后,玄奘终于懂得了:


历尽沧桑,才可看破,才可皈依。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如来佛祖)开创佛教的经历也正是如此,他先作为印度王子尝尽珍馐美人,而后深山苦修渡劫,最终大彻大悟,修成正果。


最后说一点,电影中有一个小细节,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玄奘寻找五行山的时候,看见一座乱山。此为佛教第一层境界:看山是山(无知)。


之后,玄奘在破庙洗脸时,看到井中刻着四个字:镜花水月。


这四个字同样引自佛教谚语,意思是意境不可以形迹求,唯有用心才能洞悉事物的本来面貌。当玄奘真正理解了“镜花水月”这四个字之后,他看到,乱山变成了佛像。此为佛教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顿悟)。


最后,段小姐死了,玄奘说出那句“我爱你”之后,也终于知道自身心魔之所在(尘世之欲)。


心如尘土,万念俱灰。在最终时刻,玄奘终于懂得世间一切大爱小爱了,“儿歌三百首”也终于变得“大日如来真经”。


就在这时,孙悟空把佛像打碎,佛像又变回了山,玄奘也被真佛附体。

此为佛教第三层境界:看山还是山(皈依)。


这就是玄奘的正果之路。细思极恐,因为他的命运其实是被三个人一路安排好的:师父、如来、观音。


苦海泛起爱恨,在世间难逃命运。


你以为你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但是在你四周有很多看不见的墙,其实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今何在(今何在曾与周星驰合著《西游降魔篇》小说。)



完。

——

我特别想对某一些人说:周星驰的电影不但以喜剧外壳包裹艺术思想,而且每部想表达的东西其实都不太相同,所以没必要拿曾经的作品与现今作对比,然后对其中一个作出批评。


就如同J.K.罗琳已经写出一部处于魔幻巅峰的《哈利波特》,所以她没必要再去写一部同类型小说,因为再怎么写,后者也不会超越前者。


艺术家存在的意义在于灵感创新,而非周而复始。


人不该因为怀念而成为时代的阻拦者,因为再往前走,就不会再怀念。——白岩松


我希望众多影迷能够不要只迷恋事物的表象,而尽可能地去思考电影中的内涵。我们不是圣人,但也应当达到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刘看山


我发现总有这么些人:看见别人给红楼梦弄了个研讨会,因为完全自己不懂红楼,所以觉得研讨会上这些人都特高端,特牛逼。恨不能给弘扬中华文化的红学家跪下;而到了西游记这儿,因为大家都看过电视剧,都觉得自己很懂,你要说点他不懂的,他就说你装逼,说你过度解读。

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所谓“过度解读”,在一部艺术作品里,你能看到什么,它就是什么。


————


文/罗罔极。于2016年大年初四在毒舌电影/知乎同时首发。

另想转载关注公众号。

请别把对另篇答案的评论发到这里,谢谢。

关注微信公众号: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角度刁钻的电影原创文章


user avatar   cheng-zhang-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看了,这个电影很好啊,确实很好啊。

讲如何评价“这个电影”的话,就评价“这个电影”嘛。别评价喜剧演员周星驰,更别评价《大话西游》啊。

好什么好?

所以这个评论又会写长一点,好在有四个小标题作为提纲来简化一下,还会配几张图片作为解闷哦。

1 、目前为止,这是唯一把佛教精神讲出来的电影。

比贝尔托鲁奇大师的《小活佛》讲得明白,也比仁波切大师《高山上的足球队》拍的好很多。浓缩了逻辑极限的《金刚经》就这样轻松被拍出来了,很意外。《西游记》原著里最重要的佛教精神,也第一次在屏幕上被基本还原了出来。

佛经是非常枯燥烦人的,所以有了佛教故事。但佛教故事除了少数有禅机的,大多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实际上《西游记》可能是全世界写得最好的一个佛教故事。

央视版《西游记》和刘镇伟《大话西游》,这俩一个是儿童连环画,一个是戏说都市三角恋,可算不上是佛教故事。我们知道《大话西游》是一个MIX,王家卫《东邪西毒》的感情底子,刘镇伟的搞笑段子,周星驰的表演,成就了这个MIX。

