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冯巩? 第1页

  

user avatar   buyand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谢很多人邀,尤其感谢

@张立博

的邀请。

首先祭出主人公。

哦,错了,不是这位。

好像也不是这个。

应该也不是这个。

终于找到他了。

冯·斯托洛夫斯基·巩,中国相声界出身最高贵的演员,腿最长、“从肚脐眼以下就开始分叉”的相声演员,也是长得最像吴彦祖(海淀)的相声演员。

近年来很多人开始知道冯巩的家世,冯巩本人也在《建党伟业》里面出演了冯国璋。但是实际上,冯巩从这段身世里面到底获得了多少,就一个外人看,可能不太好下结论。

冯巩是冯国璋曾孙,其祖父是冯国璋第三子,父亲也是祖父的第三子。冯国璋想必不用我多介绍了,冯门之后也多半不是泛泛之辈。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毕业于德国柏林工学院化学冶金专业,回国之后创办了天津大陆银行、大城银行以及天津六大纱厂之首的“恒源纱厂”;和这些相比,更加出名的是他与其他几位同仁创办的天津东方油漆厂,旗下品牌“灯塔”牌油漆,天津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不仅如此,冯家遇先生曾受日伪政权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的邀请,许诺委以重任;冯家遇先生不仅没有谢邀,更没有多图预警,而是称病不出——民族气节可见一斑。

冯巩的父亲冯海岗毕业于辅仁大学,母亲刘益素是有“汀流河刘家”、“京东第一家”之称的大家千金,与冯海岗先生是辅仁大学的同学。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可不是现在的“搬砖师”,不是禀赋、才学出类拔萃,就是出身或富或贵。当然我们不是媚富贵,只是不得不承认那个年代富贵人家所受的教育和熏陶,以及眼界,都是优于常人的。

作为一个“官四代”、“富三代”,出自高知家庭的名门之后,冯巩居然没有投入金融行业翻云覆雨,也没有去唱读讲传普度一方,更没有和女民歌手坚守不正当关系,而是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相声这个大火坑之中,令人咂舌。凡是必然不太成立的事情,里面肯定蕴藏着曲折和辛酸。

作为北洋后裔和国府官僚之后,冯巩自幼便过得不那么安宁。父亲冯海岗1950年被投入了监狱,尔后被遣返、劳改。在那个“打倒反动军阀孝子贤孙”的年代,冯家不仅搬出了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58号的冯氏故居老宅,抄家、打砸抢烧和挂牌游街一个也没有幸免。冯家遇先生临终前,也将全部家产自愿交给了人民。

(题外话:天津的民主路上,有汤玉麟旧宅、冯国璋旧居、曹禺故居、张廷谔故居、袁世凯旧宅等等,历史底蕴还是相当深厚的。没想到居然叫“民主路”。)

冯巩1957年生人,自然对童年的感受不至于像我们后人这般唏嘘。虽然一大家子从壕宅搬进了十几平米的小平房,冯巩在后期的春晚节目上也通过朱军透露过自己小时候“拣煤核”的经历;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年少时总是单纯到极致得开心。

少时的冯巩喜欢文艺,学习了京胡(在后来的元宵晚会上也表演过)、板胡等乐器,还光荣地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特许批准进入了所在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进入70年代,冯巩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模仿表演了马季、唐杰忠二位老师的《友谊颂》,被马季先生了解到之后,看中,收为弟子。

后来进入工厂工作,冯巩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搭档刘伟。他们的表演获得了好评,包括兰州军区文工团、沈阳军区文工团和工程兵文工团等很多文艺团体都到天津来选调他们(选调这个词现在不多见了)。但是由于出身原因,冯巩过不了政审,难以成行。后来沈阳军区一个宣传队看中了他们,二人扔下工作,不辞而别,毅然北上。最后还是因为影响过很多人的“种种”这个原因,被退回了天津。回乡之后也因为此次违反纪律而被辞退。

