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郑和下西洋是面子工程吗? 第1页

  

user avatar   kang-xi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西洋对于维持天朝体系可以说是必须的,明朝时世界早已开化,没有真正意义的蛮夷,对于已经有一定文明程度的异文化政权,要想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建立对外国的宗主权,就必须派重兵赴海外。现在学术界对明初下西洋的很多讨论还有很多忌讳,其特点就是极言其经济性、友好性,而尽量淡化在当时人眼里最重要的政治性。本质还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力不足,讳言天朝体系的结果

我们知道,周秦汉唐的观念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我定位都是统治全世界,而到宋朝,别说海外,中国本土可见范围内就好几个异族对等政权,同时海外很多国家也已经都初步文明化了,这就导致汉人的天下观逐渐开始变化,形成了一种民族国家和对等外交的意识。套用现代的术语或许可以理解为,汉唐中国是普世帝国,而宋朝则有很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不再是“天朝”了。而元朝虽是异族,却又重建了天下秩序,而且元朝的汉文化影响以及重用汉人比例其实不低,现在的我们、以及元末农民起义军可能觉得蒙古是鞑虏,但当时有不少大儒反而是为元朝站台,甚至在元朝灭亡后都对其怀念不已,元朝建立的天下秩序一样在明初有很大的影响。

明初其实存在过建立民族国家还是普世帝国的思想混乱,朱元璋起初并没想建立天朝上国、君临世界,他对自己的定位只是“中国之君”,置海外诸国为“不征之国”,万明整理朱元璋诏书用词,结论是朱元璋对中国、外国区分明确,而且带有一定的平等意识,又比如认为海外“国无大小,环而王者不知其数矣,海之旷吾与共之”,只求各自安好,而没有成为“天下共主”的想法。这种观念其实是宋朝以来汉人观念上由“天下”转为“中国”的思想延续。但同时他所代表的明初政权又有很强的“天朝”的一面,明初使臣频频出使外国,而且态度颇强硬,比如明史所载的使者到浡泥强迫国王下跪受诏并脱离爪哇,又比如海外史料所见明使向帖木儿催贡等。然而没有武力后盾,这种玩法很容易出事。结果就是朱元璋的海外政策全面失败,到处受挫。

中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超过传统陆路。早在汉朝,从南中国到南印度的海上航行就已经开通,王莽诱黄支国入贡、以及宋朝的注辇国入贡,在史书里地位都很高。元朝对海外用兵,虽然跨海远征爪哇失败,但对南海各国都建立了名义上的宗主权。元朝还派杨庭璧下西洋,南印度的马八儿国俱蓝国等均跪接圣旨,称臣纳贡。元代以前,海上商路都是由外国海商掌控,这些人后来很大程度上中国化(色目人)并且汉人也开始加入,加上伊朗也被蒙古占领,伊儿汗国跟元朝宗藩关系保持较紧,忽鲁谟斯(霍尔木兹)也就成为当时海上航线的终点了。总体而言,元代海路畅通,而且有大量海外属国。

明朝建立之初,对北方用兵并不顺利,西域的东察合台诸政权要到北元覆灭后才对明称臣,帖木儿最早来臣,因此也备受明朝重视。遣使南海则相对顺利些,明朝建国不久,东南亚各国均称臣纳贡。但爪哇(满者伯夷帝国)自恃强盛,暗中断绝海道,阻止属国对明入贡。在明朝的政治招诱下,洪武十年,爪哇属国三佛齐国王去世,新王全面倒向明朝,接受明朝隆重册封,导致爪哇出兵攻灭三佛齐,并屠杀明朝使团。这是继洪武二年明朝遣使日本被杀以来最严重的外交事件。此事是宰相胡惟庸垮台、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直接导火索之一,可见问题之严重。事后朱元璋一边归罪于胡惟庸乱政和三佛齐间谍,一边扣押爪哇使者并警告爪哇,洪武十四年爪哇赔偿黑奴300人,次年又送来黑奴101人、大珠8颗、胡椒7万5千斤,但在属国问题上仍不让步。