今天周星驰这个西游,从思维深度上讲是迈了大台阶的。用电影里的台词讲,就是”只差一点点。”

当然,现在当道的知名导演里,有佛教思维的也不少,科恩兄弟、科利马基、贾木许、昆汀、沃卓斯基姐弟、杜琪峰都比较典型。但现在开始,这个名单里要增加一位,这一位就是周星驰。

在整个亚洲的导演圈里,周星驰的眼界、观念、手段都是非常前卫的。他将是一位可以确立自己风格的厉害导演。

所以其实大家可以把喜剧演员周星驰忘掉了。来讨论一个“业余导演”。

如果说导演昆汀是从看录像带开始的,那么导演周星驰就是从看漫画和表演喜剧开始的。


2 、所以,周星驰的风格就是漫画的风格。

简单很好。

周星驰自从自己当导演开始拍电影以后,作为导演就有个好处,他是简单的。从《少林足球》开始就是。我们说他的电影是一种漫画式的电影。显然的,漫画在这些年他的电影中得到持续推进,以后,这将会是他的一个标签。也就是我们讲“风格”这两个字。

视觉是简化后夸张的,节奏是打怪升级的,人物是善恶分明的。这是漫画。

所以看《降魔篇》,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出乎意料的点。新鲜也是画漫画的一个要求。

“无厘头”不是周星驰的导演风格,而是香港电影在上个时期的总体特征,周星驰领衔主演的众多电影集中提现了这个。比如我们说《麦兜》、说《家有喜事》、说《东成西就》,这些都是无厘头的,但这些不是周星驰的。无厘头是安迪·卡夫曼更早就已经创造的喜剧风格。

实际上周星驰是性格非常认真的人,非常认真地认为电影可以拍成漫画。这个就厉害了,就像村上隆认为卡通应该是自己的艺术品的表达方法。你以为不行吧,不能登大雅之堂吧,结果人把卡通展在卢浮宫里了。

3、漫画风格跟搞笑是两回事。导演跟演员是两回事。

因为粉丝心理,我们看这个电影往往抱着期望,希望被搞笑一下,或者希望被感动一下。

这都是偏见。没有看对,评价当然也就不会在点上。

有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似乎这是一个保持正见的方法。其实不是,这样是没有见解的。因为你根本没有自己去看,只是听了。

失去了平常心。就会导致偏见。

因为是周星驰就必须支持——偏见。说是恐怖片——偏见。说非常搞笑——偏见。说是大话西游前传——扯蛋偏见。总之一堆偏见。偏见加偏见加偏见。

所以其实以后会让观众继续失望的,周星驰可能会越来越不搞笑。

需要搞笑的时候就搞,不需要搞的时候就不必搞嘛。干嘛名叫周星驰的就被要求必须搞笑。

再恐怖奇怪的妖魔也都是一颗人心。再牛逼厉害的人也常常陷入魔障。

电影对于妖怪的恐怖设定接近《聊斋志异》和日本浮世绘的一些妖怪,比如河童、《风又三郎》那种。在电影里,这个很新鲜,就算很多日本导演也没有表现出来过。猪刚烈是《降魔篇》里很重要的角色,蜡像一样俊美的脸,非常接近佛家里关于“皮相”的表述。

伏魔比除恶的境界要更高。

我想起来今何在当初写《悟空传》写得那叫一个纠结啊。

《金刚经》《大日如来真经》《儿歌三百首》这三部经书都讲:现象是不重要的;执着是不要有的;最后方法也是要抛下的。这非常好。

4、这个片就像杜琪峰当年那个被低估的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

也是情节和画质并不紧致,故事也有些吊诡,让不少影迷失望,觉得不爽,然后被吐槽不断。

却是实实在在一部好片啊。当然《大块头》最终好像也得了大奖。

这个《伏魔篇》比杜琪峰那个拍的更棒。

知识分子不会赞同这个说法,但实际上不需要多少知识你就已经可以讲明白同样的东西了。

一些造型夸张的配角往往是周星驰电影里的亮点,像漫画一样。

一些夸张的效果需要更好的CG技术手段做出来,像漫画一样。

一些时候连演员笑场都也成了表演的一部分,像漫画一样。

这个东西厉害啊,慢慢就会成为风格了。

我们发现,好像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导演搞出过这个。

我们来想想看一个这样的导演,头脑简单,不喜欢知识分子讲电影的那一套后现代啊、解构啊的学术东西,也不喜欢香港人拍电影那一套无节操,无理想的东西。结果他必将拍出来一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新的电影”。

