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颜真卿的一生? 第1页

  

user avatar   zhuo-zhi-bo-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国强老师曾有一次参加《杨澜访谈录》

在众人注视之下满含热泪,声音哽咽的说:

“我摔断锁骨和4根肋骨,酬金都不急着要,就是为了拍好这部被禁播的戏。”

而唐国强老师想饰演的角色正是颜真卿,这部电视剧则叫做《大唐书魂颜真卿》。

谈及为何不被播出,唐国强老师更是激愤言道,因为众人对颜真卿一生的不熟悉以及情节涉及叛将等原因,而被叫停。


第二名和最后一名没什么区别,人们只记得第一名。

大部分人了解到的颜真卿都只是一位书法家。然而颜真卿不仅身为书法第二高峰,更是一位正气与忠义并存,才华与品德并重的杰出士人,其一生匡扶国难,忠贞不渝的作为却被人常常忽略,不免令人唏嘘。

此回答便旨在回忆颜真卿其为人为事。

事实上,在颜之后,论书法造诣以及综合实力,其余大家再无一人可与二王并称。(王羲之,王献之)

颜真卿能远追二王,与其并立,尤其是在唐朝“尊王”盛行,被“书圣”的名头笼罩的时代,尤为不易,《祭侄稿》也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他对书法的贡献主要在于“外拓”与“篆籀笔法”,这两点,数“外拓”为最。

“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内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搅吐纳,内转藏锋也。”——唐 虞世南《笔髓论》

同时在军事与政治方面,颜真卿也颇有心得。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26岁的颜真卿登进士第,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由于耿直中正,敢于谏言,得罪权臣杨国忠,在45岁时,被排挤出京,远赴平原出任太守。

平原郡远离京城长安,民风剽悍,更重要的问题是,平原郡在唐时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所管辖。

早在当初,颜真卿与太子李亨都看出安禄山的不臣之心,太子李亨向玄宗告密,奏安禄山谋逆,然而玄宗视而不见。安禄山要回范阳,玄宗竟切身设宴饯行,又脱下御衣为安禄山披在身上,这一举动让安禄山在心中一阵窃喜,认为这是自己取代大唐的征兆。安禄山脱离首都后,立刻昼夜兼程,赶回范阳。

颜真卿并非不会变通之人,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只是一个是对国事畅所欲言的铮臣时,他却私底下识破安禄山意图,预计其谋反时间,先后将各级官员都换成自己的心腹,又悄悄收揽壮丁,积储粮草。

由于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已经到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政事由国舅杨国忠专权,而安禄山认杨贵妃做义母,备受唐玄宗的痛爱。因此颜真卿并未将此事上奏,他很清楚假如这时把安禄山的野心吐露给朝廷只会大失所望。

为防患于未然,他又以久雨为由,在平原郡加高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同时颜真卿仍旧每日以茶会友,跟宾客同伙泛舟饮酒,吟风弄月来麻痹安禄山。

安禄山曾担心自己的举措被颜真卿识破,也派人侦察过平原郡的一举一动,但见颜真卿不过一介骚人在把持,就不再在意。

备周则意怠; 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积极准备后,颜真卿又在平原郡“废苛政,黜奸小,除奸诡,进忠良”,赢得平原百姓的尊敬与爱戴,政绩过人,得到世人称赞。

皇皇平原守,驷马出关东。
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
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
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
——高适《奉寄平原颜太守》

颜真卿治理地方之能,还有“御史雨”这一轶事典故。其做监察御史时,河南甘肃一带大旱。当时五原郡有冤狱,长久不能处置惩罚,颜真卿一到,便快速处置案子,让罪犯伏法,受勉强的人得到申雪。当时,冤狱刚一处置,天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当地人便称其为“御史雨”,与“及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宝14年(755年11月),安禄山派入朝奏事的官员返回后,伪造玄宗诏书,要入朝征伐近贼杨国忠以清君侧,起兵范阳,拥众十五万。反叛的消息传到首都,朝臣一片纷乱,玄宗急问对策,然而杨国忠觉得:“只安禄山一人谋反,将士皆不从,臣料数旬,贼首就可送入京师。”玄宗竟然信认为真,坐以待毙,依旧享乐如初。

而唐朝承平已久,当地兵少且短缺实习,新募来的士兵闻敌军鼓角声,已丢魂魄,基本没有战斗力,安禄山带着军队长驱直入,一路上没有受到任何制止。

仅一个月,东都洛阳沦陷。

第二年的六月,长安的屏障潼关失守。

在玄宗感慨“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忠臣焉? ”的危难关头,平原郡太守颜真卿不等诏令,挺身而出,举义讨贼,发表檄文讨伐安禄山

