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2018 俄罗斯世界杯半决赛曼朱基奇加时绝杀助克罗地亚 2:1 逆转英格兰,历史性杀入决赛? 第1页

  

user avatar   na-yici-yang-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完美达成,无一幸免!


user avatar   li-yang-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场半决赛,克罗地亚就该赢。

法国和克罗地亚的晋级轨迹说明,不管战术和人员如何变化,中场的整体实力绝对是世界杯的硬道理。

还有就是,进攻赢下比赛,防守赢得冠军。两个无法辩驳的条件决定了世界杯的容错率就是这么低。而“得中场者得天下”一直是世界杯参赛队能够走到决赛的大前提,这三者并不矛盾。

算上三个加时,进入决赛前克罗地亚已经踢了足足7场比赛。半决赛之前他们比英格兰多踢了一个小时。比赛进程是非常现实的,很多人的体能储备确实不如英格兰的小年轻,朝气蓬勃的三狮军团在下半场开场只要加一克砝码,就有可能压垮苏巴西奇。

就是这一克砝码,成了英格兰全队上下的天花板。

临场调整和应变能力。

对阵克罗地亚之前,没有遭遇过恶战的英格兰一路平坦,就只有哥伦比亚给予过象征性的抵抗,瑞典全队上下卯足了劲,也很难把机会变成进球。这支年轻的队伍当中,真正拥有进入决赛能力的,是被暴捶过千百遍的菜鸟门将皮克福德。

几年前他还在达灵顿(第五级联赛)、艾尔付莱顿(第五级联赛)、伯顿(英乙)、卡里斯尔联(英甲)、布拉德福德(英甲)、普雷斯顿(英冠)打拼。

对面的克罗地亚大龄中年,几乎各个都受过战火涂炭,好吧退一步来说,就算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路。苦难最大者非银角大王莫属。

所以,从1998到2018,两支克罗地亚队,都拥有进入决赛的大心脏,贾尔尼、博班、普罗心内斯基、苏克等人输给了本土夺冠的法国队,对第一次代表克罗地亚参加世界杯的他们来说,不冤。

对莫德里奇而言,进入决赛是对世界第一中场合理的回馈,他有资格也有实力要求更多。球场上最苦最难的经历,绝对不可能比6岁就跟随家人在扎达尔的难民营中生活更可怕。没有什么能比枪炮、死亡、饥饿更能磨练人的意志,至于比赛当中的困局,真心是小菜一碟。

我禁不住又要安利贝吉塔在那美克星对战柯依的时候,那句霸气十足的台词。

“我在地球经历了生死考验,而你在弗利萨身边终日毫无作为,如何能与我相比!”

而且他们早早就来广西南宁青秀山烧过香了。

很不幸,克罗地亚早在上半场12分钟就出现了体能瓶颈,这不是最可怕的——战术失当,莫德里奇竟然不是第一球权拥有者,反而最要命!他直到38分钟才第一次在稳步推进的局面下得到绝对的控球权,也就是说,前30分钟克罗地亚人都在打没有节奏的烂仗!

布罗佐维奇出任单后腰,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在他身前出任中前卫,支援前场,想通过快速的边路推进,加上回传反跑,打三后卫的空档,这是达利奇本届世界杯赛第一次出现不可饶恕的重大战术部署错误。

未免太小看马甲主帅索斯盖特的3-5-2了。

我已经数不清莫德里奇在中圈一带看着队友分边,摊了多少次手,抱怨了多少次,但球就是不传给他。整场比赛身高174cm的莫德里奇有至少三次奋勇争顶头球,这简直是发疯!

