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知乎上有些人为什么哪朝的历史问题都敢回答?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自省吾身的机会……

洒家检视自己以往答题范围,大抵不出元明、行政,稍可安心。

哪朝历史都敢答,要么是学贯古今,就像陈寅恪先生能从魏晋隋唐写到明末清初,没人敢质疑他的能耐。

要么是狗屁不通,就像□狸□曦。

拿起嘴来就说,固然是简单至极,可终究不是那回事。要是言之凿凿,那肯定漏洞百出,可要是似是而非的回答一下,相当于什么都没说,几乎就是把题干解释了一下,屁用没有。

最经典的做法就是套模板。甭管什么朝代、什么话题,拿着直尺和计算器出来,噼里啪啦一通打,看似博学实则无知。道理很简单,明朝并不是一个卫就掐死了下辖五个所,也不是一个所掐死了就一千一百二十人。您用计算器敲出来的那个数字,连纸面上的数字都不算。

回到题主的问题:有些人为什么哪个朝代的历史问题都敢回答?

我个人的看法是,大抵他们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有认知偏差,或者说有迷之自信。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历史学界和知乎历史圈,根本就是两个维度,两套玩法。你用历史学界的规则来衡量知乎历史圈,就会发现什么叫鱼龙混杂。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精品答案,但是那是极个别的。有些所谓的“大V”,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看了基本相关的书,搜上几篇相关的论文,然后把这些东西组织到一起,再换个幽默的说法说出来而已。正是因为走马观花,所以才每个历史问题都敢回答。其实回答问题本身没什么,交流看法嘛。但是有些人为了装逼或是其他什么,嘲笑、抬杠、辱骂其他意见不同者,这才是真的low。

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但是我认识一位研究制度史的老师,他是北大制度史的博士,而且师从著名大佬。但是,他就遇到过一个让他很无语的人。

先说一下,真正历史学术界里的教授、专家们,几乎都是不怎么回答知乎历史问题的。他们真的很忙,学术任务很重,没有时间刷。当然,不是说完全没有,所以不要在这里杠。而且,知乎历史区的规则,和学界规则完全不一样。用那位老师的话来说,如果让学者们骤然跨入知乎历史区来答题,他们恐怕会被一堆幼稚到怀疑人生的质问怼到无语。他的原话是“我被知乎教育了原来历史可以这么研究”。

他说他有一次刚好刷到了一个关于制度方面的问题,就随便看了两眼,结果发现一个自称是“制度史硕士”的人,在评论区教育别人。他发现那个学生犯了一个研究制度史最低级的问题,就是将“官职=权力”。具体的经过我忘了,我就举个大概的例子:

那个学生认为,A被授予录尚书事的权力,那么A就一定可以支配朝廷军政大事。他一个老师,职业病就犯了,不想让学生走上歧途,就回复了两句,告诉他这种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是一个能将整个研究毁掉的基本错误。他指出了他的错误:“虽然A确实被授予了这个权力,但是不能仅凭这一点就断定他一定可以支配朝廷大事。更何况,当时还有其他人与他一起录尚书事。而且结合其他史料来看,很明显A做不到独揽大权。”

然后那个学生的另一个评论,是涉及到官制的。又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就是将“官职权力刻板化”。意思就是,这个官职的职能,不考虑时间变化,一律以正史的记载为准。他也指出了这个问题,告诉他“要做活的制度史”,制度是制度,但是具体到某个人,必须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不能简单地以制度为准。

结果,他被那个学生教育了。。。。那个学生给他说,我发现你制度史知识很不扎实,你最好先去看看某某教授的某某书再来和我说话。那个教授,我那个老师说,前两天在学会上还见到了,两个人还就一个学术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

很多人就是这种水平。当对历史缺乏敬畏的时候,对知识缺乏尊重的时候,自然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得分成几种情况来看。

有些人,是掌握了一套理论,不管什么历史问题都用这个理论往上一套。表面上答的是历史,实际上是兜售自己的那套理论,比如马督工,基本上就是工业党的一套叙事。对这种人来讲,只要他的理论逻辑能够大体上自洽,“在他的BGM里就没人能打败他”。不过要是逻辑没法自洽,非要用庸俗的办公室政治斗争理论治史,那就比较搞笑了。


有的人是讲故事,依托文献资料跟学者现有研究结果,把枯燥的历史事件用故事的方式讲出来。史实这些东西书上都有,吃透了自己融合好了再讲出来就是个故事,这种大V里豆子和马亲王是高配代表,低配代表一抓一大把,我勉强也能算是其中之一。

