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海南未来会发展会超过香港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整个国家铁板一块的时候,一旦打开一个窗口,你能感受到资本汹涌而来的力量,很多人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

比如浙江舟山,2018年率先争取到国家政策支持,获得燃油混兑调和许可,于是把国际货轮燃油的成本降到了和新加坡同等的水平,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从新加坡手里抢了10%的保税燃油加注业务。

2017年的时候,新加坡船燃供应量是5060万吨,2018年4980万吨,2019年4750万吨,而舟山,2019年,燃料油加注量已经达到410万吨,位列全国第一。

舟山只是抢了政策的先机,吸引油品行业巨头落户舟山,所以保税燃油加注迅速做了起来。

当然,保税区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税。

如果没有保税区,那商品来到中国,哪怕你只是逗留片刻,也需要先缴关税,办理各项入关手续,后面要再运到其他国家还有各种繁杂的手续,很浪费时间。

所谓保税,就是从国外过来的东西,比如世界名画等艺术品、汽车零配件、飞机维修部件、还有化妆品等商品,可以存放到保税区,暂时是不需要缴纳关税的;你也可以在保税区设个展区,邀请中国的买家来参观你的商品,如果合适的话,再缴纳关税,运到中国其他地方;如果是从保税区卖到其他国家,付完仓储费直接运走就好了,没有更为繁杂的手续,也不需要缴纳关税。

保税区的能量有多大?

以上海外高桥为例,这是全国首家保税区,目前封关运作面积只有8.9平方公里而已,但已经是全国最大。

2019年,外高桥保税区经营总收入17000多亿元,商品销售总额15900多亿元,进出口总额8100多亿元,在全市108家市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基地、区级和镇级产业园区当中,经济规模排在第一位。

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去查查全国各地的保税区,虽然面积都不大,有的还不到一平方公里,但其经济规模,都在当地名列前茅。

而海南,按照目前发布的政策,将会全岛变成保税区——海南全岛3.5万平方公里,注意,是万平方公里!

这其中的想象空间太大了,如果让马斯克再选一次,估计他十有八九会把特斯拉的中国工厂放在海南,这样海外的零部件进来之后,可以直接保税生产,再从海南销往东南亚和中国内地——不过没关系,汽车工厂地址没选到最优,未来的火箭发射基地可以放在海南。

国家给海南的产业定位,是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先进制造业,这些行业要搞产业化、建工厂,如果需要从海外采购原材料并且商品需要销往海外,那海南无疑是最佳选择——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海南可以保税生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全国没有哪个保税区能像海南一样提供大面积的土地,还有税收的因素后面说。

很多人对自贸区不了解,说上海自贸区从2013年搞到现在,也不见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所以海南自贸港肯定也搞不出什么名堂。

上海自贸区最成功的地方,不在于取得什么经济成就,因为国家一开始建设自贸区的时候就没有要求自贸区搞经济,而是要求自贸区努力探索政策方面可以有哪些创新、突破——上海自贸区交出了两张优秀的答卷:

一张叫负面清单,有兴趣可以阅读我的另外一个答案:关于负面清单,到现在还看得不是很懂,到底和原来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何实质区别?

另外一张叫FT账户,所谓FT账户,就是自贸区的里的企业,可以在自贸区的银行设立一个境内账户,用来存国内赚的人民币;一个境外账户,用来存国外划拨过来的美元,这些美元可以直接用于离岸贸易(离岸贸易简单说,就是你公司虽然注册在上海自贸区,但采购的是国外的东西,买你东西的客户也是国外客户,贸易跟中国内地没啥关系)结算,不需要换成人民币。

要是没有FT账户,外企在中国开办公司从事离岸贸易,没法在中国的银行结算,只能把结算放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这对于那些货物需要在自贸区内交割的企业来说,非常不便。

上海自贸区的这两项成果,目前已复制到全国各个自贸区,未来的海南也可以全岛享受,所以整个海南,都可以发展离岸贸易,货物交割以及结算。

除了以上说的两个方面,海南的政策特殊性,还不止于此,虽然提法只是从原来各地的自贸区,变成了现在的自贸港,但内核是有天壤之别的——目前全国各地的自贸区,在国家税收层面,都没法享受优待,原因上面说过,国家希望自贸区探索出来的政策是可以给国内其他地方照搬的,而不是建立在税收优惠基础上无法复制的经验。

