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le-shan-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热点大家说了很多,说一个比较冷门的吧。

1883年中法战争形势越来越紧张,李鸿章一边和法国外交使节在上海谈判,一边指使盛宣怀就在上海对当时中国首富胡雪岩搞挤兑,然后把胡雪岩搞破了产,从而引发了整个中国的金融危机,钱庄票号大量破产。也就是说,这位眼见着国家大战在即,为了党争,居然一边搞谈判,一边暗地里把整个国家推入金融危机。

中法战争从开战之初就在谈,其后更是打打谈谈,边打边谈。早在1882年12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在天津签订了一个备忘录,即《李宝协议》。据此,法国轻而易举得到了越南北圻的南部地区利益。但不久茹费理上台,撕毁《李宝协议》,撤回宝海,改派法国驻日公使脱利古来华重新谈判,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中法由此争端升级。

而早在1881年,盛宣怀通过自己掌握的大清电报局,掌握了胡雪岩近年的投资动向,在得知胡雪岩要高价囤积生丝时,他就开始了秘密布局,一边大肆收购生丝向胡雪岩的联盟出售,一面却联络各地商人和洋人买办不买胡的生丝,导致胡库存日多,资金紧张。

但这时候左宗棠还是两江总督,政治上的机会还不成熟,所以盛宣怀只能观望。直到1883年,左宗棠的目疾犯了,向朝廷请假几个月,随后法军又进攻驻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忙的脚不着地。李鸿章就和盛宣怀开始釜底抽薪,在胡雪岩为前线军队筹集军饷,资金链最为脆弱的时候果断出手,挤兑胡雪岩的钱庄。

以前大家都知道胡雪岩是被盛宣怀搞垮的,但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其中的时间线,但如果把中法战争的进程和盛宣怀搞垮胡雪岩的时间联系起来,大家就明白了。

1883年5月到7月,李鸿章在上海和脱利古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外交谈判,这是中法间第二次正式谈判。最后未能成功。而正是在这个期间,盛宣怀在上海开始对胡雪岩釜底抽薪。

这个过程大体如下:中法冲突日益激烈,当时胡雪岩为左宗棠筹备军饷。李鸿章趁左宗棠不在两江,指挥盛宣怀准备向胡雪岩下手。这时,胡雪岩为清廷向外国银行借的80万两借款正赶上到期,这笔借款是胡雪岩历年为左宗棠行军打仗所借的,外国银行只认胡雪岩。每年由各省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按惯例,只要各地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府就会把钱转给胡雪岩,由他来还款。

但盛宣怀在这方面做了文章,他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的意思是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二十天。邵友濂是李鸿章的人(注释1:评论里有人提意见,说邵友濂和李鸿章没关系,所以加个注释。),自然照办。落实好这件事,他又串通好外国银行,向胡雪岩按期催款。由于事发突然,紧急之中,胡雪岩只好调来阜康银行各地钱庄80万两银子,先还上外国银行。胡雪岩没认为这件事有多严重,他认为协饷一定要给他的,晚发二十天没多大事。

但盛宣怀暗中通过电报,对胡雪岩一切调款数额了如指掌,他开始出手给胡雪岩致命一击。他抓住阜康银行空虚之际,组织人到银行提款挤兑。这些提款的人都是大户,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他还让人四处放风,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挪用阜康银行存款。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如此一喧嚷,存款户很快纷纷提款,挤兑风暴在上海爆发。盛宣怀在那里坐镇,煽风点火把动静越搞越大。

胡雪岩星夜赶到上海,让总管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赶紧发下协饷,邵却躲起来不见人。胡雪岩又急忙给左宗棠发电报,请左帮助救急。盛宣怀又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使左宗棠没能收到。

光绪十年(1884),左宗棠病倒了。曾国荃代理两江总督,他上折奏道,“胡光墉此番案属因公支用,非等侵吞”,为胡雪岩想办法规避查办,却是无果。光绪十一年,左宗棠病逝,胡雪岩最大的靠山轰然坍塌。户部尚书阎敬铭落井下石,奏请“已革道员侵取公私款项,请旨拿交刑部治罪,以正国法”,朝廷立即准奏,胡雪岩在押解入狱令到来前已经先行黯然病逝。胡雪岩的一生就这样不了了之,清廷对他的案子也来了个不了了之。

这也是李鸿章和盛宣怀被人诟病的原因,大战在即,却为了党争搞垮国家的首富,更把整个国家的金融弄得一塌糊涂。而且战争打的就是钱,胡雪岩当时是前线指挥作战的左宗棠的钱袋子,钱袋子垮了,这个仗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胡雪岩倒了,事情并没有完,李鸿章和盛宣怀也许完全不懂金融市场,也许非常懂,但他们不在乎。因为胡雪岩的倒台,触发了大清的又一次金融危机。随着胡的倒台,1883年的冬天,中国大批钱庄票号因此倒闭破产。上海的78家大钱庄最后只剩下了10家,受连累的金融机构更是达到三四百家。中国的金融机构由此在外资面前全面败退。更令人痛心的是,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损害极为巨大,使得外国金融机构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金融。

为什么?

这就要从中国的产业结构说起。

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工业品和奢侈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茶叶、瓷器和丝绸三大支柱产业源源不断的运往世界各地,而全世界的金银也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出超的,但短短的二三十年,对外贸易开始出现大量逆差。由此导致晚清1870——1873年的第一次金融危机,可以这么说,这是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西方在军事上打垮之后,经济上开始整体崩溃,然后彻底走向沉沦。

为什么呢?因为一直以来,丝绸、瓷器以及茶叶是中国对外出口的支柱性产品,即使是鸦片战争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清朝一直以一个农业国其GDP仍然居于世界第一的关键,但是从一开始,以英国人为首的欧美国家就在处心积虑的要控制这三大产业。

首先是茶叶,当时英国人在全世界疯了一样到处试种茶叶,最后在印度等地成功大规模种植,由此开始利用其规模化和产品标准等打压中国茶叶,并在欧洲市场通过补贴等手段驱逐中国茶叶,事实上到胡雪岩囤积生丝的时候,中国茶叶已经没有优势可言。

瓷器也差不多,机器制造使得低廉的洋瓷器迅速驱逐了中国瓷器。最后剩下的只有丝绸,而欧美纺织印染机器的优势,使得中国丝绸的市场也散失了,只能依靠原材料即生丝的出口,这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后的支柱产业,而胡雪岩赌生丝的失败,倒下的并不是胡雪岩这个人,而是整个中国生丝。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虽然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和广州、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而日本人则借助生丝完成了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从金融上来说,从1860年开始,外资银行就把低利率从社会上吸收来的存款借给中国的钱庄。这种短期拆借利率为7%,低于钱庄借款时10%的利率,由此钱庄纷纷向外资银行借贷。导致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的控制日深。

晚清1872—1873年爆发了第一次金融危机,后果可谓相当严重,这一时期,由于交通和通讯的进步,中国的进出口大增,但贸易逆差达300余万两白银,这就使金融市场银根吃紧。

1872年初,正是中国丝茶出口的旺季,外资银行只吸收存款而不肯放出,利率甚至高达50%。同时,外资银行抬高汇价,对出口丝茶的商人施加压力,出口陷于停顿状态。1873年出口减少210余万两白银,钱庄收不回贷款。外资银行只催收贷款而不放贷,商行破产五六十家。1874年初,国内有一半以上的钱庄破产。

通过晚清的第一次金融危机(1872—1873年),外国金融机构已经基本上摸清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规律。即在正常情况下,利率大体为每年8%,但如果外资银行收回贷款,市场银根吃紧时,年利率会高达33%。后来胡雪岩的倒台,事实上又触发了大清朝的第二次金融危机,本来由于当时股票投机全民疯狂买股票已经使得市场动荡,再加上各大钱庄的“贴票”投机,市场资金链相当脆弱,而胡氏的倒台,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1883年9月,外资银行看到了占领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虽然这时市场需要大量资金,外资银行却拒绝办理短期信用贷款,由此加剧了金融动荡。到冬天,上海的78家大钱庄最后只剩下了10家,受连累的金融机构更是达到三四百家。中国的金融机构由此在外资面前全面败退。

