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战争史上有哪些聪明到令人窒息的操作?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lian-sha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炮击金门


user avatar   dong-han-lin-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当有赎罪日战争。以色列用沙子组成了一道防线,埃及进攻就需要士兵背着枪支弹药顶着沙子一步步往上爬,我们都知道,爬沙子堆的感觉有多酸爽,更何况负重几十斤了,此举可谓犹太人精明的体现。相比一下,埃及人就更聪明了,集中高压水枪直接呲出了几道缺口……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济南战役,毛泽东设想了三种结果,从最好到最糟都认为徐州国军重兵集团会北上。

粟裕认为济南一旦打响,敌人必定增援。于是用14万人打济南,花了2个月时间组织8个半纵队共18万人作为打援集团,并精心选择了好几个打援战场,亲自指挥。

然后整整打了8天,直到济南城破,邱清泉兵团只走了几十里到达曹县;李弥没动;黄百韬兵团还未集结。

能骗到毛泽东与粟裕,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可以算聪明到令王耀武窒息。


user avatar   zhi-wu-bu-yan-zhe-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答案咋就突然火了?两天涨了500赞,看来是紧扣主题回答效果最好


首次使用毒气弹,算不算聪明?而且令人窒息?

那么什么是愚蠢的令人窒息?

再次使用毒气弹,风向改变把毒气全部吹回本军阵地,愚蠢~令人窒息。

硫磺岛战役时日军依托天然洞穴构筑交叉火力暗堡,给美军造成大量伤亡~~聪明。

美军让海军工兵驾驶装甲推土机盛上混凝土,开到火力点的射击口处,一铲水泥倒进去,永久封闭~~聪明~~~令人窒息!


user avatar   qiu-ming-shan-lai-de-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上,出现过一次超级令人窒息的,BUG级操作。

爆发于1962年6月中印边境战争,规模不算大,但影响可不小。解放军战士给阿三哥们带来的巨大心里阴影,估计是不去的。


这是一场被西方专家们誉为“热刀子切黄油的战争”,面对中国,曾不可一世的印度,被好好的上了一课。我军在兵力劣势(1.8万:2.2万)、后勤吃紧(我们那时候地形交通不便,大部分物资都是人力,还得靠藏民运送;而印度方面有着美、苏的支持,清一色车队运输)


但战果无疑是让世界大吃一惊啊!

据统计,中印两军的阵亡比例是1:6.8(我军伤697人、牺牲722人;印军阵亡4885人,伤1047人。)。

这还不算最震惊!

更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战俘比,中印两国是0:3968,即我军无一人被俘,而印军则有3968人被俘,其中包括7旅准将旅长季·普·达尔维。


这估计在世界战争史是独一份儿吧!

而这其中最牛的一次操作就是庞国兴战斗小组,在与部队失联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敌方阵营数十里,连端三个炮兵阵地,分别击毙7名印军官兵,获火炮七门,两辆汽车,四部电台。


简直就是开挂般的存在。

事件发生在1962年11月18日,55师163团9连副班长庞国兴,正在参与东线战场我军对西山口、申隔的进攻战斗。

结果因为大雾与大部队走失,从而失去了联系。

庞国兴只能顺着枪炮声前进,并在途中遇到了同一连队的冉福林、王世军和周文轩三人,四人组成了一个临时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担任组长,继续前进。

很快战斗小组就遇到了第一波敌人,他们在西山口附近发现了敌人的一个炮兵阵地,而敌人炮兵正在向我军进攻方向发起炮击。


庞国兴决定拿下这个这个阵地!

战斗小组兵分两路,分别从正面和侧翼发动进攻,本以为是一场恶战。结果谁知道印军一击击溃,全跑了。结果导致庞国兴他们只拿到了击毙印军炮手一名的微小战果。

不过缴获了3门榴弹炮还是不错的!

