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实业已死」的说法?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rong-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部分人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过一次国产产品的高质期,比如各种上海牌产品。那是因为建国前一代人的积累和建国后一代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安心打磨。

自那之后,在邓公的鼓励下,大门开了,机会主义的大门打开了,国人只知道要快,不是为做产品而做产品,是为了钱而做产品,利用的是劳动力红利和外贸红利,对于认真做产品其实没有概念。

这是时代的必然性。

那一批做工厂做产品的人,自然不会对把产品做好有什么追求,他们追逐的是钱和钱所带来的安全感。人们曾讨论这批人如何升级,讨论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其实不用讨论,从目的性上他们就没有升级的欲望,他们的需求是哪里更赚钱就去干什么。

令人欣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升级的欲望,使他们自己在低层次的竞争中互相撕咬,有人落跑,有人转向,一片凋零。

同时,人们发现,在几番折腾之后,互联网只是一个链接,信息的链接,人和人的链接。金融只是在倒卖企业价值。喜欢玩虚的,爱倒卖的,都去干互联网和金融了。

机会来了,做实业做产品的机会来了。

在这个时代,只有真正想做好产品做好实业的人,才会耐心去做。

受够了低端产品的人们,对高质量产品的期盼,也终于有了盼头。

背景虽是这样,但近两届政府不着调的政策,还是在制造浮躁和机会主义的氛围,地方政府更是如此,年幼无知刚出校门的媒体记者们和年长了仍然无知的记者们,推波助澜,肆意地糟踏着做产品做实业的环境。

树欲静而风不止。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我的好友,那个被我视作超级商业天才的S君,去做婚庆了,开启了他的第三次创业。

对,就是我之前回答里面那个做了算命App,给日本人做了手机盖革计数器那个哥们。

前日跟他简单交流了一下:

1,实业也好,服务业也好,确实有很大的供给侧改革的空间;

2,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客户单价、留存、自传播;

3,这个世界上最会搞这种升级的,最狡猾的商人,是网游开发商;

4,帝都清理外地人、限号、买房限购实际上在催化非一线城市的供给侧改革空间;

5,一线二线与三线以下城市有巨大的实业和服务业势能,目前尚待发掘;

6,实业或服务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核心价值,除了劳动生产率之外,最重要的是资产透明化资本化,融资成本变低。

7,人才也存在势能,未来培训员工的能力改变很多行业的竞争环境。

实业不会死,我们往后看吧。

那些嚷嚷着实业趋向死亡的人,只是说出了发展震荡中目前处于波谷的现状。

完全看不懂以上价值的别关注我哈。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是工业死,后是地产崩,然后跟着电商已亡。

现在终于轮到实业了。。。

反正就是中国一定要崩溃的,就看一帮闲人隔三差五叨逼叨逼哪里要崩了,说白了,总有人觉得一线城市以外无中国,二三及以下线城市里住的都是猴子才有这种鬼言论,我都怀疑这些人出没出过门了


user avatar   lila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问题。

「实业已死」的说法,最近来自于吴晓波的文章。

今年上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这样的:

年初,我去瑞士苏黎世旅游,那是全球公认的居住环境最好、也是物价最为昂贵的城市。在苏黎世的中心商业街上,我赫然被橱窗里的一只压力锅给吸引住了。它呈醒目的深蓝色,是德国双立人品牌,而让我停住的原因则是它的标价:290欧元。一只压力锅竟可售卖到如此高价,让我不由惊叹。谁料,与我同行的一位企业家朋友告诉我,这只锅在国内中心城市的售价是3200元人民币,他的太太日前刚好看中一只。为了求证,我用手机把这只锅拍了下来。


凑巧的是,回到国内的几天后,我在一次座谈会上碰到了一家民营压力锅企业的董事长,这家企业位于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县城,二十年前我曾经去那里采访过,当时还是一间很不起眼的街道小厂,替沈阳的双喜牌压力锅做贴牌生产。近十多年,这家企业自立品牌,扩张发展,赫然已成国内行业冠军,其产量在全球也排第四。座谈期间,我把手机中的照片给那位董事长看,提出的问题是,你的工厂能否生产出这样的高价产品?他回答说,质量和功能应该可以接近,可是价格却怎么也定不到那么高,最多不过千元。


接着,他突然告诉我,现在,他最大的兴趣已经从做压力锅转到资本经营了,前年,他已经把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给法国的一个家电集团,得二十多亿元。我问,那么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他说,在家乡投资了一个岛,准备开发房地产和码头,政府对他非常支持,其盈利前景大大的好过生产压力锅。


我听到这里,百感交集。当时在座的还有一位老资格的经济学家,我对他说,看来中国人十年之内再也做不出一口好锅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被这只压力锅的故事所缠绕。脑海之中,二十年前那个简陋的街道小工厂与苏黎世大道上的橱窗交叠出现,让人莫名惆怅。二十年,一代人,好不容易做到全球第四,一朝出售,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到那个位置?


