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太原这个城市? 第1页

  

user avatar   liang-xiao-yang-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么多本地土著在知乎上还是很激动的,而且感谢外地的朋友客观中肯的评价和批评,所以作为题主,自问自答:

1.太原这个城市是挺差的

最简单的依据,挑出来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最近的统计数据来比较一下,

排名 城市 2012年GDP(亿元) 2013年GDP(亿元)
较2012年实际增长率 9 武汉市 8003.82 9051.27 10.0%

16
长沙市 6399.91 7153.13 12.0%
19 郑州市 5547.00 6201.90 10.0%
31 合肥市 4164.34 4672.90 11.5%
45 南昌市 3000.52 3336.03 10.7%

72 太原市 2311.43 2412.87 8.7%

可以看出来,太原在中部六省排名倒数第一,而且差距巨大,并且从增长率来看,这种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就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太原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三块:太钢,太重,以及富士康,在现今整个国家经济大环境来看,钢铁产能过剩,工业生产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尽管太钢太重的效益和技术水平在行业内都算不错,但由于大环境的不景气,工业生产对太原市经济的贡献非常有限。而由于太原市人力成本的提高,富士康也在考虑今年搬离太原而去河南。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太原市的经济发展不能找到转型的办法,未来几年将是非常痛苦的,尽管全国都面临经济不景气转型的困难,但对于山西,对于太原来说,是尤其的困难,与先进地区甚至和我们底子差不多的中部省份比,差距都会越来越大。

我并不是唯GDP论,光有GDP是不行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行的,财政收入跟不上,市政建设,居民收入,就业,教育,通通跟不上,所以对于本地土著来说,必须承认差距,而且差距不仅是现在,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未来,至少我还看不出来地方政府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和思路。有时想想也很痛心,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只知道粗放的挖煤却没有把钱用在发展上,08年国家投资4万亿的时候,别的省份紧锣密鼓去发改委报批项目分蛋糕,却唯独没有山西,没有太原的消息。到现在,winter is coming,所有人都承认经济形势非常糟糕,国家处在痛苦的转型阶段,太原这时才想起来补欠下的帐,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但我不认为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会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的效果,规划不科学,资金不透明,房地产的暴利时代似乎走向拐点,这个时候才想起土地财政来创收是不是有点晚呢?

太原的第三产业很薄弱,曾和一个经常邀请一些民谣歌手摇滚乐队来太原的咖啡馆老板聊过,基本上全在赔钱,前几日落马的某前市委书记大力抓的文化产业,除了增加了一些本地群众自豪感以外,也没有看到多少经济上的回报。太原的传媒业存在感很低,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媒体和媒体人,有知友说太原人民不读书,深有同感,在大城市,近些年纸媒的衰落才让实体书店和书报亭开始破产,但我在初中时,差不多十年前,太原众多书店和书报亭已经开始纷纷倒闭了。

太原的出租车问题很多人已经提到,但这是整个全国的行业性问题,并非太原一家,所以提及“素质”似乎有点牵强。但有一点需要自爆家丑,提及素质,太原的司机不守规矩,和大城市比真的差太多太多了。

不信?最新数据太原私家车保有量是47.95万辆,机动车是87万辆,而常住人口是420万,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只截取了部分数据,北上广和东部发达地区数据没有截入)

省份 城市 机动车 汽车 私家车

可见,太原车并不算多。

而且,就我走过的其他城市,诸如西安,南京,苏州,杭州,成都,甚至北上广,都没见过比太原道路修的更宽的,迎泽大街,并州路,长风街,南中环街等基本上都是十车道或十二车道,其他城市大部分都是六车道甚至四车道,为什么路修的最宽,车的数量也并不算多,堵车却非常严重呢?就我的观察,除了交通规划不合理,立体交通发展滞后,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太原司机不守规矩。

在我晚高峰回家的公交车上,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就是:两个主干道交叉的十字路口,居然会因为一辆车乱变道或者抢红灯未果卡在路中间而导致几个车道的车都动弹不得,抢占公交道的现象就更多了,堵车一动不动,基本上车流都是扭扭歪歪乱七八糟,交通效率非常低下。

所以网上经常有人黑山西,黑太原,说素质低,我们只能苍白的回应“哪些哪些比太原发达的地方的人素质也很低”这样非常low的答案,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素质不高,归根到底的原因:穷。

保守和得过且过的思想重度感染了这个城市上至官员,下至普通民众的大多数,它不够好,但也不够坏,以至于连穷则思变都做不到,这个叫做家的地方,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依赖,在外面的世界,更好的地方的诱惑面前,总显的空洞和苍白。它是一座有些平庸的城市,发展缓慢,过去的十年,和现在,甚至未来,它可能都是这样,一直都是我们眼里的这样。

2.但它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差

太原三面环山,汾河贯城而过,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还是不错的,尤其夏天,除了最热时候那一个多月会在30°以上,其他大部分时候都很凉爽,而且只是中午热,早晚很凉爽,近年来环境治理有了效果,太原也提出建设“国家避暑胜地”,感觉这个方向还是靠谱的,各地土豪们快来太原过夏天吧!

太原的空气质量差,主要是因为建国初期的城市规划有很大的问题,钢铁厂重型机械厂等重工业安排在城市的西北部,冬季西北方一刮,排放的废气要飘过整个城区,加之工厂生产规模大,排放粗放,整个城区的空气质量自然越来越差。但近几年来,整治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工业废气的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比机动车尾气排放这样积重难返的问题,节能减排,安装净化设备,改变工艺流程,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是立竿见影的。当然,太原的空气质量肯定还谈不上好,但和国内大多数人对于山西对于太原潜意识里脏乱差的印象已经相去甚远,而且可悲的是,并不是太原空气质量变好了,而是很多以前空气很好的城市现在变差了,由于机动车,城市基建对空气质量的危害比工厂还有严重,还要难治理,大城市现在都面临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不是“北方空气差,南方空气好”可以一言以蔽之了。

太原的市政服务很出色,比如公交系统,公交线路非常密集,公交车也非常多,基本上全城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覆盖,很早很早以前就实现了无人售票。这里提一句,太原公交车司机素质可以说层次不齐,但基本上都很有礼貌,有很多外地朋友和我说一上太原公交,司机都会说“你好,欢迎乘车”,快到站司机也会提醒转乘线路和附近一些地点,印象非常好。即便语音报站都包括这些内容,所以并不是说太原公交司机素质一定高,但制度很先进,良好的服务使得太原的公交一直以来都是太原最骄傲的招牌。在太原的公交车上,年轻人都会争相给老人让座,很多地方爆出公交车上老人和年轻人因为让座起冲突在太原很少发生。这也是让我对家乡感到非常骄傲的地方,或许用素质高形容不恰当,我感觉这是一种城市习惯,是大家所默认和潜意识里的记忆,外地来的同学坐公交车,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这个习惯。

我们很难用道德去要求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提高素质,但这个城市里大多数人的秩序和习惯,如果是积极向上的,被公众潜移默化的所遵守,介乎道德的无助和法律的强势之间,我把它形容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的感染性,这个世界同样可以变的很美好。公交作为一个积极正面的例子,希望可以越来越多。

太原的富人很多,也许这算不上优点,因为这说明太原的贫富差距很大,太原街头豪车比例在全国也算排在前列,路虎悍马的销售量极其可观,类似星河湾这样的豪华楼盘开发商也是早早盯上了太原甚至早于全国大多数城市,私人飞机业务也在北上广之后居然在太原落户,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作为三线城市,太原却有二线的房价,一线的物价,严重的两极分化,中产阶级的数量少的可怜。

太原只有400万人口,在中东部的省会动辄800万以上人口,农村县城流动人口拼命往大城市挤的今天让人有点吃惊。它的经济排在倒数第一,却出人意料的在“幸福指数”上排名第一。谁都能看出它的问题积重难返,却只要呆在这里便舒服心安,这里的人自豪也自卑,2500年的辉煌早已远去,尴尬的位置和发展却让人看不清未来。

这里只是这300多万人的家,有人走,有人回,这座城市的生命力顽强,纵向比较历史,过去十几年或许是它发展最糟糕的阶段,但这座城里的人依旧活的有滋有味,大不了阿Q似的自嘲:“我们当年阔多啦。”

