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宋和拜占庭谁更烂? 第1页

  

user avatar   li-yuan-hao-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在大好形势下把五代都无法独立的定难军和静海军打成了独立政权,大宋还和谁比啊


user avatar   bbb-51-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拜占庭不会开城门让神棍跳大神迎接奥斯曼人


user avatar   pan-pei-feng-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拜占庭烂的先看看公元620年萨珊波斯顶峰时期是被谁打爆的,谁阻止了萨珊波斯凶猛的扩张势头,不仅收复了所有失地还攻入其首都泰西封,歼灭其大部分主力部队的。大宋能攻入辽中都或黄龙府给我们看看?????


附萨珊波斯公元620年地图一张,另外说一下此时的东罗马极为凶险,库思老二世已经开始派遣柔然人等仆从军开始进攻君士坦丁堡。


user avatar   alcyone-91-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下限惊人的一致。

北宋徽钦睾这三个活宝但凡有一个醒着的,不请人跳大神东京都不会被攻破。

东罗马但凡那三个安格洛斯正常一点,不卷款跑路新罗马都不会丢。

南宋只要换条狗在临安,最差也是以黄河为界;罗马帝国但凡不是杜卡斯双废,突厥怎么也不至于被放进托罗斯山。

说认真的,东罗马7世纪遭到的“四面八方的蛮族都要你命,内部叛军乱七八糟”这种局面也就中晚唐时期可以比较了。

长安被七进七出,皇帝准许雇佣兵在首都(洛阳)大掠三日的伟业摆在那里呢。哪天罗马皇帝允许突厥人在塞萨洛尼基/安条克/士麦那大掠三日再说。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把时间细化到11世纪甚至宋仁宗时期,其实先乱了的是大宋。

1038年元昊称帝,宋夏战争开始可以说是北宋各种危机集中爆发的阶段,宋真宗和宋仁宗和平时期就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了,一直冗官冗费,战端突然一开,物价立马暴涨,军费立马暴涨,岁币立马暴涨(被辽国趁火打劫了),并且由于军队承平日久战斗力下降被迫暴兵,宋朝本来还相对而言十分宽裕的财政突然一下子就崩了。并且宋仁宗时期充分印证了“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这句话,这段时间黄河还连续决口改道,而宋朝一塌糊涂的治水则更加剧了北方的生态灾难,平息多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事开始复燃,同时军事上还打死了都无法一举灭掉西夏。在当时的宋朝人看来,已经有点”百年繁华一梦消“的感觉了,比如欧阳修就不断哀叹”盗贼一年多于一年,一火多于一火“。

至于当时对拜占庭的评价,我摘抄一段:

纵观马其顿王朝的最后二十八年,皇帝如走马灯一般轮换,但他们大多是无能之辈,不仅没有任何建树,也没有保持前任皇帝的政策法规。他们为了获得教会的支持,慷慨捐赠,颁布有利于教会的法令,使得教会势力极度膨胀,同时向贵族让步,取消了所有针对大地主和权贵的措施,致使官僚贵族和军事贵族迅速崛起,成为左右拜占庭朝政,甚至任意废立皇帝的势力,以前历代皇帝制定的有利于农业、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也大多被废弃不用,税收体制逐渐瓦解,国库日益空虚。

虽然也都是贬义评价,但你要说这两个情况比谁更严重,那肯定是前者。后者其实大多是现代人的事后评价,因为拜占庭之后真的崩溃了,所以说到前面几十年,历史学家自然也总要找出点社会问题出来。但从当时的角度来看,巴西尔二世留下的四面平定的家底(与阿拉伯人全面讲和,使罗斯人皈依基督教,灭亡了保加利亚帝国)还是相当厚实的,这段时期拜占庭其实是享受了一段比较和平稳定的时期,国土没有丝毫减少,也没有发生太大的负面事件(不然就不会仅仅评为”没有建树“了),地中海也一时间异乎寻常地安定,以至于罗马海军多年不战,后来堕落到连海盗都打不了。

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可能当时人不仅会认为罗马并未衰落,甚至比之前一个世纪的局面都还要好,10世纪的拜占庭其实军事压力依然很大,保加利亚人、罗斯人都一度打到过君堡城下,一定要说巴西尔二世的拜占庭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话,那马其顿王朝前期岂不是蟑螂窝了。

但是北宋这段时期虽然惨,却苟住了。到1071年这个对全世界影响深远的年份,拜占庭军队大败于曼兹克尔特,皇帝被俘,随后几年一下子丢了近一半国土。而这几年北宋则在进行王安石变法,经过前几年的阵痛之后,开始否极泰来,军事上逐渐收到些成效了,对西夏渐渐占了上风,并且有余力去开拓西域了。后来到了宋哲宗时期收复河湟地区,宋朝人更是欢欣鼓舞,认为自己文治已经超过了历朝历代,武功也不逊色于玩出藩镇割据的唐朝了,章惇更是将宋哲宗捧为千载最盛的圣君。

不仅当时宋朝人自己这么想,而且由于诡异的是当时的世界支离破碎,几乎不存在大国了(连神罗都陷入了海因里希四世时期的崩盘内战),连部分西方学者如汤因比、李约瑟都是这么认为的,例如美国游戏《龙之崛起》(可能受了这两人影响)就将1085年的宋朝称为"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而这一年恰好是宋哲宗刚即位时(因为毕竟是用的传统史观,估计还是比较向往旧党上位之后的”众正盈朝“)。