冯巩此时遇到了贵人,纺织局制线厂的书记收留了他们,而且在他们远走铁路文工团之后,还开了4年的工资资助他们——可能是救命的4年工资。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朋友对那段历史怎么看,年轻人生在这个“老公*我”、“爸我不累”的年代,是否怀念祖辈经历的生活呢。(说的好像我自己很老一样,我自己目前仍然是8、9点钟的太阳:特别声明。)

可能现在的很多人被鼓动之后,认为冯巩以及这一个时代的相声演员都是靠体制吃饭,更搞笑地说法是“花纳税人的钱”说相声。其实,每个年代、每个行业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30年之后你可能不理解,但30年之前那可能会是唯一的机会。

冯巩自1986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便踏上了29年的春晚之路。现在一提春晚很多人嘴都撇到脸际线去了。可是反思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事情我们坚持过29年,而且不是吃饭呼吸之类的琐事,而是接受29年聚光灯下的考验——任何一个小纰漏都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柄。春晚对于现在娱乐形式丰富的生活而言,味同鸡肋,但是对于80后以及他们的长辈,春晚确实带来过许多欢乐。况且,以后来春晚的残酷筛选来看,连续29年上台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事情,多少艺人半途而废,也有不少中间间隔。现在大家可能觉得一些老面孔的作品质量下降了,这是由于他们精力的缺乏和艺术生命的规律,更多的原因是观众在不断地成长,尤其是在互联网上成长。30年前,《虎年说虎》观众会新奇,《巧对影联》观众会叫绝,那个年代想重看一下作品,可能要在广播电视报上查好重播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等个半天。30年后,喜欢谁的影音作品,离线下载到手机上通勤路上让你看个够。

(再给个小数据:赵本山1990年开始上春晚,1994年中断了一次,至2012年止;蔡明1991年开始上春晚,1992和1998年各中断了一次;黄宏1989年开始上春晚,连续24年,至2012年止;宋祖英1990年开始上春晚,至2013年止)

冯巩艺术生涯的波折,不光是出身,也在于搭档。

和刘伟的几段春晚合作之后,两人大红大紫。尽管中间有《五官争功》的穿插,以及《求全责备》这种沿袭《虎年说虎》老套路的劣质作品(感觉这么多人说相声应该是有人故意安排的,纯猜测),但是刘伟、冯巩的名声算是就此打响。之后遇到了一件奇葩事——刘伟出国。一说是出国学习,一说是去澳洲定居。引用《小偷公司》里的一句话,“你说你一个小偷公司,出国考察什么!”

冯巩也就此和牛群开始了更大的艺术冲浪。

风格上,两人延续了所谓“子母哏”的表演形式,作品上更是佳作迭出。如果用一个名词来形容的话,我想借用他们一个作品的名字,那就是“两个弄潮儿”。他们说过《亚运之最》,《拍卖》过施拉普纳的头发,给秦始皇出过4根蜡烛的“点子”,挨过倪萍的“小铡刀”。从《明天会更好》开始基本坐稳了春晚语言类男性表演节目一哥的位置,在《坐享其成》之后达到了牛群冯巩相声艺术的巅峰。

除了春晚,这期间其实还有好多好作品,比如90年元旦晚会的《卖鞋》,赵忠祥、韩乔生、鞠萍啊,高潮迭起,“那将会是这个样子”。《串门》提前一个时代帮我们调侃了一下土豪的生活,满足了loser的虚荣心。冯巩还和吕丽萍合作过《心愿》和《开锁》,《开锁》这个节目的故事和人物塑造真是太牛了,男人们看了会哭好不好。牛群冯巩的妖孽之座,是《有话坐着说》,那番讽刺,酸爽不已(还是有倪萍)。

后来有人诟病冯巩后期春晚节目不算相声,或者不伦不类的时候,其实冯巩大可置之不理,早期早就有好多好的小品节目。委身取名“相声剧”或者“泛相声”,冯巩本身也有各种无奈。

