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这两年没再听说有什么大规模的电脑病毒爆发? 第1页

     

user avatar   cat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电脑病毒已经脱离了炫技阶段,进入了商业化和军事化的阶段。在炫技阶段,大规模爆发非常酷,全世界都知道是你做的,你除了出个名得不到什么实在的好处。但可能你也不是为了出名,你就是有求知欲望,想要知道你到底能不能做到。

这个纯真的年代早就过去了。现在做病毒的都是带有很强目的性的,否则成本太高不值得去做。带有商业目的的,会针对企业下手,无论是盗用用户身份信息和信用卡信息拿去卖,还是加密企业数据然后勒索赎金,最终目的都是钱。这种病毒没必要广泛传播,感染非企业用户只会增加自己被曝光然后杀灭的可能性。企业中招后肯定会想要低调处理,尽量避免对自己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用于军事目的的病毒你就更不可能听说到了。当年美国 NSA 制作了 Stuxnet 用来摧毁伊朗的铀分离离心机,几乎完全没有被察觉出来。Stuxnet 通过贿赂工程承包商定点投放到伊朗的铀分离工业控制网络,它要看到网络内有特定型号的西门子控制器了才会启动,否则就只会潜伏和传播。在找到特定型号的西门子控制器后,Stuxnet 会解密出它内藏的工业控制器病毒然后感染西门子控制器。被感染的控制器同样只会在确认自己连接特定的离心机后才会启动。启动后,病毒会先长时间观察和录制系统的运作,然后非常偶尔地把离心机的速度提高到能损坏机器的程度,与此同时在仪表板上回放之前录制的离心机正常运作信号。几百台离心机,除非你碰巧在病毒进行破坏时站在正确的离心机面前观察,否则仪表盘上一切正常,你什么也观察不到。

没有反病毒软件能察觉到 Stuxnet 的存在,最后暴露是因为某家中东公司发现安装卡巴斯基后系统崩溃率特别高,他们以为是卡巴斯基的问题,交给卡巴斯基的安全专家分析后才发现原来存在病毒。卡巴斯基在分析 Stuxnet 的时候叫上了赛门铁克,然后 FBI、CIA 什么的也都知道了。但是这项行动如此隐蔽,连美国的其它情报部门都不知道。美国的反情报部门开始担心美国会遭受类似的攻击,NSA 在情报部门联席会议上什么也不说,大家折腾了好几个月才大家发现原来是自己人干的。FBI 表示,当初怎么就没想到要朝着 NSA 问一句「兄弟,这其实是不是你干的?」

感兴趣的可以去读《Countdown to Zero Day: Stuxnet and the Launch of the World's First Digital Weapon》这本书。


user avatar   damon-dance-for-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生物病毒一个道理,大规模电脑病毒爆发的前提是高传染率。问题在于,现代操作系统都已经做到了隔绝用户运行时和系统运行时,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能无需任何外界干涉就自行传播的“病毒”,比如访问下磁盘、打开个文件、或者访问下网站就会不知不觉感染的病毒已经销声匿迹了。现在的所谓“病毒”其实都是恶意软件,其本质是通过钓鱼网站或者伪装成杀毒软件/adobe flash或者修改其他软件安装包加私货等欺骗用户授权系统权限,然后才能运行。传播必须有用户手工操作介入,哪怕骗得再精妙,也达不到以前经典病毒自行传播能达到的指数效果。再加上浏览器、邮件客户端等主流软件会在传播途径上警示用户,以及网络供应商监管趋严,钓鱼网站一般活不了几天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进一步限制了上当人群。


user avatar   s.inval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DOS时代:任何程序无需任何手续即可做任何事,包括修改操作系统内核、直接发指令字操控硬件。

甚至,如直接修改中断向量表,替换操作系统或BIOS提供的中断服务程序(用大白话说,就是篡改运行中的操作系统内核),以使自己的程序代码藏身中断向量区、在条件合适时可以继续执行的TSR技术(即程序终止驻留内存技术),在当时竟然是普通软件的必修技术之一,不然很多功能都做不到。

普通软件都玩的这么high了……那病毒呢?

