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就认为刘备是英雄?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三国演义》小说里,刘备与曹操的初次见面,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大会上。

当时,华雄连斩了盟军几员大将,关羽请求出战,最终温酒斩华雄。也正是在这儿,曹操看上了关羽这员猛将。而在袁术对刘备三人表达了鄙视后,也是曹操对这三人青眼有加:

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之后,董卓派吕布出战,也就有了后来的三英战吕布。

吕布之勇,天下闻名。在对战华雄时,袁绍尚且能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而到了吕布出战时,袁绍等人公认吕布“英勇无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关张三兄弟跟吕布打得有来有回。虽说单拼战斗力,刘备确实不如关张,但一则刘备敢于对阵吕布本身就是一种悍勇,二则在看到两兄弟有危险时刘备还能舍身相助,这本身也说明三人的关系之好。

而在《三国演义》里,作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仅仅借着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一个事,就把三国的画卷徐徐展开了。为何?因为在这个事情上,在十八路诸侯中,表现最好的就是三个人:其一,是曹操,他主动攻击董卓,对诸侯的不思进取怒斥之;其二,是刘备三兄弟,从斩华雄到战吕布,他们出尽了风头;其三,是江东猛虎孙坚,在讨董卓失败后,孙坚退回了江东,也就有了后来吴国的故事。

这就是说,在《三国演义》的开篇,魏蜀吴三国的君主就已经相会,他们在一开始都是为了匡扶汉室而来,彼此之间也有英雄惺惺相惜的意思。而曹操别的不说,识人用人的能力还是非常好的。在“煮酒论英雄”里,在谈到孙策时,曹操给出的评语是“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这句话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就是孙策的父亲孙坚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如果我们把当时已经入土的孙坚加上,那么所谓的“煮酒论英雄”其实也就是曹刘孙三家的另一个形式的聚会。

尽管在“煮酒论英雄”时,刘备的官职不如曹操,但怎么说也是九州之一的豫州的州牧,地位也不算低。比这更重要的是,刘备与孙坚是在整个汉末乱世中出曹操外,唯二的两个真的打算匡扶汉室,同时又真得能打的人。特别是在此前的十八路诸侯大会上,面对“心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的情况,刘备三兄弟与孙坚是打得最漂亮的,如此既有能力又矢志救国的人,自然是曹操心目中的英雄。


user avatar   ji-xuan-yi-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啊,新春愉快。


一,青梅煮酒


青梅煮酒是《三国演义》里的精彩章节,也是三国史中的著名公案。

当然,这个桥段现在多半是被先主的粉丝用来证明先主和曹操不相上下的。

所以。。。我们当然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先主和曹操的能力对比,这不是个问题。

我们打算讨论一点其他的东西——例如曹操和刘备早年的交往。因为如果没有早年的交往作为铺垫,曹操的那句“天下英雄,使君与操”的断言,放在前后文中是非常突兀的。说实话,我并不相信如果二人之前仅仅是神交,曹操会对被吕布逼的抛弃妻子的刘备,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甚至,不仅仅这句话唐突,整个对话的环境,和整个对话的背景及其前因后果,都充满了疑点。

现在,让我们回到陈寿的语境里,再一次感受一下当时的情境吧:

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先主传

当时的豫州有多位刺史,这个先按下不表。

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皆伏诛。

——先主传

面对多次被吕布打爆的先主,曹操的做法是“礼之愈重”。


怎么个礼重法呢?