由于对安禄山早有提防,颜真卿檄文一出,不到一天,其管辖的三千兵马即扩充到万人,唐玄宗高兴的言道:“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我平常没在乎过颜真卿,没想到他竟有如斯作为。”

而中央军惊惶无措,不能及时会和呼应颜真卿。叛军所到的中央,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匿窜。不到一年,黄河以北全部沦陷。

然而平原郡却仍然坚守抵抗,其堂兄常山郡太守颜杲卿急速起兵相应,互为犄角,共同抗击叛军。在二人发动下,十七郡同一天举兵,推颜真卿为盟主,统兵二十万。

颜真卿指挥平原、清河、博平三郡联军,与叛军激战,歼敌两万余人,横绝燕赵,军威大震。远在常山的颜杲卿设计杀死李钦凑,活捉叛将,夺回土门。各郡县信心大增,纷纷杀掉叛军守将,黄河以北很快收复了十五个郡。

同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讨贼,收复失地,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军降服了史思明。各地讨贼唐军互相配合,连连取胜,而叛军内讧,最终加速了它的逝亡。

颜真卿在这场关乎唐王朝存亡的动乱中,英勇指挥,顽强奋战,功勋卓著,但却付出了失去众多亲人的代价。

平卢将领刘正臣据渔阳起义,颜真卿为坚定他的信心,当即派贾载给他送去十多万军资,还不顾部下劝阻,将自己十岁的独子颜颇做人质

史思明带重兵围攻常山,颜杲卿向太原尹王承业求救。王承业此前夺取了颜杲卿的土门功劳,此刻又拥兵不救。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六日,水、粮、矢俱尽后城破被俘,宁死不降,被钩掉舌头,斩断双手,凌迟处死

颜杲卿的之子颜季明此前一直往来于常山、平原,为两郡联合平乱传递消息,城破后被俘斩首

颜氏一族被杀者有三十余人。

乾元元年九月,颜真卿掩埋亲人,并设薄酒。他悲从中来,难以自禁,写下了前文已述的“在世颜书第一”“天下第二行书”《祭侄季明文稿》,又作《祭侄稿》。

抄录二十五行,共二百三十四字。祭文情感传神,痛彻心扉,悲壮的情怀溢于字里行间,面对亲人的亡灵,国难家仇,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慨万端。

广德二年(764年),颜真卿最终因功被唐代宗李豫封为鲁郡开国公。

而安史之乱结束后,因众朝臣所谓的“不通世事,一味耿直”,颜真卿总是在中央没多久,就又被贬回地方,在代宗、德宗两朝都是如此。

由于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然形成,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攻陷汝州。丞相卢杞素与颜真卿有过节,于是劝德宗派年近八十的颜真卿前去招降,德宗竟然同意。

颜真卿明白卢杞的险恶用心,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写好给家人的遗书,要他们“奉家庙,抚遗孤”,抱着赴死的决心赶到了李希烈的军营,颜真卿果然被李希烈扣押,他先后多次拒绝诱降,忠贞不屈。

因弟弟在叛乱中被杀,李希烈震怒,派宦官前去蔡州诛杀颜真卿。宦官到后,对颜真卿说:“有诏!”颜真卿当即拜了两拜。随后宦官诏书诉说皇帝要赐他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宦官答道:“从大梁来。”颜真卿这才明白过来,宦官是奉李希烈之命而来,于是破口大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

终被缢杀,享年76岁。闻听颜真卿遇害,将领士兵纷纷失声痛哭。半年后,李希烈被手下所杀,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

德宗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

”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才优匡国,忠至灭身”或许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相关话题

  蒙古疆域的北端真的到达北冰洋了吗? 
  想到项羽火烧阿房宫感觉没脾气,可是一想到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感觉很生气这是爱国吗? 
  一直听人说建安风骨,究竟建安风骨(或建安精神)是什么? 
  杨贵妃到底有多漂亮?她和唐玄宗到底是真爱?还是只是唐玄宗喜欢她的容貌? 
  历史上外交时有哪些尴尬场面? 
  唐宋时期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个能臣的努力实现君主立宪? 
  斯巴达因何灭亡? 
  儒学为什么会以孝为本? 
  历史上现代医学在中国是如何上位成功的? 
  如何看待香港思想右翼化的现象? 

前一个讨论
怎样快速地查询到自己的手机号和哪些平台绑定过?
下一个讨论
2020 考研数学整体难度如何,有什么特点?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