朱元璋鉴于元代跨海远征日本、爪哇两国均失败的历史,不愿出兵海外,但又必须制裁爪哇,其结果就是,洪武十六年对海外朝贡国颁布勘合文册,把贸易跟朝贡绑定,不接受明朝册封就没法参与对华贸易,而爪哇断绝海路,到洪武末年,明朝在南海的朝贡国只剩占城、真腊、暹罗了。朱元璋又让暹罗王转达对爪哇的威胁“倘皇上震怒,使一偏将,将十万众,越海问罪,如覆手耳,何不思之甚乎”,或许这只是朱元璋的口头威胁,又或许他也察觉设立“不征之国”跟建立“天朝上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两年后朱元璋即去世,之后建文朝内战,等到朱棣篡位成功,刚即位就下令大造海船,派尹庆两下西洋,之后才是郑和七下西洋。永乐元年分封爪哇东西二王,永乐四年西王攻灭东王,杀害明使,迫于郑和兵威,赔款黄金6万两(后减为1万两),对比洪武十年三佛齐事件,可见军队的重要性。有意思的是,郑和下西洋兵力2.7万,而元朝征爪哇也是用兵2万。

梳理史事即可看出,永乐朝下西洋,实际上正是对朱元璋晚年南海政策失败的直接应对。除非放弃天朝体系,否则下西洋势在必行,朱元璋如果寿命再长几年,也许也会派兵下西洋。朱棣得国不正,迫切需要展示自己继承朱元璋、解决朱元璋时期未能解决的问题的对内对外形象,这正是永乐朝一系列政策的出发点。类似的,西域问题上,朱元璋时期帖木儿一度遣使称臣表现恭顺,而等到朱元璋晚年派遣使者到帖木儿国内,即被扣押,朱元璋不久就去世,建文没能问罪,永乐即位后,恰好不久帖木儿就去世,帖木儿的继承人们也均恢复对明称臣纳贡,而永乐时期明朝多次派使臣赴中亚西亚,展示宗主权。日本问题上,永乐多次遣使日本,最后成功册封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建立封贡关系。无论对帖木儿还是对日本,其实都是在解决洪武时期的遗留问题。