原文是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由于汉朝时的风俗距离我们很遥远,所以对于其中的某些特殊动作,就要翻查典籍,于是有: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凡兄弟相爱,尚同舆而出,同床而寝。”



《风俗通》的作者和曹刘同时,是一位著名的礼法家,汉献帝迁都于许,典籍淹没,多亏了他重新建立礼法,修复朝廷的颜面。


这位作者和曹刘也大有缘分,估计要为曹操之父的横死负点责任,后来在袁绍处担任军职,这一条线看以后需要展开。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出则同舆并不是一个随便拍脑袋就会出现的动作,而是当时汉人表示兄弟情义的一个社交礼仪,日后,钟会为了表示和姜维亲近,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这样一看,曹操对刘备的示好,就跃然纸上。


值得稍微八卦一下的是刘备对关张的处理方式: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这里为什么不写出则同舆呢?呵呵,因为他们比较穷啊。

寝则同床,是下层社会好汉们之间表示亲密无间的方式——你看,睡觉我都不防着你,这个颇有黑社会的色彩。

八卦到此打住,说到这里,就有了一个疑问:曹操究竟看上了刘备哪一点?抛妻弃子?勇救陶谦?前者不大光彩,后者是和曹操作对,关键的是,当时天下,做得比刘备这两件事漂亮几倍的人遍地都是,所以,为什么是刘备?

如果说,青梅煮酒是刘备和曹操的第一次会面,这个做法是不可理解的。

进一步讲,这段记载里还有其他可以挖掘的东西:

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这一段话很有意思,首先是当时袁术的情况:

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可以看出袁术当时穷途破路,曹操把这件事交给刘备,令其立功,又配备二将。

而在刘备拿到军权离许之前(先主未出时),董承开始拉拢刘备加入密谋,推翻曹操。

刘备最初没有表态,也没有告发。但是这之后,最著名的那一幕终于到来,在那次名垂青史的同席共食上,曹操表示: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这句话吓的刘备掉了筷子,为什么呢?表面上看,是他心里有鬼,董承刚刚拉拢了他,这边曹操就表示,你才是我看得上的人,袁绍不算什么。

但是仔细一想,不对。

如果刘备是怀疑曹操知道自己和董承勾结而说这句话,就太傻了。如果曹操知道有这一出,还跟你同席吃饭?那简直就是开玩笑。

所以曹操并不是试探刘备,关键在于后一句话: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当时是建安四年,三月,袁绍消灭公孙瓒,统一四州,四月,曹操攻陷河内,消除后患。曹操和袁绍的正面对决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情,这个时候拼命拉拢刘备,曹操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要为对抗袁绍增加力量。

而这个意图为什么让刘备掉了筷子呢?

答案是:刘备当时已经决心对曹操动手,并且,袁绍是他可能的最大同盟。

所以当曹操提到袁绍的时候,刘备心中一凛。

这个答案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和反常识,因为下一句话是,这句话之后,刘备就下定决心,和董承同谋,对付曹操。

但是,和董承同谋只是结果,最初,刘备是看不上董承的,也没有同意他的计划,但是曹操把事情挑明之后,刘备明白了自己必须快速在袁曹之间选边站,而他选择的,居然是袁绍。

这个结论是反常识的,然而,常识往往是错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个反常识的结论,在第一篇的最后,我需要强调一个奇怪的句子。

沿着这个奇怪的结论,让我们把时间往回再拨几年。

很多年前。

二,南漂洛阳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汉末英雄记


这个记载正是对上一篇的最大疑问,也就是曹刘之间的深厚情谊的构建的回应。建安七子之冠冕的记录里,出现了另一个先主。

按照王粲的记载,刘备在汉灵帝尚未驾崩的时候,曾经出现在洛阳,并且和曹操有所往来。

查陈寿的先主传,汉灵帝时,刘备的主要行迹是:

175年,刘备十五岁,受母命游学,和公孙瓒成为卢植的弟子,马融的徒孙。

那么刘备在那里游学呢?查后汉书有: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

缑氏山在洛阳东南四十公里处,十五岁的刘备到了洛阳郊外的高等学府,按照陈寿的记载:

瓚深与先主相友。瓚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显然,刘备拿着宗族的钱,打猎,听音乐会,玩高级定制,这些事情都不可能在洛阳郊外干,所以一个很明显的隐含事实是:

刘备在卢植处学习的这两年,基本是在洛阳见世面。

那么其实我们就确认了,刘备第一次来到洛阳的时间,比想象中要更早,这一年是175年。

这一年,曹操二十一岁。当时曹操的情况如何呢?查三国志: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武帝纪


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戒子植


太祖从妹夫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徵拜议郎——魏书


徵拜议郎——武帝纪。


刘备在洛阳郊外求学时间不长,可查卢植传:

熹平四年(175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以疾去官。


会南夷反叛,以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


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刘备第一次来到洛阳的时候,曹操已经担任洛阳北部尉,并在一年前棒打蹇硕的叔叔,和宦官们划清界限。这个时候刘备作为卢植的弟子,的确有和曹操交往的时机。

如果假设王粲本人可信,那么曹刘最早认识在175年的可能性就论证完了,那么王粲本人的言论是否有采信的价值呢?

