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第一次写学术论文无从下手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fei-fei-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术论文归根到底是写给审稿人看的。

无从下笔的时候,不如换个角度为审稿人想一想,大概就能顿悟,自己这篇文章或许并不该着急动手写。


以我多年的审稿经验(绝大多是替我老板完成任务)来讲,审稿人拿着你动辄几十页的文章,精神压力是极大的。不管你写得好坏,审稿人是不收费的,审稿工作属于额外的负担,虽然可以像我这样装一波,但其实这个事情的逼格在学界是很低的。。。

一张还热乎的图证明我不是来这儿瞎指导的。(小声告诉你)其实知乎有很多reviewer,给很多厉害的期刊审稿。

其实,被拒稿或者要求大修都算是不痛不痒的小事,重要的是审稿人的修改建议,这才是让你进步的关键信息。我们组审过的稿子没有一篇是不要求修改的,我们组也遗传了老板认真的作风,审稿意见一定是有理有据逐条列出的。

甚至对于不熟悉的小领域,我们在读你文章的时候真的会去读你文章里面一些的关键引用,印象中瞎*引用别人的内容的,至少也得回去做major revision(瞎*引用别人文章的,一般其他地方也会有很多粗制滥造的地方,而引用问题本身也是大问题)。


说正经的,以审稿人的角度去看,什么时候该开始动笔写文章?

审稿人一般关注两点:narrativity和novelty,所谓故事性与创新性。大概就是:我能不能读清楚这篇文章,我读完是不是没有觉得浪费人生。

其实,对审稿人而言,abstract和introduction部分属于锦上添花的内容,审稿人读不懂这一部分会跳过去看后面的methods,results和discussion,但也不可否认,写得好的abs.和intro.对审稿人快速正确理解文章的帮助极大。

所以,对于第一次写论文的小伙伴,建议还是先从methods和results部分开始写,把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写清楚,数据分析要做到位,你的观点是什么,还需要哪些辅助实验去确认你的观点?

题主说,“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但是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结论,感觉没法把事情说圆了。”

“没法把事情说圆”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要了解到还有哪些可能性自己的数据没有覆盖到,并明确地写出来。

“没有什么明确结论”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找到自己的数据能够证明的相关性,或者能够证伪的相关性就好。

其实吧,做出数据才是科研的开始,分析数据才是高潮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把整个流程和观点讲清楚这些是最关键的内容,其他锦上添花的工作觉得做的不太好可以等审稿人的意见,或者请PI给些意见,当然你也可以多看看别人怎么写的,去培养自己的大局观,不过要培养这样的大局观没有五百的阅读量恐怕是不够的。


user avatar   sha-men-shi-hua-wen-tu-shu-you-xian-gong-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干货文章推荐:


俗话说:谁都会有“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时候。作为一个小白成长为写学术论文的确是一个痛苦迷茫的过程,但幸好我们现在有知乎这个神器,我们在破茧成蝶之后才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试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写学术论文的体会。

一、认识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以实验、理论或预测方式,对学术主题的新学术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学术记录,或者是用于实际取得新进展的已知原理的学术总结。供学术会议或其他方面的陈述、交流、研讨或出版的书面性文件。

根据写作目的可以将论文分为交流和考核两大类。

学术论文是反应我们学术水平及科研实力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如何进行主题选择和材料选择这是首要问题。论文的价值关键不只在于写作技巧,更侧重研究工作本身。这是关于我们选择的主题以及根据特定主题进行选择的典型材料来表达研究结果。学术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有意义的主题,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研究成果,并撰写更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因此,论文题材的选择是研究工作开展前的重要一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手段。

二、学术论文的特点

(一)特征

1、学术

学术论文首先就是要具有严谨的学术性,就是要求作者不要对其论点产生个人偏见,也不要主观地创造它们。他们应当从客观现实出发,并从中得出实际结论。在论证中,信息应当尽可能地被充分利用,要用最充足可靠的事实作为论证的基础。在论证中,应当经过仔细的思考并进行严谨的论证最终拿出结论。

2、创新

科学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未知领域。创新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研究永恒的生命线。论文本身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提出新思想和新理论的能力。这是由学术研究的“革命性”决定的。所以,没有创新价值的文章就不存在任何的学术价值

3、理论

学术论文采用论证性论文的形式,但它们与一般的论证性文章不同。他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们不要仅仅是一份材料清单。他们应当分析和研究大量的事实和材料,以便感知知识能够提升,理性的理解。一般来说,学术论文有论据色或辩论色。论文的内容应当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分析和整合”的学术研究方法。

4、通俗

它意味着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学术原理,不仅要流利,而且要准确、生动、和谐、生动。

5、专业

这是区分论文类型的最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对学术论文进行分类的重要评判标准。

6、实用

它是学术论文所包含价值的最直接表现。它是根据某些工作职责和工作目设定的标准。

(二)注意事项

1、摘要要剔除在主题范畴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应当将引言中要呈现的内容写到摘要里面去;平时也较少解说和评论论文的内容(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要简略地重复标题中已经知道的信息。例如,论文的标题是《关于郁金香种子在大棚中根茎发育的研究》”。在摘要的开头,请不要再写:“为了......,对郁金香种子在我国大棚中根茎如何发育进行研讨。”

