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自己选择未来的科研方向? 第1页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谁在关心这个问题

很少国内本科考研者关心这个问题,考上之后大概率服从大小老板差遣。小概率事件没必要公开讨论,面对面请教可以考虑。

留学生要么不关心,要么可以自己搞定,炮制推荐信的时候即心里有数。反正出去以后只要不是自甘堕落,基本无生存忧虑,其他比科研方向重要的东西多着呢。

硕士期间决定继续深造,并打算另起炉灶(换导师/换单位),必须关心这个问题。

博士期间再琢磨有些晚了,但导师开明或者无奈之下也可能给你选择机会。

正式入职以后,大概率会考虑这个问题,并且有较长的迷茫或纠结期。

做了老板以后,则必须考虑这个问题,但一般自己解决。

二,谁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理论上讲,没有人可以给出百分百满意解,因为换个领域换个学科牛人也是白丁。同领域不同方向的牛人,通常不会强调自己方向更有价值或者他人方向无关紧要。越牛的人越谨言慎行,否则只能叫狂人。一个连方向都不清楚的人,最好离狂人远一点。

实际上看,谁都可以说上几句,但有没有道理肯定与点赞无关。因为答主和点赞的人你都不认识(准确说是他们不认识你),也不知道他们什么专长什么年龄什么成就什么德行,他们当然更不知道你的任何实际情况,所以参考价值无限趋于零。

所以正常结论只能是,你自己解决。

你不会以为什么东西都可以分享吧?例如一个人的见识或者格局就从来无法与他人分享,而张口见识闭口格局的人,一定不认识这俩人儿。

三,这个问题有解吗

肯定有解,肯定有无数解,肯定有无数特别靠谱的解,自证他证都毫无破绽那种。但是同样肯定的是,没有统一解,也没有区间解,甚至没有离散解。

绝大多数科研其实不是科学路数(探索未知),而是工程路数(追求实用)。前者没有方向,只有感觉;没有路径,只有干劲。后者无需方向,站队即可;不是选择,而是判断。

四,如何让自己释然

所谓借鉴。所谓启示。可以参考。可以尝试。

分别送给前面需要答案的四种人。

不要搞错哦。




  

相关话题

  如果世界是虚拟的,有哪些实例可以证明? 
  如果中国发动一场大翻译运动,是否能极大提高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底蕴? 
  真的有不少欧美顶尖科学家愿意来中国从事科研工作么? 
  美国的死亡数据可以证明现代医学不行吗? 
  中国的科研环境真的有网上一些人说的那么不堪吗? 
  最近二十几年,自然科学领域有哪些常识或理论得到了修正? 
  有哪些被大众误解很深的论文或研究? 
  读硕和读博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需要读博? 
  何为「饱和式科研」? 
  为什么有的博士生毕业时候没文章? 

前一个讨论
在你的左手划开一道口子,右手也划开一道口子,把两个伤口一直对在一起,那么会连起来么?
下一个讨论
学美术出身的你们现在都在做什么?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