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略高于南京,而地铁建设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南京? 第1页

  

user avatar   you-yi-ge-le-dui-jiao-beyon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明下,我不是南京人,我只是单纯的讲这个问题,不偏袒任何一方。


因为我们国家用的是“市管县”的形式,“市”是广域市。

苏州那么高的GDP是哪来的?是虎丘、姑苏、吴江、吴中、相城五个市辖区+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个县(县级市)加起来的,请问什么昆山、太仓和苏州城区连起来了吗?融城了吗?那把昆山、太仓的GDP算到苏州头上有什么意义呢?

反观南京,11个市辖区,除了高淳、溧水(六合可能也算)没和城区连起来,其他市辖区都融城(可以去找热力图看看,或者看卫星图),融城区GDP远高于苏州。


如果不懂的话我问个问题:如果把江阴市再划到苏州,那么苏州就和广州一样是一线城市了吗?

或者把全江苏省都划到宿迁,宿迁下辖南京区、苏州区、无锡区……那宿迁就超过纽约了吗?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user avatar   jiang-guan-m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user avatar   wu-zhao-tia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user avatar   lin-kou-68-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在洛杉矶机场的海关出口和一个明显是华裔的旅客打招呼,想请他帮我看一个报关文件是否缺少行李放行的公章。

我觉得,就算他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帮助我,最起码我自己出门不能太拘着,我主动了,也许能加快节奏。老婆孩子还等着出关呢。

当时那个华裔的旅客穿着一身整齐的深蓝色西装,内衬马夹,还系了领结,活脱脱一个西方绅士。但是,他改不了发色、肤色和眼睛的颜色。我确定他是华裔。

我当时先和人家讲英语,他斜着头,很轻蔑的把脸朝向另一侧,根本不搭理我,感觉听不懂英语的样子。这个我大概能理解,华裔未必能听得懂英文,对吧。

那我就改用普通话交流,都到了这个份上,英文你不理,那就母语吧。他非常不耐烦,感觉不想和我啰嗦什么,眼睛直视出关口,看都不看我,撇着嘴说:“我们赶时间。”然后,他推着行李,带着家人直接走了。

我就在那个瞬间,感受到强烈的民族精神。我们这个民族在外面不能掌权,不能占主流地位,是有原因的。我们大事不团结,小事情互帮互助也做不到。

当然,最后我回去找到海关人员,加盖了一个行李章,终于出关了。美国海关照章办事,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后来我们一家人在美国西部自驾10000英里,遇到的本土白人、墨西哥裔、印第安裔、西班牙裔和日裔,都挺友好的。

后来,我觉得美国这个民族熔炉,真的把各国移民都团结起来了。




  

相关话题

  南京真的有说的那么糟糕吗?工资低 排斥外地人? 
  在地铁上遇到咸猪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江苏要提高南京的首位度? 
  南京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灵异事件? 
  如何看待南京提出将河西·建邺建设成东部重要金融中心? 
  为什么东吴面馆开不出苏州? 
  成都和南京的经济到底谁更强? 
  南京有哪些非常好玩的地方? 
  你最喜欢苏州哪一点? 
  如何评价苏州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 2 万亿? 

前一个讨论
婆婆这是关心我还是嘲讽我?
下一个讨论
可否将李氏朝鲜理解为明清时期最大的土司?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