更让人担忧的问题是:在2010年的中国企业界,不愿意“再埋头做压力锅”的企业家到底有多少?

近年以来,专心实业似乎已经是一件十分“落伍”的事情了。当年曾被视为偶像的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等实业家不再时髦,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巴菲特、索罗斯和李嘉诚。“用钱生钱”显然比实业来得轻松愉快。我近期时常碰到一些仍在实业界打拼的企业家,纷纷萌生退意,向往去做一个投资家,或VC,或PE,总之不愿意再干实业。


这些景象似乎在显示,当今是自1990年以来民营企业家士气最低迷的时期。究其原因,简略而言大抵有三。

  • 其一,资本市场(包括股权投资和经营房地产等等)的回报大大高于工业经营。
  • 其二,传媒过分渲染投资神话,打开报纸网站,随处可见哪位投资家看中一家小公司,仅仅几年就得数十倍、成百倍回报的“神话”,实业之心,不禁荡漾。
  • 其三,实业投资的宏观环境未得改善,特别是去年以来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极大地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这种低迷的景象却与中国经济的实际需要产生了极大的落差。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被迫向内需化转型,而国内消费市场确乎也出现了旺盛之势,而这其实正是实业家可以大展雄心的时刻。同时,中国的产业经济面临升级转型的重大时刻,更需要实业家全力以赴,加大投入。而当其时,却出现了投机之风,这不得不让人生出无限的担忧。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要在全球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依赖实业经济的勃兴。当实业家都一一的被“逼”成了投资家,当“实业之心”一一冷却,那么,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又将从何说起?

吴晓波的文章中也已经解释了,关键的原因之一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回报大大高于工业经营。

从社会学的角度,资源和回报的不均有其积极意义。现代社会中有的工作是非常容易做的,而有的工作比如工程设计、器官移植,这些工作则需要那些少数有天赋且经过长期训练的人来从事。一个职位的功能越是重要,社会给予这个职位的回报就应该更大。这种策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因为收入、声望、权力和闲暇可以鼓励人们从事重要的工作,并且长时间的努力做好这些重要工作。

那么,投资是否比工业经营重要呢?绝对不是。

@李米

在问题

实业的魅力大于资本市场的魅力么?

中的看法我很认同: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业的。

金融投资是资本的整合分配,将资本投到增值效率最高的项目中去,可以理解成一个乘数,但创造价值本身的基数是工业经营本身。假设不存在投资行为,原始本金的累积固然会艰难许多,发展的速度也会比较慢,但创造和发展依然是可能的。倘若没有了实业,实业家都弃经营而转为更加简单直接的投资,当泡沫破裂之后,世界将会如何?

那么,实业如何「不死」?我认为实业的精髓可以一个最近挺流行的词来形容: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也许其利暂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随后建立起品牌效应,也可能得到认可提升回报。

(这里说到品牌,和我所提到的实实在在的价值相比,品牌有价值吗?有的。品牌是一个承诺。对与制造商,好品牌承诺着精湛技术始终如一的质量控制和值得欣赏的文化,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那是一种信任,信任你下一个产品会和上一个一样好。或者一样不好。)

德国是实业大国,产品精益求精,制造稳扎稳打。赢得声誉的背后是对技术的情怀,质量严格控制和管理模式的优化。 实业家门将心力倾注于研发制造,融入了自己的时间、劳动、智慧,有的甚至是用艺术创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产品,从汽车到高压锅到刀具莫不是如此。赠送一张看着就赏心悦目的刀具:




德国经济稳定,物价稳定原因之一就是建立在背后的踏实与情怀。文化中崇拜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技术和质量,精神是充实的,人心是平和的。过程中没有不择手段的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却以艺术品般的作品赢得认可,得到更高的报酬。

相比之下,浮躁和短视在中国企业中泛滥得多。山寨源自利益驱使和对创造力的不尊重,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无不是单薄的逐利逻辑。没有工匠精神的利润崇拜像一种慢性毒品,让人着迷却为企业的声誉和长期发展埋下危险的种子,甚至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上造成恶果。

作为做实业的一员,我对工作意义的认识是:

「在道德规范下,通过劳动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价值,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实现和经济回报。利润来自于对你所创造价值的嘉奖, 从长远上追求 利润最大化的逻辑是正确,但在细节执行中责任感和情怀才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

我确实是理想主义,我认为要做好实业是需要一定情怀和长远眼光的。

至于中国未来是否「实业已死」呢?