但海南不一样,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方面,海南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拿出了截至目前中国大陆最优惠的税收方案——最高税率15%,这一税率已经完全可以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一流自由港竞争。

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进入中国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意思是,假如一个公司生产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全部由全球进口,在往常,在国内其他保税区内组装后再销往区外是要补缴关税的,现在你在海南,只需要让加工增值超过3成,这个关税就免掉了,而你在当地开厂雇佣工人是很容易完成这3成增值的。

这两条政策,足够让重视中国市场的外企,把海南作为设立制造基地的首选之地。

这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通过政策杠杆,把全国最好的机会,给到海南一个地方。如果你以为举国之力还带不起一个海南,那哪里来的信心看多中国?

上一批享受如此税收待遇的中国城市,已经是首批开放的深圳等沿海城市;1990年代的浦东新区,也没有如此利好的税收政策。

现在可以来回答题主的第一个问题了:要不要去海南上学。

答案是不要。

不是因为不看好海南的发展,而是因为海南经济产业发展好,并不代表海南教育水平高,作为一个高中生,你想搭乘海南发展的东风,可以大学毕业或者博士毕业之后,以一个人才的身份,到海南谋求发展机会,但前提是你得让自己成为一个人才先——努力去考国内乃至世界最好的大学,去学习适合你的专业才是正道。

再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海南能超过香港吗?

答案是产业、经济规模上要超过香港不难,但要全方位超过香港不可能,在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之前,香港会一直有它独特的价值,这是国内其他城市替代不了的。

因为人民币没能强大到取代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就没法完全规避放开自由兑换后被美元围猎的风险,所以中国就不可能让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关于这点感兴趣,可以参阅我的另外一个答案:人民币为什么不能自由兑换外币?为什么要进行外汇管制?

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币的前提下,外资要进入中国赚钱,最佳选择就是兑换成港币,因为港币可以和其他货币自由兑换,一旦嗅到风吹草动,可以马上把港币兑回本国货币撤离,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的操作。

香港拿到这些外资,再按照中国内地的法律法规,把港币兑换成人民币,在中国境内投资。

这就是目前很多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香港一直是中国内地外来投资的最主要来源地。从增量上来看,近10年来自香港的投资一直占内地外来投资60%以上比重。从存量上来看,截至2018年12月底,内地累计实际使用港资10992亿美元,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4.03%。

这些钱,并不都是香港自己的,而是世界各地想要进入中国赚钱的资本,在香港换了个马甲来中国。

因为香港有港币,所以才可以这么操作。

这才是香港真正无法被内地城市取代的最重要原因。

【回复】1、“啥政策不政策的,当年享受开放政策的城市那么多,中国出来几个深圳?”

——你这么说,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了,时代在发展,中国也在发展,此一时非彼一时。

当年即使是深圳,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开那么多经济特区,就是搞赛马机制,跑得好的加大扶持力度,搞得不好的乱了就算了。

成龙的上天,成蛇的钻草。

而现在能享受如此税收优惠的,全国只有海南一家,这样的政策洼地,对制造型外企的吸引力,比你想象的要大。

结合正文,总结起来,海南的优势在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税收最优惠,这是对制造型企业的吸引力所在;和全国其他保税区相比,海南的优势在于土地多,面积大,可以容纳无数的大企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和香港相比,海南的优势在于土地便宜;和新加坡相比,海南的优势在于靠近中国;再就是海南自身是一个独立的岛屿,与大陆相隔,封闭运作之后,岛上放开来让外籍人士自由出入,也是可能的,人的自由流动,带来的是现金、物质的跟随流动。

2、“凭什么让海南享受特殊政策,这对其他省份太不公平了!”

——给海南开一个口子,既是发给海南的福利;也是对海南的考验,考验之处在于:海南的改革和开放,代表着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如果在海南的探索成功了,很可能会把这些规则复制到全国各地,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全境开放。

之所以要把这个任务交给海南,正是以为海南经济体量小,所以利益阵地也相对少,改革起来阻力更小,而且即使一万个不幸失败了,也不至于震动全国经济,上海你敢放这么开?

