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唐藩镇割据时,朝廷真的弱到无力讨伐吗?什么导致朝廷不如地方?为什么不借郭子仪的余威收服藩镇呢? 第1页

  

user avatar   yan-wo-6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朝廷打不过割据藩镇,完全就是“国企干不过私企”的唐朝版。

安史之乱后唐朝实际可以分为长安体系和地方割据藩镇体系,等于是同时运行两套体系。

长安体系下,绝大多数大臣的想法是“天下是李氏”的,和我没关系,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体系下拼命的给自己捞好处。

以唐德宗时期长安能控制最富裕地区淮南为例,淮南节度使治所广陵是今天南京。

唐德宗时期两个最著名的淮南节度使分别是陈少游和杜亚。

陈少游在淮南做得有多恶劣,完全是被杜亚衬托的。

总之,《旧唐书》里说由于陈少游盘剥老百姓太厉害,淮南民众都盼着陈少游滚,盼着素有清名的杜亚来。

结果杜亚到了之后,由于他是想做宰相不果,结果被踢到淮南节度使职务上的,所以他根本不处理政务,整天和清客聊天,玩乐。

他喜欢淮南划龙舟运动,结果龙舟上的帆都是价值上万钱的“绣帆”。

上万钱在唐德宗时代是什么概念呢?

根据《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披露,在唐德宗时代长安周边一户拥有41亩土地的五口农民,一年种的粮食和纺织的布匹加起来不足6000钱。

所以《旧唐书》里说杜亚在淮南玩划龙舟,花了“数千万钱”,淮南府库为之一空。

而即使这样的杜亚,风评居然还比陈少游好,可想而知陈少游是怎么治理淮南的。

这就是长安直辖下的藩镇。

而割据藩镇呢?以最典型的河北三镇为例,基本上就是一个类似西欧的准军事封建体系。

从节度使到刺史、别将、军吏、牙兵、镇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这一份不是谁赏赐的,而是只要在这个体系内,你这个职务就有一份,节度使可以杀死在某个职务上的某个人,但是节度使没权利取消某个职务上应该有的这一份。

而这个体系下,越是高职越可以多拿点,但是也必须有度。

如果过分了,很可能就要被下面的军将杀全家。

比如成德节度使田弘正。

当然,田弘正之死原因很多,但是田弘正贪腐是牙兵痛恨他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田弘正的“巨贪”事迹之一不过就是每个月给兄弟们20万钱。

总共哦。

这和杜亚在淮南玩一个划龙舟花了数千万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杜亚要是担任河北三镇的节度使,就凭他在淮南的所作所为,全家能被杀三番了。

香港TVB老电视剧里反派有一句台词很有道理:

没有人一开始就想当狗,不想做人的。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盛唐时期的唐朝是这样的:

而安史之乱时的唐朝是这样的:

之后是这样的:

再之后,就变成了这样:

所谓“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描述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中晚唐时期,随着唐朝的国力衰微,唐朝的军事压力不仅来自于藩镇,同时也来自于边疆。在安史之乱中,回鹘迅速兴起,成为北方草原上的大国,吐蕃亦逐渐控制了河西走廊,吞并了安西、北庭、陇右、河西、朔方等都护府的全部或部分土地,南诏则威胁今天的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方。

对于唐朝来说,就算平定了藩镇,中间带来的军力损失,也难保吐蕃、回鹘不会趁虚而入。何况,中央也不一定有能力平定藩镇。

这样一来,只要藩镇能听话,维持一个表面上的君臣关系,这个秩序也就还能持续下去。否则,真等到中央和地方兵戎相见的时候,第一个打进长安的,恐怕就不是河北,而是吐蕃和回鹘了。(事实上,吐蕃也真的打进过长安)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自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便是大唐帝国的三大支柱之一,和中枢的南衙(朝堂官僚集团)北司(控制中央禁军的宦官集团)一起,互相平衡制约,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帝国统治百年。

一个浅而易见的事实:

