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荀谌?他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第1页

  

user avatar   jin-zhen-63-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荀谌字友若,荀彧之弟(一说兄)。袁绍心腹重臣、谋主。与父辈兄弟并称颍川荀氏八龙三若。

关于他的事迹极少却极耀眼,最详细且著名的便是游说韩馥。

说馥曰:“公孙瓚乘胜来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其意未可量也。窃为将军危之。”馥惧,曰:“然则为之奈何?”谌曰:“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孰与袁氏?”馥曰:“不如也。”“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又孰与袁氏?”馥曰:“不如也。”“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与袁氏?”馥曰:“不如也。”谌曰:“勃海虽郡,其实州也。 今将军资三不如之势,久处其上,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也。 且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夫冀州天下之重资,若两军并力,兵交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将军之旧,且为同盟。当今之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必厚德将军,公孙瓚不能复与之争矣。 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太山也。愿勿有疑。 “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计。

对韩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兵不血刃,仅靠三寸不烂之舌为袁绍拿下冀州。可谓“攻心为上”,这样的辩才,就是相较于渡江说孙权的诸葛亮也不遑多让。

他在袁绍帐下被奉为谋主,与田丰、许攸等齐名。

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及南阳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

官渡战中,谋则有田丰之刚烈直谏。官渡战后,义则有沮授之拒降勇节,当然,中途叛主投曹的许攸也都有明确记载。而唯是这昔日舌灿莲花独步袁营之谋主荀谌,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战事中寂寥无言,战事后湮没于史册。

荀谌去了哪里?

按照年龄和行迹推断,荀谌在官渡之战前后自然死亡的概率并不大,基本可以排除。

另外,因袁绍之败被曹操斩杀的可能性也极小。毕竟是荀彧同胞兄弟,除非荀谌本人一心求死,否则曹操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杀他的。

所以,荀谌极大概率是在袁绍败亡后归附了曹操,有两件史料可以佐证。

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陈群所列举褒扬的这些人物分别是荀彧、荀攸、荀衍、荀谌和荀悦。除荀谌下落不明外,余者皆事于曹操,陈群此语性质上应该是对同僚的品评,而陈群既将荀谌提及至此,基本可以确定荀谌归曹。

谌子闳,字仲茂,为太子文学掾。时有甲乙疑论,闳与钟繇、王朗、袁涣议各不同。文帝与繇书曰“袁、王国士,更为唇齿,荀闳劲悍,往来锐师,真君侯之勍敌,左右之深忧也。”终黄门侍郎。
——《三国志》
当自白书,恐传言未审,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时从容喻鄙旨。
——《与钟繇谢玉珏书》

荀谌之子荀闳做了魏臣,和曹丕曹植关系亦是不错。想来若是父辈有了间隙,必不会如此。而荀闳能在曹处为官,也大致可以猜测荀谌战后的归附。

接下来我想谈谈刚才 @小虾汉斯@兮嘉 两位答主讲到的问题。就是荀谌在官渡之战中有没有和荀彧通信的可能性。

整理认为二人通信的证据如下:

一、荀彧以上帝视角做出的精准判断。

二、荀谌战后大概率归曹。

三、荀谌在官渡前后安静如许。

要深究,先上结论,没有。

第一,《三国志》明写荀彧的一大特点便是“机鉴先识”,料定许攸来降,并不是他唯一一次开上帝视角。纵览荀彧传记,这样的“未卜先知”之事不在少数。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布既至,邈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 众疑惑。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 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

张邈遣人来借粮,众人还都摸不着头脑,荀彧就料定是张邈反了,并且迅速做出应对措施,让其无机可乘。

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 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

仗还没开打,荀彧便决绝地弃官回乡,告诉父老乡亲,颍川日后必为兵燹之地,请他们搬家避难。而父老却浑然不觉,并没有按照荀彧说的做。

结果呢?

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略,至颍川、陈留而还。 乡人留者多见杀略。

非常凄惨,颍川果真成为人间炼狱。没有搬走的乡亲们许多都惨遭杀戮。不知他们在那时,有没有想起荀彧从前恳切的劝告。

勿谓言之不预,虽是训诫之语,用在此处也有一二分契合。

而荀彧之未卜先知,也远不止这些。

算定董卓。

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谋取荆襄。

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荀彧之“机鉴先识”昭然若此,难不成每一次未卜先知,都有一个兄弟为他通风报信否?(手动荀gǒu顗tóu)

故而荀彧能算定许攸之叛,实是不需外人襄助。

更何况,荀彧所言,亦是讲清楚了分析思路,推断逻辑也完完整整: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 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 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独立存在,没有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若荀彧荀谌兄弟果真决定里应外合通信助曹,其所要承担的风险,不可估量。失败的代价也必然十分惨重。许攸来投之前,曹操军败向尤甚,左右战争的因素极多,任是谁也不可能准确断言胜负。兄弟二人各事其主,无论何方取胜总归是无性命之忧的,而此时若先倒了戈,赌赢也罢,赌输便真万劫不复了。

从冷冰冰的利益角度分析尚且如此,就更不必谈颍川荀氏名门风范,荀彧荀谌君子气度会不会做此苟且之事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荀彧品行如何,稍解三国便可知晓。