3、结构严谨,表达简洁,语义准确。摘要前半部分写什么,后半部分怎么写,按逻辑进行排列。句子应当连接一致。摘要谨慎运用长句,句型要简略。每个句子都应当被了解,没有空洞,一般和迷糊的词,但摘要毕 竟是一篇完整的论文,电报风格还不行。摘要未分段。

4、多用第三人称。应当运用“探讨......”,“探寻......状态”,“开展......研讨”或其他描述方法来论述论文的主旨和类别,而不是以“本文”,“作者”等为主语。

5、要熟练运用标准化术语,没有共同的符号和术语。假如新术语没有恰当的术语,要用原始文本的术语括号进行标注。

6、少用图标公式,除实践不能修改外,一般不运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图解,表格。

7、除非文件承认或否定别人公布的著作,不然不需要引证。

8、正确使用缩写、代号,除了邻近专业的读者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外,应当在第一次呈现时进行解说。撰写学术论文时要留意的其他事项,如运用合法的计量单位,正确运用语言和标点符号等,也适用于摘要 的编写。编制摘要的首要问题是:不完整的要素,或缺少意图,或缺少方法;引证呈现,没有独立性和肤浅。

(三)基本要求

一是要精准。

要求论文标题可以精准地表达文章所持观点的内容,并适当反应我们进行探索的规模、深度、广度。

通常,问题是:太抽象,标题不会被扣除。关键问题是标题要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或者论文题目要相互匹配。严格地说,应当扣除标题,并扣除文本。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二是要简化和精炼。

尝试在标题中使用较少的单词,并且需要选择单词。至于令人满意的单词数量,没有一致的“硬”规则。一般来说,我希望论文的标题不要超过20个字。但是,通过简单地追求少量词语,不可能影响标题的正确反应。当有矛时,最好使用更多单词来尝试表达它。

如果短暂的付款不足以揭示论文的内容或反应系列的性质,可以使用字幕的方法添加字幕来弥补具体的实验数据,方法和内容,以便标题完全准确。它不会流经抽象和泛化。例如,活动位错组的动态特征(字幕)使用电子计算机来模拟活动位错组的滑动特征。

三是扩展和内部性应当恰到好处。

“扩展”和“内在”隶属于形式上的逻辑概念。所谓的延伸是指一个概念所反应的各个目标;所谓内在是指反应各个概念目标的独特特征。当提出建议时,如果你不考虑扩展和内部正确使用的逻辑用途,就有可能提出谬误,至少是不恰当的。

四是要引人注目。

尽管报纸的标题处于读者眼睑,引人注目的方向,但仍有局限性那就是标题是否引人注目。

三、论文的撰写程序

(一)多看

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请注意作者及其组织。一些当局在学术研究方面有良好的声誉,但其他机构似乎是正式的,实际上是面向对象的。发表论文的出版物也需要注意来自可疑期刊或网站(如自然新闻)的论文,这些论文看起来像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但不是。以下是非研究人员阅读第一手研究论文的指南:

1、从介绍开始,不要先看摘要。

摘要就是论文所在的第一个简短段落。在尝试建立学术概念时,许多非学术家通常只阅读论文的抽象部分。这是一个糟糕的方式。不要那样做。我总是最后阅读摘要,因为它包含了整篇论文的摘要,我担心我在作者对结果的评论中无意中被灌输了。

2、确定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并不意味着“这篇论文在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而是“在这个领域正在研究什么高深问题”。这有助于您了解进行此讨论的原因。请务必仔细收集证据,以确保我们所面对的论文的针对性。

3、用不到五句话总结背景。

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哪些努力和探索?工作中存在什么限制?在作者看来,接下来你需要做什么?

4、找出具体问题。

作者在讨论中想要回答什么问题?可能存在许多这些问题,或者可能是一个问题。记下来。如果这是验证一个或多个无效假设的研究,则确认零假设。

5、找到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

6、阅读方法。

绘制实验图表和作者所做的事情。它应当包括完全理解研究工作所需的所有细节。

7、阅读结果部分。

写一个或多个段落,总结每个实验的结果和每个表。不要先阅读结果的含义,只需记下结果。您经常会在图表和表格中找到总结的结果并接近它们。您可能还需要在线查看其他信息以查找结果。另外,你还应当注意:

“显着”和“不明显”具有精确的计算含义。

图表中是否有错误?对于不少类型的科学实验,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漏洞。

样本量。研讨会上有10或10,000人吗?对于一些研究目标,10个样本就足够了,但对于大多数研讨会来说,更多样本是有用的。

8、确认测试结果是否回答了特定问题。

您如何看待这些结果?甚至不要考虑它。事实上,如果你仍然是分析阅读的新手,这通常是不可避免的,但在阅读别人的解释之前形成自己的评论是一个好习惯。

9、阅读结论(或评论讨论)。

作者认为结果是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您能想到其他解释结果的方法吗?作者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讨论存在任何缺陷?你找到了作者遗漏的内容了吗? (不要认为它们是万无一失的!)他们为下一步提倡什么?你同意吗?

