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2019年的房价? 第1页

  

user avatar   alexknight 网友的相关建议: 
      

5.24日补充:

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以后,美国发起的毛衣战导致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很大,因此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买房,风险太大,一旦失业断供后果非常严重。5.22日国务院已经成立了就业领导小组,意思大概就是中国未来会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问题。

补充:

1.关于银行利息:说银行鸡贼是我有失偏颇,如果预算充足,可以考虑使用等额本金的方式来还贷款

2.关于畸形的房价

房价过高,不一定是中国特色导致的问题,房价本质上还是需求决定的。中国人太多而一线城市太少,一线跟二三四线差距过大引发的虹吸效应,而房子是融入一线城市的唯一入场券,所以最终投资房产依然是一个市场行为。对比同样拥挤的阿三,新德里跟孟买的房价更加恐怖。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国家将政策跟资源更多倾向到二三线城市去。

3.中国房地产会不会像日本90年代一样崩盘?

应该不太可能,当年日本雪崩的有一个原因就是银行提供给普通居民零按揭、百年贷(借款周期为100年)这种奇葩的贷款,直接导致全民炒房的行为。国内基本上是3成首付,二套房5成起,相比之下,风险小很多。现在很多专家,拿着一张日本的房价走势图类比中国走到日本哪一阶段,然后制造恐慌,却不去花点时间了解一下日本当年的贷款政策,真是可悲。

4.关于人民币贬值速度

图表给的是通货膨胀率,评论里提到对内贬值跟对外贬值,因此真实通胀可能更接近于(M2增长率-GDP增长率)。可以参考这篇文章:zcaijing.com/hbbz/11462

假定按照过去5年的增长率平均值,今天的100万元,到2028年(2018-2028):

按照官方通胀类比,相当于今天的81.8万元;

按照真实通胀类比,相当于今天的62.7万元;

按照GDP增长类比,相当于今天的49.9万元;

按照货币增长类比,相当于今天的32.3万元。

5.近期趋势

自从国家重提房住不炒后,深圳这边紧跟政策,目前安居性质的已经有安居房,公租房,人才房。目前看政策趋势深圳未来可能更像的是新加坡而不是香港。而且学区也越来越鸡肋化(可以参考东海花园的维权事件:sznews.com/news/content

=======================分割线========================

原答案

先说结论,2019年全国所有地方的房子已经没有投资价值了,但是一线城市依然有居住价值。利益相关:刚在深圳光明订了一套新房,但我已经没有用投资的思维了,纯粹是为了满足自住。

我发现,很多公众号媒体,依然用惯性的思维来看多房地产,总以为越是国家约束的,越能证明它的价值。但大家没有意识到很严重的四个问题。

1.韭菜增长率进入负增长了。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里,大学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才是接盘的中流砥柱,任何炒房的行为,都要转嫁到这群人身上,所以说这类人群是韭菜不为过。但是根据中国最后一个婴儿潮的截止年份1997年,到2019年,最后一批呈正增长的韭菜苗已经断层了,接下来韭菜只会越来越少,而接的起盘的就更加少了。这也跟最近各个城市不惜一切抢人的行为相吻合,你以为他们真的是重视人才吗?不,他们要的是韭菜。

2.关于通货膨胀

是不是之前经常有人说,90年代买的房子,现在按揭每个月几百元就行了。隐喻着人民币贬值速度很快,只有房地产才能跑赢通胀。但聪明的人其实也能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因为最近十年,人民币贬值速度并不快。

这是因为,90年代中国经历了几次严重的通货膨胀,直接促成人民币大幅贬值。但近些年,人民币希望成为世界货币,稳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可以看到近几年通胀率都是1.5%~3%之间波动。而我们的商贷利率上浮后在5.2%左右,根本跑不赢通胀。

3.投资房产的支出

所有人只看到房子上涨了多少,但是个人支出并不是不可忽略的。新房的契税,装修费,银行利率,二手房的契税,个税,中介费,装修费,银行利率等,这些都是大几十万的开支。另外鸡贼的银行给你算的利息并不是表面的5.2%,你每个月还贷的组成,基本上是8成利息,2成本金。所以如果你是投资思维买房,两年后去卖房子,就会发现,你还掉的很多都是利息,而不是本金。

给个直观点的数据吧。。。本人16年在广州买了一套60多平的二手房,涨了100W,但真正到手的纯利润只有68W左右,这还是在16年这波大行情下的数据。

4.老龄社会的问题

这个问题本来跟第一个问题类型一样,但我想分开阐述。因为我认为,现在的所有新一线城市,也是没有希望的。如果把人口负增长作为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那日本已经步入老龄社会7年了,看数据可以发现,日本除了东京,连第二大城市大阪,都是人口净流出状态。而中国的拐点是2027年。

为什么要说这组数据呢?目前国家确定的新一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无锡。表面上看遍地开花,似乎很繁华,净流入人口也很多。但这只是危机还没爆发的虚假繁荣。

我们随便看一组数据

深圳高速发展了这么多年,占尽人口红利,几乎是新兴城市发展的极限了,就算这样,目前依然还有地可用。而对于杭州这种地广人稀的城市,在人口红利消失的环境下,真的能前途一片光明?为什么说杭州,因为个人觉得杭州是炒房炒的最猛的城市,一方面政府拆迁,人为造就很多拆迁户,拆迁户拿了拆迁款买房推高地价,政府又可以高价卖地,更骚的操作是,把下属县市并入区来将均价对上交差。这种透支发展的方式,注定杭州这种城市是没有未来的。

