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女孩收入达到多高时可以购买奢侈品?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你用得起的时候。

什么叫用得起?以我自己为例。

我妈看我哥戴了块劳力士,觉得不错,又心疼小儿子,说你也是四十岁的人,戴块表才像样子,于是想给我也买一块。

我和我妈说,劳力士玫瑰金,26w港币,我不是买不起,但我戴不起。戴了这么好的表,怎么也得穿高档衬衣,穿5000块的皮鞋吧,那我就不能挤公交车了,而我家只有一辆车,专供家里领导上下班,那么我就需要再买一辆车;买车至少是B级车,最好是奔驰宝马才能配得上这套行头。我公司楼下停车费一天80,算算这多大的成本?你见过开奔驰,穿prada,戴劳力士写代码的程序员么?

我哥他本身就开奔驰,戴劳力士符合他身份,也不突兀。

这就叫用不起。奢侈品都是配套的。

每次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背真品奢侈牌包包,我真觉得她用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看到很多人从实用角度来考虑奢侈品,自认为不对。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是脱离了具体使用价值而用来彰显社会地位的物品。比如说,两万元的精工表不是奢侈品,而八十万的百达翡丽是奢侈品。两千块的coach是生活必需品,二十万的birkin是奢侈品。什么几百块的皮带,苹果手机,完全是生活必需品,最多是生活品质提高点。

------------------------------------

混知乎这么久,头一次得赞超过三百,诚惶诚恐。

允我再多说两句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是随资产阶级的上升而出现的。过去欧洲的阶级很明确,贵族vs平民。贵族的标示就是封号。随着资产阶级的出现,原有的阶级划分被打破了,这群新兴阶级急切需要一个标示自己阶级的符号。上流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奢侈品作为社交场所中的道具,传达的意义很明确:我很有钱,我是资产阶级,隐含意义是我在社会中很有地位。

所以说,奢侈品是配套的,这里不仅仅是服饰上的配套,而且是社会地位的配套。过去有说法,商人戴劳力士,医生戴欧米伽,工程师戴IWC。现在明显工程师是戴不起IWC了。

对于背LV挤公交车,我实在不知道往哪个阶级里划分。

@粥太甜

说得对,我买得起“物质上的那块表”,但用不起表示无力负担“符号意义上的那块表”所代表的生活。

从小被教育衣着要得体,这里包含两部分意思:首先是搭配得当,其次是符合身份。有个词叫僭越,就是说越级穿戴使用与身份不一致的衣物或物品。现在年轻人崇尚个性,第二条基本可以忽略了,但是有些场景还是要留意。

-----------------------------------

建议题主对于新增问题,另开一个问题,本回答已经被回复玩坏了。

-----------------------------------

看评论里有些人说我啃老,四十岁了年薪还不到五十万,我真的很委屈啊!你们这样是深深地伤害了一个纯真的程序员的心啊!我已经很努力了知道不?

------------------------------------

赞是刷刷刷地上升,要不说谁都有点虚荣心呢?

姑娘们,看在你们给我点赞的份上,不就是个包么,咱们买买买!!!

------------------------------------

点了赞等着领包的姑娘们排好队哈,等我向家里主要负责人申请下资金马上带你们去买!


user avatar   sun-ying-30-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社会真的太浮躁了。

女孩子爱看的小红书,一群月薪五千的人教你如何过月薪十万的生活,什么都要精致。

要去半岛酒店喝下午茶,要踩麦昆小白鞋,要穿Gucci新款T,拎着Chanel最新流浪包。

有这个钱吗?

真是服了。


今晚和老客人吃饭,聊起来发现她现在网贷欠着十几万,去年欠二十多,已经还了十万了。

91年,年薪25-30,朝九晚五做五休二,也是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朋友圈过着精致生活,结果欠一屁股债。

我说你干嘛啦。

也就日常开销啊,不知道怎么花了这么多,各种小贷公司去借款结果利滚利到小三十万。

都是超前消费。


现在到处鼓吹要及时行乐,要在最美的年纪做最美的自己,教你如何生活的精致。

可是没教你钱从哪来。


我才不说什么想买就买买个开心这种话,自己心里有点b数,你的收入配不配得上你想过的精致生活。

如果这份精致让你感觉吃力,赶紧拉到。


user avatar   kangji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楼主举个例子。我很喜欢翡翠,一直想有一个好种水的镯子。几年前上大学时,写稿,教英语,终于攒够钱买了一个三万块的镯子。这个价格在当时确实能买到拿得出手的镯子,比不上七彩云南里六位数的货,但懂行的人一眼看过去,都会夸一句。