整个上半场,雷比奇、佩里西奇和曼朱基奇三人过分靠前,进攻宽度拉得太大,彼此不能兼顾;

拉基蒂奇和莫德里奇在两个肋部上前接应,和布罗佐维奇距离太远,又陷入了对方中场的强硬防守包围,一旦丢球中场就被打透;

不上前接应,只能看着前场三人在低效的盘带当中丢球,或者和助攻的边后卫配合失误丢球;

不上前接应,中场和前场就严重脱节,丢球之后锋线三人来不及回防,本方立刻陷入折返跑的恶性循环;

没有中场控球优势,自己多变的节奏和空位传切打不出来,面对对手强有力的身体和三十米区域的顶防,边路单打独斗完全是资源浪费。而只要被断球,英格兰人就有两种简单直接的选择:

冲击失去防守第一线的中场,或者越过中场直接冲击后防线。

这种情况第一分钟就已经出现了。浸淫英超多年的莫德里奇不可能不知道力量型打法的强大侵彻性,第3分钟他的高速回追还犯了大错,对阿里背后犯规,以至于特里皮尔的任意球得手,为英格兰带来了超过65分钟的领先时间。

三狮军团既年轻、又有锐气,体格健壮兼有速度,克罗地亚一旦没有了中场优势,只能满场陪跑,前45分钟双方形成比赛体能的相持。

同时,英格兰隐藏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作为一支走得太顺的球队,面对半决赛鏖战的复杂场面可能可以相持,也可能不可以,关键在于心态和应变能否支撑比赛能力,因势利导地执行技战术。英格兰恰恰就在这一点“断片”。索斯盖特看到了达利奇下半场的纠错,但他没有选择主动应变,场上弟子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下半场长达10分钟的缓冲,让格子军中场黄金三角重回正轨,“大英帝星”们逐渐陷入被动。

达利奇中场休息的调整非常及时,雷比奇和佩里西奇的换位只是前奏,拉基蒂奇、莫德里奇双双回撤,两人和布罗佐维奇的灵活换位,才是真正妙到毫巅的战术变化。三名世界级中场的临场应变开始渐渐显示出威力:

1.莫德里奇拉回到中路,和拉基蒂奇衔接,格子军后场从右路开始有了防守厚度,确保球权不会轻易丢失。

2.拉基蒂奇、莫德里奇、布罗佐维奇互相拱卫,加上雷比奇、曼朱基奇、佩里西奇深度后退,收缩防守宽度,加强协防,传球的选择多了,守转攻的效率就出来了,英格兰整体推进上的跑位劣势也开始显现。

3.反击的时候,曼朱基奇要么和佩里西奇换位,要么和雷比奇换位,不再固定于中锋位置,三个人打出了史诗一般的交叉换位和穿插,不同的人选以不同的方式冲击整个英格兰的后防线,直接把英格兰两条防线压扁。

4.要点3是大基础,因为对手两条防线被压扁,克罗地亚在禁区外围有了多个持球抢点,获得了茫茫多的二次进攻和跑位接应的机会,全队掌控节奏,应变能力开始全面爆发,把局面彻底抓在了自己手里。

5.英格兰陷入被动之后,索斯盖特开始犯错。第一个调整是换上拉什福德加强进攻,试图再次提速打反击,而不是提升中场逼抢的力度,以人数优势限制克罗地亚人的传跑推进,这是战术细节微调方面的大恶手!

因为反击需要中场压上,两条防线的衔接自然就不那么紧密,面对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站稳三十米区域的长传调动,英格兰前卫线顾得了防守站位,就顾不了转换防守方向之后,有效上前逼抢持球队员,眼睁睁看着福萨里科从容接球传中,佩里西奇甩开特里皮尔左脚天勾扳平比分。

这样的过程是达利奇和莫德里奇等人希望看到的,何况索斯盖特的第一个换人没有取得意料之中的效果,更让达利奇获得了足够的一手信息,他坚持常规比赛时间内不换任何一人,就是要靠着中场优势一点一点磨掉对手的体能,把全面反扑留到加时赛,在点球大战之前彻底结束战斗。

另一个场面依据,就是80分钟以后,对手的三条线开始脱节。面对克罗地亚五人同时上前的高位逼抢,英格兰前卫已经跑不出合理接球位置,无法给队友足够的支持,只能靠皮克福德一次次向前起高球。

达利奇在换人调整方面留有足够多的战术目的,是国际足联换人规则修改以来最好的运用教科书。

3号斯特里尼奇体能加伤势无法坚持,94分钟被22号皮瓦里奇换下, 边路防守得到生力军巩固。

18号雷比奇101分钟被9号克拉马里奇换下,是为了让曼朱基奇身后的进攻点有足够的体能持续牵扯英格兰前卫线。这才是达利奇妙笔生花的一手,留着随时可能倒下的曼朱基奇,是吃准了马奎尔和斯通斯盯人会托大。