经过这两次金融危机,中国实际上已经完全散失了所有的优势产业,同时金融被外国基本完全控制。

然后甲午战争的问题。李鸿章上梁不正下梁歪,李鸿章自己贪污腐败,揽权谋私,所以他手下的将领和官员有样学样。

为了揽权,控制北洋水师,明知道丁汝昌是个陆军外行,却让他管理海军。

同时李鸿章对日本外交完全失败,在1874年,中日签订《中日台事专约》的时候,日本意图占领台湾,这个时候开始,中日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李鸿章自己就意识到了。所以,甲午中日开战,不是什么主战派逼着李鸿章开战,而是中日双方的战略态势使然。

“从武器采购到舰船修理;从参谋制度到军事指挥制度;从士兵训练到后勤补给,清政府全方位落后于日本。”这个时候,日本要不开战,日本就是个傻子。

反过来看李鸿章,淮军是李鸿章的嫡系,北洋舰队也是李鸿章组建的,那些军工企业也控制在李鸿章手里,对外的装备采购大多由李经手,李鸿章从这中间捞了多少好处,谁也不知道。

而且1874年,中日签订《中日台事专约》,连恭亲王都不肯赔款日本50万两白银,李鸿章又是怎么做的?当时沈葆桢已经派兵到了台湾,准备严惩日本,李鸿章居然赔款。这个条约也开了满清向日本赔款的先河。所以后来甲午日本点名要李鸿章去签约。

甲午一战丢个干净,输得稀里哗啦,然后怪这个怪那个,居然还有一堆人帮李鸿章洗地。

同样缺钱,当时的日本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曾经为了扩充海军,强行挪用预算,并且说:"甭管哪的钱,先花了他不就行了?"

山本吓得张口结舌:"那叫挪用预算,违反宪法,议会知道了能饶得了我?"

西乡笑了:"八嘎,饶不了就咱们俩加上文部大臣桦山资纪三人一起到皇居外面的二重桥上去切腹自杀谢罪不就行了?三条大臣的命总抵得上一条三笠的船了吧?你不就是要船吗?有了船了还要命干嘛?"

李鸿章有这个胆量吗?他又有这个为国而死的魄力吗?他只会哭穷拿军费装配问题开脱。不得不说甲午,很多人拿军费拿装备替李鸿章开脱。如今很多人提起:丁汝昌战前提出在主要舰船上配置速射炮以抵消日舰速射炮的优势,需银六十万两。所以大家甩锅翁同龢,说,“就差翁同龢没拨的六十万两,不然甲午就赢了。”

结果呢?后来大家才发现,北洋放银行生利息的钱就有两百六十多万两。

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战败,李鸿章才上奏前筹海军巨款分储各处情况:“汇丰银行存银一百零七万两千九百两;德华银行存银四十四万两;怡和洋行存银五十五万九千六百两;开平矿务局领存五十二万七千五百两;总计二百六十万两。”有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没钱买装备。

还有扯友军不给力的,什么南洋不帮北洋,北洋水师建设,一半都是南洋水师发扬风格挪借的:1875年中决定由李鸿章、左宗棠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并在北洋先创立水师一军,购置铁甲舰一二,准备日后以一化三,择要分布。每年从海关预算四百万两,分解南北二洋。后沈葆桢以四百万分建两军分散太少,提出全数解北洋。最后,李鸿章从“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支吾总非长久之计,即向亲友商借,借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李鸿章家书》)到“家资踰千万,其弟兄子银私财又千余万。”李家在安徽强取豪夺几百万亩土地,把窝边草吃得一干二净。如此明目张胆,公忠体国,史上也是少见。再一想整个李鸿章派系,那该聚敛多少民脂民膏。

而且北洋挪用了南洋建海军的银子,后来不但不想还,还想继续从南洋弄钱。最典型的就是当时的南北洋招商局会参一案,南北洋之争看上去是招商局的官司,其实是双方在争夺朝堂的话语权,而话语权背后就是银子。南北洋都想买军舰,买军舰就要钱,当年沈葆桢做南洋大臣发扬风格,把南洋筹措的银子借给了北洋买兵舰 ,后来北洋不但不还,还要南洋继续输血,这时的南洋是刘坤一当家,自然不干,于是直奔北洋的命门,直接找招商局的麻烦,让王先谦上折子,一定要把盛宣怀给弄下来。

最后这事李鸿章在满清中枢和清流的帮助下,大胜南洋。只不过北洋虽然胜利了,南北洋这个仇也彻底结下了。

后来中法战争时期,法军占领基隆之后,以兵舰对台湾进行封锁。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没有兵舰,台湾已成孤岛,外援断绝。左宗棠原想着得南北洋大臣的支持,各派舰船四五艘援闽。但李鸿章借口日本人正乘着中法之战在朝鲜乘火打劫,他要防卫京畿要地,北洋海军拒不南来。

曾国荃见北洋那么多大军舰都不来,我南洋才小猫三两只,更不能冒险,于是有样学样,说什么海路受阻,不肯派舰。左宗棠万般无奈又与德国商人商议雇佣商船,德国人却说什么有碍公法,不肯租船。左焦灼万分,只得派王诗正统领恪靖亲军三营赴泉州,令杨在元从厦门驰往该处,准备渔船多只,俟王诗正兵勇取齐,扮作渔人黑夜偷渡。准备援助台湾。所以当时人嘲笑,洋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都说好成功,结果真打起来了,连个运兵的船都没有,还要找渔船偷渡,真是讽刺。

所以到了甲午海战,李鸿章的北洋和日本开战,地方上有实力的,谁都不待见他,都巴不得他死。


注释1:邵友濂长子邵颐,长媳为李鸿章嗣女,生一女婉香后亡故。

次子邵恒,妻子为盛宣怀的第四个女儿。


补充-------------------------------------

看了一些评论,想起我原来写的一个旧帖子,所以搬了过来,当作对有些人的回答吧。

就我个人来说,评价李鸿章,不能忽略政治责任这个概念。如今很多给李鸿章洗地的,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忽略政治责任这么一个词汇。这其实就是给后来的政治人物找失败后不承担政治责任的理由。没有失败的时候,这些政治人物可以在台上享受权利,风光无限,一旦失败了,那么就是外部原因,有人拖后退啦,国家整体实力太差啦,对手太强啦,实际环境不允许啦,等等之类,总之锅都是别人的,我有我的苦衷,我实在已经尽力了。

如果都是这样,那领导也太好当了,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失败了也不被追究责任。这是所有政治人物最喜欢的。但老百姓会买账吗?当然不会。

这个世界,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作为主要的管理人员,作为主要的负责人,你享受了那样的权利,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你作为一个企业的总经理,总是企业不盈利,不但不盈利,反而一直亏本,哪怕你这个总经理再看上去有能力,人品再好,苦衷再多,员工也不会买账的,是要骂你的。

国家也一样,一个国家总打败仗,总是赔款,民不聊生,腐败横行,作为国家的总经理,你处在那个位置,享受民众的供养,享受宰执的权利,自然就有改变这一切的义务,做不到,当然就要承担政治责任,这个责任,不但包括辞职免职下台之类的,也包括在你活着的时候要被人骂,死后要被人批。因为你专业就是干这个的,让国家富强,民众富足,是你的职责,本职工作干不好,却享受民脂民膏,老百姓不骂你骂谁?

就能力和气度来说,李鸿章当然有可取之处,任何一个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都不是无能之辈,哪怕仅仅只是在史书里某个角落里被一笔带过的人,这些人都比我们这些普通人都强得多。

但对于政治人物能力的评价,不是根据你我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来评价的。而是根据他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所能调动的资源和现实环境来评价的。中法之战且不论,甲午之战就是实打实的大败,而且还不是败给欧洲列强,而是败给了一个小小的日本。

在甲午之前,其实满清在世界上虽然总吃败仗,但还是没有如同甲午之后那样被世界看不起的,因为在此之前,满清对仗的对手是英法,那年头英法就是超级大国一样的存在,满清败给这两个国家,并不丢人,那时候全世界被英法暴打的国家不知有多少,哪怕是俄罗斯。何况中法越南战争还看上去打平了。唯有甲午败给日本,才令世界列强看清了满清的本质,才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对中国的掠夺。

李鸿章可以说有很多苦衷,可以说有很多扯后腿的人,翁同龢,慈禧,或者说广大的清流,可是他也是统治阶级的一员,而且他是这场战争的主要指挥员,最后打了败仗,割地赔款,扯后腿的人当然要骂,主要指挥员就不骂了,指挥员就没有责任?

