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甘露之变的发生背景以及成功的可能性? 第1页

  

user avatar   pomuwei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代甘露之变是皇帝和群臣一方对宦官集团的决战”,首先这个描述就是错的。当然,这不能怪题主,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历史,大多数人都是知之甚少,人云亦云。


题主问“甘露之变”的背景,首先得搞清楚一个事实:唐朝的宦官只是皇权的延伸,根本没有流传的那么厉害。我读《资治通鉴.唐纪》,就是这个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主流舆论把唐朝宦官吹得那么牛。特意在知乎搜索了一下,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认为,早有高人珠玉在前了。

匿名用户:为什么汉朝的内侍是真的掌权,皇上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可是明朝的太监却不行,再大的权势皇帝一翻脸立刻完蛋?

匿名用户:为什么唐朝的太监敢杀皇帝?士兵不都听从皇帝的命令么?


这个匿名高人的答案说得非常清楚了,什么大唐天子受制于宦官,什么唐代宦官能任意废立皇帝啊,都只是段子而已。唐宪宗就毫不避讳的说过,太监就是劳资的家奴,他们听我的话,才能拥有权力。他们敢不听话,劳资要灭他们,就像拔根汗毛一样容易。

上曰:“此家奴耳,向以其驱使之久,故假以恩私;若有违犯,朕去之轻如一毛耳!”

至于宪宗被太监毒死,这种说法只是传说。即使是真的,也不代表太监的实力大,而是因为太监发现宪宗不行了,转而依附新皇帝了。具体讨论可参考这个答案。

司马懿:唐宪宗真的是被唐穆宗联合宦官杀掉的吗?


闲话扯完,正式来谈“甘露之变”的背景。很多人认为当时就俩派在pk,一派是皇帝+大臣,一派是太监。Too young啊!“大臣”这个东西太泛泛了,唐文宗的朝堂上,大臣复杂了去了。

1.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代表。

2. 李党:以李德裕为代表。

这俩党经常撕逼,把文宗弄得一头包,以至于发出著名的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3. “阉党”:以郑注、李训为代表,他俩都是大太监王守澄推荐的。


“大臣”里面派系林立,“宦官”也不是铁板一块啊!神策左军和神策右军经常扯皮。

守澄匿注于右军,左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皆恶注。

为了行文方便,我把太监称作“左阉”和“右阉”


这种情况下,如果文宗愿意,想打击谁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在传说中,宪宗是王守澄害死的,文宗发现他居然还在身边,而且挺嚣张,非常不爽,想拿他开刀。

他先找宋申锡谋划,结果“阉党”郑注告诉他,宋申锡要谋反啊!文宗一听,这还得了,于是反手把宋申锡废了。牛僧孺等人立争无果。可见第一轮pk,是牛党败给了阉党+右阉


没有拔掉王守澄,文宗不甘心,于是第二轮pk展开了。这一次阉党反水,站在了文宗身后,还拉拢了王守澄的下属仇士良,让他成为“左阉”老大。

李训、郑注既得幸,揣知上意,训因进讲,数以微言动上。上见其才辩,意训可与谋大事,且以训、注皆因王守澄以进,冀宦官不之疑,遂密以诚告之。

上之立也,右领军将军兴宁仇士良有功。王守澄抑之,由是有隙。训、注为上谋,进擢士良以分守澄之权。五月,乙丑,以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守澄不悦。

面对这样的内外夹攻,王守澄哪还有机会,分分钟被清理出局了。

李训、郑注密言于上,请除王守澄。辛巳,遣中使李好古就第赐鸩,杀之,赠扬州大都督。

这一次PK,右阉败给了阉党+左阉


从这两轮PK可以看出,郑注、李训这俩阉党相当牛逼,他们站在哪边哪边就胜利。不止如此,文宗利用他们俩打击党争,牛党、李党的代表人物纷纷被他们排挤掉了。

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三相”应该是指李德裕、宋申锡和李宗闵。


此时,郑注、李训开始膨胀了。因为怎么看,我俩也是神威无敌、见谁灭谁啊!我们干脆成立一个“郑李党”,独揽大权算了!现在站在“郑李党”对立面的,只有一群死太监了。于是,“甘露之变”就拉开了。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为什么我说“唐代甘露之变是皇帝和群臣一方对宦官集团的决战”是扯淡了吧。这场政变和宦官PK的大臣,只有“郑李党”。而这俩人,在正史中都是反面人物。