纵使岭南应不好,此处安心是吾乡。


user avatar   jia-lan-yu-5-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985硕士毕业,念念不忘家乡。18年7月毕业,回了我市一家政府部门工作,其实工资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而且个人命比较好,正好赶上了太原市人才引进政策实施,相应的补贴也已经到位。人人都说太原市经济落后,诚然,这是不否认的事实,但是大太原也已经意识到了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我相信未来的我们有梦可期,我也甘愿为她的成长与强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湖北人。下面有些内容可能会让人有些不舒服,但是还请大家多多包容,因为都是自己的这几年的内心感受。我老公是太原本地人,毕业了死活要回家,没有办法跟着他一起回了太原。开始来的时候很不开心,没有朋友,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也不喜欢这里的所有,找工作的时候处处碰壁,但为了爱情,没办法。我本科是个211的大学,比山大理工大都好,只不过学的专业在太原不太受欢迎,而且太原工资普遍比较低,就有点眼高手低。后来就去考了一个山西某个大学的研究生,具体哪个学校就不说了,为了在太原找到好工作,留下来能有所成就,还换了个专业。刚来的时候真的过得很难受,因为这里的经济建设不发达,想考个好的研究生但学校也不好,然后气候干燥,风沙大,灰尘多,空气不好,最重要的是我不是很喜欢吃面食,尤其包子馒头,所以常常向父母和朋友吐槽。但是这几年在太原,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人都特别友好淳朴,简单直接,不管是学校的同学还是外卖小哥,尤其是我对太原这里的男孩子非常喜欢,有一种说不出的洒脱感,可能是我们那个地方的男的都比较小气抠门吧…比如出去吃饭,男生基本从来没让女生掏钱,我们那边男孩子就不行了,别说AA了,有时还要找你蹭饭吃, 这也是我为什么找个山西的老公的原因…虽然我不喜欢这里的春天,但是我尤其喜欢这里的冬天和夏天,特别是夏天,一点都不热,很凉爽,去外面可以开开心的的逛一整天也不会大汗淋漓。冬天屋里也有暖气,每天都穿个短袖,以前在南方经常晚上冻的睡不着觉,现在冬天地暖开着,家里舒舒服服的。以前我很少吃面食,来了这里也慢慢接受吃面条了,可能是我们那儿的面食没有这儿好吃吧。不过我还是不会吃馒头…虽然面食好吃些,但是街边饭馆的做菜水平不太好,只能找到几个比较好吃的饭店,在吃这方面确实是不如南方,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对吃的不是那么讲究,以饱腹为主。但是!!!这里的饭菜份量都很多,吃着吃着就吃多了,然后就长胖了,因为老板都比较实诚… 来了这里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皮肤干燥了,总能上火,以前从来不流鼻血,来了这边经常流,而且明显地感觉到皮肤没以前好了… 各位山西大佬不要怼我,确实这里对皮肤不太友善,与空气干燥和灰尘大有关吧…我看到的这里的女同学一般肤色都比较黄,脸上会坑坑洼洼的,我们那的女孩普遍都白好几个度,皮肤都比较光滑。刚开始大家都很羡慕我皮肤好,现在我也快和她们差不多了… 这既有空气和气候的原因也和个人保养有关。但也不要灰心,我记得刚来的时候,朋友普遍都觉得山西可能空气非常不好,因为挖煤矿的缘故。但是我来了之后,每天看到的天空都是蓝蓝的,空气一点都不差,并没有到那种污染什么的程度,要我说比武汉空气还好些,根本不像他们说的那样。还有这里的人很少,一个太原市只有四百多万人,我们那一个地级市可能就三四百万了。所以地广人稀,马路上从来不会人挨着人,人挤着人。我经常拍这儿的风景照片给他们看,没事去汾河公园溜达,然后去长风商务区逛逛,结婚的时候还邀请了他们来太原玩,现在我简直化身太原宣传大使,向各种朋友普及太原的旅游景点。作为半个山西人,我总是希望太原越来越好的,所以有的时候有些问题会毫不留情的跟我老公指出来,他经常跟我因为这些事情拌嘴。但是现在,面对我自己老家的朋友的误解,我总会站出来为山西说话,我会告诉他们根本不像他们想的那样,来看看这几年的变化就知道了。虽然太原发展的没有那么快,但是太原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发展的起源之地,只不过是在现代的发展步伐慢了几步,往前看,未来一定能越来越好。



其实还有好多要说的。还没来得及说。有时间在说吧。


user avatar   Deep_How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朋友带进知乎,其实本来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出于对生我养我成长的故乡极致的热爱之情而写,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这篇回答会这么火热,承蒙大家的关怀,感激不尽。我本人是一个开明的人,特别希望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太原,也欢迎大家转载到别的平台。本篇回答寻找资料和撰写历时一个多月,虽然是我自己所写,但是引用了好多文献,以及身边的好多朋友的帮助,在此我一一列举。前面综述引用自百度百科“太原”。公交信息来自太原巴士网,QQ问路群:537974595,微信公交信息查询平台搜索“太原巴士网平台”,微信号:taiyuan_bus,微博搜索“太原巴士网”,会为您提供最新修路导致公交改线的情况。语言板块引用自殷丽娜《太原市城中村方言语音调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 , 2014(原论文作者因本人无法联系,特此说明,若原作者看到,本文内容涉及到您知识产权,请您与我联系,我会及时删除)和QQ太原话讨论群“雨逅旳、迗涳>温熙晴”,群号70502215。部分图片来自微博公众号“太原同城会”。希望朋友们转载的同时注明“转载自_ _平台Deep How在“如何评价太原这个城市”下的回答”,希望您给予理解和配合。



--------------------------------------------------------------------------------------------------------------------------

我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对太原的历史人文地理什么的不敢说什么都了解但是多少都知道点,所以来凑凑热闹。百度百科的内容大家都能查到,我综合一些百度上的东西和家里人给讲的以及生活当中看到听到的和大家谈一谈。


行政区划


在我出生的时候太原市并没有什么迎泽区小店区神马的,1996年,太原市有南北城区,南北郊区,因为有汾河,河西岸相对比较落后,但是地方也很大,就划定叫河西区,古交市,清徐阳曲娄烦三县。说一些各区所辖街道办和乡政府,南城区驻棉花巷,包括柳巷街道办(街道办写的太麻烦,直接省略了)、文庙、迎泽、桥东、双塔、坞城、北营、老军营、庙前;北城区驻解放路,包括巨轮、三桥、鼓楼、杏花岭、坝陵桥、大东关、职工新村、敦化坊、涧河、尖草坪、古城、迎新街、南寨、上兰、光社;河西区驻西矿街,包括下元、万柏林、和平、义井、罗城、南寒、白家庄、大虎沟、开城里、杜儿坪、千峰、官地、兴华;南郊区驻小店镇,包括小店镇、北格镇、晋源镇、晋祠镇、刘家堡乡、西温庄乡、亲贤乡、黄陵乡、郝庄乡、杨家峪乡、孟家井乡、金胜乡、姚村乡;北郊区驻柴村镇,包括柴村镇、上兰镇、向阳镇、阳曲镇(今尖草坪区阳曲镇,并不是阳曲县)、东社乡、小井峪乡、西铭乡、化客头乡、王封乡、马头水乡、柏板乡、西乡、新城乡、小返乡、中涧河乡。没有具体标注出来感觉有点乱,但是基本上南北城区和河西区都是城区,南北郊区则是外围地带。在1997年5月8日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国务院批准撤销以上五区,并且重新划定合区范围,设立小店区(140105),迎泽区(140106),杏花岭区(140107),尖草坪区(140108),万柏林区(140109),晋源区(140110),所以咱们父母辈的人姥姥姥爷辈的人,一提到北城区南城区什么的,还是感觉特别亲切。


这是一张太原以前的地图,是不是感觉相比今天城市规模小的很多。

太原的街巷十分规整,大体呈棋盘状,大致东西为街,比如迎泽大街、府西街、南内环街等等,南北为路,比如建设路、五一路、解放路等等。在2013年太原大兴城建以后,许多公交站站名重新更换,把过去车站以附近的企业、单位及不存在的建筑命名的站名全部更换成某某街某某路口或某某路某某街口,这样外地的朋友来了更容易找到目的地。比如曾经并州路从广场由北向南的车站为广场、并西商场、塑料公司、山西报社、大营盘、二营盘、电机厂、北空干休所、三营宿舍、三营盘、八一路口、坞城路、山西大学、山大南门、司法学校…更换为广场、并州北路青年东街口、并州北路并州东街口、山西报社、并州北路南沙河桥口、并州南路新寇庄北街口、并州南路狄村街口、并州南路狄村南街口、并州南路亲贤街口、坞城路长风街口、坞城路坞城西街口、坞城路学府街口、山西大学、坞城路许坦西街口、司法学校…再如前段时间改造扩宽的五一路也把五一大楼改为了五一广场北、桥头街改为了五一路桥头街口。当然也有一些小街巷不合东西为街南北为路的规则,比如国师街、三墙路(太原人民习惯把柳巷以北的西肖墙、上肖墙、北肖墙统称为三墙路)、天地坛、三圣庵、皇华馆、南校尉营、后铁匠巷以及我也搞不清的各种旱西、桃园几几条,小街巷因为明清太原城的原因地名更改过于复杂,而且更改之后附近居住的市民也不会短时间更改,所以太原的小街巷名字还是不太规整,但是市区主干道名称还是比较规整的。


气候特征


用"冬暖夏凉"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这一点经常生活在太原的朋友可能感觉不到,每年最热的时候在入伏以后,白天最热就是35度左右,然而到了夜晚气温会下降很多,然而热的天气持续不了几天,这也是近几年太原做宣传是避暑圣地的理由。相比周围城市来说应该算是早晚温差大了,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那种忽略 我觉得造成太原这样早晚温差大的气候原因可能是因为太原这个地理位置,太原被东山西山包围着,初高中地理我们学过,白天刮谷风,夜晚刮山风,东西山的风刮到太原盆地,所以夜晚太原气温会下降的特别大。到了冬天气温最冷也是在三九四九天,小时候没有气温的概念,印象中都是棉袄棉裤的,长大以后有了气温的概念发现最冷也就零下15度以内,可能因为人口增加城市热岛效应的缘故,去年厄尔尼诺年,仅有一天墨迹天气预报零下22度,然后一整天也就零下17度,太原人民已经感觉要冻死了。相比其他省会好很多了。


太原盆地


经济发展


有利就有弊,有东西山为太原高温的天气做屏障,自然也就限制了交通,人员流动和经济发展。太原人给外地朋友的感觉可能有一些闭塞应该和本身走不出去有关。我们勤勤恳恳的胡富国省长为山西修了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这才打开了太原人进京的高速公路。百度百科上写的山西拥有3899.18亿吨煤炭储量,占全国26%,太原也一样是以煤炭行业为主,东山西山古交都有大量的煤炭储量。也因此兴起了一些和煤炭有关系的工厂,比如太重太矿做的采煤机。有了煤炭方便炼钢,所以才有了享誉世界的太钢等等。也有一些军工企业,比如机床厂,晋机,汾西重工。总之是没有脱离重工业。现在正在向旅游业转型,希望有一天把工厂都搬出太原,留下美好的蓝天吧。