短暂休整之后,战斗小组由瞄上了附近的又一个炮兵阵地,这次居高临下,连战术斗懒得布置了,直接进攻。印军一脸懵,丢下阵地狂奔,又缴获了4门榴弹炮,爽歪歪。

在后来,四人遇到敌人大部队,转入森林打游击,不小心与周文轩失去联系。剩下三人继续朝目标西山口前进,途中遇到四名印军,被庞国兴一梭子全部干掉。


而后在西山口,三人又端掉一个炮兵阵地,击毙印军两名准尉,并与大部队会合。而后失联的周文轩也在另一处与大部队会合。

四人神奇的一天就此结束。

统计下来,发现他们一共击毙了七名敌人、俘虏了7门火炮,两台汽车,还有望远镜、炮对镜啥的。这还不包括印军在逃跑过程中掉下山崖摔死的那些人。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仅仅四个人端掉了敌人三个炮兵阵地,极大的缓解了我军的进攻压力。

庞国兴也因此荣立一等功,其余3人皆荣立二等功,后来庞国兴得到了专属的战斗英雄称号(“机动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以及第三届人大代表。


这虽然不是神剧,但确实是开挂了!


user avatar   ci-hu-pan-xiao-q-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9年底法国大量增兵越南战场,总共部署了23万部队,其中法国本土部队5万人,已占据了越南的所有大中城市,控制着全国所有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网。

而越南人民军虽号称有16万部队,但正规部队不足六七万人而且武器很差。

胡志明得知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表示承认新中国地位,然后请求增援。

但毛主席大手一挥武器弹药、粮食、药品、军需品、交通工具和军事顾问一应俱全,其中军事顾问代表就是在李云龙心中大于天王老子的旅长陈赓大将。

于是陈赓大将亲自下场去乳...不是,抗击法国殖民者。

某天旅长指挥越南军队伏击,没想到越南军队因为下雨决定延迟一个小时出发。

气的旅长差点没把一线指挥员突突了,因为伏击战虽然可以减少人数和装备上的差距,但如果不提前去部署好就等于白给。

然后过了一会前线传来消息说伏击成功了。

我估摸着旅长当时的表情是类似这样的

原来是因为法国人也因为下雨,不顾原来的作战计划延迟一个小时出发。

要知道越南在得到我们国家援助之前连像样的火炮都没多少,而法国则是装备了当时现代化的装备,具备机动作战能力的。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法军的装备高过越南军队不止一个档次,但败仗是一场接着一场

1954年3月13日奠边府战役打响,在军事顾问的指挥下5月6日发动总攻,第二天法国人宣布投降。

这么说是不是听起来很窝囊?

那我换个说法,奠边府战役发动总共后法国部队抵抗时间比法国二战投降只短了39天。

是不是听起来好多了。

本次战役共歼敌1.62万人,俘虏1.09万余人,其中法国少将1人,上校3人,中校10人,少校27人。

军衔从少将到少校,基本上是低一个级别人数是三倍,很明显的按照建制来的等差数列,简单来说就是校官往上基本都投降了。



user avatar   yuan-hao-6-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争是绝对实力的较量,来不得半点虚假,为什么装备、火力、后勤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能够战胜美军,我们发现,志愿军具备的特质完全可以弥补在表面实力上的差距:

志愿军确实是一只轻步兵,但是这只轻步兵却处于人类历史上的巅峰!我“能聚能散”——“聚”起来是令人生畏的拳头,“散”开来就是水银泻地无所不在。

我控制着战场,牢牢地掌握着你的一举一动,而你却对我的动向一无所知,我可以任意选择地方(不依赖后勤、没有复杂地形的限制,甚至渗透到你的后方)对你进行打击,而你却根本抓不住我!

这样的志愿军虽然装备等居于绝对劣势,但是美军又如何发挥自己装备火力的优势呢?

如果将一支职业军队比喻成一台战争机器,我承认美军这台机器非常强悍,就象是施瓦辛格主演的角色,但是把“能聚能散”做到极致的志愿军却更象一个由液体金属组成的机器人。

这样的对手几乎就是不可战胜的!