17号曼朱基奇两次抽筋,115分钟被乔尔卢卡换下,提升后防硬度,不给强弩之末的英格兰人一点机会。

至于19号巴德利在118分钟换下抽筋边缘的莫德里奇,则是让他享受全场欢呼的方式了。就在第117分钟,特里皮尔受伤无法坚持,用完了换人名额的索斯盖特无计可施,10人应战的英格兰人已经全线溃败。

莫德里奇依然维持了攻防两端的稳定输出,当然,相比四分之一淘汰赛有了明显下降,战术和资源分配严重出错,导致他的体能和控制力到了极限。101分钟自己丢球自己铲抢,足以让拼命程度不足的对手羞愧。

真正的英雄是拼到老本都不剩的曼朱基奇,85分钟以后他就一瘸一拐地在跑位,加时赛106分钟还和皮克福德有一次剧烈的冲撞。眼看着这位32岁的尤文“老中锋”似乎再也无从表现,结果就一次横跑、一次抢点斜射,切断了英格兰人的喉管。

无论作为战术支点还是终结者,曼朱基奇的超额表现对得起达利奇的用人不疑。

实话实说,目前的克罗地亚纸面实力和体能储备,真心搞不动法国,何况德尚还是20年前冠军队的队长;但我还是支持克罗地亚夺冠。俄罗斯世界杯已经格局大变,为什么不能出现新王?莫德里奇的表现,完全配得上大力神杯。


user avatar   francoi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至名归的结果,克罗地亚队在体力储备不如英格兰的情况下,在整个后半场,场面上都是完全碾压对手,充分说明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其实比2-1这个比分来得更大。赛前我就跟朋友说过这场看好克罗地亚,事实证明没错。。。


英格兰的机会其实主要都是在上半场,从事后来看,索斯盖特的策略,大体上就是利用体力的优势,在比赛前半段通过高强度的整体移动,来破坏克罗地亚的中场组织,并且尽可能地取得比分上的优势。不过英格兰只领先一个球,在比赛里还是体现了球队自从首场击败突尼斯开始就一直存在的问题,射门太差了。。。

下半场开始,技术能力上更加出色的克罗地亚队,就开始占据明显优势了,当大英没法维系高强度跑动之后,整个局势就会逐渐对他们不利起来,尤其是局部的55球被碾压,而且在移动强度下滑之后,直接导致的连锁反应就是——英格兰再也没有限制摩德里奇的能力了


佩里西奇扳平比分的进球,称得上神来之笔,同样也是英格兰防守强度无法得到维系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这种情形,其实在以弱对强的比赛中,见过太多了——较弱的一方在比赛前半段,依靠高强度的整体移动和对抗,维系住一个不错的比分,但是这种无法维持全场的整体移动和对抗,必然会令较强的一方在比赛后半段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优势。。。同样的连锁反应就是,球队的后防线会犯更多的错误


在克罗地亚扳平比分后不久,佩里西奇就差点完成梅开二度,他的左脚斜射击中了门柱。而这个球,恰恰源于英格兰门将皮克福德与后卫配合不默契的出击失误

随后进球功臣特里皮尔也来了这么一出

曼朱基齐加时赛上半时的几乎绝杀,随着比赛的深入,英格兰越来越无法维系他们的防守移动了

而克罗地亚加时赛下半场一开始的这个角球配合,可以说极具想象力,以及对空间的敏锐捕捉能力,布罗佐维奇的射门高了,但英格兰其实已经越来越有心无力

曼朱基齐的进球,我觉得本来就是这个场面下,水到渠成的结果

最后时刻克拉玛里奇还膜了8年前的佩德罗——同样是世界杯半决赛,同样是一个横敲就可以帮助队友锁定胜局,结果同样是自己吃独食。。。

=============================================

可以说,克罗地亚这批球员,为他们可能是洲际大赛上的最后一次共同演出,在这个小国的历史上已经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他们打进了世界杯决赛,超越了苏克,博班,雅尔尼,普罗辛内斯基们在20年前所创造的世界杯半决赛表现,这绝对是克罗地亚自从1991年6月25日以来,最难忘的一天!