10、回到开头阅读摘要。

摘要是否与作者在论文中的陈述相同?这与你对本文的解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11、了解其他研究人员对本文的看法。

谁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公认或自称)?你有没有预料到这个研讨会有什么批评?或者他们都得到了支持?不要忽视这一步!我主张你现在使用谷歌,但毕竟你仍然需要再次使用它,以便你可以更加准备批判地考虑别人的意见。

(二)精读

1、首先看一下评论

首先阅读评论,您可以更好地理解主题,了解已完成的工作,您需要做什么以及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有许多声音通常被批评为国内文学。但它很快就会成为你研究领域的入口,之后,你会比直接了解外国文学更快地看到外国文学。国外评论大多是由该学科的人撰写,范围很广,可以让人们用一半的努力获得两倍的成绩。

2、选修文献

为了您自己的方向,找到类似的论文进行大量深度阅读,明白论文中解决了哪些问题,以及要证明的技术手段,结论是什么?从这些论文中,了解学习研究思路,逻辑推理和学习技术方法。

关键词主题搜索:关键字应当选择主题词,以便保证所需的综合内容。因为,通过更改主题术语,可以显示新内容。

检索一位专家:检查SCI,了解一位在此领域有所作为的专家,寻找他最近发表的论文。

参考评论搜索:如果有与您的主题相关或具有切入点的评论,您可以根据相要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研究论文。

请注意论文的参考值:出版物的影响因素,科学论文的引用次数可以反应论文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关注引用本文的其他论文如何评价这篇论文。

3、如何阅读文献

专注于摘要:摘要可以说是论文的窗口。大多数论文阅读摘要,一些论文阅读全文。没有太多真正有用的全文。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能是极端的。当然,仅仅看一下摘要是不正确的。大部分论文标题总结经过简短的浏览,直接看几个数字和标题和图例,一般可以掌握其中的大部分。

阅读全文:当你第一次阅读时,你应当认真,并努力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最好不要在没有检查字典的情况下查找字典。因为阅读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英语,而是为了获取信息。检查字典后,思路会很混乱,而且往往是完全未知的。您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单词,然后在阅读全文后查找其含义。

摘要:较长的论文很容易忘记。幸运的是,尽管论文的句子很长,但每段中的句子数量并不多。您可以使用一个短语在每个段落中标记标题。建立句子的结构并掌握主题:阅读原始英语文学有一些技巧。我们所知道的每一句话都已完成,但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阅读时,你应当看到许多关系连词,并且他们引导整个故事。中国人喜欢列出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是很多事实。这也是中国文学的特色。我们从小就读过这样的论文,非常适合。西方文学侧重于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都非常严格,就像阅读是一样的。它对新旧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反复支持和反驳,并有严格的纲要,特别是好的杂志。它越突出。通常很容易在每个段落中找到他的主题,并且可以传递大量无用的信息,为您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增加阅读:由于最近刚刚与该领域进行接触,没有提出许多问题的概念。阅读起来非常困难,许多内容都不被理解。之后,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它最终可以被整合。因此,对于新手来说,我们应当注意阅读文献的数量,并积累更多。当然,我们将从量变到质变。

4、提高阅读效率

关注文献:时间精力越不集中,所花费的时间就越多长。专注的时间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连接并留下大概的印象。

记录和标记:复制或打印文档,用笔直接标记或注释。您还可以使用编辑器突出显示或更改文本颜色。这是避免浪费时间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否则就等于没有看到。

阅读顺序:根据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选择恰当的顺序。一般首先看介绍,再看讨论,最后看结果及方法(结合图表)。

5、完成文献

下载论文的电子版时,将论文标题重命名为文件名,不同的主题分别分类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中。文件夹的标题应当很短。

已读取的文档至少属于子文件夹,用于分隔有用和无用。

一般根据优先性对文件进行编号,然后按名称进行排列。最重要的文件是最重要的。而重要的文件应当注意跟踪。祝你好运,你可以获得更多线索;运气不好,找别人先发制人。相要地纠正您的实验。

(三)写作

1、分析主题

您可以分析论文并确定方向。

a. 确定关键术语和定义,以确保与内容的一致性和一致性。

b. 当你提出问题时,每个术语都可能含糊不清,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假设。问他们问题有助于澄清正义并在另一方面发展思想。

c. 是完美无理的。不要考虑辩论的所有方面,选择一个并传递你自己的见解是非常好的。

深入开发主题,学习阅读材料和作者讨论,找出是否有未解决的讨论,看看你是否可以为解决问题做出贡献。

2.写作过程

a. 充分讨论

讨论这篇论文的重要性与花盆的锅底材料相同。好的讨论是好论文的基础和核心。你应当告诉读者为什么这个陈述是正确的。为什么这样一个潜在的问题不能阻止这种观点的形成?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您的观点有什么建设性价值?如果没有解释,博乐将不会出现。

b. 构造参数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结构清晰

显然你需要表明你正在探索这些问题和观点你的介绍:你的观点,三个或四个基本因素,你可以质疑如何保持观点;哪个第一个节目得出结论这些结论是什么,这个含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尝试重复这些元素,或将创造力排空到引入它,并用无法简化的语言表达。

