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能得到庙号「英」?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明朝和庙号,除了天启和崇祯的谥议丢失之外,别的都是现成的资料,就不需要用「谥法解」来猜了,在下面我会贴出来「宪宗实录」里面对明英宗庙号和谥号的讨论。在此之前,先讨论一下有一些答案说的谥号和庙号的关系。以及能否用谥法来判断庙号。简单的说,就是分朝代,如果单独说明朝,有时候还真的要用谥号的规则来理解庙号。

明朝的礼部官员相对来说比较没有文化,或者说不讲究。给景泰帝上的庙号和唐代宗一样,本意是想说景泰帝代替英宗暂摄大位,然而被王夫之吐槽了:人家唐代宗本来定的可是「世宗」,「太高中世」四大正牌庙号之一,只是为了避李世民的讳而用同义词替代,所谓「代,犹世也。」

类似的例子在给明武宗定谥号的时候同样发生了,在世宗实录里面就记载了武宗的谥议:

汉之武帝,唐之武宗,皆以聪明果毅,蹈厉发扬,思欲振殊俗而威远夷,觐耿光而扬大烈,以今方之殆同,条而共贯也。

我敢说,如果没有世宗实录,有人在知乎上提一个问题:如何理解明武宗的庙号?然后有人这么说:汉武帝聪明果毅,威震四海,而明武宗也有亲征蒙古的记录,所以明武宗这个庙号就是根据汉武帝来的——这个答案很可能被反驳和踩的看不到影子——庙号是庙号,谥号是谥号,用汉武的谥号解释明武宗的庙号,这得多么没有文化才能做出来啊?然而礼部的毛澄尚书就这么做了。

但是,无论我们现在多么嫌弃也好,理解也罢。这确确实实是明武宗谥议的原文。同样的道理,在宪宗实录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英宗的谥议:

大行皇帝德性聪明,天资英武,曩在幼冲之岁,夙承绍统之尊。覆育法乎乾坤,群生咸遂;光华揭乎日月,普照无遗。隆孝餋而得圣母之欢心,溥爱诚而全宗亲之和气。政修钜细,惟成宪之是遵;德懋始终,故大纲之益正。用人必询于众,祀神务致其严。虽细行而克勤,于万几而独断;文命敷于华夏;信由协中而致和,武功服乎外夷,罔不革心而效顺。先后在位二十有三年,培邦基之巩固,衍国祚于灵长。方之古昔,继体守成之君未有盛于大行皇帝者也。不幸奄兹遐弃,恸切臣民。必有羙称,永昭功德。臣等谨摭圣神之迹,用陈群议之公。大行皇帝尊谥宜天锡之曰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臣等拜手稽首谨议。

这就是英宗大行之后,臣下们给上的谥议,庙号和谥号都有了。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在扯淡:

武功服乎外夷,罔不革心而效顺。

土木堡之变,能如是乎?

溥爱诚而全宗亲之和气。

夺门之变,还有传言缢杀景泰帝,能如是乎?

德懋始终,故大纲之益正。用人必询于众

恩恩,王振、石亨、徐有贞皆正臣也。

继体守成之君未有盛于大行皇帝者也。

守成之君,为国守成守到了大漠,确实中原的皇帝很少有人做到啊。

谥号和庙号这一套,是上古传下来的以臣议君、以子议父的系统,在春秋战国直到两汉,上古风气犹存,皇帝还有可能得到平谥,庙号还比较稀罕,这个时候讨论一下庙号和谥号的微言大义,或许还有更多的意义。而明清上承元朝之弊,是两千年来皇权的巅峰,无论皇帝怎么作,死后都是美谥加美庙号,因为这代表了即位皇帝的法统,皇帝为了表明自己的孝心,从来都希望把各种赞美放在大行皇帝身上。而明英宗这个英字,在谥议中并没有比之宋英宗(宋英宗也没什么好比的),唯一出现英的字样就是一开始的“德性聪明,天资英武”,英宗的庙号,当就是普通的赞美他「英武」,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的成分。


历史有时候很简单,然而我们经常容易想复杂。英宗的庙号虽然很讽刺,但是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啊。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下知道蔡英文下场不会好了吧?

草字头下面掩盖着遭殃的央


user avatar   chi-ban-zan-san-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吧,单看这个英字,也不是没的说。

陈寿评论孙权,用了一个勾践之奇英,那么拿勾践比朱祁镇,是不是味道就出来了?