——有个病毒每3个字节一解密,然后执行解密出来的指令;执行完指令再解密三个字节;而且前面指令解密后的结果,是后面解密流程的密钥,以至于根本不能下断点,因为下断点就破坏了密钥,使得几乎无法分析它。而且这个病毒还可以在每次感染时变形,两个不同副本不会出现连续3个字节相同……


既然完全没有控制,病毒泛滥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

windows 9x/me时代

内核置入IA32架构保护模式的ring 0,其它应用隔离到低权限的ring 3,得到了相当的安全性;

DOS以共用硬盘的虚拟机形式,提供给过去的DOS程序使用;为了兼容,仍然在内核中使用了一些16位代码,以及其他很多兼容措施:这种混合导致漏洞多多;

对DOS的兼容导致只能使用不携带权限信息的FAT16/32文件系统,使得恶意程序仍然可以随便访问任何信息。


结果仍然是病毒泛滥;但已经比DOS时代大有好转。

(甚至当windows 95推出时,就有文章预言windows 95将结束病毒时代:这个预言虽然并未实现,但windows 9x下的病毒,无论是数量、花样、涌现速度,比起DOS时代,的确全都有了几个数量级的衰减。所以说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

windows XP时代:

个人桌面终于迁移到NT内核上,有了真正的权限限制;

有了携带权限信息的NTFS文件系统,保护私密信息成为可能(但很多人仍然使用不携带权限信息的FAT32)。

这个时代,情况已经很好了,裸奔也成为可能。

我就曾连续裸奔5、6年,直到arp-iframe病毒出现,才不得不装了AVG。



但XP的弱点是:

第一,其上自带的IE太烂,几乎等于不设防,所以只要局域网一台机器中了arp-iframe病毒,整个网络所有装XP的系统只要上网,就必然中招;

第二,它默认使用有管理员权限的帐号登录(也不得不用,不然很多软件根本不能启动),而这种帐号有权动电脑中的一切,这就相当于部分回归到了DOS时代,自然不能阻挡病毒泛滥;

第三,大多个人用户仍然沿用过去的FAT32文件系统,这种系统不携带权限信息,所以仍然无法保护敏感文件。


————————————————————————

windows vista/7 时代

有了强制性的UAC,任何程序想做点非法活动,就必然惊动用户,用户不同意你就不能继续(除非你照那些三脚猫的教程关了UAC);

同时,这个时代的主流浏览器(如chrome、ie、firefox等等),全部有了沙箱机制,即便被网络攻击,也很难影响到操作系统。

然后,携带权限信息的NTFS文件系统终于成为大部分人的默认选项(如果你不知道说的是什么,那么就用的就是NTFS文件系统),敏感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如此一来,自然就没什么病毒了。

———————————————————————

类似的,linux下为何干脆就没杀毒软件呢?因为linux权限管理非常严格。

所谓Windows因为用户太多所以病毒多,完全是厂商的误导宣传。

linux还服务器多呢。攻陷一个热门网站的服务器,给网页挂马,瞬间就能控制一大批的肉鸡,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正是因为linux权限控制太严,所以哪怕一台很多人用的服务器,一个用户2X感染了病毒,也没法影响同一个系统中的其他人(从病毒破坏到偷窥其它用户私人资料,都办不到)。

之后只要删掉这个中毒的用户,一切就恢复了。




举例来说,当初Windows有个输入法帮助漏洞:在登录界面切换中文或其它输入法,点帮助,然后在帮助界面导航栏输入c:,就能以管理员权限浏览硬盘、启动任意程序。

这权限管理何其烂也。这么烂的权限管理,怎么可能阻止病毒入侵呢?

更可笑的是,这居然被认为是输入法软件公司的bug:它们本该检查是不是登录状态,不是登录状态就应该灰掉帮助按钮的!

可要是这个软件公司本身就是个流氓呢?你也让它随随便便就能执行本来必需管理员权限才能执行的危险操作而不需要任何用户凭据?