2)、主题创建主要基于PPE

你可以说他们想到跳跃,但是你可以在你的大脑中打开一个洞,但总的来说你仍然可以在他们之间做一些关系。

结论不要添加任何新内容。我们应当这样做:再次说出我们的主张。不要相信太多人的回忆。重复关键建议。什么证明了你?你是怎么证明的?整合你的观点。不要错过“指向国家”这一重大举措。您可以写下您的愿景如何要用于您可以展示您的愿景,愿景或社会状况的其他地方。

3.论文结束阶段

到了这个步骤,我们就基本上完成了一篇非常漂亮的论文。

最后,别忘了严格按照论文要求的格式进行排版!

关于“学术论文”的部分参考文献:

[1]杜红平,王元地.学术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科学化范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01):18-23.

[2]王文福.网络时代期刊论文隐形学术不端挖掘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07):677-682.

[3]赵蓉英,郭凤娇,谭洁.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以汉语言文学学科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01):96-108.

[4]杨林秀.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言据性视角[J].外语教学,2015,36(02):21-25.

[5]刘凤红,崔金钟,韩芳桥,刘国俊.数据论文:大数据时代新兴学术论文出版类型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51-1456.

[6]王睿,胡文静,郭玮.高Altmetrics指标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1):92-98.

[7]姚长青,田瑞强,杨冬雨,薛晓丽,姜秀兰,乔晓东.撤销论文及其学术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05):595-604.

[8]张晴,姚长青,潘云涛,田瑞强.中文学术期刊撤销论文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05):611-615.

[9]周岐军.学术论文摘要中的元话语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14(03):114-117.

[10]刘弘,杨喆.汉语国际教育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之比较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3(03):310-317.

[11]鞠玉梅.英汉学术论文语篇中的元话语研究——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角度[J].外语研究,2013(03):23-29.

[12]吴格奇.学术论文作者自称与身份构建——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6(03):6-11+127.

[13]王敏,刘丁.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手稿中立场标记词块使用研究[J].现代外语,2013,36(02):190-197+220.

[14]娄宝翠.中英大学生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及立场表达对比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3,34(02):50-55.

[15]潘璠.语用视角下的中外学术论文立场副词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05):9-12+74+127.

[16]韩萍,贺宏.从批评性体裁分析的角度看学术论文摘要和引言的体裁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1):53-57.

[17]王佑镁,伍海燕.中国高教研究领域高频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分析——基于《中国高教研究》2000-2011年刊载论文的计量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1):33-37.

[18]张小强,赵大良.学位论文再次发表的版权与学术不端问题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05):377-379.

[19]王卓然.我国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对2003年~2011年间480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1(12):119-120.

[20]李萍,Josta van Rij-Heyligers.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论文摘要体裁对比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9(01):39-44.

[21]杨方琦,杨改学.近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28(06):39-45.

[22]张大群.学术论文中的隐性评价及其识别[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03):36-43.

[23]金晶,何苗,王孝宁,黄亚明,何钦成.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4):279-284.

[24]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04):514-518.

[25]陈崇崇.英语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的时态形式及其意义[J].外国语言文学,2010,27(02):82-91.

[26]苏学.期刊论文学术水平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J].情报探索,2010(05):7-9.

[27]彭桃英.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隐性错误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03):368-371.

[28]吴格奇,潘春雷.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03):91-96.

[29]叶鹰.高品质论文被引数据及其对学术评价的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01):100-103.

[30]杜秀杰,赵大良,葛赵青,苗凌.学术论文的下载频率与被引频率的相关性分析[J].编辑学报,2009,21(06):551-553.

[31]黄青,冯有为.综述论文与学术期刊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06):1130-1131.

[32]丁佐奇,郑晓南.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证次数与学术质量评价的矛盾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02):286-288.

[33]王舟.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59-63.

[34]滕延江.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限定修饰语使用分布的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40-43.

[35]张静.引文、引文分析与学术论文评价[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01):33-38.

[36]吴洁,施琴芬.知识创新与转移:高校学术论文产出的效率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3):95-98.

[37]徐有志,郭丽辉,徐涛.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J].中国外语,2007(04):47-51+60.

[38]冯茵,周榕.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调查与分析——基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与国外期刊论文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02):108-112+144.

[39]赵隽.基于布拉德福定律区域法的学术论文分布研究[J].现代情报,2007(05):26-28.

[40]游苏宁,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收取论文版面费合理合法[J].编辑学报,2007(01):1-3.

[41]何洪英,李家林,朱丹,刘东渝,葛亮,钟盛先,孙二虎.论科技学术期刊论文的编辑初审[J].编辑学报,2007(01):17-19.

[42]张利田,卜庆杰,杨桂华,刘秀兰.环境科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常用数理统计方法的正确使用问题[J].环境科学学报,2007(01):171-173.

[43]万清祥,王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对2001—2006年间231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89-91.