还有人揪着冯巩不说传统段子的事不放。引用某相声演员的话“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我的观点是:现在觉得那些都是传统段子,其实当时他们都是创新。把自己的段子做好了,坚持住了,以后就是传统段子。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搭档又奇葩了。牛群老师不光“牛眼看世界”搞起了摄影,还去客串当了县长,还不了了之地裸了个捐。冯巩只得在艺术盛年又换了搭档。

郭冬临是个奇才,“他圆圆的大头,没多少头发。再去了耳朵,那就是冬瓜”。《有事您说话》这样的好本子虽不多见,但是后期作品越差,越体现出他的技法令人折服。而且他是非天津人里面,天津话说得最好的;我并不是在黑蔡明老师。《旧歌新曲》和《台上台下》两个节目我都很喜欢,冯巩把吉他都搬出来了我如何不点赞。

之后又是频繁的换搭档,周涛、朱军、刘金山、李志强,我根本不是因为长得美丽才记住金玉婷的。

《笑谈人生》这个节目值得好好说一说。冯巩和朱军关系一直很好,当时朱军的《艺术人生》节目好比今天《星光大道》般“大红大紫”。那是一个访谈类节目盛行的年代,王刚“带着你的朋友一起来,聊聊朋友的故事”,英达在一边《夫妻剧场》。

这是牛群冯巩搭档以来,冯巩第一次把自己的节目从春晚首个语言类节目调整到黄金时间。冯巩在里面透露了人生经历,朱军也把自己的节目调侃得可以,“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这个节目基本是冯巩春晚最后的闪光。

节目之外还有一个小故事:冯巩上场前,导演朗坤让他尽量压缩时间。这可是没有彩排,没有预演的临时决定。冯巩说他告诉朱军,语速加快,节目节奏加快,但是该有的桥段一个不能少。如果不是事后知道这个故事,我到目前还觉得整个节目效果没有什么问题。最后,在二位的把握下,节目时间由17'50''压缩到17'00''。对于春晚来说,这50秒是宝贵的。据说后面某个歌曲节目因此被保留了,虽然不知道哪一个,但是那个歌手应该感谢冯巩。冯巩在后面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过很主旋律的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演员都不容易,我今天为他省出了时间,明天别人也会为我这样的。”(不是原话,大概是这个意思没错)

这里留一个伏笔,最后再说。

冯巩的出色不光体现在相声和小品方面,他还尝试过几次大银幕,甚至当起了导演。《埋伏》、《谁说我不在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等,算不上大制作,但是从最终效果和影片深度看,比其他相声演员触电的产品要高出一筹。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埋伏》,原因当然不是里面有女神江珊和冯巩未尽的床戏。故事线索不复杂,走向也稍微有点主旋律,但是里面小人物的坚韧和爱情的坚守还是让我感动了一下。我这个人看电影有一个条件:最好不以感情戏为主线。《埋伏》算不上,江珊我也没太注意!

冯巩的为人,是比他演艺事业更为人称道的。他每次接受采访永远是谦恭礼让,夸别人的话不停地抛出,外加点小幽默。总是给别人留面子,总是让别人下台阶。圈里流行着冯巩的段子:获奖(一说是电影,一说是春晚),就在金榜题名的喧嚣之后,第二天肯定会派司机把钱给主创送过去。这种为人的沉稳和明理,至少值得我个人学习。

个人有幸见过冯巩两次。

一次是敝校百年校庆,冯巩和李志强来演出。那可不是春晚的豪华舞台,不敢说简陋,但是表演条件肯定不算好。冯巩依旧尽心尽力,相比某知名女歌神索要名画成功之后才答应演出,境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简直是闷声大出彩。

