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所有的失败都是当事者能力不足导致的」这句话?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bao-b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非常讨厌这句话,我也相信上过我社心课的同学不会说出这种话。

这学期我做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的助教,在一次授课中,我组织学生玩了这样一个游戏——

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智力大赢家”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首先,请每个同学写下5道选择题作为你的题库。然后我会从你们当中随机挑选两位到前面来,一位是出题人,一位是答题者。出题人要用那5道题考察答题者,如果全部答对,就是本场的智力大赢家。

学生开始准备自己的5道题目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悄悄找到一位同学,给她递了一个“条子”,上面写着,“请你来参与这个实验,我会邀请你当出题人,把我为你准备的5道题出给答题者……”

这5个题目是非常难的选择题,天文地理都包括,很难答对。

接下来,我在学生之中随机抽选了一位同学作为答题者,和那位“随机”抽选出的出题人一起上台,开始了智力大赢家。

果然,答题者一道题都没有答对,败兴而归。而出题人收获了其他学生的掌声,认为这些题目非常有水准。

我还要求全场学生对出题人和答题人的智力水平进行了估计:

“你认为,出题人/答题人的智力水平在我们班是什么水平?”

“高于50%/低于50%”

好了,至此游戏结束。

我要再明确几个重点:

首先,题目是我准备的且难度非常大;其次,两个人都是随机挑选的,并非按照之前的学业成绩或者其他什么因素;最后,答题者和其他学生是被蒙在鼓里的,而出题人是我的托儿。

关于结果,我先卖个关子。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FAE)

身处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抑或他人的行为作出解释,这个过程叫做归因(attribution)。简单说,就是给自己或者给别人找原因。

通常,我们会把原因区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所谓内部原因就是个体自身的原因,比如智力,性格,道德等等这些原因。

所谓外部原因就是个体以外的原因,比如社会环境,运气,天气等等。

按道理,我们都知道某个行为,某个事件一定是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相作用的。

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会犯一个叫做“基本归因错误”的错误!

也就是说,我们对他人的行为更容易高估其内部原因而低估其外部原因。

比如,当我们在排队的时候看到有人插队,我们会立刻认为这个人毫无素质,而不会想“也许ta是遇到了什么急事……”;

比如,当我们和朋友约好见面,对方却迟到了,我们很可能会说“xxx一贯如此,缺乏时间观念”,而不会想“也许xxx在路上遇到了塞车”

好了,回到我在课上组织的游戏中还有这个知乎问题“所有的失败都是当事者能力不足导致的”。

你猜猜其他学生给答题者和出题人的智力评分是多少?

我请每个同学都报告了他们给出的估计,不出所料,所有的学生都估计答题者的智力分数低于平均,而出题人的智力分数高于平均。

这不就是“所有的失败都是当事者能力不足导致的”吗?

当我揭晓真相的时候,全场哗然。

至此,你还觉得答题者的失败还是因为ta的能力不足吗?

实际上,出题人才是和我一起作弊的那个人啊!


基本归因错误非常重要,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不要轻而易举地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判断,甚至作出内部归因的判断。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分选择题,不单纯是能力足够就可以决定的。

换个角度,换个位置,也许你做的未必更好。

这样想想,我们的社会可能就更加和谐了。


参考文献

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 第11版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看这句话的出处:它来自《东京食尸鬼》中臭名昭著的变态食尸鬼壁虎,而壁虎又是从食尸鬼收容所里一个疯子搜查官口中听来的:

那么这句话为什么会引发读者强烈的反响呢?因为这句话本身被《东京食尸鬼》的作者石田翠用来作为颠覆主角金木研内心『人性』,让他真正转变为食尸鬼的契机。而支撑金木研『人性』的话来自于他最爱的妈妈从小教导他的人(wai)生(li)哲(xie)理(shuo):

是的,就是这句话:与其伤害别人,宁可当个被伤害的人。在原著的剧情中,金木研的妈妈为了这句话吃尽了苦头,被自己的妹妹当做免费提款机,最后竟然因为过劳死而丢下了年仅10岁的金木研。金木研被自己的小姨收养后的处境也无比凄惨,只能看着人家吃香喝辣,自己再用功也没办法真正获得认同。

这里,石田翠在剧情设计上用了一个以毒攻毒的手法:金木研一开始被自己妈妈的歪理影响了整个人生的态度,可以说精神层面上处在一个软弱的极端上,结果壁虎再为他灌输了另一个极端的歪理,让他的精神顺理成章地从一个软弱的极端跳跃到了另一个冷酷的极端,实现了从人类到食尸鬼的精神过度。

