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阪师团不弱为什么被黑?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h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一个奇怪的角度:大阪城公园里的第四师团司令部,2011年去时想看看,没有开放。

前几天去,本来以为里面是博物馆之类,进去一看,二楼是高级餐厅,一楼是纪念品店和小吃店,挤满了吃抹茶冰淇淋的中国游客。

倒是符合大阪人的气质,不过军部那伙人要是复活了,看到这个样子还得再气死。


user avatar   suyikong-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市场战略上的说法叫“先驱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当一个领域几乎无人的时候,你捷足先登,你就拥有了对这一区域完全的影响力,使得他人很难介入。

同样地,在原始资料贫瘠、网络资源匮乏的90年代末、00年代初,谁在某一个国内鲜有研究、公开资料特别贫瘠的军事问题上发表一些见解,特别在是发行量大、内容审查弱的军事杂志上发表,那么他们的见解——哪怕是谬论——就会对现今的认识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网络军事爱好者群体中控制发言权的一代人就是读着这些杂志长大的,这些概念对他们而言已经先入为主了,那么破除这些“先驱者”概念就成了困难的事。

第四师团的“神话”无非是某位“旅日作家”萨苏用孤例、拼凑、附会、编造等方式创造的“神话”,进一步的来源则是日本作家伊藤桂一的一本畅销书《兵隊たちの陸軍史》。这样的作品最多反映一些旧陆军内部流传的风评小话,和严肃的军史研究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想想当时中文圈研究旧日军军史的学者,就只有…徐焰…了啊。显然,驳斥上述神话是不可能的。

第四师团虽然运气较好,没啃到什么硬骨头,且未及遭受重大打击便终战,但其在其参与战斗中表现可说较为出彩,特别是在1942年4月的第二次巴丹半岛战役中,第4师团在友军几乎完全失去战斗力(第16师团损失近半、第65旅团损失2/3)的情况下,发扬优异的步坦炮协同能力,在十天内近乎独力突破了美菲军在巴丹半岛的三道防线,迫使七万美菲军(包括美国菲律宾师)投降,自身仅战死不到400人,伤1070人(本数据含65旅团伤亡);42年5月该师团一部兵力登陆科雷吉多尔岛,逼降含美第4海军陆战团在内的12000守军,自身伤亡很少。若这不算勇武,那谁算勇武?说这样一个师团是弱旅,谁能相信?

其实在中文圈,因为90年代末-00年代初知识需求爆发+知识来源匮乏而导致根深蒂固的谬论数不胜数。比如对63式107毫米火箭炮之“游击战神器”、“炮中AK-47”、“B-52杀手”等完全超越常识的评价,便是某写手远林在2006年某期《世界军事》上“发明”的。然而很遗憾,当时很少有人能获取足够的资料予以立即驳斥,而随着此后网络用户在此后的迅速扩大,此类“常识”也遭到了迅速扩散,直到如今三人成虎、完全无法辟谣的状况。

就像题主问“大阪师团不弱为什么被黑”一样,将来还会有人问“107毫米火箭炮如果不好用为什么会被称为游击队神器”、“美31团如果没被全歼为什么不再重建”、“既然朝鲜战争纪念碑上写的美军死65000人,那为什么说美军实际战死了37000人”、“如果第1骑兵师不是华盛顿组建的,那为什么被称为开国元勋师”、“如果解放军没有打死50个海豹突击队为什么《the Rock》里会有那种台词”等等等等等等。对此我只能说,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指望别人辟谣不管用,提高自身智商,自己查找资料,免遭忽悠才是要务。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某某科技领域,中国和x国有xx年的差距】这个说法,能不能砸钱瞬间弥补差距? 
  和平对于军人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在中国是弱国的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三八大盖的“大盖”长啥样?如何起到防尘的作用?其他轻武器有类似的设计吗? 
  河南多地持续强降雨,子弟兵紧急投入抢险救灾。为河南加油,你有什么想说的? 
  如何看待攻击祁团长的印度兵被印表彰? 
  欧美军队作战,为什么没有自杀式攻击? 
  美国的军事武器先进到什么程度?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中,龙女如何用兵可以一统天下? 
  如何评价特朗普威胁派兵入墨,清理“坏蛋”? 

前一个讨论
将一个平凡且智力正常的普通人送到顶尖大学,比如清华、北大、哈佛、剑桥等学校努力培养,会变成怎样?
下一个讨论
打算去日本自由行,计划去大阪、京都、奈良,怎么安排比较好?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