大学生戴着这么贵的镯子,应该算是奢侈品了吧?但是身边的同学没有什么对翡翠感兴趣的,基本上没人注意到我的手镯。加上我平时永远穿29块钱的T恤衫,也没人能意识到我全部身家都在手腕上。有时碰到长辈留意,都会问“这得好几千吧”,因为在他们眼里,我这个身份,身上能出现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好几千的。

后来我工作了,第一年,工资非常低,每天挤公交车上下班,狼狈得要命。单位的会计算半个行家,有一次看到我的手镯,特别怀疑的表情,犹豫半天说了一句,你这镯子不会太贵吧?因为她知道我每个月赚多少钱,看起来也不像富二代,那八成就是B货C货了。

再后来,工作步入正轨,经济慢慢宽裕起来,正式场合不会再穿29块钱的衬衫了,再有人留意到这个镯子,一般都是说“眼光真好”或者“跟你很配”。

这里的翡翠手镯,跟楼主说的奢侈品还不太一样,以为它基本不具备时效性,不存在当季、过时等问题。楼主说的衣服和包,则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因为它们也是奢侈品的权衡因素之一。例如有的人会说,我攒一年的钱就能买一个过季打折的驴包了。但是,当用攒钱、过季等方式获得奢侈品时,本身就已背离了奢侈品的本意。用过奢侈品包包、鞋子的人,可能会抱怨质量不好,破皮、开线时有发生。许多时候是因为,奢侈品的设计者,根本没想到还会有人穿戴着他们的产品挤地铁、出野外、走长路。

所以楼主在下手奢侈品(不管是coach还是lv)之前,不妨考虑这几个问题。

1、买了它会大大降低你的生活质量吗?

2、你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比如结实、禁脏、耐操吗?

3、你的其他物品和这件奢侈品搭配吗?比如配套的衣服、鞋子、出行方式、工作条件。

4、你周围的人能欣赏它,并清楚它的价值吗?


user avatar   caroline2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你月入一万的时候,

可以不吃不喝一个月买一只Prada的包,

再不吃不喝半个月买一双Jimmy Choo的鞋。

用不了一年,

随着朋友圈的微商和代购的疯狂刷屏,

你会不知不觉产生欲求,开始向往更好的装备。

好,让我们把装备继续升级,

你可以不吃不喝一个月买一双manolo blahnik的鞋,

然后不吃不喝八个月买一只二手爱马仕Birkin包,

再不吃不喝四个月买一件Max Mara的大衣。

你全副武装摇曳生姿地走在大街上,

感觉路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但你可能心里想:

靠,这birkin金属件怎么这么容易划,才用几天又花了。

脚下的mb要绕开石子,可不能挂丝。

身上的maxmara一定不能弄脏,干洗费要一两千呢。

和你一起玩的太太们刚开始会大加赞赏,

但久而久之就会悄悄嘀咕,

哎哟,xx那Birkin就一个吗,怎么从来不换?

她那鞋雨天就不穿,是不是没车接送啊?

她那大衣从来不洗,啧啧啧...

而你可能会想,

靠,

等老娘再攒几年,

迟早会买另一个最hot的颜色,威几条街,

迟早买一辆豪车,脚不着地,

迟早...

也有可能会想,

装什么b,累死了,这不是我的生活方式。

你说对了,奢侈品是一种生活方式。

漫天的广告拼命地讲给你听,

我们代表了上流阶层,

我们代表了高级生活方式,

但是,多高算高呢?