说了这么多房地产的坏消息,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房价要崩了。但很显然可能会让那些看空的失望,房地产不会崩盘,因为不能崩。现在最可能的趋势就是政府托底限价,不让跌也不让猛涨。那些加了很大杠杠借钱买房的最终结局根本不是降价30%处理掉的,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出现抛售,国家可能处理的方式是不让房管局成交跌幅超过x%的房子,而最后炒房者的这些房产的结局就是因为违约被政府拿去拍卖,沦为法拍房。

总结:目前房子只有居住价值,没有炒房价值,刚需的话,现在买跟后续买差别不会太大。买不起的可以等国家的安居房,可以看到国家一系列的政策也是在这么做的。在这里也希望大家转换思维,不要老想着炒房,有自住需求的,也尽量买一线,三四线会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加速消亡。有人口流入的地方,才会有未来。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庭普通,父母不能轻易拿出首付。

魔都租了套400万的房子,老公房,五十多平,cbd,租金一年不到七万。住了四年了,租金比最初涨了一万多。

我和对象两人加起来税后收入平均年到手40万左右,且有希望稳步提升。

租房我感觉是在薅高房价的羊毛。

我们没有拿到上海户口,以后小孩打算用居住证积分读读书,分到啥学校读啥,不过分鸡血,只教他善良有爱心有礼貌。父母退休了,以后帮着带带孩子。

房价假如一直涨我们也不太在意了,反正现在的价格都已经买不起,或者买了降低生活质量。租金是供求关系和城市工资水平决定的,反而比较稳,负担得起。我会一直租房,除非房价降到我能接受的程度,也就是买房不会限制我的流动性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我们年纪不大,都二十七八,还能干个20来年吧。日常花钱也不大手大脚,但也对自己比较好,吃好玩好,注重精神享受。

我们以后还是买不起房的话,各自的老家都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回老家混日子去。

希望以后看看这个回答,能庆幸自己如今的决定。我有信心!

————2019年6月6日晚更新

这个本是无心的回答,忘记哪个时间段刷到这个问题,刚好比较闲,就结合自己写一个回复。

我甚至没有任何调研分析或者实地考察。只是意气用事地抒发一下。。

评论区好多过来人,早些年咬咬牙甚至借点钱上车一线城市的,非常幸运搭上了快车。房价刚好翻倍。

但是我们没有可比性。年龄段不同,买房时间点不同,房价前景不同。

这么多赞和回复,远超我意料。导致我受宠若惊,这两天一有空就特认真地回复评论。在评论区,和不同人互相探讨的时候,我也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无心插柳。

我现在没有新观点或者与之相关专业知识的可供继续分享或探讨了,所以我不再回复评论了哦。谢谢!


user avatar   meetmc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末我已经给了最直接的答案,用gdp增速去算所在城市房价的合理区间。北上持续数年的上涨对应了体量扩容成巨无霸的整个阶段。为什么广州没有涨这么多,因为在亚运会之后它成为一线里面最早进入增速放缓周期的城市,最终被深圳超过。当然这样的算法只能应用在地产经济还没有退出当地历史舞台的城市。

房子和其他固投资产一样都有潜在高昂的维护、维修成本,民众暂时考虑不到,十年二十年就完全不一样了。

未来国内最好的投资标的不会是房产。

--------------------------------------------------

CaseyWong的留言代表了一类人的观点,包括所有在评论区问房的知乎er本质上也没有理解我的逻辑。

“说的论据和结论全是反了呀。
第一个,北京上海的人口流出反而是专家认为不适合发展四五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所以严格限制人口流入,才出现了人口的流出。不是自然流动导致的人口流出。
第二个,商品的高卖低买,现在二三四线城市都涨了一波,反而一线城市是横盘或者下跌,那么按照你的道理应该入手一线呀。
第三,一万到两万比五万到十万难。但是现在的强二线,哪有一万的了,都是两万或者两万以上,一线还有大批四万的房子呢。
第四,产业外溢是有距离的。珠三角深圳的制造业会帮助东莞发展,但是再远就辐射不到了。”

我只反驳一次:第一点,短板理论决定了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升高最终会形成外溢效应,体现在人口、企业的流出上。如果有认真看过北上的城市规划文件,会发现早在90年代一些基础定调包括对当下城市规模做大之后导致的一系列困境的预判以及随之而来的解决策略就已经出现。也就是北上人口控制很早就在提,为什么这几年才有数据上的反馈。因为以前zf认为大周期没有走完,没有到控制的时间节点。所以即使文件写着,更多的是高瞻远瞩的警醒的意味。而近年高层已经意识到与其等短板理论自然显出负面效应,不如人工干预并加速这种方向上的改变,然后积极适应。单纯认为北上的人口流出是限制的结果等于否认了市场理论,而你所谓的自然流动所依据的正是这点。

所以正面,某种角度上你说的没错,这是zf限制的结果,但请你看看深圳如何从小渔村变成国际都市,请深刻理解这种zf意志。反面,短板理论决定了天花板的高度,人工托缓这个进程只是苟延残喘,不如积极拥抱变化。而zf恰恰是这么做的。