如果藩镇当真是朝堂中枢必欲除之而后快之物,唐朝就根本不会在河朔三镇与朔方等旧藩镇之外,又不停在江淮、汴梁、剑南这些战略重地增设新藩镇了。

因安史之乱,河西、陇右没于吐蕃;安西、北庭被隔断交通,坚守四十余年后亦没于回纥。人口也从盛唐时的九百万户降低到五百万户,国力大损。

四方异族侵攻,中枢权威不复,河朔地方实际割据,地方上那些包括那些平乱功臣、安史余部在内的骄兵悍将横行,

这种情况下,初唐、盛唐时的中央集权体制已不合时宜,难以为继。

因此推广藩镇制度,分权地方,广设节帅来共治天下,对中枢当然是不得已,但同时也适应当时的国家形势,实有其有合理性与必然性。

经历建中兵乱、元和削藩、长庆销兵,中枢和地方多年博弈,朱泚李希烈这样公然称帝的藩镇被诛杀,最桀骜的河朔三镇亦不过划地自守,再无造反甚至取代唐朝之野心,

终于达成了契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平衡,在国家内部大体上保证了百余年的和平期。

中唐藩镇问题的核心,不在那些节帅,而在他们麾下的骄兵。这些全无畏上之心、忠诚之念的骄兵,陡然裁撤势必激起大乱,以中枢财赋供养亦是无底洞;

因此地方藩镇对帝国的稳定起实际到了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否则这些骄兵就不是整日闹响、杀立节帅,而是和五代时那样直接动辄换皇帝了。

事实上大多数节度使们过得并不舒心,绝非人们想象中割据自王的诸侯;相反,要时时看手下大头兵的脸色,被以下犯上甚至被驱逐、被杀死、被灭门都司空见惯。

可以说他们也是当了朝廷应付这些骄兵的减压阀、替死鬼。

所谓【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为上者常惴惴焉畏,苟得间则掩而屠之】

绝大部分藩镇但求管理地方的权限父子相承,得到中枢认可,并无推翻朝廷或兼并其他藩镇、扩大版图之野心;

很多节帅都自愿解除权柄,亲身入质长安,但求为一富贵闲人,则平生足矣,同样也是这个缘故。

中唐体制是南方设置观察使,用南方的赋税去养北方的藩镇,北方的藩镇同样负担者为国家抵御吐蕃、回纥、契丹等异族的责任,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王国。

朝廷的大部分政令包括两税法这样的重大改革,同样通行于各藩镇。而朝廷历次科举后中第者,也能顺利在藩镇任职。

最具独立性的河朔三镇,以地相传,父子相承,唐朝中枢不能干预其继承和内务,但毕竟还是汉人节度和兵士为主。

所谓“河北胡化说”,从司马光到陈寅恪,指的都是当地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在和内迁胡人的混居中,变得和胡人一样尚武轻文、不读诗书、桀骜不驯、强悍难治;其地域民族认同感也一直是汉非胡,而不是一些一知半解之人以为的那样,当真变成了胡人。

各藩镇抵御吐蕃回纥南诏契丹等异族,维护与收复王朝基本版图,同样功绩卓著。

在吐蕃占领河湟,兵锋一度打进长安的逆境中,大唐天子亲守国门御边,中枢据守长安,坚持不东迁洛阳;神策军与各藩镇每年轮流秋防,剑南、凤翔、朔方诸镇百年里俘斩吐蕃军以数十万计;

终于遏制其野心,令其夺取关中与巴蜀、进占中原的野心不得实现,因此内部矛盾滋生,这个雪域高原空前绝后的强权终于在宣宗时彻底土崩瓦解,宣宗趁机复河湟三关七州。

同时河西汉民大起义,义军首领张议潮亲身至长安为质,举甘凉十一州重归版图,朝廷设置新藩镇归义军以赏其功,而非直辖中枢,亦在情理之中。

回纥汗国惨败于黠戛斯,十五万人西迁西域,三十万人其及可汗王庭南下,以归附之名索取唐朝天德军为据点,意图复兴。

对这种落水狗,中枢力量已经衰竭的晚唐政府,在一代名相李德裕的调度下, 仍毫不客气地调集北方各大藩镇加以围剿;