绳命是入次滴景菜,绳命是入次滴回晃。

简直了,非常好。
















————————————————————————————————————

下面是把评论里的一些内容贴上来。

(很长,建议别看)
这个贴已经很久了,本来不该做这种无聊的事情。但今天看到《彭博商业周刊》上一篇分析周星驰商业帝国的电影,看到我们的记者是这样八卦肤浅的视角,很恼火。眼睛里只有票房票房,很恼火。就算谈论票房也没有说在点上,更火。可能我一直对媒介有些无名火。非常反感媒体这样误导人。

怎么办呢?杂志又不是我开的。只好把一些废话重复上来。

以下是重复。痛快人就不建议往下看了。

周星驰的风格就是漫画的风格。

这个在电影领域很重要,全世界没有导演搞出来过,很牛,特别有启发性。能放下一个喜剧偶像的身份,开始做一个有启发性的导演,非常厉害。我们看到更多曾经的偶像,老了之后只是在各种综艺节目里串场子,或者舔着脸不停唱同一首歌。

周星驰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原著里孙悟空到底是九寸猕猴,还是四尺雷公并不重要。孙悟空好斗的执着就像烟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戒烟很难,最后如果你戒烟成功了,很好。但成功了也并不是就值得骄傲的。皮相,方法,智慧,最后都是要被放下的。理论上讲,人人天生都有平常心,但其实真有平常心,是需要最后那一点点顿悟的。

杜琪峰当初拍《济公》时候就已经很有佛教精神了。作为导演,周星驰要更难得一些。与老杜不同,老杜很专业的。

我们讲周星驰是“业余导演”。电影的手法,讲故事的巧妙,都赶不上很多“专业导演”,因为他是个半吊子。

但这个半吊子恰恰扩大了电影这种表现手段的范围。我感觉他非常认真、执着。

这样讲吧,在他这里,我们会发现电影原来还可以这样拍。这是他跟昆汀相像的地方。这是极其重要的。老杜在某个范围内已经自己集大成了。停了。

周星驰在拓展的是另一种表达方式,很新鲜的一种。就是刚才讲漫画式的。这里说的漫画式,跟冯德伦搞的《太极》是两回事,当然更不是拍卡通电影。

他一出手就没有去重复别人的路,也反感重复自己。

以后必然他的电影会越来越好。什么时候彻底告别搞笑,拍个恐怖片也说不定。而“这一种电影”迟早也会集大成一下,要么是他,要么是别人。

他不是知识分子,从来不是,但老杜从来就是。

对不对,周星驰和老杜的差距体现在专业上,而专业指的是某个范围内的东西,所以我们会说老杜很专业,周星驰不专业。

不专业很重要,框子是没有的。重要的是他开创了另一种。这个仍然是有启发性的。

《罪恶之城》和《守望者》我看过的,很不错哦。确实360度多层次全息的,专业!但这两个是把漫画拍成电影,不是以漫画作为一种方法来拍电影啊。这两部电影的核心是社会学的和知识分子的,确切讲是一种分析。

可能我说太黏了。

漫画作为一种方式,提纯之后,是简单的、夸张的、单线条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越有知识往往会越有障碍。因为会不简单。

你讲的很对。恰恰是小学生跟博士的区别。

问题是小学生是“一个”,博士是“另一个”。不一定小学生就要变成博士才好啊。

还有我看西方的漫画不大有感情,再说别人也已经搞的很好了。东方的漫画风格也很重要,很有爱,不是手术刀式的可以隔成块状分析。我希望东方的漫画精髓也可以被人提纯出来。

其它你的吐槽我大部分是认同的。但认为不关键,是发展阶段不同导致的技术和知识差距。

《降魔篇》这个电影在基本点上是很棒的。独立,单纯,闪闪发亮。

别光支持博士,博士不缺支持。

关键就是Key,一把钥匙。

比如NBA的关键先生。看关键先生发挥的时候,我们可以暂时把其他球员和场景忽略了,只看他一个人的慢镜头。

如果把这三条看成三个钥匙,我们这样来搞搞看,开一扇门就扔一个。

第一个Key:不是有佛教精神就了不起,而是把佛教精神拍出来了不起。

拍精神。这个关键,所以别的就不关键。那要怎么拍呢?