第二第三点,你认为一线有下沉到四万的房子,然后同时认为强二线全都两万以上。请你好好的去几个城市看看实体房市的境况,以及可查的数据来论证后面这个强二线的判断,不要张口就来,以及为什么不提几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弱二线?另外,我有说过现在买房么?包括留言的人也在积极的问房,大多数人的视线离不开房子。但有多少人给自己的买房计划是一个包括了时间、空间等成本和有效收益评估的理智而成熟的计划。什么时候买,买在哪个城市。花大量的准备去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把高卖低买理解成在现有周期的尾部进行一次自以为是的抄底。

第四点:很多人依然用都市圈模式来看超大城市附近的次级城市比如佛山之于广州和东莞之于深圳的发展,以为这只是简单的产业外溢和辐射。先不谈对错,事实是,在另外一个层面,zf的目的是发展城市群所带来的集聚效应。不如去搜一下,在这几年有多少上海、深圳、苏州、杭州等等强市当地原有的企业、产业搬迁到了内陆比如成都、西安这样的地方。这算是外溢么,这是产业转移。而即使是受益于产业外溢的周边城市,在经过最初阶段的接收、复制之后,因为经济增长是直观并有力量的,使得这些后发城市有更多的机会自发性的进行产业整合、升级。杭州、苏州当下的实力也不是单纯靠上海辐射出来的。在新的周期,许多新兴城市站在一个类似的起跑线上,同时不要低估老牌城市原有优势的弱化。


分割线 底下原文-----------------------------------------------------------

在我国真正能够带来指数级财富增长的从来都是趋势的力量。

趋势延续的进程形成了周期,一切有效投资都是基于本身逻辑符合周期趋势这一点。

个人曾经在15年预判主流城市房价将大涨。最终事实显而易见。

要回答19年房价怎么走,首先思路要回到这轮开涨的起点。15年股票市场的人造牛市是特殊阶段的特殊产物,回顾当时国内的困境——投资放缓、房市低迷、国企部门负债累累,实体经济中资产荒现象蔓延,投资和需求无法顺畅对接,即使央行一再的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货币传导也依然阻滞。流动性淤积金融表外市场,借监管宽松的漏洞以及股市本身的复苏趋势吹起了罕见的大泡沫。是泡沫总要灭掉的,区别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

在地方、企业部门高杠杆的情况下,要维持经济高增长,于是zf把目光对准了剩余唯一一个可以加杠杆的对象——高储蓄低负债的居民部门。轰轰烈烈的三年去库存,最终让近百分之80的家庭进入还贷的长周期。

举国发展房地产的好处是什么呢,一方面推进了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高速运作,在投资和内需之间达成了高转化的有效循环,最终起到了保增长、稳就业、促内需的作用。其中的高峰期17年全国房市大跃进,当年度股市中的蓝筹、白马,只要和地产是相关的,几乎都完成了近一倍的涨幅,高收益超过房产投资。BTW股市和房市并不是普通人印象中的跷跷板两边的对立角色,更多时候是一荣则荣。股市和房市的稳步上行对应了实体的大幅回暖,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房地产的确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物极必反的规律体现在方方面面。经历过这轮三年房周期的洗礼,现状是怎样的呢?

房地产主导的经济结构下,资本边际效益递减,意味着有效投资转为过剩、无效投资的概率大幅增加。

主要体现在——大量的企业开始脱离地产对上下游的反哺所带来的红利,转而受制于地产推动的通胀所造成的经营成本的飙升。18年夏季各类电器的销售数据(夏季是电器消费高峰期)以及10-12月的社消数据,包括十年来销量首现下滑的中国车市或前或后都反馈了社消逐步脱离地产的拉动,原因是购房这笔大额消费的挤压令储蓄快速下降、收入短期难以大幅提高的家庭主动或被动地缩减了大类支出。

zf同期已经有意识的出台更严厉的限购、限售来拦截不匹配门槛的信贷申请人,但两年翻一番的魔力,全民买房的氛围已经形成,地方经济对地产的依赖性再次加固。zf的干预只是托缓了这个筑顶的进程,但改变不了它的最终走向。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决定性的因素从来不是供需关系。主流文章中凡是以供需理论来展开的都不用当一回事。如果官媒也这么说,显然是忽悠。

真正决定房价整体走势的只有zf的意志——本阶段国家对地产的定位到底是怎样的态度。

对于活跃在知乎和其他主流社交平台上的80-00后来说,很多人其实忽略了一个事实,我们的个人成长过程和我国高速发展的三十年是完全重叠的。这意味着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所秉持的行为逻辑在方方面面都是有时代本身的烙印以及由此而来的局限性。围绕这个周期的房市,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认知——比如一线不缺人,京沪永远涨,学区房永远吃香等等,在当下依旧支撑着这个周期末端的整个地产市场。

但是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已经肉眼可见的开始,中国自改开以来的的几十年尤其是进入WTO以后的高速发展,基于一个前提——即中美关系成功建立并维持以合作为主的良性关系。