"十里钢城"太钢不锈


悠久历史


这个太多太多了,提一些常识和一些鲜为人知的。大禹治水大家都知道,但是咱们太原甚至整个汾河地区有一个比他治水还早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台骀(dài),现在公交车每天做广告的台骀山就是为了纪念他命名的这座山。


台骀山冰雕台骀像

太原之所以被称为“龙城”,是因为从古至今太原出过很多皇帝,记得从一本书中看到说的最早是汉文帝当皇帝之前被封到太原当王,之后的景帝也出生在太原,他们认为太原是"龙潜之地",所以太原自然就是龙城了。汉朝开始就划定各州,太原叫并州,所以并州这个称呼在汉朝就一直叫到今天。晋阳这个叫法更是可以追溯到太原建城时的春秋末期的前497年,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太原举行过纪念建城2500年的仪式。


银装素裹的拱极门

不得不提的一位君王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出生在晋阳,于是修了一座晋阳宫,好像是叫大明宫。大概位置在今天晋源区古城营村一代。小时候看的鲍国安主演《少林寺传奇》,里面王刚演的那个纵欲酗酒的高洋总之是没有什么好印象。除了修晋阳宫,还开凿天龙山石窟,也有说是他爸高欢修的。是人家修的避暑宫。到隋朝,隋炀帝被封到晋阳,这又是一个世人皆知荒淫无道的主,又在此基础上扩建晋阳宫,曾经有个节目里介绍天龙山的时候说杨广的晋阳宫,在晚上人家是不用蜡烛什么照明的,人家晋阳宫里放着一千多颗超级超级大的夜明珠,借助月光照射进来,夜明珠的亮度就能照亮整座宫殿,这才真是真正的有钱啊。之后李渊李世民从太原起兵,这都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传的段子,说隋末,李世民向李渊抱怨"杨广外狗皇帝不知道听上谁的谗言咧,要把咱们姓李的全杀老了,咋办呀?"李渊眉头一紧,深深地喝了一口汾酒,把酒杯往地下一摔,抬头看看几个儿子,说了两个字:“闹他!”然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诞生了。哈哈哈,当然这个应该是没有任何依据网友们编着逗笑的。因为晋阳以前有唐国的说法,所以国号"唐",因为李氏家族起源于太原,包括之后的女皇武则天也是太原人(文水人,今天隶属于吕梁市),还有太原已经是北方重镇,是抵御北方匈奴的重要城市,将长安洛阳太原定为"三都",太原是北都,后来也叫北京。据说当时唐朝把制造铜钱的机构放到了太原,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可见太原在唐朝有多重要。忘了在哪里看到的说太原出土过奥斯曼帝国还是拜占庭帝国的货币还是戒指来着,总之是说明从南北朝到唐朝这个开放的时期,虽然不及长安洛阳,但是太原已经真正的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了。



也正是因为太原是李氏家族的老家,而后北汉政权又是最后消灭的王朝,遭受了宋朝赵光义的屠城,这孙子绝对是太原人民的永世不能忘的仇人,他说太原除了好多皇帝,所以太原是"龙潜之城",所以要灭掉"龙脉"。因为太原城坚固,易守难攻,使宋兵损兵折将。还有是说什么道士说"参商不相见(宋起兵商丘,商星分野,太原是参星分野)"中央强盛时太原最后才服从,中央衰弱时太原最先扰乱,然后宋太宗决定毁太原城,先是火烧晋阳城,"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然后又引汾河水两次水淹太原。这样近千年的锦绣太原城就被这货闹的毁于一旦了。然后重修太原城的时候全部修成丁字街,意思是"钉破龙脉",使龙城再不会出现一位皇帝。然而保他大宋江山的还不是杨家将么?说到杨家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为保大宋江山被佞臣潘仁美害死。因为姥姥曾经是戏曲演员,从小给我讲好多故事。大家都知道杨家将,可好多人不知道还有个呼家将,呼延赞什么的,他家也是太原人,到头来还是太原人保他大宋。


《穆桂英挂帅》中于承惠老先生饰演仙风道骨的呼延赞

到南宋金政权统治了山西,出了一位诗人叫元好问,写下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首《雁丘词》就是元好问在太原科考时汾河岸边所做。在今天汾河公园还有人造的石头写着"雁丘"二字。到明末清初太原有出生了一位传奇人物,就是傅山,傅山的书法已经写的很好了,但是被人称为"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可见他真的是一位全能的人才。现在太原碑林公园还有他字刻成的石碑,他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对于傅山的造诣,老太原人最了解的一定是一种食物。其实山西这么多年经过各种文化交流,比如刀削面,油糕,小米稀饭,馍馍(馒头),过油肉,羊杂/羊汤好多食品都在各地都有,只不过各地做法略有区别,但是唯独这个食品出了太原你一定吃不到的。它的名字可能也会吓人一跳,这个食品叫头脑。古时候叫八珍汤,是八种大补的药材/食物制成。相传是傅山为了孝敬母亲,为了创制了八珍汤,后来传给一家姓朵的回民老板,饭店叫“清和元”,也叫“杂割清和元头脑”,因为明亡以后被清朝统治者统治,他坚持自己是明朝人,誓死与外族抵抗到底,取这个名字寓意就是要切下清朝统治者和元朝统治者的脑袋。在家人小时候去清和元吃“头脑”的时候还会一并买烧麦和一种叫“帽盒儿”的食物,头脑稍梅帽盒子这三样是一起吃的。上大学去了外地竟然吃到了猪肉烧麦。。。真的是不可思议。除了“帽盒儿”没吃过以外,头脑烧麦都吃过清和元的。头脑不建议年轻人喝,反正我是不爱喝,但是清和元的烧麦不是一般的好吃。说着现在嘴里都流口水了。哈哈哈。以前老太原人去吃头脑一般都是天不亮就去排队吃了,所以店主会在门前挂灯笼,到现在,冬天的时候好多饭店门口挂着灯笼就是说他家饭店里有头脑,而且现在头脑在太原大街小巷好多饭店都卖,大多可以办月票每天去吃。所以冬天老大爷老大妈大多会早起去离家近的饭店吃头脑。


晋剧《傅山进京》中谢涛老师饰演铁骨铮铮的傅山

近代不得不提的就是阎锡山,阎锡山统治山西38年,修窄轨铁路,还有那个"督军姓甚孟姓甚,孟与督军打对门"和"孟不饥"的故事也应该不用提了,大家应该都知道。


老年的阎锡山


旅游景点


说起旅游必须要说的就是太原八景,就是古时候说太原最具代表性的八个景观,分别是汾河晚渡、烈石寒泉、双塔凌霄、巽水烟波、崛围红叶、土堂怪柏、天门积雪、蒙山晓月。

汾河晚渡:汾河公园,现代的景观不做过多介绍,和历史有关的就是雁丘,在汾河公园东岸迎泽桥到南内环桥中间,汾河公园免费,北起胜利桥南至南内环桥(汾河公园中心区域,往北可至柴村桥,往南可至祥云桥以南。适合晨跑锻炼身体及放风筝。


汾河景区的雁丘

烈石寒泉:在二龙山下的中北大学西南,窦大夫祠内,相传冬天温,夏天凉,夏天三伏天的时候都可以冰凉刺骨,今天泉水已经干涸了,但是窦大夫祠值得去,窦大夫祠纪念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堂,“明三暗五”,透玲石碑,神龛梧桐,二郎手印。。。山门东侧有彩塑白马,红马。相传有一天夜里红马跑出正门,正殿右侧的二郎神闻讯赶来被门槛绊倒留下手印。寒泉旁边泉亭旁有宋徽宗所题“灵泉”二字。寒泉消失可能是因为太原开采煤矿导致地下水下渗所致。门票20,开放时间8:00-17:00,自驾游可沿滨河东路一直往北走,到中北大学(主校)南门往西(左拐)走367米处。公交出行的朋友可在胜利桥东乘坐15路(¥1)、835路(¥2)、835支线(¥2)建议喜欢历史遗迹的朋友们去。


烈石寒泉

双塔凌霄:要说太原市的地标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双塔寺,双塔又在1985年被当做市徽主图案,是当之无愧的太原市地标性建筑。双塔寺又名永祚寺,双塔一个是54.76米,一个是54.78米,总之是相差2厘米。一个叫文峰塔,一个叫宣文塔,文峰塔塔身略微向西北方向倾斜,当时工匠这样设计的缘由不知,有研究人员认为这样设计正是因为太原盛行西北风,又在东山前沿,这样可以抵抗西北风对塔吹的阻力。太原和日本姬路市结为友好城市以后,日本友人在姬路市仿建了双塔,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最终发现在日本姬路市的太阳公园内,如果在日本的朋友可以探访一下。再多的就不介绍了,大家肯定再清楚不过了。百度百科写的夏季30元,我记得我以前去的时候是20元。忘了是哪座塔了,我去的时候可以登塔,在塔顶可以眺望太原市区。开放时间8:30-17:30,刚才在太原巴士网公众号里看到,现在812终点站不去双塔寺了,所以公交出行的朋友可以坐车到服装城站下车沿新开南路,郝庄正街,永祚寺路可以到达。自驾游的朋友一定要导航对了,别去了双塔烈士陵园,哈哈。建议外地朋友和求学的朋友去。由于双塔寺内有数千计珍贵牡丹,建议五月去。


