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传统交通有具体的交通模式吗? 第1页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啊。下面以我国古代史为例,想到哪说到哪。

各朝都有官办驿站,面向官僚服务那种。还有官道,即古代各朝按照自身经济条件,会开辟五到十尺宽的官道,一般会夯实路面以便马车行走。其他不清楚的话,秦始皇的车同轨没听说过吗?

所谓车同轨,就是在夯实的地面上挖两道壕沟以便双轮马车行走,但是战国七雄的壕沟间距,也就是轨距各不相同,始皇帝故而以秦制为基本定下驰道标准。所以始皇统一中国之时,也就是秦驰道铺满全国之日。同样因为仅仅是夯实地面而不是直接硬化地面,这些官道比较害怕雨水,一遇到大雨就泥泞不堪,陈胜吴广因此失期当斩,故而发出那句震撼我国两千多年,成为民族根性一部分的战斗号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古代把每个白天靠牲畜或者双脚能走的路称为一程,按照路况而言长度肯定会各不相同。举个例子,从北京德胜门出发步行到南口镇即可算作一程,但是第二程就只是南口镇到八达岭关城。说回官办驿站。所谓驿站,一般是在官道上前不着村的地方设置的休息处,功能包括换马(官员及各等级负责公文往来的士卒限定)跟喂马(优先供给官员士卒)、吃饭住宿(同样优先供给官员士卒)。驿站系统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是驿马,为了与其他非官有马区别,马腹显眼处会烙上官印。同样,为了保证官员出行,对有出行需要的官员会发放相应凭据,这样就能以凭据在出发的驿站得到驿马出门,在中途驿站换马接着下一程,也凭借这份凭据得到相对低廉甚至免费的餐食供应。这种凭据发展至今就是介绍信,在几十年前交通尚不发达的时候是因公出门必备的东西,不然连火车票都买不到。当然有官驿就有私驿,其实就是现在汽车旅馆的古代版本。南口得以成镇,除了军事上用于屯兵之外,也是物流交通的休息节点,早百多年前旅馆大车店什么的不绝如缕。

官员赴任或者返京得自己走,公文往来则是靠相关士卒,而且公文跟公文的等级还不同,由此送信人的等级也不同。以北宋熙宁年间为例,政事堂的堂札下发地方,急的小兵骑马送,称为马递,不急的就腿着送,称为步递。如果是圣旨,则由皇帝亲信宦官点上一支军马护送,由该宦官揣摩上意控制送达时间。这些公文一旦发出无人可挡,拦截即死罪,除非皇帝另外下旨拦截。

官驿的选择一是主要的县乡镇,更高级的都府则有更豪华的驿站。二是实在不着乡镇的地方设置一个,倒也会由于田地开垦等因素逐步发展为乡镇,也许会被朝廷一道敕令变成县城。官办驿站也是故事多呢,马嵬驿斩杨贵妃、陈桥驿赵大黄袍加身、明末裁撤驿站逼出李闯王等等。

拉拉杂杂说了一堆路的,说说车。

我国古代基本上就两种马车,第一为二轮马车,车体放在两个轮子之间,轮子用一根轴连接,做得差的轮轴一体,过小弯估计得硬磨掉转速差,现代铁路车辆上的轮对就是其直系后裔。当然按照现代电视剧的演绎,部分马车已经做到轮子独立转动互不干扰。另外一种是四轮太平车,车轴跟车体硬连接,没有转向机构,靠6到8匹牲畜拉车,可载货上千斤。繁体的車字,可以视为古代车辆的极简俯视图,上下两横为车轮,中间一竖为车轴,车轮之间的方框就是车体。由于古代限于材料以及润滑技术,没有出现类似西式四轮马车那样的东西,甚至因为人多畜少,还出现独轮车这种人力平衡的车辆,也是卷到一定程度了。

至于具体的运输组织,可以在现代运输组织当中找到远古版本。比如运输粮草,要么就地征用民夫,要么养一支运输队随军转运,还有诸如纳粟法之类的办法提高运输人的积极性。所谓纳粟法,指的是这批粮草允许损耗几个点,收的时候运输人扣除允许损耗上缴,损耗的点作为运输过程的消耗量,如果运输人没消耗那么多,则这部分依然视为损耗归运输人。

拉杂这么多,希望没看晕。




  

相关话题

  「手扶电梯单边靠站」的规则合理吗? 
  官方报告称滴滴等网约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比出租车低 26%,你有什么看法? 
  真正打动过你的一个设计是什么? 
  老司机是怎样的一种职业? 
  火车是如何做到不发生相撞和追尾的? 
  一个城市设计多个火车站的意义何在? 
  现在(2021年)还有多少(%)中国人选择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现代有轨电车与传统轻轨相比有何优劣? 
  为什么有一种京沪交通(轨道、公路)远逊于东京的感觉? 
  为什么修建地下通道而不是多修天桥? 

前一个讨论
网络上的直招火车高铁乘务员是什么套路,一般都是八九万?
下一个讨论
部队军官的真正业余生活是什么样的?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