[44]刘玉梅.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文体特征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04):79-82+106.

[45]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02):138-146+219.

[46]郭丽芳.评价论文学术质量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探讨[J].现代情报,2005(03):11-12.

[47]曾瑜薇,胡芳.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J].山东外语教学,2005(02):40-42.

[48]朱大明.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与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评审[J].编辑学报,2004(02):91-92.

[49]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2004(02):32-36.

[50]冯长根.应当重视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的战略作用[J].编辑学报,2003(05):313-315.

[51]王小唯,吕雪梅,杨波,潘启树.学术论文引言的结构模型化研究[J].编辑学报,2003(04):247-248.

[52]杨玉晨.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和思维方式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2003(04):20-23.

[53]朱源.论文写作规范与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7):25-27.

[54]张建蓉,陈燕.学术论文中关键词标引的常见问题剖析[J].编辑学报,2003(02):104-105.

[55]安秀芬,黄晓鹂,张霞,林朝英.期刊工作文献计量学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06):505-506.

[56]黄小苹.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篇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4):85-88.

[57]蒋鹏,罗守靖,谢谈,胡福荣.国内精密锻造技术的近期状况——第1届全国精密锻造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J].锻压技术,2002(03):12-15.

[58]金碧辉,汪寿阳,任胜利,刘雅娟.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04):202-205.

[59]梁晓鹏.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及语言特点[J].兰州大学学报,2000(01):145-150.

[60]杨玉晨.情态动词、模糊语言与英语学术论文写作风格[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07):23-24+34+56.


user avatar   yjjar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隔8年,我终于决定把这个问题取消匿名,并且亲自来回答大四的自己,同时也答谢这些年来关注这个提问的知友们。8年时间我也从一个科研新人成长为独立PI。当初完全没有想到这个提问能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其实现在想来,当年那篇论文无从下手的原因根本在于我自己并没有想清楚那个课题为什么要做,这一点恐怕很多第一次写学术论文的知友都会遇到,这其实是需要导师帮助的,而作为科研新人(特别是当年的我这样的)恐怕又羞于向导师或者组里的前辈求助,不求助自然就很难构思清楚论文的写作脉络,这就陷入了无从下手的死循环。

至于解决方法,我恐怕要与这个提问下大多数答主唱反调了。

受到我博后期间合作导师Brett Helms博士的启发,我发现论文无从下手的时候(甚至可以在课题进展明朗之前),不妨先给摘要打个草稿。Brett要求每一个组员都在每个课题开展初期即撰写摘要草稿。

一篇原创性学术论文,归根结底无非是回答好如下三个问题:

  • 为什么而做(Why)?
  • 做了什么(What)?
  • 怎么做的(How)?

而摘要中其实包含了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不能用数百个单词给出这三个问题最简洁的答案,自然是无从下手的。因此如果可以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就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撰写摘要草稿,与导师进行讨论并达成初步的一致,这对厘清思路大有益处,另一方面,来回打磨一个摘要相对来说对学生和导师都是比较节省时间的,那么后续的论文写作也会更为顺利。

而这个摘要本身大可不必当作最终的摘要,完全可以在写作完成之后进一步修改(实际上也很可能会改得面目全非)。

至于如何写好这个摘要草稿,Nature的模板(nature-summary-paragraph.pdf)颇具参考价值,相关模板的中文介绍可以参见 @Nature Portfolio的文章 如何让摘要吸引人?Nature论文摘要模板值得收藏 - 知乎 (zhihu.com)

Nature模板类似的Helms课题组的模板包括如下6点:

  1. 展望未来,什么东西我们还没有,我们为什么需要它(1-2句)
  2.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存在什么样的阻隔?(1句)
  3. 我们做了什么来挑战现有认识?(1句)
  4. 我们的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的问题?(2-3句)
  5. 这一结果为什么重要?我们可以获得什么?(1-2句)
  6. 这一成果可以开拓什么样的新领域?(1句)

随着课题的开展,这个摘要草稿也可以不断完善,尤其是其中3-5点,很有可能会因为课题进展以及策略的调整与最初的设想大为不同,但是有了这个摘要草稿,后续的论文写作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在课题研究初步完成,正式写作中,我发现如下顺序往往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效率,同时也给自己足够动力,我将来也会尝试引导学生按这一顺序写作。由于其中涉及到较多与导师协调的部分,各位读者可能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仍需要依据自己导师的指导风格进行调整。

一、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论文写作中最为容易的部分,只需要平时研究开展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记录习惯,这部分基本就是实验记录的整理和总结。如果导师回复较慢,亦可同时进行如下第二步。

二、正文图表提纲

正文图表是一篇论文最为关键的信息,读者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也通常会着重于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因此图表制作需要额外重视。在提纲完成后应与导师确认。

三、正文图表

在与导师就正文图表提纲达成一致后(后续仍可以调整,比如部分图表在正文还是补充材料中展示),即可对图表进行制作,这一部分的工作也许会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往复多次,以达到最佳呈现效果。