建交四十年,虽然期间美方对我国进行了若干负面的政治军事活动,比如58事件(南斯拉夫使馆被炸),几次台海危机中持续对台军售,持之以恒的围绕钓鱼岛做文章来干预中日两国关系的和平演变等等,但911以后中国摒弃01年撞机事件以来对美方的敌对情绪,在反恐大业上和美国形成统一立场,并给予了实质性的大量支持。时任总统的布什称美国愿意看到一个“繁荣、强大和稳定的中国”,中美关系得以进入一个延续至今的稳定温和的阶段。08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实施4万亿的救市政策刺激了全球的通胀需求,使得全球不至于因为美国债务爆破而陷入连环衰退。两国关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蜜月,实现更大程度的互惠互利。

过去的三十年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上游继续发展中高端产业,我国在下游一步步的完善中低端产业,输出以日用品为主的廉价商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全球的商业关系分工明确。不过正如前文所说,物极必反。当两国经济体量的差距逐渐缩小,同时我国也主动地开展高端产业的本土化移植。中美关系必然会因为经济体自身的再定位而重新定义。李光耀离世的前十年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会进入一个长期的摩擦再平衡的阶段,维持合作与竞争的同时,对峙而不是对抗将成为两国这一时期的常态,直到双方达成立场一致的新平衡。

自川普上台之后,李和其他一些学者、大家所预言的中美冲突已然开始兑现。在中美关系进入这样的新阶段之后,无论所处哪个位置,在就业、投资、生活等各方面,国人都需要将过去用得顺手的关键逻辑自发性的再过滤一遍,看看是否有必要不破不立。

而作为政策规划者的ZF,选择在当下这个阶段尽可能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争取让泡沫逐年缩小。官方所谓的房住不炒、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理解的结果无非是类似股票市场里的横盘,可怕的,漫长的横盘。

当下的城市格局是怎么样的呢,知乎前几年很多人关注第五城之争,不少人选天津,结果隔年天津GDP大缩水,今年继续低迷,打脸来的如此之快。和天津一样经历大拐弯的还有重庆,高负债和转型之困在车市迎来十年的拐点之时大幅压制了重庆的增长,更危险的是区域内明显的人口流失。而承接亚运会大基建的杭州,本地重工业因产业结构调整而迁徙,卖地收入连续两年全国第一,本地存贷比转负,更发生P2P连环爆,生活、经营成本的上升对当地的实体、金融行业都有明显的挤压,即使G20广告之后吸引大量人口流入,但经济同比增速下跌1.3个点,跑输隔壁的南京。实际上对于只缺体量不差质量的杭州来说,增速异常要紧。

至于大堆人追捧的一线,在一些鼓吹超大城市论的所谓专家的引导下,国民对一线依旧有一种迷思,指望它们未来扩容为专家口中的4000w、5000w这样的体量级别,从而使得上车的自己能够享受搭便车的红利。事实上,北上分别连续2、3年人口净流出,老龄化继续新高。深圳过去十年受益于两湖地区高端人才的持续输送,同样因为生活成本的飙升,面临着产业转移、人口增速放缓(看数据的时候请留神,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可能重复计算)。周边一群小弟受益于产业转移以及未来粤港澳的大湾区计划,gdp增速集体跑赢老大哥深圳。

古人有云:风水轮流转。城市兴衰录永不停歇。昔日共和国长子东北三城如今的发展令人唏嘘。早30年,谁又想象得到小渔村有机会变成今时今日的大都会深圳,没有淘宝的岁月里,上海人把杭州当自家后花园。每一笔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一个城市由5w均价迈向10w的可能性远不如另一个城市从1w变2万来的高。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的第5年,房市最先复苏的城市并不是纽约、SF、芝加哥这些老牌城市,而是达拉斯这样的新兴城市。陶朱公商训: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投资者的本性,因而使得低买高卖的规律在任一市场都通用。

房市因政策而起,必然会因政策生变而异。我国改开至今,一切发展皆有迹可循,大战略的框架没有改变过,过去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而本阶段是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除了性生活,只剩麻将、打赏和土嗨 县城生活实录 参考这篇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其实是大多数人忽视的出现在这几年的一个巨大变化。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中高层家庭在这轮房周期中支出了自己多年的储蓄,拉动了国家的经济增长,而留在小地方的中低层家庭因为并没有超额的支出,在长期低于大城市的低成本生活中,可支配收入完成了大幅积累、增长,也对应了这些城市在gdp增速上的发力。你意料不到的“先富带动后富”就此展开,贫富差距并不是大众理解的扩大,相反是在缩小。无法理解抖音和拼多多崛起的人,显然是遗忘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经典战略。国家的战略选择所带来的趋势的力量让中西部以及西南部城市获得了再次发展的机会,未来我们会见到一个分化的全国房市。