有。

查三国志 王粲传:

(王粲)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王粲出生于177年,其父为何进长史,何进曾试图以王粲为婿,证明何进死前王粲应长期在洛阳,则王粲所述早期洛阳事迹,确有采信价值。

当然,这只是第一种可能,让我们回到王粲的记录: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从这里可以得出,刘备在洛阳求学之后,曾二次进入洛阳。

这句话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字:

复。

就是又的意思。这个字证明,在这条保留下来的记载之前,同样记载了一条和曹操刘备有关系的事情。

这就彻底证明了,刘备和曹操的交谊,要追溯到他们的青年时代,175年入洛求学是他们友谊开始的下限,即我们可以确实这样结论:

最早在刘备15岁时,他结识了曹操。

那么其他的可能性呢?还有很多。

查先主传,刘备在结束了短暂的游学生活之后,回到河北地区,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又有关羽传: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可以推断:刘备好结交豪侠的活动,可能在洛阳游学时就已经开始,他和曹操,袁绍的交往(和袁绍是重点,马上会说到),是通过游侠活动开展的。

在刘备离开洛阳回到涿郡之后,关羽杀人,从河东进入涿郡,碰到在这里组织游侠社团的刘备,并和张飞一起,成为刘备的左右手。

鉴于卢植很快前往庐江任职,刘备离开洛阳的事件不会晚于177年,这里其实我们顺便也摸出了刘备和关羽张飞结识的日期。

接下来是第一帝国在数学意义上终结的年份,184年,这一年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刘备在这一年从军立功,查先主传:

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这一句话里的几个重点是这样的:首先,刘备在家乡数年的游侠活动导致他有了一支自己的军队。其次,这支军队挂靠在校尉邹靖之下,查三国志:

中平

二年,

汉阳

边章

韩遂

羌胡

为寇,东侵三辅,时遣车骑将军

皇甫嵩

西讨之。嵩请发

乌桓

三千人。

北军

中侯

邹靖

上言:“乌桓众弱,宜开募鲜卑。”

在黄巾起义爆发的第二年,这个校尉已经成为北军中候,也就是中央近卫营一号人物,刘备和他的关系不可能是黄巾起义时才建立的,有这样的推断,查三国志:

大将军掾韩卓议,以为:“乌桓兵寡,而与鲜卑世为仇敌,若乌桓被发,则鲜卑必袭其家。乌桓闻之,当复弃军还救。非唯无益于实,乃更沮三军之情。邹靖居近边塞,究其态诈。若令靖募鲜卑轻骑五千,必有破敌之效。”

推断1,刘备的第一位上司和他是同乡,涿郡人。

推断2,刘备和他最初的交往,应该发生在15岁入洛读书的时候,此时邹靖已经是北军中的中级军官,鉴于刘备活动和日后上任的安喜在中山郡和冀州刺史部内,则可以进一步推断平定黄巾时校尉邹靖负责冀州方向的卢植的下属,由于卢植也是河北人,这种概率非常大。

好了,整理完了刘备在184年的活动,我们进入更加重要的内容:

189年,发生十常侍之乱,第一帝国从政治意义上已经死亡,结合王粲的观点,刘备最迟应于189年初,汉灵帝死前,回到洛阳,恢复,或者建立了和曹操的友谊。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回到洛阳,是为了什么? 查先主传: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