当年的满清,是首先在军事上被列强打垮,继而在经济上被渗透,最后在政治上被颠覆。

一直到了甲午之后,中国的有识之士才意识到,军事改革和经济改革其实都不顶用,唯有实行政治改革,才有可能救中国。

可是李鸿章至始至终,都在经济改革和军事改革里打转转,难道他心里真的不明白,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以李鸿章的聪明睿智,他当然明白。

为什么不做呢?

利益而已。他是统治阶级的一员,稳定是保有既得利益的最好手段。

说实话,我也不想说他死后为家人留下了多少银子,只就他这种在中国最关键的时代,在争夺国运的最关键时期的这种圆融自守,稳定第一的表现,就说明这个人只是一个极端自私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一个没有任何底线,根本不在乎民众死活的政客和官僚。

这样的人,还有人帮他洗地,想做什么就很清楚了。

对于政治人物而言,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前四大需求他们早就满足了,他们唯一追求的,就是最高层次的社会认可和自我实现。他们念念不忘的就是身前身后名,所谓史笔如刀,所以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死后被民众谩骂,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这些人,却帮李鸿章把这个最后的遗憾都补齐了,让他们不再恐惧。

所以,大家拼命做官,只要做大官就行,反正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哪怕做得再差,死后也有人帮你洗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补充--------------------------------------

本来不想回复,因为关于李鸿章我和人打笔仗打得太多了,黏贴几个原来的老帖子吧。

@青橙红橘 这个答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却不知或不愿意承认根子其实是烂在了满清,而不是某个汉族权臣。至于说李鸿章是公司总经理的比喻,实在是把我逗笑了,还真把李鸿章当成了宰相了,以为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这个地洗地洗得真干净。

责任都是满清的,李鸿章就是白莲花,忍辱负重的改革家,真是可笑。不错,满清其他人也有责任,但有些责任,李鸿章根本不可推卸,比如甲午战争,李鸿章就要负主要责任。

为什么?

很简单,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的职务是什么?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同治九年(1870年)11月12日,清政府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一缺。裁撤后,所有洋务,海防各事宜,均归直隶总督经管,颁发钦差大臣关防,称“北洋通商大臣”或“北洋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1894年11月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旅顺陷于日军手中。1895年2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时辽东陆上的战争也是大败。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
也就是说,这些大战都是在李鸿章本身职责范围的过错和失职,同时他也是直接的军事指挥员。直隶、山东、奉天是李鸿章该管的范围,辽东沦陷,北洋舰队覆没都是李鸿章本身该管的失职和过错。

至于你所说的是体制的过错,“却不知或不愿意承认根子其实是烂在了满清。”也就是说这是体制的问题,个人没有责任。

要按照你这样的说法,那么所有人的政治过错,所有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可以往体制上推。因为体制腐败,体制腐朽,所以我做错了也没办法,所以犯了错都可以一级一级往上面推。如果你这样搞,那么所有的历史人物就无法评价,因为失职和过错,贪污腐坏,丧权辱国等等都可以推给体制,推给统治阶层,推给所有人。

但问题是为什么同样的体制,同样的统治阶层,左宗棠为什么可以收复新疆,李鸿章却割让了台湾和辽东?这两个人又如何去评价呢?同样的体制,为什么会有岳飞和秦桧呢?为什么会有张自忠和汪精卫呢?你的意思,因为体制问题,秦桧其实也是忍辱负重的好人,汪精卫投降也没必要指责,因为他也有苦衷。

所以,你所做的,无非就是用某种所谓的客观去混淆黑白,是非不分。

据统计,李鸿章一生签订的协议如下:

1871年9月签订《中日修好条规》;1874年,签订《中日台事专约》;1874年签订《中秘通商条约》;1876年9月签订《中英烟台条约》;1884年5月签订《李福协定》;1884年6月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1885年4月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1885年6月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11月签订《中日辽南条约》;1896年3月签订《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1896年6月签订《中俄密约》;1898年6月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里,除了《中日修好条规》之外,其他全部是不平等条约。算起来,李鸿章所签订的协议,一共向外国支付了赔款12亿两银子以上。当年中国从德国购买的旗舰“定远”号装甲巡洋舰,价格约140万两白银。12亿两银子,足可以购买857艘“定远”号装甲巡洋舰,组建20多支北洋水师。

就这样,很多人说,李鸿章有苦衷,他还是爱国的,他也没有办法,造成这一切的是满清的体制问题,是整个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是为中国忍辱负重,为了中国签订了这些条约。

可是李鸿章的家产后来有多少呢?

下面有个链接,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我只录其中一小段:

“李鸿章家族在当时的资产有4000万两白银,按购买力计算,当时1两白银约相当于今天1500元人民币(计算依据见后面),这就是600亿人民币(此处是谨慎算法,如果按财政收入占比计算,则李氏家族的财富将是以万亿计,分析见后面),这仅是他的家族,他的部下基本也是如此,只是钱没这么多,这么多钱是怎么来的?”

打了败仗,国家赔了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等领土,祸国殃民。而李氏家族的财富则以万亿计,没有任何人为此哪怕付出一丁点代价。果然做一个极端自私的精致主义者,一个大官僚就是好啊。以后只要当官就好,官越大越好,贪得越多越好,因为可以不用负任何责任,反正有人帮着洗地。

是啊,李鸿章真是伟大,有你们这些帮着洗地,帮着掩盖事实,帮着颠倒黑白,帮着进行所谓客观分析的人,什么人都会变得伟大,苍蝇也会变成英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看到这个标题就知道是给李鸿章洗白的帖子,什么客观?这句话的意思也就说题主认为现在对李鸿章评价不客观?李鸿章一生只做个几件大事,镇压太平天国,屠杀了多少百姓?洋务运动参与者之一,但也正是由于李合肥的贪腐,是洋务运动失败的一大原因,有人认为甲午战争失败,他签字很冤?什么狗屁逻辑,北洋军队是归他管的,军队战斗力那么低他一点责任没有?在指挥上他一点错误也没有?北洋舰队军费问题的只有慈禧和姓翁的两个人错?还有中法越南战争如果没有冯子材能赢?赢了还被李合肥不败而败,对于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他背后玩的手段也是对的?还有收受沙俄贿赂而割让东北给沙俄也不是卖国?你要的客观评价不就是要洗李鸿章不?洗的干净吗?

顺便回复一下一位答主回答,不知道这位答主是不是语文没学好,我说所谓的客观就是洗白李鸿章,因为现在主流的评论和历史书上的评论很客观,而题主却在这里问客观评论,不是洗白吗?

还有那个王璟的回答那么扯淡还有人赞,知乎上很多半吊子不懂历史捧李太多了,甩锅真能甩,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你了解多少?为什么那些清流们反对给北洋水师发军饷,还不是了李合肥每年在军饷中贪污太多。还有把李合肥和左宗棠在一起相提简直是对左宗棠的侮辱,李合肥贪污几千万两,左宗棠为收付新疆没银子自己去借钱,李合肥对洋人什么态度?左宗棠对洋人什么态度你们心里没有逼数吗?天天扯淡什么李合肥生不逢时,李合肥如果生在盛世恐怕又是一个和珅。

还补充一下有些人扯什么乱世中饱私囊很正常,真特么扯淡,李鸿章就仅仅贪污被人诟病?你了解李鸿章多少?看了部走向共和还是读了半页的李鸿章传?戚继光也贪污过,为什么从来没有被人骂?这些李粉嘲笑别人如果生在那个时代会多么平庸无奇,只会空谈理论,那这些李粉生在那个时代肯定就是一个崇洋媚外的汉奸。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趁着还能骂李鸿章,赶紧骂。

还有大清国也一样,趁着还能骂,赶紧骂吧。


user avatar   bei-tiao-ta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洋务派几个领袖都是各有千秋,左宗棠善于创办军械厂和练兵作战,沈葆桢长于造船,曾纪泽擅长外交,唯独李二大爷,求都挼不长,就只会做官。

办船务,不如沈葆桢,人家沈葆桢一个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放着南洋水师不管,以漕运举债资助北洋水师,真是大公至正,毫无私心。沈葆桢给钱的同时还明确告知李鸿章要买铁甲舰,不要买蚊子船。怕二大爷听信赫德这厮(英国人,海关总税务司)谗言,还把马尾船厂高薪聘请的法国工程师日意格的奏折拿给李二大爷看,可是人家李二大爷呢,却偏偏相信赫德所谓蚊子船速度快,可以撞沉铁甲舰的谬论,买了一堆蚊子船,铁甲舰就那俩。李二大爷的固执可以说给北洋水师的命运一开始就埋下了覆灭的伏笔,后来甲午战争致远要撞吉野,可还没够着人家就被炸沉了。


