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想问一下,专硕想申请美国读博,需要准备些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awliu-xue-ping-tai-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慕尼黑大学 黄学长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前言

本人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本科结束之后申请了一些大学的硕士和博士项目,接下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申请博士的一些经历,希望可以对那些想要申请PhD的同学一些帮助。

背景简述

本科是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上的,学的是物理学专业。英国的本科一般是三年制的,但我学的这个专业是3+1四年制的,前三年是获得因果的物理学学士学位,第四年是课程和毕业科研,完成第四年的学习之后可以获得一个“本科硕士学历”,也就是MPhys,所谓本科硕士虽然名字里有硕士二字,但实质上还是属于本科。这有点像是澳洲和新加坡的honours degree,但在英国和欧洲,有Mphys学位的话是可以直接申请博士的,因为根据洛尼亚进程,这个学位也等同于硕士,在欧洲申请博士要有硕士或同等博士学位才可以申请

硕士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医学物理方向,因为我本科阶段就从事了医学成像、大气物理和纳米技术方面的研究,所以硕士阶段我也继续选择了放疗和医学成像作为学习方向。本科毕业那年我就开始申请国外的一些硕士和博士,主要牛津大学(粒子物理)、布里斯托大学(功能纳米材料)、利物浦大学(机器学习)、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量子计算)、慕尼黑大学(医学物理)等学校的博士以及海德堡大学的物理硕士,最后也收到了牛津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学校的博士offer,后来觉得物理学不太适合自己,就转去学习医学方向。现在硕士在读,正在考虑申请博士,目前考虑的有新加坡国立大学质子放疗/辐射生物学方向和柏林某政府研究中心的医学成像专业(收到了口头Offer)。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情况,接下来我就简要回顾一下我的申请经历,希望能给题主带来一些启发。

申请经历

因为我本科阶段就开始在课上做了一些项目,也参加了一些科研,但由于水平还不够,还是没有论文发表经验。临近毕业,我想继续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所以就决定申请博士。一开始我是想申请美国那边的项目,所以准备了GRE和GRE-sub(physics),后来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和经验贴,觉得美国那边的博士项目时间太长了,虽然官方规定学制是5年,但最后读了6、7年才毕业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我最后放弃了美国这个选项。当时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太清晰,只因为本科从事了和大气物理、医学成像、粒子物理相关的科研工作,就对和这些相关的方向都做了申请,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真的可以说是“瞎申”,太不慎重了。

我申请的第一个学校和方向就是牛津大学的粒子物理

脱欧之前,英国的学生和在英国居住学习的欧盟学生只要一录取就都可以享受奖学金,脱欧之后的情况就不太清楚了。而非欧盟的学生就只能申请一些大学奖学金或是其他奖学金了,比较好的一点就是也不需要自行另外提交申请,申请博士的同时,奖学金申请也会跟着一起自动提交。许多英国的奖学金里只包含了欧盟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而身为国际生,就得从生活费里边挪一些过去补贴学费,因此拿到的钱也就会少一些。

  • 面试

面试还是比较容易的,在不列颠和爱尔兰岛的学生都会被叫到学校去参加面试,内容基本上就是围绕你所做过的科研展开的,主要目的就是检验一下我们的基本科研能力,看是不是和申请的项目方向匹配,还会问到一些很基础的粒子物理方面的问题,我面试的时候几乎没有遇上过数学部分的问题。还记得面试时间比较长,大概一天,学校也比较人性化,可以给我们提供前一天晚上的住宿和面试当天中午的午餐,在吃午饭时也能有机会跟在读的博士生交流,其实这也是项目组为了吸引学生的一种手段吧。

在具体面试时,选择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大项里面的几个小组,只是你选几个小组就得参加几个小组的面试。当时我们好像有两批,所以面试也持续了两天的时间,我去参加的那一天,基本上大家在选择小组时都绕开了和硬件、探测器、加速器有关的小组。

还记得有2-4个面试官来给我们进行面试,会问到和之前做过的科研项目和研究计划有关的问题,都是比较基础简单的,当初问我的问题是LHCb的CP不守恒跟物质反物质不对称实验所产生的粒子叫什么,质量是多少。整个面试过程中我也不会太紧张,感觉还是比较轻松愉悦的。

  • 准备材料

要用到的申请材料也就是一些常规材料,包括了CV、成绩单、RL、Proposal以及计划等,这些留学申请材料都是比较常见的,也有很多经验贴很详细地写了这些材料的书写技巧,大家可以多看几篇,找找感觉。如果本科是在英语国家读的,那么是可以免去语言成绩证明的,但因为我当时去考了GRE和GRE-sub,所以在申请时就一起提交了,但其实对我来说也没有多大的用处。题主的本硕都是在国内读的,那么在申请国外的博士时就得提交语言成绩证明了。