而在linux下呢,未登录就是nobody,除了极少几个在登录时必须能接触的东西(passwd、shadow文件),其它任何东西都不允许你接触。

至于输入法?它必须以当前用户(未登录就是nobody)身份启动,没有哪个管理员能脑残到给它设置setuid,让任何人使用它时,都能临时切换成root身份的。

所以,只要不给权限,任何程序根本就没能力在硬盘上写入任何不良信息(除了设置为nobody可写的文件),也不可能去“启动任意程序”“读取任意信息”,更不可能居然还能得到管理员权限为所欲为——有些部署于互联网的linux服务器,甚至允许任何人以guest登录,都不可能影响到系统安全。原因就是权限控制得好。


————————————————————


最后,说说0 day——因为一说这个,很多半桶水都喜欢跳出来说有0 day,0 day可牛比了,啥都能干。

先解释下,0 day其实是操作系统里面的、能够非法得到高权限的、暂时未能修复的漏洞。

打个比方的话,权限是无法逾越的高墙,而0 day是高墙上无意留下的狗洞——不封住,坏人就可能从狗洞里钻进去。

任何系统都无法避免0 day。在0 day被厂商修复之前,的确是可以用来写“能够一传一大片”的病毒的。



但是,0 day问题和权限问题有一点根本上的不同。

比如,Windows xp的权限设置,普通用户的使用方式和默认权限设置下,到处都是漏洞。

但,对较为专业的用户,他们就可以控制好权限(比如,大企业都有自己的安全策略,所有机器都必须应用这个安全策略):在他们手里,即便是xp,也是相当安全的。

这点和linux以及后来的win7等系统不同,后者默认就有极高安全性。



因此,权限问题,外行急,普通百姓急,因为他们正被病毒困扰;而有专家的大企业、国家要害部门,不急。

而0 day呢,它不仅威胁大众,同样也可能威胁诸如金融、国防等要害部门。这些部门可比你着急得多。

所以,一旦这类漏洞一旦发现,一般都会被火速修复。


那么,如果你是黑客,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别人没发现的0 day;你舍得用这样一个珍贵的0 day随便攻击无确切价值的普通用户,导致杀手锏过早暴露吗?注意,一旦0 day暴露,可是会被厂商用紧急补丁修复的哦。

(一个0 day,国外黑市报价数万美元,而且可以卖给多个买主,所以“珍贵”绝不是空口白话)

————————————————————————


换句话说,攻击XP及之前的windows/DOS系统,无需任何特殊技术,因为它们要么根本没权限概念、要么权限形同虚设;而攻击windows vista/7之后的系统,就必须先找个未修复的0 day漏洞,绕过权限机制。


更形象点说:一个半吊子程序员,在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的xp用户那里,轻松就能写一个程序肆意破坏;但想去攻击被权限严密保护的windows vista/7、unix用户,就必须先挖出一个0 day……这可不是一般半吊子能做到的;能做到的,也不会再屑于做过于“小儿科”的病毒了。



综上,所以一旦权限控制好,病毒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PS:科普一下,啥叫病毒呢?在xp及以前的系统里,你只要搞一个autorun.ini,在ini里面指定运行当前目录下的 病毒.bat,而这个 病毒.bat 内容是一个死循环,这个死循环每5秒把autorun.ini、病毒.bat两个文件复制到C:、D:、E:……等分区根目录,如果出错,忽略出错信息:这就是个可传染的U盘病毒。

嗯?你还想要破坏?写一行脚本统计下启动次数,达到1000次就执行format c: /y就行了。

其它无论多高大上的病毒,核心机制都是这几板斧。至多启动、传播机制略有不同而已,但都是些通用机制,学过几天编程的都知道。

显然,病毒没啥大不了的,更不是什么高科技。一个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都有足够写出一个病毒的能力。只是不合格的计科学生太多、非计科专业出身的人也太多,这才给了那些半瓶子咣当、想吸引MM眼球的家伙成名的机会。

所以,不同于197x~198x年代,那时计算机才刚刚出现,计算机病毒也还是个刚刚被理论预言出来后、出炉没几天的新鲜玩意儿;但现在嘛,写病毒在行内人眼里叫“掉价”,是些正路子走不通才铤而走险的家伙才会去玩的无聊东西:而这些人呢,写病毒又很难赚钱,不如木马能来钱。

而木马靠什么来钱呢?当然是偷盗用户隐私信息。

但安木马偷用户隐私信息可不容易啊,又得想办法骗用户点击又得找浏览器的0 day从沙箱逃逸、然后可能还得找操作系统的0 day从浏览器默认的极低权限提权,而且没多久木马用的那个0 day又失效了,还得重新来……


那么,真正绝妙的好主意是什么呢?

