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将进酒》敦煌版《惜樽空》? 第1页

  

user avatar   KungcixCjuhy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回答写于2019年4月7日,收到了不错的反响。故而在3月6日扩写:

  1. 调整文章结构,加入目录。
  2. 增加了部编版语文课本的内容。
  3. 替换了人教版语文课本和敦煌乙本的清晰图片。
  4. 原来只给甲本做了释文,现在乙本有了清晰图片,也给乙本、丙本做了释文。
  5. 将我的看法展开说了。

今天(3月10日)再次调整。

一、敦煌写卷中的《惜罇空》

李白诗在敦煌文献中共计三个版本,恰好都有这首。其中甲本[1]题作《惜罇空》,乙本、丙本未书标题。对比文字,乙本、丙本显为同一系统,与甲本不同。市面上常见的李白诗有涉及敦煌本者,基本用的都是甲本,乙本、丙本绝少有人注意。如甲本「莫使金罇空對月」,乙本、丙本作「莫使金罇對」。甲本「陳王昔時宴平樂」,乙本、丙本作「秦王築城宴平落」。甲本「呼児将出換羙酒」,乙本、丙本作「沽児将出好羙酒」等。

①敦煌甲本

【提要】

经查伯二五六七[2]首尾俱残,首起「何异浮萍寄渌水。逐战曾迷只轮下」(即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残句),下讫「颂。善用子房筹」(即高适《上陈左相》残句),存二四一行,行二十八字左右。自第七十九行陶翰《古意》 诗後,接钞另一首《古意》,未署撰者。 其後,连钞《赠赵四》、《江上之山藏秋作》等八首诗,亦无撰者,然俱见《李太白全集》,故可判定自《古意》以下九首诗均为李白所作。至第一六〇行,「宫中三章」题下,始署撰者「皇帝侍文李白」,此下存李白诗二十八题,连同前述九题,共三十七题, 得诗四十三首,简称甲本。(《全敦煌诗》第五册 2047页)

【释文】

惜罇空

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復逥。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人生得意湏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来。烹羊宰牛且為樂,㑹湏一飲三百盃。岑夫子,丹丘生。与君哥一曲,請君為我傾。鍾皷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酔不用睲。古来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畄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俓湏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児将出換羙酒,与尓同銷万古愁。

【图版】

【特写】

②敦煌乙本

【提要】

斯二〇四九[3],总目索引著录作「唐诗选集」,《敦煌宝藏》作「古贤集」。原卷首尾俱残,无题记。该本除钞有诗篇外,还钞存《酒赋》、《龙门赋》,似应拟题「唐人诗赋选集残卷」。字迹浑朴,不甚工整,且多有模糊之处,所钞诗赋多未署撰者,甚至佚去篇题者亦多之。第一三四行至第一四三行,钞有起句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诗一首,计十行,行十八字左右,诗题、撰者全残佚。 经查此即李白《惜罇空》(《李太白全集》作《将进酒》)简称乙本。此本诗文与甲本同[4]。(《全敦煌诗》第五册 2047页)

【释文】

君不見黄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岸(划掉)復逥。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下青雲暮成雪。如生得意湏盡官,莫使金罇對。天生吾桐有俊才,千金散盡復還来。烹羊宰牛直為落,逥湏一飲三百杯。琴夫子,丹丘生。请君歌一曲,願君為我傾。鍾皷玉帛起足貴,但願長酔不須睲。故来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秦王築城宴平落,斗酒十千紫歡虐。主人何為言少錢,俓湏沽取對君酌。五■[5]馬、千金表,沽児将出好羙酒,与尓同歡万固愁。

【图版】

【特写】

③敦煌丙本

【提要】

伯二五四四[6]首残尾全,首起「百尺松」 (即《酒赋》残句),至《兰亭序》止。在《老人篇》、《饮马长城窟行》後,接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诗一首,诗题、撰者全佚,此即李白《惜罇空》(《李太白全集》作《将进酒》),简称丙本。此本诗文与甲本、乙本同[7]。(《全敦煌诗》第五册 2048页)

【释文】

君不見黄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岸不復逥。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下青雲暮成雪。如生得意湏盡官,莫使金罇對。天生吾相[8]有俊才,千金散盡復還来。烹羊宰牛直為落,逥湏一飲三百杯。琴夫子,丹丘住。请君歌一曲,願君為我傾。鍾皷王帛起足貴,但願長酔不湏腥。故来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秦王築城宴平落,斗酒十千紫歡虐。主人何為言少錢,俓湏沽取對君酌。五■[9]馬、千金表,诂兒将出好羙酒,為汝同歡万固愁。

【图版】

【特写】

二、传世的各版《将进酒》

这部分东西太多了,见:

三、语文课本中的《将进酒》

1、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部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四、对勘

想要理清这些版本的关系,就需要对照。详见:

五、如何评价《将进酒》敦煌版《惜罇空》?