下西洋的初衷是解决爪哇问题,后续又多次下西洋,则是永乐朝试图贯通西域、西洋海陆两线,以及经营印度洋的整体规划。如果以汉代经营西域类比元明经营西洋,郑和的地位跟张骞不同,张骞通西域是汉使第一次了解西域各国(前126),又过数年才开始在轮台等地屯田戍兵(前119),又过几十年,才设西域都护(前60),而印度洋诸国与中国早有联系,即使按正式使节迫使当地国王跪拜称臣来算,也早在元代有杨庭璧了。郑和初下西洋,更多应该类似东汉通西域,而后续郑和等船队不断扩大范围,从传统的印度洋北岸扩大到阿拉伯半岛和东非,这才超出元代使臣的势力范围。朱棣对印度洋有宏大的规划,基本是选择相对忠诚的属国,在其沿海建城寨作为船队据点(即所谓官厂,厂是明代太监管辖的一种建制机构,在东北也有类似的吉林船厂,又比如东厂),比如马六甲原为渔村,亡国的三佛齐贵族流亡于此,臣服于暹罗,而此时在明朝扶持下建国独立受封,发展成为南洋第一大港,明朝设置的满剌加官厂就在马六甲王宫河流对岸,设双重城垣,是明朝在南洋最重要的据点,号称“外府”;又比如明朝在孟加拉(榜葛剌)设置的察地港官厂,即今吉大港,星槎胜览记载其地设抽分所,以往学者断句误以为是孟加拉人所设,按新见史料可以确定就是明朝所设官厂,抽分所也即明朝在此设置的收税机构,官厂有东门、有城墙、有墓地,足见其规模之大;又比如古里官厂,明朝停下西洋后废弃,后来葡萄牙东侵,当地人即以明朝原址割让给葡萄牙。另外就是明朝在旧港设置宣慰司,旧港即三佛齐,此时已政权瓦解,爪哇任命华侨陈祖义管理,阻挡商道,也在郑和下西洋时被攻灭,然后扶持亲明华侨设置土司。按三保垄华人编年史等的记载,后来爪哇伊斯兰化也与华侨华裔的推动有关,这些华人,恐怕大多是色目人。被郑和攻灭的陈祖义反而不是穆斯林,明朝在爪哇华人社区任命的官员则以穆斯林为主,停下西洋以后,明朝官方带来的穆斯林影响减弱,非穆斯林的闽粤私商增加,三宝垄华人编年史哀叹清真寺都被改造成郑和庙了。另外随着明朝下西洋的船队能够直抵忽鲁谟斯(即伊朗霍尔木兹,当时帖木儿的继承人沙哈鲁封其子亦不剌金于失剌思(设拉子),而忽鲁谟斯又是其属国。西亚南海诸国大多没有强中央集权,明朝将各个封国视为独立国家,单独册封,这也是导致明朝和爪哇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明朝打通了西域和西洋的海陆交通,对忽鲁谟斯的认识由“西域大国”而转为“西洋大国”,林梅村认为明朝也在其地设置官厂。这样,明朝在满剌加(马六甲)、苏门答剌(亚齐)、察地港(吉大港)、古里(卡利卡特)、忽鲁谟斯(霍尔木兹)设有官厂,在柯枝(科钦)有小型商站,另外郑和航海图还有两处“官屿”在新加坡、马尔代夫(又叫官坞,马尔代夫在明代被称作弱水三千,形容其岛屿多、浮力弱、易沉船,或许明朝在此有修船所)应该也是明朝据点,再加上各个属国和土司(旧港),永乐时期明朝的海洋帝国规划一目了然。

明朝在西洋的经营程度,相当于汉武帝时在西域轮台等地屯戍,而还没发展到设置都护这一步,宣德就停下西洋了。由于后来明朝不再下西洋,使得永乐时期在印度洋的经营变得毫无意义,不到百年甚至被葡萄牙人原址接管。宣德停下西洋,一大原因是明朝在交趾的战败。永乐时期郡县交趾,虽然各地一直有抵抗势力,但总体保持了对北越大城市和要地的占领,而交趾正是下西洋的大后方(不好说交趾持续的起义是否和下西洋相关的沉重赋役征发有关,下西洋第一站虽在占城,但直接补给显然来自交趾)。宣德朝黎利迅速做大,明军接连在交趾惨败,最后不得不撤军承认交趾独立,此事严重打击了明朝声望,为此宣德最后一次派郑和下西洋,此后就全面收缩了。

宣德时期,明朝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弃交趾,为此宣德力排众议,甚至搬出“不征之国”的祖训,明朝内部开始放弃对于“统治世界”的追求,又开始回归宋朝以来“民族国家”的进程,由“天下”回归“中国”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宣德以后,古典中国的“天朝”地位,就再没有重建过了。遣使远国风险很大,只要远国稍有不服从的意愿,就必然要发生礼仪之争,唐代明代鼎盛之时,都有大量遣使外国迫使外国国王跪接圣旨的记载。宣德以后,使者不再轻出,只对附近可控的国家派出使臣,“朝贡”变成外国使臣到北京,然后明清政府诱使或强迫外国使臣下跪的方式。比如清代只对朝鲜越南琉球遣使,能让其国王跪接诏书,而册封暹罗只能由暹罗使臣进京,再让暹罗使臣带回册封暹罗国王的诏书,完成形式上的册封。清代对暹罗的“宗主权”非常微弱,鸦片战争后在英法建议下就停止赴清朝贡了(不过即使如此,西方列强也是承认清朝对缅甸泰国有一定程度的宗主权,英国灭缅甸后在对华关系上也做了些让步作为攻灭清朝属国的补偿)

