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北农林科大许晓东组历经艰辛首次发现「病毒中的朊病毒」,具有怎样的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heng-wei-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评论工作,不够专业,但是感觉把感染昆虫病毒和感染人的神经病毒相提并论,有点宣传过度。应该是非常漂亮的工作,许老师的团队在困顿中坚持理想,初心不改,对科研这份事业的纯粹让人敬佩。但是Nature Commun.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怕是清华北大和普通985的差别,生命科学领域高档次期刊太多了,很佩服这位第一作者,只是在现行的评价体制下,这篇文章能带给他的太少了,而且没有博士学位,这5,6年值不值,也许只有他自己有资格评价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谈许晓东副教授这一发现的意义:

1,现在通行的观点是,朊病毒不是病毒,是一类可感染同种蛋白的错误折叠蛋白。朊病毒并不是生物,更像是一种自催化酶,改变正常同类蛋白折叠并聚集,通过聚集反应传染扩散,最终扩散到整个器官,聚集的结果是构成蛋白纤维,并沉淀,在所侵染的细胞死亡清除后形成空洞。

2,对人而言,比较关注的分两种,一种是可传染的,如食人族的库鲁病,疯牛病,属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另一种不可传染的,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渐冻人,小脑退化等,属于神经退化性疾病。其实还有一些类朊病毒的正常的蛋白折叠聚集,常见的例子包括细胞骨架和丝蛋白。所以朊病毒也有一些必要的功能。

3,所以朊病毒——亦或蛋白错误折叠聚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1982年,史坦利·布鲁希纳研究羊搔痒症,确认朊病毒,发SCIENCE(Novel 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 cause scrapie),并于1997获诺奖;1994年,里德·维克纳经由研究酿酒酵提出假说,发现酵母朊病毒,发SCIENCE([URE3] as an altered URE2 protein: evidence for a prion analog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这一发现后来发展为后续研究者包括许晓东所通用的酵母鉴定体系;接下来就是许晓东副教授所讲的,2016年5月,拟南芥中发现朊病毒,发表于PNAS (Luminidependens (LD) is an Arabidopsis protein with prion behavior),2017年1月,细菌中发现朊病毒,发表于SCIENCE(A bacterial global regulator forms a prion),2019年1月,许晓东组于病毒中发现朊病毒,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4,一些小tip讲完,就可以乱评一下许晓东工作的意义了。a,该发现完成了朊病毒广泛存在的最后一块拼图,有大牛提携的话,发CNS主刊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毕竟前人也有发PNAS的,所以也不能算太亏。b,该发现如果是在带状疱疹病毒等人染神经性病毒中发现的话,不发主刊天理不容,而且有可能成为诺奖的敲门砖,可惜是感染昆虫的杆状病毒,或许将来会有别的前景。c,关于病毒中的朊病毒和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化疾病的关系,个人认为不大靠谱,这涉及到传染性的问题,以及为什么是大脑等,个人感觉噱头居多,但是毕竟病毒跟人更近,也可能会有亿分之一是有关的,那就太吓人了,老年痴呆,帕金森会传染,就问你怕不怕。所以这个神经退化疾病是没有成就加分的。综述,以论文量化的话,许晓东组的工作就是发主刊差一点点,但是发NC又有点儿亏的成就。

第二谈对中国科研的意义。a,许晓东组引进酵母鉴定体系,对中国未来进行朊病毒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算是中国朊病毒研究的开创者,将来主要应用应该还是医学相关吧。b,许晓东组的成果表明中国基础研究已经从“开山-功勋-填补-跟风-泡沫”中的“跟风”进入了“填补”阶段,毕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算是中国研究性大学的中位数了,中位数的大学的科研成果能够填补朊病毒研究的空白,既是偶然,也是科研发展的必然,对西农科研甚至是中国科研就很大的激励意义。c,许晓东十年磨一剑,能够坐冷板凳,追求真理,追求卓越,是真正有科研精神和梦想的人,正如许晓东所述,其实病毒有很多基因都没有检测,以他扎实的科研基础和实验室条件,发一些泡沫文是手到擒来,还可以忽悠经费,但他拒绝了平庸,又不像韩春雨那样行骗。这对年轻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激励着大家。

第三谈许晓东本人的意义。许晓东这个人,我不认识他,也不了解他。a,但是从一些周边数据上看,他是一个认真负责,有科研热情的科技工作者,讲课不拘泥于中国现有的垃圾教材,传授真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文革后老一辈科学家凋零后中国大学所亟待的科教人才。b,他是一个有科学家品质的人,所谓科学家品质,就是较真,认真,讲求原则,比方说,他的文章,只有四个人,只有一个一作,一个通讯,他自己也没有抢一作。我倒不是要批判中国现在的科研圈子,但是跟那些发篇文章动辄三四个一作,两三个通讯的来说,许晓东副教授尤为值得尊敬。但是我估计不会喜欢他,毕竟有钱大家赚是中国人搞科研的朊病毒,我也不能幸免于被感染。才,许晓东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科研点滴,这是非常非常珍贵的财富,本人拜读了他发表的QQ日志,感觉受益匪浅,这种科研第一手资料,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在国内浮夸吹嘘之风泛滥这么些年的前提下。

就随便说这么多吧,最后再讲一句,许晓东副教授,为你打call!


user avatar   meng_howa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




  

相关话题

  近一万年人类智力有明显进化吗? 
  尸体不火化,进棺材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费拉多”到底是什么意思? 
  PNAS 最新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哺乳动物“真正的”孤雌生殖,有何重大意义?意味着什么? 
  三体人脱水从生物学上来讲真的可行吗? 
  总有人说我们绝大部分被卡脖子的问题追根究底是基础材料学问题,为什么材料专业还被广泛劝退? 
  为什么只有计算机专业非常看重顶会,而其他专业对顶会并不认可? 
  有哪些工具,一旦掌握,科研就会变得非常顺利? 
  视野倒转一定时间后,大脑会自动将视野转正么? 
  清华大学是否应降低本校保研比例? 

前一个讨论
你的领导有哪些「骚操作」令你不得不佩服?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杨超越在《吐槽大会》第三季第二期中的表现?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