论军事能力更是可笑,比如新疆何其重要,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要想兴盛,必须借助天山南北的牧场繁衍生息,单纯占据蒙古高原的,比如北匈奴和东突厥,无一不被中原王朝爆锤,一击毙命。相反,西汉中前期的匈奴和明朝中后期的蒙古,因为跨有新疆北部和蒙古高原,成为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存在,这才是游牧政权的完全体。这么重要的地方,李二大爷说放弃就放弃,某些知乎大V @陈兰森 还说什么“战略收缩”,那为什么人家左宗棠能收复新疆你李鸿章就不能?左宗棠带的也是湘军,不是解放军,自己无能就不要借口什么战略收缩。


论外交,这点有些人重点吹,我还是拿甲午战争来说,可以说甲午战争的祸根就是来自李二大爷的低级外交失误:1885年,朝鲜发生亲日派政变,后来朝鲜依靠清军平定了政变,但是日军因为受到亲日政权邀请,也登陆朝鲜,中日双方发生对峙。这时日本参议兼宫内卿伊藤博文为此专门来天津找李鸿章磋商。本来伊藤是想要一个体面的撤军,日方的底线是认可日军保护侨民的正当做法,然后可以的话找清政府报销点儿军费,结果万万没想到,李鸿章不仅报销了日军军费,反而给日本一个天大的馅饼:

李鸿章反而显得有些得意忘形,口无遮拦,竟然说什么“我知贵国现无侵占朝鲜之意,嗣后若日本有此事,中国必派兵争战;若中国有侵占朝鲜之事,日本亦可派兵争战;若他国有侵占朝鲜之事,中、日两国皆当派兵救护。缘朝鲜关系我两国紧要藩篱,不得不加顾虑。目前无事,姑议撤兵可耳”。伊藤博文则马上附和道:“中堂所论光明正大,极有远见,与我意相同,当谨识勿忘

不得不说,伊藤博文真是老油条,特别会顺杆爬,之前他还犹豫中国有宗主国的特权,这下李大人一张嘴,中日两国获得在朝鲜同时派兵的特权,等于中国自己放弃了宗主国特权,而承认日本的派兵权又在十年后给甲午战争埋下了伏笔,所以说甲午战争真的是李中堂自己坑自己。

给你钱让你买铁甲舰,结果你要买蚊子船,甲午海战输了;让你搞外交,你对日本要五毛给一块,让人家跟你平起平坐,就这么位裱糊匠,还吹什么东方俾斯麦,俾斯麦心里肯定有句mmp一定要讲


user avatar   shang-zhi-yan-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许多研究近代中俄关系的历史著作,都提到俄国为其远东战略设立“李鸿章基金” 及向李鸿章行贿一事。这事牵扯到对李鸿章的定性:如果受贿行为属实,李鸿章在《中俄密约》及“中东铁路”等问题上给中国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害,其性质就不是一般的政治认识局限性,而是主动卖国。

事情原本是这样的。

根据历史学家鲍里斯·罗曼诺夫《俄国人在满洲》一书的记载,1896年为使李鸿章放弃清政府自造铁路的方针,沙皇批准,以300万卢布贿赂李鸿章。为了解除李鸿章害怕得不到他应得的那笔贿赂款的顾虑,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授权乌赫托姆斯基亲王、罗斯坦和罗曼诺夫三人签署一项《议定书》,以保证这笔款落到李鸿章手中。议定书在给李鸿章过目后立即被俄财政部收藏起来。《议定书》全文照录如下:

【 维特亲笔批语:“同意”
为便于进行关于开办中东铁路的谈判,并为便于实现该项事业,华俄道胜银行经理处特作如下规定:
(1)拨出一笔总额为三百万卢布的贷款,作为修筑铁路的自由支配费用。
(2)拨出的款项只能在下述期限和条件下支付:(a)在得到清帝恩准将铁路租让合同交给华胜银行的谕旨和李鸿章殿下载明该项租让合同的主要条款的文件后,可自由支配该款项的三分之一,即一百万卢布;(b)在租让合同签字并完全生效,铁路线完全确定并经中国主管当局认可后,可自由支配一百万卢布;(c)在铁路全部竣工后,可自由支配一百万卢布。
(3)将有关款项交给乌赫托姆斯基公爵、罗特什捷英自由支配,他们应照第2款规定,开具简单收据,但无须承担任何个人责任,即可支配本款。
(4)将规定的拨款总额作为修建费用记入新开设的中东铁路公司的账目。1896年俄历5月23日,于莫斯科
签字人:乌赫托姆斯基公爵
罗曼诺夫
罗特什捷英

(鲍里斯·罗曼诺夫:《俄国人在满洲》,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07页)】

这份《议定书》的原件保存于第51号卷第1部分内,它是由罗特什捷英亲笔用法文写在一张普通的纸上,并有财政大臣维特所作的文字改正,却没有任何机关用笺的痕迹。1900年,维特提醒沙皇说“这一承诺是以机密文书罗曼诺夫、乌赫托姆斯基公爵和罗特什捷英签署的议定书的形式”肯定下来的。俄档案馆第51号卷第1部分文件中保存有12月份经沙皇签字的关于为此设立“特别基金”(后戏称“李鸿章基金”)的谕旨。全文照录于此:

【 谕财政大臣。
根据朕业已批准的《中东铁路公司章程》第九节,并依照卿与该公司已经达成的协议,公司从俄国政府得到四百万卢布的贷款,即交通部在满洲勘查铁路方向之费用。公司应在卿规定的期限偿还还款。
朕最为仁慈地吩咐卿从上述四百万卢布的收款中扣出三百万卢布作为特别基金,以抵补与授给中东铁路租让权有关的费用,而一百万卢布则为国库收入。然后,上述三百万卢布的基金现款应在国家银行或某家私人银行中(由卿酌办)立一特别户头,该项基金的支出每次均须经朕特许,否则不得动用。
此谕不得公布。
尼古拉(签字)
(维特亲笔注有:1896年12月20日于沙皇村。财政大臣、御前大臣谢尔盖·维特)

(鲍里斯·罗曼诺夫:《俄国人在满洲》,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11页)】

但多年后俄方的当事人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却在回忆录中矢口否认这件事:

当时欧洲有人说,李鸿章似乎从俄国政府那里收到了贿赂。其实没有这回事。李鸿章当时在彼得堡没有得到任何贿赂。李鸿章根本没有谈到什么贿赂。(《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维特伯爵回忆》,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60页)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维特在回忆录中的话是否可信呢?

维特的说法是有可信度的。原因有三:

第一,俄国为了国家利益重贿其他国家官员是俄罗斯人并不避讳的传统做法。在维特时期,为了达成向美国出卖阿拉斯加的成交协议,俄国也曾大肆行贿美国官员。美国外交史学者孔华润在《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中披露:“为了确保条约获得通过,沙皇的公使显然给国会一些重要成员送了钱。”可见,行贿对沙皇俄国来说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既然如此,以维特的身份在回忆录中撒谎或俄国用在国家档案中制作假档案的方式撒谎,都是不必要的。

第二,维特1903年8月转任为有名无实的俄国大臣委员会主席。1905年率代表团与日本缔结《朴茨茅茨和约》。同年,已是66岁的他开始写回忆录。这时俄国已战败,李鸿章已于1901年撒手人寰。因此,维特没有必要撒谎。

第三,维特不仅对李鸿章,甚至在清算他的政治死敌,即曾将维特赶下高位后自己又遭沙皇罢官的御前大臣别佐布拉佐夫的财务时,也持实事求是态度(有一系列史料证明,这里不加展开)。