再就是海南作为全国唯二的大面积岛屿,和台湾体量最为接近,海南搞好了,对台湾问题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3、“对这种试点政策不太理解,我觉得中国的很多问题,就是特许经营造成的。”

——试点和特许经营完全不同。

特许经营是特权垄断的一种。

而试点,是因为事情太复杂,前期直接制定面向全国的政策,不知道是否妥当,也没法预测会遇到些什么问题。

所以选几个有层次、有代表性的地方试点,让他们去探索、试验、总结,把问题考虑全面了,再从国家层面出台全国推广的政策。

大国治理错综复杂,试点-总结-再推广是必不可少的。

4、“你就在那吹吧,上海基础那么好,人家都说自贸区都没弄起来,海南这基础,有啥搞头?”

——那些人说的弄起来,是想着高楼拔地而起,企业蜂拥而至,结果他们没看到,所以觉得上海自贸区没弄起来。

但事实上,这些并不是上海自贸区的目标,上海自贸区的目标在于通过开放,试探政府的政策能够怎样进一步简化,上海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有效地提高了外资落地中国的效率、范围,这些都是中国进一步开放需要突破的瓶颈,而且这些经验都推广到全国了,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5、“海南这人口素质,我看根本没有发展起来的可能性!”“海南发展了,对海南人也没什么好处,又不可能给住在山里的百姓带来什么财富,无非是有钱人和聪明人的游戏!”

——这么说吧,想完全依靠本地人就把经济发展好,基本是不可能的。而海南的目标,也绝没有指望着本地人,你可以去查查这两年从全国各地调了多少得力干将去海南。

对本地人而言,如果你就住在山里,想着海南经济发展了能送一份蛋糕到自己门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唯一能获利的方式,是走出大山,主动去城市找机会,去融入市场经济,去被市场经济洗礼,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即使上海经济那么发达,也没人住在山里,就在城市里,也依然有很多过得并不好的本地人,住在山里的海南人又怎能指望机会自己送上门来?

这和蠢不蠢没关系,而是和获得的信息,以及愿意承担一定风险有关系。

你只是蠢,那只是不容易赚到大钱,来城市做点小事情,赚点辛苦钱。但即使这样,也比你在山里种地收益高。

6、“海南发展了,对本地人有什么利好?”

目前看来对本地人最大的利好,是封岛成为全岛保税区之后,你们在岛内可以消费全世界过来的免税商品,同品质的东西,很多东西从国外进来,比从国内到海南还要便宜。

长远看,海南经济发展好了,本地人会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也或者像上海土著一样,多弄几套房,做包租公。再或者,如果你们村有集体土地,可以整合到一起,搞产业园,为大企业做配套制造,生产他们需要的零部件啥的。

7、“海南就是不行,曾经给他们机会建经济特区,结果搞成了房地产泡沫。”“那现在是不是房子要暴涨了?”

——曾经的海南,国家给了和深圳一样的待遇和条件,但海南没能抓住,搞出了房地产泡沫,还有全岛走私汽车。

如今国家再次给海南送大礼包,我相信是会吸取当年的教训的,而不是让海南的发展再次被房地产泡沫和走私摧毁,有了这样的意愿,我也相信国家层面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有了这个前提,不要指望海南的房地产成为暴富机会,因为肯定会有相应政策出来限制炒房的。

但以海南未来的经济体量来说,目前的房地产业肯定支撑不起来,一个健康的城市,商业用地(工厂、孵化器、商业载体等):公共用地(学校、医院、道路、绿地等):居住用地三者的比例,1:1:1左右是最合适的。

经济盘子做大了,城市铺开的,地产也需要作为配套跟上来。

8、“白痴问个问题。

人民币↔港币自由兑换✔

港币↔外币自由兑换✔

那么,人民币↔外币自由兑换不是也可以的吗?”