其中大部分被瓦解后归降,剩下的死硬派约十万人,及其可汗一起,被唐军攻灭于杀胡山。回纥汗国就此灭亡。回纥乌介可汗的人头也成了大唐战利品。

南诏侵攻时,亦是名将高骈先镇静海军,收复交趾,俘斩四万;又移镇西川,俘斩超过六万,令其国力空虚,幼童为兵,妇女耕饷,屈词请和,再难为患。

诚然,按大唐的高标准,比起初唐那些以少胜多神话战绩、一战破国直若等闲的赫赫武功,

(李卫公三千骑破东突厥十万,徐英公三千骑破薛延陀十万,苏刑公万骑破西突厥十万、一千破吐蕃军八万,太宗亲征高句丽俘斩十四万都被当败仗)

中唐的对外战绩确实有限,但国力大损只有之前一半时,还能基本保证除河西陇右外的中原汉地基本盘,而河西陇右也在趁吐蕃崩溃时终于收复了,藩镇体制不可谓无功。

此外,唐朝宦官集团在中枢虽可大权在握,为立帝定策国老,但出外到地方时,权力却受藩镇相当程度监管,

因此唐朝宦祸对天下百姓的实质危害性有限,远较中枢一呼则地方百应、生祠遍起为轻,正是藩镇的制约之功。

藩镇互相征战兼并,其实是黄巢之乱中枢权威崩溃后的事了,朱温成功兼并其他河南藩镇,南衙北司一齐被摧毁,帝国三根支柱尽去,则大唐亡矣。

之后经历五代乱世,宋朝能解决骄兵与藩镇问题,同样是经过中唐与五代之后两百年无数帝国精英的探索与实践的结果,从来不是赵匡胤简单地搞个“杯酒释兵权”,节帅们就可以乖乖听话的。

宋承唐制是宋代大臣的普遍共识,宋朝的大部分行之有效的制度都可以在中唐之后的探索找到其端倪,这绝非泛泛之谈。

参考盛唐时最早藩镇的设置起因,便因当时帝国过度扩张,边疆地区有比之前更强大的动员力,才足以保障军事需要。而为何在湖广一带还到处荒地、福建岭南也远未充分开发的情况下,长时间持续将大量国力军力投入到离长安万里之遥的域外。

实为唐王朝全盘继承的“西魏-北周-隋”关陇帝国的军国扩张体制,极限运转之必然。

以安史之乱为区分线,唐朝历史其实割裂为泾渭分明的两块,之前可以算是“后隋朝”,之后则是“前宋朝”。当帝国由扩张变为内敛,从政治体制发展看,藩镇制就是这个从隋一直到宋的漫长转型期中,维系帝国统治和王朝基本版图的权宜之计。

而北宋每次皇帝即位则厚赏禁军,不得不因此背负上沉重财政负担;包括宋开国战争中屠江州、屠成都的滥杀,正是唐朝五代骄兵现象的余波,也是帝国转型期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脱离政治制度的变迁,空泛谈某朝“尚武”,某朝“懦弱”,其实并无太大意义。


user avatar   pomuwei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8/15/2017更新。

