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民众进行核电知识的宣传,能否改变大众对核电厂的反对态度? 第1页

  

user avatar   wen-min-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

能源行业从业者倾向于认为,邻避运动参与者是“蒙昧”的,他们不懂得所反对项目的原理和意义,是“误会”导致的反对。所以我们看到近期PX项目的分子式科普。

这样的科普效果如何呢?大家也看到了。如果科普工作者再抱着解除蒙昧的目的去接触群众,而项目管理者继续期待科普工作解决邻避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会愈加严重。

我们试着用成本和收益的思路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一个核电站建在我家附近,我要付出什么成本呢?1、我的房产可能会降价。2、可能有污染的风险。

二、一个核电站会给我带来什么收益呢?眼前的收益没有。政府承诺的收益有GDP的上升,可能的就业机会等等。

我们来比较一下成本和收益,可以发现,虽然二者都是不确定的,但是成本一旦发生,是结结实实落在了“我”的身上,而收益一旦发生,也不过是对城市的宏观经济有好处,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这实际是要求“我”付出风险,来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恰好网络给我提供了低成本的聚集、反抗模式,于是邻避运动自然而然产生了。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解体,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降低居民的成本

2、提高居民的收益

3、提高居民的反抗成本

1是不可能的。3是不人道的。只有2一条路可以走。所以,为什么国外大企业特别强调社区贡献,强调本地就业,就是这个逻辑。这里头,没有科普什么事情。只有这个逻辑走通了,科普才能来锦上添花。

在项目的传播工作方面,也并非没有可以提高的地方。中国居民买车的热情,是特别高涨,但是车祸的风险性和致死率都比核电要高。这说明,人们为了享受开车的便利,可以接受这样的风险。为什么人们买车是高高兴兴的,遇到核电就反对呢?因为买车是我自愿的。如果传播工作可以像人们买车一样,做好提前量,有足够信息量,不是下个月就开建了,这个月才通知,而是提前两三年做科普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疑问,相信情况会稍有好转。

我还想说一个想法,邻避运动其实代表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几十年前,国家说在哪里建项目,积极分子是拥护,小民们是漠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跟我有什么关系。现在,民众对自己的社区有归属感,愿意付出成本去维护,这其实是公民精神的萌芽。

最后说一下not in my backyard,别在我家后院,邻避。这句话的潜台词可是,不管有多少好处,没有多少坏处,只要我不高兴,就不可以在我家后院,因为,这是我家。




  

相关话题

  为什么会出现精日这个群体? 
  万一美帝国主义崩溃了,世界会怎样? 
  钍核电站究竟有多环保? 
  如何看待亚美尼亚大屠杀,以及现今土耳其政府否认这一事件的态度? 
  中国未来国运如何? 
  美国式的民主是真民主吗?有何优越性和不足? 
  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如果把这些钱充作军费会怎样? 
  为什么不丹没有跟中国建交? 
  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主要吸引的选民类型分别是怎样的?其国内的左派和右派是怎样定义的? 
  有没有人觉得社会学令人感觉是一种很左翼的学科,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生活大爆炸》若保证译制水平的前提下加以国人流行语、方言词汇,其效果将如何?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cet中听力的对话往往是一男一女?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