人民币和外币(包含港币)不是自由兑换的,个人的钱,一般每年只有5万美元可以兑换成外币。

企业想把赚的人民币换成外汇(包含港币)带走,需要提交各种资料,审核周期在30天以上。

也就是说,港币和人民币的兑换,离想兑就兑、随时可兑、马上办结的标准差得很远。

但这些不自由,和境外换了港币的投资者没有关系,他们不需要承担风险,所以他们很可以换成港币,把钱积聚到香港。

承担风险的是香港的投资者,他们拿了那么多美元,当然也可以去别国投资,但肯定很大部分需要配置到中国,毕竟中国投资回报率高,虽然审批麻烦,但合法合规经营,也就是慢了点,钱总是能回来的。

9、“你就是在瞎说,我请教过圈子里的很多人,他们都不看好海南。”

——我不知道你所谓圈子里的人是什么人,但我想说,术业有专攻,如果是政府官员,你得请教发改委、商务委的人,而且最好是处级以上的人,要不然根本就不算圈内人士;如果是大学教授,至少得是个研究宏观经济的,最好是专门研究自贸区的,才算圈内人士。

要不然,他们给出的判断,不会比隔壁老王给你的答案强。

对这一点有疑问,不妨读读我的另外一个答案:为什么那么多公知都是高校知识分子?

至于我自己,从2015年就一直在关注自贸区,了解新加坡以及国内各地自贸区的情况,算不上专家,但肯定比大部分人了解得深入。

10、海南这次的模式是:全岛外高桥(保税区)+全岛深圳(经济特区)+全岛新加坡(国际人员进出自由的自由港),算是中国建国以来最大力度、最大范围的开放了。

基于我的理解,可以下这么一个明确结论:如果说40年前深圳是全国发展的快车道,30年前的快车道是上海浦东,那海南就是未来20年的快车道。

20年后,单说经济水平的话,海南必然超过香港和国内一半以上的省份。

现在很多人不看好海南也不奇怪,因为40年前也有很多人不看好深圳,30年前也有很多人不看好浦东。

11、海南的具体政策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颁布,具有怎样的经济意义?

12、言之已尽,信与不信请随意,提不出超过以上讨论范围的新观点,留的言也没啥价值,不再回复。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政经纵论 ID:suishouxiexia


user avatar   ye-lai-liao-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了审核过了,完整版在公众号上

答案:必定超过

先提前预告,篇幅很长,论点包含主观内容,不承诺数据或者时间准确。

看了看其它一些答主的答案,还真没想居然拿历史来作证据。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否定,新事物的发展与演变。举个例子,08年金融危机,股市直上直下,最低点与最高点振幅能高达300%以上。今年,美国爆发债务危机及流动性陷阱,按以往经验跟历史,其实恰恰跟08年是一样。但最终结果却不相同。因为人们从危机里面,获得了经验与教训。最终发生的必定是阻止历史相同的情况。从而引申出未知的危机与机遇。

直接从历史例子里面来证明现在或者未来的。实际上犯了一个条件与环境不变的悖论。

回到这件事的本身。首先说的是海南会不会超越香港,因为你没有定义什么超越,所以我说的是经济上的超越。即就是GDP超越。2019年海南gdp5308.94亿,香港虽然有2.52万亿,但却下降1.2%。香港是海南的4.764倍。数据上来看并不乐观。

首先这个政策它不是一个地级市,也不是一个省的决定,是国家层面的安排。当然你们也会说,历史上也有很多国家层面安排的,结果你自己百度一下。我开头已经说过了,就不用再多解释一下。

我先去猜测一下,为什么要做这种决定?因为香港动乱,又让深圳取代香港等其他神马的。首先舆论这种问题,我们自己要得辨别的能力,到底哪些是真决定,哪些是恐吓决定,可以取得舆论支持或者是舆论反击,或者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的烟雾弹。海南不属于这个烟雾弹之中。理由以下。

时代背景,中国正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美国处于阻止中国升级。

中国从人均1万GDP要升到2万GDP。必须得产业升级、科技研制以及开拓新市场。其中金融改革,新旧产业交替,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消费结构升级与数字经济为重中之重。在国家规划蓝图中。金改与海南无关,新旧产业我想与海南应该是无关的。高科技企业海南应该也是没有多少,甚至是0的,数字经济,目前就是没有。因为这三个的话已经规划好了,都是在珠三角,以及沿长江。

所以我的预测是海南将会是以大消费服务业为主,外贸为次的向外型经济体。你们一谈和香港对比就说自贸区以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我觉得海南没有必要去搞金融中心。自贸区的话,区位区域位置比较有优势,不敢说取代香港,但发展起来不成问题。

还是回到国家框架的蓝图上面去。中国要发展,发展的方向,规划中已经很明确了。很明显,中国缺乏一个旅游与消费天堂。海南的地位就是要承担构建这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购物一体化基地。当然其他那些动作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比如金融改革。金改。

肖钢:党中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肖刚表示,具体来看,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研发投入占比提升,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改变工业经济结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中国想依靠金融业来发展。就不能走成像美国这样的。必须得将金融变成为科技等企业发展的助力。所以中国金融改革肯定不是跟或者说像美国这种模式的金融结构)

新旧动能交替,其实就是。旧的产业升级。就不多解释了。

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里面,海南应该也是没有多少吧!