在以上提到的申请材料里边,我觉得对申请帮助比较大的还是成绩单和RL,还有自己的研究经历。我个人感觉教授们在看研究计划时,更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所选领域的了解程度,对可行性这方面好像不会太多的做要求,但有些学校(比如欧洲大陆的学校)对这些还是比较严格的,不可一概而论。

最后我收到了牛津大学粒子物理的offer,但仔细考虑之后我还是拒绝了。因为我觉得粒子物理的发展前景不太好,毕竟杨振宁等教授也说过:“粒子物理已经死了”。

其他申请

英国的学校我还申请了布里斯托大学的功能纳米材料小组

这次的面试内容和牛津大学的面试有点不同,没怎么问我学术上的问题,而是问了很多像是“惊险的deadline经历”或是“申请这个项目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类的问题。结束后考官还调侃了我几句,说说他们在网上看到的标准性回答等等。我大概过了一周就收到了Offer,欧盟学生是有全奖的,这个学校的研究方向应用性也比较强,虽然有些无聊,但我对英国的工业和制造业的研发能力不怎么看好,所以最后还是拒绝了。

利物浦大学的CDT是比较有趣的

CDT的全称是Centre for Doctoral Training,英国政府设了一些CDT,但博士的培养模式跟美国的graduate school比较类似。我当时是听说金融界和CS的就业前景比较好,所以就了解了这个项目,我申请的那个项目主要做的是风险管理这一块,合作对象大都是一些企业,合作种类也比较多,有EDF的核电站风险控制、也有一些和大企业合作的化工过程风险管理、还有金融风险管理等。我跟PI联系之后,他推荐我去一个机器学习项目,因为那个项目对国际生的资金支持比较充足,也不用面试,但其实钱还是挺少的,要想维持生活的话,还得再担任TA才可以,而且我对于CS的热情也不太高,所以最后也没有接受这个offer。

我还申请了帝国理工和曼彻斯特的医学院

方向是传染病学建模和质子放疗,但由于我经验不足,没有参加过相关课题的科研工作,所以收了拒信。

我还顺带申请了澳洲的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

那边有跟量子计算相关的小组,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是很不错。博士申请的关键环节就是联系导师,因为到了面试环节,基本上都是由导师亲自参加的,所以在套磁阶段给导师留下个好印象就非常重要了。只要过了导师这一关,后面的程序就相对简单了。

博士奖学金分类

一般澳洲的博士奖学金分为好几种,但又以政府和学校设置的为主,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学费和生活费都由政府承担;第二种是生活费和学费都由学校承担;第三种是学校只出学费,而生活费由导师负责。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总体金额都是差不多的,不是特别高。有些资金较充足的项目组还会在奖学金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多一些奖励。

转专业申请的契机

之前拒绝了好几个学校的offer,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个人有点懒,而且对自己的智商不够有自信,担心不能再激烈的学术竞争中获得就业优势,而且英国物理学毕业的学生最后很多都从事CS和金融行业,我对这两个行业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换专业,于是我就开始转战医学物理的方向。开始申请慕尼黑大学物理系的医学物理硕士。这个专业虽然有个医学头衔,但是还是属于物理学分支,归物理学院管辖,后来在我导师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个德国医学物理学会发放的证书,对就业也有帮助。

和之前的几所学校比起来,申请这个学校的过程就显得简单了很多。不仅截止日期晚,也不用交申请费和推荐信,只要写一个ps和研究计划,但是老师好像也没怎么重视这些。免学费,免面试,只要跟课程match的话,基本上都不会被拒。也就是只要你不是转专业申请的,基本上就可以过。但很神奇的是,我从之前的研究方向转向医学物理,在他们看来也不算是转专业,竟然就过了。唯一觉得比较麻烦的就是要将申请材料邮寄到德国,这笔运费可是不便宜啊。我申请的虽然是德国的学校,但这门课程是英语授课的。还有一点就是,申请德国的学校,如果本科是在中国大陆上的,那就得参加APS公证,这说白了就是一个检查你学历是否真实的测试。我认识一些同学是经历过这个程序的,据他们说,整个公证的过程很长,要参加面试,体验感不怎么样。

硕士入学之后我主要参加的是质子放疗方向的研究,课程和医学物理方向的匹配度也较高,而且中间还有跟着导师一起发论文,硕士阶段的成绩也很不错。后来我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了新的规划,想要从事跟企业研发有关的工作,所以现在研二也开始准备申请欧洲大陆的博士。