文笔双峰永祚寺双塔

巽水烟波:位于文瀛公园内,文瀛公园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最早在辛亥革命后成为文瀛公园,1928年改为中山公园,1937年改为新民公园,1945年改为民众公园,解放后称人民公园(姥姥辈的都这么称呼)1982年改为儿童公园(我们年轻一代都这么叫)2009年正式恢复原名。园内现存孙中山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状元桥,省立一中旧址(太原五中前身),国内唯一的木结构万字楼建筑。小时候太原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天文馆就在里面。有好多朋友甚至太原人都不知道为什么那里叫海子边?是不是太原原来是沿海城市?其实“海子”是老太原人对湖泊水潭的叫法,海子边指的就是文瀛湖旁边的道路。门票免费。建议乘10路(¥1)、25路(¥1)公交至柳巷柳南站从开化寺街进,或柳巷站三圣庵进去有个小门,或乘坐4路(¥1)、805路(¥1)、820路(¥1)、(864、102、105暂未恢复原线)至五一广场北站下车,沿皇华馆进入。柳巷一代不好停车,建议不要驾车。


文瀛湖畔

崛围红叶:崛围山,其实两个字的读法是“屈围”,是指崛围山山势嵯峨高耸,山峰曲折迂回,所以叫屈围,本来是山字旁一个屈,山字旁一个围,但是输入法没有这个字,只有山字旁屈,读法是jué,所以后来大家都叫崛围山。崛围山的红叶最著名,现在每年十月份都有登山节。南为青峰,北为飞云峰,现在旅游开发以后登山有石阶,在父母辈爬山的时候是没有石阶的,就是类似于现在驴友们爬山一样纯靠旁边的枝条灌木往上爬。飞云峰上有一座七级舍利塔,塔下有当地村民卖沙棘,山西话叫醋溜溜(liǔ)。没有吃过的外地朋友可以尝一下。下山是公路,车辆很少,大多数是登山爱好者,下山途中可以看到两棵树长在了一起,这里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是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家里不同意,最终抱在一起跳崖身亡,后来从悬崖边上长出这样一棵树。下山途中还会看到一座寺庙,叫多福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之一。寺内有红叶洞,是傅山先生读书处。崛围山免费,多福寺门票好像是15。乘坐12路支线(¥1)326路(每日下元7:30发夏17:30/冬17:10发往返时间125分钟)在呼延村招呼站下车,可以到达呼延村,即可登山。


登顶太原城尽收眼底


秋日里的崛围山

土堂怪柏:净音寺,“净土之因缘”含义,又称“大佛寺”,内有一尊9.46米高的大佛,大佛为黄土材质,由于在世界上是保存最完好的土佛,所以也是世界最大的土佛。关于大佛的来历从小家人给我讲的和百度百科上的差不多,就是一个樵夫和一个牧童每天经过这里都能隐约听到有人说“放我出来吧”,有一天两人闹了别扭,又听到有人喊“放我出来吧”,生气中的两人说“想出来你就出来吧”,然后瞬间山体崩塌,出现一尊大佛,牧童和樵夫也被土石埋住就此坐化为大佛的左右护法。以前还看到一个传说,是说一名妇人做梦,梦到有一尊大佛每天遭受日晒雨淋,梦醒后决心要找到大佛为其修建一个庇护的场所,带着女儿走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可是这么大的佛仅靠她们二人怎么能建起来阁楼呢?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中有一位老者说见你们虔诚给你们一袋米去卖,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办成你们想做的事。醒来真的发现身旁有一袋米,母女俩卖了这袋米仅仅换来一点点钱,只见米空着的米袋又装满了米,然后他们继续卖米赚钱,最后攒够钱顾了工匠修阁楼,等修好阁楼母女俩也坐化在了大佛旁边。寺中柏树林立,每一棵都长的十分奇特。关于土堂怪柏的传说又是一只军队将军带着部下在寺中小憩,寺中的住持对将军说,你虽能统领千军万马,可你却数不清我寺中的柏树。将军不服气,可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又令士兵在每棵树上挂一张帖子,数完后又出现许多没有挂帖子的树。将军称赞“真乃神怪也”。门票13,可以乘坐326直达寺外公路或驾车行至汾泉路。建议信仰佛教的朋友们去。自驾的朋友建议一天时间早晨爬崛围山,下午去净音寺窦大夫祠。


土堂大佛


寺内古柏

天门积雪:在尖草坪区东关口村,这个景点我没有去过,所以不做过多介绍。可以乘坐309路(胜利桥东发车时间:6:30,10:00,14:00,17:30;
杨家井发车时间:07:55,11:25,15:25,18:55。¥2)、833路(夏季:胜利桥东发06:00 09:00 12:00 16:00 18:30;
冬季:胜利桥东发06:00 08:40 11:20 15:30 18:00。¥2)东关口站下车,自驾请自行百度地图导航。


天门关

蒙山晓月:蒙山大佛,是北齐高洋帝修建的,由于历代不同程度的无人保护到今天已经损毁,1980年南郊区地名普查中发现其遗迹,82年探索“大肚岩”发现大佛身体,但佛头丢失了。1995年李晋祥老人开始四处打听大佛遗迹,两年后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重新发现大佛,老人投书有关部门。2005年省文物局督促太原市政府尽快指定保护方案,之后政府根据史料记载“高二百尺”(按唐尺换算成今63米)电脑复原了大佛佛头,之后又重新恢复了千年前的大佛神韵。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高二百尺(合今63米)摩崖大佛。比阿富汗巴米扬大佛(53米)高10米,由于对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开凿时间不确定,认为3-7世纪,按7世纪算晋阳蒙山大佛早巴米扬大佛一个世纪。比乐山大佛(71米)低8米,开凿早乐山大佛162年。论年代是当今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论高度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我曾经去过好几次,第一次是在景区对外开放不久,记得是盛夏时节,那次正好赶上一次日食,应该是2009年7月22日,第二次是2014年4月19日,当时门票免费,可选择步行上山,也可选择山门口的观光车进山,每人十元,上山购票后可免费乘车下山。贴吧里有人发帖在2015年10月观光车12元,票价仅供参考。自驾的朋友可沿晋祠路从罗城村进入。乘公交的朋友可以乘坐58路(¥1)终点站58支线(¥1)在蒙山大佛景区站下车,也可乘坐5路(¥1)、308路(¥2.5)、310路(¥2,6:00首班车,每隔50分钟发一辆,末班车19:30长风商务区发)、804路(¥2.5,普峰20-30分,高峰12-15分,夜间20分)、839路(¥2,高峰20分钟发车,普峰30分)、848路(¥3.5,高峰30分,普峰40分)、858路(¥1)在罗城站下车,步行2.1公里进入,年老体弱者不建议此方式。适合大多数人参观。


佛头修复中


穿着八百斤重僧袍的大佛

其他景点

晋祠公园/晋祠博物馆。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难老泉,宋代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讲两个小故事,这是姥姥姥爷年轻时候听当地村民流传的故事。传说金胜村的柳氏嫁人后天天遭到婆婆殴打虐待,每天让她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每次挑回来的水只要前面桶里的,诬陷她说后面桶里的水被她放屁弄臭了,并且把桶做成尖底不让她在途中休息。柳氏的遭遇让王母娘娘看到,王母娘娘新生怜悯,化作一个骑马的人,途中遇到柳氏挑水回来,对柳氏说我的马有些口渴,可否让我的马喝些水,柳氏说,可以倒是可以,让马喝后面那个木桶中的水吧。可是马却非要喝前桶中的水,柳氏觉得既然马想喝前桶就随它吧,它喝完我再去挑水好了。第二天骑马人又在那里等候借水,第三天亦是如此,骑马人心生疑惑,说为什么不把后面马桶倒回家里的水瓮再去挑水。柳氏告诉骑马人实情,骑马人给了她自己的马鞭,说你把马鞭放到瓮中,一提即可满瓮,但不可将马鞭提出水瓮外。不用挑水了柳氏准备回娘家看父母,告诉婆婆将马鞭一提水即可满瓮。婆婆发现后,觉得柳氏再不用辛苦的挑水了,歹毒的婆婆从瓮中拿出马鞭直接扔了出去,没想到瓮中涌出大水,水流不止,柳氏闻讯赶来,慌乱之中坐在水瓮上,慢慢的水也停了,柳氏也坐化。后人尊称为水母娘娘。柳氏坐化后,婆家和娘家人因为两村人打水起争执,晋祠泉水有十孔,两村人商量在油锅中放入十枚铜钱,各村拍出一个身强体壮的人捞铜钱,谁捞的多,哪个村打水的泉眼就多。最后婆家捞了七个铜钱,娘家捞了三个铜钱。可之后人们却发现,这七个孔数量上占优势但是水流却很小,七个孔的水也没有三个孔的水量大。(详见晋祠博物馆官网“水母娘娘”和“张郎三七分水”故事,和我写的略有出入)旺季8:00-18:00,淡季8:30-17:00,旺季80元/人,淡季65元/人。自驾的朋友走晋祠路即可到达。乘坐公交的朋友可以乘坐308路(¥2.5,百度百科上写的8路,由于历史原因停运,后更名308路)、804路(¥2.5,以前的20路)、856路(¥2.5,以前的20路支线)、848路(¥3.5)、301路(¥1)、302路(¥1)、317路(¥1)、319路(¥1)在晋祠公园站下车即可到达[804支线不路过晋祠公园,外地朋友乘坐804的时候需注意]


晋祠铁人 你们记得86版西游记第18集扫塔辨奇冤中,奔波儿灞害白龙马时的场景么?




