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为什么要购买美国国债?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qiang-61-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赞同@周昱的答案。
之前我看过一个关于美国国债很好的答案,可惜我刚才搜了很久都搜不到,根据记忆写几点,如果有人能找到原文,麻烦告知我,我贴上地址:

1,中国哪里来的钱买美国国债?

钱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实行外汇管制和人民币汇率控制。也就是说钞票进出中国都要经过一个机构,更换对应的货币,这个机构叫央行。
举例来说:

  • 美国一家公司买中国一家公司1W美元的衬衫,钱并不是美国公司直接打给中国公司,而是美国公司打钱给央行1W美元,央行给中国公司对应的6W(举例)人民币,央行就有了1W美元;
  • 另一个例子,其实和第一个很类似:美国一家公司想到中国投资办厂,准备了1W美金,他的前不能拿过来就用,和上面一个例子一样,必须到央行去换成人民币,然后再中国国内使用人民币。这样中国银行又多了1W美元。当然,如果中国公司到国外买东西,就是一个相反的兑换过程。
  •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工厂,生产很多东西卖到全世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很多外国公司到中国投资。所以中国现在每年的贸易都是顺差(进来的钱多,出去的钱少),这样一年一年累计,中国银行就聚集了一大笔美元。


2,为什么不全花掉?为什么不做其他的投资,而是要买美国国债?

这一点经常误导大众,看到很多人说中国人辛辛苦苦赚的钱却拿去养美国人,这句话漏洞百出,不值一驳。

钱太多,花不掉。
中国每年也会在国外买东西(飞机啊什么的),也会花一大笔,但是出口实在太多,花不完。
而且中国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比如高科技的一些技术,设备,武器等,外国对中国出口有限制。
其实中国的外汇也不全是买美国国债,也有部分是做其他的,比如买黄金,投资等。但是这么一笔巨额的资金,只做这些是消化不了的
那还能做什么呢?

  • 放着不动?资产不利用,不现实。
  • 存银行?利息太低。
  • 买苹果股票?可能真买了,但是不可能大批量,1是不安全(跌了谁负责),2是没那么多人卖。
  • 买别国国债?垮台怎么办。
  • 选来选去,只有买美国国债比较合适:1,有保障(美国后台,安全),2,用的掉(美国国债发行量大),3,回报率尚可。


-----------------------------------------------------------补充一点--------------------------------------------------------------------


有人对美国国债还是有疑虑,总觉得美国占了中国便宜,其实这一个完全商业的行为,没有谁逼谁,双方完全自愿的结合。而且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

美国国债安全吗?

  • 比大多数投资安全


美国国债贬值怎么办?美国故意印钞票怎么办?美国不想还怎么办?

  • 先说一个数据,中国虽然购买美国国债量大,但并不是最大的。
  • 中国购买了百分之十几,日本比中国少一点,其他国家也购买了一部分。另外,美国国债最大的买主是美国国内的银行,机构,个人,占3,40%(大家可以查一下数据)。美国要赖账,要故意贬值,没等中国不同意,美国最大的债主他们自己国内的公司就先闹开了。


中国不买美国国债,美国会不会很惨?

  • 不会,中国购买比例不算最大,影响不是灾难性的。


我们可不可以叫美国马上还钱?

  • 别开玩笑了,银行喊你现在马上还清房贷你也不会愿意啊,得按合同办啊。但是美债是不记名的,中国可以抛售。


----------------------------------------------------------普及投资常识---------------------------------------------------------

关于题主的问题,上面已经回答的很详细,但是从大家的反馈来看,引申出一些问题:
购买美国国债是稳赚不赔的吗?

  • 不是,比如美元贬值可能导致缩水


我们的外汇全都拿来购买美国国债了吗?

  • 不是,我国持有外汇3W多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1W多亿美元


以后要继续加大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吗?

  • 不知道,这个要多方面因素来看。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美元是否坚挺,国内经济状况,是否能开发其他更有价值的项目,美国欧盟对中国的高科技和武器禁运情况变化,外国公司对中国投资者的警惕性变化等等。
  • 个人估计:短期来看,会继续持有小幅波动;长期来看,会减持。
  • 总体来说,投资多元化是方向


我们现在的外汇大量购买了美国国债,以后也只能如此吗?

  • 我只是分析了现阶段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不表示我们要一直这么做。事实上,中国一直没有停止其他投资选项目的寻找。随着外汇管理局保守度的降低和操盘手水平的提高,以后很有可能投资一些风险更高,回报率更高的项目。(次贷危机时中国投资美国两房的事情大家知道吗?)


如果以后中国少买美国国债,可以做什么投资?

