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出师表中举荐贤才无一走眼,为何却看走眼了马谡?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jing-68-42-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诸葛亮选马谡守街亭,并非看走眼了,而是无奈之举;马谡失街亭也不是因为大意,而是以当时蜀军的作战条件,街亭确实难守。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次北伐的进军路线如下:

对照的卫星图如下:

上面斜谷红线是赵云的路线,赵云邓芝被派去作为疑兵,被曹真堵在山里了。诸葛亮自己走的是左侧红线。从蜀军大本营往西,就已经是魏国的地盘,诸葛亮在刚抵达天水附近的时候,就派马谡去街亭了,为了堵住魏国的援军。

诸葛亮策反陇西三郡当地人的势力,靠带路党进了陇西。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进攻这个地方?原因很简单,如果诸葛亮直接从汉中出发,无论是走斜谷、走子午谷、还是走陈仓,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被魏国迎头堵在山区,兵力展不开,然后就会打成消耗战。而山区长途转运粮草,损耗极高,光是负责运输粮草的人路上就要吃掉一大部分。西汉开国,韩信暗度陈仓的案例已经不可复制,原因是韩信那时候,汉水流过整个汉中地区,韩信是靠陈仓水道运粮的,而后来汉中发生了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导致汉水断流,变成了不同流向的两条河流。不仅如此,三国还处于小冰河时期,甚至东汉末年的饥荒、瘟疫,都和这次冰河时期相关,换句话说,三国时期比之前的汉朝几百年都更缺水,陈仓水道水位变浅,诸葛亮基本上不要指望水运了。

而山区作战,很容易打成消耗战,打不了几个月,诸葛亮的粮草就扛不住了,只能退兵,对比之下,诸葛亮北伐的成本很高,而魏国防御的成本很低,魏国只要拖时间就够了。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在试图解决山区运粮的问题。

如果选择天水替代汉中作为基地,从街亭沿上图张郃的进军路线反向进军,只需几十公里就能到达河谷地带,如果急行军,两三天就能进平原,彻底解决了被堵在山区打消耗战的问题。相反,魏国的防守成本大大增加,从长安到街亭有300~400公里,补给线反倒比诸葛亮还长。

另一方面,诸葛亮选择进攻天水,虽然距离远,但行军路线却是往西,魏国从长安支援,距离比支援斜谷或者子午谷要远得多,另外,从天水向长安报警本身也会耽误时间。

尽管如此,诸葛亮进攻天水,要跋涉几百公里的山路,时间依然很紧张。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要想成功,是建立在成功策反了当地势力、有带路党的情况下,赶在魏国支援到来前扫平陇西三郡,然后以陇西三郡为基地,在街亭,甚至街亭更靠东的地方,与魏国援军打一次消耗战,击退魏国第一批援军后,依托地利建城。这个新建的城,就是第二次北伐的出发点,从此处出发,10天就可以抵达长安城下,且不要求急行军。由于此时已经丢失了荆州,只有掌握了陇西三郡,防御成本很低,且进攻成本也很低,响应速度快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隆中对》的「待天下有变」。

在街亭建城后,诸葛亮其实是可以往西进凉州的。蜀国缺马,北方平原作战不可能不靠骑兵,占据雍凉后可以组建骑兵,然后就像董卓或者马超一样,反过来进军长安。

诸葛亮选择进攻陇西等地方,另一个原因是魏国在此的军事实力比较弱,而魏国之所以在此的军事实力弱,原因也很简单,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诸葛亮从汉中出发,已经是经过山区长途行军后才抵达天水的,补给线远比从汉中到斜谷或者子午谷要长,实际上这已经是兵家大忌,诸葛亮已经相当于断绝后勤补给了。因为这点,魏国认为诸葛亮是不太可能进攻陇西的,所以陇西的军力薄弱。而诸葛亮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搞地下工作策反了三郡当地人。“三郡望风而降”,这里的望风而降,其实并不是指魏国在这三郡的军队和官员都投降了,而是指当地世家大族投降了。这些人投降的方式当然不是把城池拱手相送,而是向诸葛亮提供后勤支持。这也是诸葛亮在三郡投降后却不能直接带兵去街亭的原因,如果不把三郡掌握在魏军手里的城池给拔掉,那么诸葛亮一转身,这些魏军只要在当地大族中搞一次大屠杀,诸葛亮立马就会断绝所有补给。所以,诸葛亮必须先扫清魏国在当地的军事力量,然后才能支援街亭。

以上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背景和他的战略构想。

街亭之战的关键点在哪儿?