谢大家点赞!再更一段唐代宗时期藩镇的状况。为了时间上的连贯性,更新放在原答案后面。大家往下拉~

~~~~~~~~~~~~~~~~~~~~~~~~~~~~~~原答案分界线~~~~~~~~~~~~~~~~~~~~~~~~~~~

@狐狸晨曦 的答案不错,主要谈藩镇。我就重点解决一下题主的这个疑惑:

为什么不借郭子仪的余威收服藩镇呢?

大部分人都不熟悉安史之乱的整个过程,只知道玄宗傻X了,于是安史之乱发生了;郭子仪闪亮登场,于是安史之乱被平定了。可真正的历史要复杂得多。至于“郭子仪的余威”嘛,不存在的。


在此,我简单梳理一下肃宗即位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艰难历程。

(以下引文皆出自《资治通鉴.唐纪》)

十一月,戊午,回纥至带汗谷,与郭子仪军合;辛酉,与同罗及叛胡战于榆林河北,大破之,斩首三万,捕虏一万,河曲皆平。

这一仗郭子仪大胜,平定河曲。但是,回纥兵显然起了不小的作用。

二月,戊子,上至凤翔。
郭子仪自洛交引兵趣河东,分兵取冯翊。己丑夜,河东司户韩旻等翻河东城迎官军,杀贼近千人。崔乾祐逾城得免,发城北兵攻城,且拒官军,子仪击破之。乾祐走,子仪追击之,斩首四千级,捕虏五千人,乾祐至安邑,安邑人开门纳之,半入,闭门击之,尽殪。干佑未入,自白迳岭亡去。遂平河东。

平定河东,没有回纥帮忙,郭子仪干得相当漂亮。但安史叛军依然嚣张,兵锋到达凤翔(皇帝所在)50里,惊动了党中央。

丁酉,安守忠等寇武功,郭英乂战不利,矢贯其颐而走;王难得望之不救,亦走;思礼退军扶风。贼游兵至大和关,去凤翔五十里,凤翔大骇,戒严。

接着,郭子仪派手下收服潼关,结果遇上了安庆绪的援军,被打得鼻青脸肿。

庚子,郭子仪遣其子旰及兵马使李韶光、大将军王祚济河击潼关,破之,斩首五百级。安庆绪遣兵救潼关,郭旰等大败,死者万馀人。李韶光、王祚战死,仆固怀恩抱马首浮渡渭水,退保河东。


郭子仪毕竟牛人,没多久就找回了场子,一雪前耻。你把我的马仔仆固怀恩打到渭水玩漂流,我也让你的小弟李归仁去清河学游泳。

庚寅,李归仁以铁骑五千邀之于三原北,子仪使其将仆固怀恩、王仲升、浑释之、李若幽等伏兵击之于白渠留运桥,杀伤略尽,归仁游水而逸。


可惜下一仗又丢大了,李归仁游泳归来,华丽反杀……

安守忠、李归仁军于京城西清渠。相守七日,官军不进。五月,癸丑,守忠伪遁,子仪悉师逐之。贼以骁骑九千为长蛇阵,官军击之,首尾为两翼,夹击官军,官军大溃。判官韩液、监军孙知古皆为贼所擒,军资器械尽弃之。子仪退保武功,中外戒严。

清渠之战,郭子仪惨败,从此唐军转入战略防御。直到5个月后(757年9月),郭子仪向肃宗提议,要不,我们再找“友邦”回纥助拳?


郭子仪之所以能收复两京(长安、洛阳),正是因为回纥的大力援助。

贼伏精骑于阵东,欲袭官军之后,侦者知之,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引回纥就击之,翦灭殆尽,贼由是气索。

这是收复长安之战,回纥军队干掉了安庆绪埋伏的精锐骑兵。

回纥叶护使其将军鼻施吐拨裴罗等引军旁南山搜伏,因驻军岭北。郭子仪等与贼遇于新店,贼依山而陈。子仪等初与之战,不利,贼逐之下山。回纥自南山袭其背,于黄埃中发十馀矢。贼惊顾曰:“回纥至矣!”遂溃。官军与回纥夹击之,贼大败,僵尸蔽野。

这是打败安庆绪洛阳军队的战斗。郭子仪吸引叛军下山,回纥从背后猛攻,直接击溃敌军。这仗之后,安庆绪就逃离洛阳,去邺城防守了。


然而,回纥并不是活雷锋。人家不远千里,来到异国他乡抛头颅、洒热血,难道就是为了大唐的中兴?没有大笔的赏赐,人家才没那么积极呢!

初,上欲速得京师,与回纥约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按约定,收复两京之后,当地的金帛、子女回纥可以随便抢的。当然,广平王李俶(也是后来的唐代宗)想尽办法避免了这种悲剧,甚至拜在回纥王子叶护的马前。但人家只是不抢劫了,金银财宝、牛羊大米大唐还是得奉上。

日给其军羊二百口,牛二十头,米四十斛。

壬戌,广平王俶入东京。回纥意犹未厌,俶患之。父老请率罗锦万匹以赂回纥,回纥乃止。

己丑,以回纥叶护为司空、忠义王;岁遗回纥绢二万匹,使就朔方军受之。


可见,为了拿下长安、洛阳,唐肃宗是下了血本,最后不得不大印钞票,玩“量化宽松”。

秋,七月,丙戌,初铸当十大钱,文曰“乾元重宝”,从御史中丞第五琦之谋也。

自中兴以来,群下无复赐物,至是,始有新铸大钱,百官、六军沾赉有差。


修整了近一年后,唐肃宗终于发力,派兵去邺城围剿安庆绪。

庚寅,命朔方郭子仪、淮西鲁炅、兴平李奂、滑濮许叔冀、镇西、北庭李嗣业、郑蔡季广琛、河南崔光远七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将步骑二十万讨庆绪;又命河东李光弼、关内、泽潞王思礼二节度使将所部兵助之。