后来担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李奇微就对志愿军的大纵深渗透战斗非常佩服,曾经多次试图模仿志愿军的战术,却没有成功过。

“能聚能散”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却很难。

美军是一支职业军队,军队的战斗力依靠系统的集成(包括装甲部队、重炮部队、后勤补给、空中支援),当把某支部队抽调出来模仿志愿军的渗透穿插战术后,脱离系统支持的美军的战斗力简直就呈指数级的下降。

曾经李奇微抽调了一个最精锐的陆战营,全部模仿志愿军训练,然后向志愿军后方渗透——包括无线电静默,没有空中支援与掩护。

结果在攻击志愿军后方一个水库要点时,遭遇志愿军一个排的阻击。整整一个美军陆战营,兵力是志愿军的10倍,打了半天伤亡惨重却一无所获,最后灰头土脸地撤回去了。

任何军事指挥官都明白“能聚能散”的重要性以及战术价值,但是却很难做到,如果一支部队“散开”后,战斗力急剧下降,那还不如“聚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以,当志愿军取得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的空前胜利时,面对志愿军这样一个类似“液体金属”构造的战争机器,美国高层是非常沮丧的。

当时美国高层甚至觉得志愿军已经具备将美军赶下大海的实力,所以秘密授权去一线部队指挥的李奇微“在他认为适合的时机,将美军撤出朝鲜”。

然而,这个李奇微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军事将领,他找到了对付志愿军的办法,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李奇微设计了一套怎么样的战术?

很简单,志愿军发起攻击,美军就先跑为敬,我有机械化优势,你靠两条腿追不上,跑多远呢?每天30公里——这是轻步兵每天能追击作战的极限。

对于重要的战术要点,我就加强力量坚决守住,你轻步兵携带的轻武器啃不动(战线有缝隙,面对志愿军的渗透守不住,但是战术要点可以)。

这样连续跑7天,志愿军随身携带的粮弹+原始的后勤补给基本耗尽后,我就集中力量反击你,你弹尽粮绝根本就无法抵挡。

这套战术非常精准地打到了志愿军“轻步兵”的软肋。

四次战役,李奇微运用这个战术就摆脱了被动局面,虽然美军的反击在西线被志愿军顶住了,但是东线志愿军对砥平里的攻击却遭遇了失败。这次战役双方基本是打成平手。

五次战役志愿军却吃了亏。因为对李奇微的新战术不够重视,我们五次战役依然按照过去的方式猛冲猛打,7天后粮弹耗尽,李奇微一个凶狠的反扑让志愿军猝不及防。

慌乱中没能组织好防御,被美军冲开一个缺口长驱直入,当时李奇微感觉胜利在望,不免志得意满——觉得自己不仅可以扭转不利的战争形势,而且快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奇葩的阻击战不仅再次颠覆了美军将领的认知,而且让志愿军摆脱了不利的局面。

这就是铁原阻击战。

铁原是我军一个重要的后勤基地,弹尽粮绝的志愿军各个部队正向这个要点靠拢,以取得补给重新建立战线。

而李奇微亲率美军反击主力(约7万人,配备上千辆坦克、上千门重炮,还有每天2000架次的空中支援)也扑向这个要点,只要攻占铁原,就能分割弹尽粮绝的志愿军主力,就能赢得朝鲜战争的胜利。

所以,当时彭总就给铁原附近唯一建制完整的63军下了死命令,必须坚守铁原15天,哪怕把63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

一支轻步兵要抵抗兵力火力具有绝对优势的重装集团的冲击15天——没有完整的野战工事是绝对不行的,可是构建完整的野战工事体系至少也要3天,李奇微会给我们3天的时间吗?当然不会!

没办法,63军军长给189师也下达了一个不近情理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在铁原前阻击美军3天。

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要知道三所里、龙源里阻击还有险要地形,美军是溃退的败军,军心士气都有问题,而且这些地方的阻击也只坚持了1天不到后续部队就赶上来了。

现在却要求一个9400人只有轻武器的步兵师,在没有有利地形,没有野战工事的丘陵地带去阻击士气高昂、火力编组齐整、人数高达7万的美军重装集群3天?

怎么可能?

但是189师偏偏就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189师师长蔡长元是一名战术素养非常高的将领,他对志愿军的特点理解非常深刻,在接到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后,采用了一种空前绝后的奇葩战术——他把189师“解散”了!

对!“解散”后组建成200多支小部队,这200多支小部队在20公里宽的正面,25公里长的纵深,也就是500平方公里的地域中占据200多个小阵地,每个阵地只有30来人,摆出了一个“天女散花”的阵型来迎战气势汹汹的美军装甲集群。

这个阵型让美军所有的将领都目瞪口呆!这TM完全颠覆了军事学的常识!