实际上,街亭之战只是第一次北伐的一部分,准确地说,应该问第一次北伐的关键点在哪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选择目标是陇西的原因前面已经解释了,主要是为了给后续北伐选择一个离长安所在平原更近,而离从长安出发的魏国支援更远的基地,避免被堵在山区。另一方面,选择一个从汉中出发往西的目标,意味着魏国的援军也得从长安出发往西支援,相比之下长安比汉中还更靠东面,支援需要的里程更长。不仅如此,从陇西往长安报警,需要传递军情的距离也更远;诸葛亮从汉中出发后,在山地行军,泄露消息的可能性更小,魏国得到消息的时间就更晚。而且魏国在陇西的军事实力薄弱。

然而缺点在于,虽然诸葛亮从汉中出发离陇西,比魏国援军从长安出发离陇西更近,但诸葛亮走的是山路,更难走,更绕,而魏国援军走的绝大部分是平原,可以跑得很快。

另外,实际上诸葛亮走超过300公里的山路去进攻陇西的时候,后勤补给已经跟不上了,按照蜀国后来几次北伐的表现,每次蜀国只能准备好约9个月的粮草,而再考虑到长途转运,实际能支持诸葛亮作战的时间很短。支持诸葛亮走斜谷、陈仓都不够,何况是往西绕道几百公里山路的陇西呢?

诸葛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出的办法是策反了陇西当地大族,直接在陇西当地获得补给。然而,这并不是说陇西当地人直接就把粮草送到诸葛亮的部队了。需要诸葛亮进陇西后,建立一套转运系统,从陇西当地各处汇集粮草,然后转运到作战前线,这已经相当于一个替代性的行政班子了,这个需要时间,还需要防止这套行政系统受到魏国当地驻军的破坏,所以诸葛亮还得分散军队把没投降的魏军拔掉。

而对于魏国来说,只要援军进了陇西,就相当于进了诸葛亮的粮仓,陇西无法在当地处于战乱威胁的情况下,还继续汇聚粮草供应诸葛亮,诸葛亮就只能退兵,否则就要断粮了。所以,如果魏国援军进了陇西,实际上诸葛亮这次北伐就失败了,后续也就没有交战的必要了。

所以,第一次北伐的关键在于拖延魏国支援的时间,利用时间差完成对陇西的实质占领和资源整合。

往西进军是为了拖长魏国支援的距离;拍赵云做疑兵,是为了拖延魏国收到消息后作出判断的时间,曹真带着部队跑去斜谷道了,接到消息当然比在长安更晚,而且被赵云黏住了,那也不是说退就能退的。后来支援陇西的张郃,部队从长安出发,然而张郃本人是从洛阳跑过来的,因为曹真自己被拖在斜谷道了,只能向更远的地方求援。这实际上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而马谡去街亭堵魏国援军,实际上是拖延魏国援军时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守街亭的作用仅占整个拖延计划的一小部分。这道防线仅在魏国援军来得早,而诸葛亮还没来得及拔掉陇西当地守军的情况下才会发挥作用,而走到这一步,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实际上已经岌岌可危了。

张郃的援军只是先锋,如果张郃能顺利进入陇西,那这次战役魏国就已经获胜了,如果不能,那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援军派来。依照古代的行军速度要求,哪怕只是正常行军,张郃从长安到街亭也只需要10天,后续援军需要集结时间,但也只会比张郃晚个集结的时间。马谡即使挡住张郃,如果诸葛亮迟迟不能赶到的话,马谡面对魏国后续援军依然会战败。

而从魏国的角度来看,街亭之战获胜的原因是张郃支援得够快,一方面判断诸葛亮主攻方向的速度够快;另一方面,张郃大部分时间是平原行军,且是国内行军,依托沿途补给,行军速度快。

所以,街亭之战的关键其实是诸葛亮占领陇西的速度和魏国的支援速度。即使马谡挡住了张郃,也只能给诸葛亮多争取10来天的时间。

为什么派马谡去街亭,而不是其他人?