第二个Key:佛教精神的麻烦就在于之前太“讲”了,这个电影不要讲,而是自己体会。

比如我现在,我太讲了。讲了2000多年,讲经、论证、辩解。非常无聊。

周星驰用自己的方法拍自己的领会。你有自己的领会所以你可以进行故事再创作,穿什么衣服都是可以的,故事也无非是皮相。

显然《西游记》《大话西游》《情癫大圣》《降魔篇》都是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故事拍出来怎么会不一样呢?因为方法。

所谓佛法,就是了解自我的方法,了解了之后,法就不重要了,一口痰吐掉。

用漫画的方法拍。这个关键,所以别的就不关键。

第三个Key:用漫画来表达观念、人物、剧情。

讲故事太难了,所以世界上陆续诞生了史诗说唱艺人、说书人、小说家、编剧团。

越讲越细致。现在的小说家和编剧团是知识分子的天下。

知识分子有个好处,就是有知识。知识可以填充细节,细节多了就可以再现生活。

知识分子有个坏处,就是不简单。不简单时间久了,就会生造出来一些界限。

这个周星驰真心不擅长。

他出乎意料地简单。从《少林足球》开始,他就从没能编出来过任何一个细节丰富、人物情感复杂的故事。就那几部,你数数,一个也没有。

那么是不是不符合现代小说模型的故事就不是好故事?不符合新浪潮范镜头语言的电影就不是好电影?是不是不是大字典就不是好书呢?

不一定哦。

就像包豪斯的校长说的,艺术是教不会的,而工艺技巧可以学习。

我们认为那些缺陷,大部分是不重要的东西,或者有人已经做得挺好的东西。其实,其实可以慢慢来。

当所有的小说家都被文字害惨了,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被知识害惨了,所有的导演都被情节叙事害惨了的时候。

我们看到一个人,正在用一个自己喜欢的,幼稚的,却全新的方式,在找办法。

这个关键。

现在你要开一扇门。你推啊推啊推啊怎么也推不开,再找更多牛逼人来,推啊推啊推啊还是推不开。

好吧,来拉一下,拉一下就开了。

这里主要还是说电影。

我知道大部分快人快语的观众,都是像吐槽者那样看电影的,很直率,赞一个。

但今天在说拍电影和看电影的另一种方式,别坐在椅子上看,绕到屏幕背后去看。

其实你看到这里要是明白了,下面就不用看了。用现象来认识现象是越走越远的。因为只会造成现象更多,也就是信息的深海化。就像网络,就像用百度知道和维基百科来回答问题。这样对认识本质并无任何帮助。就像我,现在正在给这个世界增添垃圾信息,我感到愧疚。

我们这样品头论足是无意义的。什么有意义呢?创造是有意义的。

提到过的那些导演都有这种精神。我们只能拿成功的人来打比方,因为成功是被广泛承认的。我一个同事是这样说,“情感在昆汀的大马戏里,属于出来客串一下,就像他本人一样。你纵向看他的片,就知道他追求的是什么了。“

这样讲,看起来是时尚的。却是不懂。

反过来,应该是这样:昆汀的形式,是他整个电影语言装置的屋子,血浆、骂人、絮叨、打断也好,都围绕着他对感情的终极追求,都是他感情的一部分。

“感情”。是滴,这是昆汀。如果我们把昆汀看作一个文字作者,一个作家。判断就再明显不过了。你不觉得整个文学里都缺少一种“简单、直率”的类别吗?两千年来,整个文学被修辞大师们牢牢霸占着。莎士比亚也罢,博尔赫斯就博尔赫斯,没有问题吗?“所有的作家都被文字害了。”确实如此。

所以我们把周星驰这种称为作者电影。也就是靠他一个人的意志力和独立方式完成的电影。就像纽约的伍迪艾伦,缺陷是明显的,优点却是无以伦比的。谁来演也都是周星驰电影,好比我们知道电影里有个出彩的配角,给罗志祥抬轿子的某大妈,那是随便找来的群众一枚。这个演员是可以替代的,但这种方式是独家奉献的,全世界来看,我们讲这个导演“有一号”。