所以连诸葛亮都说世事无法预测(后出师表)是有原因的,208年想不到曹操会把已经可以统一的牌玩砸,219年想不到蜀汉会在3年内全面崩盘,223年同样想不到刘关张都死了之后汉军还可以把魏军压得不敢出战。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这两国最大的特点似乎就是危难之际苟命能力极强(比如拜占庭在绝望到要向宋朝求援后,又迎来了救星亚历克塞和十字军),真出大事的时候都是自以为天下已定的时候


user avatar   xue-yu-12-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4年10月份才结婚的,N线小县城一个。


我们那边不流行闹洞房,但是很流行扒灰,基本流程大概就是主持人会在新人和双方父母 六个人都在台上的时候,故意将公公和媳妇往那个话题带,比较过分的还有让公公抱儿媳妇、背儿媳妇、亲儿媳妇等等,总之毫无下限。若是主持人得到主人授意避开此节,又或者是外地请来的“名嘴”不懂规矩,客人们会起哄完直到成以上行为。等交换戒指等仪式完成后,台下早已跃跃欲试的亲友们就像一群恶狗一样扑上来,给公公套上古代新郎的装束,扛着钉耙(意思是扒灰专用),让新娘跟在后面牵着衣服走,婆婆也不闲着,必须拿着一面锣跟在后面边走边敲(具体意思不太明白,我猜是指奸情暴露了的意思),新郎和女方父母走在最后。此时所有宾客几乎都会跟在后面一起大喊“某某(公公的名字)扒灰咯”,如此绕全场一圈至半个小时不等,背景音乐往往是时下最流行的口水歌,从多年前的两只蝴蝶到最近的江南style,那画面岂止太美。。。。无论你是在农村办的流水席,亦或是高端酒店,这个环节几乎都会有,内容大同小异,也从来都是整个婚礼最火爆的时刻。


此风俗流毒之广泛,以至于我们当地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流程,如果你的婚礼上没有这个项目就意味着你的婚礼不够热闹、主人(主要是男方家)混的不行,不够体面;而起哄者也没有丝毫负罪感,普遍观点是我们帮你闹那是给你面子,甚至是拍你马屁,一般交情的还真懒得掺和。最可怕的细节是,当我父亲带着我去发请帖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冲着他眨眨眼说:哟,讨儿媳妇啦,然后会心一笑,丝毫不顾忌旁边身为新郎的我的感受。此陋习根深蒂固到如此地步,令人匪夷所思。


我有一发小,筹办婚礼时寻死觅活的要求父母绝不允许有这个环节,父母也同意了,结果还是没能躲过“热心”的亲友们,被强行塞给新郎一首打油诗要求当众读出,内容之低俗下流,令人发指。我发小拿到纸条当场脸色就变了,硬着头就是不念,还好司仪给力,完美圆场。事后竟被家长责怪,说这样不好,搞得大家都下不来台,如此任性不成熟如何在社会上立足云云,让人欲哭无泪。


以上都是我亲身经历,或是参加婚礼亲眼所见,我至今无法理解这个风俗的来源和意义,也不知道那些起哄的宾客们自己的女儿将来结婚时是否也希望看到这个场景。我们家算是书香门第,虽然我和我老婆都是当地人,女方家也默认能理解这个环节,事先并未提出反对,但是我们家主动表示坚决不能有这种情况,必须给予女方足够的尊重。可笑的是我父亲为此还得事先跟宾客们一个一个的说抱歉打招呼,请他们手下留情,不要出现扒灰相关的言行,一众我完整姓名都叫不出的亲友们纷纷深表遗憾,说钉耙等物早已备好,怎能轻言放弃。 WQNMLGB!


中国各地的婚礼都有些陋习,我和老婆当时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能做到的只是跟我们自己邀请的同学同事们说:谢绝一切形式的随礼红包。我们不想在收人家红包的时候,被人家背后咬牙切齿的骂一句:这个月又要破费了,结你MB的婚!(随份子窃以为也是一大陋习,就不展开了)


如今很多“传统”早已失去了原先祝福的意义,变成了欲望畸形的宣泄方式,或是兴师动众的繁文缛节,我由衷的希望不在我们下一代看到它们,如果实在无法改变身边的人,最起码,不要添砖加瓦。




  

相关话题

  《水浒传》中宋江是正面人物吗? 
  为何现在这么多人把中国近现代的落后归结为满清统治? 
  模仿冰火的POV写 一部唐末天下纷争的小说会不会有受众? 
  为什么南宋经济实力很强,但军事实力很弱呢? 
  为什么景阳冈会出现老虎? 
  苗族是蚩尤后代这点是苗族自封的还是汉族附会的,或者是汉族附会后反影响苗族的? 
  怎么看待有人认为麻将表现了中国人「赢家通吃」的劣根性?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何以这两年产生了「民国热」?民国果真有那么好?以及为什么是「民国」? 
  如果元世祖忽必烈是汉人且建立了以下这个汉族狂元王朝会如何,能被大家接受为中华吗? 

前一个讨论
都是中国古人是传统服饰,为什么墨子粗布短褐式的汉服没有流行起来?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的外国人喜欢和中国人玩?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