当下,许多人一方面焦虑于人口未来可能出现的长期下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灌输自己再不买房就买不起的认知,矛盾的逻辑被从众心理给掩盖。未来真正有机会迎来房市的新一轮行情的,必然是自身经济发展过硬,人口稳定增长,产业红利再次积累兑现的城市,而本地租售比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但这个过程会持续5-10年至少,而上一个周期的一些普适性逻辑会在此阶段和新周期的一些新逻辑交缠共生,尽可能完成顺滑的过渡。在前面提到过很多人会误解股市和房市存在绝对的跷跷板效应,事实是错误的。在绝大多数时候,两个市场都会保持同一个走向,区别在于强度。并不是供需关系引导了房市的上涨,而是地产模式背后的金融属性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股市自然也是金融的核心市场。因为这一点,所以市场有共振性的表现。至于为什么有时候房市强那么多,股市弱的多,因为zf阶段内对它们的定位有区别,侧重点不一。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房市这么死气沉沉(以房价停滞二十多年的东京最有参考意义),而租售比却是主流市场关注的焦点指标,主流国际都市租金整体都在逐年小步上行。本质上因为发达国家的gdp增速逐年减弱,发展的节奏无限趋于停滞。当地房市当然也受制于这种节奏的放缓,一些例外的城市(比如温哥华、悉尼、墨尔本),几乎背后都有国人推手的影子。是不是很有趣,为什么我国zf要钉住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发展中国家——意味着还有大量成长的空间,发达国家——天花板越来越近。

过去几十年,我国的高速发展的背后是货币的天量投放+外资巨量的涌入。GDP高速发展的阶段,租售比并不适合作为参考的指标,你可以说它是货币灌溉的现象,因为大家都清楚里面最大的收益部分来自于转手带来的价差,而不是比银行定存还要低的年化租金收益,GDP增速一定程度上对应了通胀率,在通胀整体高速飙涨的年代,理论上拥抱各类资产的投资都能带来量级的财富效应。这是zf默许的结果,因为zf选择了这条路,需要民众的跟随。每一次的改革划区——请立即投奔这些地方进行打拼,未来你的个人财富会随着城市体量的扩容增质而水涨船高。

本阶段的问题是我国GDP增速在某一年遇顶,第二年开始逐年放缓,即使依然秒杀绝大多数主流国家。增速的放缓也意味着背后许多普适性逻辑的转变不可避免。我国会进入一个漫长的L型阶段,这一竖有没有到底依旧未知,而这一横的漫长却更令人生悸。对于房市,租售比会在gdp增速逐步下来的过程中,历史性的逐年成长为最重要的指标。

最后回答19年房市怎么走——理解下当下zf的意图。房地产税在不动产登记联网和套内面积的通行算法落实之后,历史性的登场是迟早的。经济层面,无数YY自己买套房过5年就翻倍的个体,总是遗忘自己的负债是如何的一夜暴增。存贷比的失衡被民众漠视,但zf不会,作为管理者,zf不会允许跟随政策上车的绝大多数民众在未来被债务压垮。要减低债务,只能把利率压下来,把收入涨上去。审慎的维持通胀水平。正如同农民在改开三十年的大多数时候,越改越穷,无形之手希望哪里产生高通胀,哪里又保持低通胀。从未消失过的干预,即使不认可这种计划管理,但只要你的财富来源于这几十年的改开积累,就绕不开得需要去理解这种模式的各种现实性影响。

用时间换空间的做法,救市先救预期。利率逐步下来,限制政策除北上外逐步松绑。已经强调过股市和房市的共振性。股市大涨,房市大跌?不会的,只是强弱程度的区别。参考这个问题下面的诸多回答,就知道房市崩不了。长尾效应,预期上涨的群体会用实际行为去支持这个房市衰退周期的速度继续放缓。但这会还适合买房么?L型走势一日没有结束,投资房市的有效收益率就会继续递减。这个周期内的房产大多数不会是好的标的。刚需?市场降温下来,刚需这种经不起考究的生物会先消失大半。承认吧,人类都是现实的。

另外一边,试想有多少群体不会上知乎?他们和拼多多以及抖音的用户重叠区有多密集?他们不会看到,看到也不会在意我的这些言论观点。但他们会因为历史性的财富下沉而在消费能力上获得持续的增长。完成这个国民财富转移和平摊的过程并不是二元思维所能理解的那种模式,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技巧、节奏上的控制。有朝一日,这部分家庭会主导房市中的增量需求端的话语权。

索罗斯嘲讽经济学家是因为主导近几十年的主流经济学理论过于死板,无法应付复杂和高波动的市场。当大家都觉得汇率会跌破7的时候,两次从7边缘一路拉回开启了漫长的上行,你猜今年汇率会怎么走?物极必反体现在市场上就是贵极则贱,贱级则贵。原油去年的走势也是如此。市场只有一个模样,就是呈现出来的最终的趋势,一个平衡后的结果。这恰恰是所有投资者最需要关注的真实指标。

一切有效投资,都需要明白顺势而为和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是两个并行成一个系统的逻辑,互不悖逆。推演某个范围内的事实,而不是刻舟求剑。

——————————————————————————————

个别人留言说看不懂,也有说东讲西讲等于什么都没说的,对此我无话可说。其实我只是借房市来说一些逻辑,一些变化。不要留言问房了,去多观察下你所在的这个经济体,你所在的城市到底是怎么运行发展的。许多人问城市的未来,逻辑是一样的,以HK为例,都要面对转型之困,天花板的压力少有人明白。名头再好听,如果GDP增速不能反映,那么就是口惠而实不至。决定城市家庭幸福感的,恰恰就是增速。言尽于此。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了很多年狼来了,现在狼真的来了。

