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种动物的交配方式很奇葩? 第1页

  

user avatar   baikebuda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下面就说说比较奇葩的……丁丁。

未满18周岁,建议关闭页面!

女性观看可能不适,建议关闭页面!

周围有他人观看,建议关闭页面!


上一篇我们提到双车道,但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四车道……

针鼹,和鸭嘴兽同属单孔目,是澳洲、新几内亚的特产。

嗯,请看下图。

每次交配时,针鼹只会使用四条中的两条,以便和雌性的双阴道配合(可以说是非常体贴了)。下次交配时,再使用另外两条。

至于车道的展开过程,请看下图。

但即便是单车道,有些动物也别具一格。

比如龟。

我们平时看不到,是因为龟的丁丁都缩在腹腔内。

差不多一个意思

交配时龟的丁丁才会伸出,并在雌性体内展开、变形……


不过在爬行动物中,龟也不算什么。

蛇、蜥蜴的丁丁,看起来……很疼,而且也是双车道。

据说蛇主要用右车道,也算是“右撇子”了

这种狼牙棒结构,在自然界也并非个例。

比如,人见人爱的喵星人。

倒刺既可以刺激雌性排卵,也可以刮掉其他雄性留下的小蝌蚪

作为百兽之王的大喵喵,自然是上面的强化版。

但鬣狗,则是将车道歪出了新方向。

似乎没什么特别?

只不过,这是一只雌性斑鬣狗。

这种结构,叫做“伪阴茎”,雌性斑鬣狗可以用它来撒尿、交配、分娩。

斑鬣狗是母系社会,雌性的体型比雄性更大,再加上这种独特的结构,因此只有雌性愿意时雄性才能进行交配。

不过这种结构也带来一个问题……生产时不但胎儿容易因为这个结构窒息而死,雌性斑鬣狗也可能因为产后撕裂导致感染而死,属于高危群体。

同样拥有这种伪阴茎结构的,还有蜘蛛猴。

大diao萌妹

更进一步的,则是一种名为Neotrogla的昆虫。

正如上图所示,它们交配的pose是雌性XXOO雄性。

雌性通过尖锐的“丁丁”,插入雄性体内吸取精液。

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Female Penis,雌性的“丁丁”
Seminal duct,输精管
Ovipositor,产卵器

昆虫中,还要提一下灰条黑灯蛾。

它们屁股后面那四条毛茸茸的触手,是用来散发性信息素的器官。

平时缩在腹腔内,交配时就伸出来。

虽然并非丁丁,但差不多一个意思……


最后,则是更为猎奇的——Phallostethus cuulong,在越南湄公河发现的新物种。

绝大部分的鱼类都是体外受精,但这家伙是个特例。

它们头部下面那一坨,不但能抓住雌性,还可以向雌性体内注射精液。

btw,它们的肛门也长在下巴那一坨上……

红色箭头处,即为它们的丁丁,更准确的说是“精器”

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

出自《黑衣人》

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绍过一些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丁丁击剑”的海蛞蝓

交配时,它们会把丁丁直接刺入对方体内,并尽量避免被对方刺中,俗称“丁丁击剑”。

这是由于,受精的一方作为雌性在繁殖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双方可攻可守的情况下是比较亏的一方。

所以它们会尽量争取让自己作为雄性,来让对方受精。这样不但节省了能量,接下来还可以找另外的同类再战一场,直至输掉为止(很适合画成脑洞漫)。

而至于交配中刺入对方体内的丁丁,也是“日抛型”的,它们很快会再长出一段新的……

顺便,扁形动物门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交配,比如涡虫

将丁丁发射出去的船蛸

从图中可以看到雄性船蛸有一条比较细长的触手,那就是它们的茎化腕。

交配过程中,它们会远远接近雌性(毕竟体型差太大),然后将茎化腕射出……如果命中雌性,就可以繁衍后代。

但不管是否命中雌性,茎化腕射出之后雄性船蛸很快也就挂了。

因此,一直到近些年人们才发现雄性船蛸的存在。在此之前,甚至曾经把射入雌性体内的茎化腕误认为是某种寄生虫。


将“精荚”丢出去的蝎子

蝎子的交配习性也比较特殊,它们和蜘蛛、螳螂都是著名的雌性交配后吞噬配偶的动物。

所以在交配前,雄性往往会先蛰雌性一下,尝试让雌性屈服。

但即便如此,雄性也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它们交配的方式是……雄性产出“精荚”,然后让雌性过来和精荚接触来进行受精。一旦得手,立刻跑路。

一般一次交配,雄蝎子可以排出2枚精荚。接下来在一段时间之内,雄蝎子都处于CD状态,无法再次交配。


丁丁相对长度世界第一的藤壶


“魔贯光杀炮”的鸭子

σ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


海中泰迪


最后,用豹纹蛞蝓来洗洗眼睛。


user avatar   gongzidab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user avatar   wu-di-feng-huo-lu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打游戏


user avatar   rachelrui-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打游戏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wegene-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user avatar   chen-qiang-91-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


user avatar   yuan-yi-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原史实的一些细节,可知凯文·卡特并不像某些人认为的那么罪大恶极:

1. 拍照地点离联合国赈济中心不远,小女孩的父母在那里领救济品,周围的人不会少,只是照片拍摄角度的问题,显得只有女孩和秃鹫而已。

2. 卡特拍完照后,走近把秃鹫赶走,这是一个本能的举动,至少他认为当时这样做已经能够保证小女孩的安全。

3. 外国记者去苏丹前都接受过培训,其中一个反复强调的点就是不要跟当地人接触,以免染上各种传染病,有了这次新冠的教训,我们应该知道传染病有多可怕。

4. 卡特自杀不完全是因为这张照片给他带来的舆论困境,还有离异、孤独、经济拮据、朋友殉职、看到太多战争的阴暗面等等原因造成的抑郁症。

这幅秃鹫等待女孩死去的照片拍摄于1993年,摄影师最初的注解是“濒死的女孩”。(点击可看大图)