根据上一条的记载,刘备在怒鞭督邮之后,追随都尉毋丘毅去丹杨募兵,这次刘备得到了县丞的职位,仍然不满意,于是弃官而去。

何进派人出京招兵这件事非常著名:查后汉书: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以及张辽传: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


魏书:鲍信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沈毅有谋。大将军何进辟拜骑都尉,遣归募兵,得千馀人,还到成皋而进已遇害。


可以推断,刘备此次和母丘毅去丹杨招兵,是何进派出去的同一批人。这就确定了刘备在被吕布击破前,最后一次离开洛阳的时间上限:

大将军何进被诛杀前几个月。


而王粲居然告诉我们,曹操也在被派出招兵之列: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而在灵帝驾崩,十常侍之乱之后,刘备和曹操短暂地分道扬镳,曹操回到了洛阳,去和董卓交谈,刘备则在投奔公孙瓒前,短暂地参与过讨伐董卓,当然,主要目的是扩大军队。

那么,分析到这里,结论出现了。

1,汉灵帝死前,刘备怒鞭督邮之后,并没有回到河北,而是回到了洛阳。

2,他来到洛阳的目的,是结交人物,投递简历,或者延续自己15岁时就已经开始经营的关系网络。

3,在这段时间,他主要在和曹操交往,这让人很难相信,刘备和曹操是此时才认识的。

4,故事才刚刚开始。这一年,汉朝即将死去,第一帝国已经死去,风暴眼的洛阳,异常平静。

这一年,青年刘备回到了首都,可能带着关羽张飞,也可能独自一人。

三,惊风密语

刘备二次来到洛阳,除了和曹操打交道,还干了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然后,王粲继续向我们讲述着另一个刘备:

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於袁绍,绍知操有图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这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首先,刘备和曹操不但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他们曾经密谋过。

这更让我相信,他们的相识,是在175年的时候。

密谋并不是普通朋友能够做到的事情,他们必须自以为相互了解,共同做过不可告人的事情。

我甚至怀疑,曹操早年在洛阳横扫不法的日子里,有没有借助过游侠刘备的力量。

第二点,曹操信任刘备,和他密谋了如何除掉袁绍的事情。但是刘备并不信任曹操,而曹操并不知道这一点。

这是另一个刘备,更加阴沉,更加暴烈,更加真实。

这是另一个曹操,更加热血,更加无忌,更加。。天真。

第三点,关于密谋的时间有这么几个可能。

1,刘备二次入洛,袁绍鼓动何进诛灭宦官的时候。

2,讨伐董卓,袁绍坐看成败,曹操惨败的时候。

3,煮酒论英雄前后。

很容易看出,最先要被否定掉的,是第三条,因为当时曹操和袁绍已经接近公开决裂,刘备泄露这种事毫无价值。

那么是1,还是2呢?

我更倾向于1.因为如果是2,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其他的记载,即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和刘备交往密切,并且共同对袁绍不满。

但事实上,刘备讨董这件事,从原文中来看,打酱油的味道相当大,大到先主传中根本没有这条记载,武帝纪中也没有。一个从字,已经说明了刘备借此扩大影响和军队力量的目的——既然刘备在讨董中不可能出力,那么曹操不可能一个同样坐观成败的人密谋图袁。

所以,更可能是1.

在灵帝死前,刘备回到了洛阳,和曹操密谋了图袁的大计。

鉴于刘备在讨董之后,官渡之前,不可能有和袁绍接触的机会,那么刘备把这件事泄露给袁绍,应该发生在两个时间:

或者,曹操和刘备密谋后,刘备就转而告知袁绍。

或者,讨伐董卓时,面对曹操的浴血奋战,刘备和袁绍在后方交换眼色,并且微笑。

这是令人毛骨悚然,但又热血沸腾的一幕,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吧。想象之后,再理性地想一下,如果刘备能够在四世三公的袁绍面前说得上话,那么刘备和袁绍的关系,又要向很久以前追溯。

例如,175年。这一年和这一年之前的袁绍,已经看透了汉朝的命运,开始退隐洛阳,招募游侠和死士:


服阕,徙居洛阳。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内官皆恶之。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