狼还没大肆吃人,是因为政府想方设法给它套着笼头,要不然以中国楼市的杯具流动性和高估程度,分分钟是一场多杀多的大屠杀。

更多的理论不想再谈,人口经济债务货币,过去我写了无数文章,感兴趣的翻一翻。

大家牢记一句话就行了: 下跌过程中的每一次反弹,都是最好的逃跑时机。

——————————————————

20190424更新

看看到评论区的某些观点。我只想说一句话: 增长是有边界的,不要看着后视镜开车。

培养皿里面的细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翻一倍。按这个逻辑推断,要不了多久细菌就可以填满地球。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发生,因为培养皿就这么大。

类似的道理,你要是觉得未来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和城市化率,都可以保持过去三十年这种高速增长的状态,那么你就大胆买吧。

但我认为不会,能够维持一半的增长速度就不错了。增速下降,估值也要相对的下降,过去中国房地产是高速增长的成长股,pe给到60,未来只是普通增长的蓝筹股,pe给到25顶天了。

大方向是确定的,除非国家有胆子把房地产的pe吹到100以上,否则就算是货币政策大放水,房价也是没救的。

经济规律摆在那里。


user avatar   vegetablebird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是在美国西南地区的大省得克萨斯省的省会奥斯汀,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得克萨斯,得克萨斯省给很多外省人的看法就是喜欢吃辣子,喜欢打扑克,得州辣椒和得州扑克闻名于美国,得克萨斯还有个篮球队,请了个伊朗中锋叫哈达迪,哦不是,是中国中锋叫姚明,得克萨斯还有个卫星发射中心在南边的休斯敦,是美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得克萨斯省会是奥斯汀,奥斯汀是美国二线城市,曾被自己的自媒体评上新一线城市的首位,2017年,奥斯汀和其他二线城市一样出台了很多抢人才的政策,其中包括本科生落户就能买房,硕士生还可以有排队租上人才公寓,并且在5年后以现在的价格买下它这种等于白送100万的政策,所以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奥斯汀的房价就像坐火箭一样飞涨,涨得比华盛顿DC和纽约还要快,奥斯汀南边高新区的某个楼盘因为被秒杀还被美国住建部调查,奥斯汀市的房管局长也被美国住建部约喝咖啡,但即使这样也刹不住车,到2018年上半年,奥斯汀房价在短短1年版时间涨了3倍,就这么个背景下,2018年,奥斯汀出台了史上最严限购政策,要求年轻人要要买满2年社保,才能在奥斯汀买房,把大量2017年引进的人才卡在了买房资格以外,所以2018年下半年,奥斯汀的房价居然降了,二手房更是腰斩。到现在是2019年,那些2017年引进的人才,陆陆续续即将满两年购房资格,奥斯汀各地的楼盘都嗅到了涨价的气息,已经有很多一手楼盘开始悄悄突破限价,像昨天某楼盘已经曝出了3万的价格,可以说,2019年是各房地产商试探政策的一年,奥斯汀地方政府肯定希望房价涨,涨得越快越好,这样他们才可以继续卖地,才有钱办大学生运动会,唯一的问题是美国中央政府会不会支持奥斯汀的房价暴涨,美国中央政府肯定不会明着表态,这就要各开发商去试探,先放一个高价,如果试探成功,美国中央政府没反应,就继续卖,并且有其他楼盘陆续突破限价,中介、开发商、公众号各种鼓吹,新一轮暴涨即将开始,如果试探失败,美国住建部请喝咖啡了,就把开发商的区域经理的手下抓起来,奥斯汀的房价赶快限购下来,并重审房住不炒的原则。总的来说,这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美国得克萨斯省奥斯汀市的房价如何发展,将是美国房市的一场大戏。


user avatar   zhao-ce-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根据你的要求说坐标:深圳

其实全国一盘棋,经济要联动起来看,我们还是以深圳为例

应该这么说,以后一段时间,房价会不断地让你觉得要涨又要跌的样子

就是你觉得要涨,但它就是不暴涨,就偶尔涨那么一点点,让你紧张一下,同样道理,你觉得要跌嘛,它就是不暴跌,就偶尔跌那么一点点,让你紧张一下,如此反复

其实很多人没有看懂,国家为什么在调控房地产价格,还以为要拯救一线城市的房价

我们来说一个模型,就比如你是决策者,那么你看到中国这片土地上,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非常高了,还在往上冲,是吧,已经冲到6万一平米的价格,这个已经非常明显的泡沫化了,这个如果跌下来,那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很容易引发金融海啸嘛,一堆的公司个人破产倒闭

那既然所有人都能看明白这里面有泡沫,那怎么办呢?

一个相对简单的思路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线暴涨了,把它压下来

这样做,也还是出问题,等于提前爆发经济危机了

那怎么办呢?涨是不可能让它继续涨了,尤其是不能让它暴涨了,你看最近很多房地产商都不说话了,任志强早闭嘴了,往年任志强三天五头跳出来大放厥词,现在已经安静很久了,潘石屹那边都被吹风水不好,老王投资搞云计算,小王搞熊猫直播,都凉凉了,基本上都是风光不再的样子

跌又不敢一下子压下去,因为很多人赖以为生,就靠这玩意活着了,那怎么办呢?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办?

