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专业人士都对精工赞誉有加,而在腕表之家的排名上精工却几乎垫底? 第1页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表不厌百回看》

前一阵买了本袁行霈大师的《好诗不厌百回读》,翻翻挺有收获的。

出版社给的定位是“大家小书”系列,即不深奥,很通俗,挺有趣,就行了。

书中辑录的诗作是历朝经典,但凡正经念过初高中的,起码会背一多半,按理来说都是老面孔,这书应该没啥新意了。

但偏偏还是好看,而且读完受益颇深,丝毫不会因为脍炙人口就有什么乏味,

个中奥秘题目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好诗不厌百回读”

“好诗”和“不厌”,应该是有必然逻辑的。

并不是大师会写,辞藻华丽另辟蹊径,不是的,因为原材料是“好诗”。

————

知乎挺多网红诗,我看做不到不厌百读,基本上三读五读就够了,再多就腻了,俗了,甚至名家也不能保证不厌百读,王维的集子随便什么时候翻,周邦彦等人就偶尔看看,没有总看的,脂粉气太重了。

————

抬举一下腕表,把他比作古诗,就在于这是个多种元素高度凝练的产物,最后放在腕子上一点点,但最大的功用就是拿来看,一天至少看N多次,

so,“好表不厌百回看”,能耐住看的才是好表。

文艺爱好者总是喜欢冷门偏门不太大众的东西,结果投射到消费行为上,就变成了非要小众海淘从欧洲犄角旮旯或者历史故纸堆里面翻东西,

把消费审美硬生生的做成了考据癖和玄学,

到“之家”网站上,体现成宁可撬开后盖接上微距镜头一通拍,也不肯正面看一眼盘面,看看颜色款式看着舒不舒服,衬不衬衣服。说起故事头头是道,再不就是崇贵崇限量,越是比公价高,难买到就越自豪。

论坛文化影响下,爱好者们无论看车还是看表,都会被特别多场外信息裹挟,而且会越来越超出自己的购买力变得眼高手低,成了键盘车神或者键盘表哥之类的,

不是有个段子嘛,亲戚要买什么东西,自己一通分析总结,有钱的大叔大爷们真心夸赞:“还是你们年轻人懂,啥也买不起还讲得头头是道的……”有那么点讽刺。

所以这其实是个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

我还是一以贯之地在3000价位推荐日本三驾马车,至于小清新,包豪斯,水粉时装表、廉价珠宝表,之所以不太推荐,在于耐不住看,盘上的元素过分地少了,戴表还是要拿来看的。

滤镜够高级拍砖头都好看,硬照做不得数,模特腕子上也做不得数,还是得自己戴着好看。

表不像汽车,绝大部分人同一时间开不了太多款车,所以汽车编辑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由他们替消费者试驾体验。腕表从2010年往后已经随着传统时尚纸媒的式微,话语权渐渐下沉给买家和消费者了,专业人士在当下,约等于“买很多表又肯写东西的人士”。

有购买力的腕表爱好者,五块十块地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的喜好是偏生活化的,每天戴腕子上看着玩,有各种使用场景和各种衣服来搭配,所以他们看得舒服,自然就会赞誉,他们看着觉得不舒服,没意思,或者不好搭衣服,自然好话就少。

精工的优势在于各个价位都有耐看耐读的表款,这个在当下的制表商里其实挺难得的。

不要小瞧这一点,这非常难。



比如宝玑,都知道这表牌子很硬,也不便宜,而且宝玑有个经典元素,就叫“宝玑针”,时针分针上面有小圈圈,秒针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

如果有人觉得,嗯,宝玑针是我的菜,我想买一款宝玑针,就去找,发现不行,

正宗的宝玑针,肯定买宝玑,一查好几万买不起,

然后,浪琴也有宝玑针的款式,一两万,还算能买得起,

有没有再便宜的,也有,康斯登,不到一万,也有个宝玑针。

也就是说,瑞士制表业因为悠久的历史和品牌自己的美学设计传承,某些元素是割裂的,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惯性。

这就好比德云社的大褂一样,本来没有一定的成例,穿多了,就成一套潜规矩。


在德云社体系下,懂事的相声演员想做人,就得穿素净点的大褂,如果觉得自己能耐大了,够腕了,再去问问班主,您看我绣个花行不行,班主要是给面子,就允了,这就是一个没谁弄规矩但是好像大家都遵照的一个成例。


就比如这个颜色,是默认跟贵金属捆绑的,如果有人揣着小十万人民币觉得不少钱了,去劳力士说,我就想买这个蓝蓝的盘面的,给我来一个,估计会败兴而归,被柜员心里嘲一下也未必。