——后汉书 袁绍传

在175年,在曹操和袁绍亲密无间的那个时侯,少年刘备分别结交了曹操和袁绍,两个人都把他看得很高,引为知音。

由于少年刘备高超的人际手腕,袁绍和曹操并不知道,他在彼此之间试图种下一些什么有趣的东西。

很难说,袁绍和曹操之间,谁对谁的敌意,出现的更早一些。

我猜是袁绍,因为,他更阴鸷。

比起后来在十常侍之乱中翻云覆雨的袁绍,同期的曹操,无非是公知,作秀狂,廉政狂等,但是,和阴鸷扯不上关系。

那个时侯的曹操,笑起来一定很好看。

然后,许多年后,经历了黄巾起义之后的刘备,回到洛阳,重新和袁绍和曹操交往。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从袁绍那里接到了一个使命。

刘备一直完成的很好。

如果15岁起的刘备,就是这样的角色, 那么,他后来把曹操的图谋泄露给袁绍的目的,也并非是仅仅为了完成袁绍的任务。

但是曹操和袁绍,却始终把他当做知己。曹操看不出讨董时刘备的真实动作,也许,还被刘备的行为所迷惑。

那么,历史还原的话,这是一幕寒冷的场景:

曹操从袁绍,何进,和陈琳的会议上踉跄归来,心情沉重。何进迟疑不断,袁绍好乱乐祸,陈琳大而无当,唯独没有一个公忠体国的人。

刘备正在等他,他面无表情,听着曹操指天骂地,竖起耳朵,听着周围的动静,做出害怕曹操的话被听到的样子。

曹操最终,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方案,在祸乱爆发之前,暗杀袁绍,掌握军队,在董卓到来之前,稳定局势,复兴汉朝。

刘备不动声色地听着,用心记忆。

曹操酒醉,趴在桌子上睡了过去。

刘备看了他一眼,独自离开。

马上就要宵禁了,刘备想,我得抓紧时间。

很快,何进命令曹操出城招兵,对抗太后,刘备随行。

路上,传来汉灵帝驾崩和何进死去的消息,曹操面色苍白。

刘备怜悯地看着他,想象着袁绍此刻的样子。

这之后的讨董作战时,面对曹操的慷慨陈词,袁绍总是冷笑,又总是面无表情。

四,官渡之前

许多年后,刘备先投公孙瓒,然后进入徐州,保卫陶谦,成功晋级一方刺史。

曹操东征西讨,从血泊中建立了残酷的秩序,和刘备合兵,诛灭吕布。

那一刻的相逢对于曹操来说,是喜不自胜的。对于刘备来说,是不胜唏嘘的。

在这期间,一直消失在史书中的赵云,有很大概率,帮助刘备维持着和其他势力的联系。并且,在最终刘备投靠袁绍后,重新复出水面,带着一支精干的游侠骑兵,加入了刘备的军队。

好了,这就是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的全貌:惊悚,淡漠,但是持之以恒地刺伤着那个时代的心。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本初之徒,不足论也。——这是曹操真诚的赞叹,同席的是和自己经历了无数京风秘雨的伙伴,穿越了血泊,背叛和杀戮,他们终于相逢在这里,他们,还能相逢在这里。

如果你知道那个时候的北方人口十不存一,那么,对曹操的这种感慨,也许会理解的更加深刻。

曹操是孤独的,他是天才,他是诗人,他是郁郁不得志的狂徒,他是历史刀锋上的光芒。

而对于刘备来说,袁绍二字打破了他所有的矜持,他筷子落地,表情尴尬,如果不是暴风雨来救场,刘备的这种反应,曹操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接受。

但是,刘备没有第二条选择,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年少时发誓要成为皇帝的,留着刘氏血脉的草民,他不能后悔,他不能后退。

董承的信已经来了,而前往徐州消灭袁术,这是刘备最后的机会。

我不知道刘备对曹操的感情是怎样的,但应该很复杂。

伙伴。

对手。

仰慕。

忌惮。

但,刘备比曹操更加知道这个时代的结局,他不会用征西将军去欺骗自己。

结局就是:人生苦短,而他们这一代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唯一的问题是,应该怎样去死。



