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交易的真谛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duo-ye-xiao-yao-kong-ye-xiao-y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顺势而为,肯定都说是废话哈哈。


user avatar   de-xun-cai-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让人想到了古时候的很多求仙问道的道人,凡事,都想去寻找一个极致,然后每个人说得不一样了,再产生争论,最后不了了之,或者寻求到一些认同,产生一些收获。

我认为这个下面的回答,说低买高卖是交易真谛的,是没有错的,因为低买高卖能够让你赚到钱。但是我看到那个回答底下,评论却相当不友好,很多人认为这是偷换概念,是一个结果上的东西。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这个结果是没有错的,但是通往这个结果的路径,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因为,如果通向交易成功只有一条路,那么,大概就不会有这么多讨论了。而如果讨论的是路径,这些东西本身就不应该是统一的。

在这里讨论的大多数交易者,应该都是做投机交易的。那么投机交易的本质是什么,是承担这个市场上的风险,从而获得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那么,既然是风险,你就有可能被风险吃掉,而获得不到预期收益,所以,往后面讲一点,就是如何保持在风险中不死,然后在市场中获得收益。

我在知乎中看到了很多问题下的回答,我感觉,里面有很多人甚至没有承认市场具有不确定性,或者嘴上承认市场的不确定性,但内心里还是不接受的。举个例子,较多的投资者还是再追求稳定盈利的方法。那么,什么是稳定盈利?怎么定义稳定?每一笔都赚钱?还是每一个时间段都赚钱?

知乎上据说有能够做到每一笔都赚钱的人,但是我没有见过。我见过最为厉害的,是股指期货还非常活跃的时候,我一个做量化高频的朋友,他利用报价机制,利用专线时间上的优势,利用报价优势赚比较小的报价机会。他一年做下来,只有四个交易日亏钱。但碰到的其他人的胜率,和他会相距甚远,而我认为这种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首先,量化高频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其次,股指被限制后,这个方法就失效了,且在商品上无法复制。每一笔交易都赚钱,只是以交易笔数为单位的一种计量而已,最终在盈利的绝对数量上,并没有太多的意义。我的交易中碰到过不少有这样追求的人,没有看到有成功的,只会看到他们越来越拿不住盈利的单子,而对于亏损的单子,接受不了已经亏损的既定事实,然后扛单,最后心态崩溃,离开这个行业。

对于每一个时间段都赚钱,我认为和每笔都赚钱异曲同工。这种逻辑的缺陷在于,如果我们定义一个行情,发生利于你交易方式的,和不利于你交易方式的一个来回为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的时间并不是同样长的,差距还会很大。在现实交易中,因为设置频繁的交易目标而将自己击垮的交易员不在少数,因为他们枉顾了这个事实。作为一笔交易而言,很多时候赚钱不一定是对的,亏钱不一定是错的,所以很多人最终在盈利丰厚的基础上会被市场击垮,不是市场问题,可能这个人赚钱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赚钱。说白了,没有逻辑,既然没有逻辑,就没有心态。

所以,交易并不需要每一笔都赚钱,也不需要每一个时间段都赚钱,而是你的逻辑最终能够赚钱,且你的心态能够支撑你执行这个逻辑。所以,我认为说低买高卖是交易的真谛没有问题,而最终在于你的逻辑和心态,能够让你的交易产生一个总体上低买高卖的结果。这个讲出来,很多人都会明白,嘴炮嘛,但是做到的人却不多。

找到一个符合自己的交易逻辑的过程,是很辛苦的,需要你阅读大量的资料,做大量的思考并且静下心来做多做总结。我刚开始做交易的时候,经常亏钱,总是亏了又上,亏了又上,现在想来,很多钱都是白亏的。后来思考一个问题,我做了几年交易?思考了多少东西?总结了多少经验?我最后明白过来,我没有比起大多数人以来丰富的经验,思考也比别人少,也不爱读书总结,只是蛮干,市场为什么要把钱给予我而不是别人?想通了这个问题,我才开始静下心来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慢慢的抛去了浮躁的东西,一点点的积累,从细节做起,慢慢总结适合自己的东西。

单单就静下心来这一点,我想看到这个问题的人大多数都做不到。 @夏宇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分享了一段经历,就是那个教授问他交易真谛的那个经历。底下有人留言教授都是嘴炮。他的回答中,提到教授的名字叫朱少平,我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个想法是去先看看这个人是谁,于是我百度了一下,这个教授,担任国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主任,参与多部政策法律文件起草,在国企改革与有关国有经济、证券市场、私股权投资、投资基金、信托、合伙制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如果你继续深挖这个教授,他参加过很多关于我国证券、基金市场的立法工作,做过大量的基金样本的研究,这样的人有没有资格问这个问题并且有认为的答案?有人在不了解这个背景的基础上,就枉然定论,太浮躁了吧。可惜的是,我并没有发现那一篇回答中有人去查这个教授是谁,没有看到有人有对于关键信息刨根问底的想法,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本能,这样的思考能力,本身就很难做交易员了。