四、正文引言

在与导师反复修改正文图表期间,可以同步开始正文引言的写作。正文引言的任务与摘要前1/3类似却又不同。引言需要展现的信息包括:科学问题、前人的解决方案、本文对前人的补充以及本文所载解决方案的设计。

五、结果与讨论+补充材料

在与导师敲定正文图表之后,结果与讨论的写作,由于是围绕图表展开,其实相对容易。在写作过程中自然会逐步发现需要制作的补充图表,此时再陆续制作也无妨。结果与讨论的写作中,一种比较呆板但是对读者颇为友好的方式是采用逐层推进的叙事,在每一个段落最开始,以一句话归纳这一段落的子目标,其次以几句话介绍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再次通过引述图表展现观察到的结果,最后取决于实际情况,可以以一句话引出下一个子目标。

六、结论和摘要

写完了结果与讨论,自然可以基于观察撰写结论。目前为止我仍然觉得结论写作是最具难度的,因此暂时也没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也许再过8年我会回来补充如何撰写结论。

至于摘要,论文写到这里,恐怕最初的摘要草稿也需要大刀阔斧地修改了,但这不影响之前的摘要模板为讲好这个故事提供了最初的框架。


user avatar   fang-chen-4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我作为通讯作者已经发表的理论文章,正文中的几乎每一个字都是我写的,因为学生的写作从立意到结构到语言可以说是保持了高度一致的差,跟他们在解决具体科研问题的能力完全不成正比。在跟北大的同僚交流的过程中,我知道物理所的学生在这方面并不孤单,“写作能力差”是有着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的。

“无从下手”的原因跟英语无关或者说几乎无关,我几乎可以保证你用中文去写依然是无从下手。根本的原因是你其实不知道这个工作的motivation是什么: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一个工作最大的motivation就是“这是老板让我去做的”。但这种大实话又不能写进文章里,因此结果肯定是第一句话就卡住了。只有当你设身处地成为老板,或者说整个文章的构思者的时候,才能理解一个文章的motivation是啥。为了能够带入这个身份,你必然需要跑回去读一些你老板估计自己读过一遍的文章,了解到什么是领域内想要解决的,什么是已经解决的,我们的工作发展了前人的哪些结果,而不支持另一些结果,什么人可能会从我们的工作中得到很大启发,而什么人看到我们的工作会大为不爽……motivation想明白了,introduction自然就有了。其实不仅仅是开头需要有整个文章的motivation,文章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有motivation:为什么这里先说A再说B?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而不是那个?为什么这里参数要这么取?……所做的每件事必有其因,而且你还要把这个“因”说清楚,这就是科技写作最基本的逻辑。

还有一个我观察到的问题,那就是很多时候学生的文章完全就是个给自己写的备忘,都是一种“写给自己看”的感觉。经常是第一句写上去,第二句第三句在心里默念一遍,然后直接把第四句写上去,结果就是除了自己没人能看懂——因为你不可能指望别人能看见你默念的那两句话。这个问题说来很简单,但其实很多时候逻辑上的断裂之处是我们思维的盲点,自己看多少遍也看不出来。应该慢慢学会用第三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写的东西,假装是一个外行人企图看懂文章的内容,这样也许就能看出漏掉的地方。

我想起了自己当年博士毕业,刚到普林斯顿做博后的时候。我在那里的第一个工作是PRL 108, 266802 (2012),也是我自己的第一篇PRL。这篇文章背后的推导和计算工作,我大概几个礼拜就完成了。合作导师很满意,就跟我说让我写成一篇4页左右的文章,先给他修改。我把我写的东西发给他,几天之后,就被他在邮件中亲切关心是否有精神分裂史酗酒史吸毒史……总之大概意思是只有精神不正常者才能写出这种狗屁不通的文章。

所以说,都是这么过来的,加油吧~


user avatar   zhangding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论文需要知道的10件事

1:每篇论文都是一个故事

  • 需要能够利用乘电梯的时间给别人讲清楚你的故事,所谓“elevator pitch”
  • 这个故事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
    • 你需要展示什么,新的想法,新的启示
    • 这个故事为什么重要,为什么有趣

2:自顶向下写作

  • 这是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方式
  • 先陈述主题、想法,然后讲细节
  • 讲细节的时候,也要自顶向下写作

3:Introduction部分非常重要,并且是公式化的

  • 第一段:motivation. 问题的领域,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 第二段:收窄。具体考虑的问题
  • 第三段:In the paper, we ...;最重要的段落,写“elevator pitch”
  • 第四段: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不同,优点
  • 第五段:The remainder of this paper is structured as follows

4:写作的基础知识

  • 段落=有序的话题相关的句子
  • 段落的第一句:
    • 这一段的上下文
    • 与前一段相关
  • 段落中的句子需要逻辑通顺,与主题有关
  • 尽量不要一句话写一段

5: 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

  • 减少读者的负担,写清楚自己工作的上下文
  • 想清楚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不想知道什么

6: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

  • 文字+图表,而不是大段的文字
  • 自己写的上下文是否足够读者理解自己的工作了

7:别人不像你一样对你的工作有兴趣

  • 告诉别人为什么有趣

8:慎重陈述结果

  • 讲清楚假设
  • 实验、模拟的描述,足够复现实验
  • 结果是否有代表性

9:不要夸大、贬低自己的结论

10:学习写作的艺术

推荐:

  • The Elements of Style, W. Strunk
  • Writing for Computer ScienceL The Art of Effective Communacation, Justin Sobel

Reference: Top-10 tips for writing a paper, Jim Kurose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来说说选题。

我第一次接触学术写作,是在大学的暑期实践,而那一次的经历给我带来一个颇为“鸡贼”的经验之谈:善于进行跨学科选题,有助于开展研究

那一次,我们跑到了阿坝州小金县调查酿酒葡萄产业,研究政府控制收购渠道行为对价格的影响。为什么想到这个选题呢?因为我们学院有几笔暑期实践的奖学金可供申请,一个是关于农业问题,一个是关于民族问题,一个是关于贫困问题。当时我们就想到了一个薅羊毛的办法:去经济欠发达的民族自治区,研究一项当地特色农业生产中的经济学现象,不就一下子可以申请三笔奖学金了吗?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学术研究,在选题时也要讲究一些类似的技巧,通过找到一个能将不同问题连接起来的选题,作出跨领域的研究。

那一次的暑期实践,还带给我另外一个关于论文选题的启示:既要具备创新点,也要具备和学科的结合点

当时有一个支队,报了这样一个选题:

赴天津调查狗不理包子有没有十八个褶。

结果选题被学院毙了。这个团队痛定思痛,改了一个表述方式,说是要调研传统工艺的保护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结果学院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为什么这么一改就通过了?因为新的问题满足了研究选题的基本要求:要有创新点,也要有结合点。创新点很简单,要么就是别人没做过,要么就是别人做过,但我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或方法。至于结合点,就是要将一个学科的训练和一个有意义的现实问题相结合,透过现象总结出一种规律。

然后,就要“广积粮”,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这里也分享一点个人在担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时的经验之谈:

要确保研究的独创性,在阅读文献时就要特别注意一点:区分哪些是文献观点,哪些是自己的思考。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要善于使用pdf的批注功能,不要怕动键盘,如果看到有重要的数据或者文章作者有意思的观点,打算在自己的研究中引用,就要标记出来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写一段评语。这其实就是一个将他人的思考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思考素材的过程,一定要将自己的对观点的评价结合到研究之中,这也是从形而上学的角度避免抄袭的关键一步。

除了要勤加批注以外,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多动笔,就是记下文献关键部分的位置。我刚开始做研究助理的时候,往往一周读了七八篇文献,下周见老师开会,脑子里各种小人在吵架,一会这位教授说几句,一会想起来那篇文献的作者还反驳了一段,但一说是在哪里看到的,就不记得了。后来我发现,阅读文献的时候,为了方便日后引用,应该自己创建一个文档,在这个文档中总结每一个有用数据或者相关论述过程具体出现在哪一篇文献的第几页第几段,这样等到需要引用的时候就可以按图索骥了。

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具体写作的行文风格。这里我说一个侧面:要特别注意摆脱高中作文写作风格的负面影响。

很多初入大学的朋友,可能被高中的写作教学耽误了,养成了非常不好的写作习惯,进而也影响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举一个例子:如果让你论证,逆境能让人取得更大成就,你会如何行文呢? 要是按高中作文的讨论,我们恐怕又得请出司马迁,请出孙膑,让他们一次一次遭受非人的折磨。但这里我要问一句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到底是经受过宫刑的人获得成功的概率更大,还是健康的,所谓“无病到公卿”的人取得成功概率更大?有了这个问题,就会发现高中作文的议论文行文方式存在一个硬伤:从孤立的实践中总结所谓的“规律”,关注特例而忽略普遍情况。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高中作文不重视认定事物的性质,不重视定义。还是刚才那个问题,什么叫“逆境”,身体残疾或者遭受贫穷,身患重病或者父母双亡,逆境的定义是什么?取得成就的定义,又是什么?司马迁,司马懿和C罗纳尔多,都算是取得了成就吗?如果你开始考虑定义问题,就已经距离独立思考迈出了很大的一步。感受一下,如果我们写一篇文章,分析论文被引用次数前十名的法学家,在各自16岁时的家庭收入水平,就更加像是一篇有意义的研究,因为这一研究给成就做出了衡量指标,论文被引用次数,也给逆境的大小赋予了尺度,就是年少时的家庭收入,这样的写作方向,才能呈现出一个思考的过程。

--

这里说的,只是个人对于学术研究和写作一点非常不成熟的思考。最近我收到知乎编辑老师的邀请,要开一场关于大学生如何独立思考的live。结果我在准备的时候稍微跑偏了一下,准备了比较多关于如何进行研究的内容。

但事后想想,写学术论文,呈现思考的成果,不也是独立思考的一部分嘛?