军队怎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力量?那一定是组织集合成一个整体!现在志愿军居然主动把军队“拆散”碎片化,这不是自废“武功”吗?

但是仔细一琢磨,却发现189师这个“天女散花”阵意外地很难对付。志愿军碎片化确实让力量分散,每个阵地的实力都不强,但这TM有200多个阵地!一个一个啃要花多少功夫?直接撕开一个通道不管不顾向铁原推进?

那就相当于美军主动让无数个志愿军小部队留在自己后方!补给线怎么办?后勤保障放在哪里才安全?炮兵阵地要配置多少警卫部队才放心?各级指挥部设置在哪里?总不能军师一级的指挥部都跟着突击部队前移吧?

最后美军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去一个一个去“拔钉子”。

这个“天女散花”的战术将志愿军“能聚能散”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只有志愿军这样有信仰并且具备高度自我牺牲精神的部队才能实施这样的战术。

这样战术实施的前提是,每一个小阵地都要成为一颗“钉子”,在面临几十上百倍美军的冲击下,不能一击就溃,而要尽可能的坚持更长的时间。

因为美军火力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被美军攻击的小阵地基本没有获得增援与补给的可能,坚守的志愿军部队也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但是我们189师的干部士兵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个地狱级的任务,在美军上千辆坦克上千门火炮每天2000架次的空中打击下,顽强地坚持下来。

虽然一个又一个阵地失陷,一支又一支部队打光,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为后方构筑完备的野战工事体系赢得了时间。3天后,撤退命令下达后,参战前9400人的189师能撤下来的还不到5000人。

189师之后就是63军其余部队在匆忙构筑的野战工事中阻击美军的疯狂进攻,整整打了12天,让志愿军其他部队在后方建立了完整的战线后才撤离。

五次战役志愿军虽然吃了点亏,但是却击碎了李奇微妄图赢得朝鲜战争的美梦。

美军在如此有利的局面下都没能赢得胜利,这个时候美国人终于明白,自己虽然在装备、火力、后勤等方面有绝对优势,但是面对轻步兵巅峰,能够将“能聚能散”做到极致的志愿军却完全没有取得胜利的信心,这才开始了板门店谈判。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原文阅读:致敬 | 屌丝的逆袭:志愿军凭啥能赢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相关阅读:

原创 | 苏联解体的悲剧:美国心腹大患不是中国而是……


user avatar   oneluv6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史无前例的换家战术——

《教员当年应对苏联核威胁的态度与战略》

珍宝岛事件中,苏联吃了亏,勃烈日涅夫和柯西金决定动用核武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

当中国截获这一情报后,中养军伟连夜开会,所有的军伟领导同志都没有惧怕原子弹,没有向苏联求和的想法,而是纷纷提出:我国储备的核浓缩铀绰绰有余,可以边生产边持续回击苏联!

这时毛主席坐在旁边,仔细的倾听每个军伟领导人的陈述。最后,毛主席不同意向苏联进行核武器报复。却提出惊人的战略计划:禁止向苏联发射核弹,将中国的所有野战集团军集结于中苏边界,一旦苏联动用核武,我军全部快速冲进苏联境内,多批次全方位的进攻苏区,随后,地方独立武装、武装民兵机动跟进,全部武装占领苏联领土,并全民移民苏联,在苏联安家过日子。

毛主席认为如果苏联动用核武,中国肯定遭遇大面积核污染,这样中国的生存环境也就破坏了,日子就没法子过了,大搬家是必须的。

毛主席还要求越境打击推进不要停下来,快速推进,全面与苏军直接开战,全面破坏苏军的军事设施与机场设施。中国后面的国民要源源不断的武装起来,直接冲进苏联。

毛主席认为:既然你苏联要我无生存之地,那么我就将中国搬到你们苏联!反正不战也是死,战说不定还有机会求生,那么你苏联敢将核武用于自己国土吗?

毛主席分析说,反正我们的军队是打游击战出身的,擓着篮子打天下的,走遍天下都不怕!你要我们中国活不好,我同样也要你苏联活不好,你用核武污染我们中国,那么我就与你们苏联合起来过日子。我毛泽东就不相信你苏军能阻挡住中国十多亿人!军委各领导同志都为毛主席这一大胆想法感到震惊与兴奋。

大家都问,我们的原子弹如何办?