等你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和总结,你碰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成了自己的心魔,或者说你的认知和市场本质的冲突。因为当最终实践的结果在一段时间并不好的时候,你会产生怀疑,心态会很恐慌,在这个时候,你大概率会不经过成熟的思考就否定掉自己的方法,从而进行一些可能自己都不知所云的修改,然后陷入一个恶循环。

我在这样一个恶循环中间走了很久,后来我总结出来亮点:第一点,没有哪一个交易方法十全十美完全没有问题,只要不伤害本质,不要做轻易的修改,知道问题在哪里,总比用一个问题掩盖另一个问题,最终都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要强。第二点,碰到交易一段时间业绩不好,要冷静下来分析,首先,看看自己是否在这段时间心态有问题,首先排除这个问题;其次,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问题,到底是逻辑不适合了,还是行情原因。我们要允许系统可能在相对长的时间出现不适合市场的情况,只要这个逻辑最终还是赚钱的,除非你有更加能够适合盈利的成熟的逻辑,当然,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其实长期下来,你会发现交易逻辑本身需要你做的,比较单纯的因素上,就是这两点。

当然,如果说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还需要你能够保证在逆境中不死掉。在逆境中不死掉,我认为是对风控最为真实的写照。这个时候思考的,是资金的问题。我接触过的不成功的交易这种,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逻辑问题,而是自己对资金的分配和安排不能够支撑这种逻辑的运转。

这种现象我认为在交易这种普遍存在,因为很多交易者都还面对生存压力,所以非常喜欢做短线,赚快钱,但是越是这样,其实你想预测短期行情越难,那么越是走上了绝路。

知乎里面很少人讲风控,我认为是有理由的,因为风控可能会存在一些通法,但是对于每一个资金而言,对应到一个交易方法上,又会是非常具备个性化的事情。因为逻辑不同,所需要的限制就不同;资金的限制不同,面对的应对方法就不同。如果是自有资金,不同考虑资金会有太多限制,拿出能够自己承受的风险的资金就好;但如果是理财性质,产品性质的,就有风控线,这样就会有额外的限制,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但是对应不同的交易方法会有差别。

好了,就说这么多,比较乱,稍微总结下:

判断交易员好坏的标准,我认为就是他还活着。这里活着,指的是他能够从容应对他的生活,满足生活开销,并且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交易会有起起伏伏,你只要还活着,你就是合格的,你就有机会。

如果说交易的真谛,我认为这个提法不准确,如果要理解,可能理解成交易能够活着的通法更为准确一些,我认为是了解市场,善于发现问题,多思考,多集思广益,多梳理逻辑,让交易的目的性,对市场认识的目的性更强,然后在心态可控的前提下,控制风险,承受一定的风险,在市场上获得起起伏伏的成绩,最终产生收益,活下去。如何证明你活下去了呢?你依照低买高卖的真谛,或满足了自己的生存,或飞黄腾达,可能差十万八千里,但最终活着,并自认为还有如此活着的意义。

我认为知乎有一个比较偏颇的地方,认为做交易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比其他行业难,而这个行业门槛又低能够让很多人抱有幻想。我认为这个行业比其他行业难的地方在于,你如果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无论你能否帮公司赚钱,你有工资,很多人拿着工资但都不知道给公司赚钱了没有,不是吗?而你做交易,用自己的资金,你没有工资可拿,所以感到难了,压力大了。试想,以上提到的这些东西,哪个行业你想做好都需要吧。

说错勿怪,以上。


user avatar   aod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针对谁,但这个问题下 @鲁超 的高票答案中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错误。科普很不容易,要兼顾正确性和通俗性,但不能为了通俗就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来妥协,甚至牺牲最基本的正确性。所以在这里写个回答分析一下其中一些:

1.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没想到从1937年开始,μ子、中微子、π介子各种奇异粒子接连在回旋加速器中被捕捉到。

这是错的。

μ子最早是于1936年被Carl D. Anderson和Seth Neddermeyer在宇宙射线中发现的。中微子最早是于1956年被Clyde L. Cowan和Frederick Reines利用核反应堆作为中微子源探测到的。π子最早是于1947年被 Cecil Powell、César Lattes、Giuseppe Occhialini等人利用宇宙射线探测到的。这些粒子最早的探测都跟回旋加速器没有任何关系

