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的猪肉越来越难吃? 第1页

  

user avatar   fu-tao-jiu-fe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猪,经历了一次史诗级偷梁换柱

其变化之彻底,让今天的中国人,几乎毫无察觉。

去问一个年轻人,猪是什么颜色?对方十有八九回答:白色。

看过《小猪佩奇》的小朋友会说:粉红色哒!

事实是,“猪是白的”这一概念,在中国也不过三四十年。

猪的古称,有“乌金”“黑面郎”“乌将军”,又有“乌鸦站在猪身上——谁也别嫌谁黑”之类俗语,说明从前,在中国人心目当中,黑色才是猪的主流

中国第一名猪,二师兄猪八戒也可以现身说法:

1927年的《盘丝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西游记》题材电影,片中猪八戒是黑色的。

1962年的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的绍剧脸谱也是黑色。

然而,到了我们最熟悉的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它已是一头大白猪了。

二师兄突然“脱非入欧”,只能说明一件事:

至晚到1982年,也就是央视版《西游记》开拍那年,中国人对猪毛色的认知,已经产生巨大变化。

其间,必然发生过一次深远的变革,才能让人们忘掉八戒的本色。

这场变革,始于上世纪50年代“洋猪”来华

1950年,中国第一次小规模引进苏联大白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原产英国的约克夏猪。

1963年,丹麦长白猪登陆中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又捎来两头美国杜洛克猪。

这些猪的标志,都是通体白色。

但那时,“洋猪”的引进,整体规模并不大,养殖技术也在摸索,不少外来猪种因疾病或杂交,一来中国就绝种了。

真正的大潮,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富起来的中国人都发现,猪肉是吃得起了,可是猪不够吃了。

虽然到1982年,中国一年的肉猪出栏头数已突破2亿,但还有上升的需求和空间。

“养的不如杀的多”,是老人形容当年养猪状况的一句话。

土猪长得太慢了,实在没法满足中国人的肉食需求。

一头猪,要长到200斤左右才算成年,土猪要长这么大,至少需要8-9个月,有些种类要一年以上。

而一头“洋猪”,半年就能长到200-300斤,生长周期大大缩短,出栏更快,卖相也更好。

如此疯长,才能跟上中国人越吃越快的胃。土猪从此被甩在了后面。

久而久之,随着洋猪遍地,土猪式微,中国人脑海里的猪,也就成了白色。

要是一年不杀土猪,只吃洋猪,土猪的血脉,也许会被保护得更好——回想当年的老人这样说。

这当然不可能。即便土猪洋猪一起上,到今天也不够中国人吃的。

到2017年,中国猪肉年产量,仍然高踞全球第一。这一地位,中国早已维持了多年。

当年,全球猪肉产量为11103.4万吨,单是中国,就占了5544.9万吨,约等于全球一半。然而,那年又进口了119万吨猪肉——还是不够吃。

猪肉需求越大,洋猪越受欢迎,土猪越来越没人养了。

除了不够吃,土猪消亡的另一原因是,不够瘦

我们今天吃的肉猪,按经济类型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种:脂肪型、瘦肉型、肉脂兼用型。

成华猪一类土猪,基本属于脂肪型猪,特点是生长周期慢,脂肪含量高。

一头土猪的瘦肉率,只有40%左右,胖出一身褶子,腿又短,站起来肚皮都快贴地了。

而丹麦长白猪、杜洛克猪一类“老外”,多数属于瘦肉型

一头丹麦长白猪,6月龄就能长出60%以上的瘦肉。这效率,可能比人类肥宅健身6个月都高。

随着中国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瘦肉的需求也日渐增长。

从前难得吃顿肉,就吃肥的,好好享受脂肪;后来生活好了,为了口味和健康,就爱吃瘦肉了。

十亿人都想换换口味,那影响可就大了。

▲80年代浙江台州人买猪崽

出瘦肉的洋猪,自然更受市场欢迎,至于一身膘的成华猪,就让它在历史长河岸边睡个懒觉吧。

这一觉睡了好多年,成华猪伸个懒腰(假如有腰),睁开小眼睛一看,小伙伴们全消失了。

由于市场淘汰,遭遇弃养,中国土猪品种,经历了严重的衰落与消亡。

不少种类,失去了原生血统,要靠不断杂交,才能留存一丝血脉。

两次稀释血统生出来的“内三元”,成了土猪血脉传承的希望。

我们惋惜土猪的消失,倒不是因为多好吃——再好吃,能好吃上天?