五,尾声

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於袁绍,绍知操有图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大概就是在袁绍南下,刘备背叛曹操不久,曹操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什么途径,我不想猜。

刘备并不准备对袁绍负责,在他看来,曹操和袁绍,无非都是命中注定的对手。他需要他们相互攻伐,为自己争取时间。

送上门来的董承,其实也是一样。

这是一代毫无指望的人,他们相逢在赤壁和汉中,为关羽泪洒江天,一个死于这之后的数日,一个跨马扬鞭,去迎接自己最后的一战。

曹操这辈子经历了无数背叛,从一开始,到最后的终结,面对这个操蛋的世界,曹操只能前进,用更残酷对抗残酷,只能更加凶险,只能不断在血泊中前进。

他的遗言婆婆妈妈,像一个家族的祖奶奶,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当然,公开的文告不是这样,但也极尽简洁,不愿多说: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这是曹操可能唯一的朋友,刘备的遗言,人之将死,其言也真。

历史的真面目,其实,和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真实的曹操,有着并不酷虐,和并不狡诈的机会和特质,但是那个时代断送了他。想要活下去,想要对这个操蛋的世界作出剑的回应,曹操能够选择的,就是成为最操蛋,最狡诈的那个人。

但是这并没有拯救他,他梦中杀人,至死心存着莫大的恐惧,也许还有莫大的委屈,和莫大的”世事无可一言“。

真正少有大志,并且打算赌上一切,去触碰王冠的那个人,是刘备,他为此无所不用其极,那个时代的人,包括他的老师卢植,却都没有资格去指责他。

谈到刘备的死亡,史家共同用了一个词:忿耻恨死。刘备在最后的战斗中,同样诅咒了这个时代,诅咒了所有人,他在伐吴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天下事不可为,那一刻的汉昭烈帝,蜕变为十八岁在河北游侠的青年人,并突然听到了关羽横死的消息——

于是,只有一边流泪,一边微笑。

只是一边拍着张飞的肩膀,一边挺剑而起。

你看,试图将帝国的荣耀和安定延续下去的,就是这么两个人。

就是这么两个,我们评价不了的人。

这是。。。我的,2016年的新年致辞。

新年快乐,希望你们喜欢,喵喵。


user avatar   ma-te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学会制造工具远比进化出一个器官来得快。

制造长矛的技巧可能只需要几年就能发明。而进化出长矛型的器官恐怕需要几万年。等这些年过去,世界早就被造工具的物种统治了。

玄幻小说往往会强调修炼自身,这是反科学的。真实情况就是靠自身进化出有用的复杂器官需要百万千万年,远远比不上外部工具。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发于煮机网:黑科技少女心,浅析索尼「自拍神器」有改动


索尼对于这款机器非常重视,在简体中文首页对其已经预热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但从来没有正式发布过这款机器的消息;从保密性上也可以看到这款机器对索尼的重要程度,接近正式发布前三四天才开始有真机照泄露,这种保密性堪比 RX1 系列,甚至高于 A7 系列和 A99。因此,毋庸置疑,这款机器对于索尼而言,是一款重磅产品。


技术分析


第一款曲面 CMOS 的产品竟然可能会是这样一台机器,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事情。KW1 参数上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的「黑科技」。等效 21mm 广角定焦镜头,光圈为 F2,约 1920 万有效像素。当然,即便这款机器不是曲面 CMOS,单看堆叠式 CMOS 配置也不赖,索尼官方暂时没有公布关于 CMOS 的其他参数。除开这个摄像头外,索尼也是给它用上了不错的配置,一块 854*480 分辨率的 OLED 屏幕,不打折的 OLED。

至于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公布具体参数,笔者猜测可能还处于未完成状态,和 RX1 当时有些类似,RX1 的官方参数曾经修改过,最高快门速度从 1/2000s 提高到了 1/4000s。