我们先看我们要拯救的是什么,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什么组织最需要拯救?什么组织是创造财富的原动力?企业嘛,银行,政府机构什么本质上说,都需要依赖企业创造社会财富,养活大多数劳动者。那房价上涨,对于企业以及劳动者来说,其实是双重打击,企业会面临着制造成本上涨的压力,劳动者尤其是年轻的劳动者,都是移民,那么他的支出里面,房屋的租金是最大的一笔支出,经常会占到30%-50%左右,一般女孩子会占到50%+,男的皮实,30%左右,年长一些的劳动者,房贷很多占到了收入的100%,夫妇一人供房,一人负责日常开支,很正常,但是只要房价继续上涨,房贷房租肯定跟着涨,政府可以临时控制一下,但是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房东会涨,房租房贷一涨,劳动者肯定会索要更高的工资,那企业的用工成本会进一步上涨

当企业的成本上涨到一定程度,profit = revenue - cost,revenue不变,cost上涨,profit减少,当profit减少到一定程度,甚至为负数的时候,企业就会选择破产清算,企业主不干了,因为继续做下去,无利可图了,还做什么?所以你会看到在去年的时候很多企业倒闭清算,今年去看很多写字楼,都空荡荡的,以前几年还有p2p在里面骗钱,去年一大堆泡沫破掉了,都跑路了,游戏也差不多,还有华强北,卖矿机的,也不行了,一句话就是:一线的企业都快死了,如果企业死掉,破产清算了,那连锁反应下去,银行的钱没人还了,劳动者没有收入了,没有收入就无法消费,无法消费企业就没有收入,如此恶性循环,那就是经济危机了

那如果你是决策者,你怎么办?

还记得开篇说的,全国一盘棋嘛?一条路如果不通了,没有必要死磕,中国手里还有棋

政府的调控呢,其实重点并不在一线城市,而是二三线城市,尤其是武汉,成都,重庆这些城市的房价,提前一步,给它按住,不让这些城市涨,所以你看成都和武汉这些城市,到现在,房价都没有飙上去,这就是政府的手段

房地产泡沫呢,就像传染病一样,因为资本本身是流动的,那如果一个地方已经有泡沫了,说明这个地方的经济已经病了,如果病了还很难治的话,对付传染病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隔离,保护那些还没有生病的人,把已经生病的人给隔离起来。对付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样的,政府其实保护的,不是一线城市,而真正的调控的目标城市,是成都,重庆,武汉,还有西安,郑州这些二三线城市,尤其是房价还没有暴涨的城市,不让这些城市的房价暴涨,才是这一轮调控的重点,这也是中国和日本经济最大的不同点,抗战时候,沿海沦陷了,怎么办?政府把首都迁移到武汉,重庆,甚至做好迁移到成都的准备,继续打,这些城市胜利点数都不低,所以只要这些城市还没有沦陷,中国就不会灭亡,也不会投降,而日本就没有这种战略纵深,所以日本的几个大城市一旦沦陷,政府它想救,也救不了,但中国可以,中国有战略纵深

这是第一个手段,然后呢?加强这些城市之间的纽带,加速资本和人员往这些城市转移,所以你看到政府在兴建高铁,造大飞机这些,对吧?你现在去一次成都重庆武汉,方便得很,然后加大对于当地投资营商环境的整治力度,让这些城市的经营变得更加方便和容易,用这种方式,来转移企业,让企业在这些城市复生,反正你企业在武汉雇一个人,和在深圳雇一个人,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没有太大区别,就业率是等同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在武汉雇一个人,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比在深圳雇一个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深圳可能需要的成本是武汉需要的成本的2倍,因为深圳房价是武汉房价的3倍,是重庆的4倍,甚至是成都的5倍

然后企业转移过去之后呢,政府还在大幅度降低通信,物流成本,你看开会之后的成果,基本上都是如何降低省界迁移的成本,对吧?通信费降20%,取消省界收费站等等,都在努力拉平中国腹地跟沿海之间的差异,这样就可以让中西部企业的产品,更加方便滴卖到全国各地去

那前面说的profit = revenue - cost,这些举措,其实是在努力降低cost,那企业有了profit,就有可以生存下去了,所以你去二三四线城市看看,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都在热火朝天地搞,湖南的三四线城镇,很多广东的制造业工厂都迁到那边去,然后江西接收了很多企业的客服中心,等等等等,这些产业的转移,都要感谢政府的政策

而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这种,随着企业转移,自然那些房子该怎样就怎样了

这就是政府的棋局,全国一盘棋,你会发现中国的产业一直在转移,从最早的东北,转移到东南沿海,现在再进一步转移到中国的中西部省份,是不是跟抗日战争时候很像?东北最早沦陷,然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东南沿海基本上也都沦陷了,然后中央政府往中西部转移,那个时候常凯申喊出用空间换取时间,把制造业用人力抗到中西部内地去,战略转移嘛

所以这一轮企业转移,就是和平时期的战略转移,核心都是把企业从沿海迁往中西部城市,只不过抗战时候没有铁路,都是靠人力,现在生活好了,有高铁,用铁路,把企业迁往中西部,迁往内地,然后让中国整个中西部,尤其是中国南方的中西部城市,一起发展起来

所以这能解释,为什么这些年中国南北经济差异正在拉大,倒不是说北方怎么就衰弱了,而是南方各个省份发展得比较快比较好而已,中国下一波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有赖于武汉,成都,重庆这些城市的带动了,深圳已经老了,unfortunately