只是因为,一道中国菜飘香万里,它的源头,依然在草创之际,铁锅大灶的土猪香里。

那味道,像每个人的老家一样老。

土猪的永别,正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处,不断发生。

有媒体调查,土猪濒危的严峻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种保护动物。

比如,浙江人民深爱的两头乌

一大块东坡肉,要煮得酥烂不腻,用力一夹,顺筷而断,“两头乌”是上上之选。

“两头乌”顾名思义,只有前脸和后臀是黑的,天生异相,自有不凡之处。

金华火腿的原料,曾经也是“两头乌”。没有味精的时代,一块火腿的鲜,滋养了无数中国菜,肉质自然重要。

然而,“两头乌”也在面临危机。由于生长周期较长,2013年到2014年7月,整个金华市,也只养了5010头“两头乌”母猪。这个数字放在全国,实在太渺小了。

复杂的饲养、稀少的产量,让“两头乌”肉价达到40元一斤,成了脱离群众的高端肉食。

此时,东北人全场一起低下头,好像有事儿在发愁。

也许是因为,没有东北民猪,猪肉炖粉条、锅包肉、溜肉段都不香了。

来自东北的清朝皇室,过年祭祖,煮神猪必不可少——那讲究可多了。

选定的神猪,必须通体全黑,没有一根杂毛,这正是东北民猪的特征。

据传,神猪必须在东北人家养大,而可以确定的是,要煮猪祭祖,必须专程回到龙兴之地盛京,从旧宫带回当年煮猪的老汤——

吃不着东北猪,也得吃煮过东北猪的汤,才叫一脉相承。

然而,清朝皇帝疯狂打call的东北民猪,也遭遇过巨大危机。

吉林省某市,曾在九个月内,只有212头“疑似”东北民猪屠宰上市,仅占全市比例0.99%。

同样,寺门前猪在湖南衡阳人眼里,不仅是辣椒炒肉的首选,也是花纹堪比神户牛肉的神品。

然而在2005年,寺门前猪公猪,只剩下了一头。

胶东人爱吃猪头肉。浓浓的卤汤,猪头烀得皮酥肉烂,拿刀一切,酱汁顺刀流,肉块滚刀落。

潍坊诸城人更精致,好猪头加料炖煮,再用红糖小米一熏,诸城烧肉沿街叫卖不绝。

但山东的里岔黑猪,遭遇过仅剩172头的猪生低谷,再绝的吃法,也难以回到从前。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培育,一些土猪的产量,逐渐有了起色。

在吃货遍布的中国,也有一些土生小胖胖,倍受当地人民宠爱,至今繁盛。

祖国南端的小伙伴,已经按捺不住了。

比起不在海南的海南鸡饭,海南人更愿为临高乳猪四处安利,疯狂打call。

别人拿泔水、精料喂猪,已经是高规格,海南人喂临高乳猪,要用大米稀饭拌小鱼!

长到十来斤,海南人对它们的爱,就转移到了餐桌上:

能拿乳猪当早餐的,全国恐怕也只有海南了。

▲临高烤乳猪

一盘乳猪,或蒸或烤,配一盘酸菜,就一碗米饭,再来杯糯米酒或地瓜酒,一上午舒舒服服。

蒸乳猪流下的汤,海南人都不放过,加黄豆一煮,又是一味佳肴。

▲蒸了也很好吃呢

有海南人的守护,要想临高猪灭绝,除非彗星撞地球。

正因为这样,即便土猪曾经黯淡,我们也不悲观。

哪怕当年,我们为洋猪舍弃土猪,所追求的,也是更美妙的口感、更极致的享受。

只要爱吃的人一直在,迟早会再次发现土猪之美,胃口大开——吃遍天下的中国胃,永远是最大的市场。

要保护祖国山河的猪猪,就一个字:吃!

参考文献:
1.周范才、王玉宁,《中国猪种危机: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已濒临灭绝》,《瞭望东方周刊》,2013.05.27
2.张克威、姜绍渭,《苏联大白猪观察试验简报》,《沈阳农学院学报》,1962年01期
3.冯维祺、王端云,《猪鸡优良品种》,农业出版社,1993.05
4.袁世全、冯涛主编,《中国百科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0
5.王芝,《重视猪血开发利用 提高养猪综合效益》,《黑龙江畜牧兽医》,1990年07期
6.陆泓、罗钰婧,《1万吨猪肉只够吃1.5小时,中国人是有多爱猪肉?》,DT财经,2019.10.02
7.傅颖杰,《投入600万寻找“速生版”两头乌 金华两年才养5000头》,《钱江晚报》,2014.07.22
8.吴十洲,《乾隆一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05
9.李连生、吕玉燕、孙家英、王丽敏、郑桂云,《濒临灭绝的东北民猪》,《中国牧业通讯》,2006.01.10
10.刘耿,瞭望周刊:中国猪肉保卫战,2014.01.13
11.温铁军,《四千年农夫》序:理解中国的小农,东方出版社,2011.06
12.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中国饲料行业发展报告,2018.09.06
13.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8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2018.04
14.陈其美,葛长利,董彬,中国畜牧业协会,《2013中国猪业发展》论文集: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013.04
15.刘兵,《临高烤乳猪 征服你的味蕾》,《海南特区报》,2017.12.04
16.张惠宁,《临高乳猪:一份早餐的力量》,人民网-海南频道,2019.08.29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福桃九分饱(futaojiufenbao)。

听说,关注福桃九分饱的人,怎么吃都不会胖。

我们还写过许多美食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user avatar   yzks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翻译下“不针对任何国家”的意思:

“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


user avatar   cao-mu-qing-lan-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




  

相关话题

  热干面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美国有哪些像《落魄大厨》那样好吃的 food trucks? 
  按照《中华小当家》做菜,可行性有多少? 
  在哪能买到正宗的新疆特产? 
  为什么方便面、可乐很少涨价? 
  为什么天津人都不推荐去狗不理? 
  在北京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地方菜? 
  有什么好喝的自制饮料? 
  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的吃货到底能吃到些什么? 
  都说中国人吃不惯芝士,为什么外国人就能吃? 

前一个讨论
驾驶辅助系统的主动探测设备是如何防止互相干扰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回形针与赛雷三分钟的对话?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