这个问题我个人还是抱有乐观态度的。

一来,房地产的投资热将慢慢降温,更加谨慎的投资者也许也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实业经营上吧。

二来,虽然成为众矢之的企业和产品不胜枚举,但也大有如答主这样有理想主义的人在技术和质量上精益求精,致力于制造出有用、可靠的产品,把工匠精神奉为圭臬。虽然有时也会觉得无助,但这条路在线框中可以被认为是畅通的。

最后想说,投身实业的经营者们虽然很多时候不在镁光灯下光鲜亮丽,但绝对值得骄傲。不用怀疑,带着工匠精神,义无反顾地做经营好产品和服务吧~

(私货太多,本意绝不是炖鸡汤,天生正能量爆棚,请多包涵。)

2014/9/21更新:

1.关于互联网行业。

题目本来是「如何理解『实业已死』的说法」,答完好一阵子了,最近一两天才莫名其妙地被改成了现在的「如何看待金融、互联网之外「实业已死」的说法?」金融明显不属于「实业」,这样修改后问题逻辑变得前后矛盾无法成立,导致了许多后来答题者的误解。我个人的理解实业是相对于投资公司而言,即有资本-产品-资本增值的过程,制造业为主。至于互联网,我的理解是升级了信息检索、物流、采购途径的新型产业,明显有别于投资,可以被理解成实业,也是创造价值的。即使不是以实物产品创造价值,但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效率也帮助了制造业和服务业。

Star Folding编辑了问题
如何看待金融、互联网之外“实业已死”的说法?
修改理由:补充必要的信息
#59057672•撤销•2014-09-21 00:08:09

2.关于「工匠精神」的一点说明。

由于某些原因,部分知友对工匠精神有反感甚至忌讳的情绪... 「工匠精神」本是对执行的强调,体现在产品中,苹果就是这样的产品。而当它被用作营销宣传语的时候,就要看承诺是否被实现了。

其实被反感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名不副实的吹嘘,而这种失落,恰恰成为了对「工匠精神」的讽刺。

3.工匠精神是我对所谓情怀的一个综述,而至于具体操作没有作详细描述。必然的,对需求和行业发展动向调研、市场定位、技术稀缺性、创新能力、质量控制、营销策略等都是在竞争中胜出的不可或缺要素。拿我所在石油行业举例,请参考我在

在国内,传统工业领域(制造业,化学工业等等)是否适合个人或者小团体创业?

中回答,其他行业不敢妄断。

4.针对一些其他回答者的反对,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理解偏差。这里「实业已死」并不是指实业在GDP的比重,更不是说没有了实业,而是指对实业的信心、热衷和投入程度(如企业经营者热衷圈地投资房地产现象),以及某行业内中国企业在世界同类企业中的竞争力。比如,能源行业、电信行业对GDP的贡献比例固然很大,两桶油收入、排名在世界舞台也受到瞩目,但其技术实力、效率和壳牌雪福龙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抛开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真的大吗?




  

相关话题

  2020年,如果想创业有什么建议? 
  真的出现这种现象,所有人辛辛苦苦一年后的盈利和所在的办公楼出租一年的盈利相差无几,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子? 
  如何看待最近火热的一众GPU芯片创业企业,如芯动科技、壁仞、登临、沐曦、天数智芯、摩尔线程 等? 
  「先富带动后富」是不是提高富人的税? 
  如果你有50万你会做什么? 
  你觉得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投资主题在哪? 
  如何培养把握经济大趋势的能力? 
  房地产之后,中国的下一个风口在哪? 
  如何看待原阿里钉钉 CEO 无招将离职创业,多名钉钉老将加入? 
  选择上班还是自主创业?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郑州 12 月 2 日晚发布的限行规定?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海贼王》里的山治?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