这就是传说中的邺城之战,九节度使加一个兵马使围攻邺城,4个月没有攻下,李嗣业还中流矢而死。759年3月,史思明援军到来,一场大战,唐军死伤惨重。

思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郭子仪承其后,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

这仗之后,史思明杀了安庆绪,成为了新的大燕皇帝。唐军这边郭子仪被召回,由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代替,和史思明打擂台。虽然李光弼小胜不断,但史思明还是夺回了洛阳。同时,双方都缺钱,不约而同地玩“量化宽松”,发行大额货币。

三品钱行浸久,属岁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京兆尹郑叔清捕私铸钱者,数月间,榜死者八百馀人,不能禁。乃敕京畿,开元钱与乾元小钱皆当十,其重轮钱当三十,诸州更俟进止。是时史思明亦铸顺天、得一钱,一当开元钱百。贼中物价尤贵。

癸丑,敕天下重棱钱皆当三十,如畿内。


这时,大唐又后院起火,爆发了“刘展之乱”,郭子仪推荐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去平乱。结果,761年1月,叛乱平息了,田神功却在富庶的江淮好好爽了一把。

神功入广陵及楚州,大掠,杀商胡以千数,城中地穿掘略遍。

平卢军大掠十馀日。安、史之乱,乱兵不及江、淮,至是,其民始罹荼毒矣。


一个月后(761年2月),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去收复洛阳,结果两人互相拆台,被史思明暴打了一顿。

光弼命依险而陈,怀恩陈于平原,光弼曰:“依险则可以进,可以退;若平原,战而不利则尽矣。思明不可忽也。”命移于险,怀恩复止之。史思明乘其陈未定,进兵薄之,官军大败,死者数千人,军资器械尽弃之。光弼、怀恩渡河走保闻喜,朝恩、伯玉奔还陕,抱玉亦弃河阳走,河阳、怀州皆没于贼。朝廷闻之,大惧,益兵屯陕。


史思明虽然赢了,却没得到太多好处。761年3月,他的儿子史朝义干掉了老爸,自己当了皇帝。大唐这边依然缺钱花,元载提出了“抢大户”的方针。

租庸使元载以江、淮虽经兵荒,其民比诸道犹有资产,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而征之;择豪吏为县令而督之,不问负之有无,资之高下,察民有粟帛者发徒围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什取八九,谓之白著。有不服者,严刑以威之。

碰见江淮的有钱人,直接没收一半财产,甚至80 - 90%,去填补朝廷的大窟窿。


762年5月,肃宗死了,代宗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平乱。为了提高效率,代宗又想到了当年的“友邦”,回纥。

史朝义闻官军将至,谋于诸将。阿史那承庆曰:“唐若独与汉兵来,宜悉众与战;若与回纥俱来,其锋不可当,宜退守河阳以避之。”朝义不从。壬申,官军至洛阳北郊,分兵取怀州;癸酉,拔之。乙亥,官军陈于横水。贼众数万,立栅自固,怀恩陈于西原以当之。遣骁骑及回纥并南山出栅东北,表里合击,大破之。

有回纥帮忙,仆固怀恩自然大发神威,收复了东京洛阳。然而,这次没人扮演当年唐代宗的角色了,于是回纥在洛阳好好的爽了一发。

回纥入东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

不光如此,朔方军、神策军眼巴巴地看着回纥军爽得欲仙欲死,哪还把持着住?也跟着一起爽。可怜的老百姓只能用纸衣服护体。


回纥如此暴力,史朝义没多久就灭亡了。但别忘了,回纥的赫赫战功后面,是无尽的索取。

回纥登里可汗归国,其部众所过抄掠,廪给小不如意,辄杀人,无所忌惮。


综上可见,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大唐可谓使劲浑身解数,打得筋疲力尽。郭子仪的余威?这东西我实在没有看见啊,反而是回纥援军的暴虐,给取胜的大唐留下了满目疮痍。这时,面对名义上臣服的河朔三镇,代宗除了姑息怀柔,还能怎么办呢?国家都打成这幅模样了,早点结束战争比什么都好啊!更何况,西边的吐蕃也相当嚣张。

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
及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胡虏稍蚕食之;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