没错,86版西游记祭赛国就是在大同云冈石窟和太原晋祠拍摄的


难老泉


鱼沼飞梁

天龙山石窟,本名方山,后因北齐时期修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的称为天龙山了。创建于东魏,高欢开凿2,3号窟,后高洋建立北齐,晋阳为别都,于是继续开凿了1,10,16号石窟,北齐到隋朝间开凿了11号窟,隋朝隋炀帝杨广继续开凿8号窟,其余18个石窟均为唐朝开凿。不同时期开凿的石窟反映出不同的风格。门票30元,到晋祠后乘坐当地私家车前往。前段时间新闻传出私家车坑乘客,绕路,乱收费等事件,游客需提前和司机商量好价钱。建议春夏季节前往。


漫山阁

龙山石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道教石窟,开凿于元代,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吕洞宾等雕像。童子寺,佛阁壁画揭示佛阁布局揭秘唐代佛教的繁荣。寺中还有北齐燃灯塔,燃灯石塔高四米,由僧宏礼禅师创建,是我国最古老的燃灯石塔。相传有二名童子藏于此山隐修,见山石俨似世尊,遂镌佛像。由于龙山没有去过,所以不做过多介绍。门票20元,自驾的朋友走晋祠从路西镇村进入,乘坐公交的朋友可以乘坐308路、310路、804路、848路西镇站下车。


神像头部被盗

太山龙泉寺,原名昊天观,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初为道教,金元被毁,后重建为佛寺。工人维修蓄水池时发现地宫,地宫内发现石函,石函中有一座金棺,金棺内放着一颗佛舍利。我记得那时太原电视台还直播发掘现场,先是石函,打开后是铜棺,铜棺里面是银棺,银棺里才是金棺,然后被拿到北京做后期工作了。然后过了段时间我去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发掘完毕。应该在2009年7月之前。门票二十元,308路、804路、856路、848路、301路、310路在乱石滩站下车,沿太古线进入。好像有那种一票通从蒙山把游客送到太山然后再回蒙山还是晋祠来着。建议游览路线晋祠-天龙山,蒙山-龙山-太山。


龙泉寺牌坊


交通


铁路

铁路方面2005年由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分局、大同铁路分局、临汾铁路分局合并成立太原铁路局。主要铁路有同蒲线、大秦线、石太线、太焦线、侯月线、京原线、孝西线等等。太原市区还有上兰村支线、西山支线、东晋支线、玉门沟支线等等。高铁线路有石太客专(是我省第一条高速铁路,2005年开工,2009年通车,是我国"四横四纵"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西客运专线(目前只有太西通车,这个印象很深,太原南站使用的时候北营站同时退出历史的舞台,那天正好是我大学报道,报了到下午我又回太原了,上午还是路过的北营站,下午走的太原南站,大概时间在2013年8月22/3号,当时还不允许在太原南站换乘,大概到2014年客专正式投入运营,对于大西客专好多大同的朋友抱怨说这条铁路已经成太西客专了,据说今年8月12号大原段已经正式开工了,也是我国"八纵八横"的主要干线)、郑太客专(建设中,是我国"八纵"之一呼南客专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境内途径太原南、晋中、太谷东、榆社西、武乡西、襄垣东、长治东、长治县、高平东、晋城东)、京太高铁(感觉应该是延京原线走忻州五台对接津保高铁)


和谐时代之前的晋龙号动车组



已经退役的韶山1型电力机车


太(古)岚线上的客车水牌



曾经为太局立下汗马功劳的由铁道部向前苏联进口来的ВЛ80型电力机车,全部配属于当时的京局太北机务段。

航空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华北第三大国际机场,2011年引进首家韩国韩亚航空开通太原至首尔(仁川)航线,之后又引进澳门、台北、曼谷、香港、大阪(静冈)、新加坡直飞航线。今年6月我记得开通了太原至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的直飞航线。



太原武宿机场

城市公共系统

1927年开通军工路口到红市街线路。
1937年太原沦陷,日本人取消原公交线路开通新南门到彰德门线路。
1949年全市仅有6辆公交车,穿行于新开路、红市街、府东街、鼓楼街、西羊市街。
1952年开通了1路并州路至太原钢铁厂(使用日本人留下的三菱车)、五一路至兰村、广场至晋祠3条公交路线。截止2014年7月太原已有230多条路线,2501辆车,年运送乘客3800万人次。1960年第一条无轨电车101路开通运行。






老1路和老2路支线车。小时候最喜欢站在铰接车中间转盘那里,当时经常坐11路去火车站倒车,从广场开始那个转盘就转来转去,简直我们这代人的记忆。

1978年成立出租车队。
1983年取消原1路(北宫至迎新街)开通下元至火车站的1路公共汽车,配备38台铰接车,日客运量12万人次,成为太原市东西的主动脉。
1989年,太原市公共交通公司购进20台小公共汽车(小巴)。
1993年,引进10台英国产右舵双层巴士投入迎泽大街运行。



右舵双层巴士驰骋在迎泽大街上



原车服务于香港地区

1995年耗资千万元购入30台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投入8路(308路,因历史原因取消了8路、14路、26路、30路、31路,今换路号已恢复为308路、904路、907路、905路、906路)、27路,20台无人售票电车投入3路电车(103路)运行。
1998年全市公交车实行无人售票制。
1999年引入公交IC卡。



第一代太原市公交IC卡

2002年开通第一条城际线路太原火车站至榆次老城的901路。



双层巴士的901路支线

2003年城区中所有小巴车停运。
2003年引进双层巴士。



2000年前后同航巴士的公交车

2008年太原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太原市同航巴士有限公司、太原市同业巴士有限公司和太原市同利小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整合为太原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中国最后一批黄河铰接车退役。



被誉为"并州第一车"的1路车

2013年太原市全部小巴线路收编至公交公司。
2013年1路、840路率先加装WIFI。
2013年太原地铁二号线首段开工建设。
2014年因双层巴士排污不达标全部报废处理。






公交"坟场"



等待报废处理的公交车

2014年太原市1路、859路率先使用双语报站系统。
2014年上客无轨电车报废。
2015年太原市首次引进即充式无轨电车。

1-77为市区或近郊线路
101-105为无轨电车线路
201为机场线路
202-412为远郊及村村通线路
501-502为夜间线路(运行时间20:00-0:10)
602-619为原同业巴士线路
801-881为原同航巴士线路
901-909为城际/县际线路

市区、近郊投币1元,成人卡5折,学生卡2.5折,远郊、县际、城际投币2-4元,刷卡同投币价。

随着兰州和西安电车停运,太原电车成为中国最西端电车系统。2007年为了应对迎泽大街的改造,对电车加装辅源系统,使电车在不接触线网情况下也可运行。

线路最长:906路(体育馆-徐沟汽车站)42.6公里,城区线路最长:848路(火车站-固驿)38.7公里
线路最短:阳光丽景专线(普国汽配城-阳光丽景小区)不足3公里
票价最高:城际:903路/903路支线(下元-省高校新区)4元,县际:906路(体育馆-徐沟汽车站)4元,刷卡同投币价。
站点最少:阳光丽景专线(普国汽配城-阳光丽景小区)2站
配车最多:877路(富士康园区-富士康园区)配车45台
配车最少:309路(胜利桥东-东关口)配车1台,其实2014年村村通开通后很多村村通都是1台
白天首班车最晚:878路(胜利桥东-西岭)8:30
白天末班车最早:847路(下元-白道)14:55/13:55
首班车最早:1路(下元-火车站)5:05下元发车
末班车最晚:501路(下元-火车南站)、502路(胜利桥东-火车南站)0:10火车南站发车
发车最快:1路、16路、101路、103路
示范线路:1路(青年文明号)、4路(敬老文明号)、27路(工人先锋号)、849路(女子线路)

市内大型枢纽站:胜利桥东站、下元站、火车站&火车站东、广场站、体育馆站、火车南站、大南门站、财大北校站、财经大学站、北宫站(因地铁2号线施工部分线路停运)、康宁街东口站、小店站、长风街平阳路口站

关于公交卡,分为
成人卡:乘客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到公交IC卡充值网点办理。购卡时收取30元押金,充值金额不限,可以乘坐太原市公交车所有线路,同时享受5折优惠(901-909除外),最多可带两人刷卡。
学生卡:使用对象是太原市各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大学生不能办理学生卡),首次办理需持学校介绍信、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及本人近期一寸红底照片,初中生还需持学生证和小学毕业证,高中生还需持学生证和初中毕业证,每人限办一张,收取30元押金,充值金额不限,可以乘坐太原市公交车所有线路,同时享受2.5折优惠(901-909除外)。新卡办理时同时年检,小学办卡一次年检至小学毕业,初中一次年检至初中毕业,高中一次年检至高中毕业,未年检的学生卡从当年10月1日起自动转为成人卡,由2.5折优惠转为5折优惠。
老年卡:年满70周岁的太原市市民(非本市户口可找派出所出具"暂住证")可以办理,办理时需提供本人老年证、身份证、户口本(暂住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红底照片前往太原市公交集团IC卡中心(体育馆车站附近)办理,首次办理需本人亲自办理,需缴纳12元保险金,卡内上限800次,即可免费乘坐。每年3/15-6/15为年检期,过期未年检即自动停用。年检地点太原公交集团IC卡中心(体育馆车站附近)、下元公交IC卡充值点(下元车站附近)、胜利桥东IC卡充值点(胜利桥东车站附近)、尖草坪公交IC卡充值点(电车终点站附近)
叮咚卡:此卡仅限公交公司职工及其家属子女使用,办理方法请致电公交公司服务热线7249876