另一次是在北京某街的一个小饭店里。冯巩在二楼包间请朋友吃饭,我和一个朋友在一楼吃火锅。冯巩几次下楼送人,对朋友的接人待物很是谦逊。我作为一个直男粉丝,眼巴巴地观察着一颦一笑。周围他的朋友注意到我,在观察我有没有拍照之类。我看冯巩已经微醺,而且意不在周围,也就没有上去叨扰。面对仰慕的人,在一旁静静欣赏才是心灵的陶冶,当然不是因为胆小和懦弱。

时间自己大步流星跑到了2013年。郭德纲首次上春晚,立刻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和媒体的焦点。那年的春晚依旧是前面有节目超时,而郭德纲的首秀被安排在过去赵本山的黄金时间播出,即便是时间出现问题,也必然是雷打不动。表演结束,褒贬不一,但总体对郭德纲上春晚还是接受的。

然而,有一个细节没有人关注。为了不错过12点敲钟,调整的节目是冯巩、郭冬临、闫学晶的《搭把手不孤独》,被放到了12点以后的“垃圾时间”。想必大多数人不是去放炮,就是去吃饺子了吧。有几人还记得这个在冯巩近几年作品里水平还算回升的节目呢,有几人去炒作这是冯巩、郭冬临11年后的春晚再聚首呢。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从春晚的初生牛犊,到顶梁台柱,再到垃圾时间。换作你我,如何承受。但即便是0点后,我看到的还是兢兢业业的表演,没有事后不分场合地抱怨,也没有逢记者逢观众便说别人欺负他了。

这不是一次传承,因为交棒和接棒的人彼此没有来往,没有沟通。交棒的人还在坚持,接棒的人也没想着领情。

接上文,冯巩说过他为别人在春晚上挤时间表演,而春晚却没有给他时间。

男人最大的魅力在于默默承受和践行。2014年春晚我们又听见了那句“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虽然是出自朱军之口。

印象中,“想死你们了”第一次说出口,应该是1995年的《最差先生》。20年了。

希望能一直听下去,希望节目质量也有所回升,希望有个稳定靠谱的搭档。

(《最差先生》和前一年的《点子公司》,居然有冯小刚冯导参与创作。)

最后,如何评价冯巩:

吃过苦,努力过,在坚持;

有故事,无戾气,会做人;

几乎没有取笑过弱势群体;

不拿徒弟当枪到处骂人;

有政治地位,但是不攀龙附凤。

也许你我到了他今天的成就,早就颐养天年了。

有人觉得总统后裔说起了相声是有辱门风;我却觉得做什么不重要,把事情做好,顺便做别的事情也不赖,就是成功。

尾注:

1.引用的图片来源是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及时删除;

2.本人没有采访过冯巩先生,关于个人经历必然会引用一些资料,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及时删除;

3.图片中的第一位是冯巩的大姐,冯幸耘女士;

4.花式拖延症患者如释重负,终于一块石头落地;

5.本人的一个习惯,会偷偷修改文中的个别词句,以保持语句顺畅,正确表达意思,但不会有颠覆性观点。敬请谅解。(为避免误会,已删除《小偷公司》的描述)


user avatar   sc-c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倒觉得冯巩是马季之后最好的相声演员。

以作品论英雄。

相声《小偷公司》(搭档牛群,原作梁左),那水平,那力度,别说近几年,从我听相声以来,这样好的作品也不多见。和牛群搭档的那几年,绝对是冯巩相声水平的巅峰!其他作品有《拍卖》《办晚会》《两个人的世界》《明天回更好》《两个弄潮儿》《最差先生》等。

2000年,《旧曲新歌》和郭冬临搭档,快板、吉他、三弦轮番上阵,还加去了流行歌曲的元素,博得满堂彩。虽然世界杯那段“甭管是巴西土耳其还是哥斯达黎加,咱都不服他”有点自恋,并随后遭到打脸,(感谢知友指出,这一段是02年作品《台上台下》里的,我记错了。抱歉抱歉!)但整个舞台表演非常不错,也显示了他们当时想要改革相声,创新题材的努力。从此以后,冯巩开始向小品过渡,这时期的作品有《台上台下》《马路情歌》《公交协奏曲》还有和朱军合作的《笑谈人生》,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再说电影,《埋伏》、《没事偷着乐》、《站直咯,别趴下》、《那五》等作品,都是不错的电影,认真看一看吧,人家演的真心好。