给自己安利一下:

在这场live里面,我会更加全面地介绍如何提出问题以获得信息,如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后,通过写作呈现出来。欢迎大家明天晚上来一起交流。


user avatar   seven-mr-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是一个全民健身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跑过五公里,五公里跑分两种性质:一种是竞赛类,另一种是健身运动类。而竞赛类一般都会有专业的教练老师去指导,并且非常科学合理,方式方法分类的特别详细。非竞赛类跑步者绝大部分是遵循所了解的比较狭隘的方法去运动,如果你去问一个非竞赛类的跑步者怎样提高五公里速度,或者怎样提高配速,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

我比较系统地训练过两年多的五公里跑,因为有专业的老师指导,速度一般保持在17分钟左右,配速一般是3分30秒,其实五公里并不是跑的越多越好,跑的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一些不良的拉伤扭伤,会不同程度上磨损半月板。利用一些时间整理出一套可以提高五公里配速的方法,与朋友分享,希望能够帮的上你。

一、小腿力量的训练

小腿是整个身体的支撑。练好小腿的力量,能够不断输出力量。

1、跳绳:如果你是一个新手的话,想要锻炼小腿的力量,那么跳绳是最好的。跳绳不占场地,有一根绳子就能跳了。每天1000个。

2、深蹲:如果你想要锻炼你的小腿力量的话,那么可以深蹲。如果你觉得力量不够,可以一边举铁一边深蹲。

3、半靠墙:如果想要训练小腿的力量,那么你可以尝试半靠墙这个动作。保持深蹲的动作半靠在墙上。

二、大腿力量的训练

如果说小腿是整个身体的支撑,那么大腿是起着带动小腿的至关作用。

1、蛙跳;蛙跳可以在平地跳,也可以在楼梯里往上跳;其方法是将双手放在后背,或是双手抱头,跳的时候最好是将脚后跟踮起,尽量跳高,跳远,跳的过程中要调整呼吸节奏,以30个为一组,进行多组训练。

2、篮球场上往返跑;以篮球场篮筐一头的边线为起点,第一次往返以半场的三分线为终点,第二次往返以中线为终点,第三次往返以另一个半场的三分线为终点,第四次往返以球场另一头的边线为终点,四次往返要全速跑且要一次性完成,进行多组练习。

3、深蹲起跳;站在原地,将双手抱住头,下蹲时,要蹲到底,往上跳时,以最快的速度爆发往上跳,越高越好,以每组50个,进行多组练习。

4、肩上负重上下蹲;将杠铃平衡的扛在肩上,杠铃的重量根据自己需要配置,当下蹲时,速度要慢,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当上蹲时,速度稍微加快,可以提高大腿的爆发力。

三、腹部力量的训练

以腰腹部为中间点,下半身为力量型,上半身多为协调型

1、卷腹

平躺在瑜伽垫上,屈膝,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脚踩地。双手可以扶在耳侧,或者提高难度,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保持双腿放松,用腹肌的力量抬起上半身到30度-45度之间,在最高处停留一下,再缓慢回到初始位置,注意感受腹肌的发力。卷腹时呼气,下落时吸气。

2、悬垂举腿

握住单杠,让身体与单杠垂直,双脚并拢。收缩腹肌,屈膝向上抬腿,直到大腿与身体呈90度,停留一下,控制双腿缓慢恢复原位。抬腿是吸气,放下时呼气。

四、掌握正确跑步的姿势

有一个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正确的摆臂动作,在运动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头部:跑步时应该目视前方,头部保持水平,这样才能很好地缓解脊椎的压力,防止脊椎受力过大而造成的疲劳损伤。

手臂:跑步时手臂应该前后摆动,这样才能很好的带动我们的身体,节省身体的能量,让我们跑得更快更远。

腹部:跑步时,应该挺胸收腹,让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不要弓腰塌背,否则很容易造成脊椎压力过大,导致脊椎受伤。身体上半部分应该稍稍向前倾,这样可以让我们跑得更加省力,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

腿部:跑步的时候大腿应该带动小腿,这样才能很好的缓冲,从而减轻膝盖的压力,防止膝盖受损,步幅自然有意识地稍大一点。

脚踝:跑步时脚踝一定要活动起来,千万不能太硬,防止脚踝受损,脚踝扭伤。要用脚踝的活动性来带动足弓,从而进行缓冲。

脚部:落地时应该用足弓来进行充分的缓冲,最好前脚掌着地,这样可以很好的利用脚部吸收落地时的冲击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我们的膝盖!










  

相关话题

  如果给一篇有错误的 sci 论文写 comment,会得罪作者吗? 
  北京市教委出台《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提出要加大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力度,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投期刊返修写Response的时候,应该写详细一些还是简要点? 
  如何看待肖战事件进入《全球传媒学刊》(C刊)? 
  某些专业为什么会变成天坑专业?是专业本身性质还是因为后天因素?短期之内这些坑是不是无法填平? 
  最近十年,化学有哪些重大突破? 
  博士去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编制科研岗还是去高校讲师? 
  请问影响因子10以上是什么概念? 
  现在国内的科研环境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美国和苏联在科研领域尤其是在尖端科研领域学术氛围相对浓厚,并能吸引和留住大量的人才? 

前一个讨论
兴奋既然能双向传播,为什么神经冲动的传播却是单向的?双向传播有什么意义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最新的Octave Convolution?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