八卦很多,吐槽无数。这是团队合作的麻烦。我们来说一个,就是《打擂台》的导演才是这个电影的导演,《打擂台》的导演也很棒啊,周星驰是作为监制出现的。不重要啦。都讲了是作者电影,这次这个作者是监制。作者电影不同于商业电影,商业电影是团队化的,所以价值观就也比较一致,因为混合而一致。比如《鹿鼎记》,现在被称为周星驰电影,其实那是王晶导演的。因为周星驰表演方式特殊,产生了主推动力,我们才叫它周星驰电影。但《鹿鼎记》并不是作者电影。

周星驰是现在才真正开始当作者的。没做好的地方极多,再好一点点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要神话他了。同时所以做的好的地方尤其重要。

这一号是一个创造性的方式。漫画。

漫画简单。不管你喜不喜欢,没有人会说这个漫画你看不懂。所以这种电影没人会看不懂。就像你谦虚地说,佛教我不懂。有什么懂不懂嘛,2000多年了,就算是听说的,你常用的都有一堆了,比如“比如”这个词。这个跟昆汀的“感情”不同,感情常常复杂,所以其实有时候昆汀的电影让人看不懂,这倒是真的。

我们说漫画这个方式里的三条。1简单夸张;2打怪升级;3善恶分明。

简单夸张指的是一种抽象的能力。跟所有的抽象派绘画、雕塑一个道理。轮廓勾勒出来,最鲜明的特点表现出来,其他细节,忽略。故事也是如此。再复杂的武侠小说抽出提纲,都是“父被害,子学艺,终报仇。“

而现在的作者电影,包括沃卓斯基姐弟在内,其实大部分是小说电影。我们讲他们不简单,现在的小说是越来越复杂越意识流的。所以我们看他拍的好不好,其实是在看他的小说写的好不好。这样就容易判断了。

要紧的是,现在不缺复杂。

周星驰不同。电影是一种视觉表现,它不同于语言。视觉上最简单的就是涂鸦、是漫画。细节要靠你自己去填充,别都指着别人啊,这是个容器。你理解它是什么它就会是什么。这是一种自由。王家卫也擅长视觉,擅长光影视觉,当你在欣赏王家卫的情感,其实你是在欣赏一种缠绵的城市情感。如果你是村里人,你就会看不懂,无法欣赏。王家卫的故事是平常的。

每一个西游故事都是降妖除魔升级打怪的。外斩妖魔跟内伏心魔是一码事。九把刀说,“人生就是不停去战斗。“孙悟空也是这样说的。

但升级打怪恰恰是人生轨迹。你总是要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克服,再面临,再克服,就像你我现在。那么简单生活就很重要,这是故事上的抽象能力。也是漫画构建故事的要点,因为你必须显而易见,显而易见才没有障碍,从儿童到老人都一眼可以看到底。

善恶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本质上讲善恶同源,所以你不能讲“人之初性本善“。人并没有自身的性质,人只是存在。尤其现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观点不一致的时代,我们就养成了争论的习惯。以前是慢的,慢的就容易预料,一个东西好,我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说好,比如周星驰以前当演员时候拍的电影。现在我们对一些新事物的判断,还没有能凝固成一种标准看法,新东西出现地太多太快了,这让人陷入一种嗯嗯啊啊的状态。具体可以参考周星驰答记者问,这个人反应慢,只能是嗯嗯啊啊的。

电影一上映就是一个交流。人交给你的是见解,你流过去的却是知道,那就不等价了。因为那些知道,作者是知道的。

漫画就会把人或者动物画得善恶分明,这样容易判断,好弄明白道理。但这样一下就破坏了现在电影手段的主流方式。其实你说那些他不知道吗?有些东西连小孩子都知道,但有些东西大人恰恰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如此吹捧这个电影呢?对这个电影的吹捧太不够了,对这种方式的吹捧太不够了。

啊。忘了还有个重要的东西要吹捧一下,就是配乐。

《功夫》里的民乐从前为人称道,在这电影里被重复用了,也用得很好。刚才讲了这是电影装置里的重要一项,锣鼓点是一种节奏,中国的民乐也是非常简单的,简单就已经可以引导情绪了。这个跟漫画的原理也是共通的。