公交自行车

2012年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正式开通,目前规模全国第一。
乘车人凭公交IC卡缴纳200元押金预存30元租车费用即可使用。第1小时免费,第1-2小时为1元/小时,每次1元,第2-3小时收费2元/小时,每次3元,第3至24小时3元/小时,每次在3元基础上每增加1小时加收3元,24小时内最高费用66元,24小时后30元/小时,每次在66元基础上每增加1小时加收30元,最高收费1500元。费用在还车刷卡时扣取。

太原市公交系统真的是大大方便市民出行,相比全国公交系统价格比较便宜,服务热情。好多外地朋友第一次来太原的时候就被太原公交的服务吸引到,比如您上车的时候司机都会习惯性的说"您好,欢迎乘车",下车的时候又会说"下车慢走",这对于太原市民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真的吸引到我的是每年过年初一至初三的时候,每次上车司机都会和乘客说"过年好,欢迎乘车",搞得我有点想给他压岁钱的冲动,哈哈哈。大概从去年开始市区内公交车没经过人行横道的时候都会缓慢刹车,为行人和乘客提以警示,保障每个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略有争议的是公交车最前面会坐一个安全检查员,这个是太原市政府为了保障公共交通安全做的举措,好多人发现他们带个红袖章坐在最前面,车厢内坐满了人有老年人或残疾人乘车他们也不让座、然而他们还无所事事。其实这些人是政府对40/50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与公交公司无关,所以乘客们对他们有什么意见请不要向公交公司投诉,投诉也没用。而且公交公司对他们也没办法,人家们到点才上班,到点又会下班,不会陪公交司机早出晚归,只有公交司机早早地出车晚晚的回来。近几年公交公司对司机的福利也减少,好像每天限跑3趟,并不是多跑多挣,冬天又黑又冷司机们还得早早地出车,夏天中午那么热,有些公交车没有空调他们也得辛苦的在路上奔波,虽然没有公交司机的亲戚朋友,但是经常乘坐公交车的我们深知他们的不易,所以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多担待公交司机的不易。

关于出租车,是太原争议最大的。曾经评为全国优秀,而今却是让许多人非常厌恶的交通工具,与太原市公交车的服务简直天地之差。除各大火车站、机场、汽车站乱收费,议价以外,市区内的出租车还经常以加油、交接班等等原因拒载,在换电动出租车之前甚至有的车直接用牌子写的某某方向。还举行过罢工、自毁车辆的罢工。在网约车进入太原后还与网约车"约架"等等。我相信这些是客运办的责任,每个出租司机赚钱也不容易,有情绪很正常,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定是出租车被客运办打压后的发泄所致,而且也有客运办纵容出租车拒载。近期国家出台政策保障了网约车的地位,出租车现在的服务也相比以前有很大提升,希望出租车早日重回当年的优秀,让乘客们不再厌恶,让司机们不再委屈。


语言


发音

我记得以前百度百科介绍太原话的时候说太原人说的太原话分为两种,一种是新派太原话,一种是老派太原话,大概说新派太原话是六城区人说的,老派太原话是郊区人说的。感觉这个说的过于笼统了。现在有一些太原话爱好者把百度百科更新了以后,大体上说的已经很到位了。太原话属于晋语-并州片。简单介绍一下晋语和并州片,晋语是北方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包括山西大部,内蒙中西部,陕西北部,河南黄河以北地区,河北西部。其中包括并州片和吕梁片(这两个区域是最代表晋语的两个地区),还有上党片,五台片,大包片,张呼片,邯新片,志延片。很多人不知道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晋语并不包括晋南的临汾和运城地区以及山西广灵县不属于晋语区,晋豫交界的晋城属于晋语和中原官话的过度方言。而并州片包括太原市六城区,阳曲县,古交市,清徐县,娄烦县,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市,灵石县,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孝义市,晋中市寿阳县,榆社县,阳泉市盂(yú,是盂不是孟)县。而太原话则包括太原六城区,阳曲县,古交市,从语法和发音的角度上讲清徐话和娄烦话不算做太原话的范畴。太原话分为老派太原话和新派太原话这一点不假,但是我觉得太原年轻人说的带有太原口音的普通话使用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可以单独分出来,不应算作新派太原话。我将外地人听太原人说话由易到难的排一下序。最易懂的就是太原年轻人说的带有太原口音的普通话,简称太普。先从语气助词来说,以前在人人网上看过,太普和普通话在语气助词上的区别最有特点的就是四个语气助词。"呢"用"了"代替,"吧"用"哇"代替,"啦"用"咧"代替,"了"用"老"代替。虚词中"(这/那)么"用"(这/那)来(lǎi)"代替。比如"你闹啥了?"普通话是"你做什么呢?","就这的哇"普通话是"就这样吧","咋咧?/行咧!"普通话是"怎么啦?/行啦!","(两辆车)碰老一下"普通话是"(两辆车)碰(相撞)了一下","(某个地方)那来冷了?"普通话是"(某地方)那么冷呢?"。以上是几个简单的语气助词,太普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在平翘舌音的区分上,在新派太原话中将翘舌音几乎全部发为平舌音,太普中,有些翘舌音还是也会发成平舌音,毕竟是在太原话的基础上硬改成的普通话,有一些翘舌音还是翘舌音(是翘舌音,不是卷舌音,不明白翘舌音和卷舌音的自行百度)。比如c,"检查"会发成"检cá",z,"这边"会发成"zè头(太原话中很少说这/那边,一般说这/那头)",但是年轻人在太普中把一些专有名词还是未改变其发音,比如s,"历史"依旧是"历史",在新/老派太原话中依旧是"历sǐ(此为太原话转换成太普后的读法,新/老派太原话发音和太普有很大区别,后面我会单独介绍)"。上了大学有同学好奇太普中两个有趣的词表示的含义,一个是"噢呀(ào yá)"一个是"噢么(ào me轻声)"。我仔细想了一下具体含义和语境,总结出来的是"噢么"表示的是回答者认为对于提问者提出的问题不知道而做的回答,带着谦逊、委屈、礼貌的语气,比如A:"那个人告你XX学校在并州路上了?"B:"噢么!"C:"今天礼拜天还上班了?"D:"噢么!" 而"噢呀"则表示回答者认为对于提问者的问题他自己理应知道,明知故问,带有不屑的语气。比如A:"山西的省会是太原?"B:"噢呀!"C:"你也在这家公司上班了?"D:"噢呀"。太普的发音主要是在太原六城区,及其周围市县,上了大学发现甚至忻州,晋中市榆次太谷等地的年轻人说的普通话也基本一致。



新派太原话的范围就缩小到只有六城区了,大部分是在太原长大的50后60后70后。新派太原话有太原话的音,但没有继承下来太原话的韵。之前也是有人发现了太原话的特点,总结的一个窍门。什么一声读二声,二声读三声什么的,其实准确的是1声读1声,2声读1声,3声读4声,4声读2声。比如"杏花岭"的"花"字在新派太原话中还为"huā","频道"的"频"字,在新派太原话中读成了"pīn","我们"的"我"读成了"wò","跑步"的"步"读成了"bú"。这就是百度百科里写的"平声不分阴阳"。太原话保留了入声,这一点应该是山西人民的骄傲,晋语是唯一一个北方方言中保留了入声的语种,从唐宋时期入声消失,元代官话已经没有入声,至今在南方和北方晋语保留了下来,其他就是日语,韩语,越南语。但是晋语并没有完全保留下来入声,只有一个弱喉塞韵尾,具体发音方法都是特定的发音,我只记得以前老师讲过一个是"读书"的"读",普通话"dú"入声要读成"duo",再加上太原话平声不分阴阳,就成了"duō",也就是"多"书。



老派太原话的讲究更多,发音难度大,最不易听懂,一些通用词汇在新派太原话和老派太原话已经有很大区别,再加上一些特定词汇会发生比较复杂的变化,年轻人从来没有听过,可以说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太原人也可以说是听外语的感觉了。老派太原话大体上又可以分为北郊区话和南郊区话,北郊区话代表地点是尖草坪区,杏花岭区,阳曲县,万柏林区,南郊区话代表地方主要是小店晋源,其中汾河以东小店话和汾河以西晋源话又有一些细微区别。北郊区话更贴近城区话,而南郊区人们认为不好听,但是南郊区话更贴近古代太原方言。老派全浊不送气字发成不送气清音,比如t变成d,头dóu,桃dāo,提dī;p变成b,葡bū;q变成j,渠jū。还有一些特殊的,x变为h,比如吓(xià)读作"há",鞋(xié)读作"hāi"。根据句意改变发音,最有特点的就是"可"这个程度副词,比如"人可多了",当表示相比之前略降低的意思时,读作"kè",(百度百科中"音调(diao)调(tiao)上声"意思就是如果用太普说出来音调就是3声)意为相比之前人少了。当表示程度副词不与之前比较的时候,读作"kē",(百度百科中"音调阳入"发音的时候音调1声)意为人很多。白读音,宕江摄与果摄合流,白读发音为鼻化o,这个意思就是ang要发o的音。比如"房子"(fáng zi)果宕合流为"fō zi"。再说几个百度百科没有的。禅母字浊音清化后c变为s,最典型的"晋祠"(jin ci)读作(jin sī)。古影母声母为舌尖中鼻音n,挨(ai)读作(nāi)。古蟹摄合口韵母为uei,比如累(lèi)读作"luéi",睡(shuì)读作"suéi"。止摄开口三等字"er"变成"ai",比如耳朵(ěr duo)读作"ài duo"。古效摄开口一等豪韵,东太堡,杨家堡,殷家堡,永兴堡(bǎo)读作"bù",抱读作"bù"。古流摄尤侯韵在市区为"ou",在郊区为"ei",楼(lóu)读作"lēi",周读作"zēi",就(jiù)读作"jiéi"。古咸摄特点为"ie",比如咸(xián)读作"xiē"。古山摄特点为"æ",班(bān)读作"bæ",一声。山摄开口、合口为"ie",比如联lián)读作"liē"。古深摄、臻摄为"uong",比如嫩(nèn)读作"nuóng",不是"nong",韵母有一个"u"的音,再如浑(hún)读作"huōng",当浑(hùn)时读作"huóng",实际中新老派混杂,新派省去了好多白读,浑源也有读成"huòng yuiē",这就是老派在音调上跟了新派的读法。部分宕摄开口三等阳韵、个别宕摄一等、江摄二等为"iɔ",比如羊(yáng)读作"yiɔ"音调1声。简单介绍一下三种太原话。