但是,李鸿章确实是有受贿行为,这一点维特在同一本回忆录中及俄国家档案馆的文件中均有证明。

李鸿章受贿问题的文件证明

其实,维特上述表白的是,1896年的那次俄国有贿赂起始而没有贿赂结果的事。

1896年5月,维特确实为李鸿章准备“三百万卢布”,并以《议定书》形式加以确定,提供这一《议定书》原件的历史学家鲍里斯?罗曼诺夫说“从银行的观点看来,这一文件是虚拟的,它仅具有历史意义,而无须负责履行”。罗曼诺夫记载说:8月28日,清政府颁发了关于租让权问题的上谕,9月8日中俄签订了建筑铁路的合同。这意味着第一次付款期限到了。罗特什捷英和乌赫托姆斯基都认为“必须”立即付款,“否则这些中国人会认为自己上了闻所未闻的大当而从中作梗”。乌赫托姆斯打电报给维特要求“预先从国家银行拨出一百万卢布”。但维特对此的回答是,不要急,筑路工程还没有开始呢。维特还补充说“付款应由华俄道胜银行负担”。“根据财政大臣的吩咐,李鸿章就要得到从俄国国库资金中支出的头一个一百万卢布了。但这已经拖延甚久,而且俄国同时又提出了一项新要求。另外的两个一百万李鸿章则根本没有收到”。

从维特回忆录的解释看,李鸿章个人至少没有得到这三百万贿赂金的主要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传说中的李鸿章1896年的受贿一事,既冤枉又没有冤枉李鸿章。这并不是李鸿章不要,而是维特没有全部给他这笔钱。其结果是维特利用“李鸿章基金”的名义从沙皇那获得了一笔用于向中国扩张的不经正常财务程序的“特别经费”。对那部分未到手的贿赂款,李鸿章至死都耿耿于怀。

对这一判断更有力的证明,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在四年后的中俄谈判中向俄方再次要求“履行践言”的事。

据罗曼诺夫的记载,1900年9月,当年《议定书》的签字人之一乌赫托姆斯基抵达上海,曾与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会见。在谈判中“这个中国人已经两次‘痛责’乌赫托姆斯基,‘没付第二笔款子’”。李经方“赌咒发誓地”担保,倘若乌赫托姆斯基先给他“弄到”五十万,他就拿着钱回北京促使太后回銮“等待更大的赏赐”,并“在满朝文武官员面前为有利的谈判奠定基础”。鉴于李氏“在目前情况下不可能对朝廷发生大的影响”,于是乌赫托姆斯基“在婉辞拒绝和李经方谈论金钱问题后,他大失所望,李鸿章经常性的问候现在也突然中断了”。

其实李鸿章至死也没有放弃为获1896年维特答应他的贿赂款的努力。1901年初,俄国为了将军事占领东三省的“成果”合法化,俄国政府先强迫东北地方当局订立临时协定。就在列强为辛丑条约争吵不休的时候,俄国要求清政府任命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代表,在彼得堡进行秘密谈判。俄政府于1901年2月初向杨儒提出新约草案,其内容表明,俄国只是形式上把东三省交还中国,实际上也利用清政府的内外交困之际逼其承认俄在东三省、整个蒙古及新疆部分地区的独占权益。2月22日谈判开始,为了使中国接受俄方要求,维特于2月23日打电报给驻北京全权公使大臣璞科第,指示他从1898年为贿赂中国官员而设立的未经使用的基金当中拨出五十万卢布,付给李鸿章。维特的电报说:

【我授权你通知李鸿章,我们的协定一结缔,你就给他或他所指定的任何人五十万卢布,以表示我们的感谢。此外还告诉他,如果允许的话,我将于12月到旅顺,还有可能到北京;假如我们的事情办得好,我将再给他或他指定的任何人一笔适当的款项。(《俄国的远东政策1881-1904》,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75页)】

李鸿章一直为那未得到的“赏钱”耿耿于怀。这次李鸿章对俄国人采取适度的“报复”,他拒绝了俄国人的“建议”中的绝大部分条款。2月28日,俄国人提出第二个修改方案,不仅再次遭到中国的拒绝,而且中国代表还接到停止谈判的指示。到10月14日,维特几乎是对李鸿章下了最后警告:如果不老老实实地签订协定,就“分文不给他”。10月30日,李鸿章到俄使馆议事,俄方对其竭尽恫吓胁迫之能事,归后“呕血数碗”。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命归西天,至死也没有得到1896年维特答应给他的“赏钱”。

从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起因看,维特说“李鸿章当时在彼得堡没有得到任何贿赂”,并非虚言。既然,李鸿章没有拿到1896年维特答应给他个人的“三百万卢布”,那么维特也就不必要承认有“贿赂”一事,免得让俄国历史抹更多的黑。

那李鸿章在与俄国交往中是否受贿了呢?对此维特不仅不否定,而且说得非常肯定。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俄国舰队于12月14日开始相继开进旅顺口。1898年3月,俄国驻北京公使帕夫洛夫向中国提出将关东州连同旅顺口和大连湾租借给俄国,为期三十六年。结果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而沙皇政府又不愿向中国让步。为此,维特打电报给时任财政部的代表波科季洛夫,请他去见李鸿章和张荫桓,让他以维特本人的名义劝告他们施加影响,使俄国提出的要求为中方接受。在同一本回忆录中,维特承认:“我答应赠给他们各一份厚礼:给李鸿章五十万卢布;给张荫桓二十五万卢布。这是我在同中国人的谈判中唯一的一次对他们行贿。”结果,1898年3月27日,中国按俄国指定的期限,由李鸿章与俄国驻华代办在北京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5月30日,该条约在彼得堡交换批准。

李鸿章受贿行为非一般贪污腐败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中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是非如何,其中关键的定性是李鸿章为受贿而出卖国家利益问题。如果此点属实,那李鸿章就成了清王朝的内奸和民族的罪人。

以上文件均出自俄国国家档案馆,这是不足之处。但问题是像李鸿章这样身居高位而死时又给予极高荣誉的人,其受贿之举总不能要求在中国档案馆中备案,也不能要求其他国家备有“第一手资料”,这正如调查盗窃行为不去派出所而去找盗窃人取证一样,是不合逻辑的。李鸿章受贿的当事人只有俄方和李鸿章本人两方,而上述俄方文件,尽管出处单一,但是多方面、多时段的证明,重要证人之间的关系,有的还是政治上的对手,所以是可信的。

上述文件对李鸿章较有利的证词只是,李鸿章受贿数额不是三百万卢布,而是五十万两白银。时间是1898年3月28日(俄历16日)而不是1895年某一天。即使如此,给李鸿章带来的并不是荣光,而是更加的耻辱。因为那三百万不是李鸿章不要,而是俄国人没给。为此,李鸿章至死都对俄国人耿耿于怀。

李鸿章受贿、俄国人行贿对中国人的影响,自不必多说。时任陆军大臣的库罗帕特金当时就有比较深刻的评论,他说:

【谢尔盖·维特收买了卑鄙的李鸿章,他接受了这一横暴行为,为此中国将永远不会饶恕俄国。中国将永远力争将横贯满洲的铁路干线变为本国的铁路,而不是俄国的铁路。([苏俄]国家中央档案馆编:《日俄战争》(库罗巴特金、利涅维奇日记摘编),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页)】

库罗帕特金算是说对了,经过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尤其是1950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在莫斯科与斯大林的据理力争,这条铁路终于于1953年1月完全无偿转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到这些,再想想李鸿章受贿,不能不认为李鸿章受贿行为不是一般的贪污腐败,而是危害国家的内奸罪行。因此说他是一个民族的罪人,并不为过;对他的任何文过饰非,甚至美化,都是不应该的,是没有是非的做法。(张文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确的就是客观的,不是非黑即白,不代表就没有了黑白,不代表就要从黑中强行找出白来。我是承认李鸿章的能力的,但能力越大,危害也就越大,李鸿章是近代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人物之一。处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是会让中国亡国灭种的。

有些人喜欢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挂嘴边。要亡国灭种了,那代人该做什么事,心里没点数吗。

近代中国,需要的是大公无私,舍生忘死,为民族存亡奋斗的人。近现代中国如果没有出现大量这样为民族为国家,毁家纾难,舍生忘死的人,都像你们推崇的李鸿章一样,你们以为你们现在还能好好的在这里和我扯李鸿章尽力,无辜,无奈。像李鸿章这种人,地位越高,权势越重,危害也就越大。

肯定有人要跳出来,李鸿章是糊裱匠,没有他保持大清的光鲜亮丽,大清早亡了。我承认,他确实是糊裱匠,拿了盖高楼的钱,李鸿章给糊了个纸房子。掏了养真老虎的钱,李鸿章给糊了个纸老虎。宰相合肥天下瘦,有记载,李鸿章资产有四千多万两白银,凭良心说,大清掏的钱是建不起真房子,还是养不起真老虎。看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淮军的表现,真的要吐血,武器装备不精良吗,不能一战吗,不战而逃比比皆是,武器装备大都送给日本人。还真以为给他们好装备好武器就能打。光北洋水师,就花了数千万两白银,打水漂不说,半数军舰资敌。