你猜对了。
写个流氓软件,光明正大要系统权限。用户一看,这种软件有用啊,又不要钱,当然要装啊。装上人家就监控你在电脑上的所有举动,然后上传到服务器——咦?这不就是木马吗?

谁说的?木马是偷偷摸摸藏自己、偷信息,人家光明正大搬。这怎么能叫木马呢?

嗯,反正无论如何,用户信息都拿到了,后者你还没法说他。那么,又何必写木马呢?
然后,嗯,反正大家都是流氓,就谁也别揭发谁了。事情大概就是这样子的。
当然,仅限于国内。


PS2:随便再扯扯“隐私”。

这年头,国外天天沸沸扬扬,反对软件公司监控用户隐私;国内也说流氓软件上传用户隐私,这两个隐私可是截然不同的。

国外说的隐私,是诸如“你在亚马逊曾经买过什么、看过什么”这类信息、或者是某个软件启动过多少次、在每个功能上耗费了多少时间这类信息(这类信息可用于改进软件,但无法用来分析用户习惯;相关软件的用户协议会明确向你说明,他们会采集这类信息——但是,注意了,他们还会着重告诉你,他不会采集任何和用户输入内容等相关的隐私信息,也不会识别信息来自哪个用户:因为这种做法是高度敏感的,没人敢放到用户协议里面,放进去他就可以去坐牢了)。

像亚马逊得到哪些信息,得到的途径是完全合法的——多新鲜,你去看过人家网站、买人家东西,人家能不知道?

但,如果对这种信息做深入分析(也就是现在风头正劲的“大数据”),是可以挖到很多潜在信息的。比如,根据你的登录ip或者手机上的gps位置信息,可以知道你是不是出门旅行了,所以给你推销旅游产品、推荐当地的著名餐馆、旅馆;根据你最近看的书、买的药,知道你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给你推荐心理咨询师;最恶劣的,甚至根据你的消费记录,发现你财大气粗,所以同样的商品,故意给你显示一个更高的价格,等等。

有些人会说,这多好啊,贴心服务,除了高价,都能接受。
但另一些人可不喜欢被别人知道这些。
所以,老外反对“识别、分析特定顾客”,并把这个叫“侵犯用户隐私”。

但,亚马逊不可能不盘点自己的仓库,不可能不分析自己的商品销售情况、适应人群。这和那种“侵犯隐私”的分析,又如何区分呢?

所以,“隐私”就这样在国外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而国内呢,那些监控用户在机器上的活动等行为,本质上就是非法的,和潜入别人家里翻阅人家的日记、偷偷在主人卧室装摄像头等行为没什么区别,是不折不扣的犯罪。
显然,两个隐私截然不同。胡扯八道什么“国外也有隐私问题”的,完全是在偷换概念。

user avatar   zhu-wang-xiao-mia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脑病毒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的,只是其中大部分商业化和军事化比较显著,攻击目标单一明确,目的性极强,例如:

2003年的骤雨计划,一系列专门针对美国政府、军火商、科学研究室的电脑进行攻击的行动;

2009年的极光计划,遭受攻击的包括google在内的一系列公司;

2010年的震网计划,专门针对并破坏伊朗纳坦兹的核设施,这里推荐一部关于震网病毒的纪录片:

2014年,OpenSSL被曝出的“心脏出血”漏洞,导致攻击者可以远程读取存在漏洞版本的openssl服务器内存中长达64K的数据,获取内存中的敏感信息。

2016年,孟加拉银行遭黑客入侵,其向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网络(SWIFT)发出35条欺诈性指令,计划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近10亿美元的资金非法转移至隶属于孟加拉央行孟加拉银行的账户。