不过有些人故事讲不好,历史也搞不太清楚,看了一点东西之后剩下的全靠脑补,只能搞人性史学阴谋论,这就又是一种情况了。


有些人纯粹就是自己恰好看到过一点相关的东西,表达欲又过于强烈。看到相关问题不吐不快,你还能把人家嘴塞上?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这个道理我还是比较明白的。迄今为止严肃的历史问题我也只能勉强答一点宋史和近代史特定方向上相关的东西,更多的还是在写故事,写通俗史。内容上不敢自成一说,也只能是拾人牙慧,将前人学者的意见拿来为己所用。你说我做了什么创新性的工作,我自认是没有的。

我当年还在简书混的时候,算是简书最早的历史类签约作者。当时有人让我分享一点经验,结果我发现我跟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背道而驰的。我坚持认为你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既然没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那你就先做到把基础史实捋清楚了就好。至于什么翻案,什么从历史里边看出来波澜壮阔的什么规律——您何德何能啊……人家专业学者研究一辈子的东西,你上来看了几个十八手的文章就要另辟蹊跷,我总觉得这东西不太现实,然而有人就不这么看。

后来我发现,实际上人人都有表达欲,也都有自己的思想。这思想高低咱们且不去说它,起码人家是有,不吐不快。知乎本质上也不是一个严肃的学术型平台,不少历史类问题其实问得也比较浅显,当然会吸引许多人来回答,这并不涉及到“敢”与“不敢”的问题,毕竟无知者无谓,答个题而已,难道你还要把人家弄死么?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上面。题主是对大家答题不满么?我觉得不是。知乎上有些问题是适合通俗一点回答的,有些则不然。比如说如何理清XX朝的历史,你贴个教科书上来就没有讲故事来得容易让大家接受。然而有些严肃的历史问题本来就是需要有一点史学功底的人来回答才好,结果上来一位“这全是XX的锅”,您觉得合适吗?

我也觉得不行啊!


user avatar   tang-yang-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叫达克效应,越是不知道的人越喜欢胡说并且不容置疑,越是懂得多的说的越保守。不仅仅是历史,很多行业都是如此。


user avatar   zhu-tao-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啥都回答的历史神棍们,答案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价值观先行,以今日之是非断古人之是非,以一私之是非断历代之是非。搞什么擅权该死岳武穆、一心为国李中堂、铁骨铮铮常凯申等等。

二、派系政治爱好者,动不动就这派、那派的斗争史。时代越久远,派系斗争越清楚。你要不知道,恨不得唐宋的时候就议会政治了。

三、不谈史料,谈史料也不提史料如何甄别。动辄就是人性分析论,遇到相左的意见,就指责史料如何违背人性不靠谱。

四、拽名词,什么内亚啊,武德啊,费拉啊,新清史啊、东洋学派啊,半吊子集中营。

五、蛙跳战术分析法,分析问题起来都是跳跃式行文,几百年几百年的跳。

六、毫无历史地理常识、经济常识和官制常识,你看他们分析三国的问题,得对着三国志13的地图看,才对得上路子。一扯唐朝,张嘴就是天降三省六部制。


我说谁,谁心里清楚。


user avatar   wang-shi-tao-4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省一下

我应该不属于“哪朝的历史问题都敢回答”

但我应该属于“哪国的历史问题都敢回答”,当然时间范围基本是很严格地局限在15世纪中-17世纪中

只要感兴趣并愿意花功夫去阅读,没什么是不可以的

但即便是这看似短短200年时光的世界史,我不敢答的问题其实还是占了大部分

类似深入涉及技术史、哲学史、建筑史、艺术史等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我不敢答,因为不具备这样的基础

类似需要研究某个国家的某一种社会现象长期变迁史的,我不敢答,因为只用这200年的时间段去解释是不够的,答了也肯定会加限定语

类似“东吁王朝和日本战国哪家强”“印加和阿兹特克联军能否击败桑海+刚果”“大明能否单挑XXX”这样的问题我不敢答,答了肯定也不会下结论,因为你们懂得

因为兴趣玩跨界什么的无所谓,但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界限。不是安家立业之本,平时看看书做些科普有空时写篇文足矣,最多也就乐一乐网上各路洋小将满克思明朝PTSD患者。网络玩史不过如此而已

记得以前曾经被一个斗兽狂热组织的核心嘲讽为“XXX漏洞很多,除了某段历史,其他方面都一窍不通”

现在想想被这样的人这样嘲讽,反而是种表扬呢


user avatar   jing-xing-zhi-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了一下我的回答,基本上每个朝代都答过,这就很尴尬了。

其实我觉得吧,重视史料当然是好的,但没必要非得先遍览群书然后再去答疑解惑。

对历史学家来说都是这样,知乎上答题就更不必说了,很多问题靠教科书知识都能回答,稍微有水平一些的问题,读一两本专著,翻几篇论文也能搞定了。在我看来,答题完全可以作为读书的有效动力和读书效果的检测器。