2.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1956年,物理学家首先发现θ子和τ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性质完全相同,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俩货实际上是同一种粒子。但另一方面,θ子会衰变成两个π介子,而τ子会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又如何解释。
这种情况下,两个在美国的中国小伙子杨振宁和李政道对此开展研究,他们提出:这两种粒子实际就是一种,之所以衰变方式不一样,是因为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在微观世界,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

这段话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当年的τ-θ难题的核心并不是性质相同的粒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模式。在物理学中,无论是基本粒子还是复合粒子,有多种变化途径是很正常很常见的现象。比如Z玻色子就既可以变成一对正反电子型中微子,也可以变成一对正反μ子型中微子,还可以变成一对正反τ子型中微子。τ-θ难题的关键在于π子的parity是 -1,而parity作为一个量子数是通过相乘(而不是相加)来复合的,因此两种衰变模式的产物的parity不相等,这才是τ-θ难题的关键。

其次,当时弱相互作用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家也早就知道τ子和θ子衰变为π子是弱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并不是τ子和θ子“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这种在当时人尽皆知的废话。

3.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镜子里的人跟自己不是完全一样的,左右互换了。但镜子里的人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物理定律,我跳他也跳,我蹲他也蹲,不可能看到我在刷牙,而他却在洗脸。这就是宇称守恒!

这种对宇称守恒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有不一样的动作和行为,也不代表宇称不守恒。反过来说,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的动作和行为完全一致,也不代表宇称守恒。宇称守恒指的是在宇称变换下物理定律不发生变化。镜子内外的人的行为是否相同跟物理定律并没有关系。

4.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当吴健雄的论文发表之后,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

《纽约时报》对吴健雄实验的头版报道是在1957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而吴健雄等人的论文《Experimental Test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Beta Decay》发表于1957年2月15日。(见文末截图)

5.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平移的对称性,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为你在南京而不在上海,你就会胖一点或者跑得快一点。
角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的各项同性,不管转多大角度,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要说你转多了头晕,不是由于空间出错了,而是你的生理特征,这也由更深层次的物理学定律所支配。
能量守恒代表的是时间平移的对称性,时间总是均匀的流逝着,时钟不可能一会快一会慢。

这种表述是错的。

空间平移不变性指的是物理定律在空间平移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空间平移不变性跟空间性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能推出 “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Schwarzschild时空,在这个球状对称的时空中,空间性质并不是处处相同,因为不同半径处的曲率等性质显然不同。但其中的物理定律还是有空间平移不变性。

同理,时间平移不变性也跟时间是否均匀流逝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6.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这就是伟大的“诺特定理”,它体现了守恒律的美。
而现在吴健雄的实验告诉大家,原来我们的宇宙竟然有一个不守恒的地方,而且是我们之前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镜像不对称,大多数人都首先表示不能接受,泡利“左撇子”的论调正是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这种对诺特定理的理解是错的。

诺特定理中涉及到的与守恒律相关的对称性是连续对称性。宇称变换是离散变换而不是连续变换,宇称对称性(和宇称守恒)跟诺特定理并没有直接关系

7.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一直以来,电荷对称性也被视为宇宙真理,每一种粒子都有其对应的一种反粒子,除了电荷以外,其他性质几乎完全一样。

在粒子物理学中,charge-conjugate symmetry并不能翻译为电荷对称性。因为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涉及到的不只是电荷,还包括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色荷(color charge)等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在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下,粒子变成相应的反粒子,正反粒子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电荷,还在于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这也是为什么电荷为零的中子跟反中子不相同。

另外,除了这些charge quantum number,正反粒子的其他性质就是完全一样,并不需要加上一个“几乎”。

8.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对称破缺的一种比喻,小球只有在中央的顶点才是稳定的、对称的,当受到微扰,它就会落下来,产生运动,并发出各种叮呤咣啷。稳定的、对称的、孤芳自赏的小球甚是无趣,叮呤咣啷才是我们宇宙的精彩。

这是错的。

在“墨西哥帽”模型中,中央顶点对于小球来说是不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小球会倾向于发生对称性破缺而从顶点移动到较低的点。








  

相关话题

  20200720股市分析和20200721股市预测怎么样? 
  20200826股市分析和20200827股市预测怎么样? 
  如何看待外汇局将采集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发生单笔 1000 元以上消费交易信息的新闻?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20191231股市分析和20200102走势预测怎么样? 
  12 月 15 日起央行将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到 9%,这将产生哪些影响? 
  您盈利的交易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拿了CFA证书的人外汇交易的成功率很低? 
  大佬们玩商品期货一般用几倍杠杆? 
  为什么说交易系统越简单越好? 
  当你的交易已经半年以上没有盈利了,还小亏状态,是什么感受? 

前一个讨论
三体人复活云天明时,同时复活了他的肠道菌群吗?如果没有,云是怎么活下来的?
下一个讨论
古代皇后见到皇帝还要下跪吗?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