关于曲面传感器,煮机网上次试着浅析了一款有详细参数的 2/3 英寸的传感器,这款传感器尺寸是 2/3 英寸大小的一半, 1/2.3,也和索尼 IMX220 大小相近。从工信部定妆照上来看,Xperia Z3 很可能是没赶上这款曲面传感器。

从自拍的角度来看,这款机器还不错,等效 21mm 广角镜头所带来的变形能让脸显得更瘦,大光圈近距离拍摄也能有一定的虚化效果,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

当然,我们都知道,卡西欧的自拍神器以及手机上的美图秀秀,靠的可不是画质;而是自带的超级磨皮美白效果,能把凤姐变刘亦菲,郭德纲变王力宏。索尼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其实早在 NEX-5R 和 NEX-6 发布后,索尼的微单 App 中就有更高级的美肤效果,这一次,固定在了 KW1 上。

但美中不太足的,一是索尼拍人像肤色一般不太讨喜,偏青或者偏黄,不如其他一些品牌的肤色好看;二是,索尼的美肤效果相对比较真实一点,没那么夸张,不利于分享到朋友圈之外的地方;三是,自拍时候,头低一点,然后眼睛45°朝上看,相机顺便从这个角度拍下来,显得最好看了(请各位读者迅速联想朋友圈内喜欢自拍的姑娘照片),但这个角度,索尼的机器就不如卡西欧的机器那么容易看到屏幕了。


市场前景

KW1 最重要的市场前景,是抓住了男性顾客,准确说,是那些女生的,懂一点点知识但又不太多,又不怎么喜欢卡西欧的,男朋友们和老公们。

在之前,只有卡西欧能够选择,男性同胞们不得不乖乖掏出钱包购买卡西欧,不过现在蹦出来一个索尼,品牌号召力也不错,相对来说画质更好。如果不开美肤,拍拍风景预计也不会差。

但,索尼在这种偏小众一点的市场,做的并不算太好。与 GoPro 定位接近的 ActionCam 系列一直不温不火。谁还记得索尼之前推出过一款便携式摄像机叫做博乐客?

而卡西欧,靠的主要并不是来自于自身的营销,主要还是来自于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卡西欧自己当时都没有想到会卖成那样。如果没有爆点的话,可能更多女性朋友还是会倾向于相对效果更加特殊的,卡西欧。

虽然索尼 KW1 有着更加精致的外形,更好的屏幕,更真实的美肤效果。但究竟会撬开卡西欧在这方面牢牢的把控,还是和索尼不少其他有创意的产品一样只剩下被人回味,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最后还是想打个广告:
我也在给一家相对小众的网站供稿,叫做煮机网-探索设备的真相,这家网站希望能有更多的供稿人提供更多不同的声音,只要你有理有据,你的稿件就有很大机会发表,并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参考。如果你有观点,可以私信Sina Visitor System,不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给我私信转达。


user avatar   wang-da-da-34-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找青中年男人比较多的队。




  

相关话题

  世界历史上还有像季汉一样完美的国家吗?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怎么打的? 
  刘备得诸葛亮前后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致使他最终摆脱之前的困顿,成就一方霸业? 
  如果给曹操500台高清电视,带有无限量的日本电影资源(你懂的),他能否一统天下? 
  三国曹魏大将夏侯渊是什么水平,被黄忠斩杀过程是怎么样的,是否跟于禁一样算是晚节不保? 
  刘备、夏侯惇和高顺、张辽作战的时候,曹操在干嘛? 
  霍峻以数百士兵对抗一万敌兵一年之久,斩杀敌方一员大将,他死后,刘备亲自吊唁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的分裂战乱很多,为何只有三国会涌现海量人才? 
  三国志里有没有哪些字比较容易读错? 
  将来央视重拍三国,片头曲要出现二十个人物的话,你们觉得另十四位该是谁? 

前一个讨论
在漫展主办方没有规定不可以穿的情况下,穿着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期军装是否违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界面新闻在关于肖美丽的报道中称子午侠士的起底行为是性别恐怖主义,并关闭微博评论外显?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