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其实蜀国人才是比较缺乏的,这时候诸葛亮带了哪些人呢?赵云、邓芝、魏延、吴懿、马谡、王平,后面的就不数了。诸葛亮带出去的人里,赵云邓芝当疑兵去了,对上了曹真,魏延在给诸葛亮当前部,诸葛亮在接收陇西三郡。吴懿在哪儿我没查到,估计要么在诸葛亮身边,要么就在管诸葛亮的后路。

上图就是马谡刚去街亭的时候的情况,天水三郡名义上归蜀国了,实际上诸葛亮只是靠策反当地人进入三郡,并没有真正控制三郡。此时郭淮因为刚好在附近视察,在诸葛亮到达前,郭淮就已经在天水组织兵力抵抗,此时天水的行政、军事两套人马都是齐全的。

根据诸葛亮的战略构想,诸葛亮扫平陇西三郡和魏国支援之间,必须存在一个时间差,让诸葛亮在接收三郡,并将三郡转变成自己的后勤基地后,还能带着军队去堵魏国的援军,让战斗发生在山区。这样魏国的补给线远比诸葛亮的补给线长,而山区又展不开兵力,只能打成消耗战,魏国就会面临诸葛亮后来几次北伐的尴尬,没粮了自己就得退回去。这点才是随后诸葛亮能够守住三郡的基础。但诸葛亮并不确定自己控制三郡需要多长时间,也不确定魏国援军抵达的速度,所以必须要找个人去守街亭。马谡去守街亭时,诸葛亮正在清扫马谡的后背,接收三郡投降的人员,并且在进攻郭淮。

从这里也就看出来了,为什么让马谡去守街亭,而不是让魏延高翔去守街亭,原因很简单,清扫陇西比守街亭更重要。魏国的综合实力远强于蜀国,张郃带领的援军只是第一批抵达的部队而已,后续能补充的援军远多于诸葛亮,诸葛亮需要尽快抽出在陇西清扫的兵力支援街亭,和魏国在山区打成拖延势态,而那时候三郡得能够向诸葛亮稳定提供粮草补给。如果诸葛亮清扫陇西花费时间太长,哪怕派去守街亭的人很给力也没用,整个计划还是会失败。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事情军事史上很常见。

书生不宜掌兵。这种生死搏杀的游戏,气度相当重要。这是后人的总结,诸葛亮那个时候没那么多案例供他总结。

比如麦克阿瑟大帅。他军事理论有问题吗?组织能力有问题吗?

日军登陆的时候,他虽然兵力捉急。但是十几个小时一令不发是怎么回事?还不是和马谡一样——压力太大蔫了。

但是这个劲头一过。防御组织得还是有板有眼的。没吃大亏,然后那时候美国太需要胜利了。媒体就把麦大帅打造成大英雄了。

等心理这关一过。老实说,麦大帅没太多好指责的。等到开始局部反攻。他也会对手下爱将下死命令了——拿下布纳,否则死。

哈尔西够果断了吧?还不是上了日本人诱敌的当。忘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登陆场。要不是美国驱逐舰玩起玉碎冲锋,塔菲三号早就完蛋了。为什么?还是不心态崩不住。太想立功。

斯普路恩斯够稳了吧?但是听到大和号出来了。还不是开开心心带着战列舰往上冲。

但是他的心态就好,是真正的大将气度。

眼看日本人好像要跑,果断放弃了那一代海军军人最浪漫的梦——巨炮对轰。还是让飞机上了。

相比美军。日本人就更崩不住了。

几条小驱逐舰冲锋你就怕了?别忘了你是来特攻的啊?干一个够本,干两个就是赚啊。

昭和男儿也会怂——这就是人性啊。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汉昭烈的意思,蒋琬早就被剁成饺子馅了,蜀汉的三代核心找谁去?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有意思的是,蒋琬的遭遇与庞统如出一辙: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更不必说忠勇无双糜国舅,天下义士孟子度,香港太守廖公渊,轻寇致害冯领军之流,一个个闯的祸比马参军大老了去了,是不是应该就此得出结论,诸葛亮识人远过刘备?诸葛亮凭什么要对刘备言听计从?严格而言,孔明后期不就是在擦刘备晚年用人失误的屁股?

再看另一位天下英雄曹孟德,白地将军夏侯妙才头悬敌营,完体将军夏侯元让生平无胜,待若亲子陈公台……说起来都是泪,几乎被玩得就此除名。前脚刚立下FLAG【魏种且不弃孤】,后脚脸就被打肿。

孙权……后期不应该问这位用错了谁,该问用对了谁。

相较而言,在长期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人物中,诸葛亮错用人的例子最少,能拿出来上纲上线的大致仅有马谡一位,末了却被冠以不会用人的帽子,找谁说理去?