记得@李超字子躍 讲过好几次学界大佬跨界被打脸的例子,不过学界做的是开拓性的工作,不熟悉的情况下犯错或许是难免的,而在知乎上答题,只要会找学界研究成果,那就不会错的太离谱。我相信能够把一个细分领域“捋清楚”的人,史学的基本功应该算是有了一点底子,知道如何辨析、解读史料,也知道怎么找专著和论文。


相比“什么朝代都敢答”,我更不喜欢的是另外一种风气:答A朝的问题,非要列举一堆B朝C朝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比如某位喜欢借酒放地图炮的大V,答东汉的二重君臣观能扯到春秋战国,晚唐藩镇和元代宗王,还有某超巨V,问题是汉代的自杀现象,回答洋洋洒洒,上至先秦下讫晚清,信手拈来——又不是写作文,这样做除了显示自己的博古通今,对观点的陈述和史实的理解只能是有害无益。


当然,有些人是完全没有把历史当做一个专业的学科,或者根本不是从这个学科的角度去答题的。比如百度学派马督工,比如国关大神姬轩亦,比如人性史学泪痕师。这倒也没什么,毕竟知乎不是专业论坛,人家爱怎么答都行,不过出了错就要接受批评,这也是应该的,而不能总是臆想为圈子排挤打压。

至于所谓历史规律,还是这句话,爱这么答、爱这么看,都是个人自由,毕竟每个人精力都是有限的,不想深入钻研的话当然是这样最节约脑细胞。不过有些人把这种为了便于理解而发明出来的“规律”当做先天存在的、普适万能的、不可置疑的真理,当做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而将耕耘史料和学习新理论新范式当做无用功,就只能说是朽木不可雕了。事实上现在连自然科学领域,都已经不再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永恒的“规律”去等待人类的发现,按照库恩的说法, 称之为“发明”是更为恰当的。

历史学的所谓规律,理论,模型,当然就更加只能是一种假设、一种工具,而且常常是只能用于特定条件下的、捉襟见肘的,而不是什么“历史的本质”。“历史规律”的爱好者,很多时候为了维持理论的自洽,就只能放弃细节的准确,当然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代价,但是不承认这种代价就很可笑了。

以上截图都是出自E·H·卡尔1963年出版,1981年翻译成中文的《历史是什么》,当然其中很多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或者是已经落后了的,但是对思想依旧停留在19世纪的人来说,仍然是非常有用的一本书。作者也是半路出家的历史学者,此书内容则是作者在剑桥大学的一系列演讲稿整理而成的,毫不枯燥,墙裂推荐。


user avatar   gao-yuan-8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的不知道,知乎上有位历史大神装惯了的大V为了出他的书,在出版社面前一副谄媚的嘴脸我是印象深刻的,出版社的鄙视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的,不自费是出不了的,出了也卖不几千册的,因为一审稿各种不严谨、经不起推敲的东西,相关的编辑吐槽不断。我做了这么多年书,在网上大神装得挺好、但涉及实体出版就掉下神坛的见过太多了。

互联网有个好处是大量的历史小白可以忽悠,毕竟大部分人没看过原始史料,或者没耐心去看,你只要掐头去尾引用几段,截几个图,做一做模式,瞬间逼格满满有没有?论点有问题不用怕,拉一派打一派,自有打手给你出头,这个叫一声老师,那个来一句谢邀,再屏蔽掉挑刺的,拉黑那些不服气的,抱个团就能自我感觉良好,在某个小圈子里君临天下。

所以,有什么他们不敢答的?没有。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说别的,某个历史人物的粉丝群们连阎崇年编写最基本的相关史料集录都没看全就敢在到处强答+撕逼。更别提跨界从春秋战国秦汉唐宋一路能强扯到明清的某熊某些大V了。

当真学富五车么?


user avatar   liu-chang-peng-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皓才刚上位四个月,这俩就毫无还手之力地被杀死了。与孙吴的体制有关,还是孙皓有什么过人的权斗技巧?


     

相关话题

  古代的农民有什么娱乐活动? 
  日本战国时期的海军是什么水平? 
  如何看待网上否定苏联对二战贡献的文章和评论? 
  讨厌孙权背刺的到底是站在谁的立场上? 
  秦始皇本意倾向把皇位传给谁? 
  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客机空难吗? 
  为什么外国人以前称我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 
  儒家思想、学说最大的弊病是什么? 
  南明的形势比当年南宋形势好太多了,但是为什么南明不到二十年就灭亡了,而南宋维持了一个半世纪? 
  为什么客家人不优先用汉族人称谓自己? 

前一个讨论
宋朝有哪些州是被新赐郡名的?
下一个讨论
可不可以请大家分享一下所谓的“扮猪吃老虎”或“真人不露相”的故事?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