欲望膨胀,消费升级,最好不断不断升级。

是啊,

你觉得拎爱马仕就是上流,

费尽周折搞到一只,

却不知道真正上流的游戏规则是,

每种颜色一只。

你觉得戴腕表是上流,

省吃俭用买上一块表,

却不知道他们香港专柜,

真正上流可以直接打四折,

你一介平民就得多掏六成。

你觉得限量版是上流,

左右拜托代购买回来一双,

却不知道品牌公关一双双往上流家里送,

她们收到笑笑,转身就扔给助理。

真正对奢侈品的态度应该是:

为喜欢而买,

而不为让别人高看一眼而买,

那只是一个logo,不是你。

所以,

先提升战力,再提升装备。

向往美好,同时踏实过日子。

是钻太给您的真诚建议。



ps:

关于干洗费一直有些争议,

我家楼下的连锁干洗店,

洗一件皮衣800,

品牌走秀款就要上千,

如果有省钱的好方法,欢迎告诉我...


user avatar   zuo-zuo-ye-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毕业时,我路经兰蔻,默默瞄了眼价格,270的口红,那时房租才500多,心里很向往,钱包很无力,于是安慰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花300块买个口红。

毕业三年的时候,压力太大长痘了,受各种文章影响,觉得要买点好的护肤品给自己,去兰蔻看了一眼(还是念念不忘啊),试了下粉水什么,柜姐帮忙计算了一下,要1000多,觉得好贵啊,最后买了只口红默默走了。但经过丝芙兰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抽抽了,买了瓶爽肤水,420,居然也觉得还好,似乎被口红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后面一个周末,又去逛,买了一套雅诗兰黛,1600多,心里美滋滋的。

然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娇韵诗、雪花秀、后什么都开始买了,一瓶15ml的眼霜5、6百居然也咩有很心痛,买个mk,蔻驰,但又说爱马仕才是奢侈品,那些不过是潮流而已。可爱马仕太贵了,咬咬牙还是舍不得。虽然离真正的奢侈品还是很远,可能还要被用着腊梅的小红书妹子们鄙夷,但对于当时月薪3000多的我来说,已经感觉自己棒棒的,似乎这些东西真的能提升我。

直到有一天,看见同事背着古奇,开着宝马,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意识到,我所谓的奢侈品,不过是别人的日常品,而当我的收入达不到它的价格时,它根本无法提升我的什么。一味追求奢侈品,却发现你用6、7百的面霜,还有1-2千的,你买1-2千的,还有黑金系列,高定系列。对于收入达不到奢侈品的零头,却一味追求的我,它对我到底有什么用呢。奢侈品再如何昂贵,只是外物,真正的奢侈品,是我自己。拿那些追求奢侈品的钱去提升自己,才是真正该做的。

如果自己是块烂木根,放在柴房还会被嫌弃烧起来烟多,如果自己是个精良的木雕作品,摆在展览馆会让惊叹。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在想着什么时候买奢侈品上,不如把自己打造成奢侈品。

还好我它们的追求只持续了一年多,哈哈,现在努力攒钱买房,考试和学习!我想,等我真正能驾驭它们,而不是被奢侈品驾驭的时候,才是我该买它们的时候。

以上。


user avatar   ou-yang-shan-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收入超70万算高吗?一个女同事,90后,上海某名校硕士,IT专家,年收入超过70万(最保守的税后收入),她的生活是这样的:

一个49元的背包,背了3年了,出国出差都背着。。。

剪短发,说是为了减少护理时间。。

有些衣服都是大学时候穿的,几年了,现在依然穿着招摇过市。。。

无论什么东西,她关注的只有一个点:实用,好用,耐用。。。她称之为“三用主义”消费。。。

好了,精彩的来了。。。

帮助人不遗余力,那么瘦的姑娘,一年两次献血。。。

看到满头冰雪的那个男孩,捐钱。。。

看到那个6岁小孩送快递,捐钱。。。。

现在已经签了遗体捐赠。。。还要拉着我一起捐。。。

目前创业中,一切顺利。。。她说我创业的目的是,挣更多的钱,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你要她买奢侈品,比杀了她还难受。。。。


这么多人想知道她是谁,那我公开吧,她的知乎名叫“空白白白白”,各位去找她吧,数据科学家,知乎大V,point创始人兼CEO。。


当年我们认识的时候,她还是一个跟我一样的屌丝,没想到短短几年就鸟枪换炮,成为大神了。。果然人不可貌相。。


user avatar   nnnn-feiqilai-6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看个提问:女友花两个月工资买了个包包,我该怎么看待?

有个最新回答,应该是女生,说:花两个月钱买包包怎么了,你女友喜欢,你应该满足她,她要是知道你来这里质疑她,她该多伤心啊!