打败仗没关系,屈膝忍辱也没关系,能翻回来就是胜利,朱祁镇好歹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换个天顺年号又做回了大明皇帝。

怎么就担不起这个英字了?

不要对皇帝这个工作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皇帝最重要的工作永远是保证自己在活着的时候一直是皇帝。

做不到这一点,陛下是尧舜又有什么意义?沈腰潘鬓消磨么?

明英宗一辈子兜兜转转,这个底线好歹是维持住了。


user avatar   shang-guan-zh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说明一件事,压根没有“不好的庙号”这个东西。

庙号原意,为不祧之宗立庙,在早期(汉代)是个非常稀罕的东西,能得到庙号的都是功高德勋之主。虽然后世泛滥了,但本意如此,不存在不好的庙号。

理论上,谥号可褒可贬(虽然汉以后不是亡国之君被篡位之主谥号很少有贬义的),但庙号不会有贬义——亡国之君被篡位之主功德不够,根本就不会有庙号。新朝往往给前朝末帝加谥号,平义贬义皆有,但一般都不会加庙号,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庙号只分极好的、很好的、好的、一般好的这么几档。

后世庙号过于泛滥,你把水分挤干净之后就是,好的、不错的、一般的、很烂的。

“英宗”不在最后这档里也差不太多了。

徽宗怎么样?钦宗怎么样?你光看庙号前面那个字,都是好字。明英宗再差,好歹没有亡国。根据庙号一向只褒不贬的传统,用“英”字并不奇怪。

庙号因为水分太大,而且不参考谥法,所以实际褒贬义有时候确实不太好解。但从明朝的情况看,应该是参照前人的意思为多。

英宗真不是啥好庙号。

第一个用“英宗”庙号的是宋英宗赵曙。“英宗”取“三代之英”(不取谥法释义谢谢),名义上,这是个相当好的庙号了。但宋英宗不是个好货色。

宋代庙号(官方)排序里,太祖太宗高宗为第一等,仁宗神宗为第二等,真宗稍次,剩下的庙号基本都可以归入同一个档次里差不太远——徽宗钦宗垫底吧。

按照上面排序,挤掉水分,这就是个很一般的庙号。

而且还夹在儒家理想圣君“仁宗”和可比帝尧的“神宗”中间,挤得一点光的都没有(英宗本人也确实颠三倒四除了濮议几乎啥也没折腾出来),真的很失败。(英宗恐怕是赵宋实际活着做过皇帝的人里第一个明确可以迁祧的——真宗存疑——虽然实际大概并没有祧,但是也很尴尬了)。

明英宗这个,参考着赵曙来吧,不是最糟糕的那一档庙号,反正也是不咋地的那档。

(当然明面上会说得很好听。什么“先后在位二十有三年,培邦基之巩固,衍国祚于灵长,方之古昔继体守成之君未有盛于大行皇帝者也”——这就是睁眼说瞎话,欺负人家代宗没人权)。

但是暗地里,比着前辈英宗们,反正自己掂量一下高低吧。

不过这话说到底,谥号庙号这些评价本来也是很不客观的。你要说明英宗冤杀功臣,不配得个好庙号,那宋高宗呢?他怎么能配得到最高等级的庙号之一?(太高世中,历代公认最高等级庙号,排名有先后,但足以甩开其他所有庙号一大截)赵构岂不是更名不副实??

就那回事吧。




  

相关话题

  明朝时期的各种宣慰使司跟什么军民元帅府和XX都司能算做明朝国土吗? 
  郭沫若都做过哪些好事和坏事,该如何评价这个人呢? 
  从古到今有哪些特别自恋的且招人烦的人? 
  为什么世说新语里裴潜说刘备“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 
  有哪些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却鲜为人知的外国人? 
  为何南京大屠杀遗臭万年,白起屠杀流芳百世?这算是双标吗? 
  从各方面来讲,汉高祖刘邦与汉光武谁更出色? 
  明粉是不是存在感很高? 
  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最厉害,能够长盛不衰? 
  如果秦桧的某个后人在未来的对外战争中成为了英雄烈士,其唯一的遗愿就是拆掉所有的秦桧跪像,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德古日为什么要为路易十六辩护 反抗罗伯斯庇尔?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女人找外国男性就是easy girl,中国男人找外国女性就是为国争光?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