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从恐龙灭绝至今,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没有进化出类似恐龙的大小体型? 第1页

  

user avatar   fan-peng-99-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的大排量肌肉车很多,连出租车都是6.0L的,日本恨不得把车造成一个凳子那么大,拼了命的减小排量,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就是,美国石油多,不差油,日本没有石油,不敢乱花。


这一点用在恐龙身上也适用,

那么恐龙比人类多了什么呢,

答案就是,氧气含量

侏罗纪的氧气占空气的百分之26,现在的氧气占百分之21,就这么,体型就这么大的差别。


user avatar   he-an-yang-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含氧量的原因,高赞回答已经分析了。对用肺呼吸的动物来说,含氧量大点小点没影响。高原牦牛还比平原黄牛壮呢。它只对昆虫有影响,昆虫用气门呼吸。所以石炭纪昆虫普遍大。

对于大陆更大的说法,这个不能苟同,因为恐龙最大的时代是在白垩纪前中期。侏罗纪时期的明星梁龙,平均体重才十吨,比巨犀小多了。

巨犀也是能拿的出手的,二十吨的体重力压中型蜥脚类。

恐龙真正碾压的年代是在白垩纪早中期。白垩纪才是恐龙最辉煌的年代。阿根廷龙,普尔塔龙,波塞冬龙,潮汐龙,这些巨型泰坦龙动辄50吨以上。

阿根廷龙和掠食者南方巨兽龙:

在白垩纪中期,也是泰坦巨龙频出的年代,地球大陆是这样分布的:

大陆的大小已经跟今天没啥两样了。

而最大的阿根廷龙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那个地方。不是想象中的盘古大陆。

大概这么大个地方。

而最后的巨龙阿拉莫龙:



它是个特例,生活在马阶,白垩纪末期了,这个年代其他巨龙早都灭绝干净了。它分布在拉腊米迪亚,图中左边的地方:


大吗?并不大。

大陆面积,二氧化碳,氧气,这个确实不是直接因素。赞同高赞回答。但是温度可以影响降水和植被,这就能影响恐龙的食物。

高赞回答还提到军备竞赛,例如阿根廷龙——南巨龙,潮汐龙——鲨齿龙等,这个并不能说明啥,今天的动物照样有的。阿拉莫龙仍然是特例,因为它存在的年代大型鲨齿龙科全部灭绝,霸王龙又跟它没啥交集,但它仍然有阿根廷龙的体型。

之前

@好大一盆绿萝

在一个回答中提到,恐龙超越了咀嚼上限。即你能咽下去多少,决定了你能长大多少。哺乳动物要嚼,要反刍嚼好几遍,吃下去的总量有限。恐龙就会不断吃吃吃,嚼都不嚼,身体从上到下堆满食物,这就突破了一个上限。

第二,蜥行纲动物与合弓纲动物不同。不知道二叠纪发生了什么,合弓纲动物受激素调节,到了成年身体不再长大,除非病态。哺乳动物是这样,哺乳动物在二叠纪三叠纪的祖先也这样。蜥形纲的蜥蜴,王八,恐龙,都是终生长大。早期鸟类,渐新世之前,也是终生长大。后来也稳固了。虽然王八再长也比不过牛,但是对于大型动物来说,恐龙生长三四十年,总比大型哺乳动物十几年的成熟期长得时间多得多对吧?年龄越长,水平也就越高啊。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植被。巨龙繁盛的白垩纪早中期,地球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植物就茂密。从蕨类到裸子植物,这些高大的乔木都是巨龙的食物。在雨林的气候下,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为每平方米每年两千克。每公顷每年生产20吨。巨型恐龙每天就要吃2.5吨,吃光一小片树林的节奏。扣去植物自身生长的消耗,流向下一级的最多为5吨。再扣去其他动物吃的,一头巨龙一天要吃一万平方米树林一年的产量。这还是按照热带雨林计算。按常绿阔叶林,这个数字乘以2-5。按落叶阔叶林,再乘以10。虽然恐龙时代植被跟现在不一样,但是生产力可以如此计算。要养活一头巨龙,需要几十平方千米,这还是生产力最高的木本植物算进去的情况下。但是看看现在,有几种大型哺乳动物能将生产力最高的木本植物利用好?雨林、落叶林,大片树叶没有大型动物去吃。能吃树叶的动物,例如大象和长颈鹿,都只吃嫩叶。嫩叶才多少有机质?现代哺乳动物的取食结构,远远无法支撑几十吨的体重。

