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历史常识错误? 第1页

  

user avatar   jin-zhen-63-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想回答很久了,我之前超级多的观点都是倾向于影视领域的自身整改,希望能够好好打磨作品规范流程。但是这一次确实想站在剧组的立场上说一些看法。

我们所认为的剧方忽略的『历史常识』,除去剧组确实不够负责外,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知识的诅咒』。比如说,当A了解过一个知识点之后,就会认为它很稀松平常。如果B表示不知道,A会非常惊讶。

(不过知识诅咒还有信息不对等的前提)

一个剧组无论如何精进知识、处处顾及,也几乎是不可能涵盖所有细节的。更何况还有很多似是而非需要取舍的点很模糊,尤其是面对史料——在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势必要面临另一方的指责。

然而一部影视剧的观众来自于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一人不痛不痒地挑一句,也能把一部获奖影片挑成筛子。今天一位厨师说,这个演员炒菜的手法不对;明天那位医生说,这个药方有问题。老版三国有面蜀字大旗,虽然方便了大部分观众理解分阵营,但历史爱好者必然要回怼一句,当时怎么会有蜀字旗?

历史剧的编剧历史水平真的不如普通观众吗?并不是。这几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正好是近来被批判不严谨的某历史剧编剧团队一员,我们的剧本恰好也是古代史方向,跟这位老师交流的过程当中,他言语中对于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的理解都让我自觉无法企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而他也并非是剧组中的历史顾问,仅仅是编剧团队一员而已。

这就好比,A随意说一百个观点,B只需要从其中找到自己最了解最擅长的那个加以批驳。这样从视觉上来看,似乎都是B的知识面更广。然而如果二者易位,或是请B逐个评析A的观点,是必然会露怯的。

影视剧的台词和镜头中,远不止具象的『一百观点』这么简单。而它所面临的对象,却是成千上万个各个领域目光雪亮的B。

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影视剧就像公众人物,出来了就要面对极其严苛的考量与挑剔。所以我想表达的观点并不是希望观众对影视行业放松要求,毕竟这行确实急需整改。而是希望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影视』本身也是几门学科,而不是其他学科的另一种方式呈现。比如对史料的合理改编,是戏文学科中剧本创作的需要;剧方不魔改,历史爱好者没有必要一步不让。人们很深的一个误解是影视剧要完全为所涉及领域让步,但有些东西并不适合影视化,要求强行原样照搬,本身也是对影视学科的不尊重,那又谈何要剧方尊重本学科呢。




  

相关话题

  《史记》里有哪些不易发现却有意思的细节? 
  宋朝军事真的很弱吗? 
  为什么孔子儒家在底层百姓,没什么群众基础? 
  解放战争惨烈还是十四年抗日战争惨烈? 
  我们为什么爱秦朝? 
  蔡锷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明朝 16 位皇帝聚在一起,他们之间会发生哪些趣事? 
  安史之乱后,中亚的汉人都到哪去了? 
  谁是中国历史上路子最野的人? 
  如何评价《隋书》?《隋书》好在哪里? 

前一个讨论
NFT会成为区块链领域里最大资产类别吗?
下一个讨论
空城计的时候司马懿为什么不先派一个士兵前去探一下敌情?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