珐琅,或者叫艺术搪瓷,随便怎么叫。

当表盘是很适宜的,白得挺温润,也有些细微的变化,应该是简约但非常耐看的典范。

然后,有的表厂把珐琅盘,跟陀飞轮放一起了,想卖珐琅的话,对不起,是陀飞轮加珐琅的价格,1+1还得大于2甚至大于3呢。

如果不挖洞,不装陀飞轮,也不会难看到哪去吧。

盘面那个温润的质感,与蓝针照应的清爽,还有罗马字刻度的儒雅,都是可以保留的。

——————

尽管太多论坛里的人,说了很多表款的好处,例如机芯、打磨、历史、可靠,在大陆满处都是专柜,有N多代言人,可你还是提不起精神,觉得这些表都不够好,或者说,都不够耐看耐读,提不起人的兴致。

买家其实有时候就是挺单纯的,偶尔不像听厂家扯淡,听什么传承玩什么保值,更不打算排队去求爷爷告奶奶,就想买个表,挑个颜色,或者改个风格。

原来白盘钢盘太死板,现在想弄个蓝色绿色换换风格;原来正装,想再买个潜水;或者原来年轻潮,现在想弄个珐琅盘复古一下,装个斯文败类,

对于表唯一的要求,不外乎,得好看,得耐看。

然后去看看哪些表合适,看看瑞士哪些名气大的名门表企,结果发现他们不是四散在各个瑞士品牌的产品线里,就是贵得离谱或是不爽快得可怕。

这时候,精工真的就是个好选择,起码想买任何颜色的蓝盘,找精工就对了。

精工就像一个特别忠厚的辅助,要蓝给蓝,冰蓝、湖蓝,放射蓝、渐变蓝,蓝盘蓝圈……

起码我没见过其他牌子,给蓝给这么痛快,三千,两千,甚至不到一千,给蓝给得太慷慨了。

相比瑞士同行不是黑就是白,色彩上那么矜持,日本的表企明显是不装这个大尾巴狼的。

做的是制表,服务的是大众,

客户有价格需求,那就往便宜了弄,精工5号里一样好表不少,

有技术需求,那就赶紧研发,当年他们搞出能放手表里的石英计时系统吓掉瑞士人的下巴,不亚于今天的折叠屏全面屏,让人感到了科技的震撼。

有审美需求,那好,有颜色上颜色,有款式上款式,表针,夜光珠,外壳,只要是大众喜欢的元素,尽可能多点罗列。

有装逼需求,那也有GS那部分,看不上GS,没关系,出门左转找PP还是找RM,随便顾客怎么挑选。

一句话,这是个低头干事的表企。

————

太多老外们被粉丝捧迷糊了,把制表当成制逼,

其实深入了解瑞士制表的人终究会发现,那些复杂美好令人心悸的机芯,直面消费者的情况其实很少很少,大部分时候,套壳的人,搞市场的人,财团公司才是拦路设卡的存在,太多表CNC的味道太浓,而人情味太薄了,出来的制品真的冷冰冰。


我记得小时候,笑林有个小品,招聘酒懵子去跟企业谈判,当年流行搭售,卖一样非要搭一样,搞得企业苦不堪言,结果一通大酒喝下来,不仅搭售一条毛毯,还外加一床毛巾被。

整个喝反了。

现在的制表业也该听听笑林的,卖表就好好卖表,不要搭售那些历史文化故事,也不要巨幅海报,各种代言人,故宫午门开party,又是首博搞展览的,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总归一句话,我只想买表,买来戴,买来看,不想要毛毯,也不想要毛巾被。




  

相关话题

  我是严重的地包天 极度的自卑 感觉生活没什么意义了 怎么办啊!? 
  Mc天佑为什么能够在央视和各大卫视喊得风生水起? 
  有哪些可以让男生少奋斗二十年的方法? 
  那些对自己特别狠的人,脑子里都是怎么想的? 
  关于男士手表,该怎么选择? 
  如何看待「独生女留学嫁老外,父母崩溃」? 
  电大中专一年制学费多少钱?报名费用贵吗? 
  有个易生病的女朋友是怎样的体验? 
  萨摩耶四个月大,打它的时候龇牙,怎么办? 
  你吃过或尝过哪些奇怪的东西?体验如何? 

前一个讨论
身材丰满型的女生穿旗袍不好看吗?
下一个讨论
婴儿每天都在想什么呢?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