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在苏丹时,捕捉到一个难得的镜头:一只秃鹫守候在一个瘦骨嶙峋、艰难爬行的小女孩后面,只等她死去就上前饱餐一顿。

按下快门时卡特没有想到,这张照片会给他带来职业生涯的最高荣誉,同时又让他沦为千夫所指的目标,最终抑郁而死。

那是1993年3月,卡特到苏丹采访,在阿约德村附近他发现了一个女孩,她在挣扎着前往联合国赈济中心的途中停下来休息,一只秃鹫飞到离她不远的地方落下。卡特耐心地等待了20分钟,秃鹫和小女孩都没有发现他就在附近。等到秃鹫离女孩足够近的时候,卡特获得了令自己感到满意的构图,他按下几次快门,上前把秃鹫赶走,然后转身离开,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刚拍下了新闻摄影史上最具争议的照片。

卡特后来回忆,这个小女孩的父母当时忙着赶往运送赈灾物品的飞机领取食物,所以她只是短时间内无人陪护。为了对女孩和秃鹫准确对焦,并且不会吓跑秃鹫,卡特蹑手蹑脚地接近了他们,在大约10米开外的地方拍下了几张照片。

这张照片卖给了《纽约时报》,出现在1993年3月26日的报纸上,在那之后不到24小时内,报社接到了几百个电话,询问小女孩是否活了下来。后来《纽约时报》不得不刊登了一则特别说明,表示当时小女孩有足够的力气离开现场,不会有生命危险,至于她现在是否还活着,报社并不知情。这个说明并没有让关心女孩命运的民众感到满足,他们进而把矛头转向了卡特,质疑他为何只管拍照,却没有伸出援手。

那时候互联网还不普及,但民众和媒体的舆论压力还是让卡特不堪重负。比如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斯堡时报》写道:“这个男人罔顾女孩的痛苦,只顾转动他的镜头,拍下最完美的画面,他是一个掠食者,他是女孩身边的另一只秃鹫。”

人们之所以如此愤怒,不仅仅是因为卡特在拍照和立即赶走秃鹫之间选择了前者,更因为他亲口承认自己事后并没有帮助小女孩,而是任由她继续艰难地前往赈济中心。关于这一点,卡特也有自己的理由,前往苏丹前他们就被告知不要与当地人接触,以免染上疾病。据卡特估计,当时每小时都有20来人在赈济中心附近死去,这个小女孩并不是唯一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何况就算他施以援手,也不知该从何帮起。

1994年,卡特凭借这张照片赢得了普利策奖,几个月后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94年7月27日,卡特驾着他的皮卡车来到帕克莫尔的学习实践中心附近,那是他童年时玩耍的地方,他把一根软管的一头接上车尾的排气口,另一头塞进车里,用这种方式终结了33岁的生命。卡特在遗书中写道:

“我很抱歉,真的很抱歉。生活的痛苦压倒了欢乐,直到欢乐不复存在……我情绪低沉……没有人给我打电话……没钱付租金……没钱付孩子的赡养费……没钱还债……钱!!!那些关于杀戮、死尸、愤怒和痛苦的回忆困扰着我,在我脑海中变得越来越鲜活……还有那些挨饿或受伤的孩子,以及那些好战的疯子,他们多半都是警察或刽子手……我要去跟肯(指他的同事肯·奥斯特布鲁克,此前在工作时被联合国维和部队误杀)团聚了,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

卡特是纪实摄影的牺牲者,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往往来自职业道德与人性良心的冲突。除了“濒死的女孩”这张著名的照片外,卡特在上世纪80年代还拍摄过南非种族隔离时代的众多暴力冲突和酷刑,其中包括被称为“火项链”的酷刑,受刑者被套进灌满汽油的轮胎活活烧死。卡特曾谈过他工作时的心理状态:“我的思考必须从视觉效果出发,我拍摄死尸时会拉近焦距,把死者的脸和伤口都收进镜头。卡其色制服上一抹红色的血渗进沙子,死者的脸有些发灰,这些都是我要考虑的。尽管我的心在狂叫:‘上帝啊!’但我是在工作,别的事情等工作结束后再去解决。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就别吃这碗饭了。”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我的新文章会在个人公众号弄影记(微信号:feiyumylife)提前首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答案和文章转载请私信征得同意,并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举报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user avatar   wu-shi-yi-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话题

  飞行生物为什么没有演化出像暴龙狮子老虎那样的顶级掠食者? 
  我用力一握拳,会捏死手上的细菌吗? 
  干吃或者泡水吃安琪酵母(和面用那种)会帮助消化吗?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恐龙? 
  为什么人在睡梦时创作力特别活跃? 
  人类会因为病毒载量是新冠的一千多倍的德尔塔病毒而灭绝吗? 
  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关于蛋白质。书上讲只有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完整时才具有生物功能,什么是生物功能?谢谢? 
  为什么没有绿色毛发的哺乳动物? 
  为什么很多研究生导师40岁以后就不亲自干活了?(不要再说“拉项目更重要”云云,看完描述再回答)? 
  马肉能做料理吗?味道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如何自学 Android 开发?
下一个讨论
如何优雅地使用 Windows 10 ?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