《将进酒》敦煌版可以分成两个系统,甲本明显优于乙本和丙本。最大的作用是为《将进酒》提供了异文「床头明镜」。《惜罇空》也比《惜空酒》、《惜空樽酒》、《惜空酒樽》要好听。但不应过于神话。

下面这段抄自前面链接的末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考试,某句诗哪个字就必须这么写,不这么写就得不了分。这种教育方式固然帮助我们记牢了很多诗词,但却有很大的副作用。很多人的语文认知停留在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很多学校也不开大学语文课,就算有,也是走走形式。很多人在中学养成了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机械判断机制,看到异于语文课本的敦煌版《将进酒》就觉得不可思议,这就给很多营销号发挥的空间,围绕着「死尽」二字脑补出一堆阴谋论。但通过对勘我们可以得知,古代文学文本是非常复杂的,「死尽」也并非敦煌特色。
这些复杂的文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作者的问题,一是读者(传播者)的问题。我们可以拿流行歌曲类比。一个歌手在演唱歌曲的时候经常出现忘词现象,有时会临时随便唱点什么。古代没法对口型,不能假唱,古代文人在吟诵的时候难免也会出现忘词,被记录者记下就成了新的版本。另外,文人有时也会修改自己的作品。回忆起小学时,同学们都喜欢抄歌词,那时候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很多歌词都是对着电视上记下的,比如《精卫填海》的《原谅我过去不懂》和《小李飞刀》的片尾曲,抄完之後再和小伙伴们互换,把别人抄的歌词转抄到自己的本子上,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大量讹误。
有些作者会亲自修订作品,避免出现大的讹误。而唐代出版业远没後世发达,李白对整理诗稿又不十分上心,虽然也曾托付朋友帮忙整理,但不是没有下文就是失传了。
希望读者通过对本文的阅读,认识到古代文本的复杂性。别再看到个敦煌《诗经》、帛书《老子》、秦简《归藏》以及蚩尤新故事,就觉得我们学的东西都是假的。

参考

  1. ^ 旭按:此处的甲乙丙之说自《全敦煌诗》而来,其他书可能有其他分法,如《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以本文的甲本为底本,以本文的乙本、丙本为甲本、乙本。
  2. ^ 旭按:即Pelliot chinois 2567。
  3. ^ 旭按:即英藏Or.8210/S.2049。
  4. ^ 旭按:也不尽同。
  5. ^ 旭按:左为马,右边似乎是凢、爪或化。《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录作「⿰馬爪」,丙本亦同。
  6. ^ 旭按:即Pelliot chinois 2544。
  7. ^ 旭按:乙本、丙本接近。与甲本差异较大。
  8. ^ 旭按:或录作桐,我感觉更像「相」。
  9. ^ 旭按:偏偏到了这里出现了折痕,看不清了。但也是从马的。

user avatar   xshephe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敦煌文献被发现之后,人们从唐人的诗稿中发现了一首叫《惜罇空》的诗,虽然也有多个不同版本,但诗句都与《将进酒》大同小异,因此产生了《惜罇空》与《将进酒》哪一个是李白原作的讨论。


《将进酒》是宋人收录于《李太白诗集》中,其他版本有答主已经说了,在当时所录的诗文中也有提及,但这些版本没能引起足够的注意,直到敦煌文献中的内容被发现,证实了这些不同版本的存在,相关的讨论也就甚嚣尘上。

《惜罇空》比较得到认可的版本内如如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如青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盃。

岑夫子,丹丘生,與君一曲,請君為我傾。

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醒。

古來賢聖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与爾同銷萬古愁。

上述诗句与《将进酒》不同的内容除了我已经标注之外,在“丹丘生”之后《将进酒》增加了“将进酒,杯莫停”,在“请君为我倾”之后加上了“耳听”两字。

为了准确理解两个版本的不同,我的看法如下:

高堂—床头

高堂有两个意思,一是房屋的正室厅堂,二是父母敬称,此处显然是正室厅堂的意思,而床头明显说明是在卧室。从功能性表达上,两者区别并不大,但是有一点需要考虑。古代的明镜大致是这样的。



人们用镜子的时候,也基本都是在卧室或者是起居室。也就是床头明镜,更符合当时生活的一般场景。



丝—云

丝和云其实都是在形容头发,然而丝是形态上接近,云则是取了比喻义,耳熟能详的温庭筠名篇曾有这样一句——“鬓云欲度香腮雪”,古人用云来形容头发是常态,以“朝云”与”暮雪“的自然现象变换来形容头发由白变黑的过程无疑更加贴切。