词汇

年轻人说的太普词汇我就不多提了,作为太原土著还是给大家科普一些老太原人常说的词汇。在这里我先提前声明一下,毕竟人口流动,语言也会跟着扩散到周围城市,周围城市的词汇也会来太原。所以当看到一下词汇和您家乡的话一样时别评论说这是我们的语言,不是你们的语言。


扽dèn


眊māo(现在年轻人以为是猫,因为门镜俗名也叫猫眼)


擩rǔ(太原话念rù)


汧qiān(太原话白读为qiē)


拤qiā


熥(tēng),类似于馏,而非太原话里所讲的蒸。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太原人不说以上词语,其实老派太原话都会使用这几个动词,只不过现在好多词汇被普通话中的词汇代替使用了。

馏(liù)意思是把凉了的食物蒸热,在太原话中也有"蒸"的用法,不同的是蒸是指将生的食物蒸熟,而馏是将已经熟了的食物放凉后食用时再次蒸热。比如蒸馍馍就是将生的馍馍蒸熟,馏馍馍就是将已经熟了的凉馍馍加热。

泄,具体是哪个字我也无从考证,这个字是用于形容卤汤稀释这一变化的动词。我记得在一个节目中采访杨记灌肠的杨老板的时候,他介绍说杨记为什么能称霸太原市场,就是因为卤汤是纯手工制作,而不是用凝胶制作,区别的方法就是你吃到杨记灌肠一倒醋卤汤就会稀释成液体,而加入凝胶的灌肠不会变成液体,还是胶状。来太原的朋友一定要去食品街品尝杨记灌肠。杨叔叔说只有食品街一家正宗店铺,朋友们千万别走错了哦

碉子(diào zi)草瓢(cào piáo)就是指锅,碉子是指比较厚重炒菜用的锅,草瓢是指略薄的锅,一般是用热菜用的锅。

泼死(pē)就是乱跑,对人行动的蔑称。

坎穿,这个词读法我想大家肯定都知道,而且估计这个词不止太原人说,但是可能大家知道这是骂人的话,但是本意是什么我想大家未必知道。我曾经在网上查过,本意大概是说牲畜的***,后来引申为**的意思。

租赁,老太原人爱说赁房子,而不是租房子。

脯子,太原人对胸部及其以上脖子以下部位的称呼。

提,这个动词太原人发音会白读成dī,滴袋子。

糜子,正确读法是méi zi,太原人读mī zi。

袄儿,夹袄,皮袄,即上衣。

腰腰,二股经儿,即背心。

眉术(mī sū),模样。

滴懂(dī dōng),定顿(dìng dōng),即思考,反应(一下)。

谝(撇/撇三),倒歇,前者带有吹牛的胡乱说,后引申为闲聊,后者单指聊天。

惹脏(rē zāng),即脏乱到让人恶心。

枪任(qiɔ 1声 ren 4声),同指恶心,脏。

酸旁烂气,这个词太原周围城市的人也说,形容腐败的食物发出的酸臭味,也可单指酸臭味。

嗬,指动词拿(东西)。

滚(gòng),水烧开这个状态。

起(面),即发酵(面)。

煨(馅),即加入食材并且拌好这一动作

鬼谝六道,不张三道,指胡说八道,也可指贬义的会说。

活伦(huò lōng),一个完整的物体。

霁,天霁了(qī),雨后天晴,雾消散等等,此为古语云销雨霁(jì)。

臾,指抬(桌子)。

惹柜(日鬼),惹道(日捣),丁归社骑(顶鬼十气),指捣鬼。

AA式

刀刀,碟碟(diè diē),盘盘,盆盆,要妖,指小刀,小碟,小盘,小盆,最后一个要特别说明,这个是指勺子,读音区别与背心,背心是yāo yáo,勺子是yào yāo。

牛牛,指小虫子,小昆虫。

ABB式

酒盅盅(zōng zòng),指小酒杯。

跌码码,新派太原话,指碰瓷儿。

合浪浪/合辣辣,指小巷,同北京胡同,上海弄堂。

ABAB式

圪坐圪坐,短暂休息,圪转圪转,短暂逛街。

"滴的",短语的语气助词,没有特殊含义。

称谓

太原人对于称谓也是很讲究的。姥姥是叫娘娘(niàng),老娘(niàng)。伯伯(即爸爸的兄弟)叫佬佬,大佬二佬…,这个称呼是古太原城中和城市郊区的城区,而居住在内外太原城墙附近的人,则是二哒三哒四哒。
妗子,舅妈,这一词好像仅限于以前南郊区人这样叫,北郊区和城区好像没有这种叫法。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不管你说的是太普、新派太原话还是老派太原话,这是咱们太原人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不要觉得不会说普通话讲一口老派太原话像农民很丢人,你们不必自责,你们是咱们太原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应该为自己骄傲,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有些外地人甚至外国人都在学太原话研究太原文化,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太原这片热土上,我们要为太原的明天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饮食


真正走出太原才发现饮食上其实还是有不小差异的,在这里说几个比较有太原特色的饮食习惯。山西因为水土中碱性成分比较多,所以山西人爱吃醋这个特点全国闻名。外省的人知道山西人爱"吃醋",这点出了太原才发现其实太原周边城市并没有太原人能"吃醋",而且其他地方的醋也没有太原的酸,大家知道酒分度数,可大家肯定不知道太原的醋也是有度数之分的,如果你不是太原人吃到了6度的醋那你绝对受不了了,那酸爽估计你们会受不了的。外地的朋友可能知道太原有东湖醋水塔醋,还有紫林醋,但是太原人最爱的还是太原本土的宁化府益源庆的醋,尽管便利店超市都有卖的,但是每当逢年过节桥头街益源庆厂门口总会排起长龙拿着各种壶去打醋,后来宁化府醋也生产出桶装醋,尽管这样还是挡不住太原人民打醋的传统。每当路过五一路桥头街的时候都能闻到醋香四溢。外地的朋友来太原一定别忘了带回去点宁化府益源庆的醋。


宁化府益源庆醋(老字号)

惊蛰吃梨这个习惯貌似除了晋中地区就很少了。百度百科写的还有苏北地区也有这样的习惯,这点我无法考证,但是太原地区惊蛰是一定要吃梨的。惊蛰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还特别干燥,小朋友们容易咳嗽,梨素有止咳润脾的功效,所以流传下来惊蛰吃梨的习俗。



过生日结婚要吃油糕打卤面,油糕就是用糜子碾出来黄米之后再磨成黄米面做成的。然后把黄米面拌好,姥姥说一定不能用和面的和,而且拌,因为水加的很少。拌好的黄米面还是粉状的,放到蒸锅笼布上馏(蒸)熟,馏熟后特别烫,一定要把手先在冷水里凉一下,然后把馏熟的黄米面拿出来再和好。然后往里面包上豆沙玫瑰花生等等调好的馅,这就是素糕,如果油糕再放油里油炸,这就做出来油糕了。每个地方的吃法不一样,大同的同学说他们的糕会沾上肉汤吃,看舌尖上的中国里演的陕北地区会把糕捏成窝窝头的形状。


泡泡油糕

关于太原打卤面和其他地方有很大区别,以前听有同学说他们那里的打卤面就是拉面上面浇一种臊子,而太原的打卤面则是做一种胶状的卤,具体做法是首先大锅里烧水,烧水的时候就放入生猪肉,太原话讲这就是浸(jǐn)猪肉,意思就是将猪肉里的脏东西去除。,这里浸的时候与平时做肉浸法不同,浸出猪肉里残留的脏东西以后把猪肉捞出,将洗干净的鸡蛋皮放入冷水中弄碎,将这些鸡蛋皮冷水倒入锅中,但注意别把鸡蛋皮倒进去,一阵儿猪肉里的脏就会漂浮上来,这时你就可以把表面的脏捞走,重复几次后待水已经干净了再重新把猪肉放进去。如果是已经做好的小炒肉,水烧开以后直接放入锅中即可。再往锅中加入酱油和咸盐,切记不可加入醋,如果技艺高超就不尝咸淡,如果没有那么高水平还需尝一下咸淡。口味正好以后再放入金针菇、木耳、蘑菇、香菇等等,水开以后再勾芡,勾芡完往卤表面打鸡蛋,这一点印象最深,就是把生鸡蛋往锅表面均匀撒到锅里,然后再加入虾米、蟹蓉(蟹肉),蟹蓉还需提前泡在水中,用毡布包住搓成类似于线一样的细条条,然后再撒在表面,现在多用蟹棒代替,油皮,关火,然后表面撒上黄芽韭菜,现在就是韭菜代替。然后还油,还油就是将放有花椒大料的油烧红(烧开)以后,去掉烧糊的花椒大料将油一点一点的往锅里均匀倒,这个过程每次都是最惊心动魄的,因为油往锅里倒的时候溅起来的油超级多,家里打卤的时候就要把锅前面的地方贴点废纸,挡住溅起来的油。这样卤就好了,然后把拉面往碗里捞一半,再往碗里舀一些卤这样打卤面就好了。这些好东西总是很难吃到,以前是家里穷,这些不能天天吃,现在老人老了这么繁琐也不可能天天做,所以总是很难吃到。还有碗子肉(扣肉)小炒肉等等太多了。