时注与李训所恶朝士,皆指目为二李之党,贬逐无虚日,班列殆空,廷中恟恟,上亦知之。

没想到吧,大多数人都以为甘露之变想诛杀太监的是浓眉大眼的正义人士,长这样:


实际上他们长这样:


所谓的唐文宗想诛杀宦官,无非是在玩文字游戏,把王守澄一个宦官,替换成了所有宦官。宦官掌管神策军,是大唐一贯的作风。唐德宗曾经被大臣们忽悠,把神策军交给士人白秀贞掌管,结果悔的肠子都青了。这位老兄上任后大玩腐败,到泾原兵变时,德宗高喊“护驾!护驾!”喊了半天连个鬼影子都没看见。从此之后,德宗更是坚定不移地让宦官管理神策军,宪宗、穆宗、敬宗也都如此。文宗自然也不例外。他看王守澄不顺眼,灭了他,但依然让另一个太监鱼弘志接替他掌管右神策军,也依然信任仇士良掌管左神策军。他对宦官的打击,在王守澄死了之后就结束了。后面的“甘露之变”,完全是郑注、李训两个野心家擅自搞的大新闻

始,郑注与李训谋,至镇,选壮士数百,皆持白棓,怀其斧,以为亲兵。

甚至这俩野心家之间,也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仍奏令内臣中尉以下尽集浐水送葬,注因阖门,令亲兵斧之,使无遗类。约既定,训与其党谋:“如此事成,则注专有其功,不若使行馀、璠以赴镇为名,多募壮士为部曲,并用金吾、台府吏卒,先期诛宦者,已而并注去之。”行馀、璠、立言、约及中丞李孝本,皆训素所厚也,故列置要地,独与是数人及舒元舆谋之,它人皆莫之知也

按李训的小算盘,杀了太监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郑注。当然,这种密谋,只有他的小圈子知道,郑注不知道,文宗就更不知道了。


结果,太监们面对如此巨大的危机,左、右神策军通力合作,拉着文宗就跑。主流观点认为,文宗也参与了图谋,是被仇士良挟持的,比如维基百科就这么写:

李训见状,急呼金吾军上前护驾。李训追上去拉住轿子不放,被宦官郗志打倒在地……

其实,这段完全是断章取义,我们看看《资治通鉴》原文怎么写的:

宦官曰:“事急矣,请陛下还宫!”即举软舆,迎上扶升舆,决殿后罘罳,疾趋北出。训攀舆呼曰:“臣奏事未竟,陛下不可入宫!”金吾兵已登殿。罗立言帅京兆逻卒三百馀自东来,李孝本帅御史台从人二百馀自西来,皆登殿纵击,宦官流血呼冤,死伤者十馀人,乘舆迤逦入宣政门,训攀舆呼益急,上叱之,宦者郗志荣奋拳殴其胸,偃于地。

李训的金吾军杀上殿堂,十几个太监被砍得鲜血飞溅,其他太监让文宗赶紧上轿子跑,你是文宗,会认为谁更危险?是带着荷枪实弹的李训?还是手无寸铁的太监?维基百科说太监危险,李训的金吾军是来护驾的,我是很佩服的。李训想阻止文宗逃跑,文宗当他的脸就是一“呸!” 维基百科的编辑者删除了“上叱之”三个字,你懂的。