为什么说壁虎说的是歪理呢?非常简单,看看这套歪理是由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就行了。任何一个道理的宣布,必然和宣布道理的人所处的境况和所要实现的目的息息相关,即所处和所图。这个歪理第一次是被疯子搜查官口中说出来,那个时候,疯子搜查官的境况是一个掌握壁虎生杀大权的审讯者,他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残酷地凌虐壁虎以满足自己精神上变态欲望。如此,将这个歪理放在所处和所图的背景下,其实就有两个目的:一,合理化他的伤害行为,把所有对受害者的伤害归咎为弱者自身的弱小。二,通过这种归咎,在精神层面上进一步让受害者形成自罪的自我伤害,达成二次凌虐的目的。

值得警惕的是,这个歪理中将『当事人的能力』作为所有失败的唯一原因,这样的论证看似有理,但实际上根本什么都没说,因为能力这个词本身没有任何客观的度量标准,其外延可以被无限拓展,包容所有失败的原因。这个话术陷阱的逻辑和一些宗教所谓『心诚则灵』的护身符如出一辙,前者的逻辑是倘若失败就是你能力不足,后者的逻辑是倘若倒霉就是你内心不诚。

然而在原著中,作者最终还是让金木研的成长遵从了壁虎的歪理,然而这样的成长是只能在漫画中出现的所谓『爆种』,即金木研接受食尸鬼身份后一下子(不正常)地强大起来,把壁虎按在地上摩擦,让承受虐主压力的读者大呼痛快。然而,也许是这样的剧情口味太重,以至于在三观上还尚未定型的很多少男少女在痛快之后潜移默化地认为这样强大背后的歪理也是人生哲理。

但倘若认真看看原著,真正真实的强大,可能恰恰来自于壁虎自己的实际经历:

在壁虎自己脱困的经历中,搜查官明明在『能力』上压倒了壁虎,壁虎为什么在『能力不足』时还能够脱困?他真正依靠的是什么?

是不断思考的头脑,坚韧的精神,和把握机会的行动力。当具备这些素质时,任何一个弱者都有机会战胜在『能力』上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所谓当事人能力不足这种屁话在壁虎自己的现身说法下不攻自破。

综上,作者可以给金木研安排各种『爆种』,以此来让主角实现从能力不足向能力充足的瞬间飞跃来大杀四方,而这样的瞬间飞跃也弥补这个歪理对『能力』解释的漏洞。但现实中哪里有什么『爆种』,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壁虎同志,因为作为反派,作者不会给他安排任何特殊照顾,因此他所有的『成功』依靠的只能是现实的逻辑——即我们可以参考的逻辑。


user avatar   wu-jia-zheng-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必要先修正这病句再来评价,什么叫"所有的失败都是当事者能力不足所导致"? 实话实说:针对当事者是个推讬诿过。

不要鄙视失败,如果世界上没有失败就无法突显进步,人类根本就不会进化,而这当事的就是人类,总的來说,人类失败吗?

人类进化先撇开"当事者" 的能力足不足,讲这个地球整个是动态的环境,物种竞争也是动态;有失败者被野兽一口吃了,可以教育下一代不被一口吞,能延长到二口至五口也是小确幸小成功。

和豺狼虎豹对抗的时代,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学习与否;到了今天也一样,会学习才有了机会生存。

把问题修正为"所有的失败都由不同的不足所导致",对事不对人,大家谦虚的总结弥补那不足。

结论是各式各样的不足导致失败,不要怕失败,也甭抢功诿过,才能进步。


user avatar   yue-du-xiu-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之,槽边往事的读者总能相处得特别轻松。


user avatar   xi-men-zi-ai-di-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秘密访客》的英文名叫「home, sweet home」,这个名字有哪些含义? 
  如何设计一款世界上最无趣的游戏? 
  你听过或是被问过哪些“恋爱送命题”? 
  为什么有些人恋爱中感到不合适,就分手? 
  为什么很多人英雄一世,年老时却昏招层出? 
  对工作的「厌弃」,已经成为一个全民的、结构性的问题了吗? 
  有哪些小时候不明白,长大了才懂的事情? 
  除了扳火车轨道,还有哪些极端的道德困境? 
  害怕给别人打电话,是什么心理,该怎么克服? 
  对于很没礼貌与态度不好的人总是感到很愤怒,怎么找心里平衡?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微博女权发起「拒绝男程序员」活动?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喜欢说「我觉得」「其实我觉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