倒果为因,论事所忌。

为什么有马谡一误?很简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即便再慧眼如炬,算无遗策,临了临了,照样免不了被永远健康的亲密战友啪啪打脸。

天下识人最难,曹操和于禁混了一辈子,还是没看出这哥们是何许货色。

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何况马谡不但有谋略,更有历练,并非纸上谈兵者流:

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

这是一份很完整的履历,有文有武,从中央到地方。汉末太守军政合一,且处于越隽这号夷汉杂居的火药桶,显然马谡拥有一定的军事实操经验。

更重要的是夷陵战后蜀汉人才凋零,诸葛亮急于构建新的人才梯队。超拔人才是经常性动作,譬如蒋琬、费祎、姜维等都是坐直升飞机一飞冲天。南征三路大军统帅之一的马忠,章武年间不过是区区县长,同样无甚军事经验。

相较之下,马谡与诸葛亮接触时间更长,相知更深,超拔又有什么奇怪?何况还给上了保险,不但安排了王平等宿将,还制定了具体的用兵方略。易言之,即便马谡依令而行有了闪失,锅也是领导背。

谁承想,马参军选了最离谱的作死方式——违抗军令呢?

人不是机器,平时的天才面对突发事件的考验经常成了蠢材,此类例证举不胜举。

同样,军国大事也不是玩游戏,诸葛亮也不可能看到马谡的数值,即便看了也无卵用,谁知道这哥们有隐藏属性,一慌乱智谋9X直接掉成了5X?

世界充满了偶然,优秀的领导人能做的也仅仅是提高成功的几率罢了。只不过诸葛亮比较倒霉,这个小概率事件出在天下形势已定,弱势方容错率极低的时刻。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具體點,你說出師表中哪個沒看走眼?


user avatar   bing-jin-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


于是第一次北伐:“亮违众拔谡”“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结果却是:“大为郃所破。”“亮戮谡以谢众。”


至此,很多人便得出了诸葛亮识人不明的黑点。


那么马谡是否具备才能呢?答案是肯定的。《资治通鉴》载: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此言不虚。诸葛亮平南中,马谡曾进言:“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很明显,马谡不是纸上谈兵的泛泛之辈,他的建策是收到实际效用的。个人看来,这无疑加重了诸葛亮对马谡的赏识度,进而直接造成北伐时诸葛亮“违众拔谡”的局面。


回到一伐,马谡战败、街亭失守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有三:

其一,“谡违亮节度”,马谡行动不听指挥;

其二,“举动失宜”,优等生考试发挥失常了;

其三,“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主将飘飘然不纳谏。


然而,造成这三个原因的始发要素,仍然是“亮违众拔谡”,所以,如果非要说诸葛亮“识人不明”的话,也未为不可。


然而好像,也就不明了这一次吧,一次吧,吧……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昭烈帝识人的声誉,已经被糜国舅败光了。

纵然有十个二爷,也扛不住一个糜国舅猪队友。

武侯不过是忠心无双,时时刻刻想着怎么给昭烈帝圆一下。

马谡明明接的军令是守城,他居然去守孤山,井都没挖出来就先守为敬。真不知道为什么敢这么浪。


user avatar   zhu-xiao-z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主曰:“庐江周瑜,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可为良才?”

题主笑曰:“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答主曰:“司马骠骑,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可为良才?”

题主笑曰:“司马懿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非良才也。”

答主曰:“有一人名称武圣,威镇神州:关云长可为良才?”

题主曰:“关羽刚而自矜,非良才也。”

答主曰:“有一人才智谋略,世之奇士:郭奉孝乃良才也?”

题主曰:“郭嘉不治行检,非良才也。”

答主曰:“临淮鲁子敬,可为良才乎?”

题主曰:“鲁肃谦下不足,如此狂儿,何足为良才!”

答主曰:“如刘备、曹操、孙权等辈皆何如?”

题主鼓掌大笑曰:“此皆一将之智,何足挂齿!”

答主曰:“舍此之外,吾实不知。”

题主曰:“夫良才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八荣八耻之规,守五讲四美之德者也。”

答主曰:“谁能当之?”

题主以手自指,后环指四周,曰:“今天下良才,惟中国网友耳!”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马谡也好,孔明也好,刘备也好,都很有才能,都有不足之处,都不会被所有人喜欢。


user avatar   zhangyi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为何中国平淡无视因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外东北,却纠结于区区钓鱼台列屿? 
  古代中国几乎没和其他文明古国较量过,凭什么说古代中国是天下无敌? 
  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诸葛亮? 
  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 
  如何评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吕雉,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朝不是没有西域吗,为啥这个地图西域也是明朝的? 
  二战德国国防军有些高级将领反对希特勒的政策但却不像施陶芬贝格那样去刺杀希特勒,这是否表示他们不爱国? 
  如何评价杜月笙? 
  标枪作为战争武器与弓弩相比效果如果?为什么西方历史上有很多装备投枪的军队而中国没有? 
  有哪些名人死于小概率事件?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运动是贵族运动(仅限于sports)?
下一个讨论
宇航员在太空生病了怎么办?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