太原打卤面

花馍貌似晋中地区的女人都会做,这个在本地人看来并不是什么稀罕物,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姥姥家都会蒸各种样式的花馍,鱼、羊,枣山馍等等,正月二十五填仓节是太原的传统节日,华北地区京津地区也有这个节日,太原有"填仓馍馍实籽糕"的说法,就是在正月二十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为"大填仓",早晚要供奉仓禀神,填仓节吃馍馍是因蒸馍馍用发酵过的面,取其发达之意,又以馍馍是圆形,取其圆圆满满,填满谷仓。我认为在现代社会食物充裕,过年家家户户顿顿大鱼大肉,容易积食,在这一天吃馍馍,面有调理肠胃的功效,所以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正月初十为实籽节,是农民祭祀庄稼上籽头的日子,这一天吃糕原因是因为糕面需要蒸熟,蒸汽要蒸发,有日子蒸蒸日上,发达之意,还有是糕与"高"谐音,也是希望农作物产量越来越高。


中间大的花馍即枣山馍,是腊月二十三供奉灶王爷的贡品,有日子像登山一样,走"上坡路",越来越红火之意。


莜面栲栳栳


山西过油肉


太原老豆腐(豆腐脑)


鸡蛋醪糟汤(海子边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强)


清和元头脑稍梅帽盒子(清真/老字号 Personal Statement: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张把这三样全凑齐的图)


郝刚刚羊杂割(原为鼓楼街羊杂,后因商标问题更名为郝刚刚羊杂割,ps:冬日里排的队再长也一定要等着喝一碗羊杂)


杨记灌肠(ps:吃灌肠只认帽儿巷食品街杨记)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灌肠,灌肠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把肉灌入肠子中做成的肉食,灌肠是用荞面做成的面食,也称素灌肠。其实灌肠和碗托制作过程是一样的,但是碗托是用碗,灌肠是用小碟制作。具体灌肠的含义听杨记灌肠老板介绍说灌肠是以荞麦为原料,荞麦素有下气宽肠,解毒敛疮之功效,所以灌肠就是"灌"到肚子里帮你清理肠道中的东西。也有说是明清时期宫廷将碎肉灌入动物大肠中煮熟为灌肠,后百姓少杀牲畜,而荞麦种植比较多,将荞麦灌入肠中食用,后来省去灌入肠中这一工序而还为碟中制作,但"灌肠"这一名称却保留了下来。灌肠对"三高"、肥胖人群有很大的功效。


遍布太原大街小巷的王萍面皮


南肖墙丸子汤


双合成柳北店(老字号)


六味斋柳巷总店(老字号)




恒义诚老鼠窟元宵(老字号,每当正月十五前,左右两条队能排到钟楼街柳巷口和钟楼街解放路口)


"老汉"元宵(老字号,现在已经逐步形成规模,这是网上能找到的图片)


认一力羊肉蒸饺(清真/老字号)


上帝炸鸡店——年轻人的最爱


大营盘肥肠面(具体开业多久不知道了,反正小时候就天天见,这两家每天下午四五点开业,一直营业到凌晨,有的人开车专门过来品尝肥肠面,人多的时候店门口的并州路都让食客们的车堵了)


太原人性格


说实话一个地方人的性格很难说,毕竟哪个群体都会有各式各样的人。最反感地域黑,但是以下我会比较全面的分析太原人性格。作为年轻一代的太原后生,身边的太原男孩儿拥有很多优点。最让我感觉明显的就是对女孩儿专一,我身边的男孩儿没有一个干过什么背叛什么的,到分手也都是女生提出的,这你也不能说太原男孩儿都是傻乎乎的情商很低的。太原男孩儿情商没有高到让女生整天被耍来耍去的,但也不至于情商因为分手去跳楼跳河的。我们只是情商高,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与女朋友相处,如果被动和吃亏我们心里清楚,但回头对女生的时候还会义无反顾的爱她呵护她。男孩儿和妈妈亲一些,女孩儿和爸爸亲一些似乎这个特点更多一点。恋家貌似这个特点山西人都有?我身边好多人都不愿意去外省上学,有一些国外的朋友回来也是抱怨回了太原好,在国外这不好那不好的。干脆利落中又带着点温柔,这一点从太原话口音就能体现,既有"闹他",又有"噢么"。有很多外地朋友说来了太原发现太原人排外,还有就是自己没能力还觉得别人不行,用山西话说就是"不求行还不虚心"。这一点我不同意。我身边有很多外地朋友,小区里有一个长治叔叔,从我小时候就来到太原给小区里的人理发,十多年了,去理发的小孩儿中年男女老头老太太都有,没见过有人反感他的。现在十多年了,与小区里的人相处的特别好,经常见理发店关门他就和一堆操着太原话的中年男人去吃饭打麻将什么的。还有卖鸡蛋灌饼的夫妇,小区里买他家灌饼的人数甚至超过了双合成手推车的人数。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用心对待太原人,太原人也会真心实意的对你,如果你来的时候就用异样的眼光看太原人自然会得到排斥。对于太原人看外地人以前听出租车司机说过最烦的就是"晋J"的和"晋B"的,还有说"北路家"特别精。我觉得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只产坏人没有好人,我身边吕梁大同的同学也和我相处的很好,对太原朋友说的是我们不能地域黑,不要因为一些素质低下的人就对其他地方产生厌恶,而且这些人也不可能代表那个地方。要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人。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从此化解地域歧视,同为三晋儿女不应该思想上搞分裂和歧视。这段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一个地域的性格按理说是不能总结的,仅供参考。

断断续续的写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最后创作出来。希望大家能在空闲时间看一看。同时也欢迎各位朋友以评论的方式和我讨论你的见解。


user avatar   chang-jing-lu-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方人。第一次来太原,待了四天。来看演出,顺带品尝了太原著名的面食。

说一件小事吧。晚上从酒店出发坐公车去live house。吃饭时间没把握好,演出快要开始了,我还在去往公交车站的路上。那天正好工作日,下班高峰,太原的公交车特别多,而且是一辆接着一辆来。我当时特别急,粗略地扫了一眼手机地图上建议我乘坐的公交车,眼前正好来了辆车,我上去了。我掏了掏钱包,糟糕,还差一元。司机瞅了我一眼,车上只有一对小情侣。我和司机说,师傅你等一下哦,我去想办法。当我朝着车厢后面走去的时候,被司机喊住了,没事,算了算了。


司机见我不停地在看路线图,问了一句,姑娘,你去哪儿。
啊,我去国际能源中心。
啊呀,姑娘。我看你上来的样子就觉得可能坐错了车,所以我就多问了一句。下次上车前先问一下司机,没事儿的,司机会等你的。你看你现在花了钱还坐错了车。那多坐几站吧。坐到迎泽大街下车然后换XXX。一位看上去三十出头的说话非常客气幽默的司机。
嗯,谢谢师傅。额,我没有零钱坐车了。

你先上那辆车,然后问车上的人借一块钱,然后你给他发个红包。这不完事了吗。找个女的,别找个男的哦233

咦,我看看我身上有没有一块钱,有我就资助你。司机在等红灯的时候,努力地掏着身上所有的口袋。可惜也没有零钱。
但是那一刻真的觉得很亲切。
”别太把这事放心上,我们山西人都很好说话的。”
的确,我是那种非常不好意思麻烦别人的人,在向他人提出是否能给予帮助之前,我都会挣扎好久。
等会先把这事给办了,诶,我后面好像就是一辆XXX,等会你下了车直接上后面那辆。

到站了,和司机道了个别,说了声谢谢,从后门下了车。这大概就是一期一会的缘分了吧。

——来自一枚超爱吃面食以及回来后爱上喝醋的南方人


———————————更新—————————————

难得上一回知乎,时间真快啊,四年前的回答,发现点赞数还在不断的增加,谢谢你们的喜欢。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国了,特别想念国内,等回国了一定会再去太原看看的。可太想吃太原的面食了2333


user avatar   di-dao-feng-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dale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xing-qiu-yan-jiu-s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相关话题

  怎样看待「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是好女孩。婊子都装清纯装害羞」这句话? 
  为什么现在网络上越来越常见到「完爆、碾压、史上最强、秒杀、吊打、千年一遇」这种形容程度的词? 
  为什么21世纪2020年还有王陶陶这种人? 
  选择大学,是大学本身重要还是大学所在城市重要?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圣伯伊塔修会修女? 
  如何评价“大新闻号”皮划艇湘江划行? 
  如何看待新闻「男子身穿日本军旗装登山,遭愤怒群众扒衣」? 
  如何看待重庆一男子穿「兔耳朵睡衣」出庭,并向法官称「这是女友买的」?这是出于怎样的心理? 
  为什么知乎上评价祁同伟答数迅速超过李达康? 
  如何看待共青团中央入驻快手和抖音? 

前一个讨论
养一对双胞胎宝宝是什么样的体验?
下一个讨论
高中毕业那年考上军校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