别以为人家是体制内的就怎么了,郭德纲说一句别人欺负他了就跟着义愤填膺,有本事拿作品说话啊,看看郭德纲的大部分作品,还不是网络段子和相声老梗大杂烩,有几个能真真正正拿出来让大家信服的作品呢?没有好作品,嘴还那么毒。

反正我是听相声的,有好作品,我就捧他,没好作品,该去哪去哪吧……

…………分割线…………

评论区有人质疑我的观点不客观,我也虚心接受。以上回答纯属个人观点,知乎本来就是分享大家的知识、见解和观点的。对于质疑的评论,我也尽量逐个解释,对于言辞过于激烈的,我也就删除了个别,也是为了你好。叶问也说,大家都是文明人嘛!

感谢这么多人的赞同,我也只是一个相声的普通观众而已,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求同存异,相互交流,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user avatar   yu-zi-xu-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多人说起冯巩的时候,总是拿“不伦不类”来形容。确实,这些年春晚上《还钱》、《搭把手不孤独》、《小棉袄》、《不能让他走》等“相声剧”搞得内行外行都很奇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好好的相声演员怎么不说相声了呢。

纵观冯巩作品,优秀作品的风格多变,例如《巧对影联》,这是子母哏。《小偷公司》,正常相声结构,翻包袱多脆生。《旧曲新歌》,连唱带学。《艺术人生》,相声结构的小品。《最差先生》,俩相声演员带一个外行,一点儿都不突兀。《让一让》,标准小品,拿得起来。最体现功夫的,《五官争功》,这是群口。其中台上五六个人,互相不夺不闪非常之难。其中兼有捧、逗、腻缝的角色。能拿出这样的作品可见其基本功有多扎实。

但是每个人都有其最适合的作品类型。如果说冯巩最适宜的作品类型,那大概是子母哏作品。可以看到和刘伟搭档、牛群搭档、郭冬临搭档时期都有不少的优秀的子母哏作品。

我认为冯巩放弃相声转战“相声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搭档。跟刘伟好好的,出国了。跟牛群好好的,当县长了。跟郭冬临凑合,郭冬临跑去专门演小品了。后来我们看到冯巩没有好搭档,从2003年《马路情歌》开始,转战相声剧。开头几年也出演不少好作品,《咱们村里的事儿》基本可以认为是相声,能看出《树没叶》的结构。往后几年要么主旋律(《公交协奏曲》),要么提携后辈(《就这么个人》),或者明显是凑合的作品,如《暖冬》《跟着媳妇儿当保姆》等等。怎么呢,个人认为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一个再优秀的相声演员,没有好的搭档配合,很难出好的作品。总体而言,他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注意,我没说相声演员。

另外说到冯巩的电影,他指导的两部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很值得一看,演什么像什么。不跟某相声演员一样,演唐伯虎也是自己。。。

不管怎么评价冯巩吧,艺术上他已经从巅峰慢慢下落了。为人上不敢妄言,但是办相声大专班这一件事情,绝对功德无量。

另外听说冯巩老师的母亲刘益素女士还健在,已近百岁。很少人知道2009年冯巩找来刘伟拍音配像相声,逗乐老年痴呆的母亲,每年春晚都回家陪老母亲,母慈子孝,冯巩老师是多么幸福啊!祝福冯老师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吧!