我们喜欢由这样的人来代表中国风格,而不是国师。

我不是要用爱国来绑架谁,而是“中国风格”在这个世界里特别重要,也被鼓吹地远远不够。

这里讨论的是“漫画作为一种方式”,至于是“漫成了哪一种?”这个是更进一步的问题,还没有展开讨论,上面只是略提了浮世绘,和香港漫画。我是希望以后能漫成现在没见过的一种。

或者可以自己从网上搜索一下,是有线路的:

1、浮世绘对日本漫画风格的影响

2、中国工笔画与日本浮世绘

3、中国民间年画与日本浮世绘

4、小孩子为什么喜欢看漫画

5、村上隆的卡通艺术是如何形成的

6、漫画与卓别林电影

7、安迪卡夫曼为什么会发明美国春晚

8、漫画与周星驰的表演方法

9、中国的动漫产业为什么搞不起来

10、卡尔维诺,小说与故事的区别

11、提纲、情景,与意识

12、涂鸦、写真,与现代艺术

13、昆汀塔伦提诺为什么要把电影搞成那样

14、《故事会》和《知音》为什么没有倒闭

15、漫画对日语的影响

16、漫画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

如果都写下来就太长了。又不是论文。这里只打个小比方:

“石化”=震惊=呆住了。所以我们讲瞬间石化了。

这个词是一幅漫画,经过简化、夸张后达成的一个易理解的抽象。

再看这个: -_,-

这个方式已经是一副漫画了,其实它里面有很复杂的信息。

再比如我说我:捉急

捉急=着急。这个词并没有简化,但却被夸张了,这仍然是漫画式的。

百度百科:

【漫画】是一种

艺术形式

,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

图画

就这样。真是抱歉,抱歉。不会再废话了。


user avatar   cmf20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而疯疯癫癫,时而正经无比。  

时而浪漫花心,时而痴情专一。

时而傻傻乎乎,时而才华横溢。

时而懦弱怕事,时而舍生取义。

过往电影中的周星驰,不完美,很多缺陷。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形象,大多讲的却是普通人的故事,道出草根们的悲欢离合,演出平凡人独特精彩。从奋斗到逆袭,给人无尽的动力和幻想。无厘头的演技,却能演出你我最真的痛。看到了他,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看到了那些或快乐或辛酸的过往曾经。欢笑过后,满是凄凉。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十三亿人心中,有十三亿个西游记。

做为演员,他独一无二。做为导演,他也独一无二。西游降魔篇,则是星爷心中独一无二的西游世界。西游交待电影背景,降魔篇则是原创故事。情节精彩,节奏紧凑,堪称全片无尿点。

有人却被吓尿了,说此片故事过于暗黑惊悚,镜头血腥又残忍。说此片太过重口,小清新们痛心无比。说此片毁掉美好记忆,小白兔们童年崩塌。西游记,本就是个妖魔横行的世界,真乃白天不懂爷的黑。妖怪的世界哪有这么美好?暗黑的情节更能凸显人间炼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妖怪吃人,烤人,就像补充维生素ABCDEFG,一天不吃人,一口气不能上五楼。

就像人吃红薯呀,生吃红薯,还是烤着吃。你有想过红薯的感受么?只会想着生着吃很脆,烤着吃很甜。别有一番滋味。

一部风格这么明显的B级片,cult片,血腥暴力爽到极点。身为暗黑系的拥趸者,爱这部电影爱的不行。气氛太好,导致电影院很多熊孩子都被吓哭。大陆真该快点建立电影分级制度,熊孩子不能进入电影院看,自然就不会被吓到,观众们也不用担心被小孩的喊叫声烦死。


心灵鸡汤喝多了会腻,我比较喜欢心灵虎鞭汤,西游降魔篇就是这种感觉:重口中夹着幽默,猥琐中带点清新,吐槽却不失公允,色色的却挺热血。第一眼看着想笑,体会深了却心酸。刺激受众情绪G点,让其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貌似重口,实则黑色幽默,刻画出诡异恐怖的妖魔西游世界:

水寨上,父亲在女儿面前被鱼妖吃掉,女儿在母亲面前被鱼妖吃掉,最后连母亲也被吃掉,一家三口丧命鱼口,惨到了极点。而这间隔,母亲问陈玄奘:“你死过老公么?”一系列对话下,悲伤放大成了莫名的笑点,黑色幽默到了极点。

黑店高老庄,诡异到极点。眼看是帅哥,实则是猪妖。眼看在烤猪,其实在烤人。京剧小帅哥,满面是油光。邪魅猪刚鬣,酷似马里山。不言语都是好风景,一张嘴吓哭老百姓。这么一重口的货,做得一手好人肉叉烧,还有个悲惨的身世。不得不让人赞叹星爷渲染气氛的能力确实强。

而细节方面也做的非常用心:儿歌三百首封面上的童子,意指佛祖诞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也为后面的儿歌三百首化为大日如来真经埋下伏笔。

很多人不满此片的原因,觉得片中孙悟空堪称史上最丑,毫无一分大家幻想中的英明神武的齐天大圣的模样。但说实话,黄渤演的孙悟空猥琐是猥琐,但最出彩:

妖王之王孙悟空,入地府销死籍,上天宫盗蟠桃。打败十万天兵天将,完胜天庭诸多神仙。好不威风,谁料遇到如来佛祖,受到五行山压身,吃铜丸喝铁水之劫难 。从齐天大圣到阶下囚,失去自由五百年,怨念是如何的重?老版西游电视剧,孙悟空初出五行山。就甘心拜入唐僧底下,任劳任怨,做牛做马。可妖王之王哪有这么容易屈服?

此片中的黄渤把孙悟空的怨念狠辣狡猾,演的及其到位。为骗陈玄奘上钩,把自己的经历笑称为:“想当年,我手拿着两把西瓜刀,从南天门一直砍到蓬莱东路,来回砍了三天三夜,是血流成河。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没眨过! ”为掩饰自己的怨念,不惜夸奖心中最恨的如来:“所以大日如来真经,真是好,真是秒,真是呱呱叫。”

骗得玄奘拔掉洞口封印莲花,解开封印,逃出五行山后,便狂性大发杀掉三个驱魔人,狂殴玄奘,秒杀段姑娘。嗜血妖猴凶性大发,万妖之王当之无愧。

把西游降魔篇看做一个单独的故事就好,关于爱情,与大话西游真的没有可比性。玄奘段姑娘小儿科的爱情没法超越悟空紫霞之恋,对白也不曾有大话经典。

降魔篇:“一万年太久了,我要你爱我,现在” 。

大话:“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 一万年!”

四根老葱,肾虚公子,玄奘跳的排骨舞,悟空教段姑娘跳舞,喷血不止的三煞,玄奘与悟空的基情香蕉,都挺有笑点。女神段姑娘月下舞,也挺文艺小清新。个个有亮点,人人皆搞笑。

故事很精彩,台词很幽默,让人蛋疼的是结局实在太过仓促。打着打着,玄奘使出大日如来真经,一招如来神掌砸在悟空头上,于是世界春暖花开,悟空温顺的看着玄奘,一副超级赛亚人乖宝宝的模样。因由都没讲清楚,孙悟空就老实的戴上了金箍。好似啪啪啪,眼看就快要高潮,男主秒射,一切戛然而止。大话西游承载了太多记忆,西游降魔篇不好比较,也无法超越。过弱的爱情线,也让人感觉离经典就是差了一点点。于此,只能用一句歌来形容:


悟空你不懂爱,如来神掌会掉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发于我的微信订阅号:cmf2015,写一些文字,欢迎来聊电影。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影《王牌特工2:黄金圈》(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冷兵器历史上的普通小兵战斗力究竟如何?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Padman)? 
  如何评价贾樟柯新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如何评价电影《迷失东京》?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什么你印象深刻的细节? 
  如何评价电影《梅艳芳》? 
  如何评价马思纯、彭于晏主演的电影《第一炉香》? 
  姜文是一个怎样的导演? 
  为什么豆瓣对周星驰和成龙的评价差距如此大?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主动管理基金无法超越指数?
下一个讨论
勒布朗·詹姆斯可以超越乔丹吗?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