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在建国之后是如何迅速实现工业化的?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前后三十年互相不能否定的问题,俄国的高速工业化起源于沙皇亚里山大三世,也就是1880年代,这段时间积累了相关的工业基础,技术科研人才,最为重要的是完整的国土开发方案和工业布局。

当然这一进程严重的损害了传统军事贵族和莫斯科金融寡头集团的利益,导致尖锐的上层政治矛盾最终引发二月革命/政变。那之后布党上台,这里有个历史性的误会,就是布党上台后赋予了“工业化”这个概念极其崇高的合法性和正义性,又消灭了工业化的主要反对者,即前面提到的军事贵族和莫斯科金融寡头集团。这样才进一步释放了遭到压制工业化进程,这个“前三十年”的积累,是苏联,或者说是斯大林时代得以腾飞的关键因素。不然换一个没有这种基础的地区和国家,把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打印无数份全国人民天天念诵一百遍,也不会有这种工业化成就。

苏联的电气化布局,一五二五计划,基本上都是沙俄末期的方案,后来直接被稍微修改就拿出来执行了。包括说的是不是引用了西方的技术,实际上在沙俄制作这些方案的时候,就已经考察了相关外资企业,哪个项目引入谁基本都有备案。

当然这在历史上也不是特例,日本明治维新后经济和工业改革方案主要是抄写幕臣小栗上野介忠顺的方案,乃至四十年后日俄战争胜利后,东乡平八郎称如果没有小栗上野介忠顺,那是万万打不赢这场战争的。再往后的司马辽太郎更是称呼小栗上野介忠顺为“明治之父”,当然不是说明治天皇他老爸带了绿帽子,而是说他是明治时代之父。

另外为了防止有人瞎联想,带清其实留下了不少工业基础,不过经过北洋和炮党时代基本被糟蹋的差不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主要来自苏联人手把手的教授。

当然苏联这段历史埋藏了导致其日后解体的隐患,即党务系统和主要继承自沙俄的技术官僚体系之间的冲突。赫鲁晓夫依靠党务体系夺权后,导致各种经济发展项目严重受到影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党务系统外行指挥内行然后技术官僚们开始看笑话拖后腿导致的。这种趋势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又导致了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啥也不干,啥也不干就不存在非得谁指挥谁,即不会犯错,也没有矛盾还不挨累……


………………………………………………

贴个图,俄国一战期间炮弹生产统计数量。


user avatar   wen-qing-19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实说,我对穿越技术比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多了,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cos呢?成天幻想着自己是托洛茨基同志,在红场上对红军战士招手吗?能赚几个毛主席啊?洗洗睡吧,cos有风险。


user avatar   hu-hai-san-ren-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不养猪? 
  怎样评价托洛茨基? 
  伊斯兰教有可能迎来「宗教改革」吗? 
  中国是计划经济好还是市场经济好? 
  为什么很多人根本就没经历过文革,但是谈论起来还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福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具有怎样的意义? 
  现有的史实能否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古代的外族入侵和近代外族入侵有什么区别? 
  朱世巍到底懂不懂俄文和德文? 
  古人也会吐槽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米留科夫?
下一个讨论
德国政府说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是被“诺维乔克”军用级神经毒剂毒害的。这是真的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