满清寄望于李鸿章,托以中兴大任。全世界都认为以满清的投入,足以抵御外辱。奈何李鸿章带领下的大小官员中饱私囊,欺上瞒下,建设了一支不堪一击的海陆军。满清是弱国,李鸿章别无选择。李鸿章明明选择了置民族国家生死存亡于不顾,怎么就叫别无选择呢。满清的投入如果有回报,何至于屈辱求和。

李鸿章有远见,知道中国打不过日本。为什么这样,因为他知道,中饱私囊,层层分赃后,自己只糊了个纸老虎,一打就穿帮了。但其他人不知道啊,其他人知道的是,大清掏了那么多真金白银了,是有真老虎的。所以大家都认为中日可以一战,中国可以扬眉吐气,谁能料到李鸿章一伙蠹虫这么黑,只是糊了个纸老虎糊弄所有人。即使战前腐朽堕落,战争中能英勇抗敌,我们依然承认,这也算尽了些力。但北洋水师,淮军的表现,显然突破底线,堪称军事史上烂的奇迹。两次鸦片战争,那时中外差距是多大,但多少人奋不顾身英勇战死。甲午中日战争,这个将领弃军而逃,那个将领弃军而逃。和台湾被割让后的台湾人民英勇抵抗对比下,台湾人民被抛弃,独立支撑,孤军奋战,没花国家一分钱,战绩是北洋水师淮军的数百倍。

评论中认为武器有代差,各方面不如日本,找各种理由认为不应战的,战也是输,白白浪费生命,逃跑保存有生力量,迂回周旋等的人,不觉得汗颜吗。按这些人的远见卓识,抗日战争中日差距是甲午的几十倍上百倍,就该直接投了,还抗什么日,投了还真能少死不少人呢。北洋水师将领,自沉军舰都怕激怒日本人,小心翼翼的把军舰完整的交给日本人,就这点就不配当军人。看看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海南渡海战役,拿着古代的帆船,靠风力靠人力驱动,无护甲无舰炮,主动出击,按这些代差论者的高见,是必败无疑了。

北洋水师与淮军耗费军费达数亿两白银,战争中并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多数军资都资敌了,旅顺号称远东第一要塞,一天易手。北洋水师就算实力不如日本海军,总能一战,何以龟缩威海湾,全军覆没。

有一种看法,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北洋水师淮军是甲午抗日的中流砥柱。自古军队各自有各自的防区,守土有责,抢钱抢地盘的时候也没见落于人后,排挤打压友军也是很有一手,要抵抗了就开始怪友军远,不支持了,离战场近就是要先抗住,而不是拿全国兵力没全到开脱。九一八是张学良一个人的战争,山东是韩复渠一个人的战争。就算你一个人吧,就算器不如人吧,就能不战而逃?

评论中有人说,没有完全不抵抗啊,还有左宝贵,邓世昌,聂世成等人嘛。他们是民族脊梁,卫国英雄,但那些逃军,那些坑队友,卖队友的败类,有权利沾烈士的光吗,没他们,要牺牲那么多英雄吗。

李鸿章敢签屈辱条约,有担当,自己拉的屎,难道让别人擦屁股。你们以为签卖国条约他会觉得屈辱,卖国求荣能成为成语是有道理的,能去日本签约,表明他的政治地位是保住了,清政府敢制裁李鸿章是想毁约吗,必然被日本帝国主义干预。甲午后李鸿章出访欧洲各国,受到隆重礼遇,又主动和沙俄签卖国条约,拿到几百万卢布酬劳,能携洋自重,又是礼遇又是报酬,爽的不要不要的。至于有人说卖国不能求荣的,八国联军侵华,李鸿章保荐女婿张佩纶随办和约,张北上入李幕,但对官衔辞而不就。和约告成后,李鸿章复保荐张佩纶,清廷以四品京堂起用,张佩纶又坚辞不就。不是有利可图,非要拉女婿去背骂名干嘛。

没左宗棠,新疆就被李鸿章卖了,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琉球拱手让人。但凡中外交涉,李鸿章总能想洋人之所想,急洋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洋人服务。为什么外国高度赞扬李鸿章,因为李鸿章会卖国啊。所以列强自然愿意捧他,给他撑腰,李鸿章死后,历史证明,后面的卖国者,都没李鸿章这么卓越的卖国才能,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曾国藩虽然杀人不眨眼,但天津教案杀民谢罪,也是气个半死,没有李鸿章,还真没人能担得起卖国重任。没人出面和洋人谈,侵略者也只能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中。甲午中国若能不败,日本就打残打废了,哪里还会有九一八,有八年抗战。

据说甲午后李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以此证明李鸿章是爱国的。正常人的思维不该是报仇雪恨,终有一日,中国要踏平日本吗。李鸿章挨了一枪,中国少赔了一亿,李鸿章这么值钱吗,可能是,因为李鸿章死在日本,估计没人愿意再去和日本谈,找不到人谈。只能继续战争。为什么日本点名要李鸿章呢,因为换其他人,来个宁死不屈,签约即使不黄也得延后,但李大人不同,有丰富的卖国经验,在列强中有口皆碑,有他来,签约就稳了。至于评论说李鸿章遇刺,日本担心夜长梦多,西方媒体指责日本人野蛮,日本迫于国际压力,减少赔偿。日本担心夜长梦多是有的,所以点名要李鸿章签。至于刺杀李鸿章国际舆论指责日本,列强因此可能干预,纯属子虚乌有,一者,要干预什么理由不可以找。再者我旅顺数万无辜军民被屠杀,日本不野蛮,刺杀个李鸿章反而成野蛮人了?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总为中国近代化做了些贡献吧,且不说洋务运动早已是大势所趋,李鸿章只是其中顺势者之一。论远见,左宗棠在福建兴学堂,引进技术,修船厂,自力更生,建水师,不知道比李鸿章高出多少。而李鸿章借洋务之势,官僚资本打压民族资本,阻碍扼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史早有定论。究竟是积极影响多还是消极影响多呢。没李鸿章,中国就不洋务了吗,西风东渐就停了吗。

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历史证明,李鸿章不爱国,如果他爱国,以他的地位,本应该能有所作为,清政府一直很支持他,就拿军队说,北洋水师,淮军,只要李鸿章不造反,他是有绝对控制力的。结果腐败堕落,不堪一击。(评论中有认为清政府不支持他的,李鸿章有此地位,有此权力,还不算支持,那怎样算支持呢)

近代中国,需要的是像于谦等人一样能大公无私,舍生忘死,为民族存亡奋斗的人。近现代中国如果没有出现大量这样的人,为民族为国家,毁家纾难,舍生忘死,都像你们推崇的李鸿章一样,你们以为你们现在还能好好的在这里和我扯李鸿章尽力,无辜,无奈。像李鸿章这种人,能力越强,地位越高,权势越重,危害也就越大。

总有人说,你行你上啊。唉,当不了官都不能指责官贪了。另外很多人认为,李鸿章贪污腐败只是小污点,不值一提,官场黑暗,身不由己,不允许我拿这个去评判他,一个国家如果腐败了,那就是要亡啊,李鸿章聚敛数千万,像身不由己的样子吗,是引领潮流,独领风骚啊,历史上高于此数的恐怕也只有和珅了。甲午三千万就能赎辽,两亿就能成就一个日本帝国。李鸿章都那么贪了,底下的人呢,上行下效,带来的横征暴敛,贪腐恐怕就是天文数字了。评论中说李鸿章与左宗棠易地而处会一样。会一样吗,换李鸿章,新疆肯定是不收复了。西藏蒙古什么的,可能通通都不要了。左宗棠4个儿子每人只分到5千两银子,合计2万两,只相当于左宗棠一年的工资。论海防,左宗棠建立福建船政局,建立福建水师,难道人家不重视海防。