但是,大规模的电脑病毒爆发,并没有完全消亡,例如:

2017年,一个名叫 WannaCry,中文名为「永恒之蓝」的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 Windows 设备上肆无忌惮的横行,并且无差别地敲诈勒索所有被其所攻击的设备。

从政府网络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从个人到企业,从电脑设备到移动设备和服务器,没有一个能够逃脱这场灾难,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017年5月12日晚,国内部分高校的学生反映电脑被病毒攻击,电脑内的文件被加密,且病毒疑似正在透过教育网向更大范围进行传播。尽管微软于2017年3月14日已经发布过Microsoft Windows补丁修补了这个漏洞,然而,在5月12日WannaCry勒索软件利用这个漏洞传播时,很多用户仍然因为没有安装补丁而受害,数量众多。

除了教育网、校园网以外,新浪微博上不少用户反馈,北京、上海、江苏、天津等多地的出入境、派出所等公安网和政企专网、以及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也都遭遇了病毒袭击,许多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由于勒索软件的影响被迫停止工作。

近年来,勒索软件成为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威胁之一,并且被认为是全球网络攻击的领导者,因为它能导致许多组织和个人面临一些安全问题和巨大损失。

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关于防范WannaCry的情况通报,称全球约101.1万个IP地址遭受“永恒之蓝”SMB漏洞攻击工具的攻击尝试,发起攻击尝试的IP地址数量9300余个。[1]z

加密勒索软件,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加密算法来加密受攻击电脑上的数据,将其文件加密锁死,以此向受害者勒索赎金的恶意软件。

加密勒索软件的核心是加密算法,比如2017年的WannaCry使用的就是安全度极高的RSA非对称加密算法和AES对称加密算法。

RSA是基于「大整数分解」这一数学困难问题的公钥密码体制,也就是说,对两个质数相乘容易,而将其合数分解很难,基于未被解决的「大整数分解」这一数学困难问题,被攻击者便只能乖乖上交赎金,以此保得数据安全恢复。

WannaCry主要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其利用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 泄漏的Windows SMB远程漏洞利用工具“永恒之蓝”来进行传播,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迅速等特点。

从2017年的全民式爆发,到2021年,勒索攻击目前呈现愈发明显的APT化,主要针对于高价值企业,目前的勒索软件攻击开始供应链化,攻击低成本高回报则更加助长了勒索软件的盛行。

WannaCry的第一波攻击似乎渐渐平息,但此类攻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将呈常态化也并非不可。

此外,由于目前勒索软件都是使用诸如RAS等无法被暴力破解的非对称算法做加密,且会多次写入硬盘,因此数据恢复和还原的可能性并不大。

有一个很重要的防护手段,那就是及时更新安全补丁。

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到,WannaCry所利用的其实并非0day漏洞,但中招者依然不在少数,原因何在?主要是很多人不重视系统的安全补丁更新,才导致了后续被攻击的事情发生。

最后,多啰嗦一句,现在加密算法实在是太成熟了,如果某公司声称一个勒索软件能够被破解,那只能说明某公司就是勒索软件的制作者,或者是勒索软件制作者的合作者。你交的钱,安全公司和黑客早就谈好三七分成罢了。

参考

  1. ^ 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security-updates/securitybulletins/2017/ms17-010

user avatar   yi-suo-yan-yu-55-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年,到底是哪两年?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病毒已经不再是恶意软件的研发主流。恶意软件的主要研发力量没有放到病毒上。

恶意软件目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 病毒。复制自身,感染其他文件,在文件间进行传播,然后潜伏,在适当的时机爆发,主要危害单机。
  2. 蠕虫。复制自身,不感染其他文件,在网络间进行传播,消耗网络带宽,主要危害网络。
  3. 木马。复制自身,驻留目标机,为目标机提供远程控制功能,主要目的为远程控制或借用肉鸡。
  4. 间谍。复制自身,潜伏目标并且搜集目标机信息,并不断传播信息出去,主要目的为搜集用户隐私。