最后这张图算是致敬冯巩老师吧!


user avatar   lian-xin-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若干年后,冯·斯特罗夫司机·巩,拄着拐棍儿佝偻着腰,登上挂着“冯巩先生从艺××周年”条幅的舞台,对着台下的观众席颤巍巍地挥挥手,说,“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的时候,——我想我会哭。


user avatar   liu-jia-cheng-6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有意思 也很善良的一个人

我很喜欢冯巩 启功这样的人。

现代人有钱了,饱暖了 富裕了,开始追求名声与头衔。

比如英国人就喜欢搞那些女王钦赐的骑士爵位头衔之类。

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人,有钱了就喜欢往两个方向钻。

一个方向是现代版的,喜欢给自己弄个代表之类的头衔。

一个方向是古代版的,喜欢给自己弄个血统之类的传流。

前者不提,后者则很多,尤其是文艺界。

比如很多人都喜欢自谓皇族血统,动辄什么爱新觉罗 叶赫那拉,颇为可笑。

正儿八经的爱新觉罗家后人。比如启功老先生这样子的人物,就并不愿意别人称呼他为爱新觉罗·启功。他倒只喜欢自己叫启功哈哈。

而冯巩也是这样,明明是冯国璋曾孙,非要论血统辈份,可比如今多少文艺界人士高出不知多少。

可冯巩偏偏就是不喜欢搞这套,既没有什么家规家风教条,也没有要什么紫袍绶带,蟒袍班规。也没有搞什么收徒仪式之类的。

这样来看,冯巩老师是一个很清淡,风雅谦冲的君子了。

而那些动辄喜欢聊辈份的人,什么德寿宝文明。倒也不是说他们不好。

只是吧,说到底,这些人都是对 自我革命 不彻底的人。

可以看看侯宝林先生这样的人物在建国后写的相声。充满了革命的精气与斗志。

而现在郭德纲喜欢说的,无非是忠臣孝子 插科打诨。要么就是满嘴下三路。平心而论,人民喜欢看下里巴人。也是人民的权利。

但是如果说到 谦虚谨慎,绝不好为人师,自冲自大。

那肯定是冯巩老师 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了。

说到这一点,我实在是觉得殊为可笑。

启功是正儿八经爱新觉罗之后,却不喜欢别人提起爱新觉罗这四个字。

冯巩是真正冯国璋后人,论身世自然是五姓七家之属,但冯巩却从不举行有封建意味的收徒拜师仪式之类,更没有什么班规师训,也不追求蟒袍玉带。


而那些本来就是和我们一样市井小户出来的人家,待成了大名 挣了大钱之后,反而开始追求所谓的文化传承,我甚至认为这是他们无法追求血统纯正的求其次了。

比如成龙认房玄龄为祖宗。比如郭德纲说了太多忠臣孝子。比如别几位的收徒仪式。

都有些 太过份了

说实话,我认为这就是冯巩先生对自我的要求更高,戒骄戒躁,自我革命更加彻底的原因。

冯巩先生,很了不起


user avatar   liang-bi-dai-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冯巩的相声就像春晚本身,我可以事后大肆吐槽,但如果没有,我会和你拼命的


user avatar   sayn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是相声届演技最好的演员,他演的电影角色大都没相声的影子。


user avatar   suxins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郭德纲和侯宝林的相声风格和技巧有什么异同? 
  知乎里那些天天夸德云社,不停反对别人提出德云社存在问题的人,是种什么心理,那些个答者是不是真正的纲黑? 
  如何看待和解读早年间曹云金和岳云鹏在舞台上的冲突?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相声演员是谁? 
  顾准过时了吗?现在的青年还有必要读顾准吗?你如何看待顾准? 
  如果豆子娘送小豆子去学相声,那《霸王别姬》变成什么样? 
  大S婚期是3月22日,侯耀文入土是3月23日。这么明显的事实,为什么还是有人不厌其烦的拿出来黑郭德纲? 
  结合《相声有新人》评价张国立的相声功底? 
  郭德纲真的尊师重道吗? 
  尚九熙何九华还会再搭档吗? 

前一个讨论
怎样看待基础设施的新的一轮「十万亿投资」?
下一个讨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到底是电带来的还是流水线带来的?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