数字经济。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其实一直都有布局,如央行在推行数字货币,区块链商品防伪………。

但消费结构升级呢?

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重大决定,就是Rcep。不过因为2020出了一个黑天鹅。这个协议的签订有可能会被推迟。但是我相信他应该会在今年或者明年内签订。这个时候的海南。将要承担起转运贸易东盟十国,甚至有印度。

暂停一下,吃个饭。后面是未来海南可能会用到的技术与发展阻力及不确定性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一丁点可能性。

1,海南缺乏产业集群基础。地缘上覆盖和链接的区域不是优质区域。

2,马云在他专业以外的话你听听就行,当个乐子吧,他说话很随性。经常拥抱真香。

3,海南不是新话题,已经炒作了很多年了,之前博彩赌马闹过很是一阵子,搞半天搞出啥了的?房地产泡沫都泡沫了好几波了。

4,吹海南的逻辑,你找找新闻,若干年前吹滨海新区的时候都说过一遍了,换了个皮又出来吹。滨海新区现在如何请百度。

5,不管是转口还是保税还是娱乐还是别的,新发展这种岛屿的经济,有个前提,就是周边经济是快速增长的。海南周边,靠越南人?

6,你们再去看看济州岛,发展起来了吗?


user avatar   wen-zhou-jin-rong-da-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年前,上海设了自贸区,让人联想到了香港。那时候股票涨上天去,全民那叫一个振奋,以为中国大踏步的要改革了。后来股灾就来了。

六年过去了,上海自贸区的资本指数也跌去了一半以上,跌幅高于大盘。

去年,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方案出炉。自媒体又high了,说香港你不乖,我让深圳取代你。

后来澳门申报交易所,又说澳门小弟要取代大哥。除了一个伤天害理的赌博业,啥都没有的澳门,在国际上的金融贸易,能有啥地位?

最近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方案,又在自媒体引起了小高潮。你看面积比你大,政策比你多,然后又要给你小渔港颜色瞧瞧,顺便还不忘把香港的高房价、实体产业空心化等夜壶问题踩一踩。


可惜的是,像远方青木这种自high自媒体,水皮这种伪专家,影响力虽大,但说的都是媚上之语,所以没有在资本市场兴起多少风浪,海南概念这次短暂热了两天,很快就降温了,至今海南板块指数仍然是几年前的三分之一。


短线,资本或许会疯狂、会愚蠢,长线,资本是最好的注脚。

这次,资本为什么会对海南概念麻木?

是因为“狼来了“的效应。

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三十多年过去,无疑海南也是发展最差的经济特区,连一个海南发展银行,都发展倒闭了。深圳独占鳌头,厦门、珠海、汕头各有千秋。

当时,海南特区的政治意义更高,是对标台湾省的发展速度。可见什么,不是中央给个大礼包,就能发展起来的。

尽管如此,中央对海南一直照顾有加。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这样中国主办的国际性论坛,将会址常设在了海南。但是除了带动海南的旅游业,海南并没有凭借博鳌论坛的契机,发展出什么亮眼的成绩。

2018年,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两年过去,海南跟其它18来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样,表现平平。


这次中央又给了很多大礼包,规格很高,但再高,能高过千年大计的 XA 新区吗?能高过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吗?

而且其中的很多礼包,都是有限制性条件的,被媒体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但根本的是,很多自high的人,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

自由贸易港是链接全球贸易的,是得到世界资本的认可,而非我们的一厢情愿。

港交所老总李小加最近文章的一句话,值得细细品味:“一国”是中国信任香港的前提,“两制”是世界认可香港的基础。

香港的问题纵然很多,但是其独特体制,尤其是相对独立的法律和金融,仍然得到了主要国家的认可,给了外资足够的安全感。


所以这几年香港一个弹丸之地,仍然占据了大陆外资的七成,占据了大陆贸易额的四分之一,港交所的IPO体量仍然冠绝全球。

很多逗逼都不知道香港的这些数据,只是看到香港GDP被深圳超过了,就在那瞎喊香港没落了。香港对于大陆的意义,是能用GDP衡量的吗?