宣德停下西洋之后,明朝对暹罗、满剌加等国仍保持派遣使臣亲履其地的强封贡关系。成化十八年明朝遣使暹罗册封国王,因礼仪问题拒绝宣诏,被困馆舍,使臣林霄病死(或云饿死),副使折节完成册封。此事内幕复杂,一来史书讳言,二则言官不了解情况又误作满剌加(或许使臣搭乘赴马六甲的航船,记载含糊以致后世学者误解),黎道纲考证认为当与当时泰国内政有关,旧王尚在,新王不当受封,礼仪问题恐怕不是简单的下跪与否,正使病死,副使受贿完成册封回国,明朝也承认既成事实,并未干涉。但此后明朝就不再遣使暹罗,而改为由暹罗使臣来华再带诏书回国的方式了。另一个重要属国满剌加,永乐宣德时国王多次率妻子入朝觐见,此后仍和明朝关系密切,历代受封,而到正德六年(1511年)葡萄牙攻陷马六甲,明朝最终没能发兵救援,而只能宣布对葡经济制裁、名义上让暹罗干涉等(“谕暹罗诸国王以救灾恤邻之义,迄无应者,满剌加竟为所灭”),金国平认为正是此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衰落的开始。类似的,明朝最后一次出使中亚撒马尔罕是明英宗天顺元年,此时已经道路不通,“吐鲁番地面往来抢掠”,只能至哈密而止了。

明朝海洋帝国的建立顺序,

朱元璋开国,遣使海外->明朝使臣威逼利诱各国入贡->爪哇阻止属国入贡->明朝扶持三佛齐独立,被爪哇攻灭,杀害使团->朱元璋实行朝贡与贸易绑定体制,对爪哇经济制裁->靖难之役->朱棣即位,扶持满剌加独立->郑和下西洋,迫使爪哇臣服->郑和船队重心转向印度洋,建立天朝体系

明朝从宣德开始全面收缩,按时间顺序是,

交趾撤军->停下西洋->停使西域->土木之变->林霄出使暹罗受挫,明朝无力干涉->葡萄牙进入印度洋->葡萄牙攻陷马六甲,明朝无力干涉

要说明的是,除了爪哇、以及下西洋时明军攻打过的锡兰这种明面上就不恭顺的属国之外,哪怕当时看似非常忠诚的属国,其实内心对明朝也并无认同。满剌加从建立到强盛,全程得益明朝扶持,国王也多次亲自赴中国觐见明朝皇帝,这样“忠顺”的属国,在《马来纪年》里却在意淫明朝皇帝喝满剌加国王的洗脚水治病的传说;另一个重要属国阿丹(亚丁),在明朝人眼里“其王甚尊中国”,而在阿拉伯史书里,则一边承认也门素丹向明朝皇帝效忠“世上的国家都属于您”,一边又评论说“中国国王认为所有人都是王的仆人”,并嘲笑“中国人对诸国的情况愚昧无知”,毕竟本质上也门素丹的臣服就只是为了利益而已。

参考

万明《明代中外关系史论稿》

郑永常《海禁的转折:明初东亚沿海国际形势与郑和下西洋》

时平主编《海峡两岸郑和研究文集》

陈忠平主编《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郑和下西洋(1405-1433)及中国与印度洋世界的关系》

林梅村《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曾玲主编《东南亚的“郑和记忆”与文化诠释》

周运中《郑和下西洋新考》


user avatar   yong-le-da-di-ming-cheng-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亏后继者的陪衬,让明都成为华夏的代名词了,如果不是反清复明的口号喊了两百多年,谁会在意明朝啊?


user avatar   xi-nan-da-hu-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这么一群送外卖的女人。

不想看图的国男们,可以看看文字,看看中国新时代女性是如何理直气壮“送外卖”的,省得以后被骗接盘。

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和朋友(女)去中超买食物(当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碰(未和她打招呼,她没认出来)到的那位来自西安的同学(跟波兰人谈恋爱,未婚先孕,正在备孕),她在中超里和老板娘夸夸其谈,说自己的波兰男朋友不关心他,说她怀孕如何痛苦。