要知道,摩德里奇已经33岁,拉基蒂奇已经30岁,曼朱基齐已经32岁,主力门将苏巴希奇34岁,佩里西奇也已经有29岁,在下一届洲际大赛上,很有可能他们没法再次一同登场了。就像是20年前,当时30岁的苏克,博班,雅尔尼,33岁的阿萨诺维奇,35岁的门将拉迪奇,29岁的普罗辛内斯基等人,也是在他们一同登场的最后一届洲际大赛上,完成了克罗地亚队在世界杯上(曾经的)最好表现


其实对比下双方的阵容就知道,克罗地亚队的实力在英格兰之上,格子军的主力阵容里,参加过欧冠决赛的球员就有摩德里奇,拉基蒂奇,曼朱基齐,科瓦西奇以及洛夫伦,前面四位都拿过欧冠,曼朱基齐在13和17,拉基蒂奇在15决赛上都有过进球。。。除此之外,右后卫弗尔萨利科效力马竞,佩里西奇和布罗佐维奇效力国际米兰,门将苏巴希奇效力于1617赛季欧冠四强球队摩纳哥。。。这个阵容从任何层面上来说,在当今欧洲各国里都可以排到非常前列


这也是多瑙河流派的球队在世界杯历史上第五次杀进决赛

1934捷克斯洛伐克,1938匈牙利,1954匈牙利,1962捷克斯洛伐克,2018克罗地亚


这同样也是多年以来,第一支杀入世界杯决赛的非传统强队

尤其是在大国主导足球运动的大格局逐渐在博斯曼法案后确立的情况下,克罗地亚的这个成就绝对是惊人的。。。


对了,突然想到一件神奇的事情,大家还记不记得国米-拜仁定律?即自从1982年开始,在历届世界杯里,必定有来自国际米兰和拜仁慕尼黑的球员,出现在决赛的大名单里。。。到了2018年,这个不可思议的定律仍然在维系着。。。

拜仁代表——法国队的托利索

国米代表——克罗地亚队的佩里西奇和布罗佐维奇

我曾经试想过无数种可能的组合,比如巴西(米兰达)vs哥伦比亚(J罗),比如巴西(米兰达)vs德国(很多拜仁的人),等等。然而没想到,国米-拜仁定律以一种如此神奇的方式得到实现。。。


微信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zhuiyi_samarqand)


user avatar   pao-pao-25-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恭喜克罗地亚,四百多万人口的小国,真真创造了奇迹!

莫德里奇实在太强,与拉基蒂奇组成的中场不怵任何对手,连续三场淘汰赛都打加时,33岁的老将最后时刻也是有点坚持不住了

曼朱基齐一直以来的硬汉表现,加时赛打入制胜一球,拼到最后无法坚持才下场,希望不会影响到决赛

克罗地亚板凳深度确实有限,毕竟国家就四百多万人口,取得现在的成绩已经是创造了历史,弥补了98年的遗憾

决赛对手又是当时半决赛的老冤家法国,法国表现出的整体实力太强,板凳深度厚,又以逸待劳,体能占据明显优势,克罗地亚捧杯很难,但拼进决赛已经创造了历史,也许还会有奇迹发生!


看球开心,送一波福利~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林丹微博上关于出轨的道歉? 
  内马尔在比赛中屡遭侵犯后的「翻滚」是在保护自己还是夸张的表演? 
  今年27岁,还能见到国足世界杯夺冠吗? 
  如何看待耐克给利物浦的球衣赞助合同仅 3000 万镑固定额? 
  武磊赛后采访称「外界不了解我们的艰苦」,国足本届世预赛经历了哪些困难?是否真的压力过大? 
  林书豪为什么传福音? 
  假如一个篮球运动员身高3米,NBA会改规则吗? 
  张伟丽夺冠为什么影响力那么大? 
  如何看待 2016 年世预赛亚洲区十二强赛中国 0:2 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以及赛后高指导辞职的决定? 
  最难过的体育时刻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家在西安 人在沈阳工作 长远来看在哪边买房比较好?
下一个讨论
甘肃的行政区划里为什么有那么多飞地?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