总有一些人,伪装客观,要客观理性,要一分为二,要考虑到政治复杂,时代背景,历史环境,时代局限等等,无非就不允许批判李鸿章,无非就是想说贪污无罪,卖国有理。我中华当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我们在和平年代尚且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怎么就能允许那个年代有这样的人,居然还为其大唱赞歌。汉奸们都是无辜的,要好好的心疼他们,好好理解他们。那为民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呢。我觉得这样的人,到民族危难之际,如果有机会,大抵会无辜的无奈的去做卖国贼的。因为他们已经有这样的思想意识。近代中国人人如果都像你们这样客观理性,拿时代背景,历史环境心安理得,你们现在还能在这里给李鸿章唱赞歌。

何必找原因找借口,比如他贪,我不能说他贪,因为官场黑暗。比如他对外软弱,我不能说他对外软弱,因为外国比中国强。他消极避战,我不能说他消极避战,因为敌军强大。他卖国,我不能说他卖国,因为有卖的理由。

又有人站出来说,谁可以替代李鸿章呢,谁会做的比李鸿章好呢。天下并非没有俊杰,还无人替代,正因为这样的人占据要津,任人唯亲,不给有志之士进身之途,才显得人才凋零。何以晚清万马齐喑,到民国就英才辈出呢。比如大多数人没有行医资格与能力,而你有点医学常识,就去行医,赚了很多钱,医死很多人。我该夸你吗。我是不如你行,但我不行我就不上,坚决不害人。

有些人缺乏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在评判李鸿章,就以为我是把责任推到李鸿章一个人身上。危害最大的任务之一,是之一。有些人否认一个人所能造成的危害,认为不客观。一个人能造成多大影响,多大危害呢。看看希特勒。至于一个人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历史上也比比皆是。

评论中很多人说我用现代的标准要求他,很过分,很不公平。我明确声明,我只是用古代的标准要求他,哪一点不是自古以来的基本要求,还用得着所谓现代标准。当然我也不知道这些人眼中的现代标准是什么。如果有,请明确指出,不能一点常识都没有就乱评论。

本文评论中,纠缠细节的,本质上都是想通过纠缠细节来否定基本史实,为李鸿章开脱。且不说那些结论是多少史实,多少前人的总结归纳,我何以在如此小的篇幅中去重新证明。就真摆了史实,也要你们认不是。部分日本人为什么和我们纠缠南京大屠杀人数呢,因为他们就不想承认南京大屠杀。

有些人拿左宗棠收复新疆六年花费六千多万两来证明左宗棠导致李鸿章甲午战败,收复新疆是晚清最大笔战争开支,就说收复新疆值不值吧,淮军与北洋水师如果能抗住,不求八年抗战,你打个一年两年,战争开支多少中国都得掏,完全不禁打,来不及掏给你,你就跑了,怪谁呢。甲午战争清廷通过各种途径筹得款银6009万两,其中实用于战费的有4465万两,剩余1654万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打仗的军队就不烧钱了吗。淮军北洋水师经年累月,花费数亿两白银是很正常的。根据日本公开的原始财政档案可知,至1895年4月中日议和时,日本陆、海军总共支出117,079,949.803日元;至1896年3月日本在中国台湾及澎湖作战基本结束时,日本陆、海军总共支出200,483,650.976日元。台湾军民一年消耗的日本军费都要赶上甲午战争了。

不过我还是找些记载填充下。

-------分割线-------

李鸿章财产,至于有没有四千万呢,就算没有吧,几千万总是有的。从他爷爷穷且困,经他父子两代人为官经营,家族财富数千万,个人财富数千万,都是勤劳致富啊。

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支吾总非长久之计,即向亲友商借,借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其时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稍有积蓄,时为周济,并劝祖父以勤俭,并亟命儿孙就学,吾祖父从其言,得有今日……(《李鸿章家书》)。

费行简在其《近代名人小传》中,称“招商轮船、开平煤矿皆有鸿章虚股甚多。”李鸿章死后,“家资踰千万,其弟兄子银私财又千余万。”容闳《西学东渐记》中说李鸿章“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梁启超之《李鸿章传》中写到,“世人竞传李鸿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约数百万金之产业,意中事也。”,证据就是“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其股份皆不少。或言南京、上海各地之当铺银号,多属其管业云”。后来,梁启超算过账,说李鸿章病死时,家资逾千万,其弟兄子侄私财又千万余元

庄田共计20块,坟田1块,堰堤一道,产业4处,房产4处,这些产业由李鸿章子女及妻子均分。另有上海房产作价4万5千银出售,江宁、扬州房产出售。扬州当铺,收入用于江宁祠堂。合肥、巢县、六安、霍山处田产,霍山房产不得分割抵押出售,由李鸿章长孙经营,收入用于祭祀及祠堂修缮。其中田产大约价值324万两白银,这是李府管事根据“鸿章所置田产,每年可收租五万石。”据统计,李氏在合肥东乡占耕地约60万亩,占当地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关于李氏家族拥有的土地,据说在最盛时期达250多万亩。这些土地,一般都是采取“万亩建仓”的办法,委托亲朋管理。现已知仅在合肥、六安、霍山等地建立的“仓房”就有几十个。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开始,李鸿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广置房产。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李鸿章故居,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馆组成。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馆占地1500多平方米。现存规模已不到原来的十二分之一。现存的李鸿章享堂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名人墓园。

据1933年《李经方遗嘱》(简称“遗嘱”)内容整理,李经方的有形资产以住宅、宅基地或商铺等为主的房地产,约有12处,公司股票证据7张,砖瓦厂等产业3处,银行存单6张,田产5处,应收账款5宗,现金2份7.3万元,价值明确的遗产价值总额为72.6万,租金明确的田产租金总额为2.35万石。

李经方在1933年立下一个遗嘱,其最后一条写道:“吾自少至老陆续秘密存入一大银行之款不计其数,皆无存券,数十年来本利未尝计算,亦不知若干万。但此银行永远存在,不致倒闭停歇,亦无人可以冒领支取。凡吾名下之款,吾子孙将来有德者,该银行当然付给;无德者,亦无从妄取分文。吾后人其各好自为之!此时吾固不能亦无从预为之支配耳。”据估计,李经方“不计其数”的银行秘密存款,数额大约是500万英镑。这500万英镑的秘密存款也成了历史迷案。

根据《李鸿章家族》记载,1934年李经方死前立有遗嘱:“六女国芸,除分授以大连市越后町三十九番地住宅壹所,又伏见台惠比须町、大黑町市房壹处,又沙河口牛家屯永安街市房壹处,以上各项契据均先交其生母陈氏,代为保管。”把在大连的财产悉数留给了六女李国芸。



-------分割线-------

清朝财政,清政府也算轻徭薄赋了,但是这些贪官污吏,除了盘剥民间,连军费都不放过。

在19世纪末,日本国土只有中国1/30,人口只有1/10,日本当时经济总量大约只有中国1/8。日本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接近30%,而中国只有大约3-4%。1893年日本预算收入为8804万日元。实际财政收入是11377万日元,相当于7585万两白银。(1两白银约1.5日元)1893年,清朝财政收入是8867万两白银。

-------分割线-------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自己拿这番话辩解,说自己没有责任,合适吗?早败露,中国就能早觉醒,早做准备,积极反抗,输了也知道输在哪里了,遮遮掩掩,维持虚假强盛,导致中国失去修改错误的机会,导致中外差距日益扩大而不自知,就是误国误民)


-------分割线-------

李鸿章反应。

丁汝昌战前提出在主要舰船上配置速射炮以抵消日舰速射炮的优势,需银六十万两。翁同龢鉴于与李鸿章有些私人恩怨未批。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战败,李鸿章才上奏前筹海军巨款分储各处情况:“汇丰银行存银一百零七万两千九百两;德华银行存银四十四万两;怡和洋行存银五十五万九千六百两;开平矿务局领存五十二万七千五百两;总计二百六十万两。”

李鸿章“倭兵分驻汉仁已占先著,我多兵逼处,易生事;远扎则兵多少等耳。叶驻牙山,距汉二百余里,陆续添拨已二千五百,足可自固,兼灭‘贼’。我再多调,倭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要驻朝鲜清军将领等“镇静”,“勿轻动”。他认为:“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即谁理诎。”(《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十六,第25页。)四川提督宋庆要求率队进驻中朝边界要地义州,以备不测。李鸿章也不允,覆电说:“日必不占朝地,义州去汉城千余里更不必虑。”(《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十六,第6页。)对于朝廷命令他速筹战守,免致“临时诸形掣肘,贻误事机”(《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他借口海军“战舰过少”,陆军或“备畿辅游击策应之师”,或“经年扼要巡防,备多分力,断难抽调远役”(《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现正与倭商,未便遽添大军,致生疑沮,上策似须缓办。”(《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拒绝向朝鲜增派援军。