(我心里话:我看到你的回答,我更伤心了。)

花两个月工资才能买个奢侈品,就以奢侈品8000来算,她工资4000,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每个月基本消费2000,再加上零碎1000,你一个月只能存1000,你花8000块买包包,你八个月的存钱计划都没了,如果这年你再生个不大不小的病,那么你这年就算白过了,一点钱都没存到。

大家可能不知道收入与存款之间的关系:

收入2000,日常消费2000,存款为0;

收入3000,日常消费2000,存款为1000;

收入4000,日常消费2000,存款为2000;

收入5000,日常消费2000,存款为3000;

收入10000,日常消费2000,存款为8000;

收入20000,日常消费2000,存款为18000;

……

所以如果有人认为收入5000和收入10000只是两倍关系的话,那就太天真了。(大家想象一下把上面的日常消费直接包含了看病、应酬、走礼,然后每个月日常消费4000……一些人直接出现负数了,说明你不敢生病,不敢应酬,看到朋友结婚就烦。)

收入5000的人除了日常消费一年满打满算存3.5万块,收入10000的人可以存9万。

如果每年:年末过节费需要0.5~1万,孩子2~3万(如果是单身,这部分折算成化妆、衣服费用),生病0.5~1万,适当吃饭应酬旅游0.5~1万……

那么收入5000的人可能结余为0,收入10000的人还能够存4~6万。

一个年结余为0的人,购买奢侈品?

不要说你是“女”性了,你就是个年轻貌美还怀孕、几十年被父母当公主养、前几任男友天天送包包的女性,你好意思买奢侈品吗?

收入越低的人,被扣掉生活基本消费后,剩余越少,缓冲余地越小。


我个人认为,

月收入5000以下的,就做一个“会过日子”的女生,隔三五个月买一个普通包包,300以下那种;

月收入7000~10000,可以做一个“精致”的女生,隔一两个月可以逛一下品牌店,买500~1000的那种;

月收入10000以上的女生,就可以随便买买买了?我觉得如果月收入一万以上的女生还和月收入五千的女生一样只有买衣服包包等着嫁个不错的男人的思想水平,那我觉得浪费了。月收入一万的女生应该已经在考虑如何装扮形象、提高职位和技能、买房、规划自己想要的人生等等。这种女生可以寻找挑选自己未来的伴侣和生活方式了。

至于认为女人一辈子就应该享福的人,自然月收入为零都可以买神仙水、LV,这是另一个种群。

至于认为女人等着找个好男人养起她下半辈子的人,自然月收入三千都能买得起奢侈品,就如话题所说的“花两个月工资买奢侈品”。

能不能买、与敢不敢买,看女生是什么心态了,如果看到这种刺激言论第一念头就是:直男滚蛋,竟然侵犯女性群体肆无忌惮的权利……那自然你们最大。


当然我只是一个直男,以我的想象力只能想到以上想当然的东西,至于我想象不到的,我想在批评的言论里我会见识到。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奢饰品是富人的羽毛,都是价格奇高的装饰品。其目的就是让富人与穷人分别开来,给富人带来满足感。

所以,女孩什么时候可以购买奢侈品呢?

当你成为一个富人的时候,需要展示自己的实力与地位的时候。

否则你就是买了忍痛几件奢侈品,也很难带给你备受尊崇的感觉,当然骗骗陌生人还是有点效果的,但是既然是给陌生人看的,不考虑下fake?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旧照片里,我爷爷姥爷帅的秒杀很多明星啊!你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年轻的时候长什么样子呢?请放上旧照片。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马丁鞋有哪些比较好的推荐? 
  2022年了,到底谁才是A股真正的脊梁? 
  哪个牌子的内裤比较好? 
  如何看待国信证券回应「大妈 5 万炒股变成 500 万了」:确有客户 13 年时间赚了 100 倍? 
  有钱人把自己的钱放银行赚利息就可以了,还需要去赚钱吗? 
  有哪些好看又有创意的手机壳? 
  有哪些理财的书值得推荐? 
  你买过什么很贵但又很值的东西? 
  支付宝里面的基金怎么选? 
  国内债券是不是一个好的理财手段?该不该买一些国内的债券? 

前一个讨论
网易新闻的「有态度」体现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得了癌症之后,你遭受过社会上哪些不公的对待或歧视?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