当然,《资治通鉴》也写了这一段,被很多人认为是文宗参与“甘露之变”图谋的证据。

士良等知上豫其谋,怨愤,出不逊语,上惭惧不复言。

我认为,郑注、李训在图谋的时候,肯定是向小弟们宣称,皇帝是支持我们的,大家别怕。这种言论此时传到仇士良耳中,非常正常。而文宗为什么不分辩呢?因为说不清楚啊!文宗之前确实和郑、李合作,干掉了王守澄啊。这就像你偷了店里10块钱,后来此店失窃,被偷了100块。你被抓住了,却大喊“我只偷了10块,没偷100块!”有用吗?从前文郑注、李训谋划的描述,我丝毫没看见文宗参与的痕迹。


最后,鱼弘志、仇士良带领神策军反杀,李训完蛋了,接着在外面招兵的郑注也完蛋了。当然,这通屠杀,自然是殃及了不少池鱼,搞得人心惶惶。但用“邪恶战胜正义”来描述甘露之变,实在是太扯淡了。更有趣的是,郑李党的王涯被杀,长安老百姓都纷纷点赞,你丫也有今天!

百姓观者怨王涯榷茶,或诟詈,或投砾击之。

可以说,没有太监的这次护驾,让郑注、李训成功了,文宗才麻烦大了。


“甘露之变”后,传统观点认为文宗被仇士良控制了,成为了傀儡,主要是因为这段:

乙亥,上疾少间,坐思政殿,召当直学士周墀,赐之酒,因问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对曰:“陛下尧、舜之主也。”上曰:“朕岂敢比尧、舜!所以问卿者,何如周赧、汉献耳。”墀惊曰:“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上曰:“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

文宗自己说他受制于太监,连汉献帝都不如。其实,这只是他说说气话而已,黄日初在《唐代文宗武宗两朝中枢政局探研》就是这么认为的。汉献帝敢叫曹操“家奴”?开玩笑吧。


甘露之变后,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就跳出了攻击仇士良,文宗马上利用这股势头,提拔了郑覃、李石两人。

时士良等恣横,朝臣日忧破家。及从谏表至,士良等惮之。由是郑覃、李石粗能秉政,天子倚之亦差以自强。

以前节度使大多出自神策军,要去好地方当节度使必须贿赂掌权太监。而郑覃、李石可以绕过仇士良任命节度使,高呼“北司不挠朝权”。

十二月,庚戌,以华州刺史卢钧为岭南节度使。李石言于上曰:“卢钧除岭南,朝士皆相贺。以为岭南富饶之地,近岁皆厚赂北司而得之;今北司不挠朝权,陛下宜有以褒之。庶几内外奉法,此致理之本也。”上从之。钧至镇,以清惠著名。

太监集团中,文宗也提拔了刘弘逸、薛季陵两人制衡仇士良。仇士良虽然不高兴,也无可奈何,直到文宗死,才把这俩干掉。

初,知枢密刘弘逸、薛季陵宠于文宗,仇士良恶之。


可见,唐文宗和汉献帝,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更屌的是,文宗死后,武宗被仇士良拥立,没多久就让仇士良靠边站了,再后来更是把他操家了。如果控制汉献帝的曹操就混成这样,那还得了?


综上,“甘露之变”并不是“邪恶的宦官打败正义的大臣”,而是“邪恶大臣的阴谋被宦官挫败”。之后文宗也没有变成仇士良的傀儡,大唐依然在正轨上蓬勃发展。武宗继位后,很快就压制住了太监,重用了李德裕,迎来了“会昌中兴”。




  

相关话题

  李世民既然能弑兄杀弟,为何不对李渊下手? 
  罗马对应汉朝,那西方有对应唐朝的时期吗?鼎盛时期的美国算吗? 
  为什么东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复国的全国性帝国? 
  穿越回唐朝,你最想见谁? 
  该怎样评价武则天? 
  唐朝为什么始终无法平定南诏? 
  武则天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 
  唐末朱温占尽优势为什么无法统一中原? 
  如何评价唐朝的少数民族政策? 
  为何李世民即位后没有杀手握兵权的重臣? 

前一个讨论
如果«魔戒»里的诸国与«冰与火之歌»中的维斯特洛爆发冲突哪一方会胜利?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让你强迫症大发,想让它在地图上合并的国家和地区?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