李鸿章首先请求英国调停,他考虑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日本侵华“英人必不答应”。英国不但放弃干预,还与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以示支持。李鸿章转而请求俄国干涉,赫德这样评价:“俄国人在天津挑逗了一番,过了两个星期忽然又推卸了,李鸿章讨了老大一场无趣。”清政府还请求德、法两国调停,那更是徒劳无益,白白浪费时间。英俄德法调停落空后,李鸿章还异想天开地寄希望于美国调停。伪善的美国回复说:“美国抱严正的中立态度,只能用友谊的方式影响日本。”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公然说:“战争是中国坚持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引起的,过在中国。”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美国在支持日本侵华的路上远比其他国家走得远,给日本提供军事贷款,派遣军事顾问,运送军用物资,包庇日本间谍,甚至允许日本军舰挂美国国旗蒙蔽中国海军。

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购买3万吨煤炭和3000石大米,开战后部下建议停止供货,但李鸿章却说“订货在失和之先”,命令继续供货“以示信用”,而这些煤炭,正好用作进攻中国的军舰燃料。连外国人都认为“李的立场值得深思”。

朝鲜战场失利,李鸿章在向朝廷汇报时陈述他的观点:“凡行军制胜,海战惟恃船炮,陆战惟恃枪炮,稍有优绌,则利纯悬殊。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是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平壤之败,因由寡众不敌,亦因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海战之艰危,较陆军尤甚。海上交战,以船行之迟速,船之新旧,炮之大小分强弱。我国快船不敌,故海上交锋,恐非胜算。赶紧设法添购,亦不济急。”李鸿章的结论是“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强于我”。所以中国的武备“平内乱有余,御外侮不足。”

在黄海海战之前,李鸿章电令北洋舰队“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失”,“保船勿失,只在渤海湾游弋”。黄海战后,中国海军虽然遭受损失但主力尚在,可是李鸿章更加保守,对海战完全失去信心。他命令:“海军舰队,必不远出”,只能“靠山巡走,略张声势”。旅大战役时,海军提督丁汝昌建议主力出战以援旅大,李鸿章斥责说:“汝善在威海守汝的数艘船匆失,余非汝事也。如出海,即令战殁,亦不请恤。”

1895年1月29日,日军联合舰队掩护50艘运兵船共3.4万人,用5天时间在荣城登陆。中国陆军未能组织有效抵抗,海军近在咫尺,但李鸿章命令“以舰队全力坚守刘公岛”,伏匿于威海坐以待毙。日军舰队司令伊东佑享后来承认:“如丁汝昌率舰队前来,用鱼雷艇对我袭击,我军岂能安全上陆?”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对"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的服膺:“此次战争,……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之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分割线-------

陆奥宗光说:“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中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中国政府不顾污辱自国之体面,一味向强国乞哀求怜,自开门户,以迎豺狼。”

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分割线-------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伏维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之难,又有行之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用敢不辞冒昧,侃侃而谈,为生民请命,伏祈采择施行,天下幸甚。(此书在甲午战前,可知国人对李鸿章存在的幻想,而上书求用,溢美之辞也是免不了的)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比见国家奋筹富强之术,月异日新,不遗余力,乎将与欧洲并驾矣。快舰、飞车、电邮、火械,昔日西人之所恃以凌我者,我今亦已有之,其他新法亦接踵举行。(所有人都相信中国是能外御强虏)

-------分割线-------

逃跑将领

牙山战役,叶志超逃平壤。

平壤战役,叶志超狂奔五百里。

黄海海战,“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广甲号逃跑之后不慎触礁,不久被路过的日军舰队击毁。

鸭绿江江防战,依克唐阿所部负责防守鸭绿江防线左翼日军稍一接触,即退往宽甸,置鸭绿江防于不顾。九连城刘盛休己带领铭军弃城而遁。安东县本有盛军6千余人防守,但盛军早在夜间撤走。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

花园口登陆,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

金旅之战,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放弃大连湾炮台群,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轻取大连湾炮台,获得火炮100多门、炮弹246万枚、德国新式步枪600多支、子弹3381万颗,还有马匹、行帐、粮食以及没有启封的快炮等。这些装备成为日军日后攻占旅顺的物资保障。旅顺,龚照玙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先后潜逃。旅顺沦陷,经营近20年,耗资达数千万两白银的战略重镇落入敌手。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旅顺大屠杀,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死难者最高估计达2万余人。

威海卫之战,北洋鱼雷艇管带王平贪生怕死,率10余艘鱼雷艇和2艘汽船乘机逃跑,被日舰追及,大部分鱼雷艇被击沉,北洋海军损失惨重。为避免战舰落入敌手,丁汝昌下令炸沉各船。管带刘步蟾在定远被炸沉后自杀殉国,其余各舰将领害怕以徒手降敌“取怒倭人”,竟拒绝执行命令。丁汝昌提出冒险突围,多数将领表示反对,纷纷散去。北洋海军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10艘舰船全部作为日军战利品。

-------分割线-------

长崎事件也称镇远骚动,日方称长崎清国水兵事件,是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在北洋水师造访日本长崎期间,中国水兵上岸购物,一些水兵却违反军纪,前往妓院寻乐且酗酒斗殴,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伤,一名中国水兵轻伤,水兵被拘捕。面对坚船利炮,日方只能放人,还要道歉赔偿。15日舰队放假时,数百名舰队水兵上街观光,遭到日本警察袭击,数百名警察将各街道两头堵塞,围住手无寸铁的中国水兵,挥刀砍杀,当场被打死5名,重伤6名,轻伤38名,失踪5名。而日本警察也有1名被打死,伤了30名。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群情激奋。有记载说,定远等四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开战:“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1887年2月双方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总算达成协议,双方各自对对方死亡和受伤的人员实行补偿,其中日方共付恤款52500元,中方共付恤款15500元,此外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方支付。“长崎事件”虽得以和平了结,但在日本当局的挑动下其民间的反华、仇华、排华的情绪却被煽动起来。中国威胁论成了日本主流民意,“大力发展海军”也成了日本国内的共识,“一定要打败定远”,更作为日本海军的目标和口号。

-------分割线-------

台湾保卫战,日军侵入台湾后,不甘心做亡国奴的台湾儿女,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展开了英勇的反割台斗争。他们纷纷组成“平倭团”,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众多义军中,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是由徐骧、吴汤兴、所领导两支队伍。在唐景崧、丘逢甲走后,刘永福与官兵绅民歃血为盟,慨然相誓: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甘苦与共、戮力同心,誓与台地共存亡。

日人竹越与三郎在《台湾统治志》一书中哀叹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指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蔽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大炮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

此战历时五月余,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数字,在台湾被击毙和病死的日本官兵,包括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山根少将在内,共4800余人,重伤者500余人,另有21000余人回国治病,5200余人留台治疗,总计损失32000余人,占侵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甲午战争,清军31500人阵亡,日军13306人死亡(1132人阵亡,其余为非战斗性减员)。


user avatar   wo-shi-da-pang-xie-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eon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ju-li-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泽东

《浪淘沙 北戴河》《沁园春》两首 等等


user avatar   li-ya-ting-19-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泽东

《浪淘沙 北戴河》《沁园春》两首 等等




  

相关话题

  每次读两晋南北朝历史都因人物繁多而读不下去,怎么办? 
  杨广开通的大运河是否真的对后世有巨大帮助?杨广的功过哪个更大? 
  如果慈禧成了个马克思主义者,中国以后会怎么样? 
  为什么白起非要杀俘?明明有更好的办法?比如说把俘虏砍掉一只胳膊或者像拜占庭那样挖去眼睛? 
  都是将位置传给儿子实权握在手里,为什么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而乾隆安稳过了三年? 
  为什么明朝粉丝日趋增多? 
  任长霞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对于车祸没有详细报道? 
  二战结束中国为什么不收回琉球群岛。? 
  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古希腊宗教和古埃及宗教的相互影响有哪些例子? 
  如果列一个欧洲、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网庙十哲”榜单,你觉得谁分别能入选?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影《扬名立万》?
下一个讨论
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官网疑似被黑客攻击,黑底绿字「无良协会」飘屏,具体情况如何?反映了哪些问题?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