~~~~~~~~~~~~~~~~8/15/2017更新唐代宗时期藩镇的状况~~~~~~~~~~~~~~~~~

继续回答题主的问题:

唐藩镇割据时,朝廷真的弱到无力讨伐吗?

对,确实无力讨伐。

几个高票答案都详细解释了,藩镇和大唐的平衡共存关系。如果不仔细读,很容易以为大唐皇帝是不想、不愿、不肯讨伐藩镇。其实,任何一个皇帝,都想大权独揽、四方臣服,都想拥有宋、明、清时的中央集权。面对一些藩镇不缴纳赋税、自行任命属官、世袭节度使等等作为,哪个皇帝都会不爽。因此,一有机会,大唐皇帝就想教训一下这些无法无天的藩镇,给帝国来个中兴。只不过嘛,折腾了半天,搞得鸡飞狗跳,最后不得不又回到之前的平衡上来。


唐代宗:人生本来如此艰难,藩镇的事情就不要拆穿。

前面说过,代宗为了早点结束战乱,接受了张忠志(后赐名李宝臣)、薛嵩、李怀仙、田承嗣的投降,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地成为节度使。这四个人拥兵自重,不缴纳赋税,自行任命文武将吏,俨然是土霸王。可唐代宗无暇整顿他们的,因为自己手上拿着一本烂账。


1. 吐蕃,强大的外敌。

首先是前面提到过的吐蕃。安史之乱763年2月结束,10月吐蕃就杀进了长安。不用说,自然是爽歪歪了。

吐蕃剽掠府库市里,焚闾舍,长安中萧然一空。苗晋卿病卧家,遣人舆入,迫胁之,晋卿闭口不言,虏不敢杀。于是六军散者所在剽掠,士民避乱,皆入山谷。

猛抢了十五天之后,吐蕃撤退。两个月后,又占领了四川西边的土地。

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矣。


更可怕的是,我原以为只有安禄山这样的会当叛徒,没想到啊没想到,仆固怀恩这种满门忠烈、战功赫赫的也背叛了革命!经常与吐蕃、回纥鬼子勾结骚扰大唐。

冬,十月,怀恩引回纥、吐蕃至晞州,白教德、郭晞闭城拒守。

仆固怀恩与回纥、吐蕃进逼奉天,京师戒严。


由此可见,吐蕃在代宗时期威胁有多大。每到秋高马肥,吐蕃就来大唐旅游,长安就要全城戒严,称为“防秋”。不仅如此,另一个外族回纥也是个大麻烦。


2. 回纥:贪得无厌又靠不住的盟友。

原答案提到,回纥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然而,这个功臣的要价是相当地高。他就像附骨之蛆,时不时来敲大唐一笔。

回纥自乾元以来,岁求和市,每一马易四十缣,动至数万匹,马皆驽瘠无用;朝廷苦之,所市多不能尽其数,回纥待遣、继至者常不绝于鸿胪。至是,上欲悦其意,命尽市之。秋,七月,辛丑,回纥辞归,载赐遣及马价,共用车千馀乘。

比如,回纥经常拿一些废材马,以切糕价卖给大唐。代宗不敢怠慢,尽量满足。回纥赚得盆满钵满,要用一千多辆车装钱财回去。


壬申,回纥复遣使者赤心以马万匹来求互市。

有司以回纥赤心马多,请市千匹。郭子仪以为如此,逆其意太甚,自请输一岁俸为国市之。上不许。十一月,戊子,命市六千匹。

某天,回纥使者又带来一万匹烂马来叫卖。主管官员表示我们也很困难啊,能不能就买一千匹啊?郭子仪一听,这还得了,有你这样直接杀价90%的吗?吐蕃已经够呛了,再惹毛了回纥,我们怎么应付得过来。这样吧,不用国家出钱,我用一年的俸禄来买这些马!代宗知道了,说哪能让您花钱啊!还是交给我吧。最后代宗杀价40%,买了6000匹。


可惜“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代宗如此哄着回纥,回纥居然还是和吐蕃混到了一起!