  • 股票(现在已经在做)
  • 黄金(现在已经在做)
  • 原油(现在已经在做)
  • 国外固定资产(已经在做)
  • 工业原材料(已经在多)
  • 大宗商品(已经在做)
  • 工业设备(已经在做)
  • 其他国家国债(欧元区、日本,会谨慎考虑)
  • 高科技产品(之前想买而买不到,以后看情况)
  • 武器(之前想买而买不到,以后看情况)
  • ………


--------------------------正文结束 下面是关于 @willians jason 问题的讨论---------------------------------------


下面我严肃地说话:
will同志有两段文字我不敢苟同:

1.
1.317万亿美元到底是多少钱呢?打个比方吧,美国最新型的福特级航母,造价是150 亿美元(2012年价格),1.317万亿美元,可以造87艘,也就是说美国造航母是中国出钱,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武装了美国的两洋舰队。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你们家装修的时候,你给邻居们打个白条,借100万来装修,然后永远不还。美国现在就是这个情况。

后面的那个比喻用得很糟糕。我来举个例:

  • 大家都知道,银行会吸收存款,然后放出贷款。
  • 有一家公司,在银行贷款100W,期限1年。
  • 这家公司用这100W做生意,1年赚了50W。
  • 贷款到期,公司连本带利还银行130W,自己剩余20W。
  • 公司老板用20W买了一辆汽车。

你说银行是不是很S?干嘛不自己做生意呢?100W就赚50W了,而不仅仅是30W。
那你说,是不是等于银行帮这个老板买了一辆车?银行老总是不是S,白白送别人一辆车!
一个词解释:风险
我知道我举这个利有一个漏洞,那就是【投行】。但是如果打算你用这一点来说我错了,我就再举其他的例子。

你后面那个邻居装修的例子,,你说:【打白条】【永远不还】,我普及一下:

  • 美国不是永远不还,而是当一笔国债到期后,中国马上再买一笔。就类似于,有的大公司,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同时贷款好几笔,这一笔快到期了,还了钱(或者说还没还钱)就又贷了一笔款。银行业乐意这么做,因为可以源源不断地给他创造利润而风险极低。

2.
反过来,美国凭借自己的航空母 舰,开到世界上中等国家或小国的家门口,告诉别人,听命于它,买美国的武器,买它的国债,不然的话,就动武之后听命于它。所以如果花些小钱(相对的)造 10艘福特级航母,但是结果是卖出了 16万亿(2014 美国国债余额)美元的国债,这太 赚了。怎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美国的这种现象其实是马太效应。

这不叫马太效应,美国这叫信誉良好。再举例:

  • 如果你有信用卡,你每次刷卡后都按时还款,银行是不是认为你信誉良好,你的透支额度是不是可以越来越大?
  • 一家大型企业,经常在银行贷款,而且从来都是按时还清本息,银行是不是认为他是优质客户,是不是贷款的额度可以逐步提升,以前一次只能贷100W,后面就可以贷款500W,到后来还可以几亿?
  • 美国为什么可以卖出16亿国债?因为美国从来都是规规矩矩按时还清本息,而且他的回报率很好。下次发国债的时候,才会有人来买。


我再强调一次:
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是一个商业的行为,不是说中国人s,白白给美国钱花。

再指出:
归根结底是一个钱放在哪里好的问题。当然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投资赚钱,可能回报率比美国国债高,说到这里又回到我的正文。重点是,那么大笔的重要的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回报率是第二位的!!!

回答 @zzzzzsad ,世界流通货币当然很爽,就像做老大的感觉。
但首先要建立自己货币的信誉,然后让别人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罩得住,维护市场,让大家都有钱赚。别人才会心甘情愿交保护费。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的地位也付出了很多代价,现在美国要继续下去也有些吃力。中国要走这一步,要慢慢来,急不得。

谢谢 @修涌鑫@周俊民@梁骏 的评论,上面也一并回答了你们的问题。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美国或考虑将伊朗革命卫队从恐怖组织黑名单中移除,此举意味着什么? 
  《纽约客》报道《北美留学生日报》目的是什么? 
  如何看待外交部称「日本是唯一遭核打击国家却支持美核威慑」? 
  沙特阿拉伯用完石油资源后怎么办? 
  如果200年前的美国突然覆盖掉现在的美国,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会受到什么影响? 
  2018 年 3 月 26 日中国推出原油期货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看待美国突然流行的Let's go Brandon口号? 
  如何看待「美军随意射击占领国平民」的报道? 
  美国为什么跟伊朗过不去? 
  为什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英法落后了,美德崛起了? 

前一个讨论
三原色是怎么来的?凭什么两个频率不同的光波叠加会表现的像是另一种频率的光?
下一个讨论
怎么证明每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可以被3整除的数可以被3整除?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