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重庆公交车坠河事件中,从开始指责「女司机逆行」到警方称实际为公交司机不当驾驶这一过程,反映了哪些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bobo-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问题正好戳中了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关于现代社会中媒体作用的想法。


由于信息终端的普及,现代媒体(主要是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手法)已经不再只遵循传统新闻业中真实可靠性,时效性等行业准则。而是逐渐偏向于所谓的“新闻效应”。这是由自媒体的准入门槛以及发展过程决定的。


中国有句成语叫三人成虎,之所以叫三人成虎,而不是三人成兔,三人成猫,就是因为“有老虎,老虎来啦”这是一句有“新闻效应”,有“噱头”的信息。如果你大喊我看到一只兔子,就算有一百人和你一起喊,听消息的人最多也就是表明一下:哦,我知道了



拿该事故来说,第一个刊登出“重庆公交车坠桥,十余人下落不明”新闻的媒体,可以拿到最高关注,后续再转载该新闻的其他媒体便已经丧失了对该新闻的一手资料,也丧失了新闻的主动性。这个时候某些媒体(尤其没法获得一手资料的自媒体)便会根据“新闻效应”的需求来推测,改造新闻实体,使得自己发出的信息更具传播价值,更有噱头,这是自媒体的特性所决定的。自媒体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简单的三个字“求关注”。所以当新闻记者说一句“有一只羊死在野外”的时候,自媒体就会大喊“老虎来啦,老虎吃羊啦”。当新闻记者说一句“公交坠江情况不明”的时候,自媒体立马也会添油加醋的说出“女司机逆行导致惨祸发生”这种话。


女司机,违规,造成伤亡,这三个标签不管是否涉及性别歧视,是否影响女观众观感,都具有极大的话题度与新闻性。哪怕你不传播,只在发出消息的微博下面吵一架,都是给这个发出信息的自媒体带来极大收益的。你的每一下点击就是他手中的钞票,你每一个谩骂都是他与新老东家谈价格的资本,这就是流量,这就是自媒体行业的唯一准则。只要有流量,什么话都可以说。


之前你们嘲笑uc的震惊体,但是好歹看到“震惊”之后大家不会被误导着去对一个无辜者指手画脚。现在,连“震惊”都不发,直接颠倒黑白的传媒行业已经在你身边渗透的非常深了。你还能相信什么吗?


昨天新闻反转的后果就是,今早李咏去世消息一传来,我背后三四个人的第一反应:假新闻吧?媒体骗眼球的吧。


是的,有噱头的事件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交通事故就是那么简单直接,大部分的事故写不出什么故事。


事件的反转,证明新闻行业仍然是需要一定的准入门槛以及行业规则的。自媒体终究只是自媒体。断章取义颠倒黑白只能赚来一时的关注,得不到长期的发展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价男女司机开车的安全程度,靠零散的新闻报道做判断,可能会被极端事件所干扰。我认为,不妨看看保险公司对男女司机收取保费情况的差异 -- 毕竟,商人是逐利的,必须要精确地评估风险才能最大化企业利益,只有对高风险群体征收高保费,才能实现盈利。

对此,我们来看看美国2018年汽车保险保费的情况: 19岁以下男性,平均每年支付2154美元保费,而19岁以下的女性平均只支出了1930美元。 对于其他年龄段来说,男性和女性司机的保费支出大致相等。(来源:statista.com/statistics

如果您能够认同“保费越低说明保险公司认为该人群风险越低”的前提,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 保险公司认为,19岁以下的男性司机是高风险群体;

2 对于31岁以上的驾驶者,保险公司认为性别差异对风险的影响不显著。

加利福尼亚州2015年的一项统计结果,也体现了类似的现象:25岁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男性司机的保费普遍较高;在此之后,男性和女性付出的保费大致相同。

类似的情况,在英国的数据中也有所反应。英国的男性司机人数略微多于女性,但却贡献了将近80%的交通违章。从这一点来看,似乎男性才是“马路杀手”。

--

我猜测,对于以上的数据,会有以下几种批评:

1 违章不等于危险,而是车技好、自信的体现;

2 女司机开车就是怂,所以显得安全。

对以上两种批评,一概不予回应。

也可能有人认为:

3 女司机开车少,所以出事故概率低,保费便宜;

4 女司机可能自己不出事,但更容易干扰其他司机导致事故。

对于以上两种批评,如果有事实依据,欢迎提出。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别急着指责刻板印象。

我想说一点儿别的东西,我当然知道你们想听什么,对不起,我对那些东西没兴趣。


首先是这个里面不仅仅包含性别的刻板印象,还包含对公交车司机的刻板印象,而且这个还真的不仅仅是一种偏见。因为公交车的A照可比小汽车的C照难拿多了,所以,先质疑私家车的责任,并不一定是因为性别刻板印象


其次,我想说的是这个事件中,真的是性别刻板印象占主导吗

我们来看看最开始的新闻图片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场景是红色小轿车在撞击公交车后掉头所致

我想问一句,当看到这个图片的时候,到底是性别刻板印象主导我们认为是轿车司机的责任?还是这个图所展现的情况主导的?


难不成这个图片换个男司机那些先入为主的人就会多思考一下然后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吗?



性别刻板印象诚然是存在的,但是,过分的炒作这种反转,和一出事就喷女司机的人我认为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

我觉得在这样一个事情里面,过分的指责之前主张小轿车责任的人都是性别歧视,这是不客观的

性别刻板印象存在,但在此次事件中,并不是主导性因素。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学到的是谨言慎行

眼见,不一定为实。




当然,网上充斥着各种喷子,我并没有为这些喷子们洗地的意思。不过如果人家明明是因为这个而喷,你非要说他是因为那个而喷,那你们俩其实都差不多……


轿车司机是无辜的,喷她的人是很可恶,但是蜂拥来抢人血馒头的人,既不见得是关心受害的轿车司机,也更让人恶心



如果说这个事情要让大家吸取什么教训,我希望是别总被人当枪使……




最后,刻板印象总是会自我强化,所以需要一定的反制力来遏制,对此我不置可否。

讲老实话,我的态度一直是开车的风格与性别之间的关联没有被证实的相关性。即便存在差异,也可能是社会舆论造成的刻板印象强化,就像女性总是会被迫投入更多精力在家庭而非事业一样,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更适合回归家庭。

我还是那句话,这种遏制不受遏制的话,怕也是个怪兽。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写这种两边不讨喜的答案。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印度一桥梁被重型卡车压垮? 
  如何看待华东交大将“为女生拧松饮料瓶盖”列入学生手册? 
  如何看待东莞丐帮这一社会问题? 
  怎么看待女性用侮辱女性的词汇去辱骂另一个女性? 
  如何看待国行三星 Note 7 爆炸用户进京送检手机? 
  女朋友随地开车怎么办? 
  山东辱母案中判决书中出现的明显错误内容,能否说明山东基层司法人员的敷衍和基层法制体系的糜烂?? 
  央视做过哪些有趣或者尴尬的事? 
  长时间以汽车最高速度开高速会怎么样? 
  如何看“武汉小区装修工坠亡,业主不让用电梯?”的失实报道及后续的澄清报道? 

前一个讨论
你们家乡最让人感到震惊和恐怖的杀人案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你认为世界上最不应该存在的生物是什么?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