仆固怀恩诱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数十万众俱入寇,令吐蕃大将尚结悉赞磨、马重英等自北道趣奉天,党项帅任敷、郑庭、郝德等自东道趣同州,吐谷浑、奴剌之众自西道趣盩厔,回纥继吐蕃之后,怀恩又以朔方兵继之。

丁巳,吐蕃大掠男女数万而去,所过焚庐舍,蹂禾嫁殆尽。

仆固怀恩这个带路党,带着俩“皇军”杀向奉天。危急关头,郭子仪出马,成功策反了回纥,调转枪头捅了吐蕃。

药葛罗(回纥可汗的弟弟)帅众追吐蕃,子仪使白元光帅精骑与之俱;癸酉,战于灵台西原,大破之,杀吐蕃万计,得所掠士女四千人。丙子,又破之于泾州东。

找回纥这种反复无常的当盟友,活该吐蕃倒霉。不过,回纥既然帮了忙,按老传统,代宗又要破费了。实在没钱了,只能给官员们加个俸禄所得税。

乙酉,回纥胡禄都督等二百馀人入见,前后赠赉缯帛十万匹;府藏空竭,税百官俸以给之。


3. 天灾。

“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外患,代宗的内忧也不少。

(764年9月)关中虫蝗、霖雨,米斗千馀钱。
(765年3月)是春不雨,米斗千钱。
(770年)秋,七月,京畿饥,米斗千钱
(771年3月)河北旱,米斗千钱。


题主问“为什么朝廷没钱啊”,现在大家知道了吧,唐代宗时期朝廷的确入不敷出。为了维持政府机构运转,代宗只能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了。“青苗钱”、“什一法”都拿出来了。然而“什一法”搞得民不聊生,一年半后废除了。

(764年)秋,七月,庚子,税天下青苗钱以给百官俸。

(765年5月)畿内麦稔,京兆尹第五琦请税百姓田,十亩收其一,曰:“此古什一之法也。”上从之。

(766年)京兆尹第五琦什一税法,民苦其重,多流亡。十一月,甲子,日南至,赦,改元,悉停什一税法。


4. 代宗和藩镇的平衡。


中央政府被吐蕃、回纥弄得自顾不暇,地方上的藩镇就越来越嚣张了。对此,代宗的策略是“放过老虎,专打苍蝇”。

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相卫节度使薛嵩,卢龙节度使李怀仙,收安、史馀党,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李)正己皆结为婚姻,互相表里。朝廷专事姑息,不能复制,虽名籓臣,羁縻而已。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相卫节度使薛嵩,卢龙节度使(也叫幽州节度使,或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淄青平卢节度使李正己,这6个大老虎,代宗只能含泪姑息。

另外,西川节度使崔宁也加入了割据型藩镇大家庭。

杨炎言于上曰:“蜀地富饶,宁据有之,朝廷失其外府,十四年矣。宁虽入朝,全师尚守其后,贡赋不入,与无蜀同。


除了上面7个以外,同华节度使周智光也想玩割据,这下代宗怒了,我不发威,你是不是觉得劳资好欺负啊?立马派郭子仪灭了他。

春,正月,丁巳,密诏郭子仪讨周智光。子仪命大将浑瑊、李怀光军于渭上;智光麾下闻之,皆有离心。己未,智光大将李汉惠自同州帅所部降于子仪。壬戌,贬智光澧州刺史。甲子,华州牙将姚怀、李延俊杀智光,以其首来献。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代宗天命在身,最顽固的“河朔三镇”之一,幽州(卢龙)节度使,突然臣服了中央!李怀仙被手下干死,朱泚、朱滔兄弟成为了卢龙军的领衔人物。朱氏兄弟主动向朝廷示好,先后带5000兵去长安“防秋”。朱泚最后留在了长安,朱滔在幽州带领军队。要知道,从安史之乱开始,十八年了,幽州兵就没有为朝廷效过力!朱泚进京的时候,长安士民争相围观,人山人海。