而从丝到云的形态转换过于突兀,这句显然是用青云更为贴切,不论词意还是境界都有升华。

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吾徒有俊才

曾经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对自己的才华非常自信,因而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抑或是”天生吾徒有俊才“都有可能。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优势在于”必“字,掷地有声,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志向和决心,这样的用法看似已经胜过了《惜罇空》版本。

但此处却有一点问题需要额外考虑,”吾徒“约等于”我辈“,实际意思就是我这一批人,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自己吗?普遍认为此诗创作于李白不愿当唐玄宗的御用文人从长安离开与好友漫游中原的时候。他的好友在后面也有提及,就是岑勋和元丹丘。

那么问题在于,李白会在和好友一起的酒宴上扔下朋友,只说自己有才华么?即便唐玄宗授予他供奉翰林官职的时候,他也说的是”我辈“,此刻就与朋友在一起,他会怎么说呢?性情中人李太白,显然会带上朋友。

因此我认为”吾徒有俊才“的合理性更强,纵然”我才必有用“艺术表达效果可能更好。

馔玉不足贵— 玉帛岂足贵

”馔玉“指的是玉一样的美食,李白在酒宴之上说美食看似合理,但是结合前后文来看,就有很大问题。

"钟鼓"指的是礼器,而”馔玉“指的是食物,这两者实际上是不对等的,相比之下”玉帛“也是泛指礼器,钟鼓玉帛连在一起,就有了象征意义,指代身居高位。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篇》



另外,李白正在别人家做客,酒宴之时,当面就说你做的美食我看不上,有情商如此低的客人吗?而且有这个必要吗?

再看”不足贵“和”岂足贵“,一个平铺直叙,另一个是反问,明显是反问的更加有力量。

复— 用

”不复醒“和”不用醒“表面上是一样的,而且”不复醒“在节奏韵律上更好,可是你仔细品味其中的差异,就会发现”不复醒“是第三人称视角在描述,只有状态的差别,而”不用醒“则是第一人称视角在表达,因为有主动和被动的含义在里面,”不用“引申的意思是不需要,可见有时候醉了也是需要被迫醒来的。

结合上一句,两句连起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我一直怀疑这首《将进酒》的作者将钟鼓理解为了酒宴时的音乐,而馔玉是美食,然后将两者和后面一句里的酒醉进行了对比,意思就是——(酒宴上)音乐和美食都不稀罕,(我)就喜欢喝的醉醺醺,不再起来。

”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虽然词换的不多,但是《惜罇空》里这一句意思是——(在京城里)身居高位有什么可稀罕的?我就愿意(在主人你这里)喝醉了也不用醒来。



前面那种说法单纯就是喜欢喝酒的人,而后面这种才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

圣贤皆寂寞— 贤圣皆死尽

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很难想通”圣贤皆寂寞“意义何在,唯一的解释就是——”圣贤"很容易让人想到孔孟两位老人家,而贤圣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圣贤”,再加上后面“死尽”的描述,作者可能觉得对圣贤大不敬,就改成了寂寞。

然而“圣贤”与喝酒有何相干呢?如果是“皆死尽”,我是觉得“古来贤圣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这句化用了鲍照的《代挽歌》:

忆昔好饮酒

素盘进青梅。

彭韩及廉蔺,

畴昔已成灰。

壮士皆死尽

余人安在哉?

这两句的诗意其实是和前面两句连着的,身居高位我不稀罕,我就愿意喝醉了不用醒,古代的贤圣也都死了,只有饮者(立德、立功、立言都不行)才能留下名字(而不朽)。


将进酒,杯莫停……耳听

这是差异最大的部分,因为《惜罇空》里没有,这也是引起了两首诗意差别巨大的部分。

“将进酒,杯莫停”也就意味着酒还有,继续喝,不要停下来,看似没问题,实际上 与后面那一段有巨大的语意冲突,因为后面用曹植举例,还想让主人再买酒,可见是已经喝完了。

“耳听”两字更是可笑,因为“请君为我倾”里的“倾”,我觉得应该是全部倒出来的意思(例如倾盆大雨),到这里酒就喝完了,李白喝着最后的酒说(唱)了之后那两句,意兴正浓,却没有酒了, 于是希望主人再买酒。

我此前对“将进酒,杯莫停”这句用意很难理解,直到看到有位答主写这段话才豁然开朗,也就是可能有某位达人觉得之前的诗不押韵,或者觉得诗的意境和自己想象不符(毕竟宋人都能玩出“集句诗”这种活动)因而加上了这些内容……



我不是觉得《将进酒》没有优点,反而我觉得很多地方的改动更符合韵律的美感,还有一些改动可以强化李白酒中仙人的形象,比如”将进酒,杯莫停“,但是这种改动却引起了诗意的变化。两首诗虽然大体相同,但是显然作者身份不同:

《惜罇空》属于壮年失意,四海漂泊的穷文人。

《将进酒》属于逍遥洒脱,放浪不羁的谪仙人。

可能有人疑惑改编者的目的,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例如凯撒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用拉丁文创作的典型作家之一,他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四处征战留下了许多战场纪录,比如《高卢战记》,人们现在读起来,也是惊叹于凯撒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果敢决断,刚毅性格。然而身出名门的他还是著名的社交能手,号称”所有女人的男人和所有男人的女人“,他给和他有密切关系的贵妇们写着热情洋溢的诗歌,她们将儿子送到他身边,让他带着上战场建功立业。


一脸的庄严肃穆,哪有一代情圣应有的样子

凯撒死后,继任者奥古斯都为了神话他,销毁了凯撒的所有情诗,只留下了战记,那些看了可以增加肾上腺素,却对荷尔蒙没什么帮助,因此我们现在无法了解凯撒在感情方面的文学才能。

《将进酒》也是类似的效果,看起来李白根本不用为了生活所忧愁,是那个印象中的酒中八仙。



但人们生活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都在"三界之内,五行之中",没人可以例外,所以我更相信是这样一个故事: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青莲居士”李白因扑朔迷离的身世,即便身负绝学也无法参与科举进而当官,天无绝人之路,当他成为供奉翰林之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成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的李白一度曾是彰显太平的文艺花瓶,而由于多种原因,他与盛世之下奢靡腐朽的统治阶级生活分道扬镳。

虽然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结论,情系国家,忧心天下的李白却郁结难舒,便与友人云游各地,有一次到别人家做客,李白遇到了情投意合的主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已经饮尽了酒的李白还想继续与主人对酒当歌,感叹人生几何……

没错,我确实是将《惜罇空》当作原著,而《将进酒》是经人改动后的作品。我非常反感那种说无法证明哪个作品先出现这种不伦不类的观点。

且不论是谁改动的,《惜罇空》理应是更早的版本,因为符合作者当时身处现场的情景,而《将进酒》则是一篇凭借回忆或者想象修改了部分内容,以使诗作更加便于吟诵且磨去了部分可能存在疑义的棱角(例如”贤圣皆死尽“)。

而且敦煌发现的多个唐代版本《惜罇空》,没有发现《将进酒》,确实谁都没法让李白出来说哪个本版是真的,确实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说《将进酒》不是李白做的。但是现在的发现可以证实的是——至少唐代有《惜罇空》,而唐代有没有《将进酒》还真就不一定。

或许谁都没法证实唐代没有《将进酒》,因为可能散佚了,但是只要你没有发现唐代的《将进酒》,我就认为目前《将进酒》只是宋代的版本,唐代的《惜罇空》显然更早,更贴近原著。


即便两者都是李白作品,《将进酒》也应是后来李白自己在《惜罇空》基础上修改的,我无疑更喜欢《惜罇空》这一篇,因为真实,有些事情确实比较难用语言来形容,不过用类比的方式就容易理解。

《西游记》写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叫——”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真假孙悟空从花果山开始,打到了天宫、地府,南海、西天等一系列场景,这些大都是孙悟空此前曾经去过的,不论六耳猕猴从何而来,他作为心魔,将一幅幅画面作为记忆从孙悟空脑中浮现,孙悟空心神不定,这与礼佛是相违背的,因而文中这样的诗句: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孙悟空在如来的帮助下诛除了心魔,也失去了他的人性,那一刻他就不再是孙悟空,他已经成佛,此后他的任务只是协助唐僧成佛,最终成为”斗战胜佛“只是给起了个名字而已。

相比于谪仙人写的《将进酒》,我更喜欢那个活生生的李白写的《惜罇空》,正如相比于斗战胜佛,我更喜欢孙悟空。





  

相关话题

  有哪些仅凭半句封神,另半句却鲜为人知的诗句? 
  有哪一首诗让你觉得李白是神仙? 
  苏东坡是不是严格而极端的素食主义者?如何证明苏东坡是严格而极端的素食主义者?(先看题主在下面的回答)? 
  如何看待诗词圈的风气? 
  初学者,拟了一首词,求指教? 
  辛弃疾最好的一句词是什么? 
  李商隐的《锦瑟》,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问有哪些你看了就在你耳边一直回响的短句? 
  如果《静夜思》《沁园春·雪》等诗是普通人写的,还会这么出名吗? 
  某语文老师讲古诗词遇到杜甫的诗作,言必称“窝囊”,作为学生该如何反驳? 

前一个讨论
电脑送去清灰,反而被修坏了,店家是否该承担责任?
下一个讨论
你的车被一个醉酒驾驶的人追尾了,前提是没有人受伤,你会和他私了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