毛主席说,准备将它们全部投放到包围我们中国的美军基地。那里有美军23.7万人,免得美军等我们消灭完苏军,趁机在苏联战场投放核武再次消灭我们。所以,苏军一旦对中国动用核武,我们就对美军动用核武,即使美军用核武反击中国也无所谓,反正我们又做好再次搬家到美国的准备了。

毛主席当即指示全国作好先期躲避原子弹准备:深挖洞、广集粮,然后全军作好冲进苏联的准备!

毛主席对周总理说:勃烈日涅夫和柯西金同志想让中国同志们睡不好觉,现已凌晨2点了,你将中央军委的决定全文发给苏共中央,臭臭他们。

然后毛主席要求周总理将如果苏军开战动用核武,中国决定对美军动用核武,防止美军趁虚而入的决定通知美国。由于当时与美国没有建交而又处于敌对关系的原因,所以将消息发给与中美关系都比较好的波兰,由他们传递给美国。

苏联国防联席会议主席柯西金获得周总理电文,慌忙冲进勃列日涅夫的住处,喊毛泽东疯了,竟然用这种手段对付我们!果然不出毛主席所料,苏联元帅、将军们急忙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

这时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也同时接到周总理的电文,基辛格急忙找尼克松说:中国毛泽东要向苏美全面开战!虽然中国的核武不那么精确,但核武大面积杀伤需要精确吗?此刻尼克松也惊呆了,无法回答基辛格急速询问。

美国将军们也急忙开会,美国将军认为毛泽东用兵无常,朝鲜战场就是不打招呼突然爆发,如果美军西太平洋部队与军事装备及军事基地遭遇中国核武饱和攻击与严重破坏,美军很难与中国对抗后期的核武打击,因为美军担心远程轰炸机极易遭遇苏军在北非、南非军事基地的拦截。另外,如果中国全面大转移,毛泽东很可能会向欧洲行动,不但苏军很难抵挡住中国全方位的军事攻击,整个欧洲也要受到冲击,甚至祸及美国本土。

美将军认为:美国应尽快的坚决站在中国一边,帮助中国间接的抑制苏军的冲动,也有利于毛泽东冷静下来。尼克松同意这样做,基辛格立即召见苏联大使表明美国政府态度:坚决反对苏联核武打击中国,如果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美国毫不犹豫对苏联进行核报复!

其实苏联在接到美国的警告之前就已经作出决定,决定不与中国开战并制定出与中国全面恢复友好谈判,柯西金已致电周总理要求紧急会面。而周总理拿着电文去毛主席住所,警卫员告诉总理毛主席正睡得十分甘甜。

周总理后来立即回复柯西金电文,只表明中国正在考虑,直到柯西金去越南访问时,再次要求见周总理一面,周总理同意在机场交谈半小时。

由此可见苏联最主要是害怕与中国军队在自己国土交战,也害怕毛主席提出大搬家运动战略。实际当时新华社想发一篇文章原原本本提及毛主席这套战法,结果此文被毛主席否决,毛主席说:苏联修正主义是极个别领导人错误,但苏联曾经援助过我们,那么多苏联专家与人民忍受自己国家贫困,支援中国教育、科技、工农业建设,我们不能忘记苏联人民,也不能让他们伤心,我们只针对苏联现领导人错误路线斗争。


user avatar   goldentyco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战期间,英国反间谍机关MI5掌控了大量由德国派来的间谍,使他们成为双重间谍,向德国提供假情报,这也就是世界间谍史上有名的“双十字行动”。

但是,虽然是提供假情报,但也不能一点儿真情报也没有,否则德国人会意识到情况不对。

但怎么提供真情报是门学问:怎么才能既能让这些真情报使德国人完全信任这些双重间谍,同时又不会因为这些真情报而给已方造成军事上的损失呢?