所以海南要想取代香港,就要说明拿什么取得外资的信任?不信任你上海,不信任你深圳,反而来信任海南?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真正在新区、特区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只有深圳和上海浦东。他们的成功,有着区位、历史等很多综合因素,政策仅仅是很小的一方面。

但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设立,有没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有,任何的改革都值得支持。海南为大陆整体打造更开放的营商环境,进行实验性的探索。海南成了,就可以在大陆逐步推广开来。

中央绝不会去塑造一个独特的海南,去取代独特的香港。做不到,也不会做。

中央需要一个更坚定的香港,一个更开放的海南,来塑造一个更开放的中国。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user avatar   fengzhihao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并不存在什么中国失业率,

中国统计失业率仅限于城镇失业率,六亿农村人口不纳入考量。

其次,官方失业率今年六月份为5.7%,

都是同一个部门统计的,各位既然选择相信官方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消费价格指数(cpi)等数据,

没理由不把这个一起信了,用不着单独讨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图西族领导的Rwandan Patriotic Front 在1994年7月从胡图族手中夺得了权力以后,采取了大和解的态度,然而这并不代表直接把大屠杀的是翻篇,下面分别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说一下对于大屠杀的后续处理。

国内:

由于大屠杀主要是由政府官员煽动民众对他们的邻里进行屠杀,牵涉人数过大, 一下子关进监狱的话未来20年也审不完,同时还会使国家陷入劳动力短缺的困境,不利于灾后重建。

所以卢旺达首开先河的采用了一种叫做Gacaca 的系统, 翻译成英文就是“justice
amongst the grass.”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推举德高望重的人做法官, 这些人很多文化程度未必多高,但是都是在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

其次,每周会在特定的时间举行一次 “open air court,”(没找到中文翻译,姑且把他翻译成露天法庭吧)强制要求所有村民参加, 在这个法庭上,每周都会审讯一名大屠杀参与者,法官会首先宣读对他的指控,然后让人群中愿意为指控作证的人站出来讲述他的证词,再听取愿意为他辩解的人的证词,最后由法官做出宣判。

依然由于牵涉人数过大的原因,很少有罪犯的惩罚是坐牢,大部分都是类似社区服务这样的惩罚,比如帮受害者重建房屋。

国际:

总结来讲就是大家先道个歉, 然后move on

在整个大屠杀的过程中,联合国和美英等一直保持消极的态度否认这是一场屠杀,否则按照International Genocide Convention (防止及惩治危害种族罪公约)签署条约的国家必须出兵保护卢旺达平民。

而法国一直在帮胡图族屠杀图西族。

大屠杀开始前对于维和部队司令官Dallaire 的警告置若罔闻同时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

大屠杀开始后原先派去帮助推行停战合约的维和部队也从5000多人减到了250。

在图西族推翻胡图政府之后各国快速承认了图西政府的合法性并建立外交。美国通过USAID给了些钱,因为在大屠杀中很多女性都染上了HIV。

索马里,卢旺达,南斯拉斯等一系列国际救援的失败最后最终催生了人道救援的新标准: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这要新标准解决了 “互不干扰内政原则”和“保护平民”两个原则的矛盾。

如果一个主权国家没有成功的保护他的平民不收迫害或者主动迫害他的平民,那么这个国家就失去了主权,这样保护平民的责任就转移到了国际社会身上。




  

相关话题

  你喜欢香港还是新加坡,为什么? 
  为什么人类发展最终都会形成阶层? 
  为什么上海旁边的江苏经济如此发达,而北京旁边的河北却迟迟发展不起来? 
  如何看待2020年广州GDP超过香港? 
  我国理论物理学家现状如何? 
  高考正当时,南京大学招生宣传引争议,这一宣传方式是否妥当? 
  如何评价「凉山彝族人习惯于领援助 吸毒贩毒泛滥」? 
  高考完报志愿该有怎样的视野和眼界? 
  为什么香港那么小的地方会出那么多美人? 
  香港为什么不用简体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一群人崇拜李鸿章?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家对东北人的印象不好呢?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