六月,卢龙节度使朱泚遣弟滔奉表请入朝,且请自将步骑五千防秋;上许之,仍为之先筑大第于京师以待之。

九月,庚子,至京师,士民观者如堵。辛丑,宴泚及将士于延英殿,犒赏之盛,近时未有。


借着这股春风,代宗大旗一挥,把嚣张的田承嗣打得哭爹喊娘。

未,敕贬承嗣为永州刺史,仍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诸道发兵前临魏博,若承嗣尚或稽违,即令进讨;罪止承嗣及其侄悦,自馀将士弟侄苟能自拔,一切不问。

田承嗣以诸道兵四合,部将多叛而惧,秋,八月,遣使奉表,请束身归朝。

卢子期攻磁州,城几陷;李宝臣与昭义留后李承昭共救之,大破子期于清水,擒子期至京师;斩之。河南诸将又大破田悦于陈留;田承嗣惧。

如果连田承嗣这样的资深割据藩镇都消灭了,加上已经臣服的幽州节度使,“河朔三镇”代宗一下搞定俩,中兴大唐指日可待啊!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老狐狸田承嗣一通合纵连横,化解了自己的危机。

他先忽悠住李正己,使他按兵不动;又直接把李宝臣忽悠瘸了,让他反水打朱滔。这一下最强的三节度使都废了,朝廷的攻势被遏制。适逢白眼狼回纥又不老实,既然田承嗣嘴上服了软,代宗只得就坡下驴赦免了他。

二月,庚辰,田承嗣复遣使上表,请入朝。上乃下诏,赦承嗣罪,复其官爵,听与家属入朝,其所部拒朝命者,一切不问。


之后田承嗣依然不老实,又支持李灵曜闹独立。这种小苍蝇,代宗自然不会客气。几个节度使齐上阵,立马把李灵曜打趴下了,田承嗣派去的援军也被端了。

田承嗣遣田悦将兵救灵曜,败永平、淄青兵于匡城,乘胜进军汴州,乙巳,营于城北数里。丙午,忠臣遣裨将李重倩将轻骑数百夜入其营,纵横贯穿,斩数十人而还,营中大骇;忠臣、燧因以大军乘之,鼓噪而入,悦众不战而溃,悦脱身北走,将士死者相枕藉,不可胜数。灵曜闻之,开门夜遁,汴州平。重倩,本奚也。丁未,灵曜至韦城,永平将杜如江擒之。

此役过后,唐代宗和田承嗣都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代宗不会妄想能一举消灭、降服这样的大藩镇;田承嗣也知道再怎么有独立性,面对朝廷还是得夹着尾巴做人。皇帝和藩镇之间达到了第一轮平衡。


779年2月,田承嗣寿终正寝了,侄子田悦继承了他的位置,对朝廷一直非常恭顺。3个月后,唐代宗驾崩了,把藩镇问题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德宗。此时,不纳税的藩镇一共有5个,他们是: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魏博节度使田悦,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和西川节度使崔宁。如果有时间,再写写下期,“德宗的野望”。


user avatar   wu-zhao-tia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相关话题

  李建成作为唐朝的“开国太子“,他是否天然具有继承李唐江山的合法性?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不重新启用府兵制? 
  如果可以采访中国历朝历代,各个朝代会怎样回答“如何看待满清领土贡献论”这个问题? 
  唐朝内部各个阶层是怎样看待牛李两党以及这场党争的? 
  唐朝贵族钟爱胡姬,是否可以反驳“认为白人女性更漂亮是被西方话语权洗脑”? 
  如何评价唐昭宗? 
  李绩和苏定方的军事能力谁更强? 
  为什么唐朝以前的皇帝后人多用谥号称呼,而后用庙号,到明清却直接用年号了? 
  《长安十二时辰》里为什么第八团活下来的人后来都过得那么惨? 
  李唐宗室为什么仍然允许武则天以皇后之尊下葬? 

前一个讨论
苏联真的是被美国和北约忽悠解体的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朱元璋的高压严酷反腐并没起到实质性作用?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