目前的恶意软件主要是以木马与间谍为主。他们从特性上就不可能产生大规模爆发。因为爆发完他们就不能继续产生效益了。

只有病毒才会爆发,因为病毒只有爆发才能产生效益,比如某病毒爆发后勒索用户。但病毒早就不是恶意软件的主体了,毕竟,爆发后才能赚钱,这种收益效率实在太低。

恶意软件的主体已经不再是病毒,因此自然我们看不到病毒爆发,而蠕虫,木马,间谍这些种类的恶意软件,都在「闷声发大财」呢。

所以我也一再强调我们现在并不需要杀毒软件,但我们需要安全软件,我们主要需要防住的是木马与间谍,而不是病毒。


user avatar   yu-jin-cheng-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的病毒:欢乐时光、求职信、redlof、爱情后门、熊猫烧香…

蠕虫病毒,可能在熊猫烧香之后就很难见到了。

现在的病毒:

它们偶尔帮你抓个无关痛痒的玩意儿,在你打开公司/学校发的安装包、某些软件时大呼有毒并瞬间删除。

它们广告遍地,悄悄吸引你安装全家桶,给你的右下角、网页、屏保插播广告,全不顾你的设备越来越慢。

领导和越来越多的人迫使你必须在手机中安装它们的产品,举行会议、打卡、甚至渗入了日常活动、X情管控。

它们扫描你的相册,窥探你的隐私,并把一切敢反对它的力量击败于法庭。

贼篡了,便不叫贼了。


user avatar   yao-do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tian-ye-56-73-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平年代,要成事最好的策略是无底线的投机。

大家都在排队,什么策略可以最快?插队。大不了被骂一顿,又回去排队。我今天在游乐场遇到一个女的很厉害,插队以后不仅一口咬定自己没插,而且大哭大闹说我一个男人欺负她女人,搞得围观的有女性为她撑腰了。因为已经排队一个多小时本来很烦躁,我一直拒绝让步,但最后也没办法。

战争年代我直接一把枪指她头上让她滚。和平年代对这种的人没办法。无底线的投机是个体最优策略。

排队的时候无聊刷手机,看了几个最近落马官员的经历。无非是卖官鬻爵,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那一套。所以也可以看出来,怎么能快速升官?各位读者冰雪聪明,不消我说。

无底线投机的人,往往不那么喜欢谈国家大事。不过这也未必。有些人也喜欢谈国家大事中美关系,或者谈理想。这不影响他们干损人利己的事情。或者谈国家大事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投机行为。

和平年代大家不愿意喊打喊杀,所以纵容了他们。就像马路上开车左冲右突的那些人,如果碰上乱世,那谁敢乱插我就乱撞。但和平年代,大家都怕麻烦,都让着他们,让他们得到了利益最大化。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苍天是不会饶过,可我们的小命不敢跟苍天比,我们就这几十年。正直了一辈子,贫穷了一辈子。升不了官,你谈的理想有人听吗?发不了财,只有福报管什么用。袁世凯再遗臭万年,也当上了大总统甚至皇帝享尽荣华。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少不了还要被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揶揄一句,好酸。


user avatar   zhou-yuan-5-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守治疗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入罪案判决,两名大学生因帮诈骗嫌犯解封账号获刑? 
  如何看待苹果 10 年内或用 AR 设备取代 iPhone? 
  如何评价 Reddit 的 2017 年愚人节 /r/place 像素画活动? 
  哔哩哔哩遭法院冻结 745 余万元财产,发生了什么?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目前国内「隐私计算」行业现状,市场发展有哪些趋势? 
  请问这段代码是什么意思,据说能让人月入过w? 
  为什么电脑还沿用冯·诺伊曼结构而不使用哈佛结构? 
  培训班输出的2百万“码农”会对IT行业造成什么影响? 
  报道称特朗普正考虑要求字节跳动拆分 Tik Tok,将其出售给美国公司,事件将会如何发展?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科学吗?还是炒作? 

前一个讨论
鸦片战争时,英国攻打中国的大炮参数(射程、杀伤力)具体是怎样的,制造工艺达到哪种水准?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自动化研究所乔红研究员当选2021年科学院院士?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