去年有一个视频,说广州有一个开鸭肉饭的老板,有十七栋房子,是吧,但是那个访谈里面,有一个细节,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就有个老板,指着一条巷子,跟去吃喝的那两个人说啊,以前这边都是店面,很多人,现在都没人了,也就是说一些餐馆都不干了,跟以前广州那么多人挤来挤去的时候不一样了,这其实就有一点点底层产业开始迁移出去的表现了

所以说房价会怎么变呢?估计深圳将来几年,还是高位横杠,跌还是不敢跌

但是你的工作机会会慢慢减少,这些企业会主动往中西部等内地城市迁移,它们迁移的时候,就会把一线城市的员工裁掉,现在什么996,其实就是逼走员工的一种手段,你不想996你可以辞职啊,为什么用996呢?因为裁员其实社会影响比较大,你自己辞职是最理想的,可以省下n+1,也不会触动监管。而且中国这么大,每个人家庭背景不一样,比如有人是湖北人,他愿意去relocate去武汉,你逼我996,我请年假,回武汉探探路,回去之前在拉钩boss之类的招聘上联系好了面试,回去几天,面试一聊,诶,待遇可以哦,然后就回深圳辞职,跟老板拜拜,而且买房的更高兴,为什么呢?深圳一套顶武汉三套房,把深圳这套卖掉,回武汉买入三套,自己住一套,老人一套,还租出去一套

还有那个996白名单,我也看了,多数是上海的企业,对吧?没错,但是多数是外企,也就是说上海已经没有多少民营企业了,多数是外企的分部,而杭州和深圳则是996的重灾区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需要上杠杆的人,真心真心不建议在这个时候买了,风险太大了。

和美国现在是处在一个没热战的全方位战争时刻,房市是中国相对脆弱的一环,这时候增加它的风险性真的是在给国家和民族命运拖后腿。

当然,有能力的,不太需要上杠杆的人也可以买买,给中国经济贡献点力量。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找个丑的


user avatar   males-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淘宝流量那么多,李佳琦和薇娅作为头部中的头部,成交额高不意外,但是实际成交额还是有不少水分的。


首先,淘宝直播排行榜上的成交额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销售额及销售利润完全不同的概念。

淘宝直播上的成交额的数据,指的是定金锁定的GMV的总数据

我从阿里巴巴的官网上找到了其披露的2019年财报[1]。在财报中,阿里对其GMV的定义是:GMV是包含了运费在内的所有已经拍下的订单价值(包含未付款订单)。

“ GMV”或“商品总价值”是指我们市场上已确认的产品和服务订单的价值,无论买卖双方如何或是否结算交易;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GMV涉及我们的市场仅包括通过我们的中国零售市场交易的GMV; 我们针对中国零售市场的GMV计算包括买方支付给卖方的运费; 为谨慎起见,目的是消除对潜在欺诈交易对我们的GMV的任何影响,我们在计算某些产品类别中超过一定金额的GMV交易以及每天购买特定产品类别中的某些产品类别的买方的交易时排除在计算之外。

简单来说,GMV计算的不是实际交易数据,而是“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的一个总和。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我在淘宝上下单了100台iPhone 12 Pro,每台单价1万元,但是我没付款,但是按照GMV的角度,我这么一个操作,直接搞了100万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GMV可能远远超过实际成交金额,这也为啥电商都愿意公布GMV的原因之一。因为数据好看啊!

更何况,双十一李佳琦的销售额计算的是预售销售额,也就是定金锁定的GMV,这个水分就更大了,我就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预售有不退款的吗?


其次,就是一晚上100多亿的销售额确实过于恐怖了。

有人可能对一百亿没有啥概念····

就拿我来说,我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要不吃不喝41.5万年才能挣到这个数···

换算到公司上,李佳琦和薇娅一晚上的营业额,几乎等同于半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一年的总营收···

如果最后全部都是实际成交的话,那阿里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另外两家的威胁了。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

  1. ^阿里2019年财报 https://otp.investis.com/clients/us/alibaba/SEC/sec-show.aspx?Type=html&FilingId=14266295&CIK=0001577552&Index=10000

user avatar   liu-fei-2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挂版

爆改版

正常版




  

相关话题

  房地产、银行、贷款、政府、贫民、富民、泡沫、经济崩溃,他们之间是什么联系关系? 
  直辖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为什么重庆就稍显落后呢?不管从消费水平,城市建设还是房价,这是什么导致的呢? 
  疫情过后房价是跌还是涨? 
  靠工资在北京买房现实吗? 
  如何理解 2017 年中国政府预计增加 45 万亿固定投资?能否类比 08 年时的四万亿? 
  五年内,房价有没有可能降到十年前的价格(按购买力算)呢? 
  2017 年适合买房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IMF 发布《世界经济展望》 预测 2021 年中国 GDP 增速达 8.1%,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人民币是负责任的国际货币》提到“短期内出现20%甚至40%汇率波动的极端情形也并非罕见”? 
  「美国规定 M2 不得超过 GDP 的 70%,而中国 M2 是 GDP 的两倍」的说法是否正确? 

前一个讨论
法官敢在法庭明确表示「我为维护社会秩序作此判决所以可能牺牲你的利益」吗?
下一个讨论
是不是律师熬过几年之后,收入都很高?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