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为什么国家总是大量投资铁公基,而不是用这些钱来改善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投资铁公鸡,能够产生大量的劳动岗位,这些劳动岗位之中,大部分是低技能要求的劳动岗位。也就是说,这些劳动岗位基本上可以被任何失业人员填补。而教育、医疗、养老,三者中,除了某些护工岗位可能不需要太多技能之外,教师、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等都是高技术要求的岗位。换言之,绝大多数失业人员不能够填补这些岗位,也就很难缓解经济低谷时的失业问题。反过来说,由于这类劳动力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即便投资了,人力资源也很难到位。不易产生社会效果。工资也就发不下去,也就无法解决购买力疲软问题。

第二,教育、医疗、养老是周期比较短的项目。今年增投了,明年不维持同样的水平,就会萎缩下来。铁公鸡是长期项目,今年建了铁路,未来几十年上百年,这条铁路都只需要维护,不需要重新建了。而维护的费用与建设费用相比,是非常低的。由于经济低谷时的投资总是一种短期行为,显然投铁公鸡更合适。再者,从整个社会的长期发展来看,短期内增强教育、医疗、养老,效果并不大。而短期内增强铁公鸡,却可以为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提供便利,增强经济恢复的动力。

第三,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政府的投资经常是通过贷款或者负债。投资到教育、养老、医疗,这笔钱就收不回来了。未来会对财政造成严重负担。投资铁公鸡,常常还是能通过收取使用费,将成本收回来。无论政府是通过贷款还是负债,说白了都是向老百姓借钱。还这笔钱,要么全民增税,要么就向特定群体收取。投资到教育、养老、医疗,无非是拿老百姓自己的钱短期提高一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而投资到铁公鸡,第一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大家收入增高,第二基本由获得便利的群体支付费用。显然在长远上看,后者比前者价值更高。


user avatar   xiao-feng-zi-29-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济形势不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发,这里只讨论由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包括内需不足和外需不足——即出口下降);因为这类危机可以有投资铁公鸡来缓解。这种方式并非我国独创,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就是这种性质。

首先要知道经济形势不好对国家/政府/执政党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第一:经济持续低迷会产生大量的失业,带来的结果是社会上“闲散人员”(虽然说是被动的啦)大增。没事做的时候总得找点事情打发时间吧,于是,小偷小摸、坑蒙拐骗、杀人放火、示威游行……总之,是国家无法接受的,无论是民主的还是一党专政的。

第二:经济持续低迷会导致大量的企业倒闭。国内的企业倒了,人们的吃喝拉撒睡还是得解决啊,于是国外的企业就会迅速占领市场。失去的东西想再抢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因此,哪怕是饮鸩止渴国家也不会轻易放弃。

于是,国家救市的原则很明确——用尽量少的钱提供更多的工作、挽救更多的企业(尤其是技术积累慢的行业的企业,主要是工业领域)

哪些行业有这样的效果?几个条件:

1、用工量大、工作门槛低

2、上下游企业多(关系一国经济命脉的行业优先考虑)

3、要见效快、最好能立刻上马(拖的越久危机越严重,需要论证半天的项目基本不会考虑)

4、不能祸害市场上现有的未产生危机或危机不严重的企业(别以为现在智能手机卖得好就可以砸钱再搞几家)

另外,国家为什么不直接发钱?发福利?(这个比所谓投教育、养老、民生可直接多了!)

因为,这样子会养成很多人的懒人习惯!只要饿不死,天天不干活!所以,现在基本也没人会用这种方法救市的(残疾人不算)。


user avatar   sven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其实是一个误会。投资铁路和投资教育医疗是不同的投资方式,对应的功能也不同。

首先,医疗,教育和养老的投资是周期性支出的,也就是说需要每年稳定投入的。不是说你今年投入一万亿,明年一分钱不投就能把养老问题解决掉的。教育,医疗和养老是需要固定投入的。一般来说都是按照GDP的占比来说。举例教育,中国最近几年的教育投入已经超过GDP总值的4%了(2012年起)。横向比较这样的投入绝对不能算少了。但是中国的教育的投入问题依旧很多,最大的问题是投入不均。有些地方相对很多,有些地方则是太少。

而与之相对的,铁路投资属于基础建设投资。基础建设也是对全民有着很大作用的。尤其是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可以带来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助于扩大内需和缓和社会矛盾。从长远来看,基建投资也是很有意义的。

投资铁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铁路改制成国企之后,负债极大,相应的基建投资有利于缓解铁路集团的资金压力。

医疗,教育和养老领域或明或暗的腐败并不会比铁路领域好出太多。不透明才是腐败的症结所在。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国信证券回应「大妈 5 万炒股变成 500 万了」:确有客户 13 年时间赚了 100 倍? 
  如何评价「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芯,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如何看待「劳动合同法有问题 下一步应调整」这样的说法? 
  每天逛知乎、b站的人和每天逛今日头条、抖音的人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有些人对国家发布的信息就是不相信,宁愿相信来历不明的小道消息呢? 
  如何看待王攀在招研资格被撤后首次发声:「自认为很冤,应该重启调查,特别是陶崇园的家庭微信群」? 
  江苏省委组织部发文大学生村官不再续聘,是否为卸磨杀驴? 
  和日本男人比起来,日本女人更倾向于嫁给中国男人吗? 
  如何看待炒鞋大军转战国货,李宁球鞋遭热炒暴涨 31 倍,有人几天赚一辆车?反映了哪些问题? 
  中国的哪个行政区版图形状和中国整体最相似? 

前一个讨论
由吴清源联想到民族观和爱国观,孰是孰非?
下一个讨论
中国向日本二次输出的汉字词语有哪些?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