从本科到现在,我一共申请了两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申请这所学校的话,建议大家事先联系好导师,这也是学校所希望的。要注意的是,国立的截止时间比较早,要在截止日期结束(11月15日)之前将所有申请材料寄送到学校,所以大家一定要预留好时间,以防错过deadline。申请材料也是比较常规的那些,不过最好是可以提交一份研究计划。再来说说国立的奖学金吧,该校的奖学金是学校发的,金额不算太高,但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吧。本科阶段申请成功了,但因为当时决定换方向,就拒了。现在联系导师之后,获得了导师的口头offer,大方向还是医学物理,但主要是从事辐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后来又考虑到新加坡的科研水平不够成熟,对学校和导师也不够满意,就还是撤回了申请。

跟新加坡比起来,欧洲大陆的学校对于博士申请的截止时间结束的就比较晚了。但它们的博士生基本都是合同制的,入学的时候办理的也不是留学签证,而是工作签证。在博士期间获得的工资是需要缴税的,其中德国和比利时收的税又最高,但是到手的钱会比英国高,每年的工资都会按照一定幅度增加。

一般欧洲大陆的学校都是没有设置统一的招生系统的,但还是会通过学校发布一些招生广告,而申请的关键还是要跟导师联系。一般合同开始前的4-6个月内才会开始申请,学校的广告也是在这个时候发出的,除了学校以外,一些专业网站上也会挂出一些相关的招聘启事。申请欧洲大陆的博士很大程度需要看运气,因为包括文书材料、语言成绩等申请材料都是要根据导师具体要求来准备的,而且招生与否也并没有规律可言,可能去年招生,今年就不招了。

导师在招学生时会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科研实践经历和平时的学习成绩,再根据一些具体条件来考察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跟着他直接开始做科研,所以专业跨度太大的话,录取的成功率就不会太高。

我联系了爱尔兰的一个教授,但是他们项目组的资金条件不太稳定,所以教授希望学生去申请政府的奖学金,于是我就拒绝了这个学校。然后我还联系了柏林所有大学合办的一个项目的教授,还联系了慕尼黑大学我现在的导师,在离毕业还有10个月的时候收到了PI的支持

根据我的申请经历,我觉得在毕业前5个月联系导师是比较合适的,太早联系的话,对方的招聘计划还没有拟定出来,对funding等也不确定。而且大多学校也有规定,要发了招聘广告之后才可以进行招生,所以太早申请也并不会有什么优势,反而会因为许多不确定因素扰乱自己的思绪。也有人说如果学生自己能带funding的话,申请也会变得比较容易一些。

结语

以上就是我的博士申请经历,虽然现在还是硕士在读,但兜兜转转的申请经历也不少了。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建议大家要是真的想读博的话,还是要尽早开始准备,多参加科研项目,能发论文的话就最好了。但也千万不要只是为了读博而去申请,一切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不要跟我一开始一样,没有考虑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学什么就瞎申,这也浪费了挺多的时间和精力。总而言之,就是听从内心的声音,选自己真正喜欢的项目。我的经历建议大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起来看,因为我毕竟不是在国内上的本科,需要准备的一些材料和程序也会有所不同。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都可以如愿申请到自己的dream school!

导师背景 本科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物理学专业,硕士在慕尼黑大学物理学院,学习医学物理方向,从事放疗和医学成像的研究,本科从事过医学成像、大气物理和纳米技术方面的研究。 本科毕业申请过一些大学的硕士和博士,获得过牛津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博士offer,后来意识到物理学太坑而跳坑转去医学相关方向。





  

相关话题

  日韩欧美那些国家真的会对美国俯首帖耳,甘心让美国剪羊毛,真的就对中国那么恨吗? 
  中情局被曝大规模秘密收集美国人数据,美国议员不干了,其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假如‘俄乌之战’爆发,前乌军面对俄罗斯,有一战之力吗? 
  美利坚合众国会分裂吗? 
  读硕和读博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需要读博? 
  外国的女权地位是否很高?不同国家地区的女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很多人去了美国都不愿意回来了? 
  如何看待 2017 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枪击案死亡 50 余人,伤 500 余人? 
  美华裔众议员提案将农历新年设为联邦假日,对此你有哪些评价?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3+3」聘用制引发争议,青年教师淘汰率 97%? 

前一个讨论
一个在职人员怎么考香港的研究生?
下一个讨论
已经毕业快3年,也已经工作,现在想出国留学。家里条件不好,父母不支持,我要怎么样才能出国留学。?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