MI5使出了很多聪明的招术。

比如:1942年11月,英军和美军实施了火炬行动,在法属北非地区登陆:

为了迷惑德国人,在行动开始前的几天,MI5让一名双重间谍把真正的进攻时间和地点等细节用一封信发给德国人。也就是说,发的是真情报。

这样一来,邮局在信封上盖的邮戳的时间是在进攻的前几天。

同时MI5故意在邮政上制造问题,导致这封信晚到了德国人手上几天,而这时火炬行动已经结束了,英军和美军已经成功登陆。

而德国人在拆开了这封晚到了几天的信后,发现信里的内容全是真实的,和英军和美军登陆作战的情况完全相符。

德国人从而更加信任这些双重间谍,因为信封上的邮戳显示发信时间是火炬行动开始之前几天。

只不过,这些真情报虽然到了德国人手上,对他们来讲也没用了,因为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了:


user avatar   fei-xiao-wu-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三十八军有一个排30名士兵靠手里的轻武器不但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大部队,而且毙敌215人,自己无一伤亡,这就是“郭忠田英雄排”,他们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呢?

话说三十八军113师奉命抢占三所里和龙源里,断敌归路。龙源里附近有座小山头,名曰葛岘岭,郭忠田率领三十勇士奉命守卫这里。

全排急行军十二个小时,马不停蹄地赶到葛岘岭。郭忠田极目四顾,眉头紧锁:这里虽然是制高点,但山顶上光秃秃的,如果美国飞机一投弹,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他又观察了一圈,发现公路一侧有个小山包,正位于公路拐弯处,山上还有一个天然石洞,十分适合打埋伏,于是立即命令战士们在山包上构筑阵地。

这时,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在主峰上也挖一个阵地。这个阵地各种战壕伪装一应俱全,唯一的区别是没有人。

上午八点,公路上人声鼎沸,美军坐着卡车垂头丧气地败退下来。第一拨美军人不多,进入伏击圈后,已成惊弓之鸟的美军无心恋战,仓惶逃走。

接着,隆隆的巨响传来,大地都在震动,原来是五十多辆坦克。战士们看到坦克,不由得心痒痒,抬手就要射击,郭忠田厉声喝止:不行!咱们只有轻武器,吃不掉这些铁家伙。众人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坦克疾驰而过。

美军大部队终于姗姗来迟,郭忠田一声令下,子弹、手榴弹雨点般落下,美军猝不及防,顿时人如潮涌、马似山崩,陷入一片混乱,于是拿出他们的管用伎俩:呼叫空中支援。

刹那间,天上大群飞机呼啸而来,郭忠田忙下令停止射击。美军飞机将主峰上空无一人的阵地炸得稀巴烂,得意地扬长而去。

美军认为志愿军早在空袭中化为亡魂,大摇大摆地继续前进,郭忠田一声大喝,枪弹齐鸣,美军丢下一地的尸体,狼狈突围而去。

趁着间隙,郭忠田让战士们修好了主峰上的阵地,于是,又一波美军溃兵上来时,美国飞机又上演了相同的戏码,一共炸了三次,每次志愿军都是一边养精蓄锐,一边欣赏美国飞机的表演。

张祥忠是排里的神枪手,郭忠田给他派了任务,当公路上的美军组织反击时,张祥忠负责狙杀美军指挥官,他一共击毙了三人,美军在地形上不占优势,几次反扑都被打退,最终只能跑路了事。

就这样,郭忠田带着三十名战士,毙敌215人,缴获大炮六门,汽车58辆,弹药无数,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相关话题

  改革开放前为备战到底生产了多少武器? 
  那些觉得苏俄军队有战斗力的观点都哪里来的自信? 
  东北野战军vs日本关东军谁厉害?在双方巅峰状态下打谁厉害?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一战二战中有哪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乌龙事件? 
  历史上有哪些坚持了好几个世纪的被征服政权? 
  东罗马帝国的超重装骑兵/具装骑兵是什么水平的骑兵?战斗力如何? 
  清初屠杀一亿是真是假?如果是真,怎么做到屠杀效率如此之高?如果是假,谣言怎么起来的?为什么会有人信? 
  中国历史上的战役,最让你感到荡气回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是哪一战? 
  世界其他国家如何评价中国在二战的作用?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法国人那么懒,整天休息,法国国内生产总值还那么高,科技还那么发达?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觉得元宇宙是个骗局?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