这都无所谓,但是当她说"当我波兰男朋友这么冷漠对我,我都极其包容,因为我想着文化差异嘛,要是我谈了个国男,我的分分钟两耳光扇过去!”我很震惊,这凭什么,为什么穷得吊儿郎当的波兰人就可以无限被包容,中国男人就必须对她无限好,否则就是两耳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后来出了超市,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问我的朋友,她居然也认同那个姑娘的,她说"这不是双标,不是区别对待,这是文化差异,她男朋友是波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这样,所以那样对她,情有可原。但是中国男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对女生百般呵护,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一旦对女孩子冷漠了就应该被责罚。”

虽然她们这么说,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双标,是一种侮辱。后来我见再讨论下去会很尴尬,就岔开话题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凭什么对中国男人要求就必须这样那样,对波兰男友就可以无限包容?

作者PS:渣男送盘,老实人接盘,所以国男不能太老实。


user avatar   guijisheng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版药厂公开到岸价了吗?没有。为什么?


user avatar   feng-jin-80-85-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辫子粉以前顶多荧幕上给人洗脑,现在知乎贴吧上也四处出击,为了打击汉人几十年来重塑的脊梁,把各种汉族英雄虚无化,把汉族领导的朝代抹黑化甚至装做汉粉进吧挑起内讧。

他们从故纸堆里制造无数耸人听闻的“新历史”来欺骗无知历史小白,造谣一句话,辟谣跑断腿,自媒体从明初“朱元璋非汉族”“朱元璋屠苏州”到明末“木匠皇帝爱奶妈”“崇祯冤杀袁崇焕”等等,把明朝描述的宦官专权、皇帝奇葩、厂卫横行、百姓吃土、官员阴暗、军队孱弱。然而“明朝那些事”的一鸣惊人,打破了辫子粉史学界对明朝印象的垄断,大量的历史爱好者纷纷拜读,而心智坚毅者更是撇开满清篡编的《明史》,自费搜阅明朝一手资料,只为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大明,这下辫子粉慌了,开始培植网络写手,费尽心机利用历史资料的垄断力,搜肠刮肚寻找明朝的黑历史。并不管这些所谓的“黑历史”是否符合逻辑,一股脑都发到网上,而民间专业的明朝铁粉不甘示弱,从各种能买到搜到的明史资料里一一反驳。网友们看这些世纪辩论贴津津乐道,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基本功的PK,更是挺起几百年来被强行弯下的脊梁的使命感。辫子粉硬钢不起作用又怕更多的汉人觉醒,就开始扣帽子,譬如“明吹”,要知道一个正常的汉朝粉、唐朝粉、宋朝粉都很清楚,那些披着“明粉”来挑衅的必然是辫子粉,同样,辫子粉也知道自己人人喊打,所以尽可能伪装,今儿是宋粉,跑去唐吧里挑衅,明儿装成汉朝粉跑去宋吧里挑衅,仔细一看,这些都是铁杆元清粉。


user avatar   zhou-zhi-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中国古代有哪些影帝表演级别的历史人物或名场面呢? 
  清朝在给明朝修史的时候是否写出了“朱家皇帝没有一个好的”? 
  中国古人知道月亮是个球体吗? 
  如何看待4月3日山东省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岳飞后裔身着清朝服饰祭祖? 
  今内蒙古的巴彦淖尔至包头、呼和浩特一线的黄河以北的河套地区在元明时期是个什么情况? 
  如果反秦起义时,陈胜吴广等人提出的是“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中国之后的历史发展会是怎样的? 
  为什么崇祯不御驾亲征,和李自成最后一搏,而选择上吊自尽? 
  中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中,谁配称得起 「千古第一帝」? 
  儒家思想真的是阻碍科技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绊脚石吗? 
  黄帝的民族属性? 

前一个讨论
中国的帝王该怎么排名?
下一个讨论
刘邦和嬴政谁更有才能?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