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

至于说许攸此行是荀氏兄弟一手谋划,未免过于夸大能力,而贬低荀氏清操了。

第二点,关于荀谌战中不曾为袁绍献策的原因。此事不好分析,因为不仅仅是史料奇缺,而是根本没有相关记载。只能根据当时袁绍军中情况猜测。

而袁绍已夺馥位, 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荀彧离开袁绍而荀谌未去,已经可以表明兄弟二人当时的立场,荀谌毕竟跟袁绍久了些。汉末一家兄弟分事其主的情况并不少,诸葛亮诸葛瑾兄弟见面尚且只谈公事,且对各自主上忠心耿耿,更无须以血缘关系揣度荀谌。

或许荀谌是献了策的,只是表现的较为低调,亦或是与他人同,故而一并转告。由荀彧和荀悦的为人来看,荀谌大概率也是个“和而不同”型的沉静平和君子,不会将自己卷入到袁绍内部纷争中。又或是,荀谌在数年间也对“外宽内忌,好谋少决”的袁绍有所失望。总之,可能性极多,不宜以现代人想当然的视角揣测古人。

最后一点,荀谌归曹后依然湮没无声,如果他真的做了“卖主求荣”之事,又何须如此呢。

既然讲到了荀氏三若,我就再谈谈荀衍吧。

荀衍,字休若。荀绲长子,荀彧荀谌长兄。

也是个慧敏人物,曾准确察觉形势,果断地诛杀叛军。

彧兄衍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事。太祖之征袁尚也,高干密遣兵谋袭邺,衍逆觉,尽诛之,以功封列侯。

此事是不是有些眼熟?同上文中提到的荀彧平张邈之叛,几乎如出一辙,只是换了名字。

而荀谌巧劝韩馥,也有着荀彧“四胜四败”的影子。

荀氏一门三若的气度与才情,想必也略有相似吧。

关于颍川荀氏的教育守则,虽无明确记载,但我发现同荀彧关系友善的堂兄荀悦所著《申鉴》是个极好的切入点,荀彧所坚持的很多原则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影子。打算借此写篇论文。先挖个坑,慢慢填。

关于荀谌,只能徒叹可惜。我常常在想,他是否早早走了荀彧日后的路。倘若袁本初不是荀谌心中的明主,想来他在这数年间认清袁绍面目的同时,也有过妥协与悔恨吧。

荀彧死前烧掉了与曹操所有的书信,而荀谌则选择了终生沉默。不知他们回顾自己的一生,又将对方的悲剧看得那样清楚明晰,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只怕哀莫大于心死。

或许荀谌在袁绍败亡后寂寂而入曹营,袁绍旧属的身份和内心的清正操守让这位君子无法正视如今的自己。但他亦不会让荀彧、荀攸为难,坐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闲职上,一如往常安静却凄然地度过余生。

只是常常凉夜梦回那年策马长赴冀州,他也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user avatar   xi-jia-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怀疑许攸来降是荀氏一族一手策划的。君不见官渡一役,二荀各种开挂,尤其是荀彧对孔融评价袁绍账下各人那一段: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最后的结果是:

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

许攸这一段有木有觉得很熟?活脱脱就像是事先写好了剧本就等许攸这主角开演了。若是袁绍那边没个内应我只能说荀彧是穿越过去的了。

官渡之时辛郭二人真真叫“大放异彩”,至于谋主荀谌却片言未进,答案是什么也就不言自明了。题主提到荀谌儿子后来在曹魏做官也很好佐证了这点。

关于荀谌为何要这么干,个人觉得还是袁绍手下的谋士派系之争导致的,颍川派一直被河北派压制,焉知友若不会觉得自己是投错了主,恰巧此时好弟弟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这个小心思自然就动起来了嘛。

关于荀谌后来为何官渡后就消失了,这个史书上没记载,我也不知道只能猜测一下。可能荀氏一族这个无间道的事做的终归还是比较阴的,但好歹荀家也是有脸面的世家大族这事情传出去也不好听,就想着让荀谌回去沉淀沉淀休息下,毕竟那时候袁绍未灭,荀谌出去瞎晃悠分分钟被袁绍小弟寻仇砍死的节奏啊。但可能荀谌命不好,还没等自己来曹总这儿大展宏图就病逝了,所以此后再无他的记载。当然无间道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史书上自然也不会有。

2014.8.11更新关于荀谌儿子的分析

荀谌只是没记载,我们并不知道他在袁绍失败后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儿子荀闳是在曹魏做官的,为太子文学掾,终黄门侍郎。他是曹丕属官,同样做太子文学的还有曹操亲信郭嘉的儿子郭奕,司马懿等,所以说荀闳在曹魏还是挺受重用的。我并不是说太子文学这个官很大,但是曹丕属官这一点就意义非常了。另外,从曹丕的《与钟鹞谢玉珏书》也可以看出荀闳和曹丕曹植两人私交都不错。我觉得如果荀谌到死都是效忠袁氏的话荀闳身份就会比较尴尬,在魏也很难混得如此如鱼得水了。




  

相关话题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何评价康有为? 
  提尔皮茨在一战之后德国军界和公众中形象如何?应当如何看待他? 
  有什么有趣的中国文化输出? 
  如何看待共青团中央7月18日发布的文章《那些我们想看的电影为什么那么难找》? 
  成化皇帝为什么要给景泰帝平反? 
  历史上有哪些特别让人心疼的人物? 
  织田信长、今川义元他们为什么要上洛(上京)?利益何在? 
  三国志里有没有哪些字比较容易读错? 
  在华盛顿条约前夕的造舰竞赛中,美国是否是三大国中技术最落后的一方? 

前一个讨论
《三国演义》是不是同人小说?
下一个讨论
刘秀在地狱见到刘备、诸葛亮和姜维,会说些什么?会认可他们的所作所为吗?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