雨林、阔叶林支撑不了,更不用说草原了。

始新世的巨犀,也是吃嫩叶,其最高体重上限为20吨,平均十吨多。这就是哺乳动物的取食结构能支撑的上限了。

新生代气候较中生代远为干旱寒冷,气温季节变化明显,植被本就比中生代稀疏。再加上哺乳动物不能充分利用植被,当然无法达到巨龙的体型。

巨龙类的灭绝,刚好是被子植物发展壮大的时期。白垩纪末期,栎树、山毛榉等乔木已经取代了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巨型恐龙不适应。恐龙不适应,哺乳动物也不适应。你见今天的乔木,几种哺乳动物吃得了?乔木高大不是理由,因为植食动物可以进化变高,但是哺乳动物都懒得进化去吃它。树叶是不可能吃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吃,吃肉又不会,只能吃吃草,草的净生产力不够,所以不可能长得很大。

为什么被子植物吃不了?随着植物进化,有着强壮发达维管束的被子植物取代了不是那么发达的裸子和被子。强壮的维管束意味着不好消化。自己找片叶子,撕出叶脉,比草本植物强健多少?除了这些,被子植物还进化出了毒性(自我保护机制),对动物神经系统有害。所以长颈鹿、巨犀、大象都只能吃嫩叶。灵长类则是吃果子。不得不吃树叶的,例如树懒和树袋熊,不但行动迟缓,还傻逼乎乎的。植物进化了,恐龙也没办法。

这也是侏罗纪系列电影的硬伤,岛上不是青草地就是高大的被子植物。

所以,在寒冷干旱的新生代气候与被子植物进化的双重因素下,哺乳动物无法每天几吨得获取食物,也就长不了几十吨的体形。反过来说,树上的叶子可以吃的话,物质上就满足了恐龙体形的条件。

在海里没这些因素影响,新生代海洋生物,各种鲸类力压中生代大鱼龙。

还有人说胎生也是影响,这个我倒觉得无所谓,因为爬行动物出壳的时候,不也是蛋那么大的体积?肚子里满放得开是吧。可能卵生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下了蛋就走,不需要培育后代。蜥脚类走得是R策略,因为吃得多需要不断迁徙,不能照顾后代,只能一窝窝得下,走到哪吃到哪下到哪,拼数量,让极少数个体长大。哺乳动物养成了照顾后代的习惯,就做不到恐龙吃了走这一点。

有位老师给我补充了一点,说动物都有大型化趋势,但是冰期会将其打断。这个很好理解,大型化也是填补生态位,但是冰期的来临使食物短缺,就会消灭一批过大的,这个是不可控因素。新生代冰期太频繁了。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点出了掷矛术这个科技树之后,三十个雄性原始人足以横扫一切巨兽。

话说最差的捕猎部落凑个三十个雄性都是轻轻松松的。




  

相关话题

  侏罗纪,白垩纪是怎么被区分出来的?为什么要划分? 
  如果不从事科研工作,在大学里学的这些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在未来人生中有什么用处? 
  60万只蝙蝠「袭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会出现新的疫情吗? 
  如何看待部分网民不满四川农大奖励一篇《细胞》论文1350万, 痛斥这是学术腐败? 
  为什么经常听说物种灭绝,却很少听说有新物种诞生? 
  人和猩猩之间存在过过渡物种吗? 
  如果不是人类,统治地球的是哪种生物? 
  为什么吃没熟的猕猴桃嘴巴会出血? 
  人类是否只是基因的傀儡? 
  原生动物是如何演化成后生动物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施一公上《最强大脑》当嘉宾?
下一个讨论
谷歌新上线 Google News Initiative,并宣布严厉打击假新闻,说明了什么?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